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沁下,润微茫,我如晚露独自凉。
火炎上,莫可当,卿作朝暾艳澄塘。
金风玉露千古事,衣袂燎天何煌煌。
何惶惶,卿过澈虹妆,卿槃如凤凰。
如凤凰,沙融琉璃璧沉光,江河淼淼濯万疆。
感卿一回顾,横波久久香。
何敢舍卿去,宝鼎驻鸳鸯。
注:宝鼎驻鸳鸯的说法,其实有一些宫体诗的意味在里面,其实很想换一种,但是不太拿得准。
第一次写古体诗,模仿了王勃《秋夜长》的体式,还是十分惭愧的。
Wade是个爱哭妈宝玻璃心男,Ember是个自立担当有才华女。
很难相信在相同语境下他们的碰撞会产生火花,而不是鄙夷和嫌弃。
所以这段爱情产生的关键点是什么,是大环境。
是下级联赛冠军队和上级联赛保级队的升级附加赛。
火族的保守从父母离家得不到祝福就可见一斑,而元素城的兼容并包也从开篇的大场景中得到展现。
然而这种表象上的兼容并包并不像开上去的那么美妙。
火族受到的歧视是全方位的,这让他们只能偏居一隅,住在只有火族的Chi……Fire Town里,Ember甚至发誓绝不到城外去。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秉公执法的监督员,轻而易举的就能够给这个全家赖以生存的希望火种带来灭顶之灾。
而费尽心力的Ember能够获得改命的机会是源于在上班时间去看球赛的主管因支持球队赢球而得来的好心情。
你觉得幸运么?
不是。
如果你的全部人生是靠幸运,那就是你最大的不幸。
如果当天球队输球,主管对于这个莫名其妙闯入的黄毛丫头大为光火,结果会是怎样?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最后是否保住了店铺,而在于你店铺能否保住的关键,并不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是取决于裁定者当时的心情。
是的,类比的话就是一只蚂蚁和一只抬起的脚。
Wade的职责是检查漏水点,这是他之所以会遇见Ember的原因。
然后结果是什么?
他需要Ember的热气球能力才发现了问题,而在发现了问题之后,就因为和施工队的关系不好,就让整个工程无法实施。
Ember需要自己动手用钢化玻璃能力修复损坏闸门。
换句话说,监察员的责任,市政部门的责任,施工单位的责任,都没有实施到位,需要老百姓自己解决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的问题。
而相关人员抱持的态度就是一定要微笑服务,态度和蔼,但问到正事就是还在沟通,需要等上级批复的踢皮球回复。
而如果你居然还会觉得,他态度这么好,一定是也很为难,他一定为了我尽了全力了。
那就多少有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候群的征兆了。
最后获得胜利的依然是能够提供更好机会的一方,掌握更多资源的一方。
而他们依然在人畜无害的展现着善良,这让看见水族就穷凶极恶的老头子显得不那么友善。
但你要知道,所有的心理松弛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的条件之上的。
如果不需要面目狰狞就能保护你之所爱,如果不需要态度强硬就能获得你所应得,如果不需要心力交瘁就能拥有一席之地。
又有谁会宁可横刀立马于自家门外,而不是坐拥天伦在双臂之间呢。
迪士尼动画每年都能出品一些好看的动画片。
Elemental(《疯狂元素城》)昨天刚刚看过,其中甜甜的水和火的爱情令人觉得很温暖。
他们互相触摸对方那一刻觉得很暖心。
“When we touched,we changed each other’s chemistry.”这句台词也是很浪漫。
片中人物的名字很有意思都是和人物身份相关的。
主角的名字和水和火相关。
妈妈Cinder代表火花,姓氏Lumen代表光束的能量单位,男主角Wade代表涉水而过,女主角Ember代表余火,余烬。
除了爱情和命名以外,我最深有感触的还是影片的价值观探讨。
影片以移民第一代Lumen家族Bernie和Cinder一对夫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离开了Fireland,前往元素城Elemental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父亲Bernie开了一家火焰小店在城里扎根立足下来。
不久他们的女儿Ember出生,Ember十几年来一直生活在封闭的firetown,没有和元素城的其它元素居民有过交集。
Ember从小被灌输,自己要继承父业将火花小店经营的有声有色。
当Ember遇到了水元素Wade之后她的个人意识觉醒,Wade凭借努力帮助她实现了去看时光花的夙愿,这让Ember开始有了自我实现的萌芽念头。
Wade的一家人发现了Ember身上的技能和特殊之处也让Ember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的可能性。
她开始了探索自我。
