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理解这里面角色的动机,完全一副“我就要这样嘛”,什么都不考虑的小孩子的样子。
男主和妈妈通过电话之后依然选择去救死生不知的女友,完全不想想妈妈就自己这一个孩子了,女朋友重要还是家人重要?
弟弟死了也不伤心难过,除了象征性的震惊和抽泣之外什么都没有,就好像弟弟跟自己毫无关系一样。
看到朋友一起涉险也不劝他们离开,如果你真的爱你的朋友,不应该冒着绝交的风险也要把他们逼走吗?
其他人更是连给家人报平安的举动都没有,人物形象就像白纸一样扁平且空洞。
这部电影表现人的恐惧是很脸谱化的,惯例的捂脸、尖叫等等,但是他们的行为逻辑一点都不受恐惧的影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男主一个人去做还可以解释,所有人一起去做,眼看着一个个死掉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质疑、犹豫、后悔、埋怨,就像日漫里的“为了友情和羁绊”一样单纯。
说白了就是除了当下做出了几个符合情景的反应之外没有任何思考,这几个人物仿佛毫无记忆,没有反思:天啊军队都干不过的怪兽,我们要去也是以卵击石,还是从长计议先跑到安全的地方吧——不我只想救女友,其他什么都不在乎;天啊我的朋友为了帮助我死了,我好愧疚,不能再让他们跟着我冒险了——不他们想去就去吧,反正我只在乎我女友;天啊我的同伴都死了,我还有家人,抱歉你还是自己去找你女朋友吧 / 你害死了你的朋友,你的决定就是个错误,我就不应该跟你来(是的大家都是自愿的,但是其他人看到朋友去世出现这种情绪是完全符合常理的)——不我什么都不在乎,我的命都是男主的。
只剩条件反射一般短暂出现的情绪,没有任何情绪带来的思考。
这些都是完全符合逻辑也不会受到观众刁难的正常人物性格,偏偏编剧让他们当木偶,一个个都是工具人,编剧说了男主要去救女友,那好吧,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死了几个人,我们也要紧密跟随男主,一直到摄像机坏了为止,当然,Hud死了以后摄像机居然还被拿起来接着拍就更是槽点中的槽点了。
回到人物性格,有这几个人的执行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要是合伙开个创业公司绝对能做成世界五百强了好吗XD。
这性格表现就像把漫画里的人物搬到了现实世界一样,如果要拍伪纪录片,至少人物的行为逻辑应该符合现实吧,没有复杂的人性,没有求生的本能,只有由爱情驱动的主角,甚至连爱情都没表现出来多少。
友情更是仿佛不存在,根本看不出几个人是熟人,朋友们好像给男主打工的一样,怕他拖欠工资不得不一直跟着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会被责备,男主对他们也不关心,顶多在员工死后喊几声,又损失了一个免费劳动力。
此外,电影前面将近20分钟的铺垫太长了,后面也没有呼应,和人物性格、剧情走向关系不大,直接从怪兽出现开始看都不违和,就说你前面拍了个啥吧。
其他的诸如朋友受伤,遇到医生却不第一时间求助,救女主直接把钢筋拔下来等槽点就不提了......
骂晃的太晕的人活该吧 想想一个新手拿dv不都这么晃的 比如你全家去旅游回来的片子晃得可能比这还厉害 人家可是一边拍dv一边被怪兽追呢大片就是大片啊 新想法总是那么吸引人 还有必不可少的小笑料"这他妈是啥"'别管了反正是个特可怕的东西'"这他妈又是啥"'这是另一个可怕的东西'新闻台报新闻 动画台照样放海绵宝宝 不会像一到七点所有台全是新闻联播换台也没用那几个哥们真有情有义呢 要我早撒丫子了 一切交给兵哥哥们自爆女是白粉妹么 表情好木还有诶 他们大兵都不管平民摄像的 搁中国肯定是"谁让你拍得"然后予以暴力没收没看明白的地方 男主角炮友怎么被压住的 我倒了好几回也看不清
暈看完了電影以後...第一感覺就是暈其實并不喜歡DV視角拍的電影就是怕暈 鏡頭晃動得太厲害- -但這部電影是我看過的同類電影最好的一部..同樣講NYC淪陷的灾難片與[後天][哥斯拉]卻截然不同與其花大量時間拍攝怪物摧毀城市或者吃人的血腥場面不如多花點鏡頭去描述人們在危難時候的驚恐慌和絕望如何去選擇 如何去生存其實最喜歡的還是結局沒有"抱得美人歸"的大團圓結局也沒有惡俗的留下怪物未死 未完待續的伏筆這樣的結局才更爲現實...
