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_战士:印度大片《偶滴神啊》相当不错!
乃“造神国度”强大“造神经验”的总结之谈。
片中“神的替身”演员无论选角还是表演都很适度,让人看着有新意并且有好感。
至少是一个现代青年,帅哥一个!
如果你了解奎师那的历史传说,就更会明白他的服饰、吹笛子习惯、偷吃奶油、妻子众多等对白和剧情的调侃意义……他最后的话还是非常在理的:神在万物之中。
补充一点:万物向神学习,神也向万物学习。
影片最关键的对白其实就两句话,是神的替身对男猪说的:1.我只创造了人(言下之意宗教是人创造的事情)。
2.不要毁去宗教,因为人们还会赋予另一个(言下之意没准新的还不如旧的呢)。
就凭这两句话,就能判断编剧的水平,还是相当过得去的!
至少没给神抹黑。
片中神是作为朋友来帮助男猪的,而这正是印度教原典的本义。
(群交流摘录)来自“电影禅:http://blog.sina.com.cn/contn”
作为一个在世上苟活了20多年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大可能会信仰神,更不可能信仰基督教的上帝。
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用了大部分的笔墨去刻画主角对于宗教神性的讽刺,可最后又以上帝的启示或指引作为落幕,我想,这多少还是有点自打嘴巴的,但又不全然是这样。
勘杰的古玩店因为一场地震遭到严重的损坏,他去找保险公司索赔,却被告知那是天灾所致,因此不在保险的范围内,一怒之下,他到法院去状告上帝的恶行。
可问题是,你如何证明那是上帝的恶行呢?
最终,勘杰的解答是:如果世上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那么,这场灾难也是上帝的旨意。
这在各派宗教的经典中都能找到出处,所以,这无疑是最有力的回答。
如果说,地震本身纯粹是自然灾害,与上帝无关,那所谓经典的说法就不过是一派胡言罢了;但反过来说,如果宗教要维持所谓经典的说法,就必须承认灾难是上帝的旨意。
因此,这种两难逻辑是勘杰制胜的关键所在。
但这部影片虎头蛇尾的是,最后勘杰还是通过上帝的指引才找到了这条道路,简单来说,它明示了上帝还是存在的。
因此,我想这部影片的真正着眼点,其实不在于推翻上帝存在的说法,而在于什么样的信仰才是理性的。
想来非常奇妙,在我们诞生之前与我们死后的岁月里,都不会我们的存在,相信有某种神秘力量导致了我们的存在,我们称其为“神”或者“上帝”。
之所以说是“相信”而不是“知道”,是因为“知道”属于知识的层面,而“相信”纯粹属于信仰的层面,知识的层面可以通过对事实的考察和逻辑的推敲来加以印证,而信仰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当基督教宣称神是三位一体的时候,人们会诘问怎样才算是三位一体呢?
也就是说,上帝是自己的儿子,同时又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他父亲等于他儿子,他儿子又等于他父亲。
但问题是,你真的能理解何为三位一体吗?
又譬如说,上帝是全能全善全知的。
那么请问,上帝能创造一个超上帝吗?
如果不能,那就称不上全能,如果能,那他也算不全能,因为有比他更能的超上帝。
如果上帝是全善的,那为何他要洪水灭世?
同时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偷吃了苹果就要世人都遭受原罪的惩罚?
再者,如果上帝是全知的,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夏娃要偷吃苹果?
既然他是全知的,那他应该知道才对,但假若他知道夏娃会做出这样的举动,那他又为何允许夏娃这样这样做?
这不是明摆着要置夏娃和世人于死地吗?
这又如何称得上全善?
再譬如,基督教宣称,上帝是超越人类的情感的,那他又如何会勃然大怒呢?
理屈词穷之际,这些人就爱使用如下的法宝:人类无法理解上帝。
如果人类无法理解上帝,那么请问你是不是人?
