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采用了大量了三角形。
正三角△象征男性,倒三角▽象征女性。
正三角是蓝色的,象征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
倒三角是红色的,带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氛围男性尤为偏爱女主,感情正面,而女性则对其带有十分强烈的敌对意识,感情负面。
这两幅图的画面也是女主的转折点,这个走秀过后,女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特权",因而开始堕落了。
之前在汽车旅馆,因为割伤晕过去之后,女主也是看到了一个正三角一个倒三角以及一双想从墙内挣脱出来的手。
那双手可以被看做是女主一开始比较单纯的"自我"。
这也是为何在梦到"刀口舔甜"之后,女主听见隔壁的"Lolita"被汽车旅馆的老板猥亵时,镜头拍了一个只有女主的影子在映在一个光圈之内的影像。
因为墙的另一头,女主的"自我"也在这种"刀口舔甜"的煎熬之中。
然后是女主站在泳池跳板上的镜头。
站在欲坠的节点,暗示着女主正处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泳池里是化妆师等以及堕落于下方"泥潭"的象征,女主此时虽然没有跌入泳池,但实际上已在两个世界不稳定的边缘之上。
还有一个是闯入女主房间的母狮子。
《老人与海》的结尾正是圣地亚哥梦到了一头狮子,狮子象征着一种理想性精神,在这里可能就象征着女主的模特梦。
而这样的象征却对女主的住所大肆破坏,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的危险性。
最后是在结尾处,那个摄影师邀请阿比丽替代一个人成为模特。
不知道是人血真的有用还是只是在讽刺那些摄影师设计师所说的种种难得的品质什么"大海里的钻石"还是"玻璃里的钻石"都只是他们自己眼花有的一种幻觉罢了,其实谁都有可能在特定环境下变成那样的存在。
神色里好像出现了一种涉世未深的纯真错觉本片的音乐也十分有特色,一般可以分成冷酷的沉默,一连串清脆又重复的电子乐还有很压抑的电子乐。
沉默制造了女主与许多"前辈"以及这个行业的老手之间的距离感,但是最后总是"有惊无险"地因为男性被她纯真打动而化解了。
清脆的电子乐在影片女主没变坏的部分出现在少数她自己感到轻松暖心的时刻,等女主变坏了则有一种她在孤芳自傲的情感。
至于压抑的电子乐则都代表着一种行业当中的潜规则在不断侵蚀新人。
再扯两句题外话。
漏了漏了我私以为这里的姨妈侧漏是象征着一种女性高潮,不晓得有没有其他看法?
其次就是爱丽范宁根本不适合这个角色,驼背大圆脸,没有一点模特的样子,让戏中那些为她倾倒的男性有点没说服力。
我觉得《霓虹恶魔》不算一部难懂的电影,却看到各种误读。
不少人说主题是时尚圈宫斗(一脸问号)然而这不过是极度弱化的故事线。
物化女性这一贯穿始终的主题再明显不过,甚至通过一句台词直白地说出来:“你想说内在美更重要?
但是如果她长得不美,你甚至都不会看她一眼。
”这个主题作为社会问题太普遍,值得一拍;然而其中道理又太浅显,撑不起一个复杂深刻的故事(因此有人说其试图模仿《穆赫兰道》,绝非如此。
)导演巧妙地选择这一主题来尽情发挥其艺术风格。
很多人认为剧情和台词太差,然而我却很欣赏这种极度弱化故事的处理,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几乎不需要台词的电影,一来这主题不必言说,二来这种处理与“物化”本身相匹配(语言是精神的表达)。
简单的主题反而给艺术表现腾出极大的发挥空间,导演通过各种方式由弱到强反复重现同一主题,于是一个个丰富的镜头就像一个系列的画作般逐一呈现,观众仿佛走进带着一丝恐怖色彩的画廊,四周还环绕着出色的配乐。
如何尽量避免主角的结局,并提高在大都市里的生存几率:未跨越至另一阶层前不要抛弃原阶层的好友;不要自恋自傲到得罪同级,人生在世大多时候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做人,控制物欲,钱没命重要;少向不熟的人透露个人信息(如家庭、婚恋和收入),竭力在无隐私时代捍卫个人隐私;条件允许时租住有管理的小区(安全性应是房屋租赁的首要考虑);人生地不熟时,要及时抱团和融入小圈子,多多参与社交,共享资源信息,英雄主义式的单打独斗不可持续且极其脆弱;饭局酒局上是观察对方品性的好时机,组局时不要只顾着吃饭喝酒玩乐;如果智商不够,不要尝试灰色地带里的高风险行为;对任何人都要有防备心,对陌生人更要有警惕意识,不要冷漠到万事与我无关,也不要单纯到为人火中取栗;加强体能锻炼,加强末日求生意识,以此提高识别危险的敏锐度,以及遇到危险时的逃跑速度和肉搏能力(“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是假的);关注时事资讯且注重多方取证,预测危机波及到自身的时间,尽早制定对策。
这绝对会成为一部经典的cult。
太美!
