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的画风,欧洲讽刺漫画为基础,景物画有锈湖的风格,人物动作表情有种宫崎骏的感觉,加上蒸汽朋克的背景不由联想到哈尔的移动城堡,后面也竟然真的有移动城堡,至于后面的飞机,却没有让我联想到红猪。
有种论调认为没有所谓的中国画风和日本画风,我并不认同此观点,因为这是不需论证的显而易见,欧洲漫画喜欢将人物部分特征特别是脸部特征不过分地夸张,略带讽刺或幽默意味的;美国漫画喜欢硬朗的线条或基于图形拼合而成的人物,有受到欧洲漫画影响,更多体现现实;日本漫画曾受早期中国和美国影响,从写实走向定式,形成规范化人物绘制模式;中国漫画更为复杂,经历多个时期,存在多个流派,动漫复兴的初期受到日式画风的影响,现在动漫的工业化到达一定程度,人物回归脸谱化的传统,也就是从人物面部鲜明特征来区分和表现人物;以上都是片面的想法,没有深入研究,仅仅是为了说明动漫画风源流、演变。
反观该片,人物适度夸张,动作表情适度俏皮,影片的主基调便定下了,有幽默讽刺、也有共情体验。
无论是蒸汽朋克、赛博朋克、末日废土、智子锁死,人类永远害怕的是科技和社会发展陷入长期停滞,几户所有科幻作品描述的末日都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此某些事物可以被推向极致,人们便在这种极致中逐渐消亡。
此外,科技和艺术分道扬镳的同时,也更加紧密联系,当科技发展停滞的时候,艺术的便被侵蚀和丢弃,正如影片中华丽建筑里冒着蒸汽的机器。
西方总有蜥蜴人的传说,密谋统治世界的黑恶势力总有蜥蜴人,不知是从何而来,或许扎克伯格真的是蜥蜴人。
与东方桃花源的隐世相比,西方的乌托邦更多的是复归自然,回到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和浪漫睿智的古典时代。
影片故事并不复杂,也不至于老套,不知是片源还是技术问题,帧率偏低,叙事舒缓、节奏轻快,缓和了所有可能的血腥暴力,最有趣的是不经意间富有创意的小设计。
题目是“虚拟世界”,实际上还是常规动画设定中的超现实,或者可以算是“另一种历史”。
我不喜欢《爱死机》中的《另一种历史》那集:想象如果希特勒没出生或者早就死了就不会有二战了。
不喜欢的原因可能是这类假设近似于冷笑话或者某些人的窃语,尴尬又无聊。
本片则有一个视角更宏大的设定,但是却服务于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故事发展,这是我个人最不满意的地方。
动画里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莫名消失后世界科技发展停滞,人类历史走向另一个方向。
生物实验室逃出来的蜥蜴人产生智能抓捕人类顶级科学家,为的是研究一种“终极血清”,投放到宇宙并遏制人类科技以免人类自相残杀,尤其别扭的是俩蜥蜴人头头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现在写起评论来就觉得剧情一锅乱炖了…女主角的“终极血清”拯救世界,同时巧合地原作为反派的蜥蜴人全部消失死亡,然后科学家一哄而散逃跑,人类科技正常发展。
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边缘化小丑化愚蠢化怯懦化,女主一家子的英雄设定,蜥蜴人的尴尬存在,以及埃菲尔铁塔由双塔变单塔这种自以为是的历史幻影,我倒宁愿是作者完全设定一个世界,而非给人类历史绕个弯再回到现实世界线上,这完全是想象力受制于现实的体现。
我不清楚这动画到底与宫崎骏的动画有多少相似的设定,也不清楚宫崎骏的一系列幻想是不是也有我上面说的问题,但就这个动画,设定不是我的菜,剧情逻辑发展在个人看来也不合理。
最近因为全球新冠疫请肆虐,我和孩子的心情再次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我重新把之前珍藏的动画重新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观看,从中得到了许多新的感悟,而其中有一部动画非常有意思,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叫做《阿薇尔与虚构世界》(April and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这部电影是根据法国作家雅克•塔蒂的漫画原创作品——《蒸汽女孩与不死猫》一书改编的,原著本身是很深刻、幽默又真实的,而电影也毫不逊色。
