整个影片非常克制,没有激烈的画面与动作,但是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彷徨,纠结,痛苦。
最后父女分开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会有激烈的争吵,女儿会不满爆发,父亲的苦苦挽留之类的,结果他们双方都站在了对方的角度在思考问题,女儿说:我知道如果你可以的话你一定会留下来。
父亲也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
尽管父亲还是没有战胜PTSD,但还是让人感觉到温暖。
这是一部让我恐惧的电影,那种恐惧感超过了一切僵尸片。
明明希望能够过得更好,辛辛苦苦,奋勇向前,生活却在一个偶然中走向了让人提心吊胆的方向。
对未申请专利的发明萌生邪念,成为了这个成功男人的原罪。
刺痛人心的荆棘阶段性地疯长,浇灌它的却是自己的良知。
良知带来的心理洁癖。
想要掩盖一个谎言而诞生的更多谎言,一次次犯罪的冲动,选择并不是只有两面的硬币,而是需要规避内心折磨的犁,决定了回忆的种植地。
恐惧,自己丑陋的面貌坦白于阳光之下,拼死遮掩,积重难返。
然而一点一点沉重的累计超过了坦白所要求的勇气时,我想还是说出来吧。
值得庆幸的是,那么一点点运气,让所有的事情都还可以挽回。
而另一方面,那个不断找麻烦,死心塌地的相信着老同学的家伙,因为犹豫和失信而死掉了,这会开始新一轮的罪恶感么?
其实罪恶缘起善良, 但很多时候错误之后,只能一错再错。
因为我们错不起, 但一切又像是命运跟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生活的变化。
导演:哥瑞劳瑞·温格纳瑞恩编剧:哥瑞劳瑞·温格纳瑞恩 / 劳伦·泰拉德上映:2010-03-10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片,至少从10年至今,未曾看到太多的宣传。
但,它一定是一部毁誉参半的影片。
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是成功的。
在豆瓣上,从一颗星到五颗星,在不多的评价里,所有的等级都占满了。
一个在各方面都看似成功的人,背负着长达15年的亏欠,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对于自己的妻子,也埋藏着许多无法言说的情感。
因为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有太多无法放下的东西。
主人公想要弥补,想要弥合,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那种愧疚和隐忍,那种紧抓不放的……在一系列意外之后,在走投无路的时候。
人往往在这样那样的“坎儿”上,才能真正无畏起来。
如果不是心存善念,想要弥补,那些“罪过”便不会缠绕十余载不放,并且一步步吞噬着他,直至将他逼入绝境;若非对妻子的隐忍不发,那么这段关系也不会因为种种误会而走到这般地步。
最终,依旧是一连串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外”,胁迫者吃定了他必然屈从,而这一次他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所有,走出了最后这一步,导演巧妙地扮演了一回上帝,宽恕了他。
而受害者的女儿,也在最后不留痕迹地宽恕了他……对于赎罪的心心念念,也同样是一种执念。
让人变得可恨、可怜,最终又可爱起来。
不若放下,罪与罚,且一并放下。
有人看了此片义愤填膺,奋笔怒斥其”三观不正“,殊不知水至清则无鱼,善恶本就是一个个体的两面,不可禁绝。
不若将这善恶也都一齐放下才好!
2015.8.31王择成
第一次用豆辩写影评!!!因为看到了了一部好的电影,忍不住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给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力荐》,但不代表我对结局或是导演给出的结局表示赞同。
正如我标题写的;人人都想要个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种十全十美的本性,有种同情弱者(也许主人公在这里不是弱者,但他在某方面表现出的却是一个弱者的形象)的怜悯之心,想要所谓的好人能有个好的结局。
但不要忘了,弱者犯了错也是要受到惩罚的,真心忏悔的人是能受到人们的原谅,但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不然要警察有何用。
主人公看似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但却忘了一个最重要的没解决。
他初衷是干嘛来了,不就是承认10年前犯下的错误麽,但最后却因为老同学的死亡和死者女儿的原谅而感觉自己得到了救赎。
而最终没能勇敢的对面自己10年前和现在所犯下的错误,难道死者的死是应得的吗,难道都把责任怪在他的老同学身上。
我觉得主人公确实不配做个总裁,因为他软弱的个性太明显了,处理事情不够果断,没太多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老被他的老朋友牵着鼻子走。
.......凌晨1点35分 ......... 有待更新........
