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的我

Super Size Me

主演:摩根·史柏路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大号的我》剧照

《大号的我》剧情介绍

大号的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针对麦当劳快餐和美国人身材肥胖等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摩根策划了一个“以身试法”的实验方案:在一个月里,除了去麦当劳点餐,他不再吃别的食物。在一日三餐麦当劳对肠胃狂轰滥炸后,摩根发现了自己身体急剧的变化:体重飞涨30磅,血压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性生活质量骤降。摩根用亲身的试验结果,告诉那些依恋速食快餐的人们,回归健康膳食是如何的迫切。否则,就像摩根的遭遇一样,连女友都快要被吓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后一件外套要或不要明星伙伴第三季静悄悄的雨延安往事黑帮之地摩斯探长前传第六季爱的阴暗面绝地刀锋如来神掌铁爪鬼打墙故事时间到松软的泥土罗德里戈·桑塔纳:我出柜了!乱来!我居然会成为社长战地之狼换夫计划空拳赤手最爱幸福巧克力待到山花烂漫时烟波浩渺之相识宝宝大过天怦然心动的小姐姐不足之处女人莲心真爱百分百随风而逝料理仙姬

《大号的我》长篇影评

 1 ) Bologna size: A load

看起来很惊人。

但是,这位仁兄的医生不止一次告诉他,你每天都吃了5000大卡。

一天5000大卡,基本上只有脑残才会这么吃东西。

而且,就如纪录片《胖头》所说,一天5000大卡的任何东西都能把任何人吃成肥猪。

何况,根据计算,只算三餐的话,你怎么也到不了5000大卡。

不信?

你可以去任何在米国的麦当劳,然后点几份套餐。

除非你一餐吃两个套餐,就算是大号套餐,你的热量计算也只会在3500大卡左右——虽然也会慢慢地把你变成肥猪,但是毫无疑问,Spurlock夸张得明显。

本片出发点值得怀疑,而且充满谎言。

哦对了,别提垃圾食品垃圾的事情。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2 ) 小孩、国王、骗子

导演兼主演的摩根•斯普尔洛克在本片中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将一件我们明明很清楚,却偏偏有意无意忽视的事实,放大了、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惯常所用来安慰自己的理由与条件,全被摩根在片子中剔除了,只有事实摆在面前,无法逃避,没有借口,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正在和一个女孩微信聊天,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她同样经常信誓旦旦地发誓减肥,而当听了我描述这部片子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现在好想吃麦当劳啊!

这个女孩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一个代表,面对诱惑的时候,明知道其中有多么大的危害,却还是不由自主被吸引。

这个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借口,或者一个小小推动,比如:偶尔吃一次没什么的,或者我请你一起去吃。

我们便会彻底被那个诱惑所征服,放纵自己的欲望,乃至全面沦陷。

不过说实话这样的“沦陷”,就像上面所提的那样偶尔一次,的确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怕的就是频繁的偶尔一次,或者不同的各种理由轮番使用,那么就是真的大大不妙了。

而那些快餐企业也是深明其中的道理,他们知道现在这样资讯、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都会知晓西式快餐的缺点,但是人们依旧会被西式快餐吸引,而要让人们走进快餐店,只差一个理由,一个人们可以说服、甚至是安慰自己的理由。

于是快餐企业便运用广告这个武器,要么加强诱惑,要么打感情牌,甚至还有的完全可以罔顾科学,自我标榜健康、卫生、安全,有基本健康常识和曾经到快餐店打过工的人们都会知道这有多么可笑。

不过这一切在快餐企业看来都不在乎,也都不是他们投放广告的目的,他们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在人们面对快餐的诱惑时,脑海中会出现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来自于他们的广告,那么他们就成功了。

摩根•斯普尔洛克在本片中所做的就是要展示给我们看如果这些快餐企业真的完全成功了的话,那么带给我们的危害会有多大,而他在片中则要如同标本一般展示给我们看一个完全沦陷在美式快餐之中的人最终会是怎样。

当然肯定不会是那些广告中所许诺的那般美好。

当然他的做法也有一些极端,这也是我说他把事实放大了的原因。

这也是因为有些事实如果你不把它放大,人们依旧会选择忽视,因为诱惑实在太大了。

不过,我很难这部纪录片是否成功了,无疑就一部记录片本身来讲,它是很出色的,它严谨,科学,也不乏观赏性。

但是它的作用却是这样的有限。

它所揭露的快餐巨头们,依旧在扩张着自己的连锁店,甚至经营手段还在推陈出新,那些为人们提供的理由的广告也同样是花样百出。

而本片我甚至很难在网上找到一个高清的版本。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社会,那个高喊“他没穿衣服”的小孩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孩,而光着屁股的却是国王,攫取暴利的却是骗子。

 3 ) Healthy Lifestyle

可以说是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

简直是值得学习的样本,引经据典、动画、采访、旁白blablabla拍摄是不是不难学,我就要开始了Laptop播着小J的Make Me Wanna Die,今天一下就看了两部够了吧?