整部电影的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及冒险,虽然细节之处并不十分严谨,情感表达的也不够细腻,但有关科幻想象的部分还是会让人脑路大开。
它以反乌托邦的形式、奇思妙想的剧情和怀旧的风格,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科技。
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孩子与家人一起观看,唯一的遗憾是法语配音,但是有中文字幕。
建议8岁以上的孩子观看,5岁以上的孩子,由父母转述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一切都被困在了蒸汽时代故事起始于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国,当时为实现普法战争的胜利,拿破仑政府要求科学家古斯达夫•富兰克林研制出一种“终极血清”,好用在士兵身上让他们变得刀枪不入。
可惜当时的实验结果并不成功,测试在动物身上只能够让他们变得会说话,并不能实现刀枪不入。
拿破仑三世因此大发雷霆,朝着被实验对象开了枪。
结果,那一夜,两只会说话的蜥蜴逃走了…
子承父业,到了拿破仑五世,战争的火苗依旧在燃烧,智者在这些年也离奇失踪。
爱因斯坦、诺贝尔等科学家都不知去向。
最棒头脑的失踪使世界陷入了落后,没有电、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多种必要的发明。
没有石油、原子能,人类主要使用煤炭。
矿藏几近枯竭,人类又开始用木炭代替。
灰尘与蒸汽在空气中弥漫,到处灰压压一片,出门需要戴防毒面具才能安全的行走在严重被污染的空气里。
全欧洲的森林都被坎光,绿色植物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橡树本来充满欧洲,而目前仅剩下三棵样本。
那个世界,历史被困在了蒸汽时代。
二、被“血清计划”毁掉的一家蒸汽女孩艾薇儿•富兰克林是古斯达夫•富兰克林的后人,她的爷爷、爸爸、妈妈都是科学家。
这些年,他们全家都在逃避政府的追捕,秘密研制先辈曾经失败的“终极血清”(可以不老、不死、不病的神药)项目。
艾薇儿从小就长在实验室里,早已习惯了看着全家人摆弄瓶瓶罐罐。
每日陪伴她的,是一只叫“达尔文”的会说话的猫,这只猫也是靠化学制造出的。
在一次实验中,眼看着富兰克林一家就要对最新研制出的“血清”进行测试了。
这一次,他们信心满满。
结果政府派出的警察突然偷袭了他们,迫使他们全家慌忙逃跑。
艾薇儿的爷爷成功的逃脱了追捕并隐姓埋名,妈妈在逃跑途中用针管把血清注射到了艾薇儿随身带的水晶球里,但并未来及告诉艾薇儿。
不幸的是,艾薇儿的父母在登上一搜电车时被一种奇怪的黑云发出的电光击中,紧接着蒸汽火车也发生了爆炸。
就这样,艾薇儿被警察抓住,并眼睁睁的看着着父母和那辆爆炸的火车消失在视野中......
在艾薇儿被抓捕之后,被剃成了光头。
随后,艾薇儿父母去世的消息也被曝出。
在被送往孤儿院的路上,艾薇儿逃跑了。
此后便一直躲在一座巨型的拿破仑雕像里与爱猫达尔文一起勉强偷生。
三、爱猫达尔文的死与生十年后,外面的世界终日煤烟滚滚,又传来科学家接连失踪的消息。
艾薇儿的爱猫“达尔文”因吸入了过多的灰尘导致咳嗽病重。
艾薇儿决定自己学着当年父母的样子研制血清,以挽救爱猫的生命。
然而,达尔文服用了艾薇儿研制出的血清并没有立刻恢复。
艾薇儿以为配方失败,痛苦不已。
气愤之下砸碎了那个装着妈妈多年前注入血清的水晶球。
奄奄一息的达尔文因口渴,误打误撞的舔了水晶球里流出的液体,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艾薇儿大吃一惊,以为父母在多年前留在这水晶球中的“血清”就是真正的配方,欣喜若狂。
正当他们开心之余,一只跟踪并监视他们许久的机器鼠间谍将画面信息发送给了追查艾薇儿下落的巨蜥人,同时,机器鼠还传递了艾薇儿爸爸发来的信号——叫她去橡树那里等一个人。
正当艾薇儿好奇这一切是怎么一回事时,达尔文本能反应一下子扑上去,将间谍鼠给抓死了。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是谁在监视他们?
