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喜欢Hunter的乐观和勇敢,她的名字真的很适合她。
先讲讲我的疑惑。
第一,关于男友的矛盾其实有些突兀,给我感觉就一推动剧情的工具:1. Hunter心怀愧疚才会下去拿包(根据评论区补充:Becky有腿伤,也不适合拿包。
但我依旧认为这个矛盾直接推动了Hunter的死亡,更新有详写);2. 增加矛盾和紧张感,矛盾出现后两人明显出现隔阂。
有了男友cg的条件,联合Becky的表现,我认为Becky坑害Hunter的可能性其实很大,但那样多少有些狗血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新时代姐妹胜过男人的思想)。
第三点就是绳子,拍摄时绳子的位子应该是有bug,导致绳子一会在楼梯那一会不在,看Becky不调绳子我真的会急(我都快怀疑她故意的了……),毕竟悬疑片一旦出现bug就很影响体验,除非它不是bug…。
所以,假设结尾再反转,Becky小小坑了Hunter一下,导致其死亡,这影片在我这将毫无破绽。
看影评区其实挺失望的,什么飞机为什么飞那么低,什么第一次扔手机不脱衣不发短信,什么爬梯子不能穿匡威,还有更离谱的说抱着塔滑下来……?
我认为逻辑方面,Fall是相对通顺的。
第一次扔手机,手机大概率是碎了,手机坠落时在塔上就受到了两次撞击,且影片有单独拍Becky空鞋坠地的画面,别小看高空坠物的冲击力;
根据评论区纠正,手机确实碎了,加张图就算在半空有信号,接受微弱的信号发出消息那都不是瞬间能完成的。
拿到飞机时,Hunter已经不行了(这是Hunter用生命换的,所以如果不是第一个手机没有回应,她不会冒险去取那个包),Becky需要用自己的手机操纵无人机,她并不擅长无人机,何况谁想到会冲出来一辆卡车?
…… 接下来是我打五星的理由。
首先应该没有人质疑主演的演技,虚弱疲惫兴奋愧疚悲伤绝望全都抓住了我的神经…
被人发现时
对方偷车走了
希望再次破灭时
想起Hunter死亡时,隔着屏幕都感受到绝望 还有她们的皮肤、嘴唇都太真实了,就是风吹日晒睡不好觉还缺水的状态,尤其是晒伤和衣服边上的肤色差… 其次,剧情方面,节奏紧凑,正能量,不刻意,且我始终保留Becky小坑Hunter的可能性,所以作为一种悬念,我是满意的,毕竟这个时代,为男人坑姐妹还是有些low,留个小小的悬念更能接受。
摄影和氛围方面,让我想到了《饥饿站台》,那种矛盾出现时危险的红光,以及梦中没有红光这个因素,都处理的特别好!
最重要的是,肯定不止我一个有这种震撼“她们不会真是在电塔上拍的吧?
”。
虽然觉得不可能,我也没查到答案,但能有这样的效果真的值的加分!
另外,伏笔很多,首尾呼应真的给玩明白了。
比如,Hunter一开始不愿说的“老相好”就是Dan;她们差点撞车和后来出车祸的航拍无人机在同一条路;每一颗螺丝钉的掉落;即将上塔外时,Becky没看到Hunter时的慌张……Hunter的死其实也很明显,她一直在Becky前面,那之后却变成了个只会加油的啦啦队(充电那会儿我一度以为Hunter人设崩塌);而且,她掉下去时,有重物砸到平台的声音。
最后是主题。
作为电影,主题与画面的结合是很重要的。
第一点,生命转瞬即逝,所以抓紧每分每秒,去做热爱的事情,去感受活着的感觉,攀岩不是作死,是热爱,是为感受自己还活着;第二点,如果你害怕死亡,别害怕活着。
直面恐惧比自甘堕落好得多;第三点(个人感受),爱情不比其他感情高贵。
这是Hunter让我看到的,她活着时永远不会把危险留给Becky,她爱Becky胜过Dan,她对Becky说百分之一百万,回过头却是满眼绝望……我们被爱字误导,以为爱情比别的感情更重,其实所有感情都发自于心,不同的不过是名字,友情可以比爱情重而不叫作爱情。
放个我最喜欢的画面
Becky与鹰对视时,像个身经百战的勇士。
————————分割线————22.9.4更新整理了一些伏笔(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真的很棒)。
Becky将服药时,Becky给Hunter的铃声;幻想中的Hunter唱《Cherry Pie》鼓励Becky
Hunter的“老相好”
Hunter教的生活小技巧
路上差点出车祸;无人机出车祸
下面是我为什么,影片明明没有说,但我依旧认为Becky有坑Hunter的可能性。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悬念,取决于观众更愿意相信哪一个结局。
