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Lighting Up The Stars,Funeral Family

主演:朱一龙,杨恩又,王戈,刘陆,罗京民,吴倩,郑卫莉,陈创,李春嫒,钟宇升,刘亚津,小爱,韩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武汉方言,四川方言年份:2022

《人生大事》剧照

人生大事 剧照 NO.1人生大事 剧照 NO.2人生大事 剧照 NO.3人生大事 剧照 NO.4人生大事 剧照 NO.5人生大事 剧照 NO.6人生大事 剧照 NO.13人生大事 剧照 NO.14人生大事 剧照 NO.15人生大事 剧照 NO.16人生大事 剧照 NO.17人生大事 剧照 NO.18人生大事 剧照 NO.19人生大事 剧照 NO.20

《人生大事》长篇影评

 1 ) 配角都在为主角蜕变打工

一星给小演员,一星给朱一龙。

小演员演的不错,哭戏很打动人。

朱一龙值得鼓励,看得出他想要突破戏路,演的是坏坏糙汉,看出下心思了,就是如果表演可以再收一下,少一些刻意感就更好了。

说说电影内容,很久没有在看电影的时候玩手机了,整个剧本给人的感觉就是透露着一股俗套,一个没长大的内心温柔的坏男人,遇到一个小女孩后被救赎,从而改变的故事。

不是说主旨俗套,其实很多电影主题都大差不差,全看编剧导演功力。

但编剧刻意地围绕这个主旨去编造各种情节,有种急于求成的感觉,没有让人看到循序渐进的感情升温,人物的人设包括情感反应都是有点没逻辑,不接地气,只为了圆这个主线去做各种反应。

看得出导演在前期很努力想要刻画家庭冲突,男女情感冲突,但是功力不够,就让感到很乏味的各种吵架,观众无法共情,只觉得老头子怎么又发火砸东西了。

前女友的行事也不合逻辑,背叛男主的原因就是想有个家想生孩子,经过旁人的口得知她其实是摊上有钱人了,这个女性形象真的无语。

结果到后面老公被车撞死了,钱全赔光了,来求主角入殓。

她又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不在意钱,变成一个真情实意的妻子形象。

总之每个配角都在为主角的蜕变当工具人,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导演说让干啥就干啥,每个人物的命运都特别儿戏,上一秒这样,下一秒那样。

最惨就是大姐,工具人之首,每次出场就是拉架和哭,承担了报信和报丧功能。

结局特别俗套无语,像几百年前的日本动漫情节。

一个做了坏事不受人待见的a,如今已经变好,偷偷来到某个地方看着大家其乐融融,表面黯然的她悄悄离开,转身却被主角叫住,“这份工作你能不能干?

”闻言,背对主角的a脸上露出了微笑。

真的俗套这个情节,小时候受日漫影响,自己写小说就特别爱写这种情节,没想到我都快30岁了,还能在电影荧幕上看到这种画面。

 2 ) 微微剧透

影视作品要讲好故事,立起人物于我看来,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其第一要义便是要讲好故事,小说更不消说,首要的便是塑造人物,讲好故事有两层含义,一是捡个好的故事来讲讲,二是拿来的故事好好讲讲。

这两个"好",好故事的"好"是根本,没有好的故事,纵然笔者导演天花乱坠神乎其技那也最多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第二个讲好的"好",是第一个的保障,有一种珍馐万千,也要通其庖解之法的意味。

首先来谈一下人生大事这部作品的原料故事,一言蔽之就是一个倒霉殡葬师大叔和一个孤儿的故事。

这种题材放在别的行业可能并不罕见,多得是这类双向救赎的片子,但是加上殡葬业这个设定瞬间就变得不那么常见了。

中国自古以来便讲究"事死如事生",对往生之人的丧葬礼节尤为注意,另一方面世人却觉得殡葬业晦气,死亡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人生大事却将这样一个被常人避讳的行业搬上了大荧幕,通过四场葬礼一次敛尸将老死、早夭、心死、横死、告别这些人生大事大剌剌的展现给观众。

这几场葬礼也是这个故事的一条明线,为了孩子仓促送走老人、为了事业遗憾送走幼女、为了钱送走自己,最后的敛尸和第四场葬礼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借一个殡葬业老人的话道出了最质朴的人生大事:人生除死,无大事。

