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描述出轨的电影,大多电影看完,只会让人惋惜。
惋惜不知道珍惜,惋惜想要的太多,惋惜做了不该做的。
而法国人又一次完美的演绎了爱情的美好,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描述了一副现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们都渴望着与对方的见面,又都害怕控制不止自己。
苏菲玛索精湛的演绎了女孩渴望见到那个他的紧张,激动,开心,嫉妒。
不得不说虽然年近半百,依旧魅力无限。
弗朗索瓦克鲁塞展露出的成熟男性的魅力,对于新鲜爱情的渴望,以及成熟男人所有的智慧,让人倾心。
爱情都是美好的,只是不同的爱情需要不同的方式去维护。
基本上,这部电影讨论的是爱情与婚姻的矛盾。
男主有着美满的家庭,结婚十五年,儿女成双,聪明可爱,妻子贤惠美丽,事业有成。
即便在外人看来没有任何出轨理由的情况下,男主还是在遇到女主的那一刻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女主是个作家,是现代女性的典型代表——独立、坚强、乐观、美丽,离婚后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但生活依旧过得有声有色,跟比自己年轻二十几岁的小鲜肉交往,说分手就分手,掌握着爱情的主动权,并且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原则——不去碰已婚男人。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在相遇的一刹那拜倒在了爱情的魔力下,一个险些抛弃美满的家庭,另一个差点违背多年来坚守的原则。
从道德的立场审视,这明明是个男主婚内出轨离婚妇女的故事,为何他们在一起的每个片段却能那么美,让人心生向往,甚至忘记他们出轨的事实,衷心地希望他们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连两人各自的朋友都在劝他们抛弃世俗的观念走到一起。
男方的朋友认为男主应摆脱家庭的束缚,做一个爱情英雄;女方的朋友认为她应该打破道德的枷锁,听从爱情的召唤。
就连命运都给他们创造一次又一次相遇的机会,而两人确实配了一脸,就连check-in时都被服务生误认为是夫妻,当察觉到他们“不一般”的关系时,被两人的融洽所感染,主动提出给他们安排在同一层。
为什么一个典型的出轨会这么美丽,让人不忍心责备?
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男主并非主动寻找出轨对象。
男主的朋友说:“你在这个年纪出轨并非偶然,这是婚姻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能怪你。
”(多么典型的出轨理由啊,把责任归咎到生活本身,自己成了生活的受害者)然而,不论朋友如何为他洗白,男主还是不能说服自己背叛家庭,他放不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以致每次出轨过后都纠结痛苦,回家后也会愧疚地拥抱妻子,自责地抚摸儿子,在爱情和责任间挣扎。
第二,男主是个有情有义、温柔善良的人。
这在男主与家人的日常相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个慈祥的父亲,虽然作为一名成功律师工作繁忙,但他总是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家人,跟儿子玩游戏,陪女儿做功课,当夫妻关系出现裂痕时采取积极的交流态度。
在出轨的过程中也没有放任自流,听从欲望的支配。
也难怪他妻子在朋友聚会上看出他跟女主举手投足间的默契而察觉到两人出轨的事情后,并没有歇斯底里的大闹,而是只字不提,仍旧跟丈夫有说有笑,因为她想挽回丈夫的感情,她明白丈夫不是冷酷无情、抛家弃子的人。
在这里要为妻子的情商点赞,不得不说他妻子也是个聪明人,她清楚大哭大闹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深与丈夫的鸿沟,加速婚姻的决裂。
如果男主一爱上女主就决定跟家庭决裂,恐怕也无法博得女主的赞赏,令她对男主如此难以割舍吧。
第三,爱情是美丽的。
两个人在一起的状态是如此幸福,爱得可以放弃尊严、不计较得失,只有默契、心意相投,让草木鱼鸟为之动容,这样的爱情多么难得、多么稀罕,谁忍心去责备、去用道德的教条来扼杀这美好的情感呢?!
