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都知道舞蹈教室在现实中就是个镜面房间,电影中构建了一个同样的镜面空间,一来是复原物质真实,二来也可以玩出艺术真实,先上我最喜欢的一副截图。
我们看到整个画面被截分成了4个部分,左边是真实空间,中间两个空间是舞蹈教室中心的一个承重柱上的两面镜子里的镜像空间,右边和左边杨祐宁的空间是同一个真实空间,是另一面墙,这个空间没有实际意义。
在分析站位和走位之前,我先上结论,真实的走位是男女主就是面对面站着说话的,只是离得很远,但是通过镜像切割,在画面上,两个人却是在背对背说话的,杨祐宁在1号空间看着左边说,而桂纶镁则在3号空间看着右边说话,中间又有一个空空间将两人隔开。
这个对于学过电影的人来说很好理解,为了表现两个人之间有隔阂,一般会在两个人中间加一个线,或者放个遮挡物,柱子是最常见的,也有用窗户框的。
所以2号空间的作用就是为了分隔开两人,同时让两人背对背说话。
这里其实我们就必须得讲讲镜头设计了,就是说对话镜头是最好拍也最难拍的,因为为了展现两个人,一般使用过肩镜头正反打,这就导致镜头语言贫瘠、单调。
而为了创新,就得想出非常复杂的手段,镜子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在《美国往事》中男女主在夜总会后台那段戏中也见到过类似的桥段。
而在《腿》中,这时的二人已经陷入了接近离婚的冷战期,两人已经事实上分居了,因此有了隔阂,而且此时杨祐宁有事瞒着桂纶镁,因此这样的场景和镜头语言的设计是合理的。
那么,为了挖掘出导演到底是怎么拍这场戏的,我自己还画了个图,重建出了一个真实的空间,基本确定了演员实际上的站位,以及走位的过程。
以下是我的推测:1号空间也就是杨祐宁所在的空间是真实空间,我们推测桂纶镁站位必须以这个空间的站位为基准。
因为导演的摄像机对准的是镜面柱子的拐角处,因此1号空间和4号空间虽然同处一个空间,但是看起来却像是两个空间,因为这是两堵墙,镜面柱子挡住的是两面墙中间的角。
我最在乎的问题实际上是桂纶镁站在哪里,因为有些导演会为了省事,让演员按照自己的想要的镜面效果走位,导致在实际上的走位中对话的二人是不能面对面,这就是为了省事穿帮了,只不过大部分观众一般也注意不到。
在1号空间中有一面镜子墙,杨祐宁从柱子背后的楼梯中走上来,是由右至左的,但是导演在这里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点,那就是一开始让我们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因此实际上杨祐宁一上来入画是在镜子中,真实空间中的杨祐宁实际上目前是在柱子后面,被镜子柱挡住了。
通过拉片我们得知杨祐宁在真实空间中从右侧的楼梯走上来贴着镜子墙一侧走到了最中间的位置。
而因为镜子柱的遮挡,因此最先入画的实际上是真实空间中的镜像空间,也就是镜子墙里的杨祐宁先入画再出画再从2号空间的遮挡中入画,这时非常精妙的设计,我看的时候直接击节称赞。
同时,在杨祐宁走位的过程中,3号空间的桂纶镁的目光是从她的左侧往右边扫,这就对不上了,因为只要桂纶镁看着杨祐宁,怎么也不可能是反着看的,因此可以肯定3号空间是个镜像翻转的空间,这一点在2号空间的空镜头里也得到了证实,2、3号空间所反映出的空间关系和真实的场景空间关系是垂直翻转的,也就是镜像的。
也就是说为了营造出两个人背向而语的镜头语言,导演特意选择了镜像翻转的镜子来设置空间,当然我没学过舞蹈,但是按照道理讲真实的舞蹈教室不应该按一面镜像翻转的镜子,毕竟真实物质世界里的镜子是用来给练习者纠正动作用的,镜像反转了还怎么纠正动作呢?
