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看《北京时间》,是因为一个名字——李保田。
这位备受尊敬的老艺人70岁了,还能敬职敬业的活跃在大荧幕上。
然后就很想去看看他演的80岁的逗逼倔老头。
影片挺欢乐的。
李保田顶着满头的白发勇闯洗脚城,还与各种海归的不靠谱小青年斗智斗勇。
可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了时代记忆的老人,却因得了脑瘤,在时光的碎片中穿梭。
当然,不靠谱的海归王小莫从这位老爷子身上体会到了太多的人间真情和积极的生活信念。
这个对爱情有点纨绔的小伙子,也追回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故事其实还蛮简单。
海归王小莫(孙艺洲)带着刚认识的姑娘(周秀娜)去派出所接走迷糊了的时长工,然后拿着电脑笔记本用PPT讲述这个老爷子的病情时,真的逗坏了。
——“压迫到这儿,他就穿越了”。
可实际上,活在记忆碎片中的时长工真的就如穿越了一般,在新世纪里苦苦追寻着50年前的恋人。
隔着50年的沧桑巨变,以前建人民大会堂,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地方;现在建设北京鸟巢,那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共荣的见证。
李保田饰演的老木匠时长工是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者,是最早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中国最具革命情怀的一代人。
他们的情感中有着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执着和纯真,对新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对祖国工作的神圣感、对爱情婚姻的珍重,都写满了他们沧桑的记忆。
他的记忆停留在那些最美的时光中。
聪明上进的时长工爱上了漂亮的女技术员薛雅兰,可是美丽的姑娘却在热恋的时候得了白血病。
为了让恋人永远保持积极的生活信念,病中的薛雅兰用各种信念激励他,却始终缺席他们的约定。
时长工不知道薛雅兰去了哪里,可是他一直在寻找、等待,并在时光的流逝中白了头发。
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爱情故事,很戳泪点。
他们安静的演绎那个年代的故事,没有歇斯底里的吼叫,甚至连哭泣都不敢放出声响,可是依然让人酸了鼻子。
谁说的呢,老一辈子的人不懂浪漫。
难道一支玫瑰一辆宝马就算浪漫吗?
瞬间的感动又怎么敌得过一生的默默承诺和守候。
时老头的倔强、失忆、无厘头,让王小莫抓狂。
可是深爱着他的那个甚至不知道名字的姑娘,却在伤心离去的时候,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像老头一样找我吗?
王小莫的沉默,让很多人感受到我们现在社会的计较和复杂。
是啊,谁会傻到去为了一个人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付出一生的辛酸等待呢?
我们说,好傻!
可是,隔着50、60年的时光看去,曾经有那么一代人,他们内心的澄澈、干净、纯真,始终保持着感人至深的魅力。
《北京时间》就是讲述被凝固在老北京城中的最美的爱情故事。
倔老头讲起话来京味十足,逗比也欢乐,却能让人体会到至真至纯的风骨。
电影《北京时间》情节富有生活气息,人物真实诚挚,带我们回到那个纯真又充满激情的年代,重现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感人故事和一段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以人民大会堂建设为背景,讲述了“时长工”与“薛雅兰”单纯的深刻的爱情故事的电影,他们的恋爱淡淡忧伤却深深感人。
在影片《北京时间》中, “海归”建筑设计师王小莫(孙艺洲饰演)和他女朋友(周秀娜饰演)一起去照顾退休劳模时长工(李保田饰演),面对对待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爷爷辈的老劳模,王小莫和女友状况百出。
年迈的时长工得了脑瘤,忘了很多事情,却一直活在一个名叫“薛雅兰(陈乔恩饰演)”女子的记忆碎片里。
时间跨越五十年,年老的时长工虽然已经身患重病,却依旧在寻找那个一直存在他记忆深处的初恋。
一段跨越五十年依旧如初的爱恋完美诠释 “没有终点,只有永远”的爱情理念。
影片《北京时间》非常注重细节,从场景到环境氛围都很好的体现了五十年代老北京的感觉。
工人们响应号召为新建人民大会堂日夜忙碌,时长工、薛雅兰与一班建筑工人在工地一起运木柱,按照鲁班时代传下来的“放大样”的方法,把小山一样高的木材搬到工地对面故宫院子的空地上,一步一步完成。
