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宇,角色定位终于揭开了。
从周围人物一个个渲染,最后再到正宇本人。
放到最温暖的阳光,比别人更细心浇灌。
我的豆花还是没能长出来。
那时候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只要你努力了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当别的小朋友叫他不要因为豆花没长出来就伤心时,正宇反驳说自己不喜欢豆花,讨厌豆花,豆花怎样都不会影响到自己。
结果一路上抱着未长出来的豆花痛苦。
一旦觉得自己会伤心,便会自我防御声称无所谓、不喜欢。
成绩下滑,来自母亲的鄙视,自然而然就迁怒于了rival荷娜。
不是因为讨厌她,是只能讨厌她。
一副满不在乎、与世无争,是一层保护色。
没有人能接受你的任性、你的哭闹、你的不讲理。
小大人长成了大人模样,内心依旧是那个会抱着豆花盆栽痛哭的小朋友。
被动卷入的谋杀案,对正宇周围的人进行了大洗牌。
周边那些“他善待的,曾善待他的”都被淘去,只剩下那些“他讨厌的,讨厌他的”。
也是那些,正宇会把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也能激发出他真实的一面的人。
真想很无语😓,无语到一时间竟不知道要去埋怨谁。
在真相未卜之前,还能对藏于黑暗的假想的虚构的犯人无尽咒骂、怨恨。
身为观众的我,感到无语是我猜想的真凶不是真凶,没能得到揭晓真相的酣畅淋漓。
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就。。。
这。。。
(7集完)
比期待中要好看100倍的一部剧🥹真的做到了有治愈、有好笑、有困难、有结果,两个在不同方向遇到低谷的医生是高中时期的竞争对手,互相疗愈,成为对方在低谷时期的可靠依靠。
剧里面没有完全坏的人,但有非常非常好和善良的人,男女主、男二、女主的家人们都特别特别好。
在疗愈的过程中不失好笑的喜剧剧情,有时候真的好笑到我想拍手大笑,但也有非常治愈的时刻。
男女主的人设真的好好,是我看过男女主最长嘴的一部韩剧了,有话就说,真正达到了在恋人这段关系中尊重对方,体谅对方,但又不失一些小任性,而且男女主都超级善良,又好笑,选的演员也超级合适!
还有女主妈妈,大概是我看过的韩剧里,最好最好的一个妈妈。
剧里面很多台词都很好,好起来不是指变得幸福了,而是承认不幸,并相信能拥有承担苦痛和不幸的力量;也有点体现了人是复杂的,没有完全坏的人,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有时候原谅他们也是放过自己。
(所以虽然很多人觉得这部剧的恶角被原谅得太快,但我觉得其实没有,而且剧里的日子和我们上帝视角看的不太一样,细节其实处理得都还挺好的还有这部剧,真的全员酒蒙子的感觉哈哈哈,每集都在喝酒,看他们发酒疯有时候又好笑又可怜又感动的。
题外话,朴炯植真的好适合演这种人设,很容易委屈也很容易哄好开心的自恋小狗,全南韩最会撒娇的男人hhh(有种梦回敏敏的感觉,但不一样
两个骄傲的人在低谷相遇,互相陪伴和治愈的故事。
朴炯植和朴信惠饰演男女主,他两以前的电视剧我看过一些,所以难免有喜爱滤镜,并且在这部剧里也保持了比较高的颜值和演技。
男女主人设都蛮好的,善良又优秀,在外部风波的影响下陷入低谷。
女主被抢论文和教授职位、遭受职场霸凌,察觉抑郁后辞职,男主被诬陷医疗事故,诊所倒闭负债累累,陷入众矢之的。
两人从高中时就并列第一的天之骄子,到如今坠入深渊,再失业失意时相互陪伴和慰藉,最终走出阴霾重新出发。
这部剧的优点是,演员都选的挺好的,各自也人设丰富、演绎细腻,很多台词也真的写得很好。
另外一些喜剧桥段也真的蛮有意思。
缺点则是剧情真的不够饱满,学长几乎一力承担了“反派”角色,男主因为和学长的亲密关系,又迟迟无法展开线索调查和“报复行动”。
导致主角团整体上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让人看着心塞。
另外有个难以解释的点,以男主窒息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出男主的小太阳性格?