言归正传,相信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其实是一种很美妙的信仰。
人们看到某人做坏事时,就会警告“人在做,天在看”,这个所谓的天,其实就可以理解为这种神秘力量。
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生命抱有一种善念,这其实就是一种理性的信仰。
在这种信仰之下,我们并不去解答这种神秘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或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具体的能力,我们只是单纯的相信。
这与基督教的上帝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后者会禁锢人的思想,而前者则让人们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吐槽的有3点:1、印度人真的是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走着走着就跳起来了,让我响起了狗血的新白娘子传奇。
2、宗教无神论题材的影片在满是信仰的印度能这么大尺度的播放,剧本也这么刻薄实在是难能可贵,可见印度的宗教还是很开放的。
3、恒河真的很脏,中游以下就没有鱼存在了,喝圣水,真是重口味。
男主是否仍然是无神论者?
1、男主在遇见神之前一直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直到遇到神的时候也是,而神让男主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以及神的一段话,彻底打碎了男主无神论的思想,而相信了神灵。
2、男主斗争的方向也从无神到宗教领袖的无能腐败上,以及保险公司的霸条款上,也逐渐没有了影片前的对神灵的讽刺和调侃。
3、影片最后,男主拿着神留在地下的孔雀饰物想放入口袋中,当做护身符,可见,男主彻底沦为神灵的拥护者,是从心里相信神的,当然,如果在苏醒后和神的真身谈话都不能改变男主,那男主就是疯子了,这点合情合理。
4、那为什么神要男主扔掉孔雀饰品呢?
神说:你想这些人介绍了这一大堆,却拿这个,那你就错了。
神不想让男主流于世俗成为其他人一样的宗教信仰者,而被某个宗教组织所控制。
神想做的是,男主去传道天道的意义,而不被任何一个宗教、信仰、组织而控制,这是整个影片想表达的思想,如果有信仰,如果相信有神,那么做好自己,信仰天道。
在信仰中的人应该来看看这个,故事和信仰一样,希望可以改变一些事、一个人。
希望下次再去灵隐寺或者少林寺,或者其他什么一根香几百,算个命几千的事别那么笃信了
一开始我以为像那个著名的故事一样,一位神官诅咒了无神论者,然后诅咒显灵,那个人向神官索赔,说是神官的诅咒导致的,然后神官证明拼命神不存在来撇清关系,而无神论者证明神存在的故事,但比我想的要差,宛如儿戏的法庭,虽然表达的内容值得肯定,但辩论部分有点不严谨和儿戏了。
几乎全程都是主角在输出他的观点,反派没一点有建设性的发言,唯一的策略居然是要求对方证明是神干的证据?
主角不看经书难道你们也不看的吗?
而且这和保险公司有啥关系?
不是神的问题怎么就是保险公司的问题了?
虽然不厚道,但保险公司确实写明了天灾不是受理范围,还点名了地震,我以为逻辑是因为是神干的,所以是有神故意破坏而不是天灾,保险公司该赔偿,但主角的逻辑让我不懂,为什么要么神来赔偿要么保险公司来赔,意思是不是神干的就不是天灾?
如果不是神干的那就是自然灾害了啊,保险公司更没必要赔偿啊。
而最后法官怎么判的也没有说明。
其实应该是七八分的水平的,但豆瓣没有七分。
同学推荐我的,又一部印度电影,和PK一样是对信仰宗教的探讨。
不要被海报误导,不是动作片。
是一部在法庭控诉神明的电影,电影风趣放人深省。
鼓励人们不带畏惧的拥有信仰。
这部电影直接矛盾对准神明,一开始我还纳闷儿这种电影竟然能在印度播,原来里面加了个神明显现,承认了神的存在,缓解了与印度千千万万信徒的矛盾。
对话有点儿意思,特效渣,最后结尾的处理小震撼,我喜欢戴眼镜的神的形象,帅。
在海外生活了几年,还偏偏在一个多民族宗教融合的移民社会,自然而然很多扑面而来的宗教“召唤"。
每每别人问起,竟然对某些教义也有一些了解了,甚至跑去很远的地方看不同的庙,听他们的循循教诲,为什么不信教呢?