飞鸽牌自行车、印有红五星的帆布包,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
时长工和薛雅兰是在建筑工地上相识相爱的,两人的定情信物是一摞书,刨子也作为重要道具穿插在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中。
大美女陈乔恩出演优雅、稳重留苏技术员,她一改以往偶像剧女主的甜美形象以怀旧蓝色工装造型近乎素颜出镜,还梳起清丽悠长的麻花辫,清新唯美,成为影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表演风格上她一改往日的奔放,大胆尝试含蓄、有深度的角色,她丰沛的表演,出彩的眼神戏,赋予了角色很多有质感的内核。
在《血色浪漫》中饰演郑桐的马元在影片中饰演时长工,造型简单朴实,把年轻小伙的投身大时代的奋斗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对角色的深度把握以及情绪的到位演绎获得制作方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我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单纯而善良的。
不是我们不能坚守最初的纯净和美好,只是更多时候没有掩饰和防护的我们,被伤害了,知道痛了,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微笑都能够换得尊重和拥抱。
于是我们学着适应,或者学着改变,变得不再单纯,变的学会伪装,变得不再是最初的自己。
在我们已经改变的时候,唯有那些唯美纯纯的爱恋会再次唤醒我们内心曾经的纯情。
影片男女主角“时长工”与薛雅兰的爱情平静含蓄,却因种种原因未能走到一起。
男主人公为了心爱的女人孤守终老,他对爱的忠贞和执着感天动地,堪称佳话。
爱,不管多么遥远,它总是在那里,就像星火那样的永远遥远,又是这么的近。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是一个古老的寓言:500年我修来了与您擦肩而过,需要再修500年继续我们的缘份。
花开花落,见证轮回的缘,聚散来去,经历路上的缘;有一种相遇,在路上,更在心上,无论岁月变迁,有情相随,心上不觉寒;因为有爱,不语,也倾情,因为有心,不扰,也温暖。
情在路上,懂比陪伴更重要;爱在心上,守比承诺更珍贵。
工作和生活过于匆忙,闲暇时,留给自己一个电影的时间。
极少看爱情题材。
但这个泛着怀旧,加入长久岁月积淀的情愫,融成了命运玩笑,那笑脸上很多多的无奈心酸。。。
浓浓长久的爱的念想化了太多感动的泪。。。
极其讨厌结尾的结尾,念想中的庆祝和喜庆结尾,和现实的冷清,镜头转向孤寂无人观赏的花火对比太明显了,空荡的心里瞬间难受的流血!!
<图片1><图片2><图片3>关注微信公众号“娱评天下”。
同时转发本条微信到朋友圈,截图私信给蓝雨星城,就有机会获得《北京时间》电影票兑换码!
不一样的主旋律与很多主旋律电影相比,《北京时间》能够让人安静的坐下来,平心静气并且饶有兴致的看下去,说实话,这在观影之前确实让我没想到。
讲真,对于某些纯粹的政治电影,是心有抵触的,不是不爱国,而是这些电影往往假大空,说教意味太浓,且剧中人物也不说人话,看的观众不是想笑就是厌烦。
但可喜的是,这部《北京时间》并没有。
这首先就说明,导演、编剧以及主创团队,是有真本事的,也是下了功夫的,他们巧妙的利用现在与过去,陈乔恩与马元、孙艺洲与周秀娜,这两大时空、两对情侣的爱恋,将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故事讲得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更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安战军作为一名资深导演,还能与时俱进,将当下影视圈的帅哥美女网罗帐下,不仅让这些年轻演员焕发出新的光彩,也很好的推广了本片的认知度。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认识这位名导的人估计不多,但知道陈乔恩、孙艺洲的人却数不胜数。
如果这些粉丝能够因为明星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具有教育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影片,也算一件幸事!
不过可惜的是,本片选择的档期有些吃亏,毕竟贺岁档,佳片云集,明星阵容强大,要想在这个时候分一杯羹,可不容易!
这要是放在十一国庆,或者北京奥运纪念日等与历史事件有关的政治性档期放映,估计会有更多的观众买票入场,尤其是经历过那一年代的50后、60后。
演员惊艳,配音出彩!