间谍鼠的死亡让线索就这样给断了。
此时,十多年前那个能够追踪并发出电击的“黑云“又一次出现在了他们的头顶——拿破仑雕塑的上方!
四、阴谋黑云的出现,让艾薇儿发现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艾薇儿逃离黑云的追捕后按照父亲所说的,去橡树那里等待,果不其然,她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爷爷。
爷孙重逢后艾薇儿对爷爷说明是当年他们研发出的血清拯救了达尔文的性命,也证实了原来艾薇儿的父母都还活着。
为追查到艾薇儿父母的下落,爷爷决定从那只被达尔文抓死的间谍鼠开始查起,看看究竟是何人在做幕后主使。
在他独自前往拿破仑雕塑,也就是艾薇儿之前躲藏并研发出血清的地方时,爷爷的行踪竟然被政府派出的小偷线人朱利迪斯出卖了。
朱利迪斯是警察派出专门监视艾薇儿的线人,长期跟踪并追查艾薇儿和他爷爷的下落与行踪。
早前曾在艾薇儿为给达尔文配药偷取药水材料时故意现身帮她解围,后期主动向艾薇儿示好为套取更多关于艾薇儿爷爷的信息。
艾薇儿的爷爷随即被带入了政府专设的海底城堡监狱,在那里同样囚禁了很多科学家,他们每日被当做囚犯一样重复着做着实验。
政府希望艾薇儿的爷爷能够帮助囚徒科学家们解开一个谜团——他们在海底发现的“新机器”!
但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怎么用。
到底是富兰克林家族的老大,经见多识广的爷爷逐一推敲,这很可能是一搜靠电或磁场发动的机器!
就在艾薇儿的爷爷解开了机器是靠电驱动的奥秘之际,巨蜥人又远程操控向他们发来了黑云,要将海底城堡炸毁。
此时,艾薇儿与朱利迪斯和达尔文一起乘坐爷爷发明改造的“机器房屋”赶赴城堡展开救援行动,但赶到之时为时晚矣,海水涌入室内冲散了很多人。
危难之际,艾薇儿和爷爷、爱猫达尔文、朱利迪斯4人一起跳上了那艘神秘机器——巨蜥人发明的飞机。
飞机带着他们飞往了巨蜥人和艾薇儿父母被囚禁的圣地——一个到处是参天大树、繁花绿植、空气中飘着植物孢子的埃及神庙附近。
在飞行路上,朱利迪斯的身份被爷爷揭穿。
艾薇儿得知自己被利用,很是生气。
但朱利迪斯已经知道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希望挽回与艾薇儿的友谊。
五、“终极项目”背后的真相原来,这里就是巨蜥人与囚徒科学家躲藏多年并研发“血清”的总部基地,堪称科技天堂。
为了“终极项目”的成功,最聪明的大脑(科学家)和动物(巨蜥人)一起合作。
其中就有艾薇儿的妈妈。
艾薇儿的妈妈为了“血清项目”不惜背叛了丈夫,投靠敌方并一直帮助他们寻找女儿的下落,好把那根救命稻草——艾薇儿她脑中的血清配方交到巨蜥人手中。
但艾薇儿的爸爸因与她的理念背道而驰,拒绝透露女儿的下落而一直被巨蜥人囚禁。
血清!
一切都是为了这份让人不老、不死、不病、刀枪不入的终极血清——人人都想拥有的超级力量!
经历了一系列与巨蜥人团队的一番战斗后,艾薇儿最终还是逃不过亲情的诱惑,被妈妈带入了敌方阵营。
在经过巨蜥人的威胁后,艾薇儿最终同意把水晶球里交给对方。
可巨蜥人拿到水晶球后竟然扔在地上并告诉艾薇儿她父母研制的这份血清根本没有效果!