因此这里是导演的有意设计。
然后我们来回答最重要的问题,桂纶镁到底站在哪里,因为我们目前不知道3号镜面反射的原理是什么,到底是反射的是来自镜面左侧的像还是右侧的像,所以我只能画图确定,也就是说桂纶镁要么在镜子的正左,要么正右。
根据我画的图推测,桂纶镁如果是跟杨祐宁一顺的站在玻璃墙和窗户墙的拐角处的话,就不会出现扫视目光,因为在她的眼中杨祐宁是从远处向近处走的,这就完全说不通了,因此为了能被3号镜面所反射,同时还要满足背后有窗户那面,还要从右向左(镜中的扫视方向是相反的)扫视杨祐宁走位,她就只能在楼梯间斜对角的位置!
不过这里其实还有点穿帮,那就是桂纶镁像是提前得知了杨祐宁的走位一样,一开始就走到了跟杨祐宁走位结束的镜子墙中间点的位置正对的方向,因此在一开始看着杨祐宁上来的过程中,桂纶镁的身体朝向是拧着的,直到杨祐宁走位到了指定地点,桂纶镁的身体朝向才对了。
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不会预知未来,不会提前把身体朝向一个预测对方可能会走到的地方,而是一开始见到对方的朝向才是她应该有的身体朝向。
这一点大家也可以看完我的影评自己去拉一下,这里其实是穿帮的,现实中人的行动逻辑不会这么干。
也就是说,真实的空间中,桂纶镁站在窗户前看着杨祐宁从她的视线右侧的楼梯间缓缓走上来,沿着玻璃墙走到中间的位置,然后开始对话,这就是现场真实的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没有图省事直接拼贴镜头,而是确确实实设计了一个镜子空间,并且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拍摄视点,同时拍入了1、2、3三个空间,4号空间我说了其实没什么用,最多就是用来交代空间,告诉观众哪部分是真实空间。
这里的用心和巧思值得所有电影人学习,反观《前任》系列,往往只是多机位拍摄然后再后期拼贴镜头营造类似的效果就显得很拙劣了。
因舞蹈邂逅的两人,杨佑宁赌博欠债,被追债摔伤了腿。
女方家里帮还了债,两人经营舞蹈教室日子慢慢好起来,又忍不住出轨了。
可能心怀愧疚,怀疑受伤的地方癌变,偷偷作假买了高额癌症险受益人写了老婆。
结果根本不是癌症,却因为败血症治疗不及时不得不截肢。
截肢时,桂纶镁签了字不要截下来的腿,结果败血症恶化,爱人去世。
为了还爱人全尸,踏上寻找截腿的路途。
有几个场面印象非常深刻:一是表情。
院长金士杰找人用好木料雕了精美的假肢,本都说好了可以出殡,事到临头桂纶镁变卦了,还是要爱人的原腿时,院长的表情。
当杨佑宁躺在病床上得知自己得的不是癌症,忍了那么久的病痛作假买癌症险白费力气了时的表情。
满满的都是,卧槽,什么情况,我究竟费这么大力气干什么。
这世界真实充满了荒诞。
二是讲黄色笑话的桂纶镁。
而当爱人出轨被抓包,桂纶镁一句:你对我呢,就只会用热水泡泡脚。
充满了无奈啊…
有人诟病:杨佑宁的角色又赌又渣,最后冒死买保险的动机是什么。
桂纶镁的角色,明明自己签字放弃了截下来的腿,却又突然变脸,无理取闹。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都是自以为是、自我感动,又不断为自己的可笑行为找个高尚的理由么?
