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断舍离

ฮาวทูทิ้ง..ทิ้งอย่างไรไม่ให้เหลือเธอ,时光机,无痛断舍离(港),Happy Old Year,ไทม์แมชชีน

主演: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桑尼·苏瓦美塔农,萨里卡·塞思苏帕,阿帕斯莉·妮缇布恩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19

《就爱断舍离》剧照

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2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3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4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5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6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3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4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5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6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7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8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9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20

《就爱断舍离》剧情介绍

就爱断舍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瑞典回来后,喜爱“极简主义”的简计划将自己的家改造成工作室,多年前的旧物相继被清理了出来,其中包括前男友艾姆的东西。这些物件虽然已经没有用处,却承载着往事回忆与情意,简无法如自己预期的那样直接丢弃。为了找寻这些物件的归路,她做了很多努力:一一归还属于朋友的物品,亲自送回属于艾姆的东西并致歉自己曾经的离开,最终也卖掉了已逝父亲的钢琴。伴随着旧物的处理,她也告别了自己的过去,面对重新布置的新环境,准备好了新的开始。该片曾获2020年第15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忘年的蝴蝶花糖果斑马人铁线蕨青黑社会好妻子拉法丹·泰法4:海里马托尔顽固分子因子8号魔法少女奈叶StrikerS剽悍少年2假设性无罪MSS特别搜查队吉尔莫女孩第七季难忘同窗情狮心女孩只因单身在一起输赢情陷巴塞罗那法外之徒第二季人生滑起来我们这一家NEXT士兵突击长安伏妖霍林顿大道来玩游戏吧OVA杨门女将之巧夺凤发折磨蜂巢午夜整容室

《就爱断舍离》长篇影评

 1 ) 致已不用期待的事

〈Happy Old Year〉译为《就爱断舍离》,它讲了深受瑞典“极简主义”影响的女主角Jean,回到泰国家中后打算将家中杂物尽数清理,在扩展原本狭小住宅空间的同时,也能达到精神上的“极简主义”。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关于“保留旧物即一种逃避”的理论,Jean的母亲保留着其父亲当年离开时留下的钢琴,她无法执行扔掉这个决定,因为想留个父亲还会回来弹奏的念想,但可能包括她自己都知道,父亲可能不会回来了,而自己也没有勇气再联系他,手里也没有任何东西能留住他。

但为什么还要留着呢?

好像不做这个扔掉的决定,不把自己置于看着收旧货人拿走这台钢琴时所要面对的是拦下,还是鼓足勇气不看这样的情形,自己就永远可以情绪稳定,继续也不至于沉溺幻想,但还算过得去的生活。

好像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会极端地沉溺幻想,但总会把自己放在那个安安全全地不用与残酷真相对峙的空间里,我们怕的不是在这场对峙中,输给残酷真相,我们怕的是决定是否参与对峙本身。

决定去做远比失败后的心理建设难。

Jean去面对了前男友,去面对了父亲,去面对了曾有矛盾的朋友,她把那些呆在安全角落的旧物拿了出来,贴上“已不用期待”的标签,也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了可能由他人摆布的桌上。

那也好过,未来是有一个貌似情绪稳定的自己,但身后却是堆积如山的,贴着“我好像可以期待一下”标签的旧物,而它们有一天多到你无处可躲,多到你被它们彻底吞噬。

 2 ) 真正“断舍离”,你以为这么容易?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储星罐】从Steve Jobs的“less is more”到“断舍离”,关于极简主义的话题和生活方式近些年似乎越来越受追捧。

一本来自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出的一本书《断舍离》,前些年还总能被作为畅销书摆在任意一家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 乔布斯与他的生活空间断舍离,断:指断取购买生活不必要的商品,舍:大胆舍弃对你生活帮助不大的物品,离:远离对物质的迷恋。

这种生活方式说实在没什么不好,当消费主义越发盛行,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减少不必要的剁手,反而能给你带来理性审视物质欲望的机会。

但生活的沉淀,有一些物品反而成了时光沉积下的情感寄托,让你难以做出取舍。

人的许多行为,与其说是囤积物品,不如说是在囤积记忆,许多逝去时光总能被清晰地记录在每一件生活物件中。

今年年头上映的一部泰国电影《时光机》,就将这种关于取舍的心境很好地展示了出来。

主角小琴是一名刚从瑞典回国的设计师,由于深受北欧极简居家理念影响,决定将物品囤积得满满当当的泰国家中,改造成斯德哥尔摩式的素练空间,作为自己的工作室。

这是一套商住两用的空间,一楼前身是乐器修理店兼音乐学校,二楼以上是居住空间。

在父亲离开这个家庭后,只剩她与母亲和哥哥生活在此。

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决定依据断舍离指导理论对这个压满杂物的空间进行大动手术。

大号塑胶袋备好,大型生活化石挖掘现场即刻启动。

书籍、CD、影碟、娱乐产品,能以数字云端存储的一概不留。

家里不是古董店,与时代脱节的黑白屏手机甚至卡带录像机留着作甚?

而写满成长记忆的成绩单课本甚至同学录,千万别动心,扔掉!

假如你要留着到老忆青春,那就别干了。

关于如何断舍离,其实是有指导理论可以遵循的,这些理论分别被作为副标,用在电影里的不同章节。

它们步骤分别是:1、设定目标 寻找灵感2、不要怀念过去3、不要有太多感觉4、别动摇 要无情5、不要增加东西6、不要留恋不知道要如何断舍离的朋友,不妨参考以上几条步骤。

但拉回正题,表面上这是一部手把手教你如何断舍离的生活小电影,实际上导演是想通过一个个实操性很强的小贴士,来探讨关于断舍离之下,人与物,当下生活与感情记忆之间的取舍关系。

故事被真正打开的,是闺蜜阿萍在即将运往垃圾场的杂物中,找到一张曾经作为礼物送给小琴的CD开始。

在关于友情、爱情和亲情,与物品断舍离之间复杂的关系,才真正如此起彼伏的高潮被倾泻而出。

友情阿萍是小琴的闺蜜,也是工作室的合伙人,作为全力支持小琴走断舍离路线的阿萍,发现曾经的礼物被当成垃圾,内心多少会膈应。

假如物品承载了他人的情感记忆,你要怎么取舍?

毫不犹豫扔掉,还是继续保留?