太时髦了!
这部电影带给了我极端的视听美感。
强烈的色彩冲突、迷幻的电子配乐、光影的转化、美妙的霓虹色彩还有构图都太美了。
不过剧情和对白是真的烂,but too bad it's good。
说实话我最初是为了Abbey lee看的,但是影片一开头低沉迷幻的鼓点声和沐浴着霓虹光躺在沙发上流血的Jesse瞬间击中了我。
这部电影拍的太时髦太美了,以至于我一直觉得像在看Dior秘密花园系列....很艺术又很血腥很暴力美学,充满了形式主义的视觉艺术。
其中Ruby的冰恋、Jesse四肢弯曲躺着泳池底鲜血四散开来、Gigi和Sarah淋浴Ruby泡在鲜血中看着她们、Ruby半裸躺着土坑中以及Sarah吃掉眼珠时是最美的瞬间。
这种美是异类的、血腥的,它是变态、狂妄、欲望的化身。
当Sarah吃掉Jesse眼珠时,你真的觉得恶心吗?
不论是Ruby、Jesse、Gigi还是Sarah她们都是在追求着美、渴望着美并被美所吸引掌控。
这是人性最深处的渴望:Beauty isn't everything.It's the only thing.
初次了解到《霓虹恶魔》是来自于自媒体的推荐,电影中几个光影剪辑和如同时尚大片海报一般构图不由的让人提起了兴趣,除了几个cut的瞬间对于电影想要表达什么和想要讲述什么故事完全是一无所知的状态,带着这种一无所知看到电影的时候无疑是有些惊喜的。
电影的表现是极具臆像化的一种表述方式,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符号和抽象的表达方式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边界,从而导致了电影稍微多了些理解门槛,但总体来说符号和表述相对还是比较具象的方式。
电影使用了大量霓虹的闪光,不但塑造了整个娱乐圈的灯红酒绿的氛围,同时这种霓虹的场景也显得角色的不真实,从而模糊了幻想和真实的边界。
电影在秀场的表达上相对更为臆像化,在开场中排队中以各种高度束缚和扭曲姿态的形态预示着当下秀场中被各种衣服造型所束缚的模特们,使用四个三角的符号来预示着女性的性征,展示了人们对于娱乐圈物化女性的现象。
除此以外在第一幕中的性或者食物的表达和后续的吃人的影像化的展示相互呼应。
从表象上是在讲一个初入娱乐圈的女孩从出道到湮灭的过程,而背后却讽刺了整个行业物化女性和吃人的现状。
本片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从场景的布局和故事这种模糊边界的风格明显像是大卫林奇的风格,但相似的风格却不如林奇风格的内核,林奇的大部分电影是反诠释的,从电影中能模糊的拼凑出一个故事,但故事是不确定的,是迷幻的,而这种迷幻也给了电影更多的解读空间。
而本片仿佛学到了表象却失去了内核,电影是艺术化的,叙事是模糊化的,但内核确是明确的,失去了那种迷幻的感觉,而吃人的具象化也导致了电影尺度直线上升,对于接受能力较小的观众来说,电影最后的几幕极有可能会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
主题和立意来说本片无疑是优秀的,从画面的结合也具有艺术化的表达。