不过,爱情真是难以捉摸,有人穷尽一生也寻觅不到,有人以为找到了却是个赝品,有人心灰意冷放弃寻找,她却在不经意间闯了进来。
我们听过多少人离婚的理由是:我现在才发现自己并不爱她/他,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现在我要去追求真正的爱情了!
这样的人很容易就被欲望和一时的冲动所支配,根本分辨不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对他们来说一点点超越现实的刺激、冲动和情欲都可以被解读为爱情。
他们不明白,爱情不一定要拥有,爱情之花一旦被装到婚姻的盒子里就可能窒息而死,到时他们又会去寻找所谓的“真正的爱情”,从而陷入“寻找-失去”的循环当中。
爱情是朵花,就让她静静地开放,自由地生长,欣赏她的颜色,享受她的芬芳,而不必采撷,一旦花被摘下她的生命就有了期限。
就像结尾时男主写下的那句话:如果要让一个故事永不结束,就不要让它开始。
碰到新鲜的自然会垂涎三尺啊,我想这是人的本能,只要在不破坏家庭的前提下,你可以伸展运动,但是可以给你安定一生的幸福的妻子是伟大的,请不要伤害,也请妻子不要伤心,每个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该执行的那个职责,只要生活是向着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就是最好的。
我相信处理好了,这种欲望和克制会把握的很好。
女神好美 配乐很好听 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女人的丈夫 她有三个同母异父的孩子 上一个男友25岁 对感情唯一的自制是不和已婚男约会整个过程里他都比她理智 他们都抽卷烟 唱同一首歌 喜欢相同的作家 他们拥吻他说我们不应该留电话然后送她上的士 她从朋友那里偷偷查到他的号码一直在心里重复 短信发过去 他说这是不对的我会删掉你的号码 可是它已经印在了我脑子里 他无数次幻想着他们的相处 他们出差偶遇终于不再压抑自己 他们拥抱电话响起 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再看看身上妻子准备的衬衫 她挂掉电话 他已经离开 只留下大头照背后那句 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生一世感情里,总有太多的不得已 约束自己的总是容易受伤如果是这样的话 我可不可以学会自私一点呢?
有次和朋友聊天,说起久远的一个场景:大研古城的青石板街头,夜色催更,周边人声鼎沸、商家繁茂。
突然就看到一个站在晕黄路灯下的修长身子俊朗相貌的陌生男子,眼睛明亮、冲你灿然微笑。
第一反应便是周邦彦的那句,“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
我和朋友说,那一瞬间感觉很好。
他说那你上前去打招呼了吗?
我说没有,就是颔首微笑,然后擦肩而过。
他说哦,没打招呼也好,或许是牛郎。
暴汗。
所以,在看完《量子之恋》后,我想我能理解皮埃尔和爱尔莎之间的那种初见感觉,那一瞬间的怦然心动以及美好。
就电影本身而言,这部片子不出彩,情节的发展,人性的挖掘也很薄弱,只是靠演员的演技去弥补内容的单薄、剪辑的无章。
但好在作为一部法国片子,故事够特别,毕竟生性浪漫的法国充斥着情人文化;而这部片子,通篇的头脑幻想、意淫与现实理智、克制交替出现,这是一部意念里翻天覆地但实际上死水微澜的婚外情片子。
前一秒镜头切换到男主不顾一切、肆意宣泄压抑的情感,后一秒又恢复成了那个彬彬有礼、坚守责任的沉稳好人。
最后好不容易在异国他乡邂逅,以为可以抛开一切共度良宵时,却在爱尔莎女儿家庭琐事的絮叨、皮埃尔袖子游戏的回忆里戛然而止,只留下“我希望我们一生一世”的留言。
“如果想让一个故事永不结束,那就不要让它开始。
” 他们都没有错,皮埃尔顾家爱妻,爱尔莎的底线是不和有妇之夫在一起。
只是人终究不会永远孤独的,情感的迸发也往往领先于理性的拉扯。
我们喜欢一个人,有时候是因为一个微笑,有时候是因为一个回眸,有时候是因为一个共同爱好。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一句,“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更何况,苏菲玛索真是个有魅力的女人,岁月的增长只给她增添了成熟女性的蛊惑力,每一条皱纹都呈现出了她那个年龄阶段的无法克制的美。
那场共舞,举手投足间光彩四射。
她一个转身,把脸轻轻地贴过去,微微地侧过嘴唇,他就不由自主地深深吻了上去,愉悦在唇边萦绕,亦在心底开花。
他是喜欢她的,美丽皮囊和智慧内在兼修的女人实在难得。
她也是心仪他的,或许是他身上的苦橙味道,或许是他们共同的卷烟爱好。
人的一生真很漫长,也会邂逅知遇很多人。
有的时候我们结伴同行一段,有的时候我们赏心悦目片刻,而更多时候只是怦然心动一瞬。
但站在人生某一个特别的时点,恰逢你麻木一成不变、厌倦周遭或者倍感孤独时,那个刚好对的人就这样微笑地看着你,你会不会就此沉沦?