够了吧?

导演这下赚得盆丰钵满,名利双收,不知道是不是很划算呢高调是现实世界的必须啊总之是很精彩的纪录片,丝毫不烦闷,感觉食品类专业还是会很跑火,不错

 4 ) 小宇看<super size me>

真的,我们生活中的某一个部分是由谎言构成的.或是 我们宁愿生活在谎言里我只能说, 我是绝对不会去消费 快餐的了 太恐怖了实在太恐怖了 男主人公实在是太有社会责任感了.佩服

 5 ) 《不瘦降之謎》:少食多滋味 多吃壞肚皮

《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算是近年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紀錄片,製片人Morgan Spurlock在片中展開一個為期三十天,每天三餐吃快餐食品的實驗。

眾所周知的是快餐食品又被稱為「垃圾食品」(Junk food),摩根的嘗試絕對是一個反面教材,教導我們選擇食品時理應停一停,諗一諗,否則就會賠上身體,對身體造成傷害。

快餐文化就如同糖衣毒藥入侵我們的生活,四處皆見麥當奴、肯德基,漢堡王(Burger King)都是售賣西方的高脂肪、高卡路里的油炸食物。

至於中國的快餐說實話也不好得那裡,真功夫、永和豆漿表面上是售賣較健康的食品,但事實上一定有多油份,糖份,脂肪。

這在快餐文化裡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片中主要針對的是麥當奴公司的銷售與食品工業背後帶來的商機與如何影響著美國人的消費,麥當奴只是快餐文化裡的一部份,而他的其他對手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

片中以麥當奴為引子,背後是讓觀眾判斷快餐文化到底是好還是壞。

或者觀眾會認為摩根的這個瘋狂的計劃是片面,但據他所言這是一個實驗,目的是讓觀眾思考長期食用快餐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摩根從一個健康的人慢慢地變成了體重增加、高血壓、暈眩、食慾不振、失眠等等的問題。

從他的第一天接觸快餐到結束前十日,他在短短二十日重了約二十磅,甚至出現對肝臟的損害。

醫生均勸導他停食,否則會有心臟病的風險。

一面看一面替他的健康感到緊張,食也可以吃出禍,吃也會造成長久的傷害,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做的均衡飲食,達至健康水平。

在日常生活上如何避免這重快餐的誘惑,選擇合適的食物。

麥當奴在發達的城市裡每隔幾個路口,商場,街角,辦公室,甚至是醫院也有分店。

外人對美國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其身材,目前美國約有三億人口,但肥胖,超重的人數就有一億。

即是說有三份一的美國人都飽受著一定的健康問題,於是有國民向麥當奴提出訴訟,指出提供高卡,高糖,高脂的食品會導致肥胖,要求有所改善和賠償。

官司當然是不了了之,法庭其後取消了審判。

但是美國人對於針對麥當奴的指責可謂是一浪接一浪。

去年三藩市頒布法令要求麥當奴要提供適合兒童營養標準的開心樂園餐,才可以附送玩具。

一直有家長指出「送玩具」是導致兒童痴肥的原因,但麥當奴的有關方面卻以取巧面對禁令,即使食品不合符標準也可加錢換購,認真抵死。

在短短的五年裡,美國患二型糖尿病的人數增加了兩倍。

國民不注意飲食,又沒有定時做運動,可見是一個社會上醫療開支的大災難。

製片人除了走進麥當奴親身參與實驗外,還走到部份食品工業的供應商、病人的手術現場,甚至是國內的學校試圖找出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童肥胖與構成了什麼的健康問題等等。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利益,大機構巴結政府,政府享受利益,置學童的健康於利益之上。

學校的體育課不足,均衡飲食的教育與意識薄弱,學生就只好選擇自己喜歡吃什麼,久而久之身體出現警號。

快餐集團本身的銷售手法也層出不窮,定時在報紙上刊登優惠券,推出新款的美食,讓消費者產生消費意慾,消費者本身也有一種「食得不要浪費」的概念,以為平即是好,實質這只是個消費陷阱。