电影是值得各位观众一试的佳作,但前提仅限于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如有不信邪的观众也可以挑战一下父母的开明程度,期待父辈对这部电影的解读。
😂
9分fashion porn 加女性黄片,这导演去拍全年龄版x-art一定非常牛逼,整个电影超级意识流,光和几何图形用法非常超前。
整个片子非常的禁欲,冷淡,疏离,给人很强的隔阂感,尤其是摄影师,像一个宗教仪式的祭司一样,他拍摄前的化妆如同施洗行礼,对肉体的保持崇高的敬意,所有的心理活动解构,外化重组。
人被打回动物的原型,充满原始与自然野性。
男性的冷漠和神秘才是对异性最大的性吸引力,权利和对美丽争夺是欲望膨胀的浅层表现,只有解除更深层的束缚才能表达真实的本我。
喜欢与尸体接吻和吃点尸体的部分故事,看起来非常像抽象的荒诞故事片,所阐述的心理却非常具象,人对美的追求是相同的,在渴望达到极点,所想要的结果就是与美的统一(包涵或相融合为一个整体)。
形式感很强,非自然灯光,框取,几何排布,人物站位,镜中人,抽象画面,图形构成等非常抓人蛮北欧的,整体削弱故事的叙事严密性,用意识表达出女性导演在人类关系和社会学哲学的思考。
这片子表面拍了个危险关系的故事🤔
今日二刷,应该是toronto最后一场了,所以只有普通厅,观影感触远不如之前那场VIP,而且观众反应也体现出这部片子并没有那么为人乐衷,至少比Drive差远了,所以烂番茄至今堪堪50%的新鲜度还是比较客观的。
以下是一些简短观影记录,非常不专业,极其主观,仅供参考。
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以及Refn导演不走剧情,专心飞翔。
首先是人物刻画单薄的问题,然而我认为这完全不是什么薄弱的地方,Refn创作的角色通常都有着很强烈的代表意义,比如Drive的男主角代表着信仰,解脱和终极的自由,他是完美无缺的,对爱情又那么深重。
但代表理想主义的他必然是不死的,所以他最后驾车离去,相信这个结局带给观众很大的震撼,以及认同感,是同期作品中少有的,所以获得了极大好评。
而Jesse,是另一种认同的极端,那就是对人类对美丽的追求。
小Elle自然是及其可爱的,但远远不够称为完美,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完美的,每个人对美丽都有自己的鉴赏,但这部片子里的Jesse则是符号化的,代表着每一个人认同的终极的“美丽”, 而Ruby和Gigi则代表两种对于美丽的态度,那就是爱慕和嫉妒。
我个人认为这部片子如果非要压上一个主题,那么就是阐述人类在遇见最直白最无暇的美丽时本质的反应,客观来说就是这两种,爱和恨。
Dean和Gigi的女友也不过是这两个分支下的角色代表罢了。
然而这些态度在最开始就算是比较明显了,一张白布,摆好几个标签,Refn就完全可以空手套剧情了,人物塑造是完全多余的事情。
这部唯一认真塑造了的,就是Jesse本身的转变了,与其说是转变,不如说是层层剥离后真正的本我。
还有就是对Ruby这个角色的描述,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女人的形象。
这里要提一下这部片子用到的极其浅显又效果非常好的意象,动物和霓虹灯光。
先是说动物。
Jesse在签约模特公司,晚上和Dean夜游回到Motel后,房间里出现了一只猞猁(或者山猫?
