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对字幕组充满崇敬之情如滔滔不绝江水,他们是为丰富中国人民精神生活而奋斗的默默奉献者。
但是在迅雷上看到《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神似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译名有理由让很多人错过这部天才作品。
没关系,神都有犯错的时候,闹太套没有莫名其妙的爆乳,没有制造噱头的床戏,没有壮观的场面,没有高科技3D,宝莱坞说,我们同样可以紧紧抓住你的眼球两个半小时。
文化差异并未给观影带来任何阻碍,中国人民反而觉得,印度人民的话真他妈说到咱心坎里去了。
原来除了爱情友情和亲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是可以相通的,譬如国情。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
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
数学就是做,不断做,做到你考试的时候发现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做过,就行了。
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韩寒只能感慨英雄所见略同,只能说有些人就是天才,父母老师社会是教育不出来的。
兰彻和韩寒一样,你是什么,我看的真真切切;你框不住我,得不到你的认可更影响不了我。
拿不拿得到高中文凭学士学位,无所谓。
这部电影和韩寒一样,华丽丽的黑色幽默,笑完又觉得疼。
犀利,每一鞭都抽在最痛处。
我儿子会是个工程师。
法涵•库雷希,技术工程学士。
我的命运之戳就此盖下至于我想做什么。。。
从没人过问高一下学期,班主任通知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文理分科。
当时的我,物理化学已经快考不及格了,听课如天书。
我喜欢写东西,作文曾经全班朗读过,也被复印后发给同学们看过,我要学文科。
没想到我的选择和父母的想法形成交锋,没办法,长大后理解了他们,这个社会理科生好考大学好找工作。
我一度搬出老班的话“作文写那么好,去学文吧。
”这个论据被妈妈一把抓住:“我说怎么想学文,原来班主任让的。
你以为他为你好,去学文科的同学太少,他肯定多鼓励几个过去,完成学校的任务。
”我很是郁闷,虽然最后父母非常不情愿地尊重了我的选择。
从家里跑出来气愤地走了好一段路,找了个小铺子用公共电话打给一个同班的女生,数理化基本处于不开窍状态的她竟然在另一头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学理。
极度震惊的我讪讪挂掉电话,一度质疑自己是不是错了。
分科后老班又找到我,说理科班还有几个名额,可以转回来。
我欣喜若狂地打电话回家,老爸说,你想学文就别转了。
非常感谢英明的爹,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帮我稳住船头。
如果学了理,我不知道能不能撑过高三。
若干年后我再次欣喜地打电话给担心我跨校跨专业考不上研的老爸,说不如换考山大英语,他再次“放任”我:“做你想做的,考不上也没关系。
”前半部分爆笑,后半部分又让人流泪。
热闹的歌舞场景,依然是宝莱坞最拿手的。
Give me some sunshineGive me some rainGive me another chanceI wanna grow up once againps 有木有人觉得男主像是印度版的克洛泽
1、学校不再是一个育人的地方,而是一个工厂,不断得在制造白痴。
”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正如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培养出的人都是模式化的。
2、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享乐人生。
从小学习压力过大,都是为了“钱”途在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
3、上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那张人们都当成宝的学位证书,而不是那种对专业的热情、那种出于自己对它们的热爱和执着。
4、不上大学、并且好好学习考试通过就意味着找不到好的工作。
里面说的一句话很搞笑:如果我找到了工作,但是考试没通过,难道我不能去上班吗?5、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今后的人生。
6、人活着不能总顺着别人的话去想问题,要有着自己的思考角度。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应该如此。
7、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专攻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
8、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钱赚的再少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足够了。
9、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经意间就会追上你的步伐!