心无皱,则行无痕。
心有皱褶,则命不久矣。
当然,此处所指,与命无关,是指品性、德行。
品性、德行干净了,则做过的坏事,连上帝也会原谅,替他抹去痕迹吧。
这是一个给人启示的故事。
编排紧凑,充满悬念。
看的过程,有趣,也有思索。
艾蒂安意外得到一份去污剂配方,使他和所在公司都大受裨益。
就在他即将坐上CEO宝座前夕,偶遇20年前的中学同学帕蒂里克。
交谈中,艾蒂安对将配方据为己有从而发迹这件事深感不安。
在帕蒂里克的提议下,俩人一起找到9年前寄配方的人。
艾蒂安提出以金钱补偿,结果,那人狮子大开口,冲动之下,被帕蒂里克失手用酒瓶砸死。
此后的行为,都以帕蒂里克为主导了。
他以隐藏证据为借口,拿走了艾蒂安的汽车;嫖妓声称被偷,由艾蒂安替他埋单并补偿;他最后被艾蒂安安排去新加坡工作,只为让他远离,免生事非……帕蒂里克不省事,又因为吸毒被拘,结果指纹与失手打死人现场的相吻合。
帕蒂里克要求艾蒂安帮他越狱,否则将拖艾蒂安下水。
越狱计划由帕蒂里克提出——在第二天上午的11点整,在他被提审法庭外的窗户下面,由艾蒂安停放一辆堆满空纸箱的货车。
到时,他只须破窗跳楼。
看似简单而完美。
这个计划有些弱智。
帕蒂里克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艾蒂安,除了信任,并无其它保障。
也许,他太了解艾蒂安,相信他一定践约。
然而,狡猾而贪婪的帕蒂里克总该留下后手才更符合他的性格。
结局很戏剧。
帕蒂里克真的冲破窗玻璃,纵身跃下……艾蒂安坐在警察局,接到电话。
他被告知,帕蒂里克自杀身亡。
果真,计划已经改变——艾蒂安并没有准备车辆,他决定自首。
这不仅意味着承担从犯的罪责,还有他的名声、发迹史,以及在公司的前程——一度光鲜的成功企业家,将被丑闻搞得又臭又假。
这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果真要内心干净,就算帕蒂里克死了,艾蒂安也应该自首。
但实际上,他接到电话之后,起身离开了警察局。
当然,艾蒂安内心的挣扎从未停止,只是在摇摆不定当中,受制于人。
他做过很多事情。
比如,为正在上学的死者女儿支付丧葬费,将自己的公寓提供给她居住。
这既引起女孩的误会,也引起女友的误会。
他还将误杀的原委,写信向女孩坦白,最终得到了谅解,女友也重回他的怀抱。
艾蒂安有一段内心独白:“最终,我想,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当问题来临,你可以研究所有的细节线索,做出各种预测,但最终结果,还要看你做出如何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因,就要承担它引起的果。
你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一桩罪案,可以了无痕迹地结束,除了剧编得巧,还在于人心里的那一个善念。
善念与内心的阴暗对抗,与行为上的污迹对抗,必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方能安稳。
安稳之后,该来的、该去的,淡然了,坦然了,便也自来、自去。
http://blog.sina.com.cn/pingshalyqf
这两天运气太好,在看完《封锁》的半天后,我再次幸运地淘到了《无痕》,豆瓣片名:不留痕迹 Sans laisser de traces (2010)。
所以抱歉,话说早了,《无痕》才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而不是《封锁》。
没有惊险刺激场面,却为我上演了一部波澜壮阔、摄人心魄的心理大戏。
不得不说,法国电影依然领先世界。
这是堪称完美的“囚徒困境”经典模型的一个变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囚徒”之间展开出卖赛跑的途中,恰恰是更为邪恶的一方选择了信赖命运共同体,而彻悟的一方反而扮演了“背信弃义”的角色,而他的“背信弃义”极为讽刺地建立在“正义”之上。
此片对人性的剖析、对命运、爱情以及正义的解读,令我片刻失语后拍案叫绝。
如果说《封锁》是天才导演的天才作品,那么《无痕》便是天赐尤物。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梦见掉牙骨肉分离意味着老人将会去世当我知道这个梦的释意后我老害怕做此梦了!
男主娶了总裁的女儿马上升任新总裁却依然被心魔所迫交织成影片中的一堆破事儿究其原因还是丈母娘和妻子不把男主当人看看来任何国度都是一样滴软饭不好吃啊!!!
不是很理解导演的意图,是要说明“勇于承认自己犯过的错并负起责任就能得到救赎乃至新生”?