本片最大的惊喜是陈乔恩,原来对她印象并不是很好,感觉就是个台湾偶像剧演员,演技一般。
没想到在这部电影中,她褪去繁华,素颜出镜,却将一个五十年代的知性女孩演绎的如此朴素且美好。
当然,角色塑造成功,陈乔恩也要好好感谢导演等创作团队,尤其是配音。
男主、女主这两个配音都太到位了,陈乔恩本是一口台湾腔,经配音演员一诠释,既保留了乔恩本身的洋气,又不失淳朴。
男主的配音也是恰到好处,把时长工的爷们劲儿和憨厚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饰演青年时长工的演员马元,之前出演过《大西南剿匪记》、《血色浪漫》等电视剧,还在《让子弹飞》饰演过幽默牧师,但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时长工这个角色却被他塑造的相当成功,阳刚干练却也呆萌可爱,活脱脱儿一个五六十年代好青年!
谁说“不见”就不是真爱!
本片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历史背景下,工程队队长时长工(马元饰演)和工程技术监督员薛雅兰(陈乔恩)因工作相识、相爱,却无法相守一生的爱恋故事。
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对于爱情的忠贞与坚守,都值得当下的年轻人借鉴并回味。
尤其是片中所展现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恋爱观也十分感人。
无论是50年前,薛雅兰在人民大会堂前的独自离开;还是50年后,在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前,时长工的默默转身;都体现了两个字——不见!
当年,雅兰离开,是因为自己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事,她想把自己最靓丽的形象留在心爱的男人心中;现在,时长工临时决定不去会面,也是为了给彼此留一个念想,不愿去破坏彼此心中的美好。
这都是在为对方考虑,都是希望还爱情一个完美。
是啊,谁说“不见”就不是真爱,不是有首歌叫《相见不如怀念》么?
相隔50年,见了又如何?
让爱留在彼此心中,不见,也是一辈子!
作者:蓝雨星城 独立影评人、电视评论人公众号:娱评天下 yptx_666微博:蓝雨星城如有合作、约稿意向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著名编剧高满堂,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和怀旧,更多的是寄托他自己的情怀,他在电视剧里,他往往把那个时代塑造在一种纯朴、纯洁的情怀之中,这从他的那部著名电视剧《钢铁年代》就能见得,现在,高满堂又以此等情怀创作了一部新电影,《北京时间》,所以,这部电影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怀旧情怀”,而第二个关键词是“工人阶级”。
《北京时间》的故事,分为过去时和现在时两种时态。
过去时,被设定在1950年代末,围绕着修建宏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所发生的一个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知道人民大会堂是当年新中国的著名十大建筑之一,而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地上曾经产生过很多传奇性的建设故事,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北京市领导的李瑞环、张百发当年都是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普通工人。
编剧高满堂和导演安战军,认真地用电影手段,给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轰轰烈烈建设新国家的激情,还原了场面宏大的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过程,这种还原本身就居功至伟;实话说,虽然当下的中国制造业已经早就位居全世界第一,但是在当下的中国电影里,还真找不到以如此辉煌篇章描述工人阶级生活工作情景的电影,虽然,房地产是现在最赚钱的行业之一,而且,房地产也确实在改革开放这三四十年来创造了辉煌的财富神话,但是我们已经不可能在中国电影里能看到如《北京时间》这样对现在的建筑劳动者们的精细描摹,以及对他们精神气质和情感生活的热情讴歌。
所以,我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若是看到电影里当年人民大会堂宏大的建设场景,一定会有所触动。
《北京时间》非常应景而认真地在过去时的故事里套进了爱情,爱情的男主角是建筑工地上的劳模时长工(马元饰演),女主角则是由陈乔恩饰演的留苏技术员薛雅兰,那个年代里的一个建筑工人与一个留苏技术员之间发生在工地上的短暂爱情被导演用细腻、浪漫的手法表达出来,以现在的眼光看,这种爱情是跨越阶层,甚至是跨越阶级的,电影里其实也提到了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这两个阶层之间的不同,但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是,新中国的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是对新国家的美好明天无限的向往。