1.自REC1,REC2后,所有的伪纪录片总让人觉得很假,伪记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晃得镜头让人恶心。
2.抛去摄影手法不谈,片中bug太多。
比较严重的影响故事展开的简单列举两个:男主救前女友,两个朋友和一个不太熟的朋友抛去性命同行。
女主被钢筋贯穿胸部,拔出来后居然能够健步如飞。。。
3.哥斯拉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的年龄实在不适合看这种“怪兽”题材的电影了,完全没有真实感。
说白了,并不是电影本身不好。
放给十来岁的小孩看,也许会让他们觉得拍摄很真实,怪兽很可怕。
但随着年龄变大,经验增多,观察更细致的情况下,这种拍摄手法以及题材方面,只会给你假的感觉。
支持我看下去的,就只是漂亮女主的那条爱情主线
在《哥斯拉》之后,怪物入侵片似乎走到了绝境。
已经开始出现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这样的纯跟风电影。
鲜有像《暗袭》这种小成本高质量的怪物片,也不能成为普遍适用的模板。
怪物片常用的套路其实与警匪片十分相似,只不过反面人物变成了怪物而已。
新好莱坞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很多怪物片也被发展成类似《邦妮和克莱德》这样的以反为正的电影。
可是由于怪物片的题材限制,它无法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直到《科洛弗档案》的问世,怪物片才似乎找到了更好的革新办法——影像实验。
由于题材和剧情都十分单调,主流怪物片只能从影像上创新。
《科洛弗档案》使用的办法是十分冒险的:全片用一部DV机充当第一视角,所有的人物只能在这一个视角之内活动,场景和视角的转换都是非常死板的,所有事情必须是自然而然地在镜头前“被发生”而不是有意用镜头来“看”故事——国内的神作《B区13号》就在使用DV视角时犯了无数次错误,导致恐怖片变成喜剧片——更何况,全片手持摄影的使用对于怪物片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有毁灭性的后果:人们无法看到怪物的清晰形象和怪物伤人的全过程,这是非常扫兴的,甚至可以说是偏离怪物片宗旨的做法。
但是,《科洛弗档案》却在剧本和剪辑两个环节上堪称完美。
DV在相当精确的时间转换于几个主角手中,用DV的开关抹掉不必要的部分,同时在倒带过程中插入故事的前因后果。
应该说,很难再有一部第一视角影片像《科洛弗档案》一样细致了。
表面上粗糙的摄影风格却暗合了dogma95的主旨,影片幕后的运作方式不仅为怪物电影,甚至为所有小成本商业片提供了一条新路,从这个角度上说,《科洛弗档案》对电影的贡献是无法用奖项和口碑来衡量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科洛弗档案》带来的直接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是对于影像风格的模仿,而且大多数出现在同类题材的怪物入侵片中。
《第九区》应该算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争议很大的《天际》和做广告加圈钱的《洛杉矶之战》也有《科洛弗档案》的痕迹,最广泛地得到肯定的是手持摄影的应用。
对于一部科幻片来说,最大的成就也许就是走出一条新路吧。
如果一定要加一个副标题,我希望是“比Battlestar Galactica抖得更厉害的怪兽史诗”听说Saw第五部正在筹拍中,斗室中小成本的杀人也能杀出个五集来,而且杀得惊心动魄,其中的关联性娱乐性又非常强大,完全可以当成是电视剧来看;现在看来Cloverfield也应该是这个势头了,何况是J.J.把手的这道菜。
虽然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漫画,J.J.的《迷失》(LOST)和藤田和日郎的《魔偶马戏团》(Le Cirque de Karakuri)在故事叙述上可说旗鼓相当,都是属于伏笔埋得极深,注重细节,悬念叠出的作品——但是,《魔偶马戏团》没有J.J.的那么有娱乐性,其一藤田和日郎的画风实在是有目共睹的不入眼,其二,藤田和日郎式可有可无的台词太多了——这让《魔偶马戏团》看上去像块注水猪肉。
不过说回来,《魔偶马戏团》说的是热血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迷失》说的神秘的东西不便直接解释。
要说David Finch兼具严肃和娱乐,J.J.则是个搞神秘主义的娱乐天才——不过你要说他是个玩故弄玄虚的大师那也对。
这片是哥斯拉之AV片,主角不是哥斯拉,变成帅哥和美女。
讲的不是打怪兽,讲的是某帅哥不顾万难,不顾兄弟,不顾老妈,不顾老友,拼死拉人一起救他的地下女情人,而且这女人一星期没上他,就上了另一个帅哥。
一开始帅哥还看不起这女人,一星期没见就有了新男友,这算什么,我们只是朋友。
经不起亲兄弟说爱情第一,工作什么的有什么重要呢?