这让小琴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瞬间。

当越来越多无法割舍的情感信物出现后,选择物归原主有点丢脸,但或许是一个止损最低的方式。

小到一幅耳钉,大到一个低音提琴,即使这件物品曾经让彼此关系破裂,也要硬着头皮让它物归原主。

但最难面对的,还是在一堆物品中,找到前男友安哥留下的胶片相机和一堆胶卷。

爱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小琴选择邮寄,哪怕安哥的地址就在邮局隔壁。

但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有些主动放弃的感情,选择还回去也只能被拒收。

无法被接纳的物品,变成不得不亲自偿还的感情债。

而早有新欢的安哥,同样选择将小琴留在家中的物品打包退还。

本以为偿还掉物品的负担,却又戏剧性地徒增新的烦恼。

毕竟爱情的关系本不像友情,即使分手了,曾经印证彼此深刻情感的物品,还是会在回忆之下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让两人过去的感情纠葛被放到最大,大到无比复杂和尴尬。

形成两种不同对比的,是穿插在剧情中的另一幕。

大学同学里,一对分分合合的情侣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对于这对情侣来说,步入婚姻殿堂前,能在婚礼放上一张学生时代由小琴偶然拍下唯一一张的双人入镜照,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

一边是急于清理干净寄托着沉重感情负担的物品,另一头却极力寻找恐怕丢失微不足道的珍贵瞬间。

亲情生活物品的魔力就在于,它投射出太多关于过去的记忆,这种记忆就像张扬的触角,链接起最深处的无数瞬间。

电影的开场预设,就将小琴的母亲设置成怀旧的角色。

父亲离开后堆满乐器的凌乱空间,反复循环唱个不停的过气老歌,以及莫名其妙的汽车保险杠。

所有旧物寄托的,都是母亲留不住放不下的逝去记忆。

极简主义的空间改造或许哥哥可以理解,但母亲不一定能接受。

小琴用尽办法说服母亲,但对母亲来说,在空荡的房间里生活就是脑子有病。

还有那台占足空间的三角钢琴,年久吃灰,略显破败。

既没人弹,留做装饰又显突兀多余。

直到哥哥在橱柜缝隙翻出一张颇有年岁的旧照片,才清晰道出这台钢琴对这一家人的意义。

三角钢琴曾经是这个四口之家的幸福见证,也承载着无数关于这个家庭的沉重回忆。

只是有些人选择努力遗忘,有些人选择用力留存。

对于小琴来说,她早已不记得这个家庭曾经这么有爱。

而对出走的父亲而言,这台钢琴跟这个家一样,内心早已没有足够承载的空间。

里面只有母亲一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通过物件牢牢捆绑回不去的记忆。

电影并没有交代清楚父亲离开这个家的原因,但却能通过这一家人对待钢琴的不同态度中读出。

大家之所以对于这架钢琴争持不下,只不过因为它高度浓缩了一家人的幸福瞬间,也深刻记载了家庭破碎的不堪记忆。

在母亲眼中,小琴就是自私以及不顾他人感受的代表。

但小琴也提出同样反驳:坚持不肯放弃沉重记忆,有想过她的感受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同一屋檐下并没有谁的生活可以真正独立不被干涉,两种不同观念冲撞,自然形成相冲的悖论。

2019年12月29日这一天,三角钢琴终于被偷偷卖去。

一边是歇斯底里的母亲,一边是选择逃避的小琴。

想要不顾一切彻底放弃物品留下的记忆,小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勇敢,少数背负沉重记忆的物品留待哥哥帮忙清理。

在即将告别旧年这天,以逃避的方式躲进酒店,在烟火欢呼迎接新年的一刻,解除安哥的好友关系,撕毁唯一一张象征亲情记忆的照片。

希望重回这个家,能有新的勇气告别过去,直面未来。

最终,所有都跟小琴最初设想一般——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在电影结尾的小琴的面部特写中,复杂而深沉。

既有对告别过去时光的不舍,也有迎接全新未来的喜悦,但真正的感受,留待不同的观众,给出不同的解答。

“过去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最难断舍离的,如果已经没有用处,就想办法遗忘,然后全部割舍”。

这是电影中引用了一段关于断舍离纪录片的原话。

关于断舍离,电影没有给出一元化的观点论断。

无情斩断物品记忆的人不一定冷漠;放不下过去选择沉迷旧物也没什么过错。

舍与不舍都是生活常态,也都是人间真实瞬间。

《时光机》即便风格文艺小众,但或许也能称得上是泰国今年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电影,女主角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曾经饰演过大热电影《天才枪手》中的小琳,国内的观众也都很熟悉了。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纳瓦珀·坦荣拉那迪,此前有过两部个人风格(文艺氛围)非常强烈的电影,分别是《死于明日》和《谢谢分享》,两部电影的主演,茱蒂蒙也都有参与主演。

▲ 电影《死于明日》纳瓦珀·坦荣拉那迪的电影风格一向以浓烈的日式文艺气氛为主。

《时光机》中,4:3胶片相机比例和质感,自然光加暗冷色调,强迫症似的极简构图,随便截一张图都是很好的ins风图片拍摄案例。

整体画面呈现,也都有着是枝裕和电影风格的特点。

▲ 导演纳瓦珀·坦荣拉那迪(左一)与电影众主创演员电影在叙事上通过生活化的宁静细腻,来突出人物的感情冲突,细节中不乏透露着泰式特有的幽默风格。

而纳瓦珀·坦荣拉那迪此前也是电影《下一站,我爱你》的主要编剧,如何通过朴实简单,且温馨幽默的生活细节来升华人物感情,不得不说他是个厉害的老手。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储星罐】

 3 ) 与过去的断舍离

名字叫断舍离,表面上物品也在做断舍离,但内容却是情感的“反向断舍离”。

女主的性格本来就是一个极简的性格,从情感上来说是一个很自我没有同理心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私的人。

而她此次建设工作室进行断舍离的过程,让她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开始在意别人的感受,开始怀念过去,这虽然给一些朋友带来了一些幸福的会议,但也给一些朋友带去了不好的回忆和影响。

而面对妈妈的回忆,她却最终还是残忍的卖掉钢琴。

虽然最后换的了空荡荡的房间,但这不是我喜欢的“极简生活”。

就像她妈妈讲的“不要干涉别人的生活”,自己一个人的极简,不能强迫家人进行;另一方面,女主也为了自己情感的愧疚之心,却是对别人的再次伤害,与其这样不如继续保持原来那个冷漠的自己、极简的性格。

而女主最后离开让弟弟帮忙处理掉所有物品,并在酒店里撕碎照片,大概也是在经历了这样的周折之后,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初心吧。

极简也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自己与否。

 4 ) 请问你为啥要叫无痛断舍离??

