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到胖胖的molly,还以为肯定是围绕胖啊,自卑啊,别人嘲笑她胖啊,之类的展开,结果完全不是!!!
记忆尤深的桥段是,他们一群人在厕所说molly坏话,bty厕所居然是男女混用的,也太平权了吧!
一般的套路都是默默忍受,等他们走了再出来和闺蜜哭,但molly不是!
冲出去直接怼,巴拉巴拉讲一通,最后暴走的点不是别人嘲笑她太用功,是她恨自己没有have fun!
而且那群人也只是嘲笑她的穿衣品味,她过于努力的日常,没有说她胖诶,完全打破了关于胖女主的stereotype。
再来说第二个女主amy,完全没有对自己性向的迷茫,隔壁西蒙学学好吗!
人家高一就出柜了,爸妈不要太爱她,你在担心什么啦!
那段在厕所的戏好真实嗷,又懵懂又可爱,你和hope请原地结婚。
还有很多闪闪发光的配角,gigi,全校最疯的女孩子,对朋友却特别特别好,还有3A最后那段话真的很戳我,拒绝slut shame从你我做起!
其实每个人都很nice,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这种多样化真的很让人羡慕,每个人都自信满满都亚子,这种环境太难得了。
and,卡迪比我真的笑die哈哈哈哈哈哈哈
很推荐这部电影。
青春片,无脑观看就好。
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看完后再老老实实回到苦逼的日常生活,并且继续努力让自己好好学习。
关于青春,什么东西更容易感动人?
当然是遗憾与反叛。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但青春却显得更有感染力,多少人觉得最美好的年华是青春呢。
哈哈。
剧情简介为两位爱学习的好朋友,在毕业前一天,决定把以前没玩的地方补上,用一天的时间弥补四年的快乐时光。
本以为这是两人虐菜的电影,没想到两人居然是学校中最菜的,别的同学不仅可以去上好的学校,还可以平时玩得爽,学习与玩乐两不误,所以好强的Molly受不了这个刺激,决定拉上Amy参加聚会。
影片的内容实在是太搞了,有的人不仅学习比你好,还比你会玩,性格还好,人家不是不爱学习,人家只是觉得学习是一件需要做好的事情之一。
这个之一太可怕了,就像段子说的,一百分跟一百分也是有差别,有的人只能考到一百分,有的人却是试卷只有一百分。
不由想到“我可太难了”这幅图。
之所以觉得这部电影好看,除了影片本身的内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脑海中另一部电影一直在盘旋,即青春公路片《契克》。
它们都是很有趣的青春片,少年们以非常规的行动打破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一段奇妙的经历之后收获某种意义的成长与成熟。
你觉得一部青春片最不用担心的是什么?
个人觉得是价值观。
深度与有趣,无论它们整体风格向什么方向靠拢,青春的东西就那么回事儿,而且单说年少也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一部青春片看下来,不可能没有一点感同身处之处。
《契克》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个人觉得它更好看。
走出去的公路片,走向自然与随意,才是想象中青春的样子,而不是热热闹闹的聚会。
为啥我们的青春片不好看?
可能是因为好看的过不了审吧。
节奏上的事儿,真的很难说,不一样的剪辑,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配乐,对人而言,可能就是喜欢与讨厌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时候,需要去想一个特别合理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不是说电影的本意为何物,而是在自己看来,电影讲了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什么东西。
《契克》设定一个内向的叛逆的父母关系不好的令人怜惜的男孩形象,他遇到了另一个与自己一样在别人眼中的怪胎,性格天差之别的两人走上公路之旅,途中田野风光人情一览无余,懵懂天真的爱情,坚不可摧的友情与承诺。
这段旅程尘埃落定,男孩不再是怪胎,而是一个正常的坦然的很酷的男孩子。
《高材生》同样设定一对怪胎,她们专注于学习,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绝不参加活动,不做浪费时间的社交,两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关系,但是自我感觉良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my的坦然与自得其乐,她能接受自己的选择;另一种是Molly的骄傲与好强,她的自我感觉良好是建立在超越别人的基础上,个人觉得这种想法很可怕,你可以做自己的选择与坚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的选择与坚持最好是良性的,千万别把别人当傻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间与活法,贬低别人多会令自己智盲。
不得不说,美国大片式的剧情设计,虽然很是直白突兀,但是有时候你就是喜欢烂俗,很烂很俗的那种。
总而言之,青春是尴尬都很美的年纪。
高材生是一部优秀的青春校园喜剧片,有着出色的演员,精彩的镜头语言, 层出不穷的笑料,好听的配乐,还有可爱的编舞。
两位女主molly和Amy是学校里的尖子生,她们一直相信考进一所好的大学可以带给她们光明的未来,同时也可以用来抵抗来自同学的嘲笑。
Molly每天都这么鼓励自己,以至于她甚至矫枉过正的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都要高一等。
但是当她发现自己那些平日里吊儿郎当的同学也都进了好学校,同样拥有光明未来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用错误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高中,因此错过了很多一名高中生本该享有的乐趣。
于是她们决定抓住毕业前最后的机会弥补遗憾,弥补遗憾的方式就是去参加派对和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
本片导演是奥利维亚·王尔德,作为一名演员,她年轻的时候也曾出演过青春校园喜剧片。
虽然这是她第一次执导电影,但是完全感觉不到她对执导电影有任何生涩,甚至会觉得她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羽翼丰满的成熟导演。