(合理的推测是男主或许自小是爷爷奶奶辈照顾长大的)。
第一二集的剧情真的挺难受的,男女主陷入低谷,我以为后来有相应的“反弹”情节,可惜并没有,甚至对女主职场霸凌的教授的处置只是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含糊带过……总之剧情有点硬伤,其他软装再好也很难掩盖。
而且从第十四集(甚至更早之前)就常常有弹幕问“后面还要演什么啊”。
后面两集真的就是一些细水长流的日常了,好在男俊女美,情节也还行,适合一边做点别的事情一边扫两眼,不算太烂尾吧。
整体上这部剧在我心中的评分是属于是高开低走,再缓慢上升最后趋于平缓。
看在演员滤镜的份上给个四星吧,剧情只有三星。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左右”,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搬运!
剧上新|朴信惠、朴炯植新剧说好看为时尚早但好笑且治愈是真的朴信惠、朴炯植搭档的新剧《低谷医生》播出了,剧集讲述的是学生生涯一直是学霸的男女主走入社会后,分别遭遇了各自人生的至暗时刻,并意外比邻而居,相爱相杀又互相理解、互相治愈的故事。
剧集的题材和故事设定都不算新颖,但是朴信惠饰演的女主既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也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的人设比较独特。
不仅有效呈现了女主进入社会前后的巨大心理落差,营造了女主的低谷境况;也让剧集重点呈现了抑郁症的引发缘由、患病的症状,以及为患病者造成的痛苦等诸多问题,对于普及抑郁症常识是有意义的。
剧集明确告知观众,抑郁症不是一时的情绪问题而是病,是需要正确对待与医学治疗的病症,它除了让人内心破碎挣扎,还会有很多伴生的身体问题,比如睡眠障碍、饮食问题等多种身体不适。
剧中,女主尽管业务能力优异,却经常遭遇医院导师的职场霸凌和学术霸凌,在承担各项导师分派的不公平医疗工作和学术任务的同时,还会被无端指责、谩骂。
长期处于职场重压和身心疲累环境的女主在一次车祸后被诊断为抑郁症。
她和家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相信,因为他们都觉得女主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作为医生的女主是对抑郁症有基础认知的,尽管不愿相信,还是去接受专业治疗,也因此引发了她对职场、对生活的反思与反抗。
与女主进入社会的价值感被削弱不同,朴炯植饰演的男主在进入社会后,事业一直顺风顺水。
不仅拥有自己的私人整形外科医院,还因为技术高超成为红网名医。
只是一次意外的手术事故让男主的事业和名誉都一落千丈,还陷入法律诉讼案件和黑道追杀的境地。
朴信惠虽然很快就要34岁,但是饰演中学生居然毫无违和感,对女主进入社会前后的角色状态呈现也比较到位。
瘦下来的朴炯植在剧中也演技放飞了一把,与朴信惠的合作喜剧效果很足。
从前四集的剧情看,两位主角沉重、压抑的人生经历融入了搞笑、轻松的生活细节,让剧集笑点频出的同时又埋藏着泪点,可看性不错。
不过对一部刚播出四集的剧现在就说好看还为时过早,但至少很好笑题材也相对治愈,推荐给喜欢治愈系小甜剧的追剧人观看。
非常喜欢的一部剧,很治愈人心,剧里有很多我很喜欢的台词,“我是会把最想吃的东西留到最后吃的人,所以我把幸福也留到后头”,我也是会把最想吃的东西留在最后吃的人,但我不会把幸福留在后头,在我看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非常重要,昨日之日不可留,今天永远比明天更重要,问问自己今天的你过得好嘛?
过得快乐嘛?