(不会二刷)2019.04.05观看又名《无痛断舍离》。

挺粗制滥造的一部电影,画面观感极其不好。

女主人公断舍离难点主要是两点,前男友和去世爸爸的物品。

这片子的内容明明是有痛断舍离啊,压抑,为啥要起名无痛断舍离?

看完后我在想,平时人们就要及时扔掉不要的东西,这样才不会一直给自己和身边的人造成负担。

早处理早结束,晚处理一天就多痛苦一天。

 5 ) 今年最好的一部关于记忆与情感的电影

犹记《千与千寻》中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

” 事实上,我们的一生,正是由一束束过往的记忆、当下的细微感知与对未来的预想所构成的。

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好生活与记忆的关系?

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新作《时光机》便对此作了意味深长的讨论。

年轻女孩小琴回到家乡,迷上了“断舍离”美学的她看不惯哥哥阿杰与母亲对家中旧物的不舍,誓要用“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来彻底整理杂乱拥挤的屋子。

说干就干。

影片由此引入断舍离的“六步指导”。

断舍离后的室内(预想图)『第一步:设定目标,寻找灵感』。

小琴拜访了设计师,在家中学习日本极简主义家居达人的教程。

『第二步:不要怀念过去』。

所有的旧书都要丢弃,因为“出版业已死,电子书不占空间”;旧CD唱片也要扔掉,因为“现在是苹果音乐及在线音乐平台的时代”;自己用过的黑白屏旧手机、电子词典、旧课本、成绩单,以及各种纪念品,都要装进黑色垃圾袋中。

小琴的想法恰恰反映了互联网数字时代的伦理:过往的物件不再珍贵,一切都变成虚拟的,小小的手机藏进所有,轻巧便捷的“在云端”取代了沉重笨拙的实物。

不过,哥哥阿杰却并不赞同——实物即便再普通细小,也蕴含着某人的心意,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小琴则坚持:感情用事只会带来麻烦。

不过,小琴真的能做到弃绝所有的感情吗?

于是,我们来到了『第三步:不要有太多感觉』。

小琴收拾旧物小琴的好友阿萍前来,却见到她要丢掉自己以前特地买给她的唱片,十分生气:“有些事只是你自己遗忘了,并不代表会就此消失,双方都要释怀才算真正结束。

”没有错。

物件上承载、寄托着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记忆与情感。

而记忆与情感经由沟通与礼物的交换,便不再独属于自己。

至此,小琴开始意识到情感的意义,而影片也就此进入了断舍离与追寻记忆相交织的阶段,这亦是一个充满反讽与反思的旅程(第四步之后的小标题均与故事实际进展截然相反)。

『第四步:别动摇,要无情!

』小琴拼命追上收废品的大叔,将数不尽的大黑垃圾袋又要了回来。

她把所有昔日好友送给自己的礼物都标上名字,亲自上门,一一送还:有的人早已忘记了过往;有的人则喜出望外——原来,小琴曾在去日本时答应帮对方带一本画册,之后却谎称卖完了,其实是悄悄占为己有了——小琴自私与失信的一面在此昭然若揭;有的人已经与小琴决裂,同样是由于她的一次爽约。

之后,小琴用快递的方式给前男友安哥寄还礼物,但邮件却被退回了。

小琴只好亲自上门,为自己以前的不辞而别道歉。

安哥一脸微笑,看上去并不在意,只是请她再煮一次自己好久没喝的玉米汤。

小琴在他家找到了自己不舍得买的极简主义设计杂志,拍下了自己想要的3页,并见到了安哥的新女友小蜜,三人相谈甚欢。

小琴重见安哥

小琴的前男友安哥小琴兴奋地告诉阿萍:“真是如释重负,一切都结束了,他已经释怀了。

但事实上,当时站在那里,我不停地自责。

”这时,旧友阿功打来电话,想让她帮忙找一张之前拍的照片,那是他和女友的第一张照片,希望能放在婚礼上。

小琴犹豫再三,还是开始浏览海量的过往照片。

正在这当口,安哥和小蜜整理了两大箱小琴留在他们家中的物件,交还给小琴。

瞬间跳出又一个反讽式标题——『第五步:不要增加东西』。

自然,安哥对小琴难忘旧情,也被女友小蜜看在眼里。

终于,小琴经不住过去的召唤,打开了箱子,往昔的情感逐渐袭上心头。

小琴赫然发现安哥母亲几年前写给自己的卡片,打电话给安哥道谢,才得知安妈妈早已过世,遂与安哥一起去殡仪馆看望骨灰盒。

原来,安妈妈死前最想念的,是小琴煮的汤。

安哥告诉小琴伤痛往事

小琴愕然小琴忧伤而困惑地问他,为何当时不联系自己,安哥说:“我得放下过去,我得靠自己,我不该联络你。

遇到好事时,真的很想打给你,可是又不行……遇到坏事时,不知道要打给谁,我也不能打给你。

妈写给你的新年贺卡……我无法寄给你,也无法丢掉,只好收在抽屉。

我觉得好孤独,脑子里只想着:不能再执着于过去。

”然而,真正刻骨铭心的情感,哪有那么容易放下呢?