电影并没有在此做过多的停留,而是镜锋一转,转向了几十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建筑工地,那位当年的老劳模时长工已垂垂老矣,患上了严重的脑瘤疾病,而他的徒弟已成为鸟巢建设的总指挥,这应该是创作者的故意为之吧,无论是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还是鸟巢的建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政治史上,都有着非常标杆的意义,这一前一后的两大建筑工程也完全有资格代表不同阶段的中国。
年轻演员孙艺洲、周秀娜,演出了一幕新一代建筑工程师的爱情故事――这个年代,工人阶级的称呼早已经被淡化,我们也很难从孙艺洲饰演的年轻的建筑工程师的身上看到他的前辈们的影了,他们的现在,他的玩世,他的多情,与面前那个由“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这位耳聋眼花,有些老顽固、有些长情得不可思议的时长工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这部电影要做的,并不是树立这样的对比,而是想通过一些事情,通过一些回忆,通过美好的爱情往事,使如此对比的两代人可以终于达成互相的理解,达成互相的尊重,也是让他们身后那两个隔膜着的时代,可以在电影里达成互相的理解和尊重。
电影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答案其实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我并不太理解为什么创作者要将过去发生在时长工和薛雅兰这对普通工人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设置为一个必然悲剧,我想,也许这个故事真是有原型的;而那位由李保田饰演的,已经走在人生暮年,却仍然怅然若失,仍然陷在深深回忆里不能自拔的老劳模时长工,他的表情和他的体姿里,有许多许多阅读不尽内容,待解。
一般豆瓣上评分低的都不会去看,但鬼使神差地来看了,还是没有拉进度条看得。
震惊!
然后谈谈看完后的感受。
一是没懂影片名为啥叫《北京时间》,剧情里貌似没有点题的地方(也许是我没看懂)。
二是现实与回忆穿插的表现手法,确实引人入胜,估计自己就是怕漏掉什么才不拉快进的。
三是不得不吐槽的配音!
陈乔恩的配音实在让人难受,可能习惯她本人自己的声音了。
四是主题,爱情。
尽管是部爱情片还是部悲剧,不知怎么还看出点其他的东西。
可能爱而不得是常态吧!
最后剧情里时老头坐着车,王小莫说想让他再看一看北京,突然泪目,都不知道自己想起了什么。
太多的遗憾就是还来不及再看一眼。
<图片1>你可以想象,一段令人钦佩与感动的,长达50年的,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寻爱之旅究竟是怎样的吗?
你可以理解,一位步入年迈的古稀老人,他此生对于爱人的专一与爱情的执着是如何坚守的吗?
随着时间的沉淀,记忆都已经斑驳,但是依然阻挡不了这太多的感慨,太令人触动的情怀的延续。
电影《北京时间》其实它是一部以一群建造者,当年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奋斗历程作为故事的铺垫,以一份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影片的重点来为我们讲述的。
故事是从建国初期一直延续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从最初修建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发生的那一段,唯美、动人甚至是略带伤感的爱情故事,一点点的对我们娓娓道来的。
陈乔恩饰演的薛雅兰,她是一位清纯美丽,温婉动人的留苏技术员,在工作中,她有着一丝不苟、努力认真的精神,在生活中她是大家喜欢尊敬,知识渊博的才女。
在当年,对于像薛雅兰一般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来说,她一定可以称之为大家眼中的“梦中情人”。
在电影《北京时间》的开篇先是以李保田老师饰演的老年时长工被扣留在派出所作为开篇,然后很快映入我们的眼帘就是建国初期的建筑工地的场景,木架结构为主的工地上,到处是忙碌着的工人,当随着电影的镜头推进,我们知道了那不是一般的建筑工地,那是我们熟悉的,高瞻仰之的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场面。
凡是进入过人民大会堂的中国人都知道,那是一座神圣的宫殿,也是一座极具绚丽辉煌的宫殿,它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
而在电影中,当我们看到马元饰演的年轻的木匠师傅时长工,他满头大汗,努力着不停歇的赶工的场面,心理充满了敬佩,而后来他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全国的劳动模范。
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你们可能无法想象,这部电影它把更多的镜头与故事的情节放在了一段恋情之上。