人生大事这部作品还有另一条暗线,就是人物的成长与认知的改变。

莫三妹这个人物在经历了偃苗助长式的童年以后,他的性格中有一部分的幼稚保留了下来,随着他年龄的增大变成了一种不成熟的执拗,他就带着那样的固执与不完整在这个满是成人的世界横冲直撞,把自己碰的头破血流。

这种幼稚造成了他的混不吝、他的自卑,没错就是自卑,莫三妹张牙舞爪的向他出狱后的这个世界宣告"老子要换个活法。

"更是印证了他内心对于殡葬业的这种自卑。

而这种心理却随着一场场的葬礼和小女孩小文的出现被逐渐的治愈,对莫三妹来说他的成长线是一条自我认知的线。

幼女小文的线似乎要更简单一些,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来认识死亡。

在她眼中,死亡完成了从装到大盒子被烧成烟了,到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梦里能看到,再到死了就是再也看不到了,但是还是变成星星这样的转变。

用一个小朋友的目光来看待这件讳莫如深的大事,死亡好像变得浪漫温暖了起来。

影视作品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真实,近年来影视作品出现的一个非常共性的问题就是"悬浮",事实证明,脱离了人民群众的作品绝不会出佳作。

好的影视作品必要一端连着人间烟火,一端连着精神世界,人生大事脚踏实地的做到了这一点。

这部作品拍摄于武汉,这个充满烟火气的英雄城市,整个电影的质感像是你进来一家老店杂货铺,你可以看到一切你熟悉的东西,那些布景中的门头房就像千千万万个我们遇到的街角,那些过早的人就像我们在早餐摊遇到的人一般,莫三妹就像那些我们在街上看到后会退避三舍的街溜子,一整个下来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内的感觉,这也是平凡生活的要义,真实的环境才能讲好真实的故事。

另一个真实的点在于这部电影全程采用的都是武汉的方言。

其实,影视作品中的方言并不是一个新活儿,反而是一个传统的亮点,在大家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中有很多方言的声音,像武林外传中佟湘玉的关中方言、炊事班的故事中各地方言,还有近年山海情中的甘肃方言。

方言本身就带着一种真实的力量,更有力的就是方言中的"脏话",哐哐两锤把观众直接锤进了武汉的街头巷尾,听着大大小小的人都在自称"老子",骂人"个斑马"。

不妨想一下,如果莫三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喊着"孝子打碗",那我是绝对带入不了的。

最后提一真实的点在于这部电影中除了莫三妹的其他人,其他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故事,只不过这篇拍的是三妹的大事,但是这些人也都是真实的存在。

无论是窝窝囊囊的"啸天犬"老师演的舅舅、还是给三妹带绿帽子的前女友、还是之前小偷小贩的合伙人都是真实而饱满的人,电影没有因为要讲述莫三妹的故事就把他们当成背景板,而是呈现了一卷丰富的江城群像。

影视作品要动真情,讲真意情意二字之难,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到,全在观众的心中,若是观众感知到了,那你这部作品就是有情有义,若是没有共鸣,那你这部作品便可以扣上一个索然无奇的帽子。

动真情,讲真意,落的还是一个真,情意的产生和表达与消失都要是真实的,不能有"飞来横祸"式的表达或是"技巧大于情感"的表现。

人生大事这部作品大情感的表达有一种重剑无锋的感觉,它是借一老一少两人的口叙述出来的,一个是稚嫩孤女不懂死亡为何物,另一个是殡葬老人,见惯了人世生离死别;一个是稚嫩口吻的"种星星的人",一个是直白质朴的表述"人生这本书总会到最后一页"。

大情感的表达利用若干个小情感的转变层层推进,最后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直直的抛给你,"人生除死,无大事。

"人生大事这部作品从表达上看没有什么明显的高潮,也没有什么刻意的先哭后笑的传统套路,一切都是随着时间随着人物的成长向前推进,让人觉得似乎事情就应该这样走。

演员的表演让我觉得无比入戏,朱一龙告别他以往谦谦君子的形象,挑战了这个外貌形象差别极大的角色,最后也是完美的诠释了莫三妹这个人,后面看电影发布会的时候觉得莫三妹和演员本人应该是两个人来着。