答案我一直无法用语言和逻辑组织,在这部电影里都通了。
我惊讶这一部算是有着十足印度风的电影居然讲了这么大一个道理,还讲得这么有趣,这么通俗易懂,这么精彩绝伦后这么醍醐灌顶。
堪称神作。
它尼玛是一部印度电影呀!
在这样一个基本上人人是教徒人人疯狂信教的社会居然有这部电影这样的”上层建筑“,这个国家的思想高度和自由度完全让人折服,让人感动。
西方社会也有很多质疑或者涉及基督教的影视作品,但往往牵强或者极端,至少许多非常严肃无趣,抛出了砖,引不出玉,草草结束。
这部电影应该不会如《Three Idiots》在华语圈子那么红,因为按照咱们这儿的审核标准,话题说不定敏感了,或者在它被大多数人津津乐道之前,观众会被海报的华丽丽的颜色和印度式的夸张标题所误导,觉得又是一部歌舞欢腾的印度电影。
话就说这么多,管它红不红,这部电影是我2012年看的最妙的一部电影。
如果你觉得《三宝大闹宝莱坞》已经是印度电影的巅峰了,我告诉你,你得去看看《哦,我的神啊》。
看完这部片时,我不得不再一次想起一个小故事:释迦牟尼佛晚年涅磐时,魔王波旬对他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
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
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先来看看这些本应是神法理的最虔诚传道者的神职人员(片中的几个大祭司)。
2000多年后的今天,寺庙和神职人员真的将宗教改变成了一种最赚钱的生意,少林寺都想上市了,方丈改名叫CEO了,一根香都要收几千块了。
修行人从释迦时代的化口斋饭,到后来的出家人以弘法为名求赞助修大寺庙彰显自己的功德(求名),再到现在的僧人将寺庙变成敛财的工具(求利),巧立名目向信徒索要各种香火钱。
人们到寺庙没有得到这些神职人员的正面影响,不是求得对佛法真谛的更多领悟,而是向一位放弃一切名利情欲的佛祖,求升官、发财、生儿子,捐几个钱,就妄图与神做交易,这是对神多么大的不敬。
今天相当多的所谓神职人员正如此片所展现的一样,他们正从这个信仰体系的内部来破坏迷惑人们求得正信的方式和途径,而这来得最直接也最有效。
再来看看信徒,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自不必说,古今有之。
这个中士,其实就是我们广大的信徒了,有信仰,但摆不了俗世的纠缠。
平时在家拜一拜,有条件到庙里敬敬香,大家都信的时候,他也信;忙时或者环境一对修行者不利,就放下了。
普通信徒由于理解能力,投入的精力不会比全职修行的人多,对真理的理解自然就相对较少,平时多是向这些更靠近神的神职人员请教学习,当神职人员走偏,甚至变成"无间道"以敛财为目标的时候,这些普通的信徒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自然偏离了正轨。
在神看来,这些普通的信徒最无辜最可怜了,完全被不良的神职人员操控,有求得真信的渴望但却不得正法,不关心身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花大钱大心思在那些石头做的神像上。
神想帮助这些信徒,想涤清自己的神职人员队伍,想给那个下士(无神论者坎吉)一个机会,所以神来了。
神选择了从无神论者(坎吉)身上着手去解决这一切。
坎吉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只专注于养家糊口的神像店,是神职人员敛财体系的旁枝末节,他之所以不信神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神的《圣经》等书。
他的不信,是来源于他的不了解、不关心、不在乎,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反感是从何而生,只是一味的不信。
当官司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化身凡人的神告诉他:圣经等神作里面有能帮他打赢官司的证据时,他才认真的读一遍了。
当他终于从神作中掌握可以赢得官司证据的时候,他依然不信神。
神给了他一个教训,并给他展示了一件神的烦心事:宗教。