),很明显Jesse还不会蠢到忘记锁门,她回来时也是先自己用钥匙才把门打开,看见猞猁的。
所以说,这只动物是凭白现身,出现于Jesse的房中,而在之后的剧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小小的房间其实是Jesse内心的一种印照。
她初入时尚圈,小小年纪就倍受青睐,一切都像做梦,又好像胜券在握。
而在之前和Dean的对话中也显示出她对自己的美丽并不是一无所知。
所以猞猁代表着Jesse野心的觉醒。
而在她被Hank采用为走秀压轴,穿上美丽黑裙,那些霓虹从蓝转红,当红色Jesse觉醒的时候可以看到两边的镜子已经有吻痕了。
Jesse已经在之前蓝色灯光的映衬下与过去的自己吻别,又亲吻欢迎内心真正的红色恶魔。
这两种光影的颜色也和最开始Ruby带Jesse去看的那场show相呼应,虽然那时极其猎奇的表演,但Jesse并没有被吓到,反而很喜欢,她从最开始就不是那么单纯的人物。
最后她躲避Gigi的追杀,从红色的长廊逃走,在蓝色射灯照亮的花园里被Ruby推下泳池跌死,她又回复了最终那样单纯的美丽,然而这种美丽面对扭曲的爱情和嫉妒,是必死无疑的。
动物同时也用在了Ruby的塑造上。
在Jesse投奔后化妆时,被Jesse拒绝亲热后Ruby痛苦仇恨地在镜子上画了怪脸,镜子里映出的就是一只豹子。
Ruby也不想再扮演朋友角色了,她有欲望,她求而不得,她也觉得愁苦。
所以Jesse直接的拒绝让她异常绝望,那之后她与Gigi她们合作杀死了Jesse并吃掉她(这里我倾向是只有Gigi她们食用了Jesse,Ruby应该是只沐浴了她的血,或者之前操了她的尸体),在之后她独自坐在沙发前,背后的动物也不再是独享美食的豹子,而是一匹狼。
她终于是得到了Jesse,但必须和别人一同分享,她只得到了Jesse的碎片罢了。
但月光下的她又是非常满足的,Jesse的血液从她的下体流出来,这个色情的意象我非常喜欢,曾有过望着月亮而使处女怀孕的寓言,Ruby望着月亮,她体内Jesse的部分也汩汩流淌,说明她的的确确和Jesse(的尸体)发生过性关系。
Ruby这个角色,非常的彻底,这也是我说的Refn导演的一如既往。
Ruby是一个为了美丽而痴狂,但本身又非常冷艳,甚至有些男子气质的人。
她腹部被纹身遮满,只着长裤,提着水管浇灌鲜花。
半裸着趴在给Jesse掘的空墓里吸烟。
她不但为活人化妆,也为死者装点遗容,想念着Jesse肌肤的触感奸尸,她是一个完全野性的,目的性和攻击性都极强的女性角色,这在电影里非常不多见。
回到Jesse,她其实也是个非常简单的人物。
小镇少女,对自己的美貌心中有数,比别人多一些幸运,干干净净地出人头地,展示自我。
她完全没有错,哪怕她终于成为一个娇逞的怪物,那她也是美丽的,因为她的美为大多数人带来快乐。
在比较靠前走台步选修,落选的女人在洗手间问她,what's it feels like? Like walking in the middle winter, and you are the sun.Jesse回答,it's everything.是的,美丽的人是懂得身为美丽之物能得到怎样的人生,他们永远理解不到不美丽的人的想法。
反之亦然,不够美丽的人也是根本无法懂得美丽的人生究竟是什么体味。
这是人之常情,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强调什么内在美,心灵强大等有的没的,最终也无法欺骗自我。
而片尾就是Jesse独步于冬日,太阳渐渐下山,随着Jesse的死亡,世界失去光辉。
Refn是明白自己在拍什么的。
最开始的party,洗手间里,女人们聊到食物和性。
这二者都是和”美“这个字眼有关的,因为都是调动五感,甚至想象力的东西。
唯二能使浑身的感觉都调动,畅快不已,又能化作自己养分的东西。
吃食物才不会死掉,而性则是艺术,灵感的来源。
Jesse在接触摄影和时尚不久后,她的感觉也被调动了,作为一个从未有性经验的十六岁少女,她开始对性有了对食物一般基本的渴望。
和Dean吵架后,Jesse梦到看门大爷来到她房间,用刀子深入她口中。
Jesse很渴,刀子像是她喉咙因干渴而疼痛,然而更代表她对性行为无知的幻想,她不知道性是什么样子,但她知道男人的性器的形状,也知道那大概会很痛,所以产生了本能的联想。