舉例,食品的質素與份量會有所差異。

然而,我們卻有貪便宜的心理。

快餐的製作過程中也出現了未知的因素,片中稱麥樂雞的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防腐劑,曾有一個美國的營養師做過一個實驗,指擺放了一年的麥當奴餐沒有腐爛與變壞,當真是恐怖。

而我們卻在食用這些未知的產物,有些也許是基因改造,有些加了不知明的物料。

摩根在一面進食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就是愈食的時候愈想食,若沒有這種成份他將會失落,由此可見這些食物的確含有一定的化學成份,控制人體。

另一個的事實是,沙律的卡路里比漢堡包的指數高,即使在廣告中宣稱是符合標準,可是依然是垃圾食物。

在罵麥當奴的同時,不妨也注意一下其他的快餐公司也有同樣的問題。

「麥當奴化」(McDonald-ization) 正在擴展,當中衍生的問題不但是食物安全、人體健康的問題,內裡還包含的是對勞工保障、環保問題等問題。

在這種速食當中,我們要知道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時是受害的,快餐產業為了畜牧而在熱帶雨林中伐林,熱帶雨林的樹木充當紙杯、餐紙的原材料。

除了個人健康之外,我們需要關心的還有世界的發展。

最後,還得要讚讚這部紀錄片,紀錄片不但要紀錄素材,這部紀錄片多了的是實驗,是行動。

盡量用行動改變觀者的看法,摩根身體力行或者是最好的例子。

而我們光顧這些餐廳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身體,記住「少食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文/Dorothy

 6 ) 我是只痛且快乐的小白鼠——《超码的我》

打倒麦当劳!

打倒肯德基!

打倒汉堡王!

不要认为以上标语来自中国愤青,与麦当劳一样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特产。

麦当劳等快餐是我们的盘中餐,你可知道这些洋快餐有怎样的危险?

不妨看下关于快餐的纪录片《超码的我》。

这是部令人警醒又不乏娱乐性的纪录片。

无论你喜欢或者讨厌摩尔那个大胖子,不妨看下摩根这个小瘦子的夫子自道。

影片的起因是一场诉讼。

两女孩是麦当劳的常客,但是发现自己身体日渐臃肿之后,两人委托律师对麦当劳对副公堂。

显然美国法院也是亲软怕硬的主儿,两个女孩没有取得想要的天价报酬,理由是证据不足。

导演本人当然没有站在快餐巨头的一边,他走上了追求证据的求索之路。

较之惯常纪录片中作者的隐退,此片导演首先身先士卒,像迈克尔摩尔一样跳出来。

更令人咋舌的为了验证麦当劳的饮食与身体疾病的关系,摩根把自己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整日以麦当劳为食物。

他顿顿吃,日日吃,一吃就是一个月,不仅吃坏了身体,吃坏了胃,而且也影响了生活,包括性生活(据素食主义的女友说我们的导演同志下半身受到了损伤).较之摩尔用自己的嬉皮笑脸贴上一些冷冰冰的大屁股的烂招数,导演摩根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月的垃圾食品下来,摩根得到了什么,一身赘肉,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还有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麦当劳根本就不是健康品。

对于美国人的肥胖与身体健康的危害,麦当劳并没有他表示的那么无辜。

摩根对于肯德基的冷嘲热讽不可谓不犀利,但如若至此,导演只能算是个仇恨麦当劳的家伙,被人打上古怪的标签,扔进娱乐的垃圾筐。

幸运的是导演并非娱乐至死的家伙。

他像只倔强的鼹鼠,在坚固的地面不停地打洞,在导演的一番抽丝剥茧中,事实背后的真相开始爬出水面,湿淋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去过麦当劳的人们自然会注意到他的儿童乐园,摩根就是此中发现了麦当劳的“生意经”。

不得不承认麦当劳的生意算盘打得实在精明。

越来越多地美国儿童把自己的快乐和麦当劳钩挂在一起。

就这么不经意间,凭借免费的儿童乐园,麦当劳把自己的饮食文化敲进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麦当劳的商业经坚持了邓某人的“从娃娃抓起”,这招真是深入人心。

接下来不妨看下摩根做的有趣的小调查,他把一些人物卡片拿给小孩子们看。

孩子们不了解美国的历史,更不了解美国的总统,甚至错误的把上帝误认为是布什,他们却认识麦当劳的小丑。

快餐文化的渗透较之政治更是令人恐怖。

这也是对麦当劳每年十亿美元广告宣传费用的最好回答。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老外未必不懂。

麦当劳是如何回报这些可爱的顾客的呢?