重病醒来的坎吉发现自己一个无神论者竟然被推上了神坛,有了信徒和神职人员(原先他的跟班),还塑了神像,一个以信他为神的浓缩版宗教快速诞生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屑、最反对的人物,他愤怒了。
至此神显现真身,告诉他,神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宗教,宗教是人弄出来的。
见到神迹的坎吉也终于至此明白,神是真实存在的,而自己一直以来所讨厌和反感的,并不是神本身,反倒是这些曲解神意和盲目信从的信徒,以及那些由神职人员把控并伺机借此敛财的宗教体系,才是让他始终不愿意信神的真正原因。
他砸了自己的神像,解散了自己的信徒,并驱赶了利用他的神职人员,还世界一个清静,还自己一个清白。
同时他也明白神无处不在,真心有信仰,不用执著于任何物相(神像和神用过的物品),向内心找就行了。
做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发祥地的印度,现今只有0.8%的信徒,其他人都信了印度教、伊斯兰、基督教、锡克教等,导演想借此片说明的是在派别林立的印度,宗教问题已经变得腐朽败落,信教的人不知如何正确信教,不信教的人也不知为何不信,更何况还有一些贪欲极大的人占据了神职人员这样的重要位置,将整个国家的信仰推向无底深渊,影片看起来象个喜剧片,其实是个悲剧。
如果不用这种平衡和喜剧的手法去表现这个尖锐而庞大的宗教问题,导演及创作团队估计早就被宗教极端主义者砍死在街头了吧,呵呵。。。
一,话说印度也是有电影审查的,但《芭萨提的颜色》这样反政府题材的片子和《偶滴神啊》这样反宗教题材的片子居然能审查通过,让人着实佩服得五体投地;二,无神论者,似乎才能成为更真实的信仰者,因为首先他得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行判断为何要信,为何不信,而不是盲从,人云亦云;三,信仰本身,其实是好事,有信仰的人才不至于穷凶恶极,才会心存善念,至少不会造假泛滥成灾;四,神明到底是什么,其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喜欢扭曲神明的原意,以致于减少人们聚集的可能性。
但我非常喜欢笛卡尔的一句原话:“上帝就是一切不可知力量的总和。
”五,话说不论中国的佛教信仰还是印度的印度教信仰抑或其他,信众都是有所求的,变成一种交易行为,也就无所谓真实的信仰了吧,所以才会被敛财者所骗,才会被吹嘘者所捉弄,被不怀好意之徒所利用。
可惜这样的人实在多。
虽然他们本身过得挺幸福的。
六,影片中说到,谁毁灭了人们心中的信仰,谁就会成为新一轮的被信仰者,于是似乎有点理解为何希特勒毛泽东会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神明了。
很好的片子,印证了那句话——“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部电影有个最终极的信念,即“一定有神”。
在这之上,电影将神与宗教、与宗教仪式、与盲从、与迷信割裂开来。
但是一定存在的背景是——一定有神,神必然存在,绝对不存在彻底意义上的“无神”。
看有些评论对这一点表示不满,希望看到一个彻底打破一切,消亡一切,虚空一切的结局。
(那你看这个干嘛呀,直接去看马列主义巨著不就完了。
)有神、与无神,其实并不重要,神是谁,并不重要,神是否存在,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选择去相信。
你是否认为作为人,你有你的弱点,你的不可控的恶,你的不完美。
而既然如此,你是否决定去相信,有一个至高超拔的所在,在那里你可以去相信。
不做别的,不用祭祀、牺牲、赞美、拜伏、恐惧,就是简单地,去相信。
如果你相信了,那么你就是信神的,和其他一切都毫无关系。
我,我是相信的。
我以前不相信,但是后来一个人将我改变了。
那个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他塑造了这样一个人,伊凡·卡拉马佐夫,他不相信,他就是不信。
他站在那里,懂得一切,思考过一切,但是他最终说:“我不信。
”最后,他发现自己没法承受这种不信,我是说,他发现自己不信,有所损的不是神,而是他自己。
人之所以信神,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神。
但除了信,真的没有必要去做其他任何事情。