醒来后Jesse锁好门,逃过一劫,但可怜的隔壁214室少女却惨遭大爷强奸。
这里Jesse并没有慌乱逃走,而是神往地趴在墙壁上倾听。
导演甚至给了一个从隔壁透光她伏趴姿势的镜头。
是的,这个圈子里每一个人都渴望和羡慕Jesse,但很难说,Jesse不渴望他们那样的堕落和解脱。
最后再说一下这部片子的光影,从一而终,除了寥寥几个白日的镜头外,全部是黑夜或大面积黑暗下的霓虹闪烁。
Refn利用这种刺激神经的光影和诡谲的音乐保持了这部电影从一而终风格的统一,做到这点其实是很难的,但Drive大面积水平光线和阴天做到了,the neon demon也做到了,这是Refn的才能。
只是这部片子比起Drive,更刻薄,更片面,更难以被普世接受。
但它仍然是理想化的一种终极呈现,对我而言是难得一见的美丽影片。
片子里也有几处逗比的地方,第一次看的时候没太在意,后来觉得非常出戏啊。
一个就是Jesse说我妈以前说我是个危险的女孩,听着着实令人发笑,像是幻想症发作的学生少女,但联想到角色十六岁的年纪,就算稍微理解一点吧。
还有就是Gigi呕吐出Jesse眼球的那一幕,整个电影院都笑了。
她吐的这么厉害,但女友却一点事没有,可能是因为她那人工改造的身躯消化不了所谓“天然”的美丽吧,人类对于人造物的歧视倒是无所不在。
这里我更想理解成Refn的冷幽默和恶意,就好像导演在对观众说,现在你们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了,但这笑点被如此恶心又扭曲的呈现,你们是笑还是不笑。
不笑。
这部电影是偶然看见一个电影截图被吸引的,就是片头女主被拍的照片,非常非常有魔幻现代感。
能坚持看下去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这部电影的色调以及女主的颜值真的太高了。
真的被这个电影美到。
这个电影每一帧截图都像艺术一样,配色以及眼缘妆容和色彩都非常非常好看。
而女主是一个16岁的未成年少女,她从小就知道自己一无所长,除了长的好看,母亲也说自己很危险,而她的危险就来源于她的美,她的美是一眼看见就能被人记住的印象深刻并且真实的美。
女主自己也明白自己很美,所以可以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赚钱,所以她离开了家来到了洛杉矶,在这个地方去面试模特的工作,并一路开挂成为了闭幕模特,没有走秀经验去马上被安排了走秀,她看着青春无害,但其实内心明白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资本被选中甚至取代那些已经很有地位的模特。
她给这些模特造成了威胁,让他们感受到了危机感,害怕自己被替代。
而女主的化妆师从最开始看到女主就被她吸引,后来渐渐爱上女主,但在被女主拒绝后产生了强烈的恨意,这个恨意促使她和另外两名模特一起联合谋害了女主并把女主解剖,用他的处女之血沐浴。
这个情节应该是借鉴了欧洲一个女公爵用处女血沐浴并每天饮一升血以此来保持美丽的容颜的事件,他们不止用女主的血沐浴还吃了她的双眼,希望能够获得她的美貌。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美她们无福消受。
最后,一个模特因为想要把女主的阴影从身体里驱逐出去而自杀。
这部电影胜在画面感非常棒,还有主角的颜值很高。
但也向我们揭示了在模特界这些模特想要生存下去有多么不容易,21岁就会被叫老人该退休了。
遇到更加年轻漂亮有实力的模特就会感到深深的危机感,每一个进入那个摄影棚的人可能都是跟很多摄影师睡过才能一路走到现在,这似乎是哪个行业里面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事。
所以女主在里面顺利并好运的遭人嫉妒,更何况女人的嫉妒心非常可怕,而女主这种天然的不经雕琢的美更是把那些后天人工制作的美胜却无数,所以如果不把女主除掉,那么自己在这个行业可能就没有出头之日,很快就会被她替代。
霓虹恶魔是女主的诅咒,是来自美的诅咒,是每一个人都会沉迷于其无法自拔的诅咒。
光看《霓虹惡魔》的劇情簡介,也許會誤以為只是單純描述時尚圈裡的勾心鬥角,爭寵搶上位,其實不然,電影裡鮮少對於著墨在那些女性心機,而是將重心放在她們渴望美的病態心理,也因為這些病態心理,讓劇情能肆無忌憚的神展開!