从马元饰演的年轻的时长工到李保田饰演的老年的时长工,中间跨越了几十年。
而老人家从最甜蜜的纯真恋爱开始,一路与自己心爱的女人薛雅兰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他们之间的结合在旁人看来,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有缘无分的结局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太过残忍,这中间有太多的因素而最终导致了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建成之后就再未见过面。
在我的印象中,李保田老师始终是当年那个精明的,可以把和珅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宰相刘罗锅。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李保田老师已经年近70岁了,而他饰演的老年的时长工在年龄上十分吻合。
但是不幸的是在电影中,时长工在晚年的时候患上了老年痴呆的症状,除了他心心念念的薛雅兰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念想了。
寻找薛雅兰似乎成为了他这一生中除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情,这一点让人看着无比心酸。
当一个人的记忆渐渐模糊,当曾经的荣光也已经被人忘却,当无助的孤独无法排解,当物是人非之后,当繁华落尽之时,在他内心中、记忆中最深刻的感受依旧停留在他的爱人身上,依旧有股叫做爱情的甜蜜暖流没有被时间磨砺,依然绽放在他自己的记忆中。
而被这样的人爱了一生的薛雅兰,如果她可以战胜绝症可以重新回到她爱的人的身边,将是一件多了美妙的事情呀。
文/芳菲小猪解放后,建国初的那段峥嵘岁月,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都不堪回首。
因为那段时间要么是自然灾害,要么是大跃进,要么是打倒黑五类,要么就是文化大运动……似乎只有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中国才真正的迎来春天。
然而,即便是不愿回首的岁月,依然有坚持信仰的人们,依然有无数成就在那段时期创造——抗美援朝,两弹一星,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赢得了全世界的刮目相看。
当然,在那段岁月里也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情。
电影《北京时间》,就讲述了在建国初期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修建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一位女技术员薛雅兰和木工师傅时队长之间的凄美虐心的爱情。
影片中,由陈乔恩饰演的留苏技术员薛雅兰和木工师傅时队长因共同建设人民大会堂相识相知,开始了一场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恋爱,只可惜二人有缘无分,最终未能一起相伴到老。
时间跨越五十年,由李保田饰演的老年时队长已经罹患老年痴呆,很多事情记不得的他唯一记得的就是记忆深处的初恋薛雅兰。
于是,一段跨越五十年时空界限的爱恋就这样上演。
对于爱情电影来说,在如今火热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要想讨好卖座,要么靠IP,要么玩CP。
前者如《滚蛋吧!
肿瘤君》,《何以笙箫默》等等,后者如《剩者为王》的舒淇彭于晏组合,亦或是《前任2》郑恺郭采洁组合,总之就是话题亮点多多。
而电影《北京时间》中李保田和陈乔恩这样的CP组合,相信足以令所有人跌破眼镜。
但是正是这样看起来完全令人意外的组合,才能更好的传递电影中的纯爱感觉。
而且除了传达至真至纯的爱情,电影还也力求将那个时代的场景还原。
从场景到环境,甚至电影所展现的氛围都透露出了五十年代老北京的感觉。
飞鸽牌自行车、印有红五星的帆布包,都将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红星闪闪的纯爱年代。
陈乔恩梳着朴实大方的麻花辫,就好像邻村的姑娘小芳一般有种初恋的感觉。
而李保田的造型则很有老技术工人的艺术气质,犯起病来的不讲理的样子没有丝毫表演的痕迹,老戏骨的演技绝对为这部电影提供了最高的品质保证。
当然,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最为出彩的还是时空交错感的营造,无论是从建国初转换到现代,还是从现代转换到建国初,都没有任何生涩的突兀感觉,虽然时空不断变换,但是电影却如一江春水般的流畅动人,而且无论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都能够把其中的矛盾冲突表现的非常到位,也没有混乱甚至肤浅的感觉,将过去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和现代国家体育中心的建设穿插在了一起,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纯爱片,更是一首献给所有辛勤劳动,甘于奉献的国家建设者的爱情挽歌!