如果有快乐,哪怕细微的快乐,那么今天也是值得的。
“既然你已经倒下了,别加油,就躺着吧。
既然我们倒下了,那就休息一下吧”,是啊,倒下了又何妨,天塌了嘛,天塌不下来,既然倒下了,休息一下再上路又怎样呢,倒下了也是可以休息一下的,别着急,总会雨过天晴又比如“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先照顾好自己吧。
今天的你要好好的,才能帮助明天的自己”,还有“雨总有一天会停,希望我们不要轻易认为这个悲伤会直到永远”,希望每个人都先学会好好爱自己,这样才有能力更好的爱别人,希望每个人先学会照顾好今天的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明天还有以后的自己,人生起起落落,也许总会有一些不幸,但当我们拥有勇气的时候,下次不幸来临,我们也有勇气可以面对,不是嘛
坚持原创的947篇 低谷期有没有人无条件支持你,只因为你是你?
周末开播的新剧,别说,方方面面都很暧昧。
比如热度,也有流量,毕竟是朴信惠产后复出第一部作品,还有戏里回春但是最近发布会又肿回去的朴炯植。
但也没那么火。
剧评都没几个人写。
比如首播一二集的观感,确实套路多,人设虽然与时俱进了,但还是讨巧痕迹很明显:出身普通的女主,拼命努力,小镇做题家梦碎骨感现实,男主人生赢家瞬间跌落谷底,光鲜亮丽背后不为人知的富人阶级的烦恼。
治愈社畜心灵成长题材。
说不好看,又比较流畅,团队熟练操作一个还可以的作品;说好看,又哪哪都差一口气。
可能最惊喜的部分,就是梦回敏敏,有点怂包有点傲娇很搞笑的朴炯植。
确实很快乐,虽然就短暂的一阵。
提演技,也是一样,只能说他们选对合适的人设和题材,稳定发挥,就没大问题,但也不出彩。
只要没有遇到演技强的对手戏演员,就不会凸显出木和平的模式化表演。
看编剧,决定了故事的下限,代表作《金秘书为何这样》《心惊肉跳的同居》《致忘了诗的你》《独酌男女》,口碑好但是没那么火的《没礼貌的英爱小姐》。
流畅快乐轻松,但是很浅,都是点到为止,一定会抓观众心理,融会贯通各种套路,人设,当代社畜的心酸和小确幸。
我希望老生常谈之外,还有些不一样的惊喜。
看导演,决定了观感的上限。
代表作,我很喜欢的《那个男人的记忆法》,还有《举重妖精金福珠》《仁医》《只一人》。
氛围和画面感不会差。
两个人搭配,怎么看,在“治愈“本身的呈现,不会差。
关键是观众认不认可,是否能共情。
1-2集有打动人的瞬间,也有治愈和爽快的时刻。
如果你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多少会被触动,也就容易代入和被鸡汤套路安慰。
《低谷医生》
男女主是两种不一样路线的医生养成计划。
女主是努力+天赋型天才,最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拼。
家里给不了太多的帮助,基本就靠自学和自律。
电视剧看女主的一心一意学习,确实是很难接受,不能理解的程度。
联想一下韩国卷生卷死的教育氛围,阶级固化的氛围中,想要更好就业,生活有一定提升,确实会这样,名校就那么几所,也只有名校,就业还能有些优势。
是不是懂的都懂,不论成绩好坏,卷无止尽。
这个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纪录片,或者2018年的十佳剧《天空之城》。
还有铺天盖地的韩国学习博主,那些“质疑韩女,理解韩女,成为韩女“的人生成长,内卷自律博主。
因为我之前说东亚三兄弟手牵手,一个赛一个苟,一个赛一个卷,还有人杠:说我碰瓷日韩。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思维哪里产生了幻觉。
男主就显得毫不费力,游刃有余。
不仅天生聪明,性格好,长得帅,家世背景好。
他只要稍微认真一些,补习班在精进一些,而不需要到女主那种灭绝师太,无欲无求的状态,还能做个快乐的正常人。
这就是小镇做题家的可悲之一,耗费自己年轻的一切,可能就是别人轻而易举的起跑线。
他的人生,看起来太轻而易举了,人生赢家的固定模板。
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卷到,两个排名第一的优秀学生,只能有一个人进入顶尖名校的医学院。
几乎一直平手,且成绩略占优势的女主,就在大考中失利了。
所以没同学知道她最后去了哪里读书。
男主则顺利开启人生剧本。
读名校,做义工,长得帅所以在网络时代出名,性格好,善于交流沟通出镜,成为了网红医生,自己开了整形诊所,还和几十家诊所联名合作,美妆品牌广告代言带货,把网红收益全部捐出,所以不仅得人心,赚口碑,还拿到了医生界的大奖。