必須知道,《霓虹惡魔》所謂的「美」,只侷限在外在美,當然電影裡有略為提及內在美,但劇情並未在外在美或內在美哪個重要的議題上面打轉,而是將重心放在追求外在美的病態行徑,如:謀殺、姦屍和吃人,這些踩人性底線,令人髮指的行為。
「美貌不是一切,它,凌駕一切。
」這句話是本片是主旨,也是神髓,更是劇中角色病態心理的根源,為了追求完美無瑕的容貌,她們不擇手段,除了透過醫美整容,甚至啖人肉,以鮮血沐浴,只為了獲得美貌,不禁想起《三更2》這部片,食用嬰兒作為駐顏的妙方,不過《霓虹惡魔》病態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食用更加年輕的女性胴體,試圖回春,連近期以變態房東作為題材的《樓下的房客》,與《霓虹惡魔》相比,都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正因為美貌凌駕一切,所以劇中角色為了美貌做出任何喪心病狂之事,也不用感到意外了!
或許這時會感到一絲疑惑,吃人肉回春,這種方式在邏輯方面壓根說不通,這並非《西遊記》,不是唐僧肉,沒有長生不老的功效,但若了解導演尼可拉斯溫丁黑芬的作風,便可得知原因,他曾在受訪時表示:「在乎的是感覺而非邏輯性。
」因此,吃人肉回春有沒有效果,並非本片重點,重點是他想呈現出為了追求美貌而不擇手段的感覺,當觀眾一旦覺得劇中角色喪心病狂時,代表導演成功傳遞出他所想要表達的感覺:「美貌不是一切,它,凌駕一切。
」那些人性道德、法律規範,在美貌面前都不值一哂!
除了挑戰人性道德底線的題材,十分有話題性,《霓虹惡魔》還有不少吸引人的可看之處,大量的重節拍的電子樂,加上猩紅色的霓虹燈等搶眼的絢麗色調,無疑是向觀眾宣告:這是一部充滿視覺、聽覺感官刺激的電影!
特別推薦編寫本片配樂的克里夫‧馬丁尼茲,知名美劇《紐約醫情》配樂,也是出自於他手,他編寫的電子樂曲,配上那些燈光迷離的畫面,毫無違和,一股目眩神迷的感覺油然而生,讓《霓虹惡魔》在視聽的感官上,享有極高的愉悅。
最後,談一下我非常喜歡劇中一個橋段,女主角房中出現不速之客,剛開始她是緊張的,等到確認那是一隻肉食性的貓科動物(貌似母獅),她反而不緊張了,因為那隻肉食性的貓科動物,無疑就是她的寫照,肉食性的貓科動物處於弱肉強食的食物鏈的頂端,猶如她的美貌也是處在時尚圈的頂端。
眼前的動物,不正跟自己很像嗎?
於是,她不害怕了!
此外,暗喻女主角心境轉變的滿月跟由藍轉紅的霓虹燈,也安排得合情合理,詮釋出她從一隻誤闖叢林的小鹿,變成弱肉強食的獵食者,如同她母親對她的評價:
歡迎各位網友到我的部落格看更多作品
这本身是个有很多问题的剧本,内核也是一些后现代老生常谈的东西。
那耳喀索斯的镜中倒影;父权制对某种理想“美神”形象的构陷;基努里维斯在这里明显承担了与女主相衬的作用但在剧本中分量显而易见的减少导致这种作用的表现力被削减甚至表意不明;有某种现代假装出来的反讽结构发生在女主身上——她对自己的美认识越清楚,她就越迷失。
对应今天刚好读完的瓦尔泽对自我意识和反讽的论述,必然要怀疑那种资产阶级的反讽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然而瓦尔泽所推崇的反讽却似乎只能在叙事或虚构中得到他所推崇的那种“披露”的力量,通过反讽的语调对冷酷现实的呈现(所以他反对生活的艺术化认为那只是资产阶级的反讽、反讽家?