小文的饰演者杨恩又演技很灵,小孩子表演没有技巧全是情感。

其它角色的塑造都是十分饱满到位,包括尖酸刻薄舅妈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这部作品还是有一些不足,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节奏太快了,观影至一小时的时侯就感觉按照这个故事量应该是要结局了,节奏快可能受时长影响较大。

再加上前期一些拍摄手法有点蒙太奇的晃动感,仿佛是一桌大菜一下子要塞嘴里一般,有些目不暇接。

当然这些手法与节奏方面的缺点总体上说是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剧情喜剧电影,人身大事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

逢阵必输纸将军,见义勇为泥菩萨。

 3 ) 双向救赎,温情治愈,最是人间烟火气,最暖世人心。朱老师演活了市井小人物,演技太??了

看完点映最喜欢“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这句话。

电影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像小文外婆一样,带我长大的最亲的人。

可惜姥姥去世时刚好在我大三一次重要考试期间,家人知道我回去也赶不上出殡,又怕我考试分心就没告诉我,等我考完了才跟我说。

害得我连姥姥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得知噩耗的我痛哭好久好久,当年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祭姥姥。

十几年过去了一直都是我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

现在看了这部温暖治愈的电影,终于让我对当年的遗憾释怀了。

其实我无数次想过,人去世后会去哪里,会变成什么?

现在我很喜欢这个答案,她们变成了星星,我的姥姥也没有离开我,她只是变成天上的星星,一直陪伴着我,守护着我。

谢谢人生大事,谢谢朱一龙和小文温暖我,治愈我!

让我在不断的笑与泪的交叠中明白,活着的人应该要好好生活,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才能让天上的亲人放心。

还有朱一龙的演技实在是太让人惊叹了,在莫老三身上除了善良和重情重义这些人性闪光点和朱一龙本人是相同的以外,你绝对找不到朱一龙本人和他以往角色的半点影子,朱一龙这演技太牛了👍 这部电影也远超过我的预期。

全组的其他演员也演的很好,尤其是小文很有灵性的小姑娘,朱老师和又又未来可期。

 4 )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看了,感觉这两天脑袋里总会时不时响起小文哭着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后面追的镜头,眼睛里也都会湿润。

真的后劲太大了!

电影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殡葬师,他没有会以为的庄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个老子,脖戴大金链子,脚踢夹趾拖鞋,活脱脱的一个刚从大牢里出来的超社会的gai溜子。

影片一开头,这个男主角的形象就无声无息的立起来了。

而有了这样的反差,在后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后的转变,才会那么的喜剧和感人。

我特别喜欢他在灯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坏的木棒那一幕,一脸温柔和虔诚,谁都不会怀疑他当爸爸的称职性。

而朱一龙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动人。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点在停尸间,吴倩饰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经的情敌老六遗体旁,三哥本是为了保护她入狱,结果出来却发现爱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

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满眼都是怨憎与释然交汇的复杂情绪。

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复杂心事却全部展现出来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诟病的两个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一是三哥用烟花送走父亲,当灰烬落去长江里时,何尝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

这是一场非常浪漫的葬礼啊。

二是小文亲妈的回归,真的不多余。

三哥以为小文是没有选择才留在他身边,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小文。

小文的主动回来意味着她主动做了选择,三哥才有了自信。

而最后几人一起啃桃子的结尾,真的你想怎么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两对疼爱她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

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5 ) 人生大事影评

看完人生大事之后我感觉它很魔性,看着看着就哄堂大笑,下一秒眼泪掉下来了!