想起电影《寄生虫》里的名台词:因为有钱,所以善良。
也所以能优秀,能体面,能姿态好看,能大方得体,能展现人类一切高贵的美德。
当然,前提是他是个普通善良的好人,不忘初心,而不是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人。
不过,一切都可能戛然而止。
一场整形手术,不明真相出现意外导致患者术中死亡,偏偏还是有钱有势的人。
另有隐情,导致他无法为自己正名,要开始漫长的无罪辩护庭审。
这个过程中,不仅不能行医,光是各种违约金,就足以打破他多年的成功经营,还背上巨额债务。
也挺眼熟吧,这种人生赢家,突然一夜痛失所有的故事,之前就出来过,李善均。
成功和快乐可能需要累积很久很久,但失败和崩溃是一瞬间就决堤。
像他自己说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可是比失败严重很多倍的,就做惨败。
他就站在世界崩塌的悬崖边上,摇摇欲坠。
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得起来,更别说东山再起。
男主失去一切,都没有哭泣,但比惨败还心酸的是:当你身陷囹圄,还有多少人,愿意无条件相信你,支持你,只因为你是你?
虽然物质条件毫无指摘,但家人只顾他会不会给家族抹黑,高中开始的朋友平时傍着他赚钱,出了事大打出手,埋怨不断,他只能孤身一人逃回老家,暗自在天台抹眼泪。
唯一很轻松说出相信他的,居然是许久未见的女主。
就是这样,很多人顺境的时候,未必想得起来,逆境时,君子之交闪闪发光。
这段我比较喜欢,不是那种俗套的青梅竹马,旧情复燃。
而是两人几年的良性竞争中的理解和默契,虽然关系不算好,互相看不上你又干不掉你,但是,女主知道,男主不是那种无耻到,人命关天还谎称和自己无关的人。
最惨的时刻,男主本来只想避世厌世,谁也不见。
没想到,还遇到了年轻气盛时期,最强的对手,更加不想让她看到自己的困窘。
一直在努力奔跑的女主,也过得非常心酸。
上过班,尤其是不想上班的痛苦社畜都明白的那些。
以前17小时学习,至少努力还不会背叛自己;现在17小时工作,得到的都是质疑,谩骂,pua,无止境的利用压榨,背锅。
她是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惨败,可是积累了太多或大或小的失败,一个接着一个的不顺利。
人生从来没有过好的时候,自己已经如此拼命,像前往金银岛的冒险,也不知道前方迎接自己的盲盒,打开有没有宝藏,会不会只是空的。
社畜都会有一个觉醒的时刻。
女主在身心俱疲到极致,胆囊炎忍痛到晕倒在马路上差点车祸丧命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平静的AI人生,出了问题:生死关头,那一刹那,晕倒之前,她居然想着,就这样死去也挺好。
面对心理医生,她说,自己的人生也不至于,不值一提到需要放弃生命的程度。
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医生给她的抑郁测试问卷,说明了一切,她就是心灵生病了。
抑郁+焦虑。
明明心灵已经崩塌,却还在强迫自己,像个正常人,努力奔跑,以为再坚持一下,更努力一些,就会好。
不愿承认,不愿休息,不愿放弃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
手脚断了的人,要怎么跑到终点?
我其实很能理解女主这个角色的经历。
年少时,只要单纯学习。
学习确实曾经是改变命运的途径,没有之一。
聪明努力,家境贫寒,要强自律,这类人容易成功,这类人也更难以接受自己陷入平庸,失败,以及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努力就有回报。
十分耕耘,也未必有一份收获。
有目标和野心,是好的。
但是执念太深,容易迷失。
伤人伤己。
人生很复杂,小镇做题家,总会有接触到自己生活天花板的时候。
甚至这个上限会来得很快。
方方面面的碾压,太正常了。
可是很多人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化解这个心结。
走入社会,看不惯的不公不正不义不平之事,那么多,小白一己之力什么也改变不了,能小心翼翼守护自己,就很不易。
哪怕受着pua,也因为教育医疗房贷养老,继续挨着。
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再怎么卑微的打工人,一定会有个不能逾越的底线。
毕竟,什么能比你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更重要?