马上他亲兄弟就死在桥上,这时帅哥接到美女的求救电话,美女的呻吟声激起了帅哥的无限性激素,鸡鸡硬得不行,胆也壮得很大,马上拉起亲兄弟的女友、自己的老友、还有不熟的女人,一起去救美女。
受美国文化培养,那三个人认为一定要帮他救火,不然他的鸡鸡就会核爆,纽约会灭亡。
当然,帅哥老友有一定私心,因为那个不熟的女人他看上了,还有那美女他本来也看上了,加上刚死去老友的女友也不错,也硬了。
一路上没什么,就是帅哥老妈打电话来,帅哥骂了句,操,老子鸡鸡硬成这样,这老妈不能帮忙,烦死了。
接着继续找人,途中怪兽BB咬了不熟的女人,不熟的女人就自爆死了。
继续找,找到美女,肩头揷了一铁枝,这时帅哥的雄性激素激起美女的无限生机,大叫一声,拔掉铁枝就可以跑了。
终于上了直升机,亲兄弟女友先走了,帅哥美女老友三人一机,怎知被怪兽打下。
老友终于死了,帅哥美女避险桥底,放下DV机,开始救火,片终。
《Lost》班底的缘故,我很早就对本片感兴趣。
看了预告片后,充满期待。
今天找来,虽然只有英文字幕,也赶紧看了,果然好看。
影片采用了独特的DV视角。
但真实感主要并不是来源画面,而是来自角度。
从头到尾跟着几个主角跑,并且用“第一视角”来记录整个事件,别有一番感受。
也如《Lost》一般,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恰恰是缺乏宏观的镜头,常常只能窥见一角,所以神秘感十足。
也愈加显得恐怖,因为较之人的渺小。
观众们和片中的角色们一样,统统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抽丝剥茧的过程,伴随着惊恐的一步步深化。
有那么一两个镜头,我也看得很投入被小小吓到——因为我也一直想看清那东西是什么。
甚至刚开始那会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先是地震,然后爆炸。
像一场比911更可怕的恐怖袭击。
谁知……话说那东西也确实挺恶心的。
大的恶心。
小的也恶心。
恶心又强大,所以吓人。
至于哪来的?
我倾向于认为就外星的吧。
长得不够地球。
Cloverfield=苜蓿地。
把地球当牧场了?
虽然Cloverfield其实只是档案名。
坦克出动了,一脚踩扁。
B2轰炸,倒下又起。
多么彪悍的生物啊。
最终估计是用核弹把曼哈顿炸了吧。
片中几个角色长得还都不错。
Rob和Beth的情感戏居然也能穿插其中,因为DV的SD卡中没删干净。
影片有些地方稍稍牵强,但我以为还好。
比如很多人攻击的:什么牌子的DV质量这么好?
超长拍摄时间,画面巨清晰,摔不烂,还有夜视功能。
女主角受那么重伤后来还能跑?
等等。
也有人攻击DV风格镜头太晕。
宽容点吧,其实都不是大问题。
倒是,纽约,为什么又是纽约?
为什么又是自由女神像?
为什么又是帝国大厦?