救活达尔文的是艾薇儿自己研发的血清!
这一消息让艾薇儿大吃一惊!
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成功研制出了终极血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艾薇儿的妈妈一定要把艾薇儿带入阵营的原因——妈妈知道,艾薇儿才是终极血清的发明者。
由于妈妈的生命被巨蜥人威胁,艾薇儿无奈之下当场在实验室研制出真正的血清并交给了巨蜥人,哪想到巨蜥人一拿到血清立刻自己喝了下去!
只留了一点准备用到他们的“终极项目”上。
现场顿时慌乱一团。
因为吞下血清的巨蜥人,对人类无比憎恨,它想要在“终极项目”完成使命以前毁灭整个人类和地球…最终结果如何呢?
巨蜥人与科学家合作的那个终极项目究竟是什么?
正义最终能否能够战胜邪恶?
不剧透了,还有更精彩有趣的结尾等着你。
六、科学与自然,该如何平衡看完这部电影和书,我和孩子也围绕以下几个话题进行了探讨:我们在地球的世界谁拥有了或者掌握了科学/科技,谁就拥有了最强大的“武器”;强大的科技一旦落入坏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科学的世界充满无数的可能性,还有无数的未知力量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人类的生存环境很重要,不能以科技发展为代价——如果科技发展需要与“代价”并存,那人类的环境和未来有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科学能够带着人类的梦想走的很远,甚至走向宇宙吗;人类破坏了自然,动物会因此而憎恨人类吗;地球上生命的来源,会不会真像影片中设计的那样…我们聊了很多,有后怕、有期待、也有幻想。
影片看完,结合当下疫情,我自己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科学的发展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这一次迎接我们的是疾病,那下一次,人类又将面对什么?
影片通过阿薇尔的冒险经历,探讨了科学与自然的平衡问题,强调了科学的力量与责任。
影片的画风怀旧,剧情紧凑悬念重重,主题深刻,反映了人类对科学的盲目追求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人类停滞在蒸汽时代,蜥蜴却进入电气时代的设定非常有趣。
悬挂天空的缆索铁道,水路两栖的移动小屋,各种蒸汽朋克要素的细节设定,充满想象力的视觉效果,结尾也相当耐人寻味。
空心地球用欧式复古浪漫主义包裹着的脑洞大冒险,奇趣十足,在设定上又可以看出原著的信息量很大,几乎囊括了主流阴毛论里对于世界真相之外的另外一种描述文本,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了HAPPY-ENDING的基调上来,骨子都是怀古情结。
蒸汽朋克背景,复古画风,一个虚构的世界里冒险的故事。
这样的动画骨子里还是在说环保、理想爱与和平,感觉人设和场景就是杂糅了宫崎骏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丁丁历险记+西维亚•乔迈的疯狂约会美丽都,在3D动画大行其道的如今,质素高的手绘动画很带感。
安锡动画节最佳电影,被誉为不会令细路欲求动画公仔,而是令世界更美好的电影。
20 世纪中拿破仑五世统治的另一个法国,科学家70 年来不断失踪,飞行、电力甚至电影等伟大发明都成泡影,只有艾菲尔建起了第二座铁塔。
煤与蒸气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出街要戴防毒面具,大皇宫变大温室。
阿菲父母是科学家,也无端失踪,当老猫达尔文病到七彩,阿菲偷偷研制不死药,却因此逃亡历险,牙尖嘴利的达尔文、主意多多的怪爷爷、变节特工祖利亚也一起有难同当。
《我在伊朗长大》监制再接再厉,法国漫画家Jacques Tardi 原著,糅合凡尔纳和宫崎骏的灵光,以罕见的怀旧动画风,找回失落的动画年代。
其实我觉得也可以叫做“阿薇尔与理想世界”,因为没看过多少电影,所以让我想到星际穿越,科学家在危难时刻建立的拯救世界的乌托邦。
当普法战争没有发生,科技文明停滞在蒸汽时代,会说话的猫和专心化学的阿薇尔,一人一猫的坚持印证了那句:科技改变时代,而有温度的科技拯救时代。