所以他喃喃地说“我不知道什么让我最害怕,是再见到你,还是再也不见。
” 我研究生老师有个论调,精神出轨比肉体出轨更为可怕,因为身体总有厌倦的一天,可是思想却每时每刻都是新鲜的。
但是,法律人都知道,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
所以作为一名刑事律师,他只是在头脑中一再幻想和她在一起场景,却拒绝留她的手机号码。
也许,如同行为经济学里的“厌恶损失”原理,我们宁愿不要高额的回报,只是因为不愿意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其实一开始,他就设想到了和她在一起,然后被妻子察觉,然后是无休止离婚诉讼。
这一切让他不禁打了个冷战进而变得畏畏缩缩。
而女人,特别是有才情的女人往往陷得更深,她因为气味记起了阿拉贡写给他妻子的诗,她因为朋友说她变得光彩照人而敏感勇敢。
她悄悄地拿到了他的手机号码,主动给他发短信。
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撩拨,也许只是因为蠢蠢欲动的心。
可惜,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便是放手。
很多事情我们并非没有回忆,而是没有机会让你知道。
而有的时候,就像鹿先森乐队在《春风十里》唱得那样,我们终究“只好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
一见倾心,止于唇齿。
三个人的爱情,总有一个人要先离开。
理性克制的皮埃尔,热情自由的艾尔莎,无辜贤惠的妻子。
那天他们谁也没有准备会遇见谁,他们都无心给这世界带来伤害,只是一刹那,只是不小心的几次交流与陪伴,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碰撞,他们看到了彼此共同的生命底色,香槟配上音乐,窗外的光景,夜色的浪漫,思念在蔓延,有一种爱越克制越深爱,他们都明白前面是禁忌,却仍然忍不住靠近,又怕靠的太近会伤害彼此,伤害他人,两双深情地眼隔着无形的玻璃将爱的距离放在刚刚好的位置,可是真的没有遗憾吗?
不是的,是深深的遗憾与无奈,所以只能借量子力学安慰自己,也许在某个平行时空,另一对他们相爱相守,做着他们想做却不能做的事。
在这个空间里,他还是一个负责爱护妻子家庭的好律师、好男人,她是一个即使离婚,依然才华横溢、光彩照人,能将生活过成诗的优秀美女作家,而他的妻子会得到那个在婚礼上和她说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柔老伴,他的孩子还是拥有一个好爸爸,一个父母相敬如宾的温馨家庭,所有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局,三个人的爱情,他的克制,她的退出,才能让身边的人、让自己在这个现实世界得到最完美的结局,那份遗憾就交给量子力学里另一个时空的他们去实现吧!