女主拍案而起的全过程,有点小爽,也很真实。
哪怕大家都明白错不在她,甚至为她拍手叫好,但现实呢?
谣言里她变成不可理喻顶撞领导的疯女人,再就业之路也是曲折漫长。
接踵而来的问题也很多,她也没有开挂的金手指,也没有霸总拯救,毕竟男主比她还惨,她至少还有家人,没有房贷,只是暂时十页。
看到妈妈说的那句,比起优秀的女儿,我更想要健康快乐的女儿。
越努力越心酸,怎么拼命也没有尽头,憋了这么多年的女主嚎啕大哭,带着男主一起抱头痛苦流涕。
两个倒霉蛋,终于有了发泄的空间和可以依靠的肩膀。
我希望这个故事更加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更接地气的爽快。
因为要说目前为止,吸引我的点。
就是时不时,会让我想起现实的生活。
电视剧,做到了源自生活。
两个人的人生被按下暂停键,一把跌落,那就一起慢下来,搭个伴,丧一丧,玩一玩,歇一歇,发发疯,再去想一想,未来的路。
爱情发芽,也是能理解的。
故事有合理性逻辑性在。
我希望这部剧,能让很多很痛苦的人,明白:工作谋生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
失败和不如意在人生这个草台班子上,也是常态。
我也是从女主这么痛苦的状态里,算走出来了。
(还在走着,因为时不时还会糟心一下子,憋屈的情绪也会有)。
可是,还有家人,还有朋友,生活还有美好的东西没有去体验,其实也有不少被生活善待过的时刻,自己没有发觉,自己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凄惨暗淡,只是太习以为常了,太想向上比较了,为了汲汲营营,忽略了一切。
而且我还有我自己,还来得及,我还可以疼爱讨好自己。
人就活一辈子,健康平安的年头也不多,为什么不让自己幸福一些?
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自己的。
内心强大和坚定的人,未必需要这样的鸡汤。
可是被生活摩擦,还依然自我pua的人,希望你们也能迎来人生顿悟的那一刻,彻底心灵自由。
PS:这也算融于医疗题材,所以不清楚关于这一部分的占比多少。
男主女主的专业抉择,其实也是各自人生状态和条件资源决定的。
医生朋友说过,医美领域确实来钱快,相对的医患关系没那么恶劣,但他们外科医学生心里,总还是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感驱使他,熬过漫长的本硕博读书路,以及从业的种种。
男主看似轻而易举的人生,选择了也轻松光鲜的整形外科,不好说,会不会是因为笼罩在家族阴影中,与其在爸爸的光环下,永远隐形,不如去其他领域靠自己创出名堂。
当然,他这条不给人打工,自己开诊所的路,也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且家庭支持不会少。
他有创业的底气,失败了也不会轻易钻牛角尖,人生试错的成本低,且容错率高。
挺真实。
如果换成女主的条件,别说这是否现实可行,这个故事就是《死期将至》了。
女主就是典型的稳扎稳打,靠努力一步一步争取进入中年小康中产。
毕竟这年头,想做稳定的天选打工人,收入还过得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人活着都会有烦恼。
与其总着眼负面的内容,还不如让鸡汤包围。
作者: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看完第一集其实就很想吐槽,但想想还是全看完之后再整体评价。
通篇看下来,从剧情结构看,大概率是编剧先想到一个男女同时落魄,然后偶遇,然后互相救赎的故事。
虽然有点俗套,没新意,但电视剧发展到今天,和网文一样,能想到的套路基本都被演绎过了,绝大部分新剧都是在重复剧情,所以俗也不是什么问题,大家的剧情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细节就比较重要,可以说决定了最后成品的质量。
这个故事和故事主题挺不错的,有瑕疵的是达成故事的前置条件,也就是男女两人是怎么落魄的。
男的这边逻辑性稍好一点,但也有牵强的地方,自己的底盘被人渗透的跟筛子一样,看起来很容易就被人诬陷栽赃了,颇有一种反派还没用力,主角就倒下的感觉。
最后自证的关键,居然来自于好心收留的麻醉师偷拍,这种状况外的事件。
给人的观感就是,如果被人诬陷了,没有特殊状况出现走正常流程是没办法自证清白。
总觉得有点毒。
不过毕竟是电视剧,还是爱情剧,适当牺牲一点逻辑为爱情戏让路,说得过去。
如果说男的这边逻辑性还算过得去,女的这边就比较离谱了。
有能力考清华北大的,即便发挥失常,也不至于考个二本三本。
看得不是那么细,剧里似乎没提女主到底考的什么学校,但从她毕业后还是能到大医院当医生来看,肯定不是差的学校。
既然学校不差,工作能力也比较突出,剧里也没体现她工作的那家医院有任何的不可替代性,那么她有什么理由非得在那家医院工作,都被气出抑郁症了还不辞职换工作?