故事其实没有很复杂,看到一半就能猜出个大概,结尾一家人团聚,反派阵亡,爱情成真都在套路之中,但没想到最后短短几分钟对时代更迭,科技飞跃,还有最重要的——猫咪的归来,把我看哭了,时间,距离,生死,战争,达尔文乘着火箭将生命撒向宇宙,阿薇尔研究生化来延长生命等待达尔文,它们都为了彼此克服了那些不可能,所以 或许科技在阿薇尔和达尔文(猫)心中一直都不是什么伟大的东西,真正伟大的是无法被抹去的陪伴。
法国动画片如同他们的电影一样,除了令人向往的浪漫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往往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法国漫画家雅克·塔尔迪(Jacques Tardi)曼妙画笔下的《阿薇尔与虚构世界 》亦是如此,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反乌托邦的冒险故事,导演克里斯汀·丹米尔斯(Christian Desmares)与弗兰克·叶根吉 (Franck Ekinci)探寻了关于极端环境主义对于人类未来生存状态的种种可能性。
《阿薇尔与虚构世界》大胆甚至有些争议的改写了历史,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布局。
在独裁政府的强压统治之下,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被人为的封锁,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因此变得愈发恶劣。
这与当代崇尚人文和自由主义的欧洲简直大相径庭。
而正是在这样一个胆大包天的“微观世界”中,阿薇尔与他的家人以及朋友的历险才显得更加富有深意。
即使在动画片里,法国人也毫不吝惜他们对艺术和哲理的热爱。
《阿薇尔与虚构世界》最大限度的还原了雅克·塔尔迪原作的风貌,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蒸汽工业设计充满了“凡尔登与宫崎骏的灵光”,并且不乏法国式的幽默与自嘲。
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片永远都拥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少的束缚。
在使人们欢笑与快乐之际,它同时也依然能够不令我们流泪或者深思:人们对待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的方式,是否只是一种合理有尴尬的行为?
更甚之,是否只适合一种宗教行为和政治意识?
<图片1>
科学伦理的思考1.色彩影片整体是一种黑暗色调。
首先是环境污染的雾霾,无处不在的工厂烟筒排放的废气,随处飞扬的煤灰,时刻提醒着我们蒸汽时代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次是能源战争的阴霾,因为科技停滞导致的能源战争始终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而这些本质都是权力欲望的肮脏,当他不受限制,就会把整个世界染成黑色。
所有的化学试剂都是彩色,代表了科学的美好。
暗示了科学才是让世界进步的希望,能为世界带来色彩。
粉色代表爱,粉色的旋转木马代表爱情。
爷爷给阿薇尔的裙子和房间的壁纸都代表对她的爱。
爱是一种力量,可以限制野心的膨胀。
红色代表着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是抽象意义的力量,比如红色的旗帜代表权力,警察帽子上红色线条代表的权力执行。
男主的红领巾暗示他被权力操纵。
也可以是具体的力量,红色的火车、摩天轮的气球、红色的激光枪都是代表着科技的力量。
而科学家的手套暗示他们有操纵科学的力量。
蜥蜴给科学家穿上的制服有双重含义,既暗示他们可以操纵科学,也暗示他们是蜥蜴的奴隶。
红色也暗示暴力和危险,所以激光枪的激光是红色的,而报警灯的灯光也是红色的。
蓝色代表着安全。
影片中主要的蓝色就是电力,他是下一个时代的科学标志,能够推动社会发展,造福人类。
但是他也隐藏着危险,一样可以将人电晕。
就像激光枪的红蓝两种颜色相互转换,科技具有两面性,既能带来发展,又能带来危险,只是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将其运用。
2.网格(规则)影片在黑暗色调的基础上,密密麻麻代表规则的网格无处不在,束缚着人的自由。
实验室里的牢笼和栅栏、方格状的地板、楼房的栏杆和楼梯、铁丝网门、窗框,以及绳索和铁链等元素都暗示规则的束缚。