“在量子世界中,一个物体并不一定只固定在一个地方。
事实上,同一时间,你可以出现在不同地方。
”量子理论在电影中填补了失意的人生,是导演们很热衷的戏法,以在近年大放异彩的《妈的平行宇宙》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
用它来讲爱情稍显老套,不过如果不是片子里经常露出的按键手机特写,我一点也看不出这部片子的时代背景——它鲜亮的色彩、轻快的节奏、虽然是中年但生命力蓬勃的男女主角,都是让人神往的另一个“量子世界”当我们以这种量子理论来关照人生,世上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无数个平行可能性中的一个而已,总有一种维度里会实现你的梦想甚至超越你的梦想,这颗安慰剂性价比不可谓不高。
但如若一切寻觅、执念、挣扎都以此来解释,又很难让人在洒脱的同时又积极行事,而不是陷入新入新的虚无主义。
这恰恰是我喜欢这部片子的理由,男主角皮埃尔几乎是和上帝一样的存在,可以说他有多冷静理智,就有多超脱通达,毫无疑问,他是双人舞中的领舞。
而安妮,则是最完美的舞伴,她是精灵,无论是迎风,逆风,还是立在那里,她就是美本身。
皮艾尔并不像个虚伪的道德卫道士,他不隐藏自己的欲望,他真实的表达自己,他犹豫和挣扎了,但最终他把一切交给了命运。
我怀疑现实里是否存在这样的人。
影片真实再现了二人从电光火石,到相思难耐,到受现实环境和自我价值煎熬,再到压力解除后迎来高峰体验的全部过程。
所有的爱情都很新鲜,又都很陈旧,它很像中药也很像威士忌,有一些必要的配方,以一些常用的计量。
比如一定要加入强大的阻力、误解和猜忌、摇摆的内心、言不由衷的表达,而这些竟然在这部法国影片里都没有,却没有一个人不羡慕他们的感情。
我不禁想,太过友好的环境,是不是就反而让爱情里不理智的上头的部分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烧到过火的程度。
还是有一丝的难过,这种难过存在于所有不局限于童话的爱情电影,这种难过是婚姻制度的天然不完美。
安妮是不断从婚姻中逃离的人,她抱怨说:你认识这样的夫妻吗,相爱15年后依旧有性生活?
; 皮埃尔是家庭的守卫者,他尽力克制欲望维系关系,在面对妻子敏锐的质疑:你的人在这儿,心却不在这儿,他也只能更紧的搂过妻子来唤回自己的理智。
但仅仅是因为婚姻束缚了我们吗,不,何止是婚姻,是人与人刺猬一般的宿命——又渴望彼此拥有,又害怕被对方占有。
当他们两个人终于终于能在异国他乡度过一段肆无忌惮的二人世界,他们以夫妻名义误入的那场婚礼。
我很喜欢男主在与女主在聚会失落的分别后,回来与女儿的对话——太糟了,他们相爱却无法在一起——别担心,我们的爱是永恒的——只有失败者才会说永恒——希望不是,因为那是我们的归宿“想让一个故事永远不要结束,那就不要让这个故事开始。
”但我还是想,选择开始。
1、世事不可强求。
Que sera sera.顺其自然吧。
2、Elsa:弹烟。
3、皮埃尔:我们顺其自然吧。
Elsa:当上帝隐姓埋名时,一切才自然。
4、Elsa:我激动的要昏过去了。
律师:挽紧我胳膊,感受下肌肉。
5、皮埃尔:很美。
Elsa:很帅。
6、皮埃尔:我希望我们一生一世。
7、皮埃尔:如果想让一个故事永不结束,那就不要让它开始。
8、Elsa:苦橙味儿。
就是为了能让她拥抱几分钟。
9、在量子世界中,一个物体并不只固定在一个地方,事实上,同一时间,你可以出现在不同地方。
10、献给永恒追求的瓦莱丽...