事业,爱情和友情也会都拥有的。
—-电影最后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的。
从影片中能学习、感受到一个人对待事物正确的人生观,包括对待(孩子、长辈、学习、爱情、友情、事业)。
印度的电影总是充斥着他的特色,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当年看的时候更多的是喜欢他的搞笑情节,如今在看更多的是喜欢他的励志,他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在社会最底层奋斗的时候心底还能保存一缕阳光。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庆幸这些年没事还能再看几遍,希望以后这种好电影越来越多,毕竟,现在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人需要这种既减压又励志的电影
印度电影近几年做得都不错,看了几部那个什么汗的电影,比如比较有名的三个大傻大闹宝来屋,还有外星人醉汗pk地球神,未知死亡,地球上的星星,最后一部推荐所有已当父亲母亲的看。
所有的电影基本都超过三小时,够长够爽,一点都不觉得拖沓冗余,中国如果还是这个制度百年后都不可能拍也这么有内涵的电影,技术手段一点都不高,笑中有料,但印度的英语口音只能是呵呵了,完全靠字幕了,偶尔能听懂一两个单词。
另外女主角都好漂亮特别是外星人那部,女主角长得非常有特点。
有贫民窟的肮脏环境画面也有好多唯美的画面,不明白为什么每部里都穿插mtv。
这个电影煽情的力量确实是很强大的,但内牛满面之余却总有一些别扭的地方:那个来自非洲的同学擅长并且喜欢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擅长并喜欢沿着主流社会设定的方式过一生,这完全是他的自由。
但我们与众不同的男主角,却非要一再对他进行捉弄。
在学校捉弄还不够,还要十年后以反悔商业合作的方式再捉弄一次。
似乎自己是聪明的反叛的,所以别人的所有生活方式就都是可笑的必须捉弄的。
其实那位非洲同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伤害别人,甚至没有伤害到几位男主本身,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揪着这位听话的优等生不放。
如果挖掘下去,原因大约是:我是对的,所以跟我不一样的都必须遭殃。
这简直就是“逆我者亡”的暴君精神,是非常专制、非常不包容的。
甚至可以想象,如果男主当政,大约就会将所有不叛逆的人都消灭掉。
这与影片抨击的扼杀异己的的邪恶主流有什么区别?????
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并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有生存和繁荣的机会,这才是包容而理智的社会。
无意中看到这部片子,感触很深。
有的人一心一意要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不顾一切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
“消 音器”就是这样的人。
有的人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竞争,他们资质平平, 不得不遵守规则,他们的成功与否和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正如法汉和拉朱。
对 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顾一切往上爬,要么被竞争所淘汰。
兰彻说过:“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经意间就会追上你的步伐!事业,爱 情和友情也会都拥有的。
”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专攻自己擅长、 喜爱的领域。
” 兰彻鼓励拉朱这么做了,拉朱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摄影家。
兰彻也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他不断地发明有用的小东西,最后成为了举世闻名 的大科学家。
影片里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今后的人生。
”看完 了这部片子,我决定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闯出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我是拒绝的,这么傻,这么普通,这么容易让人忽略。
但是,我真正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名字起得好,这个电影里面的人物不正是如此吗。
看过这个片子的一年之后,我终于把手放在了键盘上,想说一说我的感受,我用这个电影做过演讲,别人问到我有没有什么电影推荐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三傻。
因为我每次想起这个电影,都能感到满满的温暖和力量。
先来分析一下几个人物。
兰彻,电影的绝对主角,他在这个电影中算是一个异类。
其实不只是在电影中,在现实中也是。
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敢于创新,他不拘于传统的框框架架,他自己会主宰自己的人生。
电影开头利用盐水导电的捉弄人的小把戏,就让我心里一惊。
这种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有多少人能够用在实际里?
现在的我们,被应试教育捆绑,在学校的条条框框里死读书,我们的创造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冲劲都在分数、成绩、排名中渐渐萎缩了。
兰彻的天才让我震惊,他超出平常人的觉悟也让我佩服。
其实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有了兴趣,你就会感觉什么知识都好理解。
兰彻一直是这个电影的推动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和这个学校背道而驰,而他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决定也一次又一次对这个程序化的社会做出了嘲讽。
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学霸”。
法兰。
他简直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影子。
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家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父亲。
他的人生,好像都在说是是是好好好,他的父母帮他安排好了一切,你应该去做什么,你这样做才会有前途。
然而他的爱好,他真正擅长的东西,却被忽视,甚至嘲讽。
他为了所谓的家人的期待,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成绩也很差,但是,别人只会因为他的成绩差而觉得他一无是处。
有的时候,天才和傻瓜只差一个选择。
我很高兴也很欣慰,他最后能够鼓起勇气去说,去表达他的喜好,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事实证明,他不是傻瓜。
拉杜,一个被信仰缠住的男人。
他不是没有实力,只是,他家境的贫穷和本身的自卑让他认不清自己。
他没有自信。
他把一切都寄希望于那些他信仰的神,他以为那些信仰能改变他,能给他带来好运。
但事实上,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在经历过一次死里逃生以后,他懂了,他变得自信,他变得不卑不亢,他变得有自己的坚持。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兰彻。
在生活中,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兰彻来给我勇气,来带领我,来鼓舞我,来狠狠地敲醒这个懦弱的我让我能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勇敢地对我不喜欢的东西说不。
可惜没有,既然没有,那么要不在这样被束缚的生活中安于现状,要么,让自己变成兰彻。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给我带来的震撼、感动、鼓舞和启发太多,心里面好像有什么一直压抑的东西喷涌出来了。
我想,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目的吧,不仅讽刺了现实,也告诉了我们,有梦就勇敢去闯,要自信、自爱,努力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被教条捆住。
我想,这是一次梦想与现实的激荡。
而在这碰撞的火花中,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先摆出立场吧,看过片子的人,我请问你们凭什么理所当然的去丑化“消声器”---查图尔?
