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一部日本的文艺电影《只有爱能让我生存》,很有兴趣聊一聊。
男主是《花束般恋爱》的同一个人饰演的,我就不免想到了这部电影的一句话:“一开始你喜欢上我的原因所在,最后却变成你不喜欢我的地方。
”如今我处于困境中,我考虑的不是工作困难,或者说生活上的困难,而是自身的困难,关注点也常在这些方面,因为那些困难都可以克服,只有自己心理问题最难克服。
我不想说,但是不得不说我跟女主有很多共情之处,我害怕被当做疯子,做那些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的事,生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或是其他更糟糕的事。
人很难把自己全部缺点暴露在人前,而女主将全部一切都展现在人前的样子,会显得很怪异。
我却觉得是点睛之笔。
也许看电影的大部分人也会觉得,因为她把自己的脆弱把自己的全部裸露于男主面前,之所以要如此,也是想通过行动把心里话都倾诉出来。
女主说的几句话都令我心为之一颤,自己是永远无法与自己分开,摆脱不了自己的,因此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跟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讨厌的人和事保持距离,但是无法和自己保持距离,所以应该改掉那些坏习惯,戒掉那些坏情绪。
光是活着就很累了,能够好好活下去,真的不容易,经常很累,焦虑崩溃,会难过痛苦。
熬过这些日子,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
人生就是如此,但是你不得不过下去。
我也不敢想死亡这回事儿,因为死可容易多了。
即便不通过男主嘴中说出这句话,但是我也会觉得女主虽然处于抑郁的状态,有时候就是很有活力,充满生命力,也许就是男主看到她头上流着血,蓝色的裙摆飘起来的那一刻吧。
也曾想过,也曾觉得抱歉,没有成为父母骄傲的女儿。
抑郁症才不是因为寂寞,只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因为经常性痛苦和敏感,对很多小事反应比普通人要强烈,可能自己就已经夸张化了很多事情,但是其他人很难理解,我也不知道女主真正的心情,我不得不怀疑很多时候,我就是如此。
我也会怀疑我得了什么病,和女主一样有些怪异,抑郁症或者焦虑症还是神经衰弱都无所谓,只要还得活下去,只要不得不活下去,就必须寻找生机。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下去的权利,选择自己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活下去。
看过太多电影之后,即便可能做一个送奶工,还是开一家书店,或者是做便利店店员都可以,只要能养家糊口,享受自己的生活,陪伴家人在一起,通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任何样子都没关系。
寻求一种生命的平衡
此刻在明玉家里看完了这本电影,没法客观评价,电影里有太多自己的影子:在夜晚街头狂奔,在花洒下面用冷水冲在身上,忍住扔掉修眉刀。
玲子在影片最后说要讲一些丧气话的时候明玉感慨说为什么一个抑郁症的人要找一个情绪漠视的人。
我下意识想帮男主找补,想寻找蛛丝马迹他深爱的证据,其实我知道我是在找你爱我的证据。
玲子说:“如果你跟我分手的话,恭喜你摆脱了我,可是我永远无法摆脱自己。
”每个人都在海里努力游,今天在鼓浪屿好像突然想清了两年前在洱海的困惑。
不是每个浪都是向岸边涌的,只要认真看,浪都是相互涌动的,取决于不同的参照物。
好像拥有爱人就像在漂浮的海里找到了浮木,虽然无法摆脱浪潮对个人的压迫,但是可以稍微停下来休息喘息,就像最后男主说:“我很想很理解你一点。
”对于情感投射出去的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不停表露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在找寻喘息的机会,一定不是只需要共情这样。
在亲密关系里,总是习惯把很多的自己投射出去,渴求有回应,有理解,导致忘记了,再亲密也是祂者,永远拥有距离。
影片里的前女友也无法摆脱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想象,让人不禁觉得爱就是背负在身上的十字架。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好在结局她们还在一起,我羡慕她们。
冲着苏打去看的,前面目光一直放他身上,就觉得女主怎么能对男朋友这个样子,津奈木好可怜,后面看女主越看到了自己,不会生活不会真理,一点小事就能打击到自己,让自己绝望,继而咆哮哭泣,逃避世界,时不时还把情绪发泄给别人,看到女主因为一直睡过头而对自己感到愤怒悔恨无奈,没错就是我了,所以后期真的好心疼女主,看到男主表现得这么冷淡没有关心她我就来气,不过各有各的难处,男主也被垃圾公司压得透不过气。
不过,女主有陪她奔跑的男朋友,有收留她工作的咖啡厅和那里的人,虽然他们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女主,我明白那种明明你想要重新开始了,尽量想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却还是被看透了,他们还是会觉得你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我曾经也以为我在某个同学面前表现得还算开朗,却不曾想在她眼里我还是个阴沉的人,所以听到厕所外面咖啡厅的人在讨论女主的不正常,我是即心疼又生气又伤心。
感觉结尾结束得有点仓促,我以为会出现女主和男主一起努力共同振作起来的剧情,不过也还好啦。
看完喜欢上了女主的颜,苏打的话,这个造型....嘛,还好啦,还是帅的帅的,演员演技也很nice
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就很有意义。
值得推荐。
“为什么只是活着,就已经让我心力交瘁了?