并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新人导演而畏首畏脚,而是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让两个主角成为芭比娃娃,用一段编舞来展现molly见到暗恋对象的感受等等。
片中两位主角之间有非常好的化学反应,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互动贯穿了整部电影,在学校里同学的眼中她们是两个不会玩的书呆子,但是私下里她们觉得对方就是好看的皮囊,也是有趣的灵魂,你必须自己去看才能感受到。
除了两位主角之外,配角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她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虽然他们的出场时间有限,但是角色塑造也足够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同学,作为观众我们就像是伴随着两位主角一起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天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同学。
配角中我最喜欢的是富二代同学贾瑞德,他一只努力的想要获得大家的关注,因为用力过猛反而让人厌恶,但是我们确慢慢发现他其实非常的无私,细致,一只在照顾周围的同学。
另外扮演Amy父母的两位演员都是美国喜剧届德高望重,一出场就能让人捧腹。
至于这部青春片能否代表当下Generation Z一代年青人,我不知道,因为我的青春早就不再了,但是我看那几名编剧年纪也挺大,不知道他们能否抓到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点。
但无论如何它绝对是一部精彩的喜剧片,现在越来越少找到好笑的喜剧片了。
如果你是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毕业生,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应该会勾起你自己的关于高中的回忆,不管是甜蜜的部分的还是辛苦的部分。
如果你不是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很愉快的欣赏这部电影,在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周之后,想在周末放松一下,那么去看这部电影吧,它会让你嘴角挂着微笑度过两个小时。
奥利维亚·王尔德(Olivia Wilde)导演处女作《高材生》(Booksmart)发布一则新预告。
故事讲述一对好友、两个学术天才和一群朋友在高中毕业前夕意识到她们应该少学习而多玩,为了不落后同龄人,她们开始了一项任务:将 4 年的快乐时光填满一个晚上。
导演奥利维亚·王尔德之前是一名演员,她最出名的角色是《豪斯医生》中的 “Thirteen”,这个神秘角色的真实姓氏在第四季倒数第二集才被提到,而真实名字在第五季揭晓。
除了演员之外,奥利维亚·王尔德还曾担任过多部纪录短片的执行制片人,这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
王尔德的父母都是记者出身,母亲还是一位制片人,她的很多家庭成员也都是记者、作家。
2010 年的短片 Sun City Picture House 记录海地地震后的一个社区团结起来建立一个电影院;2012 年的短片 Baseball 探讨海地的霍乱疫情;2013 年的短片 The Rider and the Storm 讲述一位铁匠在飓风桑迪的侵袭后失去了一切;2015 年的短片 Body Team 12 讲述埃博拉爆发高峰期负责收尸的团队,这部纪录片获得翠贝卡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并且获得奥斯卡提名。
《高材生》的演员包括凯特琳·德弗(《底特律》)、比妮·费尔德斯坦(《伯德小姐》)、比莉·洛德(《星球大战7/8》)等。
预告片的开头就透露了这部电影会是部轻松愉快的青少年喜剧,它围绕友谊,朋友之间也会聊到性向和性行为。
酷女孩艾米(凯特琳·德弗饰)已经出柜两年,但还没有亲吻过一个女孩,莫莉(比妮·费尔德斯坦饰)小声告诉她自己曾试图用电动牙刷自慰,却导致尿路感染。
艾米的回应则是,这个“秘密”已经听她讲过很多次了。
作为两个努力读书、成绩优异的高材生,没有同学觉得艾米和莫莉有趣,她们也没有做过任何违反规则的事。
但那些潇洒了四年的同学,似乎也得到了很高的 SAT 成绩,去了很好的大学。
艾米和莫莉决定参加一个聚会,但一切变得失控了……2019 年 3 月 10 日,影片在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
影片首映后收获的评价不错,烂番茄目前 34 人评分、新鲜度 100%,MTC 86 分。
《卫报》的评论人 Benjamin Lee 认为,作为一名演员,奥利维亚·王尔德并非每个角色都能获得成功,但这次向幕后导演的转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材生》有着极佳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同时对观众很友好,剧本能够带人进入那个情境。
有媒体称赞两位主演凯特琳·德弗和比妮·费尔德斯坦的表演很自然,并不肤浅。
What a roller-coaster night! Those two girls are going through so much emotions in just one night. The plot is well planned-- a classic three-phase story with so many intriguing small details that have just grabbed my attention the whole time. I just fricking love this realistic story based on a clearly setup scenario that is too good to be true( or maybe it's just an outsider 's point of view), also congrats on the cast, finally some diversity or should I say political correctness is playing it right this time. PS a great debut film for the director.