Ember的内心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但是爸妈一辈多年来的牺牲和爱让她感到内疚,她不敢去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梦想。
影片的最后,Ember通过和父亲沟通,袒露了自己的缺点,也和父亲达成了和解。
父亲最后接纳并支持Ember去实现自我价值。
影片中形成了一种代际呼应。
Bernie离开Fireland和Ember离开Firetown其实都是新一代想要追求自我价值脱离父辈传统的行为。
不同的是Bernie的举动没有得到自己父亲的祝福和接纳,但是Ember却得到了父亲的祝福和接纳。
这部影片呼应到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Bernie和Ember很像是移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比第二代面临更加排外的移民环境,更大的本族文化阻力。
而第二代比第一代享有相对更包容的环境。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打破父辈们灌输的偏见。
影片最后达到了一种理想主义式的和解,父亲选择了成全女儿的梦想,不再用传统,家庭来束缚女儿的成长。
但是,在现实中,通常很难解决这两者的冲突。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冲突在这部片子中得到消融。
作为迪士尼出品的影片,我总归会用一种政治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片子。
为了家人和家庭牺牲,继承家庭传统更多是东方文化中歌颂的价值观,而抛下传统,实现自我价值却是西方的价值观。
我相信,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能认同这部片子中的价值观,这也正是我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一面,迪士尼电影通过这样的卖座电影不断将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输出到全球各个地方,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作为本届戛纳的闭幕片,我很是期待,但又根据外媒和影评人的评分评价,说几近是皮克斯历史最差,又不敢抱有很多期待了。
看完成片,我的评分:8.7!
「爱情浓度好高!
」,这是我在观影时感叹的。
虽然皮克斯的动画没有全部看过,但还是看了很多经典的,回顾了一下,这确实是皮克斯第一次做爱情浓度这么高的电影,罕见。
“父母未完成的梦想传承给了子女”,这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影片中是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以继续完成这份事业,相似的话题,虽说主题不算新颖,但确实还没有动画电影讨论过这个,还算是挺有看点的。
火、水、风、土四大元素的碰撞,有趣且好笑,带来了很多欢乐。
要我说影片还可以提升的点,爱情的萌发感觉有点太快和顺利了,毕竟传统观念的桎梏还是很深的应该,打破上有点缺少描摹了;同时结尾感觉有点普通,比不上前面;另就是相对于其他几部经典的,深度上还可以再挖一下。
这部肯定不算皮克斯中最优秀的那批,但绝不差,皮克斯讲爱情,发现我是喜欢的。
可能是对《心灵奇旅》印象不是很深刻了吧,我甚至觉得影院出来后的感受比前者更好。
没有让我失望,皮克斯!
疯狂元素城 75/100做自己需要勇气优秀的动画电影之一非常的生动有趣,画面优良,想象力很高很高很高这是一座城市,这城市里面的居民是我们认识的元素组成火融沙成玻璃、火融水管很有意思最有想象力的就是火和水相爱了不过剧情里面的,就是水元素是有钱人,火元素是啥自己去看所以是不是符合现实,我想应该不是。
综上还是很欣赏想象力和优良的画风。
疯狂元素城,焰色反应、沙子锻造水晶,光的色散,你想要的一切皆有可能!
整体一脉相承地延续了迪士尼皮克斯男女主双主角风格(详见动物城、心灵奇旅、无敌破坏王、瓦力……)。
主线是小焰(火元素)自我成长追逐梦想的故事,背后有着一个传统观念烙印极深的家庭,这和兔朱迪的背景人设如出一辙,遵从内心抑或继承家业成为核心矛盾。
不同之处在于小焰还有敏感易怒的性格,这也为她额外造成了不少阻力;而小波(水元素)是一个平庸的政府职员,在家人的温室中包围、溺于现状,但也在和小焰的邂逅中开始重新找回自我。
可以说,人物的塑造是套路化但真诚的。
二人因家境和个人经历不同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执念,正好契合了他们外表上水火从不相容的物理规律。
当然,这不影响钟子期解读出伯牙弦声的高山流水之音,不影响简·爱和罗切斯特身份差异巨大但仍能灵魂相通。
火焠万物,水润众生,这或许就是二人独特具有的人格魅力,并互相有所察觉。
种族跨越是迪士尼亘古探讨的常青话题。
环境渲染方面恰到好处,比如热气球、人造彩虹、时光花(焯这个场景太美了!