我们其实只想要个理由走下去而已,尽管其实内心深处也知道,这个理由多么站不住脚。
我觉得他们其实是相爱的。
桂纶镁的腿好看。
桂纶镁的《腿》不好看。
钟孟宏团队打造、《阳光普照》编剧张耀升执导、入围金马四项大奖。
桂纶镁主演的这部新片,本该又是一部教内地同类题材做事的生猛台片。
而且,去年片方推出了一版网感满满的预告。
AI播报,幽默洗脑。
吊胃口的功效,更甚于幕后制作团队金灿灿的titles。
这部片,成了不少人年度最期待的华语片之一。
土逼康提扭然而很可惜,预告远比正片精彩。
妻子为寻回亡夫的手术截肢,大闹医院。
各个部门的踢皮球,让这场“夺腿计划”愈发荒谬。
桂纶镁饰演的钱钰盈,好似喜剧版的“李雪莲”,为实现一个正当诉求,与有关部门层层斡旋。
如果说,桂纶镁的妻子视角,是在讽刺社会现象和体系。
那么杨佑宁的亡夫视角,则是追溯两人的爱情故事。
寻腿悬念的最终,是要解释一对神仙眷侣的感情,如何缘起缘灭。
“腿”是个隐喻,代表着两个人爱情最初的共同追求。
找回腿,就是找回爱情的初衷。
问题也出在这里:两条线的割裂感太过严重。
主线的风格是夸张而荒诞的,副线的爱情与婚姻却是现实主义的。
要命的是,杨佑宁这个角色太过崩塌。
一个憨厚好男人的模样,偏要出演一个赌博、出轨、自毁的浪子。
形象不符,人设太渣。
病死的荒诞真相,不仅没有令人倍感命运捉弄,而是让人忍不住吐槽他“史上智商最低的渣男”。
因此,女神桂纶镁为何与他虐恋到无法自拔,也毫无说服力。
结尾,桂纶镁终于替他接上腿,一段动情表白也形不成情感高潮。
与尴尬的剧情相比,整部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桂纶镁的形象突破。
戏里的她,出场是美丽出尘的国标舞者,一张照片就让杨佑宁沦陷。
步入艰难的婚姻生活后,她的身上开始沉淀出一种世俗的釉质。
跳得了国标舞,也能骂人不吐脏字。
上一秒头脑清醒地替丈夫解决麻烦,下一秒就在车里怼到他哑口无言。
更反差的是,她还会对丈夫讲黄色笑话,为达目的不惜当众卖弄风骚。
满口虎狼之词,一身俗女的勇猛无畏。
这还是我们心里那位小清新鼻祖吗?
如果,你在路小雨之后,对这位特立独行的女演员仍保持关注。
你会发现,桂纶镁不做小清新已经很多年。
17岁,穿着篮球背心、头发乱糟糟的桂纶镁在西门町等捷运。
因为刚跟男友吵完架,所以脸很臭。
这股干净又孤傲的气质,吸引了《蓝色大门》副导演的注意。
于是误打误撞,理想出路是外交官、新闻主播的桂纶镁,一脚闯进了影坛。
从这部“台湾新青春片鼻祖”开始,桂纶镁成为清新、忧郁的盐系女孩代表。
当她骑车穿行在盛夏的街道......
在青青草地戴着白色耳机:
与周杰伦在屋檐下躲雨:
所有关于青春的感受扑面而来。
早期的她,就像校园时代的风景,QQ空间的心情,以及流行音乐的CD封面。
寄托着我们曾经看似大过宇宙实则无病呻吟的那些心情和幻想。
在2007年《不能说的秘密》让她清纯女学生的形象达到巅峰后,桂纶镁果断转型。
初级阶段主要靠妆化造型,来制造视觉上的颠覆。
2008年,桂纶镁北上,第一部作品就是和徐克合作的《女人不坏》。
三大女主,她饰演现在看来也很典型的新新人类铁菱。
穷酸的摇滚歌手,副业写网络小说,把人气偶像想象成自己的男友。
朋克烟熏妆,皮衣配摩托。
火爆不好惹的暴力萝莉形象,看着新鲜,但也流于表面。
很帅的高以翔3年后,徐克再度把桂纶镁弄得脏兮兮、神经质。
《龙门飞甲》里的鞑靼公主,进一步破了她身上的一层壳。