我们或许能够短暂遮蔽掉过往的回忆,尽力地迈步向前,但心底却注定有一片笼罩着魔影的区域,那里的时间永远停滞在了过去。

唯有直面伤痛,正视往昔,揭开时光的封条,才能让过去与当下向彼此敞开,慢慢交融,生成未来全新的自我。

实而安哥正是让自己内心的一角永远沉没在了往日情殇的堰塞湖底。

他的女友说,安哥经常很孤独,自己又帮不上忙,但是她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

在安哥的帮助下,小琴终于找到了朋友要的照片,阿功与女友喜极而泣。

那是一张与美丽、精致毫不搭边的合影,两人相距遥远,一前一后,姿势各异,一个看不清楚表情,另一个则显得疲倦而呆滞。

但“看起来像很普通的照片,现在却是无价的”,因为正是它定格了两人关系里的原初时间与本真样态,毫无做作矫饰之感,历久弥新。

珍贵的第一张合影镜头一转,切入断舍离倡导者在莫斯科街头的采访片段。

受访者说,过去的记忆对自己始终很珍贵,主持人则继续坚称:“过去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最难断舍离的。

我的建议是,如果已经没有用处,就想办法遗忘,然后全部割舍。

”——然而,经过这一切,小琴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过往物件的价值,不再想一味地断舍离了。

弟弟阿杰找到了一张旧相片——儿时的兄妹俩与父母一起欢快地弹琴,唱歌。

久已从两人生命中消失的父亲恍然间浮上心头。

于是,照片又一次成为牵系起过往回忆的关键,仿若时间的幽灵,撕裂了连贯的时间流,令遥远的过去刹那间重现。

童年老照片阿杰追问道:“你真的要把那架钢琴丢掉吗?

”——在此,钢琴成了感情与过往的象征,在小琴对老照片的含泪凝视下,父亲的影子在琴声流淌中变得渐渐清晰。

『第六步:不要留恋!

』小琴打电话给父亲,而父亲却已不认得她的声音,并说不会再回来了。

小琴只得把残酷事实告诉母亲,母亲却竭力阻止她往下说,并坚持要保留钢琴,有了它,就能不忘记过去。

至此,人与人之间记忆与遗忘的错位关系终于彰显出来:我能断舍离,对方却不舍;我至终挂念他者,殊不知早已被遗忘。

小蜜把小琴最后留在安哥家的物件——一件上衣送来。

原来她已经和安哥分手了,她很想恨小琴和安哥,但是恨不起来。

因为没有理由。

我们都得做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她全都懂,只是泣不成声。

小蜜百感交集小琴与安哥最后一次见面。

安哥终于坦然面对:“你都是为了你自己吧,你为了自己才把我的东西还给我,你为了自己才向我道歉,你为了自己才想帮助我和小蜜复合,这样你才能毫无歉疚地甩了我。

小琴,说真的,你来道歉时,我很生气。

感觉就像是……道歉之后就不必负责了。

所以我只好原谅你,对吧?

如果我不原谅你,就是我的问题,就不再是你的问题了。

仿佛……你把所有的罪恶感全加诸在我身上,然后你就一走了之。

”小琴愕然:“我道歉是真的在乎你。

”安哥回道:“那就不要道歉,去一辈子承受你的罪恶感啊。

别逃避啊,你办得到吗?

……你真的爱过别人吗?

……只要承认你很自私,继续去过你的人生就好。

我们看见想看见的,记得想记得的,不过就是这样。

继续去过你的生活吧。

”小琴哭叫:“可是我都说过对不起了,我已经道过歉了。

” 遂夺门而出。

小琴与安哥最后一次见面这种对道歉行为中双方心理的洞析,犀利而明彻。

实际上,致歉的结果有三种可能:宽恕、不原谅或遗忘。

第三种可能在鲁迅的《风筝》(参见《野草》)中有所述及。

鲁迅因二十年前粗暴地毁坏了弟弟偷偷做的风筝而感到内疚,他终于找到机会向弟弟说起此事,并暗自希冀能够得到“我可是毫不怪你呵”的谅解(“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没想到弟弟却完全不记得有过这件事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在本片中,正是对旧物的整理迫使小琴正视自己自私无情的一面,她也在对安哥的道歉行为真切地生出了强烈的罪疚感,但这种罪疚感又不乏自私的维度,因为越是诚挚的忏悔,才越能触动对方的心弦,从而导向宽恕的结果。

而一旦宽恕达成,罪感与耻感便得以洗净。

所以,道歉的过程,也是自私与罪疚相互交织的时段,而整个行为则近似于一场赎救的仪式。

它并不能真正消弭过往的错误,却有望使自己从道德磐石的重压下解救出来。

最终,小琴决定把剩余的东西交给哥哥来丢掉,自己一个人去住旅馆,孤独地度过新年,并把那张见证着童年时一家人的幸福时刻的照片也一并撕碎、留在床上以待打扫了。

她下定决心,在手机上解除了与安哥的好友关系——一个信息化时代终结人际关系的典型手段。

最终的断舍离于是,经由抛弃过往——重拾回忆/直面情感——再次断舍离的迂回过程,似乎便可以与自己的记忆和解了。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再度发问:这种和解是否能够达到超越于记忆或遗忘的境界,让过去、当下与未来真正融为一体?

影片的情感表达并未堕入滥情俗套,往事只存在于对话之中,全然没有许多电影所借重的闪回,而是依靠观者的想象与共情来重构记忆。

沉静克制中暗含着千钧力道,哀而不伤的点滴配乐也余味悠远。

此外,影片的大部分对话均发生于二人之间,没有喧闹与冗杂,促使观众得以集中注意力于人物的内心。

剪辑时的景别顺序由远及近,最终往往用浅景深的近景或特写镜头来呈现人物,稍露出对方虚焦肩背的对切镜头则缔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略为飘渺的氛围。

导演也比较钟情于横移镜头(包括几次贴近灰暗物体后平移的匹配转场),在缓缓的移镜头中,往事不再如烟,而是浸染上了洞穿时光的气息。

首发于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一起看佳片,赏经典

 6 ) 這個人的觀影筆記:請你不要跟我道歉…

很喜歡這部電影,而他讓我最臣服的地方在於他的劇本架構簡單,但他的格局卻可大可小;他大到可以涵蓋人生,包括人們對過去、對舊有記憶的尋覓、掛念還有放下,然而他也小到可以讓人探討人與人之間每一次的相處、每一句對話,以及這些抉擇背後的心理轉變。

而我之所以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大概是因為女主角Jean的每一個選擇背後的想法都與我很像,而這不禁讓我開始檢討,那些我一直以為毫無懸念的選擇是不是真的都是最好的選擇,或是其實那些選擇僅僅是因為我的不想負責而做出的決斷,而對他人來說那便清清楚楚地說明了我的自私自利。

於是這一切或許都可以用「你是怎麼清理家裡的呢?