这里了却了小焰的夙愿)、焰色反应(bushi)还有飓风魁地奇的场景(应该是借鉴了哈利波特)有一个线索是小焰在沙地上熔铸的一个小玻璃球。
小焰在和小波“决裂”时小波还给了她,让我回想起动物城里尼克把警徽还给了朱迪。
中文翻译独具匠心,比如阿波家人对小焰的评价:“你真是美的‘够呛’”
最后讲一讲有关小焰小波的情感线。
无论是小波对小焰无微不至的关怀、鼓舞、启迪,鼓励她去追寻自我、探索未知,还是小焰让小波的生活重燃信心,并以自身优秀的才能和外表易怒实则内心善良的品质狠狠抓住了阿波的心扉,这是一个二人双向奔赴互相救赎的过程。
最戳我的是他们双手相依时擦出别样的火花(或者水花,哈哈),水火相融的那一刻我都要哭了😭它或许没有跌宕曲折的情节,但它拥有最纯真的情感。
愿我们在生活中也能遇到属于自己的炉小焰或渡阿波!
个人评分:6.7 (重度剧透影评) 因为从预告片就能看到全片剧情+对大陆单发伪3D的恶心行为,就一直没去看,今天在家看完后感觉没去电影院花钱看实在是明智之举。
本片就是典型的恋爱片套路+移民自我认同+元素设定,除了那些元素奇观、水火不能相融的设定,真的没啥优点。
剧情就是女主一家移民到“多元性”的元素城经营一家商店,女主偶遇男主,然后逐渐找寻自我,最后和男主在一起的故事。
我以为内容能有什么创新,能有什么细腻的内心刻画能感动到我,实际上啥也没有。
本片有一百万种方式可以把这个故事拍好,但却用了这种最俗的叙事套路,看看《心灵奇旅》,故事也很俗,但内容很好、很真诚,再看看本片,就是个一眼能望到头的恋爱故事。
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戏真的俗不可耐,和国产爱情片有一拼,就是男女主一起看电影、逛逛街、拍拍照,洪水来了堵一下,展现一下男主的男子气概,女主感觉他好man,然后好感就上升了,后面来了个水火相融,俩人一起抱抱亲亲,这有趣吗?
实在是干瘪又无趣。
还有女主那薛定谔般的内心想法,电影前面丝毫没看出来女主有什么抱怨,一直在表现她对继承这家商店有多么渴望,多么想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多么努力。
自从遇到男主之后就突然说我不想这么做,我只是不想让父亲失望,突然就陷入自我纠结了,实在莫名其妙,合着女主之前就没有过这种想法,直至遇到男主才开始思考?
这合理吗?
本片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隐喻移民来融入美国的故事,但重点始终都没放在移民者有多么苦,反而一直在讨好当地居民,与男主谈恋爱。
我知道有句话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时得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生活,但结局却是女主傍大款,这什么意思?
移民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就是找个有钱有势的男朋友,最好这家人还认识个大老板?
也许是我想多了,但本片就算除去这层含义也是一团糟。
最后商店就随便继承给别人了,合着不用子承父业啊?
谁都行呗,父女矛盾就直接略过了,既然谁都可以继承,那电影强调女主的梦想与父亲的梦想之间的冲突有啥意义?