神在任何地方。
和蚂蚁一起共进午餐的神,在任何地方。
你只需要试着相信。
宗教信仰不是生意,不是我需要我才想要。
大多是时候它也只是个幌子而已,对于信众成为要求或者欲望的替身,对于主持也许只是个收敛财务的工具。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什么都信;其实,无神论并非没有信仰,他们的信仰是相信自己,明白神不会给你什么,什么都得靠自己去争取。
如果你希望得到什么,那么你就应该认真去做什么,而不是跑到庙里跪在圣像前面祷告。
为了心安,你可以行善;为了成绩,你可以努力;为了爱情,你可以去爱;总之,神存于吾心,显于吾行;如果神真的存在,真的为了光泽大地;那么他不会不管世间大众而独自一人享用世间那么多的宅院那么多的食物那么多的供奉那么多的崇拜,他更想看到的也是普罗大众能够互相奉献,能够互相帮助,能够和平相处,能够把神摆在心中指引方向,而不是跑到庙里教堂以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神是我们信仰的对象,也许是分享、也许是奉献、也许是博爱、也许是和平,它其实是我们所追求一切最美好的总和,它存在,需要我们追求,但是不可执著,不能狭隘,不可偏激。
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仰的神。
也许它对你还是庙里供养的菩萨,你以为是神其实不是,因为你信的只是泥菩萨,拜的只是自己欲望。
也许它在你心中还未显现,你以为没有,启示早已存在,只待你去唤醒,然后去升腾。
更重要的是你明明已经相信自己,那么就不要再为了自己不相信的信仰而放弃自己原来的信仰,那样太可惜了;欲望许多时候都会左右我们的行为,一劳永逸或者永保太平的条件实在是太具诱惑力,那么就让我们勇敢的去挣扎吧,理智在与欲望的较量中,人最终会升华的;而当我们把一个个心魔去除,佛法自然。
这部电影可以征服很多“无神论者”
好傻逼啊,整天装逼,出言不逊,地震房子塌了,保险公司一贯就是那样啊,条款你自己看不清,找保险公司也白搭,还要告神,法院怎么会立案啊?实在是好傻,告神去的也不是神啊,还是那些人而已,这有什么意思呀,告宗教干什么?也不是宗教欠你的?这种人真的太特么傻逼了
真正的无神论者才会是真正虔诚的信徒,无所畏惧,信仰的,便是自己的道德素养,自己的内心净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佛由心生”确是真理。 不过去庙里求神拜佛的都是利益交换、害怕某事发生、寄托希望的心理安慰,所谓花钱买心安,不过有时多多少少也有影响的,心理作用不容小觑。
辣鸡
前面的四分之三再欢乐,充其量是一部无神论者的闹剧,最后半小时的反转则加入更多人神关系的讨论,既平衡了影片的思想与娱乐元素,也一定程度地调和了观众的不同论点。
信仰与宗教的辩论
真正的无神论者才会是一个真正虔诚的信徒。各种调侃和现实的"神"片。帅神整个就是在拍各种帅角度的mv。。
好深刻的电影 最近三哥的电影好不错啊 ,以小做大,可惜我看到的翻译不太给力。。。
看到一半就困了 什么荒诞剧情
“人要绕着地球转,不要绕着他妈的灵魂啊。”
没那么好啊,又冗长。
fucking bullshit
哈哈,想起来一个师傅说的:“老奶奶带着苹果来供佛,拜几拜说菩萨保佑我孙子考试第一,完了又把苹果一收带回去给小朋友吃,因为‘开过光’的吃了好。这哪是敬佛呀,你哪儿见过带着东西去求人办事,东西摆人前,现一下,说两句好话就把东西又带回去自己吃了的”。
仅适合纯放松的印度搞笑电影
用很轻松的故事讲了一个很大的道理,道理虽然很容易明白,但是又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吧。
强词夺理的无神论者要求虚伪的神职人员代为赔偿自己的地震损失,在神灵庇佑下男主获得成功。神神叨叨的一部电影……
剧情过于理想化。。。对宗教信仰无感。。。愚昧的人。。。
原来神的存在与各个教派没有直接的联系,信仰与宗教无关。PS:剧中阿三的神还是挺拉风的
把神具体化无非是把神当做了工具,我的心中不是没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东西,姑且称之为神吧——子不语怪力乱神
在印度这样一个多神的国度中诞生这样一部电影是多么不容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