密集的砖块更是增加了视觉密度,加强了这种束缚的强度。
而即使是对于科学开明的蜥蜴组建的地下世界,规则也一直存在,只不过更加隐蔽。
激光组成的监狱、树藤、隧道都是束缚的具象。
被吊起的制服更是暗示所有科学家被他们操纵。
整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暗示着规则覆盖一切。
只要权力还在,就会有无数的规则限制,科学只能在规则之下为他们的野心服务。
但正式在规则之下,科学才能正确发展,不至于误入歧途,培养出毁灭人类的怪物。
正如火车和缆车只有在轨道上才能正常形式。
无素周期表本身就是一张网格。
而只有科技的发展,才能逐渐突破限制,奔赴自由。
正如飞艇和飞机代我们飞向代表自由的天空。
3.平衡影片中另一重要概念是平衡,只有在规则之下维持平衡,科学才能正常发展。
就像影片中的双埃菲尔铁塔才能保持桥梁的平衡。
影片中的两只蜥蜴,公的代表科学的野心,母的代表科学的理智。
两只经常合而为一,暗示着科学是野心和理智的平衡。
当理智控制着野心,科学铮铮向荣。
当野心战胜理智,科学必然带来毁灭。
就像那枚火箭,即可以带来永生,也可以带来毁灭。
拿破仑四世的巨大雕像脚踩地球,暗示征服世界,大炮代表暴力,雄鸡是法国的象征。
黑鹰是n粹的象征,而指向远方的手势其实就是举手礼。
失去了理智的约束,野心必然无限膨胀,最后就是毁灭世界。
于是科学被政治绑架,科学家失去自由,科学停滞不前,科技停留在蒸汽时代。
政治也因此停滞在封建王朝,拿破仑的阴影继续笼罩法国。
因为对能源过度开采造成能源枯竭,因为对能源争夺造成能源战争爆发。
当煤炭开采殆尽,木材成为替代能源,环境被彻底破坏,空气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失去理智的束缚,科学彻底突破伦理,开始动物实验,妄图制作出刀枪不入的战士。
最终培养出科学的恶魔,反过来要毁灭人类。
黑雾包裹的外型是恶魔的具象,而探照灯般的双眼是人类对它的恐惧。
当公蜥蜴杀死母蜥蜴,野心战胜理智,埃菲尔铁塔代表的平衡被打破,规则的桥梁坍塌。
代表科学的火箭突破了规则的天花板,于是人类迎来了灭顶之灾。
4.传承(爱)正如拿破仑三世到拿破仑四世是权力的传承,主角一家的身份也是科学的传承,更是爱的传承。
拯救达尔文的不是药水,而是阿薇尔爱的眼泪。
带来永生的不是科学,而是爱。
当科学因为暴力创造了蜥蜴,最终迎来了毁灭;当科学用爱创造了达尔文,最终得到了拯救。
整个故事其实可以看成,科学的野心战胜理智,平衡被打破,规则被破坏,最终导致世界毁灭。
阿薇尔一家以及达尔文团结一致,用爱将世界拯救。
当阿薇尔一家坐着电梯,火箭跟着上升,暗示着只有受到规则的约束,受到爱的引导,科学才能上升。
而当他突破了规则的天花板,必然导致毁灭。
结尾的蒙太奇代表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带来社会的进步,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镜头在剩下的埃菲尔铁塔上定格,它提醒着人们保持理智,避免悲剧重演。
而水晶球是父母送给阿薇尔的礼物,代表着对她的爱,只有爱才能让人类保持理智。
科技的归宿文/LHC(发表于《中华环境》2019年9月刊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找不到任何时代,文明像当今这样发展得如此迅猛。
各种革命性的新科技不断涌现,缔造着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但是科技的两面性也随之愈加深刻地显现出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大量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几年前,在北京看到蓝天都是一种奢望。
那时我在想,倘若科技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没有飞机、电力和石油,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从法国动画电影《阿薇尔和虚构世界》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故事发生于1870年普法战争的前夜,拿破仑三世秘密会见化学家古斯塔夫·富兰克林,他希望用富兰克林研发的血清,让自己的士兵拥有刀枪不入的“金身”,从而战胜普鲁士军队。