眼泪还没干又哄堂大笑,整个影片故事自然流畅,就像某个行业的人每天发生的事,面对的人,说的话,起到了什么化学反应,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剧中说说电影本身。

听说这是导演独立指导的第一部电影,可以说质量非常不错。

故事非常接地气,不少场景都让人觉得家常又温暖。

之前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是“笑中带泪”,我可以说,笑点非常多,泪点更多。

很难得的是,他泪点和笑点都非常自然,笑的时候让你嘎嘎大笑,泪的时候也会让你忍不住热泪盈眶。

朱一龙的莫三妹,又是一个颠覆性角色,完全没有一丝一毫他本人的感觉,也许莫三妹填补了小文没有父爱的遗憾,而小文的出现,也让莫三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之前对三妹的评语是“见义勇为泥罗汉,逢阵必输纸将军”,我还在想,这咋演嘛,好难,可是看了朱一龙的诠释,你会自然而然联想到这两句话,他把握得太精确了。

武汉人的生活是烟火气的,不精致,带着毛边儿,带着热乎劲儿,特别有滋有味,日子就是那样过,人也是那样相处。

生活就在这样的骂骂咧咧,摔摔打打,喜怒哀乐中过去了。

嘴是特别欠,脾气是特别冲,可是也特别古道热肠。

武汉的过早从有滋有味的热干面开始,武汉人的日子也在这有滋有味中延续。

电影把殡葬行业说成是种星星的人,中国式的浪漫,烟火气市井味,倍爽!

 6 ) 我为什么不喜欢《人生大事》

首先,这电影肯定不是烂片,而且还有不少优点,题材好、故事大纲好、演的好、人物塑造也不错。

尽管集结了这么多优点,这部电影作为长片还是不太行,导演和编剧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这么长的叙事。

因为它的缺点太明显:刻意,刻意制造矛盾,刻意煽情,刻意转折。

这片最刻意的的地方,就是莫名其妙跳出来一个妈妈要把小女孩带走。

一个故事往前推进,依靠的是人物动机和行为,编剧不能为了推进,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人,这属于强行插手,就像一个故事中的主角要死掉,他可以有很多死法,但必须根据人物性格带来的命运转折,而不是编剧突然让一枚导弹掉到他家里,这肯定不合理。

突然出场的这个妈妈,一通强行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死,变得很爱女儿,天天哭着要带她走,带就带吧,还不跟小女孩说,小女孩都聪明到能搞来30万了,你要沟通的话肯定能理解吧。

好吧不说就不说吧,还非要等到晚上睡着偷偷送走,这里编剧太刻意了,就是为了造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因为小女孩肯定会找回来,就可以煽一波情,然后爸爸和妈妈结婚,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其实妈妈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就能想到她会和朱一龙在一起,只是没想到这么狗血。

其他很刻意的地方片中有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1.小女孩找姥姥舞伴搞来30万,明明取姥姥的钱可以让朱一龙去取,非要找个老头花30万办个假葬礼,还演了一出宫廷戏,这里我理解要显得荒诞,但其实非常格格不入和莫名其妙。

完了最后还被家人捣乱,这个就更莫名其妙,套了一个孩子争夺拆迁款的理由,一点也说不过去。

2.恢复手表中的数据,被搞的跟演大片一样,我能理解这样显得朱一龙很在乎,但这么处理,只会显得很傻。

3.绿了朱一龙的前女友,莫名其妙死了老公,然后还找回来,难道这个地方就没有其他丧葬师了吗?

其他的大家补充。

 7 ) 仇女/快餐式落泪。国产生死话题类型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生大事 (2022)7.32022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家庭 / 刘江江 / 朱一龙 杨恩又内含剧透。

本片最大的毛病,也是最值得诟病的:编剧仇女。

女孩舅妈怀疑男主偷戒指;婚庆店老板娘嫌弃寿衣店晦气;男主前女友给他戴绿帽。

最后小女孩的亲妈还跑出来,树立了在外被渣男抛弃自己又抛弃女儿的烂形象。

影片第二大毛病:快餐式落泪。

给1星,因为我跟外婆感情很深。

不是我对象喊我来看我根本不会来看这种催泪电影。

该片太多为了煽情而去煽情的情节,外婆的语音一播放,小演员眼泪一飙,bgm一响,我都很难不哭。

但哭过了,就感觉过眼云烟,无任何深度。

快餐式落泪。

这个片给小孩看,除了点题的小部分情节,其余的强上女友/被绿少儿不宜情节对男主形象树立完全没任何帮助,影片还一直在cue:“活该你爸不信任你,活该你被绿”等等。

这些简直赘述。

片名是讨论人生大事即生死话题的,种星星的人是个很好的形象比喻,这个片对于成年人来看内容又不够有深度,老感觉还差一大截主旨就能升华,但就差那么一大截,可惜。

今年能看下去的影片真的没几部,怕被粉丝骂,再给一星。

 8 ) 及格之作

目前这部电影的各路影评(营销的,真实的)让我怀疑自己的观感,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整体上仅是将将及格的水平,不用往“年度国产电影”的方向上去凑了。

当然,当下院线这情况,年度能上映的影片本来就有限,如果按数量比例来评,这部及格之作也许能给人留下印象,但这样的榜单有意义吗?