),人物的反讽基于深刻的自我异化,自我异化作为基础的反讽结构,其反抗却是一种不断的赞同行动,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反抗——这让人怀疑。
(就像神说如果有人要打你的左脸,那就把你的右脸也伸过去)。
片子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心理情景的赛博化,这是十分当代的、新的(?
)奇观,
年度最佳之一,非常喜欢。质地坚硬又天真。
高潮是最后,形式感真棒
窒息这部还这么长,我佛了拿奖之后是不是产生了什么误解了啊,该不会觉得自己的形式很酷吧,剧本一如既往的简单倒也不算什么了,人工的美不重要却使用了大量的造型装置符号,主观布光,选个高级脸当主角倒还勉强说的通,这是自己鄙视自己吗,退一万步也没有任何声音上的惊喜,且不论极致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什么年代了还尼玛上世纪的惊悚片,过犹不及都算好听的了
影像,音乐,灯光都美不胜收。电影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剧本和对白一直是NWR的弱项(少年阅读障碍),不过我不在乎。套用一句对白:style is not everything, it is the only thing.
这里的美过于静态,我希望美可以流动起来!
除了灯光,摄影和配乐我找不到任何优点。故事叙述实在是太差了,前后半段的衔接转变生硬突兀,令人发指。一部只有“美”的花架子电影。
也太老土了吧我的天。i knew it was gonna be bad, didnt think itd be this bad... 这笨拙的隐喻们,天。这剧本居然能搞到fanning和keanu reeves。他俩瞎了吗?
要说没有导演技法,多烂才是真的没有导演技法,预测他五年内狗带可能要提前实现了。不知道那位说尼古拉没有技法的是学什么的,要是学的导演,老师得哭晕在厕所里
艾丽范宁的这张脸,真的很没有说服力啊……
视觉效果确实挺震撼的,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剧情上不花心思只是华而不实罢了
好迷幻的现实主义。刺耳的电子乐就算了,有些画面实在是太恶心了。
已对弗雷恩失去耐心,没有音乐的片段表演简直无法入目,请弗雷恩回家好好补补黑天鹅好吗,没有看完一千遍不要出门,别拍电影了,谢谢。
……对基努里维斯大有改观……终于变帅了
“灯管派”风格发扬光大之作,建议下次取消台词更能登峰造极;如磕迷幻药般的电子配乐炸裂,几何线条深度强迫症。
吃人的时尚圈。2星剧情,5星摄影和布景。★★★☆
视听还是很美味
为艺术献身化为金光璀璨的高贵女神“维纳斯”,真实的美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高价值的货币,人心的欲望是永远无法填补的无底深渊,吞入口中的尖刀是无形的压迫。在幻想中与冰冷的尸体做爱,病态的欲望变态的行为,完美的躯体残缺的灵魂,霓虹灯光下的追逐与屠杀,以鲜血淋浴以人肉为食,男性成为了幕后的“指使者”,女性成为了幕前的“走秀者”。晃荡的灯光,昏暗的色调,诡异的配乐,迷离的意境,高级的格调。意犹未尽的观影感受,一部让人感到不明觉厉的影片,希望有机会能在大荧幕重看,也许到那时才能真正体会到本该拥有的别样体验。留给自己的疑问:闯入房间的那只豹到底象征了什么?
首先惊艳了下,小范宁是怎么萝莉变麻豆的?!霓虹灯管爱好者温丁拍了部霓虹恶魔,将迷幻嗑药美学彻底玩嗨,视觉系,电子乐,诡异笑点,邪魅狂狷。前半部极美,颇有林奇+塔西姆辛范儿 ,可后半段太诡异了,跑偏成cult恐怖片,女女歼尸菜刀互砍呕吐眼球什么的,结局更是全场WTF。可我还是喜欢啊哈哈
2 故事一直都是雷弗恩的短板,而在电影氛围【光线,配乐】和艺术装置上能力又太突出,两者之间一直找不到平衡,这次则是差距最大的一次。如果抽象灯管段落能更系统化点就好了。电子乐就是他电影的灵魂。
满嘴是血看这个还挺合适……艾丽范宁美到炸裂!【里面有个哥们 我觉得 怎么这么像基努里维斯 看了片尾字幕 还真是基努里维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