富兰克林的血清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却意外造出两条会说话的蜥蜴。
这样惊天动地的科学发现,却被拿破仑三世视为无物,只有能助他战胜敌人的科技才是他所关心的,所以他下令摧毁富兰克林的实验室。
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们窥视到倘若科技的力量被用于战争、统治,而失去了它本来的探索世界的美好动机,那么世界将会是多么阴暗恐怖。
在这个虚构世界中,爱因斯坦、赫兹等最优秀的科学家纷纷神秘失踪,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广播、电视、飞机等几十种极具影响力的发明都未出现,科技彻底陷入停滞状态,以至于到阿薇尔的故事开始的1931年,世界依然处于蒸汽时代。
人们缺乏“对石油和原子的认识”,所以先是疯狂开采煤炭资源,等到所有矿井都枯竭了,又转而烧木炭,就这样,世界再次陷入到战火纷飞的境地,却是因为争夺一种新的珍贵资源——森林。
影片用灰暗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一幅“蒸汽朋克”风格的背景。
在那个巴黎,两座埃菲尔铁塔连在一起,机械密布的怪异城市里,人们行色匆匆,因为空气中充满了烟囱排放的有毒物质。
路边乞讨的小男孩,为了几枚硬币而放声歌唱,不惜吸入更多被污染的空气,牺牲健康来换取生存,这一幕令人不禁心惊胆寒。
这就是一个科技停滞的世界,它没有任何的生机,注定走向灭亡。
人类原始的“刀耕火种”,一片森林燃尽后留下的有机质,能够维持作物生长几年,但当这片土地变得贫瘠,人们又会离开这里,去烧掉另一片森林。
煤炭总有一天会烧完,森林也总有一天会烧完,这片广袤大地上,没有任何一种资源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科技,去寻求新的出路。
这么看,不论是1870年还是今天,科技的车轮都注定要滚滚向前。
但向前,不是没有方向,不是不顾一切。
古斯塔夫·富兰克林的后代,也是阿薇尔的爷爷普洛斯珀.富兰克林,继续着研发“终极血清”的使命。
他经常会去博物馆,抚摸一棵橡树——那已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棵橡树中的一棵。
他对儿子保罗说过无数遍,每当摸着橡树,就仿佛又看到曾经地球上广袤的森林。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普洛斯珀.富兰克林始终珍视着地球和大自然本身,探索它的同时,希望让它保持原有的生机盎然。
但常常事与愿违,那些统治者把仅存的武力用于搜寻进行秘密研究的科学家们,把他们囚禁起来,用他们的科学来创造更具有破坏力的武器,他们用科技和战争,把虚构世界推向无底深渊。
我想,当普洛斯珀.富兰克林抚摸着橡树时,一定想到了他自己的命运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命运,那是怎样的感慨万千啊!
阿薇尔的父母都是科学家,在一次帝国警察的追捕中,她和父母、爷爷失去了联系,只剩下妈妈递到手里的水晶球和一只因血清获得永生的宠物猫达尔文。
她在巨大的拿破仑塑像里像筑巢般安了个家,每晚读着偷来的化学书,用偷来的试剂做实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爱因斯坦以及那些失踪的科学家,其实是被罗德里格和希梅娜捉走的——它们正是曾经富兰克林创造的那两只会说话的蜥蜴。
时过境迁,它们长成了两只巨蜥,还有一堆小蜥蜴。
它们当年逃离实验室以后,在巴黎的地下,创造了属于它们的“乌托邦”。
外面的世界已经荒芜,树木都成为珍稀物种,是什么让它们这里还有一片绿意盎然的森林呢?
科技。
在这里,科技已经高度发达,它们用无线电、远程控制、激光等等,监视着地球,把所有优秀的科学家挟持到此,也一步步把阿薇尔诱向这里——因为她无意中研制出了能让人获得永生的“终极血清”。
正当我们以为蜥蜴会酝酿什么惊天动地的邪恶计划时,希梅娜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枚裹满藤蔓如同巨树的火箭,她的计划是把终极血清洒向藤蔓,让火箭带着丛林中的孢子——这些因血清而可以抵御爆炸和真空的孢子,飞向遥远的外太空,让生命那里得到繁衍……我想,科技的意义和价值莫过于此:让生命找到无限广阔的空间。
如今,面对逐年缩小的岛屿、日渐荒芜的大地,我们究竟能做什么呢?