据美国卫生部的调查,越来越的儿童开始与糖尿病,肥胖症这些难缠的疾病长期生活在一起了。

这些孩子无法拒绝麦当劳食物,他们都被培养成一个麦当劳的胃口。

每当经过麦当劳的门口,这些孩子们就再也无法挪动自己的双腿,管住自己的嘴巴。

想起张元拍摄的关于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的纪录片。

美国夫妇说不知怎么这些孩子总是对中国食物有种亲近感,也许自打在母体中孕育时,他们都有着一个中国的胃。

与此类似,麦当劳代替了我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一个快餐的好胃口。

“小白鼠”试验结束,摩根疲惫地回到家,女友看着身心俱疲的摩根,“可怜的摩根,我要用素食来好好调教你一番了。

”令人欣慰的事情还在后边。

美国观众对于摩根的勇敢与探寻报以好感,大量的人们涌进电影院去选择支持摩根。

最终在美国本土《超码的我》获得了1.1亿美元的票房。

影片的胜利甚至延伸到影片之外,影片上映六周后,财大气粗为富不仁的麦当劳被迫取消了菜单上的“超码”字样,超大码计划寿终就寝。

据麦当劳说法称此举是公司计划行为,与影片毫无关系。

不要指望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良心发现,你最好给他一个拳头,让他学会倾听你的意见。

说的没错,这就是摩根的意思。

联想到中国,越发让人出冷汗。

领导教育我们要吸取美国的精华,摈弃美国的糟粕。

现在美国的垃圾食品如雨后春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落户,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制还像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头顶之上。

不谈月亮,面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摩根又在哪里?

看不到摩根,看到了小巨人姚明。

他是麦当劳垃圾食品、佳得乐这种可怕的碳酸饮料在中国的最大代言者。

 7 ) 追寻健康人士必看

不管你是不是素食主义者,都非常值得一看。

里面主人公因为电影引起热议后被发现是素食主义者而被诟病。

批判他的人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他是素食主义者, 所以影片中一些他吃了麦当劳之后的生理反应是因为他多年没有吃肉不适应导致,和麦当劳本身健不健康无光“。

这真的是个诡辩。

真因为他因为多年不吃肉类制品,所以体内环境相对干净,对麦当劳的反应才更能证实产品对人体的伤害。

而麦当劳的问题最根本原因在于食物的加工处理过程。

最令人唏嘘的是国外的快餐垃圾食品,走入中国往往被包装成中端视频,高品质的象征,麦当劳如是,肯德基必胜客如是。

除了美国,世界上好像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对它们如此欢迎。

欧洲有的城市为了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饮食习惯,是禁止这些快餐连锁入住的。

中国人也是该长点心了,而且亚洲人体质本身并不适合过多肉奶制品,这个也许下个书评或者影评可以讲。

 8 ) 看片笔记——《Super Size Me》

1.段落式的结构,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篇论文,覆盖了许多论题,但同论文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另一方的观点或者理性思辨,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戏谑、讽刺及富含表现力的画面,确实比网络上的文章更能突出阴谋论的优势,尽管这个基本不算阴谋论吧。

3.此类纪录片一大特点是行动,他们不仅要搜集证据,他们本身的行为就是证据。

4.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纪录片都是由自己的观点出发的,一切行动与证据都围绕着自己的观点展开。

5.本片最传奇的地方在于它成了,圣丹斯6周之后麦当劳取消了Super Size套餐。

6.妹子真不错,借本片推出的时机还出了本减肥书。

她讲他们性生活的时候太生动了。

值得记忆的场景1.开场小孩喊着pizza hut玩耍2.伴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曲子做又恶心又讽刺的手术3.其实每章的标题都很有趣,小丑彻底成为邪恶的化身啊。

 9 ) super size American

重新看了一边SUPER SIZE ME,印象最深刻的是MORGAN找来几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然后拿出一叠图片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人。

每个人都知道麦当劳叔叔,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耶稣。

另外是在白宫外面MORGAN叫一群妇女念对美国效忠的誓言,她们尝试了很多遍都不成功,但是却对BIG MAC的广告台词倒背如流。

我也记得在小学的时候香港TVB上麦当劳的广告打得很凶,那段巨无霸的广告词我都还记得:“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洋葱夹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到笑哈哈”事实证明麦当劳的广告就是牛,就是深入民心。