”“真羡慕你,如果不想和我在一起,可以离开。
但我一辈子都要和自己在一起。
”“讨厌你的情绪稳定,知道那不是你的真实感受,想让你和我有一样的情绪,想让你讨厌我,就像我讨厌我自己……”(大概意思吧)
当两人相拥,互相理解的时候,哪怕只有一个瞬间,也让人好像可以活下去了。
只有爱能够让我生存。
助人者自助啊。
有个疑问:病人是不是只能和病人产生共鸣,其他人是真的没有办法理解吗?
还是只是不愿走近他们?
宁子发疯的样子,确实挺美的。
不是傲慢你看到里面女主人公的衣服了吗,很多很多都是红色的,红色对于一个抑郁的人来说(虽然她是躁郁)是很有意味的,它代表着对世界的热情与渴望,还有活下去的动力,抑郁感的人天生应该就会喜欢蓝色的,把红色穿在身上,会让自己感到有那么一些希望吧,这是我的亲身体验,我很喜欢红色的包鞋还有裙子的原因就是这个。
整个看下来,是有被它治愈的。
想找一个苏打那样的男朋友。
喜欢里面的台词,在说啊他们。
困了,一点了。
这个影评看起来有些呓怔,不过这是我在豆瓣写下的第一个影评。
电影让我想到很多,碰到了是你啊想找到就是你这样在正需要的时候出现的电影。
看的过程中想到我自己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难以和周围敞开,理解女生最开头的无理取闹,实际上那根本不是无理取闹,还想到很多,哭了挺多次,不过现在太困想到的都忘了。
看完的效果是想要写论文,似乎找到了去走进端木的一点点路径,这要感谢最高赞,看那篇文章也给我带来了感受和启发。
只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正常人是不会理解这种话的不会轻易理解吧,毕竟我也有过何不食肉糜的时候。
ze
很好的电影啊,原来以为只是在展现女主一个人的抑郁,观影过程中也一直在好奇,男主为什么会跟她待这么长时间呢?
后来才明白,男主其实也有问题,虽然没有表现得那么严重。
他们两个是心灵想通的,后面我觉得男主其实从女主这里汲取到了很多力量,因为女主在这段爱情中是完全敞开自我的,虽然抑郁,但是她充分地把自己的心灵暴露出来,男主的问题恰恰在于太过压抑,太过“正常”了。
他的问题只有在女主这里才能得到释放,对他而言,这是另一种解压。
非常“病态”的关系,但是恰恰是两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补。
男女主这段爱情看似苍白,脆弱,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他们的心灵完全是敞开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需要互相治愈,不需要变得正常起来。
他们可以非常舒服地享受这种“不正常”。
女主说,只有这一瞬间他们才真正互相了解。
但是那一瞬间多么难得,心只要互相敞开,并把对方包容在里面,反而是十分紧密的。
他们的爱情是真正意义上的纽带,把彼此的生命联结在了一起。
当然,他们的爱情也不是说就是完美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缺乏沟通。
但是影片最后,男主自己也说了,想要好好地了解女主,女主在天台说完那些之后,也可以从容面对“跳闸”了,也自如地在男主面前舞蹈。
(其实女主前面也有些压抑,可能是因为爱男主,也可能是因为受男主影响,又或者是因为想让自己正常起来,或者兼而有之)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信号。
这意味着,他们的关系又往前走了一步,不仅仅是心意相通,也会在肉体上,在言谈中深入下去,直抵灵魂的深处。
其实我个人认为,只要心是同频的,很多问题就比较好解决。
最后想说,对女主非常感同身受,观影过程中也在呢喃,这不就是我吗?