……纽约真是全球最好的灾难地点。
【http://syc0129.blogbus.com/logs/18279996.html】
Cloverfield在公映之前就推出了一系列神秘的宣传网站,比如http://www.1-18-08.com,还有电影中几个主要角色(男主角Rob、Rob的女友Beth、Rob的哥哥Hawk、Hawk的女友Lily、拍摄DV的男孩Hud、被怪物咬伤致死的女孩Marlena)的博客——内容都更新到2008年1月18日为止,即影片在北美的上映日期,而1-18-08.com上一些聚会和逃亡途中的照片标注的拍摄时间正是2008年1月18日凌晨。
DV录像中一开始提到Rob准备去日本一家名为Slusho的饮料公司就任Vice President,在http://slusho.jp/的网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么一段历史:Slusho的创办人是位女士,她从小就喜欢喝饮料,尤其喜欢从她父亲的农场里取材来自制不同口味的饮料,后来在一次海洋勘探中失踪。
她的儿子是一名海洋科学家,同样喜欢实验和冒险。
在一次海洋勘探中,他发现了一种神性的物质——海洋之蜜,并且了解到自己的母亲失踪前所发现的一切。
于是他将这种海洋之蜜添加进去创造出Slusho这种全新的饮料。
Slusho的母公司是Tagruato Corp,正是一家专门在海底探索未知生物的联合体,Ganu Yoshida为该公司的CEO。
2007年11月23日,http://tagruato.jp被一黑客入侵,而植入了一些句子,如:TAGRUATO IS DESTROYING OUR OCEANS. 而Ganu的照片也被做过手脚,在他的头上放了两个恶魔的角,http: //cloverfield.despoiler.org/images/1/1f/Tagru_009.jpg。
另一个名为Tidowave的组织一直反对Tagruato骚扰海底生物,痛批该公司不应为了探索而毁灭我们的地球。
在Cloverfield这部DV影片上映后,Tagruato的网站便突然维修(现在还可以通过http://home.windstream.net/dacevedo/tagruato/profile.php看一下 ^-^),而Tidowave的网站http://www.tidowave.com也被US External Affairs Department关闭了。
2007年12月27日,有新闻报道称Tagruato负责收集海洋之蜜的海上探测船发生意外,造成300多人生死不明,而发生意外的地点,就在纽约近海——Cloverfield所讲述故事的发生地点正是纽约 :)。
Youtobe上还有相关的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LjfVEnOE4(非常真实,以至于下面的留言还真有人问Cloverfield一片记录的是不是真正的事件 -_-!),看这段视频,Tagruato的海上试验站Chuai Station也被摧毁,然后Tagruato就发表申明称袭击是由Tidowave发动的,当然,Tidowave的发言人断然予以否认。
Cloverfield一片中最后一段,DV中时间为6:17pm,地点为游乐场,在镜头拍着海的时候,两秒左右的镜头,需要特别注意远处有一个不明物体堕入海中。
在Tagruato网站中某篇新闻提到他们曾成功发射一枚卫星——Hatsui Satellite Works for the Futura(January 3rd, 2008 - Visions of success for Tagruato's Bold Futura subsidiary are no longer limited by gravity.)影片中坠落的这一不明物体就是Tagruato发射的这颗卫星,至于是否与怪物出现有关,就靠大家发挥想象力了,呵呵。
其实讲了那么多,只想说制片人J.J.Abrams竭尽所能使用各种资源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出另一种现象。
电影里的角色们,故事背景,都被充分利用在网络资源,不再只是为了电影而电影,而是想要把电影里的角色带到现实世界上。
非常有创意的做法,在此向J.J.Abrams致以敬意。
最后讲一段有意思的,片尾演职员表之后,在结束前十几秒钟会出现了一个人的声音,好象是Rob说的——“Help us”,更绝的是把它倒着放就变成了“It's still alive”。
看来导演是想接着拍续集了,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的介绍,Cloverfield第二部的前期神秘系列宣传也开始了。
http://mymovie.blogbus.com/logs/18169701.html
文/狐狸梦见乌鸦 这不是一部怪兽电影,也不是一部科幻片,《科洛弗档案》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灾难片。
JJ.阿布拉姆这次没有玩“迷失”,而是真刀真枪的做了一笔成功的买卖,在他的主持下,本片以独特的方式为我们逼真的记录了一场末世浩劫。
本片在上映之前,各种电影相关神秘网站的频频曝光,以及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预告片所卷起的“”热风已经在影迷中间刮了很久。
作为未映先热的典型案例,本片的这种既省钱又吊人胃口的宣传方式足够令各大公司在今后的宣传策略上东施效颦。
而本片独特的“伪DV”拍摄方式又为其攒足了眼球。