实属是不懂。
相比于皮克斯之前的作品,这部《疯狂元素城》真的太差了,没有惊喜、没有意外、毫无新意,就算当成一部非皮克斯动画也是极其勉强,也许上七夕档还能收割一波票房。
男主从砖块中出来前,我没想过打四星。
这种大俗套电影谁都知道男主会复生,只是不知道怎么复生。
就感觉被一个十分钟前不在意的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打了一拳,大写的戏剧性。
困在海绵里是他一生的阴影,可困在砖块里救了他的命;一个男的如此敏感脆弱让他的出场非常不讨喜,可他的敏感救了他的命。
敏感就是敏锐,是对自己和他人超强的感知力,是对生命和爱的珍惜,是他浪漫的原因。
因为敏感,他与家人和爱人都有极强的情感连接。
这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力量。
如果恐惧救了他是命运的玩笑,那么敏感救了他就是他敏感的回报。
而女主记得他讲给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和爱的挽歌。
她虽然没有哭,可她记在了心里,她在乎这些故事。
敏感可以被压抑,但不会消失。
敏感是需要条件的。
在刚解决温饱的世界里,敏感是不被允许的;敏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我们刚解决温饱。
不被允许的就是错的吗?
在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的世界,敏感是张扬的。
此处也凸显出本片一个很大的优点: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彰显平权意识。
女生载男生,女生驾驶热气球载男生,女生堵住缺口。
女生坚强、男生柔弱。
可女生再坚强碰上喜欢的人表白也会流泪,男生再柔弱在情感上也无比坚定,能为爱生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正是因为他们势均力敌,水和火才能共生共存。
片中还有一种纯粹的力量。
它不出自任何一种本能,它就是本能。
那就是挣脱命运的力量。
挣脱父辈、挣脱属性、挣脱别人告诉你的命运。
男主女主的烟缠绕在一起,仿佛心心相印可以感动主宰命运的上天。
听起来如此精妙,可因为俗套看起来如此乏味。
男主、女主、女主爸爸对于爸爸都有心结,只是男主和女主爸爸的心结都是为了烘托女主的心结。
女主的心理太亚裔了。
她把父母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开始她一直表现得很想继承小店,直到面对真的梦想(可她的水壶做得太一般了,美术的精力都放在画城市了吗)。
父母和孩子纠缠到骨子里。
女主爸爸也因为背井离乡一直得不到他父亲的原谅,而他终究是踏上了征程。
但女儿这一辈,父母学会了放手,踏上征程前依然有犹豫有留恋,可得到了父亲的祝福。
作为一个大团圆,男主不仅助力了女主的梦想、融入了女主家,还挽救了女主家图腾一般的蓝火。
完美到想吐槽一句:干什么啊这是。
女主实现了两次阶层跃迁。
从火山乡到镇,从镇到市。
最近看一篇文章把这类人称为“阶层旅行者”,比如我们说的凤凰男与孔雀女。
文章的大致内容是:“金凤凰有三层羞耻,在城市为自己的小镇身份羞耻,为自己父母的行为羞耻,为自己为父母羞耻而羞耻。
凤凰会格外看重对父母的回报,因为父母为他付出了一切。
”可也因为只表达了阶层差异,显得与《疯狂动物城》的差距越发巨大。
男女主的指涉太过明确具体,也让本片格局变小。
《疯狂动物城》对政治正确的表达如此丰富精确才让它作为一部新片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本片的男主或女主一家完全没有介意或放下介意对方家庭,让人觉得它在回避这些问题。
对本片的失望是因为大家抱着《疯狂动物城》的期待去的,结果看到了勉强的叙事和浅层的社会观察。
它甚至还直白地模仿《疯狂动物城》,热气球、公务人员、城市规划等,每一次模仿都彰显了自己的拙劣。
它美术甚至更华丽了,有这功夫好好写剧本不行么,更生气了。
内容中规中矩,形式上有点小意思吧就是味儿太冲了“少数族裔真有意思真神奇,少数族裔的女孩治愈我无聊乏味又富有的生活,而我拯救了她!
”最后那里女领导下乡视察,体验少数族裔风情生活,“啊,我竟然想关掉这样的店”ouch,disgusting!