从上周末开始,今年的高考成绩陆续开始公布了。
相信此时此刻的高三家庭,必然是有笑有泪的。
玛妮还记得在我高考完毕后,脑子几乎呈“重装系统”的状态,唯一的期待就是赶紧和曾经的战友们组织人生的第一场毕业旅游。
不担心成绩、不考虑大学,只想着恣意放浪,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把高中三年错过的青春全都补回来。
相信抱有这种想法的毕业生还有很多,这不,美国俩姐妹也有类似的想法——《高材生》
一直一弯,完美闺蜜莫莉和艾米,是美国一所高校中极为普通的两个女学生。
胖女孩莫莉,是典型的学霸级人物,成绩名列全校前茅,还担任着学生会主席一职,独领风骚全年级。
莫莉的人生追求优秀、完美,她早早规划好了人生方向,毕业前就被耶鲁大学录取。
莫莉表面上强势高冷,内心其实是自卑的,她悄悄暗恋着学生会副主席尼克,一个满脑子金发碧眼36C的绣花枕头。
怯弱的莫莉不敢表白,反而强迫自己摆出鄙视尼克的样子,也是典型的口嫌体正直了。
通常来说,学霸的朋友只会是学霸,莫莉也不例外。
好朋友艾米,品学兼优的优等生一枚。
她的前途一片光明,还没毕业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父母还为她在假期安排好了旅行计划。
艾米性格内敛温柔,这辈子做过最出格的事情,就是公开出柜——艾米一直幻想和cool女孩莱恩为爱情鼓一次掌,但由于她太过害羞,所以只能一个人在家靠熊猫玩具自嗨。
莫莉和艾米是校内出了名的学霸闺蜜,因为她俩学习一样刻苦、性格一样无聊、处事一样高傲。
作为高材生,她们不是那种嘴里嚷嚷着从不学习的“天才”,反而是耗尽一切心血和时间刻苦学习。
她们拒绝课外活动,放弃青春期的一切娱乐,别的同学都在恋爱、玩滑板、搞舞台剧、开party,她俩却把所有时间奉献给了学习,纠结的问题永远不是今天穿什么,而是到底该考哈佛还是剑桥。
她们唯一的消遣娱乐,就是周末视频做填字游戏。
哇,真是寓教于乐啊!
渐渐地,她们与身边的同学越来越格格不入,穿着土鳖程度直追国内三线城市高校,身边的同学更嫌弃她们是老师身后的马屁精。
莫莉和艾米,自然也看不上这群游手好闲的半吊子。
在莫莉看来,这些把时间花在打扮、part上的同学,最终必然只会成为社会的loser,此时此刻就是他们的人生巅峰了。
而她和艾米的美好未来才刚开始。
莫莉和艾米的优越感贯穿了整个高中生涯。
直到毕业前一天,莫莉偶然听到同学们在背后拿她的服装开涮。
当惯老大的莫莉自然是不会怂的,她一脸不屑地走到三个同学面前,炫耀地说:“没关系,你们可以继续调侃,不过在你们说人坏话、研究自撸的时候,老娘正忙着努力学习,考上耶鲁。
”
莫莉本以为这次满分装逼可以把对方踩在脚下,谁知道三个同学「Loser」的话,让她彻底刷新三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小哥坦纳,凭体育生的身份进入了斯坦福大学。
一脸骚气的特奥,虽然成绩吊车尾两次留级,但因为出色的编程技能,收到了谷歌的Offer,不用上大学就可以坐拥丰厚薪酬。
至于传闻私生活不检点的坏女孩安娜,更是以1560的SAT高分(SAT满分1600)考上了耶鲁,这意味着,两个老冤家将继续在耶鲁相爱相杀。
莫莉难以置信,这些平时被她鄙视的同学,都已被名校录取,有了光明的前途。
这突如其来的刺激让莫莉疯狂追问每位同学的去向,接下来又是一大波连环伤害:绣花枕头尼克收到了乔治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神神叨叨的富家小姐吉吉即将前往哈佛大学。
站在狂欢的人群中,莫莉恒久以来的世界观彻底坍塌了:为什么这些人明明从不努力,却可以考上好的大学?