」這個問題作為開頭,後續的問題釐清就相對簡單很多了。

所以,當家裡的東西多到要裝不下了,你是怎麼清理家裡的呢?

準備要把家裡改裝成簡約工作室的Jean,用了以下六個步驟把家裡陳年的舊物打包整理、放下丟棄:第一步:定下目標,尋找靈感第二步:別緬懷過去第三步:別感情用事第四步:不要動搖,不要有心第五步:別再增加東西第六部:決定了就別回頭

他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說是毫不留念且極為果斷,用不到的就丟掉吧,留著也絲毫起不了任何作用。

小時候的聯絡簿、舊時代的CD、高中時期穿得都褪色的衣物、學生時期收到的卡片、前男友送的底片相機…,全部都一一放進黑色不透明垃圾袋吧,放進去就看不到了,看不到就不會再多想了,既然要丟就不用花費心力去緬懷過往,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最重要的不就是把這個堆滿「過去」的空間清理乾淨嗎?

很快的Jean就把整個房間清得乾乾淨淨的了,房間充滿了一袋又一袋的黑色塑膠袋,等待著誰來把它們載走,這樣就不必再費心去道別。

這樣的Jean簡直和我如出一徹,我也是家裡出名的「丟東西最速者」,每當奉命要整理出一個空間、一個櫃子,我總很快的達成目標。

每一樣物品只要對”當下“的我沒有任何意義、不再怦然心動,他就對我無用,無論他曾承載多麼絢爛的回憶,都與現在的我無關,我只管將他們分類回收、放進他們該去的類別;我從不曾費心和他們道別,因為於我而言他們已經不再重要,而我的道別僅限於重要的人事物。

當Jean正在清理房間的勢頭上時,他的朋友對他說:「有些事只因為你自己遺忘了,不代表就會消失,雙方都要釋懷才算真正結束。

」直至此刻,我才突然了解這些年來我都只顧著自己的感受,而忘了共同持有回憶的另一方或許根本還沒有放下。

往往都是我迫切地想要遺忘、想要放下一切、想要沒有負擔的往前看向前行,便自顧自地清理腦中的記憶體,強勢地要自己忘掉一切愉快與不愉快,可是我終究還是只顧得了我自己,而我也只想顧好自己。

關於每一段回憶,我幾乎都是強勢的那一方,我以為我這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最佳典範,可這樣回過頭看,我或許只是自私的要自己好過一點,所以擅自整理那些回憶。

如果我沒有釋懷,你休想放下;如果我決定遺忘,也請你讓一切留在過往。

我也才忽然有機會換一種角度看待那些被我放下的過去,也終於了解或許我的道歉其實是一種卑鄙又自私的行為。

於是我想起幾天前和友人談起「道歉的心理狀態」的一些細節,套用在現在這樣的體悟或許是再適合不過了。

他說:「當我道歉表示我已經深刻檢討並希望你能諒解,可當我不斷地表示自己的歉意,但你卻像抓住我的把柄一般讓我死活不能得到原諒,我便會開始感到氣憤。

我道了歉,你怎麼能有不原諒我的理由?

於是,這件事將不再是我的問題,我道了歉你卻不接受,那這件事就是你的問題,你成了有罪的一方,從此刻起,換我等你的道歉。

這樣的想法他說得理直氣壯,我霎時竟無法反駁。

直至此刻我才好似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並且體悟:所謂道歉,本質上其實很像丟包袱的行為,道歉的目的或許就是想將那沈重的包袱從自己的肩上卸下,如果能從此放在地上最好,但如果不巧把包袱拋到了對方的肩上,也將與我無關。

於是,於觀影後的數日,我才終於能了解Jean的前男友安哥對他說的這句話:「如果你真的想承擔責任,就不要對我道歉,你就一輩子揹負著那樣的罪惡感。

所以,道歉是不是其實真的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呢?

最後,Jean望著空蕩蕩的房間,眼眶緩緩的泛出了淚水,我想他還是會繼續道歉的,就像我一樣;我還是會繼續道歉、還是可以快速的清理出一個空間、還是會繼續毫無懸念的放下過去,因為我真的想要往前走,可從此刻起,讓我猶豫著跨出步伐的不再是你,而是深刻了解正背負著罪惡感的自己。

 7 ) 中文名:就爱北欧+极简风装修

中文名完全是诈骗,这片跟断舍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剧情是女主去了趟北欧回来就打算把她家也装修成北欧+极简风当做工作室的故事,硬插了一段藕断丝连的爱情。

电影里根本就没有出现断舍离的概念。

从头到尾都没有。

电影里追求的是北欧+极简风的装修,简单来说极简风在电影里的体现就是把家里的家具都扔掉,尽量只留下空间;而加上北欧这个限定,在电影里的体现就是还要把家里涂成一片白,搞成性冷淡风。

电影中为了达到北欧+极简风,女主用的是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一句话解释,把所有东西分四类,衣服、书籍、杂物、纪念品,把每一类堆成一堆,然后逐件拿在手上,感觉喜欢的就留,其他都丢。

就连这个,导演都没拍好,我就没看到女主把任何物品堆成堆。

然后,女主就因为伤了一个朋友的心,莫名其妙的开始全世界退礼品???

有病吧。

你不想要的垃圾就堆到别人家去???

最后,女主还开始对自己的老妈下手,把她作为纪念品的钢琴未经许可就给卖了。

这尼玛是断舍离?

根本就和断舍离背道而驰了。

断舍离是自己的功课,什么时候让你去扔别人的东西了???

山下英子要是看了这电影非得气得吐血不可。

断舍离是个好概念,但是不要到处乱用好吗?