这是一部“伪DV记录”式电影,与几年前那部故弄玄虚的《女巫布莱尔》师出同门,但是与后者“骗你没商量”的欠扁做法不同,本片则是在DV晃动的镜头下硬生生的把你拽入那个惊天动地的灾难现场。
按照官方网站的解释,本片的背景是在灾难之后,一部DV机在废墟中被发现,里面记录了灾难发生时的一些情况,《科洛弗档案》因此得名。
而我们的身份则是一名欣赏这部机密档案的“内部人士”。
本片的视角为DV第一人称,时长为80分钟,刚好是一部DV带子的长度。
影片的画面质感比较粗糙,有时还用到了DV照明灯和夜视仪。
而且编导们为了把这个冒牌产品仿的逼真一些,在“带子”停顿和开始的间隔中时不时的插入一些旧时未被抹去的影像,可谓用心良苦。
这种力求真实的拍摄方式带给大家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其负面效应则是剧烈晃动的镜头使大家胃部产生某种逆向反应,不过这些狐狸这个CS、DOOM的老兵还算小菜一碟。
片中的最大卖点怪兽在电影里只是惊鸿一瞥,但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典型代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也使“Cloverfield怪兽”的神秘感要比闪光灯下的哥斯拉等更加臭名远扬。
片子开头20分钟基本上是主人公Rob的告别party,但这一部分也很重要,基本交代清了主要出场人物。
而我们的灾难就在随后发生,没有什么暗示、预兆,简单的生活就这样被突然的打断,更加体现出了灾难的突然性。
与诸如《哥斯拉》等怪兽片不同,这不是一出英雄主义大戏,也不像《世界大战》那样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是在生存欲望的驱使下惊慌失措的人们。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本片的故事结构相当简单,人物之间情感也是轻描淡写。
总的来说电影的主题就是逃生,在逃亡过程中身边的亲朋好友接连命丧黄泉。
当Hug目睹暗恋的Malena 爆裂惨死,当“花痴”Rob与“Beth”在电影的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我们不会为此而伤心,不会感到沮丧,我们只会发觉人类在巨大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无助。
也许在这一刻故事就是这样简单,情感就是单纯,看后不会引人深思,只能感到震撼。
《科洛弗档案》与那些动不动就上升到全球危机和揭露人性丑恶的灾难片不同,本片的格局只是定义在了曼哈顿中普通人群的小圈子里,这不无让我们与几年前的911事件联系起来。
在那次浩劫之后,美国民众变得很怕很敏感。
曼哈顿作为全球经济与金融中心,曾经不止一次被恐怖分子盯上,这次连外星怪兽都来分一杯羹。
本片借助了“怪兽”登陆曼哈顿的科幻题材,特意的在DV镜头的记录下,来表现后911时代米国人对恐怖袭击的日益恐惧。
在世贸中心垮掉之后,这次便轮到自由女神像身首异处。
人在恐惧感下的求生意识在片中被挖掘的淋漓尽致,而在危难之下所凸显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见真挚,虽然对情感的刻画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但仍然真实可见。
比如为了心爱女友执着到死的“花痴”Rob,毫不相干的但是可敬又可爱的无私路人甲malena,都值得我们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本片的成本很小(只有2千万),但是在一些大场面下看不出任何剪辑与特效的痕迹,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将你一军,这一点功劳要记在特效师的门下。
影片的结尾很有特点,这是一段原DV带上未被抹去的旧时影像,内容是Rob与Beth热恋时逛海滨游乐场时的画面。
在影片的结尾处出现,让本片具备了一丝人文色彩,也对这对情侣的“终成眷属”感到惋惜。
顺便告诉我们不明怪物的来历,在有一处镜头对象大海时,屏幕右上角有一块类似陨石的物体落入大海,我们的Cloverfield怪兽从此乘飞机来到地球......更正一下:关于结尾处类似陨石的物体落入大海,狐狸原本以为是Cloverfield怪兽落入大海。
不过有网友指出此物乃另有所指,片尾掉海里的那个不是怪兽,是Tagruato公司(就是男主角要去就职的那家日本公司的母公司)的一颗卫星,可能是因为受到一个叫t.i.d.o. wave的环保组织的攻击,卫星上面存放着大量海底提炼的某种不明物质,用于生产一种叫slusho的饮料(参见slusho.jp),该物质有某种副作用(参见www.jamieandteddy.com,密码jllovesth)。
怪物的出现可能和Tagruato深海里提炼的不明物质有关。
其实Cloverfield的周边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在电影里所表现出来的。
狐狸也是考虑不周,在此向大家表示歉意,特别更正一下,望大家谅解。
1.场面过大有违伪DV小成本四两拨千斤的传统。2.爱情元素可以淡得忽略不计反而是鸡肋。3.求DV的型号太TM强了轻便又耐用而且超长待机1080P2012末日来临必备产品。
080409形式新颖,手持DV,个人主观视觉拍摄。开始觉得看着累,但很快被吸引。
一直忘了这个片子的名字。。
靠!别拿着镜头老晃啊!看了想吐。。。
算了吧,不适合我。好看在哪呢?