然后我们来给这个片子打上标签,豆瓣,时光,普通观众的评价抽取的关键词无外乎这几个: 励志、人生、教育、自由。
那么我就说说我的观影体验。
先从剧情说起,我不知道有几个人和我一样在兰彻出现的那一刻已经知道他最后将完爆那个消声器查图尔,而且也是在查图尔说要和旺度先生签合同顺带狐假虎威了一会儿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旺度就是兰彻的事情,反正在整个剧情上,基本属于只要你不去刻意让自己不要猜结局,你都是可以无压力猜到结局的。
然后,说一些小片段,我在看到太空为什么不用铅笔的那个段子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厌恶感(之前在很多朋友的推荐下是很期待的),先不说多么老的段子,多么弱智的设置情节,全场竟无人知道无重力下铅笔为什么不能用,而且问住了校长,真是感叹,意淫强身啊!
这种段子片中无处不有,懒得吐槽了,广大的工科学子,这种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类型的科学桥段就能让你们惊为天人?
我实在无力啊!
再然后,我们来讨论故事,兰彻大人作为主角无论怎么看都是戴着“主角光环”的优秀学生,有着过人天赋的学生,快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临场应变力等等等,然后干了顶撞老师,质疑校长,破坏活动,挑战制度等等等,但是,请注意,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倒霉的总是另外两个倒霉蛋朋友(30岁的脸装嫩的二位), 然后片子基本没有表达什么男主角有着多么乐于学,要不是要去表白的那段自己说自己和胖子的区别是自己喜欢。
其实这个片子里面男主角只有一个使命,就是不停的说教,不停的励志,其实是个俗套的电影了。
概括这类片子基本都是:书呆子就是需要被愚弄,恶校长总是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调皮捣蛋的学生总会成功,结局总是圆满。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成功,至少会快乐。
成摄影家的成摄影家,进入世界500强的进入世界500强,当老师也有很多的专利而且是个大富豪,而且以前那个争强好胜的书呆子会丑化自己求你,只要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如出一辙。
把这片子抽出主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快乐,成功早晚会来的!
你们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对了!
《读者》、《青年文摘》甚至《心灵鸡汤》这种书哪里看不到?
《三傻》结尾:反抗权威和体制的那个天才主角10年后成了顶级科学家,办了一个学校,还抱得美人归。
观众皆呼美好。
从此王子和公主就永远幸福快乐的在一起了。
期间还不忘继续丑化一下查图尔这个反面人物。
真是无力吐槽啊!
都不知道自己写到哪里去了,毕竟我辈也只是普通屌丝,断不会有兰彻那种扯着蛋,嘲笑着别人就成功了的能力,最后给查图尔打抱不平一个。
查图尔同学擅长并且喜欢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擅长并喜欢沿着主流社会设定的方式过一生,这完全是他的自由。
但与众不同的男主角,却非要一再对他进行捉弄。
在学校捉弄还不够,还要十年后以反悔商业合作的方式再捉弄一次。
似乎自己是聪明的反叛的,所以别人的所有生活方式就都是可笑的必须捉弄的。
我没看出来查图尔哪里影响到大家了,除了片中给大家发SEX书籍杂志,虽然在我看来这也没错,他并没有强迫任何人看,更没有捉弄不看的人。
那么他就活该被主角捉弄?
想想一个外地来的学生,不会当地话,然后在全校发言的时候被人捉弄成那样?
原因仅仅是因为主角的同伴不认同主角的学习观!
想想就可怕。
那些笑声,让我看到了熊熊的民粹之火!
全剧的结尾,果然是兰彻的彻底大胜结束,试想一下,如果最后兰彻只是一个普通的快乐人,那么查图尔会不会被设计的如此不堪?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查图尔和兰彻各自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自己的标准看待对方,其实双方都会满意,可是蹩脚的编剧却一定要用兰彻不经意间就成功学了来完爆了查图尔,这不是在用查图尔的标准来定义兰彻?
真是添足之笔!
或者说广大观众还是查图尔那套成功学的忠实粉丝,最后不成功学一下就不是完胜,那么我无言!
这种全篇都在说教教育体制不对的片子,本身和现在的教育体制有区别?
非我族者,虽远必诛!
不乐学者,多牛必屌!
不过是包装的光鲜一些的成功学罢了,长达三小时,还不如看看《知音》《故事会》呢!
反正都是告诉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快乐,成功早晚会来的!
(而且还能省下时间去捉弄看成功学的家伙呢!
)PS:最后贴一段豆瓣的影评,2011-09-03 00:25:27 来自: leye 3 Idiots /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评论 1 花费我接近3小时的时间看完了影片,有些话,我必须喷!!!