此时的她,应对这种大收大放的角色,更加游刃有余。
2010年,在香港警匪片《线人》里,桂纶镁饰演老大的女人阿娣。
粗俗艳丽、心狠手辣。
举手投足里,已经隐隐有了一些成熟的风情。
这个身世悲惨的女人,投身于男性的暴力世界。
受其污染,并最终也借助暴力来报复男人。
和谢霆锋饰演的细鬼之间的绝望情愫,成了这个凄惨悲剧中唯一一丝温情。
虽爆发力仍显不足,但表演的细腻程度已经大幅提升。
同年上映的《海洋天堂》里,除了扮小丑,桂纶镁本来还有一段性感的钢管舞表演。
可惜最终被导演删掉,观众无缘得见。
对于被批“牺牲色相”,桂纶镁毫不介意:“演员职责就是要尊重电影,只要角色需要,就应该去做,我没有去想什么破坏不破坏形象。
”
2012年,重返校园青春片的《女朋友男朋友》,助桂纶镁摘得金马影后。
这是自舒淇之后,台湾女艺人时隔六年再次获得金马影后。
十年为界,《女朋友·男朋友》就像是《蓝色大门》2.0版本。
表面仍是校服男女的那些青春隐秘心事,但是加入了更加宏大的历史和政治议题。
曾经那个在阳光下笑得天真无邪的孟克柔,变成了压抑环境下的叛逆少女林美宝。
《蓝色大门》的最后,孟克柔问:“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
”《女朋友,男朋友》就像来自十年之后的回响。
每个人都没有如愿以偿和爱的人在一起,每个人都变成了和以前截然相反的人,真正长存的都无关爱情。
这就是长大。
而戏外的桂纶镁,和林美宝这个角色一样,让观众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少女的成长。
她的眼睛里,不再是轻轻浅浅的青春哀愁,而是质地更加复杂的,长大的失落与痛感。
此后两年,桂纶镁在转型之路上再次进阶。
这种反差,不再是外形和人设上的简单突破。
而是顺应她的特质,来挖掘更厚重的人物意义。
她的柔弱外表,成了天然的保护色,掩护她完成一个充满悬念和反思的B面故事。
2013年,徐克监制、杨采妮首次执导的《圣诞玫瑰》,用一个《熔炉》式的女主角,讲了一个《狩猎》式的诬告案。
残疾人、孤儿、钢琴教师的身份,让李静自动俘获社会的同情和信任。
也制造了电影前期的假象。
当李静的羊皮被撕掉,暴露出利齿的那一刻。
人们既有反转的快感,同时也发现:被拷问的不该是这个女孩的恶,而是将她推向深渊的恶。
2014年的《白日焰火》,桂纶镁继续“恶女”角色。
洗衣店女工吴志贞,与她相恋的男人总是遭遇离奇死亡。
男人不停为她而死,还是有男人不停朝她扑上来,甚至包括调查她的警察。
她的柔弱,对男人而言就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李静依靠楚楚可怜的泪水和声泪俱下的控诉,来形成形象反转。
吴志贞则是一个更为神秘和暧昧的角色。
观众和廖凡饰演的警察一样,不停地想要窥探她,靠近她。
这时的桂纶镁,终于出现了此前罕见的磁场引力。
这两者都是背负秘密的女性角色,并最终,都从受害者变为施害者。
她们的存在,是用弱者的堕落,来控诉这个社会的强权逻辑。
桂纶镁的柔弱外表,无疑是种优势。
既让观众容易移情,也让故事的批判意图更容易成立。
这两个角色,让桂纶镁连续两年获得影后提名。
演完她们,桂纶镁一度陷入身心俱疲的低潮期。
“表演对我来说一直是那么那么快乐的事情,可是它(快乐)消失了、不见了,我没有办法感受角色本身,我没有感觉了”。
她在媒体面前罕见地崩溃:“我怎么会把自己活成这样?