这个导演和编剧根本就没有尝试过去了解断舍离,只不过拿断舍离当做制造冲突的工具,拍了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片。

 8 ) 一些笔记

1.对她性格的描述和来源用过去资料的方式展现也挺有意思,有说服力。

2.多愁善感只会增加麻烦。

3.清冷的色调,很合适。

4.会独自展示物品,以一个中近景,仿佛赋予它生命。

5.音乐的对比,扔别人的东西时美声交响乐,很宏大略欢快;但到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比较悲伤的钢琴单音独奏。

6.情感爆发时的追拉走垃圾大叔的长镜头设计的太好了。

坐在钢琴边哭的长镜头也很有力量。

7.还礼物开始变得有趣了。

8.长镜头声画不同步。

9.放CD的那个天黑天亮的转场很高级。

10.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小琴和小蜜站在门外,全景,拍的太好看了。

这个片子拍的好像我,有很多感触,前几年的我就是很冷血无情,不会留恋任何人任何事,离开了某一区域过了某段时间就也会相应的离开那段记忆的人,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开始有很多以前感觉很复杂的感情,才明白真的爱一个人是不能放下的,也许永远也不能,以前的我确实没有真的爱过除我妈以外的人。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新意的一点,就是她与自己的对抗,自己带来的阻力很大,而不简单是外在压力的压迫,这样的话,很多的情绪就很有爆发力表现力很合理,很多的长镜头我都很喜欢,比如结尾。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空间的思考很吸引我,题材比较新颖,无论是居住空间还是心灵空间,这些思考我觉得能成为未来热门的话题和趋势。

而且音乐也是极简风格,主要以单音为主,这样整体就很和谐融合。

关于剧情设置有一点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本以为父亲是去世了,没想到竟然是抛下他们离开了,所以和妈妈对话那一段,我真的真的觉得写的太好了,拍的太好了。

衣服的设计也很好,就是当时小琴就知道小蜜的角色设定,而观众看到那儿才知道原来小蜜是替代品,她心里其实也明白,是不过爱情就是没办法控制的事情。

还有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感角色,对于归还物品和道歉对我态度不同。

嗯……但是我觉得还是欠缺一些什么东西,就是想不到,总觉得解决妈妈对爸爸的情感的那一段还欠一个交代,是和外在压力有关的,应该是给一个结果的吧,起码外化的结果也该给一个。

 9 ) 我们需要怎样的时光机?

你知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天气预报员》 在影片《时光机》中,对于小琴来说,当下她认为应该做的事便是拥有一个简约的自己喜欢的风格,因此“断舍离”就会同时成为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

“断舍离”的六个步骤说到底都是徘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时光机呢? 安哥在小琴心目中,更像是一个从前的不会再用到的一个小物品,“既然觉得你不是我的真命天子,那就是你的事”。

我们总说感情勉强不了,但是处理感情的时候不管怎么样一方总会毫无征兆地受到伤害。

“断舍离”的背后更多的是一连串不愿意回忆的过往,拾起它的同时更像是一种赎罪行为,也许本身你认为自己没有错,但是赎的不是错误,而是一个过去轻率的决定。

也许追求简洁的风格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因为不想面对很多过去的事情。

以为丢掉了就能成就一切,但是曾经留下的那些遗憾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成为内疚的由来。

即便是“断舍离”,也不是简单的一句道歉,不是简单的一份偿还就可以弥补的,就像是重蹈覆辙的旅程,从来没有尽头。

从父亲的离去到自己的离去,小琴内心深处渴望去推卸责任,可是现实的残酷让最后的她渐渐迷失了曾经的自己。

极简风格的背后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她来思考——有时候为了自己的某项决定而选择自己真的是她渴望成为的样子吗? 因为想着尽快地清空物件,丢弃一切甚至是朋友多年前赠送的礼物;因为钢琴所占空间极大,背着母亲偷偷卖掉钢琴;因为不想因为安哥影响自己在瑞典的状况,选择抛弃的方式单方面结束一段感情;因为想要归还礼物,导致安哥和女朋友的关系破裂.……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因断舍离而产生。

这件如此有意义的事情,却让最后的小琴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

“我们看见想看见的,记得想记得的,不过就是这样”。

安哥才是最明白事理的那个人,他以一种最沉默的方式去面对那些年独自承受的痛苦,但是生活仍然要继续,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他的原谅也从来不是小琴能够摆脱时光机追赶的一个借口,只是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有办法弥补。

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我在生活中得到的教训是,及时放手”。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朋友也许对个体来说在当下某个时刻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当你有一天真的想弥补缺口时,总是会时不待我。

所以,抓住你现在的时光机,整理过去的时光吧,然后才能够让自己活的精彩! 最后,希望我们徘徊在过去的时光机中也能找到未来的自己。

 10 ) 一部讲垃圾分类的电影

教你“超度”旧时光母亲喜欢留着旧东西,鞋柜、衣橱、壁橱……家里任何储物的地方总是塞得满满的。

那些旧东西谈不上老,几年的、十几年的、几十年的混杂,现在看来大多毫无用处。

曾多次试图说服母亲扔掉它们,但母亲一旦祭出回忆杀,我都会注定失败。

即便侥幸动摇了母亲,一旁的父亲总是会轻描淡写的说上一句——你妈想留就留着吧。

这灭霸响指般BUG的存在能瞬间湮灭我的小心思,时刻守护着躺在宇宙行星某处的旧东西。

过去留着旧东西是穷,所谓破家值万贯,延续到现在还留着是情,所谓念物思人。

一段旧时光尘封在旧物里,不动它堆放一处是遗忘、是垃圾,翻出来展开要去丢时,尘土飞扬却激活了记忆,像一台不需要任何科学原理的时光机,轻易就能够让人们体会到生活在体内穿流的离合悲喜。

倘若你硬要抗拒这时光流逝的痕迹,撇清附着在旧东西上的独特讯息,只视它们为垃圾,那你或许能够在下面这部讲“垃圾分类处理”的电影里找到与时间、记忆、情感割舍的方法和答案。

《时光机》是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自编自导的最新长片电影,讲述了学习设计的小琴从瑞典归国,为追求生活方式的改变,用“断舍离”的6步方法,将与母亲、弟弟同住的堆满旧物的家,改装成极简主义风格的故事。

如果说电影是导演的孩子,《时光机》无疑沿袭了其他兄弟姐妹的精髓。

《36》里一张照片、一刻定格背后的情感与故事,《恋爱诊疗中》里设计师的小私情、小生活、小内心以及职业生活方式。

《死于明日》里对死亡带有禅意的阐释,这些导演前作中的特质无论形式风格、演员表演乃至情绪内核在本片中都有所展现,可以说这是一部处处散发着纳瓦彭家族气息的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小琴的饰演者茱蒂蒙·琼查容苏因因出演《天才枪手》被内地影迷广泛熟知,在作为大女主电影的《时光机》里,她穿梭在友人、爱人、亲人间游刃有余的表演层次和情绪转换都颇具看点。