1:2号男越是勤奋,越是倒霉,男主越是扯淡,越是“一切都好”。。
(如果勤奋是一种错,我愿意扯淡一辈子。。
) 2:中途男主角突然变成了穷人家的孩子。。
(对呀!
不然怎马励志呢?
) 3:校长让他儿子当工程师,儿子就自杀了。。
(兄弟,你这有点偏执得过头了呀。。
) 4:校长女儿精确计算出生时间,排除各种正规渠道,成功使得姐姐通过QQ远程控制男主角的方式为她接生。。
(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5:10年不跟自己兄弟,爱人有过任何程度的联系。
却阻止不了他们对自己深切的爱。。
(尼玛杨过等小龙女那是因为小龙女许了承诺呀!!
) 6:我是科学家,我也教小孩。。
(卧槽尼玛!
) (本文作者加,还是著名富豪) 如果你是校长,而自己的女儿是在医院常规生产的,你会送男主一支圆珠笔吗??!!
所以:电影名字改为3个傻逼是不是更合适呢?
我最喜欢的一位单口相声表演者叫Russell Peters,他是加拿大第二代印度移民,专长于种族笑话,又善模仿各种族裔的口音,不管是中国人、印度人还是意大利人,他都能找到突出特色予以模仿夸张,在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之余留下悠远回味,一边佩服他观察细致入微,一边咂摸各个种族的痼疾毛病。
Rusell Peters曾经对印度电影做过夸张总结,几个主要点跟我印象中的传统印度歌舞片还真是严丝合缝,什么穷小子爱上富家女啊,冲破种姓屏障私奔之类的。
其中最搞笑的一点是他说印度片子一定要有歌舞,而且不管什么剧情,一定会突然到达一片鸟不生蛋的旷野,中间一棵孤树,女主角藏于树后,随着音乐的节拍从树左侧突然探出头来,唱一句,缩回去,再从右探头,反复几次,手则作莲花指翘于颏下,眼珠左顾右盼,迷得追随她前来的男主角神魂颠倒。
所以,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来观赏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
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乔(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乔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兰(Farhran)与拉杜(Raju)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乔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
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
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
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拉杜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
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杜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
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兰乔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
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
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
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
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
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
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
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
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
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终于奔向成功;《三个傻瓜》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
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
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
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
特立独行的兰乔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
他就是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所全心热爱的“朝圣者的灵魂”。
我愿意看到他成名成家,终于抱得美人归,哪怕这一切真的只能是梦。
1、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2、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
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3、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
4、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插图或无插图的、硬抄或平装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绍、目录表、索引的用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该装置需要视觉、有触碰的感官形式使用。
”(实际上是在说:书) 5、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
你的知识会增长吗?
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
这里不是大学,是高压锅…… 6、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良好的训练’,而不是‘良好的教育’。
7、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
8、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
9、为什么要把缺点公之于众呢?
好比你缺铁,医生会给你开补铁药,但不会到电视上说你缺铁。
10、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着你跑。
11、“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
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
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 12、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
13、“我想说服你,爸。
但不会以死相胁,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
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
” 14、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学过,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拔尖,你感觉更糟。
15、为什么一生下来父母就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我们想做什么。
16、他的脑子一定很值钱,因为从来都没被用过!
17、爱和战争中没有什么事是公平的。
18、“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19、你要记着,信就拿在手上,计程车就在门口,只要一点勇气,你就能改变一生。
20、“轰如巨雷的屁是伟大的 浓淡相宜的屁是可以忍受的 轻如晨风的屁是可怕的悄无生息的屁是让人致命的”
宝莱坞的水平直追好莱坞啊!
感觉像看了个短视频爽剧的合集……
我也想要这样的兄弟
在一切顺利中踢飞这个世界
九点二?.........
有很多画面很高亮哈哈哈。但是导演同学也太罗嗦了。主角好像吴彦祖,就是矮了点。。。
WX-D9 影片质量跟片名一样 又傻又长
超赞
明明很一般,被些少看印度片的小白跟风乱打分
虽然收入不多,但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也很快乐
真没看出来哪好
始终欣赏不来印度片,男猪跟打了鸡血一样,眼珠子快瞪出来了,载歌载舞的,受不了。。。
很聪明的移花接木。很高明的断章取义。
励志又搞笑,值得推荐
2011.12.13,,万达,刘婕。没传说中那么好看。
很喜欢兰彻,思想不被束缚的人、不被应试教育所同化的人
真是超级搞笑了!要不不跳舞就更好了,哈哈
样板儿戏啊 主角很像托比马奎尔 对这个十分小气并且看上去猥琐的国度依然毫无好感
看的我想睡觉……
如果这辈子能有过wangdu这样的同学,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