让工厂的烟囱统统熄灭,再让科技退回到农耕文明,甚至是把人类都赶回山洞?
这绝不可能,科技的车轮只会滚滚向前。
它的力量足以把我们引向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其中的差距,在遥远的未来可能会大于影片中蜥蜴的“乌托邦”和人类的巴黎。
一点小的偏差,随着历史的推演,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影片中的虚构世界就是最好的例子。
打个比方,如果有一天,人类掌握了一种能够瞬时释放出巨量能量的方法,其威力远远强于核弹,那么可以用它作为武器,后果是地球会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当然也可以用于助推火箭,使人类更迅速地抵达遥远的未来家园。
我们要做的,不是徘徊不前、原地打转,而是为科技找准一个目标,一个最终的归宿。
科技的发展,正如一条奔涌的长河。
我们如今遇到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等环境问题,是这长河当中一块又一块石头。
但这河水终将向前奔流,冲破一切阻碍,带我们去向一个生机盎然的乌托邦,然后把生命送往无数遥远的星球,让生命的光芒照亮漆黑宇宙。
影片的结尾,当人类的飞船终于升入太空时,发现火星、金星和月球都已经变成绿色,那只会说话的达尔文猫正在月球上开心地奔跑。
也许生命,正是如此,在广阔的空间中,拥有无限的可能。
奇幻过头了。玩出一个煤汽时代里巨蜥的野心,真心醉了。和蒸汽男孩,诡女冒险什么的莫法比。女主又不乖及不了格。
剧情还是不错的
就是不喜欢
科学存在的价值应该是造福于人类,而不应该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引起更多的屠戮与纷争。总有许多东西是比肉眼可见的物质利益更为重要的,我们在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之一也在于播撒爱与温暖,去尽力融化横亘在陌生人之间的那层人性的坚冰。很幸运我们终究是找到了彼此,很幸运在经过一系列波折后我们还是过上了理想幸福的平淡生活,心之所向便是家的方向,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剧情走向有点太可预测,世界设定细节很好,人设却太丑。同样描写蒸汽时代与蒸汽男孩相差甚远,远远谈不上经典。但最后结尾我感动了?!什么鬼。。。
浪漫到哭出来,美式剧情、日式画风浓厚。行走的铁屋,两座埃菲尔铁塔,绿色的月球,巨蜥蜴当boss,傲娇猫咪,将人类世界锁定在蒸汽朋克时代,亮点实在太多。最爱的镜头是最后在月球上发现达尔文的时候,将女主隐藏在声音后面,镜头缓慢划过墙上的照片,配上完美的钢琴配乐,真的控制不住呃。
42/365 猫真有趣哈哈哈哈啊啊哈
故事可以说非常好莱坞了....
《如果××没有发生》
55/100,这个画风真心不喜欢,剧情设定有点意思,发展略无趣
作为一部动画片,孩子肯定喜欢的是五颜六色的风格,迪士尼的那种!而成人觉得这样的动画就是儿戏,孩子看的。两边都不待见。其实认真看下去还是很有些滋味。就像小时候看《国王与小鸟》一样,黑白的,没啥看头,长大了也没觉得咋样,反而随着时间流逝,却开始怀念这部动画的深刻含义来。
想象力挺爆的
同是反战反乌托邦题材,前半部分好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但是科幻要素还是弱化了,剧情逐渐变得低幼、过家家。
it indeed is an extraordinary world. 还有法语真的怎么听怎么难听
不合口味,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影片上
太老套太无聊,看睡着了。很多地方致敬了宫崎骏,但宫崎骏可不会低幼到这个地步。蒸朋机械设计做得不错。
怀旧画风的动画片,但是故事情节其实很一般,不看也罢
风格很好,但是也是看过的动画里面最丑的女主了吧
除了人设其他画风还不错,故事情节没有太多新意。应该是影射二战
别人是妈卖批,你是妈卖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