在豆友的评论里找到的彩蛋: 电影最后最后(演职员表结束了)有个 Help Us 的录音声音。如果你有 CoolEdit 或者 FL Studio 软件,把这个声音截取出来倒放,(声波倒过来播放)就变成了“It's Still Alive”它还活着~~~~ -----------看片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常蹦出来的疑问是:怎么DV还有电,电力那么足
影片的拍摄很有想法,特别是用一卷家庭录影带的形式,剪辑上也是无懈可击的。不过据说是有很多的彩蛋在里面,不过我是个懒蛋加笨蛋,实在是不高兴去查找这些彩蛋哈!另外,女主角很漂亮,很漂亮!演员看上去都挺顺眼的,这是多么的重要啊!
开场16分钟的前奏和聚餐充进度条浪费时间,非常非常讨厌奔跑的晃动镜头几乎无法观看屏幕。槽点还有例如,对于男主的犯傻登上危楼的作死主张感到无语;DV过于牛逼,各种摔依然能持续拍摄,人死机还在。亮点:仅是“未知生物”入侵的神秘感和紧张感展现得不错!
第一次看灾难型的伪纪录片(第九区应该不算吧)= =。。太爽了!··不喜欢怪物··= =·世界末日的话更好·哈哈哈
很晕。不过很棒。但是很扯。
对于主角们的一些行为 实在是不能理解
好赞!!DV记录的末日,没有superhero,主角没开外挂,同样背景下的《洛杉矶之战》《独立日》里小市民的悲催RPG路线。镜头晃是唯一的缺点,但极富真实代入感。
「Oh, shit. I don't suppose she lives on the ground floor. → No, 39th. → Oh, great.」
又是一部拿着DV不定晃悠的电影,稍稍有点头晕,但是也蛮引人入胜的惊悚。前半部分有点唧唧歪歪罗里吧嗦的剧情,不过与后面的爱情的呼应也挺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结局较意外~
形式的创新难掩剧情的反智作死,从罗伯特坚持回头救情人开始,就让我强忍着骂人的冲动。时长也不太算一部电影,比短片长一点。以fps视角贯穿全片,手持风格。叙事大致都交代清楚了,但以罗伯特为首的重人的反智让人瞠目结舌。美国文化就是这样吧,推崇个人主义,结合疫情以来的发生过的事,这部电影的反智就更容易理解了。个人主义,大号流感,喝消毒水,死了一百多万人,这些美国疫情显示,告诉我该片的合理性。真的是愚蠢。另外,omg这种惊呼,一开始来点还能帮助代入,但在后期反智作死的剧情走向之下,配合老美习惯式的大呼小叫,真的是聒噪至极,令人生厌。另外,贝丝的那种贯穿伤,直接拽出来居然没有大出血,这绝对是个bug。
在家里看都觉得晕,在电影院会吐吗?
被墙压还活那么久??钢筋插居然没有失血过多而亡??都什么时候了男主还“我要救我爱的女孩~”...谁有空管你那蛋事!
明明不喜歡DV式攝影還是看了偽記錄,真是自虐,暈頭轉向。
强忍着看完的 晃得让人想吐 找了这么一堆拍美剧都当不上主角的六流小演员演了这么一个三炮电影 竟然还77.1分? !
这眩晕的DV镜头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