算了,也不是亚裔男导演的问题,美国这样视角的作品太多了火焰小镇是不是特喵的法拉盛啊
《疯狂元素城》讲了个什么故事故事要从很多年前讲起,白人殖民者用坚船和利炮撞开了清的大门,摧残了一个中国村镇,屠戮了不少中国人。
老家被摧残的俩中国年轻人决定背井离乡,去往白人主导的新大陆,美国,讨口饭吃。
但是,年轻人的父母不认同这个决定,认为这么做会断绝中国祖宗的文化,所以临走时没有父子互相磕一个,而爹没给儿子磕头成了儿子的心结。
秉承着传承中国文化的执念,儿子和儿媳上路了。
从中国来的儿媳,显然不配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姓名,只能是“儿媳”或“儿子的妻子”。
踏上新大陆的小夫妇从下船的第一秒就成了被歧视的对象,但不管怎样总算找到个无人街区开始开店,并生下自己的女儿,好歹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女儿在店中帮忙,和街区一起成长,最后女儿长大了,杂货店也成长为中国城。
但中国人(此时应该是华人了)被歧视还是没什么改观,华人们聚集在中国城,在美国和其他族裔并不怎么交流,而城里的各种设施基本也不考虑华人,甚至有些个著名展览还明确标明了“华人和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看不到展览成为女儿的童年心结。
这位二代移民华人女儿就是我们的女主,她在原生家庭的沉重的爱中不能呼吸,每天告诉自己要做个乖乖女,洗脑自己梦想就是继承家里的商店。
但好在她至少有了一口纯正的美式口音(划重点,要考)。
其实她不知道她爸比起继承店面,更在意她文化要传承(讲道理这确实看不出来,我觉得这是她爸自欺欺人)。
但不管怎么样吧,反正她一直在底层,也不知道自己除了看店还能干点啥,一般没啥意外就在这个小店混一辈子了。
但直到电影开始,就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有个白男(男主),突然出现在女主家地下室,发现她家各种违建,并且报给市里了。
市里领导(必须强调是美国的市)是个标准的统治阶级,日常鼻孔看人,从来没想过违建是因为市里从来没给中国城这种贫民窟一样的地方提供过公共服务。
但是不耽误你违建我还是可以强拆你家的。
不过好在华人一般比较顺民,哪怕自己家被不知道哪来的水淹也没不会真的需要啥公共服务。
但女儿还是觉得强拆自己家有那么一丢丢不合理,于是就去申诉了一波。
市长因为球队赢了,所以心情好,大发慈悲告诉她,你和城管俩人能把这个中国城莫名其妙发大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免除你家被强拆。
女主千恩万谢开始做任务。
然后故事有大概两条线。
一条是洪水线。
女主男主发现了问题在哪,城市基建年久失修。
但市里竟然不管修,必须女主自己来。
女主就随便糊弄了下,然后竟然work了。
市长随便检查了下这个糊弄的作品,质检就算通过了,于是女主家店可以不被强拆了,皆大欢喜。
但是,suprise!
女主自己搞的豆腐渣工程竟然不能防洪水,于是被冲开了,整个chinatown都被淹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一个没死!
)。
然后,这条线就结束了,最后突然就happyending,也不知道咋修的。
最典中典的是,市长还微服私访她家商店,留下名言:“我竟然还想拆掉这样有趣的商店!
”这种来自统治阶级的赞许直接就让女主家(主要是导演家)高潮了。
一条是爱情线&事业线&家庭线。
这个过程中女主男主果然相爱了,原来男主还是富二代。
但是女主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华人和白人不能谈恋爱,为啥呢,据女主妈解释,因为白人原来杀了中国很多人。
四舍五入是杀父之仇。
这她妈还有点民族主义。
但咋说呢,毕竟好多年前的事了,女主又没亲眼看见,那等于不存在,所以电影后来就没再提了。
第二个是,女主是乖乖女,要继承家业开店(这老爸确实没啥觉悟,至少让女儿卷个医生工程师啥的吧,我听说的都是家里开餐馆的华人不让儿子干厨师但儿子非得干,而不是反过来),但白男富二代告诉女主,虽然我不懂穷人,但你得追求梦想啊,你得为自己啊!