看完通透了许多。
女主的演技很好,非常有张力。
男主也很好,把那种复杂的,隐秘的情绪给表现了出来。
日本電影總是有獨特的細膩感,好像是把你我的生活剝開一樣,赤裸裸呈現在觀眾面前,愛也好,恨也罷,我們很難脫離這樣的模式。
看著妳一絲不掛在面前跳舞,像是脫離繭的蝴蝶飛舞著,我知道這刻的美麗只是暫時的,我們就是靠這一點點的瞬間而活著吧?
真羨慕你啊!
想要離開我就可以離開,可是我一輩子沒辦法離開我自己。
永遠都被困在這個軀殼,我也好想自由飛翔,可是我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好難過,我好憤怒,也好想別人能理解我,可是理解很累吧!
真的有人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嗎?
愛,會消失的,對吧?
近年的日本電影,已經不走純愛路線,反而更貼近現實的愛戀,成人的戀愛是苦澀而難以咀嚼,從【劇場】講述渣男的相遇,到【花束般的戀愛】兩人面對職場後的分離,甚至【剛好想起你】回想從認識到結束的過程,生活,有時候真的困難,需要克服的東西太多,需要花很大的力氣還有耐心,也許這樣寫實的電影,更能讓人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吧?
希望有天能大聲喊出我生活著,而不是只是存活而已。
影片中所呈现的“爱”并不是纯洁的、浓烈的、与性有关的、亲密的、甜蜜的、狭义的“爱情”,比起普通的情侣关系,两人更像是生病状态下的朋友,两人可能不需要浓烈的爱,即使生活三年两人也甚至没有对对方的深刻的理解与了解,影片中也没有呈现两人有好好的沟通。
我感觉,宁子需要津奈木的理解以及崩溃时的小小的支撑,“还有一个人存在我身边”,而津奈木给我的感觉是当他看到躁郁的痛哭的发疯的宁子时,好像自己的痛苦通过宁子的痛苦也得到缓解和释放,所以他并没有离开糟糕的宁子,也没有非常在意宁子所需要的,当然宁子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他(直到最后抑郁转躁郁时才说出自己的需求)。
但对于两人来说,即使不甚理解,你的存在与陪伴,也让我可以稍稍的活下去。
我被打动了。
认识趣里是因为看过她演的《吉祥寺》、《我的家中空无一物》和《最终幻想少女》。
她每次出现都能抓住我的眼球,小小的身板似乎扛不住秋风,小小的脸蛋好像装不下五官,上吊的眼梢和突出的双唇有别样的稚气和灵气。
这次趣里独挑大梁,演一个在情绪崩溃和奄奄一息之间拉扯的女孩。
这女孩会在吃到冷掉的炸猪排生气地把筷子甩桌上然后去热饭,而不是每吃一口都煞有介事地感叹一句“好好吃”的那种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的女孩——至少这个形象是真实的。
她为很小的挫折抓狂,对声音敏感到神经质的程度,她在他人面前时常感到无地自容(在电影中所说的“感觉自己被看穿了”),她病态嗜睡的时候起个床都像用尽了力气,她破罐破摔在午夜狂奔,额头冒血或一丝不挂也无妨,她在停电的家里赤裸着起舞。
我能与女主角共情,因为这个角色鲜活。
电影即将结束,她起舞的时候,她在旋转,镜头在摇晃,我也有些醉意。
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能量黑洞,与她朝夕相处的话我大概会崩溃。
即便在她说她“重生了”的那个夜晚,面对一直默默陪伴的男朋友,她的主语,也仍是“我”,全然没有理会男朋友最近经历了什么挫折。
在面对外人时,她显得温顺恭敬;面对最为亲密的男朋友,她却可以随时嘲讽和发脾气。
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有没有这些症状。
陪伴抑郁症患的亲属们,真的辛苦了。
这部片子,能给缺乏能量的我,很多自信。
不是走出了第一步,就没烦恼了,而是不断行走,不断摔跤,不断停歇,然后又要重新行走。
