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电子云(台),Under Electric Clouds,Pod elektricheskimi oblakami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详细 >
画面是很适合截下来当壁纸的,白茫茫一片中的列宁雕像有冷潮的荒凉风味。别的实在是无聊。
到什么阶段的爱 才能不那么伤
学到他爹的技法,没学到他爹的气魄
“我在这里丢了一个耳环,一千年后,一个考古学家将发现它,为此他会写篇论文,获得教授职称,然后和自己办公室的女助手搞在一起。”
苏联没有coke,雪原没有背景,雾成霾,苦楚过度。
我要疯了,这都表达的什么啊
唉唉唉,其实没看完
文本再精简融汇一点可以更好。不论文字还是摄影,都还是美的,虽然略有点刻意。不过导演但既然提到了施尼特凯,那怎么都会是四星了!可能我设想中的科幻,跟它还是有点不一样。最喜欢的还是建筑师和开篇的想要修理收音机的异乡人学说俄语那一段,开头的那个“我”字,总是最难突破的
痛感、美感、末世感,一场高逼格的行为艺术展,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国家最高审美级别的政治反思。
"Был и весь мир, сейчас нет...Нечего нету." 最后一章的吉他曲很美,可惜破坏了全片的氛围。破碎的美,感伤与凌厉交织,保持这种基调就好,没必要在最后营造希望。
七个章节只服务于一个主旨。天气预示世界末日。原来未来就是雾霾与天地模糊一片?对白故弄玄虚得令人生厌。通篇的象征只是掩盖拍摄手法的拙劣。环状结构是唯一可读方式。还有科幻到底在哪儿?太难看了。 西安电影节第四部。
控诉与反思的民族超现实 幸存下来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前进
电子云层下:四星半,用诗意和前苏联留下的流畅忧美电影语言感叹一个无奈的悲伤,其实根本不晦涩难懂。列宁,先锋的年代,结构主义建筑,电影眼和蒙太奇。然而到斯大林再到叶利钦,到现在一切已面目全非。这是一首缅怀曾经真正革新的那个年代,直到变味的红色集权,再到投机的资本化的哀歌。年轻人以为
只能浅浅地感受一下,专心地看观感还是很不错
真的看不懂!!!
雕像即使腐朽,仍然是神
有点意思的大闷片哦
运镜调度太强,但内容极为晦涩,对于一个完全不懂俄罗斯民族历史的人来说只能略知表达意图之一二。是更加符号化的 俄罗斯方舟,或者是更简单的 卢布廖夫。第七章女主人带给人们的对于俄罗斯未来的些许理想还是有些令人动容的
3.5果然 一如预料的有点接收困难
Emm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