而且女主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白男的妈也就是未来婆婆有个朋友,开了个厂,于是突然就觉得原来自己不喜欢开店,而是喜欢去婆婆朋友家的厂当厂妹(划掉,艺术家),所以就很矛盾。
最后女主爹说:“其实我不是想让你继承店铺,我就是想让你继承中国文化”。
这就很虚伪,因为之前他也没想过女儿想干啥。
但至少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男方这边,有钱的白人还是比穷B华人上等人一些,只要你说的英语口音纯正(美音),就不歧视你,贼开明。
中间还是很甜的,白男找市长给开了个后门,带着女主绕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的牌子,去看了展览,出来后给女主感动哭了,当场就献身了。
之后男主舍命救了女主,算是得到了女主父母的认可,抱得美人归。
最后,女主很开心出门去有钱婆婆朋友厂里打工了,估计干得好应该能够融入上层社会,成为精神城里人。
之后莫名其妙社会有一丢丢融合,不过总体上并没什么改变,太阳照常升起。
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主要是,味太冲了,我真的张不开嘴。
皮克斯最差。
看《尚气》还觉得有点意思,看《turning red》觉得可可爱爱还不错,看《多重宇宙》觉得稍微过了但是还行,看到《疯狂元素城》我是真的想吐。
美国华人好好当厂妹吧,没遇到有钱白男拯救的至少可以拍部电影吐槽吐槽原生家庭。
额外的几个有趣的点1. 如果洪水线原样换到国内背景拍,怕是会被喷死。
但换美国人水深火热果然群众觉得也没啥问题。
2. 蓝火是个很好玩的意象。
火爹并不知道其实火国早换版本了,现在流行电子蓝火,只要有电屏幕能亮,就不会灭,就算灭了还能上网再下载一个。
都什么年代了还烧传统的火,多少有点古板了。
有趣的是,所谓火国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生活在火国的人定义。
移民们在搬出去的那一刻起,所谓的火国文化就像一个切面,暂停了,之后的发展就不再是“火国的”,而是“元素城火裔的”。
就像树发的一个小叉,长期看要么自己成林,要么就会被剪掉,但无论如何,不再是“火文化”了。
所以移民们小心到执念的守护其实是一种特别的仪式,而真相恐怕就像女主未曾谋面的爷爷说的那样,人只要离开了火国的大地,是无法传承火文化的。
但其实传承火文化也没那么重要,毕竟什么文化都是文化,没有高低之分。
但但,如果非得去元素城传承火文化,则大可不必了。
人想和历史做对,可以不带上家人。
但咋说呢,作为女主的父亲其实怎么都会有悲戚。
3. 【一个月后补】观影后的体验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火国人不得不品尝的特色,就是有总一堆“友邦人士”,你说两句你被冒犯你不接受,就跳出来让你反思,生怕友邦惊诧了。
这些人哪怕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歧视,都会捂住自己和同胞的眼睛,一边喃喃自语:“元素城怎么会歧视你呢,一定是火裔太敏感了吧”。
实话说这种名为反思实为自轻自贱的对自身的设限未尝不是元素城火裔们说起来好像都混得不错,但总归却一盘散沙不成气候的原因。
就这事事反思的体质还不如**战斗力强,更不用说去指望能接气元素大姐的班为火族们谋福利了。
也许只有等老一辈的火都燃尽了消灭了,新一代的女主甚至女主的儿女们才能摆脱这种枷锁,真正成为骄傲的火。
只有那时,才能再滋养出永不敏感的火裔们。
我对这种未来抱持着希望,同时也免不了有一种谨慎的悲观。
这不得不说是电影和现实的另一种梦幻联动。
老婆看完就一句话 他们怎么生孩子呢
三星半。故事中规中矩,结尾女主父亲还礼那段泪目。有关风族和树族的设定没有深挖,有些遗憾。这一集重点应该是水和火,感觉会有续集。
延续了皮克斯万物拟人化的创意路线,但与《头脑特工队》等作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满足于呈现数个建立在设定之上的小把戏,但错把开胃菜当了正餐,丝毫没有铺展开元素城的生态系统,主题竟也停留在极其表面的种族问题上(字面意义上的水火不容),在老掉牙的爱情A故事里嵌套一个自我觉醒的B故事,起承转合都落入窠臼。一个如今因人才流失而泯然众人的皮克斯,实在令老观众唏嘘不已。