”桂纶镁是一个自认没有方法的演员,所以她只能不断地要求自己去靠近角色的内心。
这种方法,注定会带来更大的内耗,也会表现为演技的不稳定。
桂纶镁的局限是明显的,但她的潜力也是无法预估的。
对表演这件事,她不急不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过程中。
相比那些为了转型而转型的女演员,桂纶镁有着更强烈的内心驱动。
文艺小清新,也许一直都是人们对她的误读。
“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
她不承认外界给自己的定位。
她会形容自己,“每天比例都不一样”。
比如某次接受采访的当天:神经质40%,风骚20%,清纯20%,疯狂20%。
“我虽然让人感觉弱不禁风,但我的内心其实有一股劲儿,那股劲儿有时候很反骨,有时候很叛逆。
那股劲儿就是让我做很多尝试,就是我喜欢我就是要去做。
”事业上升期跑去法国念书,老少恋十几年不结婚,一直按照个人喜好接戏。
有着惊艳开局的女演员,通常很难打破自己,重塑出下一个阶段的银幕形象。
但桂纶镁,永远对自我感兴趣。
那些让别人定义她文艺的事情,都是她不断重新认识自我的方式。
于是她的角色,也会随着“自我”一起成长。
昨晚看了一部台湾电影,是甜蜜生活出品的「腿」(甜蜜生活上一部非常惊艳的影片是「大佛普拉斯」),桂纶镁扮演女主角,讲了个黑色讽刺周末的故事。
2007年,看了周董的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记住了桂纶镁这个名字。
也记住了她拍铁三角耳机的广告,闭着眼睛全情沉浸在音乐中。
再次看到她的昨品,就是昨晚的影片「腿」。
桂纶镁从一个清纯小女生活成了可以风轻云淡地讲一些「污笑话」的成熟女人。
即使看到自己丈夫与公司前台出轨,也是淡淡地冷处理,从不抓狂吵闹。
我把「腿」这部影片调侃为「一个中二的男生是如何把自己蠢死了」。
片子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片子一开头就交代男主郑子汉在腿部截肢手术后离世。
女主钱钰莹盈想拿回来被肢解的腿,而被医院各种流程手续刁难的过程。
片中用插叙方式交代了两人相识、相恋的故事。
「腿」在全片中都是一个隐喻。
两人因「腿」(跳国标)而认识相恋。
而郑子汉为了给钱钰盈更丰富和物质生活而走进了赌场,欠下一身赌债,在逃避追债时跳楼逃跑,最终摔断了腿。
有一天腿部疼痛发胀,误以为得了骨癌,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受益人写钱钰盈。
以为死了可以留下一大笔保险金,谁知道被截肢后病情严重离世。
又因医院将郑子汉的截肢丢失,钱钰盈用尽办法把郑子汉的截肢找了回来,安装上后再出殡。
如果你把「腿」改为「初心」,再看一次,就懂了。
失去了「初心」,一切都变味了。
我又想起另外一个故事:那一年,他20出头,穷小伙一个,带着她看着城市里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他问「喜欢吗」「喜欢」「那我们再看一分钟」
尽管和《同学麦娜丝》出自同一家电影公司“甜蜜生活”制作,但是这部《腿》的质量不如人意,在去年金马奖入围的奖项上已能看出端倪,失落影片和导演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仅入围演员和编剧奖项。
如果说桂纶镁豁出去的表演尚且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那么这位曾担任《阳光普照》的编剧在执导自己的作品时,没在剧本上好好把关是最明显的失误。
剧本用男主角被截肢下来的腿作为核心象征,整个故事围绕女主角不惜一切找腿的过程引发出笑料和讽刺现实的现象。
这种黑色幽默的题材是不少台湾导演拿手的绝活,比如钟孟宏的《一路顺风》、黄信尧的《大佛普拉斯》等等。
这位新手导演并不满足于此,他采用混搭的叙事结构,在女子主角拼命找腿的荒诞情节之外,还采用男主角的亡魂视角,深情地回忆两人相识相恋的甜蜜过程,现实讽刺和浪漫爱情两条线索在最后一幕交汇。
这种像男女在跳双人舞你来我往的结构有其新颖之处,而且暗中对应着剧作中“腿”的指代意义。
然而,两个不同时空和视角下的情绪和氛围往往处于割裂的状态,再加上剧本的铺垫不到位,男女主角的性格和行为动机不太令人信服,观众要在桂纶镁不顾形象的演绎中找到这个角色情感前后起伏的缘由并不容易。
相比起她一直执拗要找腿的原因,观众显然要对她找腿的曲折过程更感兴趣。
从一个讽刺医疗机构和制度弊端的现实题材转向一个愚蠢渣男和偏执疯女人的情史,观众的关注度自然也会随之降低,到最后兴致索然似乎也不奇怪了。
《腿》是一部妻子为亡夫寻找腿的电影。
寻找的过程几经波折,中间不断穿插着二人从相识到死亡的记忆。
虽然采用交叉剪辑方式,但却看不出寻腿和二人关系变化间存在何种联系,这种交叉式处理方式顶多算一种溯源释因。
随着过去不断被扒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着赌徒心里的男人。
他一心想赚大钱,却不认吃苦努力,开始是赌钱,最后是赌命,可惜他从没想过,他没有能赌赢的运气。
他还有一样很过分的:出轨。
这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奇怪,既然不爱女主,为何结婚?