结局女主并没有解决躁郁症的问题,还搞砸了工作,男主也失业了,这在世俗眼里是很失败的,但他们俩在最后突然了解了彼此。
就这一瞬间,我觉得能够支持两人走很远很远的路了。
这给我对另一半有了一些想法。
我不想找爸爸这样优秀的人,我想找有一点点心理疾病的人,和我有一点共鸣又互补。
最好像男主一样,默默接受我的各种行为,不表现得吃惊或者异样的眼光。
虽然我也会发脾气于其无动于衷,但至少我有个发气桶哈哈哈哈哈哈。
我有点像男主,拿距离来保护自己,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就变成了女主,死死黏住我的被窝,一直逃避。
我很厌恶这样的自己,但是又觉得女主挺有意思的,估计我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有意思又危险的人。
“你要是累了,可以离开我。
但是我这一辈子,都没法和自己分开啊。
”
不理解这部片的人是幸福的。感同身受的人对女主是羡慕的,羡慕津奈木的存在。
光是活着就已经很累了。趣里的表现可圈可点,颓丧、抑郁、神经质、还有点精神失常,最后的裸奔把情绪推向高潮,结尾停电后的起舞跟燃烧如出一辙,片子其实只要讲抑郁症就可以了,安堂那条线完全可以砍掉。
我一直觉得趣里很灵的,但是恕我不能感同身受。但我想要个苏打一样的男朋友,可是谁不想呢?
huh?
抑郁症
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
好辛苦,大家都好辛苦,咖啡店的人都很温柔,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下定决心要守护的地方还是无法融入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脆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想被看穿的地方,女演员因为私生活被曝光而自杀,普通人也会在某一个细小的时刻因为被看穿而崩溃,我们无法赤裸裸地去面对这个世界,我们需要武装~看完有点伤心,以及心疼苏打
女主演的太差劲
趣里哭得太鲜活了 “你要是 想和我分手的话 也就分了 但我是没法摆脱我自己的”
泣顔が一番綺麗なおなご
病态和病态一起产生的美好
就这种逻辑和这种精神问题,也就小日本能拍出来~
其实是想给两星辛苦分的一星给最后的天台………
不管怎样 男主能够陪着女主 女主你就偷笑吧
1.不工作、天天在家躺尸的人其实也活得很累,既然只要是活着就很累,那还是不工作吧;2.自由奔跑、散漫摇摆身体、迷幻霓虹灯光,已经成了收买影评人/影迷 的必备桥段/元素。
“你要是想离开我就可以和我分手,可是我一辈子都没办法和自己分开” 然后,一句“其实,我真的很想更了解你”,便能化解所有一切的绝望,胜过一切各式各样的“帮助”。魔幻吗?不,这很写实,这简直太写实了啊。
人赤条条的来,总归不能赤条条的活着呀。
这是描写病人的吗
苏打(换个女主就好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津奈木其实是非常渴望羡慕宁子的自在的,不顾一切做自己的状态的。他在生活中压抑着却没有勇气反抗,违心做着跟自己良心相反的事,而宁子虽然是豁出一切毫无保留表达自己的状态,一方面会感恩理解自己的人,当一转身如果听到他人的耳语就会感觉巨大的背叛,这种感觉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某个瞬间,或许是津奈木想要守住某种宝贵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心疼眼前的这个女孩,所以两个人才在一起长达三年之久,电影后段发力的时候某个瞬间人物细节状态描写非常深入,愿每个躁狂症患者都能得到理解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