19年因为参加某创投活动,看了这部电影的完整剧本,当时还叫《上天堂》。

非常喜欢,那版剧本里有相当丰富的华北地区(白洋淀)丧葬文化的具体民俗,而且没有刻意地让几场葬礼都与男主有职业身份之外的关系。

那个版本是基于导演刘江江的生活经验积累,可以理解后来有了出品方之后,无法避免地要平衡一些其他方面的意见,包括所谓商业考量,但失去了这位新人导演原本所具有的经由生活经验形成的个人风格,以及底层人物之间互相关怀的真实温暖。

早期的剧本里白雪、建仁都有各自的来处,经历及主动性。

现在除了在人物介绍上能看到白雪是“东北浪妞银白雪”、建仁是“广东烂仔王建仁”,具体的影片里,这两个人物完全沦为了工具。

猜测这些改动是基于商业逻辑中尽量将剧情集中在主角身上、使主线明晰的考量,但这事实上也与塑造立得住的配角人物不冲突。

112分钟的片长不算短,足够让除了莫三妹、武小文之外的人物也有记忆点,现在这些角色里,能拿得出来营销或者讨论的就只有“朱一龙突破过往角色”“杨恩又灵气”了。

实在可惜。

以上绝无抹黑之意,只是觉得新导演的处女作之路有太多妥协,这部电影也许会是商业上的成功之作,利于出品方。

但对于这个项目最初的发起者,刘江江导演,究竟多有助益呢?

 9 ) 烂到单纯想吐槽

【追加更新于7月7日晚上7:40】觉得我写得不好的可以好好摆事实讲道理,我承认我也没什么水平,我也没自诩影评人,正常的指出问题我也是能接受的,随便人身攻击只会显得你这人没意思也很没品。

不过有一说一,我承认我之前确实是情绪化先行了,我也有我的问题。

但同样的,这跟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不好一点都不冲突。

【更新于6月27日晚上11:45】真的不要在长评硬拗什么我吐槽《人生大事》我就没有生活经验了…就算我再怎么年轻我都知道,把小文送到亲妈手上,这就是🧠瓦特的离谱行为。

三哥想让小文不步他后路方法很多,可他偏偏选最极端的那个,更何况他还是个坐过牢的人,真以为现在的监狱是还是像以前《监狱风云》那种的吗,我初中以前参观个戒毒所都能看到有不少人在里边看书读书啊做思想教育什么的,我就不信监狱没有这些。

如果他在监狱里面没有一点思想上的进步的话,那只能说明这种人他是真的不行,不值得怜悯。

【更新于6月26日下午2:45】发现最近一个小时的点踩比例突然翻了一番,60多涨到现在110多,看起来粉丝开始发力准备把我“赶尽杀绝”了哈…但是不管怎样这篇评价我是不会改的。

遵从自己的内心评价才最重要,更何况我作为消费者,这位厨子的菜难吃还不能说吗?

dddd继《一周的朋友》之后我怎么也没想到今年还能发第二篇长评吐槽,真的万万没有想到,原因无他,就是被这样的离谱剧情气到了。

我发誓今年的观影十烂没你我吃键盘,说到做到。

正(kai)文(pen)内容:天哪,半吊子的镜头调度无序就算了,晃来晃去就造就一堆无意义的镜头,先打碎完整的观感,关键编剧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吗?

殡葬业的严谨呢还是亲情之真切呢?

还是家庭伦理大戏呢?