因为保命?
既然不爱女主,为何用命赌一份保险钱?
女主在过去和现在的形象是割裂的,过去她是人美心善的小女孩,现在她是一个反复无常的赖皮,也许是找了这种老公,在反复的摧残下,整个人都变了?
整部片子的美术、摄像都很棒,可让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做旁白就很吊诡。
直到看到最后,男主骗保,我才终于搞清楚,这些回忆,就是男主送给女主的情书。
进行到最后男女主声音双线讲述,让人更加不舒服,从没感觉到俩人之间的深情,为何要搞这种合鸣的戏码呢?
而两人为对方做的所有事情更加让人不舒服,配上他们深情的旁白,我只想说:你们以为自己很浪漫么?
最可恶的是剪辑师把全电影最棒的两句台词剪在最前面,观影过程一直期待着期待着。
当开始讲黄色笑话时,我觉得失望落空了,当说出那句“她只是像桂纶镁”后,我终于看清编剧,努力搞笑,但一点不搞笑,偏偏又有一点点搞笑才华。
人到中年,家庭该怎样维系?
这是一个值得很多人思考的话题,当然,首先你得面临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江河日下的身体机能,烦恼零散的家庭琐事以及面对兴趣日渐淡化的伴侣。
试问,有几个中年人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回曾经的爱慕和青春。
当然,这并不是对于中年人的一种嘲讽,当然有人可以做的很好,有人却不得不面对危机无能为力,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就是后者。
在婚后生活的热潮散去后,钱钰盈和郑子汉的生活陷入到了困境,两个人经历了由盛转衰的生活后,钱钰盈依旧对于自己的老公不离不弃,而郑子汉这个时候才想要崛起。
崛起很顺利,郑子汉也成功的化解了属于自己的中年危机,然而饱暖思淫欲,在被钱钰盈目睹了出轨之后,郑子汉彻底的被妻子打入了“冷宫”。
然而这一次,郑子汉面对的不仅仅是破败的家庭,还有自己的生命。
《腿》讲述了钱钰盈为了给突然离世的丈夫找回他的腿,辗转医院以及其它部门之间的故事,一方面钱钰盈是为了找腿,另一方面,钱钰盈也通过找腿而回味了自己与郑子汉的婚姻,从而在结束的时候明白了郑子汉对于自己的真挚感情。
张耀升作为编剧是合格的,他可以创作出来《阳光普照》这样的力作,便足以证明他的编剧功力,然而作为导演,张耀升在本片的创作中发挥出来的效能还是很有进步空间的。
演员桂纶镁做了形象上的牺牲后,却并没有能挽回本片在整体观感上的失败,这就是创作者的能力问题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同时也聚集了台湾一众实力派演员,但将这些演员与这个故事结合在一起之后,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倒不是故事本身的尴尬,也不失演员的演技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问一问导演便知道。
这是一部倒叙的影片,本片一开始讲述的就是郑子汉面对着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来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表达后,稍微让本片有了一丝黑色幽默的感觉。
但这是伦理剧,弥留之际的郑子汉展现出来的调侃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一个花花公子,郑子汉面对着钱钰盈的时候是一见钟情,然而这种一见钟情过后,郑子汉依旧是改变不了自己的本性。
于是,在婚姻之后,他输掉了所有。
郑子汉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拥有美好然后毁掉,然后继续拥有美好。
在这种重复的生活中,郑子汉浑浑噩噩地活着,这样的生活方式显然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让这样的人幡然悔悟,究竟靠的是什么?