从其他大陆漂洋过海前往大城市的两口子在遭遇身份认同问题后于贫民窟安身,并建立起同种族居住地,想着要把家里的商店传给女儿结果女儿不想被家庭束缚住要去追求自我。这个故事是何隐喻想必大家都懂。相比Zootopia本片对城市展现不足,看完后依旧不了解城市生态,且剧情转折过于强硬,去男主家之前从未展现任何束缚,直到看到片尾的亚裔staff名单,恍然大悟。合着本片就是你们这帮润人拍出来输出价值观的,少点白男叙事对谁都好,皮克斯怎么堕落成这样了,与头脑特工队形成鲜明对比
本片是在美的韓裔創作者對美國文化和價值觀的一次服膺的投誠,片中角色和情節的形象學意義鮮明得無以復加:火族(亞裔)家庭建基於獨斷專行的父權制度,強調保證血統的純潔和穩定(以世代相傳的藍焰為象徵物),在後代的職業發展上也因循守舊,要求子女守成於家族店鋪的一畝三分地,母親則汲汲於巫術;水族(白人)的中上層家庭性別平等、代際民主,不僅有良好的審美和情趣,還具有道德的高尚和優越性,對種族和階層有差異的準兒媳親切和藹且極具包容性——除了影片所立基的導演個人的感情經歷,此種設計也是為當今美國主流社會中階層和種族問題所提供的一種想象性的紓解方式。影片沒有貫徹到底的一點大概是,火族(亞裔)家庭竟在美國嚴格執行了計劃生育,只生養了一名女兒。中國巨幕3D版,2023年6月16日17:00於中影中船匯1號廳。
“爱”
纽约缩影,水真得太白人了哈哈哈,挺可爱的。这怕不是人类起源学,70%水1%火20%气9%土
不想看谈恋爱,想看女主吹好看的玻璃
你永远可以相信皮克斯!
东亚移民家庭小孩和有钱白男的爱情故事。看完的感受:东亚人人生好难,白男好天真,爱情好简单
充满了身份政治元素的美式cliché集大成者。不过的确倒是很符合当下美国社会的心态
老天爷啊!我竟然在电影院里哭成一个母0,哪有那么差啊,比《心灵奇旅》好看一万倍!#既然如此,那你们都去看《八角笼中》吧!#
这么好的题材…阿皮我真的很失望😞
其实是一个关于种族和性别的黑暗童话,二代移民女与本地有钱白男的爱情故事,白男越是真挚,这份情感的悲剧感就越强烈。女主为什么感到痛苦?因为,她没有方法去对抗自己身为第二公民和第二性的宿命,水与火象征女与男,是根本不可调和的关系,哪怕这不是阿波的错。元素城看似是种族大熔炉,其实是一座水的城市,其他种族不过是借住在这里。如果结局是阿波真的牺牲了就更好了,象征白男需要为自己的原罪买单。可惜现在整体这个不伦不类的样子,小孩子看不懂,大人显老套。
纯爱真的很适合戛纳的闭幕。
看下来感觉就像种族隔离时期两个不同肤色家庭融合的故事,而最终火女和水男的结合并没有改变整个社会对火元素的歧视。可能皮克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打个马虎眼让俩主角去环游世界而不是在城里遭遇更多的不公正对待了。或许主创想要表达的就是年轻人要大胆爱,不要在乎成长环境的差异,但是为什么要把主角相爱的阻力单纯放置在受歧视一方的家庭内部呢,看下来就感觉到火元素活该受排挤,因为他们都是一群自私薄情脾气差的混蛋,明明剩下仨元素更是种族主义者啊,连朵破花都不让我们的火娃看。所以电影真正的名字应该叫《疯狂歧视城》。
人物不好看,角色很刻板,场景很一般,剧情太俗套,家庭和爱情,到底选哪个,和解真容易,死人能哭活。
不是很喜欢,白瞎期待。“元素”只成为说教以及服务于传播大而无当的空洞讯息的幌子,它所构建的世界同样聒噪混乱;并且角色的设计常常情绪失控,像列车脱轨之后再也救不回来。尽管在充满分歧与撕裂的现时,这个故事理应得到讲述。最想不到的还有原版配音的两位演员也如此差劲,更从配角里也找不来什么亮点 [等一个Serrini的粤配+补次短片] 。
全篇透露着白人居高临下、何不食肉糜的扭曲白左价值观你白人剥削着全世界的财富,吃的涨肚回过头来骂别人教育有问题?你是怎么能用上面的洞放出这么臭的屁的皮克斯也变样了,以前是技术服务于剧情,而现在已经变成了发展出什么技术、再根据这项技术写剧本,可想而知那种割裂感包装精美的一坨狗屎,洋大人您自己慢慢吃吧
其实又套路又俗气,设定有zootopia在前也没有特别惊艳,但是想讲的一切都让我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