从后来的剧情也能看出来,她如果正常从原单位离职,再找工作是不难的。
但女主操作就比较迷惑了,一直强忍,硬是把自己憋出了抑郁症,最后实在忍不了了就大闹,工作也丢了名声也坏了,再就业都受影响。
从时间线来看,女的估计也三十出头了吧,这个年纪思想还这么不成熟,用些不怎么好听的词来形容她大概也是合适的。
这边还有一个难以理解的地方,那个反派学长是什么人物?
医学界泰山北斗还是蛊惑大师?
怎么他说什么别人就信什么,在医疗圈简直能一手遮天,他做出的事和他的人物设定完全不符。
黑化强十倍了属于是。
再有一点,剧里有个完全没法共情甚至想笑的情节,就是女主知道一些男主的情况后,抱着男的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说是心疼男主心疼得不行。
我们看看男女双方的家庭,从男的和他妈对话可以听出来,男的他爸在美国竞争什么职位,家庭条件肯定是差不了。
就像看NBA的网友经常调侃布朗尼,篮球打不好就只能回家继承勒布朗的亿万家产,男的明显也是属于这种,区别也就是家产多少罢了。
女方家庭,说实话不能说差,但明显跟男的比不了。
男的就算一时落魄了,但背后靠山在那摆着,未来生活差不到哪去。
怎么就能让女的心疼得哭的死去活来的?
这合适么?
起码我看的时候只感觉莫名其妙,脚指头差点扣穿鞋底。
比如某聪,就算他把十个公司干到破产,但只要老王得家底在,会有人觉得他可怜?
总体来说,缺点有一些,但还算能看吧。
剧情上把其他都抛开,只看恋爱戏还可以。
看之前对朴炯植+朴信惠+医疗题材是有期待的,但看完第一集,逻辑毒点有点多,低于期待值,所以后面也没怎么细看,大概翻了翻。
整体中规中矩,不能说难看,也称不上多好看。
《低谷医生》两位在学生时期曾是“对手”的同学在毕业后,都成为了医生,但两人双双陷入人生中最糟的低谷时相遇,并意外地在对方身上寻得慰藉的故事。
治愈剧,剧本不错,可惜主演不得力。
朴信惠和朴炯植的演技还停留在过去,一个浮夸,一个想清纯依旧。
里面演得最好的反而是女主的妈妈,几次的小表情(抓住未来女婿与女人同睡一床,女儿电话说谎)都十分到位。
故事太过普通,女主抑郁,男主PTSD,都好得快(当然越年轻好得越快,也都在吃药治疗),其实是有点脱离现实的(不过是剧,也情有可原),现实生活中,抑郁真的是好得不那么快;PTSD不太了解,但感觉也需要比较长的过程吧。
有的时候,好的演员会成就烂剧(像二十五二十一,虽然最后结局很烂,但两位主演演技杠杠的,就值得看下去。
包括近日大火的眼泪女王,两位主演的演技也是一流的,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地方,情绪的波动,都通过演员的肌肉,体势,语言反映出来)。
可惜的是这部剧的两位主演的演出就像是木偶人,很多时候得不到共情。
低收视还是有原因的。
没有演技,再漂亮帅气的脸蛋也是没有市场的;不提升编剧的能力,韩剧的终点其实也就在那里了,不远处。
《低谷医生》推荐但不适宜压力过重人士(友情提示,在观看正片或在浏览以下剧情内容感到压力过大的朋友,请咨询专业心理医生,祝您早日恢复积极快乐的状态)剧评:现实总能再来重拳一击血与泪中,只有向上,方能求生 。
总结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高压,一定要学会抒解自己的压力,多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身体很重要,精神上的“小感冒”是正常的但需要积极重视,不容忽视。
剧情:剧集的女主角患有忧郁症,上司的区别对待,极端压榨,每日都十七个小时地工作,连轴转,作为医生还要被领导要求带加其他无关人员的名字进论文,被其每日痛骂责怪所有问题都怪她。