那电影表现得可并不怎么样。
一开始男主确实似乎因为饱受道德折磨所以打算在不靠谱朋友的激情建议下找当年被自己剽窃研究成果的化学家道歉。
这一行为完全出自自己的角度考虑,自顾自定好赔偿金额,有一种“做完这一切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了”的感觉,自己对自己巩固“我是一个好人”的人设。
这种道歉显然不够诚意,所以化学家并不接受。
男主发现化学家要告自己,自己的利益即将受损,也不道歉了,不赔偿了,不负责了,要夺回支票。
面对和自己朋友扭在一起的年老体衰的化学家,不靠谱朋友不是拉开两人,而是一酒瓶子下去直接送化学家归西。
本来是向人道歉解除自己的道德负担,却变成了背负无辜者性命,而男主并未因此更为内疚。
因为一、动手的不是自己,二、不靠谱朋友时时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已经顾不上内疚什么的了。
男主遇到化学家的女儿,再次好人道德感发作,要帮助她,也以此减轻内心的自我谴责。
当因邻居投诉被男主妻子发现化学家女儿住在自己丈夫的公寓里时,男主上门指责化学家女儿,对方却说“我并没有要求你帮我,你自己带钱找上门来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女儿不知好歹,但她并没说错,男主做这一切其实是为了自己能减轻负罪感。
不靠谱朋友不断给男主找麻烦,并要钱,男主因为不想被供出来失去一切而不断妥协,逐渐泥足深陷。
一直到最后不靠谱朋友要求男主帮他越狱,如果参与其中就是实打实的犯罪了,男主发现不可能在这样无底线包庇不靠谱朋友,在律师建议下,权衡再三,决定自首。
这不是自我道德审判的结果,这是利益计算后的结论,所以这并不是“勇于承认错误并负责”,这只是商人的头脑让他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路而已。
其实到这里都能接受,人无完人,甚至很多时候尤其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很多人都算不上好人,所以男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是不能理解,不过是有点伪善而已,但是又当又立实在非人所喜。
他在破门入岳父家对妻子说的那一段话,很多人觉得打动人心,但其中有这么一句,“你没有选择我,是我选择了你,我本不必娶老板的女儿,我靠自己也能成功”,似乎完全忘记了,他成功的基石,就是对化学家成果的剽窃。
最后,不靠谱朋友在供出男主之前死了,男主马上不自首了,还要取回写给化学家女儿的忏悔信。
化学家女儿虽然知道了男主是害她父亲潦倒十几年的人,也是间接害死父亲的人,但是却异常宽宏大量的原谅了男主,换得男主对自己学业的支持,显然以后很可能还有职业上的帮助,毕竟“哲学的就业前景不好”。
男主因为化学家女儿的原谅负罪感没了,因为不靠谱朋友死亡人生威胁也没了,妻子和自己重归于好,还有了盼望已久的孩子,事业上也没有受半点影响。
只有化学家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也许男主的选择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决定,但电影以这样不含一丝批判甚至有同情意味的镜头拍出来,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
PS:那个无处不在的收音话筒实在太猖狂了,就好像导演在说:我就把话筒杵那儿了,你怎么着吧?!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有那么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这时需要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
而男主角显而没有,相反体现的是懦弱,无能,害怕,胆怯。
当故事发展到男主角与他的好友站在天台的时候,还以为他能克服内心的恐惧,快点结束这一切,没想到最后只是导演制造的一份恐怖气息。
最后男主角的软弱,害怕,恐惧,让一切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他终于鼓足勇气跟妻子对白后完,决定站出来的时候,谁知道这又是命运的一次捉弄。
让他本勇敢面对的一切,在朋友传来死讯之后,男主角陡然想的的是那个信封,在这之前做的救赎,最终还是博得的被害者女儿的原谅,当然这跟女孩的成长也极其密切,最终男主角选择了不留痕迹的逃避了.....
就喜欢这种片子,导演不装逼,演员不装逼,当然了现在豆瓣的这些小学生,肯定打不到3星以上
伯努瓦在咖啡厅第一次见蕾雅的那场戏 眼神不可掩饰的慌张 演的特别好
人物心理表现得不错.
软饭男的救赎之路
看不下去
谜团消失的太容易,不过整体布局很缜密
选片一定凭自己的直觉,不不要过度参考豆瓣评分,否则很可能错失一部佳作。
法国女人真是美
当决定做一件坏事的时候就要心狠手辣,不要对他人有任何同情,也不要用所谓的道德和情感以及所谓的正义感和善良去绑架自己。过去的事情,有时候就算自己错了,也应该学会原谅自己,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再翻出来只会让当事人受伤。
在中央六看的,看的太困了,看不下去了
适合在电视电脑上看的片子。一句话总结,精神洁癖。分数6.6有点低。7.6差不多
噗,So lucky...太喜欢Étienne开车破门冲进去找他老婆那段了...这方式真太抓人心了><
嘲讽片,太嘲讽了
黑色幽默挖苦名利
原来这厮是Juliette Binoche 的男友。。。
这是关于赎罪的电影
人生充满意外,就看你是否足够幸运。
利用别人的成果取得成功,打算补偿,却弄巧成拙,麻烦不断。情节推进过程中,一个个麻烦推送到你眼前,几乎不打算看下去了。结局迅速收尾,倒还不错。
交友不慎,遇人不淑,欲盖弥彰,越描越黑,人心叵测。
看了一半才想起来是看过的……还是《锦衣卫》里的那句话,“当人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就会忘记背后手段的阴暗”……所以没必要忏悔。原来这里有赛杜,碟中谍4的大胸女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