为什么自己那么辛苦才获得的成绩,别人毫不费力就可以轻松享受?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是不在乎学业,只是没有只在乎学业而已。
」
莫莉太不甘心了。
她不甘心自己多年来埋头苦学,谢绝一切娱乐的归宿,竟然是和她瞧不起的Loser一样。
而现在,距离毕业典礼只剩下最后一晚了。
艾米为了把握住最后的脱处机会,决定和莫莉一起去参加尼克举办的毕业派对。
在这个晚上,她们要尽情放纵,把错失的青春找回来……
书呆子也可以有趣这部来自美国的青春片,居然接上了中国学生的地气,这是最让玛妮惊喜的一点。
看多了美式青春片,总觉得美国高中生是不需要读书的,他们的高中生活,都是在各式party、课外活动、校外冒险中度过的。
原来也不完全是那样的,美国高中也有努力读书、沉默寡言的「书呆子式高材生」。
「书呆子式高材生」这个群体明明数量庞大,但却是青春片中最沉默寡言的一种人,他们的存在十分尴尬,更多是以背景板、反面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各式青春片中。
这个群体身上,仿佛除了成绩好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他们安分守己、埋头学习,既不像很有恋爱缘的叛逆少年(女),有一大把狗血的青春故事可以写;也不像挥霍的富二代,有足够多猎奇刺激的话题。
所以没人会特别关注这个群体,为他们拍一部电影。
这一点,正是本片最独特的地方,这种不同以往的视角,让严苛的影评人在MTC上给出了84的高分,甚至将它列为「年度必看佳片」。
而在烂番茄上,本片也取得了97%的新鲜度。
可谓叫好又叫座。
片中两位主角虽然都是新人演员,演技略显稚嫩,但满脸的胶原蛋白和青春活力,出演喜剧刚好合适。
而本片导演,一定是你想不到的人——奥利维亚·王尔德,曾出演过《豪斯医生》、《极速风流》中的美国性感女星。
作为处女作,本片并不是那种看过即忘的日抛型校园喜剧,反而,它一方面点出了学习和娱乐并不对立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试图探讨了教育背后的问题,那就是属于普通学生的无奈。
这也是玛妮对本片最有感触的地方。
现实给你的第一个耳光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莫莉这样的心理落差,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从小就教导你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当别人在忙着谈恋爱时,你在自习室里疯狂刷题,当别人在趴体狂欢时,你在熬夜苦学。
直到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刹那,你依然坚信努力让你成为最优秀的人。
然而一抬头,才发现那些沉迷玩乐的人早早就站在了终点,当你终于站上了通往罗马的人生大道时,才知道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你全力争取到的机会,别人随便找个名人写封推荐信就可以轻松拿到,并得意地在终点欣赏你满脸的错愕与不甘。
安娜骄傲地对莫莉说“我们只是没有只在乎学业而已”,那是因为她有更好的条件。
满脑子化妆打扮的吉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哈佛大学,这还只是她的第五志愿。
而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莫莉不行,她必须得咬紧牙地坚持下来,才能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
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
还有莫莉和艾米所在高中的校长布朗,虽然位居校长之职,下班却还要为了生活兼职滴滴司机;
相反,富二代杰尔德,出行工具是复古跑车,毕业晚会是在私人游艇上举办,按摩、赌场……他此刻拥有的东西,可能是布朗校长一生都无法享有的。
有人说高考是目前为止这个社会最公平的竞争方式。
当然不是的!