一次差点车祸与死亡“擦肩而过”,女主连熬三天胆囊出问题痛到无力跌在马路中央倒下,还好卡车撞向女主的前一刻转了方向,被急救送去后割掉了胆囊。
从被忽视内心的“无意识空间”,女主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几番犹豫下决定去咨询心理医生,一张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是否感到痛苦、疲倦,对生活没有期待”的问题都打上了最强烈的“是/非常”那一栏的✓,女主由衷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悲哀而惨烈,苦而嘲讽一笑。
久积成疾,临到车祸前也没想到自己竟已经产生“就这样死了算了”的念头,没有挣扎求生的想法,原来忽视自身心理状况积压愈下中,自己早已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推荐喜爱看书的朋友一本心理健康相关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具有趣味性的阅读,可以在循序渐进中认识真实的自我心态与调整。
祝更多朋友积极减负,自由,在向我们招手!
#低谷医生# #心理健康#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喵喵的拜拜👋)
荷娜得抑郁症后所有人都说:会好的。
你能克服。
我们一起努力。
一种无形的压力,要是不好起来就会有大问题似的。
唯一说出就这样也无妨的就是“同病相临”的正宇。
空出的部分,不是非要去填满,留白也未尝不可。
你给出的安慰,接受的人不一定得到了慰藉。
打糕条➡️游戏室➡️ktv。
一套下来,现在与之前重叠。
就是一场迟到的青春体验,算是种补偿?
两个人一来一回的对话:荷娜:竟然连一首记忆中的流行歌都没有,有点糟糕。
正宇:这有什么好糟糕的?
有什么大不了的?
荷娜:不仅如此,我什么事都没做过。
这哪里算是正常的生活?
我为什么过得这么傻?
正宇:这叫努力活过。
荷娜:我活得像个白痴。
正宇:这就全力以赴。
荷娜:只知道全力以赴,最终倒下了。
正宇:既然都已经倒下了。
别加油。
就躺着吧。
你羡慕的是你所看到的对方的生活,可一个人的生活并非只有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不一小部分。
当年全力以赴只知道学习的荷娜也好,当年“完全享受生活”(打糕条、游戏室、ktv)的人也好,都有各自的生活。
这一集的荷娜与妈妈和解的部分,让人释怀?
其实也没有,没什么可不可释怀的。
只不过是在“原生家庭”的偏见下,我自顾自地脑补了:荷娜拼命背后来自家庭的压力和正宇“轻松”背后来自家庭的支撑。
其实不然。
同时晕倒的两个人,荷娜妈妈第一反应是要不要去医院,正宇妈妈的第一反应是谁都会晕倒没什么大不了的,反倒是下降的成绩才是问题。
毕竟是有意撰写出来的人物,我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是在编剧编织的大网里再加一点各自的理解和想象力。
一个人出自家庭,受家庭影响,但家庭并不是全部。
一个善良可爱的灵魂,是个体本身,并不是家庭捆绑销售的一部分。
荷娜和正宇就是不错的人。
仅此而已。
正如两个死对头,之前所以为的对方也并不完全是如此一样。
(3集完)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摄影很美...但是...
#2024北影节第一站
#Cannes2023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