硬凑呗,哪条筋他都搭不进去,情感发展有如儿戏,反转目的一个字煽就完事,当观众的眼泪流不完似的玩呢,一会怼你一个大道理,一会给你一段鸡汤文字仿佛跟满天繁星那样美得不得了,实则连在一块就是废话文学,违和感拉满的大杂烩。

当然前面这还不算完,编剧后面还能给你玩个更大的,让男主把小文送回到他亲妈那里,逻辑崩坏的感人那,给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人,先不说走最基本的法律程序,于情于理呢,为什么不先问问她本人和建仁夫妻的意愿?

她妈管她啥了吗?

你又不是法定收养人,你凭什么帮人家自作主张,🧠被烧坏了吗,人家孩子都给弄丢了最后还要搞个强行和解大团圆,缘由无解,只想说这么假的剧情都能想得出来那全片尽是TM瞎扯淡。

以上,皆为个人情绪表达,并非完全客观,如有意见不一者见谅了。

 10 ) 温暖人心的《送别》(关于音乐,微剧透)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第一个点,是主创团队用特别具象写实的手法,融入了相对抽象感性的人生思考,观众尽可自由选择对号入座或不入座,“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无论何种境界,观照自身,总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第二个点,来自于剧中所选用和改编的音乐。

当然,作为一个音乐门外汉且在仅仅只看了一遍电影的前提下,我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从片头到片尾贯穿始终串联起所有故事、反复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李叔同先生创作于1915年的《送别》。

朱一龙和杨恩又合唱的片尾曲《种星星的人》也是由此曲改编而成。

其实听到熟悉的《送别》,除了想起李叔同先生(和林楠笙)之外,可能许多人还会和我一样,想起一部挺久以前的老电影《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的主题歌也正是这首《送别》。

除了选曲上的共同之处,更绝妙的是,《城南旧事》也是同样从孩子的视角来讲述人世的沧桑无常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英子,善良纯真,跟小文年龄相仿,和小文对外婆的死亡无法理解一样,英子对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也充满了不解和疑惑:秀贞消失、小偷被抓、奶妈离去、爸爸病故……在一场场相聚离别、一次次得到失去中,英子被迫慢慢长大,我想她后来大概也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途,有幸福的相聚,自然也会有痛苦的分离。

而人生大事里的小文,虽然从小父母双“亡”,看似比英子的人生更加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还是比英子幸福的。

除了时代背景的不同,在遇上三哥之前,她有外婆宠爱;遇上三哥之后,她更是有了爸爸呵护。

面对死亡,她有三哥为她编织的关于星星的温暖童话慰藉心灵;面对命运,她有三哥挺身而出重新给她一个温暖的家遮风避雨。

英子是在痛苦的失去中被迫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而小文却因为有了三哥得以延续了幸福童年的长度——“我以后再也不害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同,所以《城南旧事》中的《送别》,清冷苍凉,充满了人世无常的悲凉和离别的惆怅,而人生大事中的《送别》,却变换了原曲的沧桑基调,变得温暖柔和了起来,尤其是片尾部分朱一龙的翻唱(各位万万不可错过!

),更是在延续了《种星星的人》的温馨暖意之余,自带了几分活泼和灵动,将这首原本苍凉的《送别》唱出了可爱幸福的味道,简直是音乐改编的神来之笔,真的太太太太太喜欢了!

(为此看完电影我还特意再去看了听了《种星星的人》的MV和音源,确定导演没把这段翻唱加到里面去,觉得挺遗憾的。

)而这温暖人心的《送别》,大概也是这部电影想要通过音乐传递给大家的吧?谁说死亡一定悲伤,离别一定凄凉?

我们也可以选择珍惜人生,过好当下,在终局来临之时,以温暖的回忆化解悲痛,借无垠的星空寄放思念,唱温暖的《送别》挥去离殇——只要生命曾如烟火,绚烂绽放!