当你努力三年踏入大学,发现那些从不认真上课的旧同学就和你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你就会知道,高考从不是绝对公平的。
它的公平,仅限于莫莉和艾米这样的普通学生。
输在起跑线上的她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追上“罗马人”。
所以,如果你也是莫莉和艾米这样的高材生,千万不要因为“错过高中生涯”而感到羞愧或遗憾。
因为只有当你在课桌上“蹉跎青春”,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最后才能以无所遗憾的姿态,在毕业晚会上尽情享受错失的青春……至于莫莉和尼克能不能成功牵手,艾米的脱处之旅有没有实现,就要你自己去看了。
This is rather an elite version of the American public school life. Despite the rosy-glass view of the highly imbalanced public school system, cheers to Olivia Wilde's creative vision. She gives young women a voice to be unapologetically bold, loud, awkward, and own their mistakes. Through the lens of unbreakable female friendship, the audience from all age groups may learn and relearn the value of vulnerability. Once we start letting go of the fear of a fixed worldview in our head, we can all become the better, kinder, and happier version of ourselves.
生活中是否也会出现像影片中所描绘的情节,你足够的努力、足够的克制、心无旁骛的奔向目标,即使错过身边所有的乐趣也觉得物有所值,因为目标就在前方,终点那极致的美景正在向你挑逗的勾着手指。
直到某一天,当你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残酷现实已经摆在你的面前。
当初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前,那些被你在心底嘲笑过无数次“误入歧途者”在你的笑声还未消逝前就悄悄走到了你的前方,更有甚者,面对满是荆棘的密林,摆弄一下手中的资源就如履平地般找到捷径,正在终点处冲你微笑(导演只是通过“耶鲁大学”简单地提了一下美国的“入学诈骗案”)。
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所面对的一样,她该苦笑?
该愤怒?
还是继续使用看傻旁人般的相互吹捧麻痹彼此?
亦或是尝试走进她曾经极度鄙视的“歧途”中体验别人眼中的美丽风景?
电影用喜剧的方式表达了导演的选择——不要给自己设定过多的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待身边人。
导演巧妙地借用两个女孩对待爱情的态度映射了她们今后看待人生的态度。
从开始她们各自都有心仪的目标,虽然有时目标的暧昧态度让她们举棋不定,但直到看见他们拥吻时才算恍然大悟。
之后两个女孩改变了,释然了,留意和接受身边的其他可能,我想她们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就像她们今后的人生一样,在大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更加灵活,更加丰富,更加享受过程而非强迫结果。
电影中,两个女孩一起坐过四个人的车。
每个人的表现都和平时有很大的区别。
这本身就代表我们每个个体的复杂性、矛盾性。
两个女孩刚开始遭遇的价值观颠覆就是源自于她们两个的人生过于扁平化,同时她们认为别人的人生一样可以一眼望穿。
直到在她们彼此不留情面的争吵过后才逐渐明白,原来每个人的美丽和独特正是因为人格的立体性,多面性。
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当你发现身边人是如此的“不完美”时,你还依然会紧握彼此的手互相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未知。
最近的记忆中只有两次跟高中女生交谈的经验,都是我30多年同学、朋友的孩子,分别从芝加哥和旧金山湾区到华盛顿参加活动。
此时孩子的模样基本由父母用心血铸就,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同学们的成就跟水晶一样清晰。
两个孩子思考清晰、表达流畅,一个热爱文学,谈起《麦田守望者》的时候自然辐射出从心底里的热爱。
我只能尽力掩盖惭愧,当初自己高中阶段最喜欢的小说还只是《金光大道》和《一双绣花鞋》。
跟另一位恰好开车经过布鲁金斯学会,她立即可以谈到沙特阿拉伯捐助的资金如何影响美国智库的研究并进而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
看到马里兰州带“1812”字样的车牌,她只稍作思考就能说出那场美国抗英战争的背景。
我相信她的叙述跟历史书一样准确。
两个孩子今年高中毕业,一个去沃顿,另一个上威尔斯理。
她们毋庸置疑地booksmart,读书聪明过人,但没有类似华人优秀女生的形象进入新电影Booksmart,中文名译作《高材生》。
电影中的两个女生即将高中毕业,大学去向分别为耶鲁和哥伦比亚。
她们发现,自己的时间基本都花到了功课上,成绩顶尖,但不一定懂得享受生活乐趣。
她们决定抓住毕业前的最后24小时加以补偿,从而在门门功课拿A+以外,还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形象。
电影里的高中安排在加州洛杉矶,几十位年轻人先后出现,我竟然没有看到亚裔。
也许有遗漏,只是其中绝大多数年轻人显然为白人,既有亿万富翁家庭,也有廉租公寓的住户。
问题在于美国有多少顶尖公立高中如此缺少亚裔?