<图片1>
电影《北京时间》情节富有生活气息,人物真实诚挚,带我们回到那个纯真又充满激情的年代,重现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感人故事和一段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以人民大会堂建设为背景,讲述了“时长工”与“薛雅兰”单纯的深刻的爱情故事的电影,他们的恋爱淡淡忧伤却深深感人。
在影片《北京时间》中, “海归”建筑设计师王小莫(孙艺洲饰演)和他女朋友(周秀娜饰演)一起去照顾退休劳模时长工(李保田饰演),面对对待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爷爷辈的老劳模,王小莫和女友状况百出。
年迈的时长工得了脑瘤,忘了很多事情,却一直活在一个名叫“薛雅兰(陈乔恩饰演)”女子的记忆碎片里。
时间跨越五十年,年老的时长工虽然已经身患重病,却依旧在寻找那个一直存在他记忆深处的初恋。
一段跨越五十年依旧如初的爱恋完美诠释 “没有终点,只有永远”的爱情理念。
影片《北京时间》非常注重细节,从场景到环境氛围都很好的体现了五十年代老北京的感觉。
工人们响应号召为新建人民大会堂日夜忙碌,时长工、薛雅兰与一班建筑工人在工地一起运木柱,按照鲁班时代传下来的“放大样”的方法,把小山一样高的木材搬到工地对面故宫院子的空地上,一步一步完成。
飞鸽牌自行车、印有红五星的帆布包,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
时长工和薛雅兰是在建筑工地上相识相爱的,两人的定情信物是一摞书,刨子也作为重要道具穿插在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中。
大美女陈乔恩出演优雅、稳重留苏技术员,她一改以往偶像剧女主的甜美形象以怀旧蓝色工装造型近乎素颜出镜,还梳起清丽悠长的麻花辫,清新唯美,成为影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表演风格上她一改往日的奔放,大胆尝试含蓄、有深度的角色,她丰沛的表演,出彩的眼神戏,赋予了角色很多有质感的内核。
在《血色浪漫》中饰演郑桐的马元在影片中饰演时长工,造型简单朴实,把年轻小伙的投身大时代的奋斗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对角色的深度把握以及情绪的到位演绎获得制作方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我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单纯而善良的。
不是我们不能坚守最初的纯净和美好,只是更多时候没有掩饰和防护的我们,被伤害了,知道痛了,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微笑都能够换得尊重和拥抱。
于是我们学着适应,或者学着改变,变得不再单纯,变的学会伪装,变得不再是最初的自己。
在我们已经改变的时候,唯有那些唯美纯纯的爱恋会再次唤醒我们内心曾经的纯情。
影片男女主角“时长工”与薛雅兰的爱情平静含蓄,却因种种原因未能走到一起。
男主人公为了心爱的女人孤守终老,他对爱的忠贞和执着感天动地,堪称佳话。
爱,不管多么遥远,它总是在那里,就像星火那样的永远遥远,又是这么的近。
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是一个古老的寓言:500年我修来了与您擦肩而过,需要再修500年继续我们的缘份。
花开花落,见证轮回的缘,聚散来去,经历路上的缘;有一种相遇,在路上,更在心上,无论岁月变迁,有情相随,心上不觉寒;因为有爱,不语,也倾情,因为有心,不扰,也温暖。
情在路上,懂比陪伴更重要;爱在心上,守比承诺更珍贵。
文/田金双由李保田、陈乔恩、孙艺洲、周秀娜等人主演的新电影,名称很怀旧,叫《北京时间》。
事实上,与时间有关的东西大都怀旧,很容易让人感伤。
爱情也一样。
在《北京时间》中,共有两条爱情主线,一段是现代爱情,另一段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爱情。
在现代爱情桥段中,“海归”富二代、青年建筑设计师王小莫(孙艺洲饰)偶遇身份不明的女子(周秀娜饰),两人在爱的激情中缠绵,分分合合,面对爱情,似乎更多茫然。
时长工(李保田饰)是一个身患脑瘤的老劳模,这个总喜欢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反复念叨着薛雅兰(陈乔恩饰)这个名字。
王小莫在照料时长工的过程中,亦了解了这段埋藏了近半个世界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在领衔编剧高满堂的笔下,《北京时间》充满时代性隐喻,比如,人民大会堂,比如,青年突击队。