当然是死亡。
郑子汉面对了死亡,然后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有多么的浑噩。
在死亡面前,郑子汉这才幡然悔悟了,他努力的靠自己最后的能量来为遗孀留下一笔财产,这或许是对于自己这一混蛋一生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于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的回馈,郑子汉这么想也这么做了。
但命运依旧是跟他开了个玩笑。
对于钱钰盈来说,她并不知道在与丈夫冷战之后究竟该怎么办?
直到丈夫死去,他才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她依旧是爱着眼前的这个屡次背叛自己的人,她依旧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她才一次次的执念于要找回丈夫已经被丢掉的腿,最终,这种执念得到了反馈。
与此同时,丈夫对于自己的爱也有了回应。
钱钰盈在丈夫死后,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爱对了人,这个问题困扰着自己,所以才会一次次找腿。
而郑子汉在幡然悔悟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得知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钱钰盈这才释然。
生活有时候就会这样开玩笑。
如果这部影片中的如果都成真了,那么本片也不会这么荒诞,钱钰盈如果能彻底的留住郑子汉,郑子汉也能完全搞清楚自己的病情,也许结局就不会这么悲伤,当然,一切没法假设。
人到中年后,自然要面对一地鸡毛来寻求一些安慰的,郑子汉选择了继续放纵自己,钱钰盈则选择了事业来让自己忙碌到忘记了情感的补充。
两个人的方式都没问题,但唯独忘记了婚姻与生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某一方感觉到有趣,需要两个人共同的经营。
分工协作必然会导致两个人长久的不交流,而这种不交流就会给日后的遗憾埋下祸根。
本片很惨吗?
倒也不至于。
生活跟每个人开玩笑的时候总是会有属于自己的方式的,当这种方式到来的时候,人们总是忙于处理眼前的事务,而忘记了这种方式本身究竟合不合适。
如果能停下来思考一下,生活或许会给出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回答,只可惜,总有人看不到。
……你好,再见
电影属于黑色幽默风格,主要围绕桂纶镁“夺腿计划",延伸讲述2人的爱情故事。
桂纶镁和杨祐宁的演技没得说。
说它是爱情片吧,其实更像是剧情。
说他是喜剧片吧,好像又没那么搞笑。。。
看完后,感觉电影表达的可能有以下2点:1.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赚钱还是要走正路(本来挺好的一对夫妻,最终。。。
),男主有点软饭硬吃的感觉,不太提倡哈2.反应当下台湾医院体制的某些需要改变的现状和问题,例如程序不规范,没有以人为本,利益至上(面对桂纶镁找🦵,互相踢皮球,没有去帮助解决问题)。
看完后,最大的感触可能就是生活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去想着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
最终可能会被反噬。
还有就是桂纶镁找“腿”的那种执念,男方为女方隐瞒病情骗bao做出的牺牲,互相间的那种爱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有没有觉得我们就是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
男的被断手,女的被强奸,你真的有读过这本书吗?
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承诺过我什么,我爱你,是因为我就是爱你这个人。
“我只能祝福你接下来的旅程平安幸福,能抵达我没有机会看到的地方。
”
“接下来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我每天吃得不多,花很长的时间走路,心情很平静。
有时候我会绕去约翰那里,我们的话不像以前那么多,并不是说我们感情不好了,而是约翰这段时间,也是陪我一起等。
但是等待这件事,真的不是很容易。
”
男女在情感上僵持不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产生同情。
我从来都没有要得到你的同情心,我只是想,再默默为你做一件事。
“不要假装有礼貌,净说一些没有礼貌的话好不好?!
”
腿 (2020)6.42020 / 中国台湾 / 剧情 喜剧 爱情 / 张耀升 / 桂纶镁 杨祐宁
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
千山远行,一路顺风。这个电影太好看、太好笑了,差点没把我“送走”。今届金马最好作品,没有之一。桂纶镁和杨佑宁简直是完美契合角色。最后一行三人“追捕”环保车的桥段几乎进入异次元,而最后女主与男主灵魂的对话更是打破了时空界限,两条时间线仿佛本就并行发生。拍案惊奇!!!