而拥有忧郁自哀气质的男主桑尼·苏瓦美塔农则是泰国当红影视一哥,同在上升期的两人都曾与纳瓦彭导演多次合作,应该说早已与“彭氏”电影风格高度契合,拿捏剧情人物同样驾轻就熟。

电影伊始,小琴对弟弟说,垃圾袋就像黑洞,(垃圾)丢进去之后就消失了,眼不见为净。

在她看来,避免感情用事要干脆率性一点,垃圾处理似乎会很简单容易。

但导演用出色的电影语言外化了情感,一个个装满的黑色垃圾袋与装不进袋里的旧物堆积在小琴周围形成吞噬之势,是空间的压迫也是情感的讨伐,迫使她不得不重新审视旧物的处理方法及其背后的羁绊。

小琴为了完成人与情感的真正告别,决心找回已被贱卖的旧物,整理清单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一一物归原主。

导演用干净利落的方式在确立故事主线的同时完成了激励事件。

但随着旧物处理的难度升级,诸多故事情节、矛盾冲突随之浮出水面,与前男友安哥的B故事以及父母家庭的C故事、私人感情以及父女亲情也就此展开。

有趣的是,家装改造所需的资金和期限等真正的物质困境,反而被导演设置成了消解小琴情感困境的“帮凶”,促使她快速处理前任旧物和父亲钢琴,顺利解决情感困境,完成分支故事回归主线。

电影的至暗时刻是小琴从家中“逃离”,在曼谷酒店独自度过的新年夜,她对着唯一的全家福进行了最终的灵魂抉择。

电影结尾,克服重重情愫完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小琴看着空荡荡的将要被改造的家,复杂情绪涌上心头,眼泪止不住落下。

这既是女主的高光时刻也是剧情高潮,同时人物也完成了与旧人、旧情、旧事和解与释怀的弧光。

从剧作上看,《时光机》属于完全按照经典剧作法框架进行素材组织的完成度较高的剧情片。

但仍有较多问题可以谈及,比如现女友怎么会穿前女友的衣服?

再比如旧物收藏家的设置严重顺拐。

这两个影响B故事和故事主线的点,其实经不起推敲,只是巧妙的被导演用高效的叙事和紧实的节奏化解了。

而纳瓦彭导演聪明的地方还就在于,总是能用自己特有的影像风格和电影语言,给普世的情感套上一层清新文艺的外壳,从而营造出一种高级感。

《时光机》就是凭借极简主义的概念、断舍离的禅意以及6段式章节这三招做到的,虽然表层的独树一帜只是诱饵,难掩通俗剧情内核,但也确实深得一众影迷的喜爱。

抛开以上剧情解析、章节结构以及个人观点,我看到的《时光机》亦如导演前作《死于明日》由几段物归原主的短片构成,不同的是它们不是散装的仅服务于影片主题的独立个体,而是相互交织服务于主线串联真正起到情节推进、调节情绪之用。

本质上这些被清晰标记了的短片就是一份“垃圾分类处理”清单。

恰巧,垃圾分类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在一部泰国小资影片中找到了契合社会主义新风尚和新时代环保新主题的点,我也颇感意外和惊喜。

但《时光机》也再次告诫人们仅仅处理掉垃圾的躯壳而它们的灵魂注定会困扰我们。

下面我将以个人视角梳理出一份泰国姑娘小琴的“垃圾分类处理”清单,以供小伙伴们处理旧情感,“超度”旧时光之选。

一、闺蜜送的CD,情感指数:-5

扔这张CD的时候,阿萍一眼认出并十分生气。

阿萍说,有些事情只因为你自己遗忘了,不代表就会消失,双方都要释怀才算真正的结束。

她说的很对,虽然释怀很困难,但直面问题,将它们物归原主,才能真正达到情感层面的断舍离。

二、女同学的耳环,情感指数:2

归还的很顺利,看着她戴上耳环高兴的样子,我的心情还蛮好的。

三、男同学的黑胶,情感指数:2

当时帮他买的却忘了交给他,我这脑子也是奇葩,多年以后给同学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很开心。

四、修好的大提琴,情感指数:1

送还时她很生气,责备当时放鸽子的我不可原谅。

我忘记了当时的情形但心生愧疚,暗中观察,最终她还是收下了大提琴,默默说声抱歉吧。

五、前男友的照相机,情感指数:-8

出国前,安哥送的胶片相机,我不但没带去而且还与他断绝了联系,这很难直面还是邮寄给他吧。

拒收?

不原谅我?

怎么办?

硬着头皮也要将极简主义进行到底,断舍离。

归还相机的时候,与安哥在他家门口相遇,空气凝滞。

多年未见他更文艺了,邀我去家里做汤时,心里甚至出现了小波动,直至他的新女友穿着我的T恤出现的那刻。

勉强绷住情绪,极力用安哥窗台上那颗我的盆景撑住场面。

最后在安哥送我出门,四下无人的时候,我彻底垮塌了,但相机终究还是处理掉了。

六、前男友的前女友的东西,情感指数:-4

意外,安哥约晚饭。

他们不会轻易“放过”我的,按我的方法对付我?

当翻看我的两箱属于他的垃圾时,崩坏的心又遭当头一棒,这种方法换到自己身上真的很伤。

由于我的“抛弃”,安哥这几年的生活一团糟,他的“报复”是有道理的,我活该。

七、新婚同学的初次合照,情感指数:5

花了几天时间,照片终于在安哥的硬盘里找到了。

没想到他俩会结婚,他们的初次合照居然是我照的,交付照片的时候,他们幸福的哭了,我被暖到了。

八、硬盘里的老照片,情感指数:-4

与此同时,很多我和安哥的旧照片也再次引发回忆,但我不能影响安哥的新感情,虽然感觉已经在影响了。

由我愚蠢的行为引发的效应显现了,很多事情也明朗了,是他女友拒收了邮件,他和女友分手了,他会一个人离开,他更不会谅解我。

那就让互相伤害达到一种平衡,一切就那样吧。

对不起所有人。

九、父亲的旧钢琴,情感指数:-8

处理旧钢琴是最难的,这关乎妈妈与爸爸的旧感情,但妈妈偏偏比抛弃我们的父亲更在乎这架钢琴。

我让弟弟带妈妈出去玩后快速处理掉钢琴,但只能将自己关在屋里来应对妈妈回家时的指责。

妈妈疯狂地敲打着屋门,我不去看她,戴上降噪耳机闭上眼装睡,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十、唯一的全家福,情感指数:0

我选择逃避,剩下所有的“垃圾”统统交由弟弟处理。

在曼谷的酒店里,看着那张我儿时生日拍的全家福,新年的气氛与绚烂的礼花盖不住我内心的挫败失落,真正的断舍离或许就需要撕烂过去的一切……全部归零。

十一、空空荡荡的家,情感指数:怀念

这就是即将改造的家的模样,空空荡荡。

我知道镜头在拍,我在看着它,你们在看着流着泪的我,你们都学会垃圾分类了吗?