苏菲玛索真的是青春常驻啊,到现在了还这么迷人,专门冲着她就可以去看这部电影了,不过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她,François Cluzet的演绎也很棒,剧情本身也是很吸引人,特别是在最后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想象,并没有开始,最后那句话算是总结了 « Pour qu’une histoire d’amour ne s’arrête jamais, il ne faut pas qu’elle commence. »,这句话算是点睛之笔吧。
首先,无论从分镜、色彩、音乐、演员还是剧情上,这都是一部值得给满分的神作。
让人舒服的色调和音乐,苏菲玛索的美颜和她紧实的肌肉(抱歉能在这年龄练出许多年轻人都未必拥有的紧实线条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去gym)就足够我目不转睛地看下去。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让我如此着迷的电影了。
影片的中心与《失乐园》相似,都探讨了soulmate和婚外恋这一主题,但是《一次邂逅》的叙事风格和《失乐园》却截然不同。
过去的我会将《失乐园》视为神作,现在的我更喜欢《一次邂逅》。
从开头我就以为本故事一定是个悲剧,因为但凡涉及婚外恋的作品结局总在观众听到“婚外恋”时便被脑补好了。
但是这种不同凡响的结局,正是它成为神作的关键吧:假如你生命过半、家庭圆满,此时遇到soulmate 的你,会怎么办?
在开头不到3分之一的地方,通过男女主角的想象,导演就快速地给出了我们惯性思维中的婚外恋结局,然后非常调皮地告诉我们——才不是你想的这样。
影片也非常细节地渲染了中年夫妇有些乏味而吵闹的婚姻,以及两人生活中各自的伴侣:他们不是完美的soulmate ,但又已经潜移默化到不可或缺或是甘之如饴。
这里似乎也有着悖论:如果男主角不是如此珍视家庭价值且有品位的好男人,那女主角遇见他的时候他会足够成为她心中的soulmate吗?
如果他们早就相识结婚,他们现在能像邂逅时这样充满激情与浪漫吗?
大概就和量子一样不得而知吧。
于是在幻想与现实交错中,故事被喜忧参半地推进着,正当观众对突然出现的逼真脑洞厌倦时,进程突然加快了:一切的亲密与暧昧,都是真的,仿佛就是吊着看客的胃口:他们会在一起么?
他们会搞上么?
一切的氛围渲染到极致的时候,现实的铃声又把我和男女主角同时拉到现实。
是的,如果希望故事永不结束,那它永远不要开始。
总而言之,去看吧,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听上去非常忧伤的结局,实际上也不那么忧伤,生活还要继续。
原来开头时他们就已经邂逅,结尾即是开头。
他们的爱情会犹如量子,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在幻想中永不结束。
没有星,很无聊就这样!看着一对婚外情不舒服!
13要想故事永不结束,除非它从未开始
出轨就出呗,搞得这么尬。。。
看到一半时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不要被它骗了,在这部电影里他们不会开始了。苏菲玛索太可爱了,年纪大了也这么可爱
如果你想一生一世,那就永远不要开始。
太文艺了
我把你的号码删了。「「「不过根本没用,已经刻在脑海里了。」」」
若要没有结束 就别开始
bgm什么意思?还有Britneyspears...
种草了Hermes Eau d'orange verte,不是苦橙味我就🥲
顺其自然吧
精神出轨居然拍得那么清新可爱大概也只有法国人了吧,最后都回归正轨还带点科幻(?)色彩。当一袭红裙的苏菲玛索和身着黑西服的男主同时出现在画面里的时候,那和谐的色彩和构图真是美得让人心动(也有点像广告大片)。
啧啧啧,憋死人不偿命&甜死人不偿命
全片YY…如果不想结束 那就永远不要开始...可是已经开始了该怎么办?
男女主果然都不够迷人了,不是年龄问题~【2014.12.17】
好看呀,就是光看苏菲也是够够的了。一个女人举手投足都是美妙,也是醉了。原声很棒!大叔也不错,是我喜欢的款。所以即使这是婚外情我也觉得真是浪漫。而所有事情的发生就让它自然发生吧。
这才是中年人恋爱的真相
看不下去,太老了
一次邂逅 Une Recontre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婚姻概念中的“渣男”在欲望和伦理道德中挣扎的故事。 苏菲玛索依旧颜值在线,想要感情永远不要结束,就永远不要开始,依旧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纠结。
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