卧槽,标签上看到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还算挺不错的,无论如何,千万不要碰黄赌毒。
评分低,是因为一个渣男的烂腿不值得如此牵挂,还是一个痴女的执念如此可笑?我倒觉得挺合口味。桂纶镁寻腿的源动机确实让人失望,剧情后期没有抛出一个新奇的炸弹,但在不可预测的人生中寻回昔日美好回忆,主题还是能站住脚。通篇笑点密集的桥段和台词虽有自作聪明之嫌,也确实饶富荒诞趣味与人生哲理,这便是钟孟宏才华之体现。桂纶镁贡献了近十年来最好的演出,看似过火的表演与其饰演角色的疯狂执着达成高度统一。杨祐宁的旁白是矫情多余且十分怪异的,由于双视角叙事又是不可缺失的一环,所以剧作结构一开始便存在失衡,才使得桂纶镁前期的状态让人难以入戏。Ps:刘冠廷真·憨批笑哭我。
钟孟宏必须是品质保证!这个团队像极了当年的香港银河映像,个个精彩。刘冠廷,陈以文,施明帅,纳豆,林志儒……众星捧月。
一個對愛情和人生都充滿執念的人,最後以執念放下執念。配角的台詞設計得很好,幽默又切實。只是我覺得桂綸鎂真的可以嘗試看看別的角色類型了。
太尬了……强行凑段子
《同学麦娜丝》里面的四条友当中的三条友都来客串了,分这么低,是因为没煽情吗?突然想起李宗盛的名言:“你喂它猪食,它就变成了猪。”
给人一种郑子汉小学都没毕业的愚蠢大男子主义男主设定感哈哈
各方面都差一点,就平庸到没有任何记忆点。唯一的观赏点可能就是桂纶镁终于不是铁T了……
这腿,可惜了这好脸。(到底是在拍些什么啊?摊手
婊里婊气的桂纶镁还挺可爱的,原本是一朵鲜花,遇上了杨佑宁这么一个打流的男将也真是命里注定的劫难。
聚焦男女情感关系,与观众深入交流爱的意义,为现世爱情打气。钟孟宏领导下的台湾荒诞电影宇宙,已经掀起台湾电影的又一新浪潮。
很多片段单拿出来都是不错,甚至可以说精彩的。但是吊了人一口气,途中设想无数种可能,没想到落脚偏了,整个萎掉。像是刻意为了讲那些黑色笑话强行给男女主人公制造了各种桥段,动机弱且情感不连贯。为桂纶镁多加一星。
长得像桂纶镁hhhhhh
我发现张耀升只要不涉及爱情这种煽情的命题就纯纯粹粹讲段子哪怕逻辑混乱都还是有看头的,真的是浪费了难得的一次桂纶镁豁出去的表演啊
尽管当中也有一些略显做作的瑕疵,但不得不说,台湾人真的是太会讲故事了。
预告骗系列
以钟孟宏为原点连接张耀升和黄信尧画一个影坛地图的话,常用几人的多次出演已经暴露演技支撑不了多样人物的疲态了,只能寄希望于花样台词的金句之上了。有趣的是在作为中心的钟孟宏的电影中很难看到其他两位电影的喜剧性,金句台词在他这是内心的标记,一如断肢的运用,《阳光普照》是沉痛的过往,而《腿》确实黑色幽默的支撑。这其实就可以划分出三人的创造倾向了,钟孟宏着重与内心层次的探讨,在人物上做放大;黄信尧则因大佛的爆火,只能用小人物混合喜剧的方式做一碗煽情饭;而已小说家出身的张耀升,前期经历最亮眼的只有喜剧剧本,在和钟孟宏合作后才创作出较好的剧作,这点来看,他受钟孟宏的影响极大。《腿》与《同学麦娜丝》在同年都想复制《大佛普拉斯》的奇迹,但结果却都差强人意,原因大抵还在故意寻求当初偶然的碰撞,反倒落了刻意。
2.5,看到桂纶镁满医院去找杨祐宁的腿,我直接笑得满地找腿~插叙给了平淡的故事一点回味感,两个人的情感状态可能不算完美,但小镁的黑色幽默细胞还挺不错的。
那不是脚吗,怎么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