在建造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中,队长时长工和留学归来的质检员薛雅兰相爱,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爱情像花儿一样绽放。
孰料,薛雅兰在工地上晕倒在地,而后,被查出白血病。
考虑再三,薛雅兰决定远离时长工,给他留下一封信……这封信因而成为时长工苦苦的精神守望。
这份守望,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
在《北京时间》这部影片中,创作者详述了人民大会堂建造过程以及两个年轻人相爱的全过程,类似所谓照相写实主义,照实写写写,细节如麻。
这个过程中,当事人的情绪一直绷着绷着再绷着,然后放松下来,再紧紧绷着,爱的过程既浪漫,又压抑,压抑得令人疼痛。
不过,这并不代表那个年代没有激情,相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也有致青春。
我猜写这个剧本时,高满堂等人除了有关非虚构现实主义的文本自觉外,那些关于人民大会堂建筑、男女主人物对话方式等细节有过无数种想法,但不管哪一种想法,都泄露出一个与爱情有关的秘密,那就是:真正的爱情不会随着时间凝固,也有可能不朽。
细数影片中李保田饰演的那个看似疯疯癫癫的老年时长工,他的内心充满爱情的甜蜜、忧伤和纠结。
所以,在他眼里,人民大会堂更多爱情象征,所以,他才静静地推着自行车手握当年的工具闯进了人民大会堂。
对于年老的时长工来说,此刻,在他眼里没有别的,只有那个叫薛雅兰的女子。
在他的心里,薛雅兰似乎从未离开过。
而之于建筑设计师王小莫,在照顾时长工的过程中,亦领悟爱情不仅一时贪欢,更多责任。
所以,面对爱情,他不再无所适从,而是静静地体验那份担当。
至此,那个原来任性的大男孩终于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男人。
问题是,故事最后怎么收场呢?
在时长工即将失明或者已经失明的最后岁月里,王小莫雇来一个女子冒充薛雅兰,试图为时长工圆梦。
时长工静静地坐在手推车里,目光平静地说:回去吧,我要将自己最好的形象留给亚兰!
至此,一切戛然而止。
直到这一刻,我们才始以明白,原来,面对爱情,没有结局却也是最好的结局,不收场亦然是最好的收场。
正如不了即了,一了百了。
有关爱情或爱情的美丽想象,亦如是。
客串玩了几天,严格来讲高老师的剧本写的很棒,安导还原度也可以!就是题材和演技确实不敢恭维,太像行活了!
一部剧情片,回忆录,需体会
以年老时长工的角度去回忆年轻时的一段感情,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单独的情感、纯正的爱情、努力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告诉我们信仰、信念的重要。
这个就看看李保田的演出吧,现代社会什么都变了,那些本来纯爱的东西,也没人相信了
大国小爱。
主旋律背景下的爱情~因爱放弃~
电影其实是一部以一群建造者 当年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奋斗历程作为故事的铺垫 以一份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影片的重点来为我们讲述的 电影并不是树立这样的对比 而是想通过一些事情 通过一些回忆 通过美好的爱情往事 使如此对比的两代人可以达成互相理解 也是让他们身后那两个隔膜着的时代达成互相尊重
牵强。知道想表达啥,但每个细节都感觉牵强,没有说服力
一位极有灵气的女演员饰演的五十年代爱情的女主角,值得期待
不错
故事不是重点,真的,就是一个老干部回忆青春的故事 。重点是陈乔恩的配音让我瞬间出戏啊,看孙艺洲还是摆脱不了吕子乔的躯壳,如果周秀娜出生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我大概也是爱她到无法自拔 李大爷还是你大爷。
说的啥
7.0
50年,沧桑巨变,世界变成了我们梦想的那个样子,可是爱的那个人却不在了;50年,苦苦等候,老天爷折磨了时长工一辈子,临终却依旧爱而不得。这部影片时空交错,将过去与现在对比,将时长工和薛雅兰的爱情与王小莫和他女朋友对比,更彰显了前者爱情的纯洁与美好,直至最后她们感染了后者……
这是给台湾长腿的两星
主旋律电影。但连电视剧都不如。我的时间啊……
多一颗星给李保田,算红色电影,也算爱情电影。
年代套路回忆。
还能在恶心点吗,怎么评论里面这么多好评点赞的,水军们请不要玷污了豆瓣这块中国电影最后的净土
K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