这份打着极简主义幌子的清单,表层是丢弃无用物品,实质是拾起又放下情感,完成与过往时光的对望以求释怀。

其实真的能释怀吗?

算来算去情感指数都不可能归零。

这种做法或许自私不妥,甚至伤及他人,但也不失为一种人们勇敢看向未来的选择,毕竟我们手头上的这台时光机不能穿梭时空,只能带我们回到过去。

-END-

首发于公众号:辣评社(lapingshe),标题有所改动。

《就爱断舍离》短评

今天我们讲一个2019年12月份含泪断舍离(然后之后就疫情了)的故事。

7分钟前
  • 竹取
  • 较差

极简主义构图反倒与断舍离的故事本身有些脱节,更像是一个自我而孤单的人为了整理自己的思绪与回忆不惜断舍离的故事

11分钟前
  • May
  • 较差

他没说错,她就是婊

13分钟前
  • 于成
  • 较差

最后哥哥扔的比较多

17分钟前
  • 朱偉麒
  • 还行

想断舍离,先砍掉半小时时长

19分钟前
  • MY BMM
  • 还行

每一次视线与器物的交汇如同翻捡着记忆河床的淤泥,唯有再次沉淀,生活的清流才重焕澄明。把时光碎片交还给他人来抵消掉切割的负罪感,其实是自欺的无奈之举。不痛不痒早已流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反观自己,偶尔清扫,定时抛弃,但周围承载美好回忆的旧物还是会越积越多。

21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好难看……老唐评价:吃饱了没事干

26分钟前
  • 氿木
  • 很差

双方都要忘怀才算真正结束。因为舍不得丢弃一些东西,打算还回去,引发的各种怀念和面对过去,涉及到女主与父母、朋友、前男友。不过这线索未免也太过简单了,还拍成了2个小时的电影。

31分钟前
  • hayden
  • 较差

一部打扮成断舍离教程的电影,探讨的是「物」(旧物)之意义:它们不仅是需要分类(电影里一律装入了黑洞般的胶袋)的垃圾,也是回忆(尤其是照片,几乎贯穿纳瓦彭的每部电影),与人的连接,或解不开或有待解开的情结。而人们对物总是存有选择性的态度,一如「人们总是记得他们愿意记得的东西,然后继续向前。」

32分钟前
  • btr
  • 推荐

整部电影都很怕 但凡有一个闪回我立即低分 最多只出现了几张照片真是太棒了 Chutimon勉强也能撑起面部大特写的哭戏了爱她

33分钟前
  • 推荐

退宿有感:华容道

35分钟前
  • Rolo
  • 推荐

前男友和她说的最后那些话,真的让我想起那句晚班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36分钟前
  • L先生
  • 推荐

节奏差、主题烂、刻意的放缓、白平衡夸张的滤镜、以及局部大特写的摄影风格,整体太网红风了,刻意模仿一种日式清新的fake style,味同嚼蜡。这不是电影,这是剧情版拉长vlog。

38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较差

今天一个人在电影院包场看的。想在不能出国的夏日,在电影中感受满满的夏日泰式小清新,结果泰国风情很少。演员的衣服好简单哦,难免让人以为要节约经费,最后很期待房间焕然一新也没有。是一个女生梳理过去的生活并说再见的故事,翻译这个名字难免破坏了美感,叫《你好,旧日子》还不错。并不是爱情小品,挺生活化的,也很简单,票价便宜的情况下是一部打发时光的好片子。整个片子的演员基本都素颜,喜欢这样真实又清新的感觉。女主的微表情演的好好哦。想想也是,睹物思人,所以要少买东西和大件!复古风虽然很流行,可是我也不喜欢屋子被塞得满满的感觉。心灵和屋子都承载不了这么多。

43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无病呻吟。本片中,人对空间及物件的情感全部建立在一个甜腻而失真的基础(“断舍离”)之上。影片事实上并未给予我们思索这一社会思潮/症候的可能,只是粗暴地预设了它是不可动摇的前提。自此,任何一处情绪流露都几乎让人作呕,作品全无“洞察”或“交流”的意愿,因而也无力触及当代生活状态的深层面向。以及,站在2021年看,结尾倒是意外地描写了20年代开篇“隔离”状态的悲惶,不过在原语境里也只是再平庸不过罢了。

47分钟前
  • 意识流螺丝刀
  • 较差

女主只有一种情绪在表演,霸道独裁又自私,一点也不可爱。为了极简主义而极简主义,丝毫没有她的美学思考。而且她完全没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她指责母亲自私的同时,何尝不是自己的自私?即便她带了降噪耳机,她的内心真的可以平静嘛?

51分钟前
  • 稀罕叫啥叫啥
  • 较差

1.浏览照片仿佛搭乘时光机回到照片里的时光;2.扔掉东西意味着扔弃一份又一份情感和回忆;3.这或许就是我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

5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事湮灭。

60分钟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推荐

闪回是电影的颅内中枢错位,而这部只出现了一次闪回的电影,却创造出无数隐没的“闪回时刻”。这种拍法同理于片中贯彻的极简主义(少即是多),即简洁的外壳需要内在复杂的控制,所以本片也只是给到表层的推进,但在无数细节里又能不断调度观众的脑细胞去进行自主补白。讲记忆、抛弃这两个概念和附着其上的情感,都演化出了不断变化的层次,深度契合于当下数学时代碎片化的媒介特性,而好几个揭秘点也因为女主习惯麻木又突然迸发的表演予人痛击。道歉很多时候就是甩掉罪恶感,而人常做的事就是自欺欺人。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女主的演技没能交卷,故事还是感人的

1小时前
  • TM1001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