《人生大事》短评

能看哭几遍的电影,题目很大入手很细,细节处见真情,尤其是对于有女儿的爸爸,太有感触了。

4分钟前
  • woodsun
  • 力荐

好,国产电影能把这种温情故事拍的这么舒服顺畅真的不简单了,不过显然豆瓣的豆友对国产电影要求不是一般的严格,朱一龙真的惊艳到我了,玩的真不错

9分钟前
  • 真的江湖骗子
  • 力荐

难得在银幕上看到这种职业民俗电影,可惜对这个行当的展示还是太浅了,编剧的心思放到了两代人关系这种中国人的“普世价值”上,跟《入殓师》不好比。

13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虽然很多为了制造冲突而增加的剧情,但整体观影效果还是不错的。豆角娃娃发出外婆声音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哭了

17分钟前
  • 丢十三
  • 推荐

碰到个有灵气的小孩多难啊,能看出朱一龙很多情绪都是被小孩带动的

18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好不容易等到《人生大事》苏州点映。观影时获得了慰藉,被小文和三哥的半路父女情感动到,被殡葬师这份职业深藏着维护死者体面的意义所打动!被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满满烟火气的小人物们所吸引。嬉笑怒骂,市井人间,烟花灿烂,人间有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准备二刷三刷,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朱一龙本人,三哥的痞帅和野令人上头。

23分钟前
  • 摩卡
  • 力荐

皮老师用力过猛,但是就这剧本狗屎的程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给一星。国产编剧煽情真是无法不令人膈应,以后能不能别靠小孩儿哭煽情了?看电影全程的心情就是“再敢一边给朱一龙眼神特写配矫情bgm我就yue到屏幕上”,画手表和雨夜追车也给我yue到了,都2022年还要拍这个?另外这电影的镜头有什么必要非得晃来晃去,眼睛都给你转瞎了。还亲妈这段太扯了,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而且这女的有赡养能力吗?求求男主跟她亲妈都长个脑子吧。互相救赎的剧本太常见了,没有令人惊喜的部分,但是片名起得还可以。

27分钟前
  • Ayo
  • 较差

感谢这部电影。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为我带来一阵阵尴尬的凉意。

32分钟前
  • 野花大茉莉
  • 很差

开场对待熙熙那个角色就恶心到我了 男导演是觉得这样很能体现男主的爱吗?无语

34分钟前
  • 齐马蓝
  • 很差

想起前不久看过的《良辰吉时》,生老病死俱是人生大事,可在这个向死而生的故事里,亲情羁绊的结被浓腔的方言、最细微的柔情解开,释放一地鸡毛,亦解构东方人骨子里被牢牢绑缚起来的精神束带。另:朱一龙真的亮了,那种电影感爆棚的表演,愤怒而劲道。

38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力荐

真的会无语 烂俗的剧情 原来预告里小孩哭那段就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了啊。。。前期有这样的小孩我真的会气死,国产片什么时候能放弃动不动提孙悟空的梗

42分钟前
  • 杂物社区
  • 较差

什么时候能拍出外国那种平淡一点的感觉就好了。不断的高潮看腻了

44分钟前
  • 推荐

不愧是期待了好久的电影,我太喜欢了!!搞笑、温暖、感人,一部有能量的作品让人看完又愿意笑对生活了。间歇性抑郁难过也没关系,重振旗鼓,人生大事,就是好好活着!朱一龙给我拿影帝!!

45分钟前
  • 木兔鹰鹰饲养员
  • 力荐

今年的口碑之作,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朱一龙很适合这个角色

50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严肃的片子为什么加那些搞笑的东西

55分钟前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较差

虽然但是,就这故事能得金鸡奖????

58分钟前
  • mani
  • 还行

从亲生母亲出现开始,电影就崩了。

1小时前
  • Nanosilver
  • 还行

这种刻意煽情真的好难打动我

1小时前
  • 已注销
  • 还行

看的点映,还不错,惊讶到我了,本来以为是狗血励志剧,没想到挺接地气的。题材比较小众,几处比较煽情,除去一些节奏上的突兀以外,其余都还OK

1小时前
  • 啊喔鹅伊呜鱼
  • 推荐

两星半//满满当当的剧本内容 仿佛人生走马灯 之前看过的相关题材作品在眼前一一划过//用孙悟空和哪吒来做父女的比喻其实还蛮妙的 但//这个时间段这个地点 很难不做一些联想 也算得上是日常思维训练后的结果显现了//今年差不多连着看了两部关于殡葬业的国产影视 有的话不敢讲 只好先模仿模仿日式温情赚些眼泪的感觉

1小时前
  • YiQia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