电影中两个女生优点突出,她们从不缺少引经据典的说服力,她们紧跟Ken Burns的纪录片,她们以罗斯福夫人、奥巴马夫人和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为偶像,她们立志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法官提名人。
亚裔肯定具备所有这些长项,但她们在这类以“读书好”为题材的青少年电影中仍然缺席,这究竟出于无意还是有心,我没法猜度。
同时我也无法从两种思路的纠缠中解脱出来,亚裔到底出现好,还是隐身好?
电影中两个白人姑娘为打破学习好但乏味的刻板印象做了很多事情,其中相当一部分恐怕不容易在华人家庭得到鼓励甚至允许。
两位女主都演的太好了。
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给人一股把臆想转变成现实,真正去体验一把青春生活的冲动,但同时它所建构的世界其实也还是一个文化作品里司空见惯的“理想”世界。
不过至少这个故事有趣,温暖,还把青少年对不了解的人和事持有偏见的行为进行了温和的处理。
还有,影片几乎是笑点不断,音乐选的极佳,非常推动情绪,但衔接的有些生硬。
作为一则高中女生的成长小品,整体来说已经够好了。
所以这里面描写的尖子生还是羡慕那些能party的,也算是美国文化浮华的写照了。现实就是光是把学习学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我们这样的人的青春在哪部电影里呢?
笑点丰富,小情绪生动,俗套得恰到好处。
我竟然能涂这么久指甲油
导演若说没看过《伯德小姐》我都不信。同样的叙事手段,故事背景,人物建构,只是配角变成了主角,剧本更加缜密也更加时而具有脱离真实的戏剧性。很久没看过这么轻松抖包袱的电影了,美高女学生和我们一样,在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叛逆、疯狂、自我、解放,不过不同的是,他们更有自信更加成熟正视并修补和解每一段被误解的支离破碎的关系,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新生”。无数次感慨他们的高中生活像我们的大学生活。
好久沒看到笑得這麼爽的YA片惹!不能說大鳴大放,但喜劇的節奏掌握很準,是一種反菁英的嘲諷,又或是一種次文化的同化,展現出高中生的純真敢玩天性,尤其大量的流行歌曲放得過癮,怎麼說都比起八年級該被記得,我上耶魯,我們也都上名校,所以何不放縱到底!
在毕业前,学霸忽然发现自己的骄傲不再,而为此做的牺牲又有些大。还可以的青春电影,出发点不错,后面矛盾和和解相比普通了
好好看啊我的妈,最近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小时四十五分钟!Smart and insanely funny. 给两位女主角五百颗星!
还算不错的高中生片。
费钱
三刷终于get了OW的导演调度 放在chick flick类型里看可能是「伴娘」之后最好的?//你告诉我美国就这群二货都能上哈佛斯坦福耶鲁? 唯一一星给Hope小姐姐
just not only care about study. youth is sad and happy.
Olivia導演得很好啊 卡司全部都太可愛了!感情也很真摯 高中從來沒有過這樣 那怕一點點的體驗
好喜欢gigi和jared这一对~
略混乱略生硬,但也够青春够好笑。
HYPE IS REAL🙌 笑到脸部抽筋哈哈哈!Beanie和Kaitlyn太出色啦🔥很Lady Bird(Beanie的角色、机场送别),很Eighth Grade(网红风、泳池party、出众的配角),但是Booksmart有自己独特的一面:refreshingly queer。Kaitlyn Denver的角色Amy跟大多数coming of age/come out电影不一样,早已不再为自己的性取向迷茫。最近连看的三部女导演处女作(My Brilliant Career, Smithereens, Booksmart)都相当惊艳。Go female filmmaker!!! 💪
太好笑了吧,配角们都太可爱,说中文那段真的xs 初恋也太像麦粒,最后果然渣了【
太好笑了真的前面超级戳也笑点,尤其芭比娃娃那段也爆笑如雷,最近看过的比较好的青春成长小品,另一个视角的美式青春,hope真的让人超级心动哈哈哈
傻缺中二又可爱,两个女主在路边边等Uber边蠢呼呼你拍一我拍一乐得我发出鹅叫,但情绪的高潮爆发于派对上突如其来的姬吻,哼,我就知道早前教室里你俩的对话只是看起来针锋相对,I feel it, I FEEL
简直无语了
hope真的取向tm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