我不是一个常去麦当劳的人,一年去不了一两次。

但看过这部片子以后,我决定以后也不会让我的孩子去吃JUNK FOOD。

记得有一个观点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童年对食物味道的记忆,然后长大了就会对那样的味道念念不忘。

有些人记得的是砂糖打成的棉花糖,有些人记得麦芽糖。

我对食物的记忆很简单:酱油鸡蛋拌饭,麦芽糖,还有外婆家院里那棵龙眼树的龙眼。

我希望未来我小孩记住的是我煮的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和现在的小孩那样对童年食物的记忆只是麦当劳,KFC和PIZZA HUT

 10 ) 麦当劳的回应

这种主观臆断很强的烂纪录片,不可避免伴随很多逻辑错误。

可以看看麦当劳的回应,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能公开辩论的优势!

主要观点在平衡饮食选择和日常运动。

没人会没事每天只吃高热量的食物。

这也是巴菲特的观点,他几乎每天麦当劳可口可乐,他的理论是关键在于热量。

每天限制多少卡路里摄入就可以,跟吃什么没关系,何况食物能让人开心,这些心理因素没被考虑。

网上找到的几页幻灯片截图,

麦拍了一部纪录片反驳,但是此片网络基本找不到

主要观点

《大号的我》短评

当即倒掉一瓶可乐

5分钟前
  • 流转的往事
  • 还行

应该牢记一生。

7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力荐

真爱生命,远离快餐?

11分钟前
  • 单身糟老头(holland)
  • 还行

这部经典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个男的只吃麦当劳,吃一个月,结果各项指标全部异常身体快速衰竭的事儿。然而,美国有一个老师也做了同样的实验,每天只吃麦当劳,但严格按照成分表只摄入2000卡的热量,吃了三个月竟然更瘦更健康了。所以,真的不能片面地相信一个事实。大概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吧。

15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我总算知道肥版蓝蓝路的出处了...

2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这个试验本身就太夸张了,每顿都吃麦当劳还总要超大份,不死才怪

24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还行

OMG!!!

25分钟前
  • 咸梅超人
  • 推荐

谁都知道的事,又何必,没有特别的想法就别自虐当英雄了

28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这勇气不是一般人能行的~!

29分钟前
  • 三孩
  • 还行

一直想看的片子,真看了也不过如此,动画搞笑归搞笑可还是粗糙了点……该讲的点都讲到了可不够深入,不过也就100分钟,还能怎样呢;他女友倒是令人印象深刻 ps:我看完和朋友去吃肯德基,惊恐地发现wicked wings还挺好吃的,让我想起了高中每周末从学校出来,基本都是这顿饭

31分钟前
  • 安非他命
  • 推荐

Michael Moore之后又一个这么带种的纪录片导演

34分钟前
  • 空谷幽兰徐小宝
  • 力荐

点子还行 拍的挺无聊了

37分钟前
  • ᴟoi&ioᴇ
  • 较差

给五星因为 1.一个American和一个Isreali都看过;2.这部片子的社会意义;3.我看完怎么那么想去吃MCDONALD...

40分钟前
  • 马牛
  • 力荐

电影人的责任感

44分钟前
  • Jason Bourne
  • 推荐

我就是不喜欢这种电影!走出邪教的朋友以后别推荐给我了!每天吃垃圾食品的人上亿,你敢说你不杀生!你们能阻止所有人吃垃圾食品吗?你们又不是神佛!我忘了国外某神棍说什么地球有多少垃圾人口,共济会会在适当时刻清除人类,我觉得这些美国神经病人真他妈讨厌。(听说是duludu子懿推荐给豆瓣很多网友的……又是他)我都不知道这些神棍活着是为了什么。人人都自私也不能自私到这程度,这世界又不是你们自己的。这些神棍天天说除了他们是神圣的,其他人类都是自私堕落的,世界又要毁灭了,又要发生三战了,放狗P!

47分钟前
  • 李阳与啰嗦大王
  • 较差

只是摆出数据和事实的纪录片 手术那里是从指缝中看的 看完后心有余悸 恨不得马上食素 片尾坟墓上的2012很有意思

52分钟前
  • 不要太over
  • 推荐

大学时新西兰外教给放过,这么多年还是爱吃麦当劳

53分钟前
  • 美嘉.rar
  • 还行

……我还是继续吃素吧

57分钟前
  • 龙龙君
  • 推荐

还是吃素吧!

60分钟前
  • Orchid
  • 推荐

我不吃素,但是我吃很多蔬菜水果,我偶爾吃快餐,因為它們確實誘人。人是雜食動物,吃什麼都得有度。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