) 首先,视角问题。
这部影片是女主视角,活下来的只有女主,所以塔上的一切来自于女主。
影片中可以保证绝对真实的部分是:状态低落的Becky和身经百战的闺蜜Hunter同时攀一座危塔,几天后,下来时满地的梯子、鞋子、钉子…Hunter的尸体以及满身是血的女主。
第一,Becky对Dan的感情:整整一年,她反复拨打他的电话,她留着他的骨灰,她为他自甘堕落,还辱骂关心自己的父亲…… 第二,处方药 Becky的精神状况并不好,这是影片一直有强调的:时不时加强的音效,还会听不见Hunter的声音,噩梦缠身。
根据Becky服药后的效果,这种处方药应该不是安眠药,而是具有镇静类的效果。
(ps:阿片类药物在美国滥用很严重) 原瓶上写了一天一次,Becky显然是滥用,那么很难想象两天不吃药的她是个什么精神状态。
图源:https://novarecoverycenter.com/addiction/battling-prescription-drug-abuse-texas-2/ 三、红光 最初,Becky看视频带着微笑,发现Hunter表情时,她微微皱了眉,看向Hunter的纹身,随后眉头舒展开,仿佛突然变了个人。
Becky再次看到纹身并询问时,电塔上的灯在闪烁,气氛显得格外紧张,红光照在Becky脸上,忽明忽暗,让人印象很深刻。
四、秃鹫 秃鹫在Becky视角里显然是很重要的元素,几乎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危险的音效。
鹰吃鹿这段信息量很大,当时Becky与秃鹫产生了对视,与后来她和Hunter身边的鹰的对视几乎一模一样。
和秃鹫的两次对视 而且,有一个镜头,Hunter身上没有那只鹰(emmm…不会是我扒太细扒出bug了吧……)。
那么,是否,吃Hunter的那只秃鹫是她幻想出来的?
另外,影片给了秃鹫窝一个特写,显然是想传递信息,但我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料,先放一放(如果有人get到了,评论区欢迎)。
五、Becky的表现 当然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要求主角表现得完美。
但被两个最爱的人同时背叛,不恨吗?
我觉得不可能。
Hunter白天说,你恨我我不怪你,现在我们困在这座塔上,全是我的错。
Becky没有回答。
听Hunter坦白时,短短几十秒里,她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似乎是她的内心在挣扎,从冷漠到悲伤最后闭眼再睁眼,这双依旧带泪的眼中已经看不透她做了哪一个决定。
后来,两人的关系显然变了:从一开始的互相鼓励互相信任,变成一个冷漠一个愧疚。
许是无意,Becky提出了用飞机求救,Hunter看了她一眼,然后说自己可以拿到,她只是想赎罪罢了,此刻摔下去于她而言也是幸运的。
Becky没有制止她,她们可能都知道,这是结束这段罪孽的方式。
她说“小心点。
”,冷漠而克制;她说“对不起,我爱你”,似是诀别。
后来,Hunter的行为几乎是自杀,而Becky也是真的急了。
我原本以为此刻她们的恩怨已经化解了。
结果出现了这段—不知道是不是bug—的bug:关于Hunter为什么不留在平台上(其实是Becky先问Hunter该怎么回到绳子上,然后Hunter就顺着这个思路走了,我认为她们也许是真的没想到);关于Becky为什么不调整绳子的位置;关于绳子位置反复变化……最重要的是,Becky最初也曾以相似的方式坠落过,这两次坠落显然是相呼应的,可Becky轻松地抓到了梯子,Hunter却抓不到梯子还因此坠落,还刚好落在了平台上?
这一段问题太多了,越发显得Hunter的死亡可疑。
最后,当我几乎要埋掉先前的想法时,Becky看了Hunter的尸体一眼,瞬间激起了我满身的鸡皮疙瘩。
有人说最后应该再放个邪恶的笑——来个反转,但我认为,这个眼神已经够了。
无论真相如何,她不会在那时露出那样的笑,那样就太刻意了。
而塔上的一切,只有Becky知道,你可以信她说的,也可以不信。
我更倾向于她没有坑害Hunter,因为她爱她,因为独自处于塔上太绝望,因为她想给父亲的视频里说她重新燃起了斗志,想好好活下去,那般真诚。
无论如何,我都喜欢这两个女孩,Hunter乐观勇敢真诚,Becky振作后强大冷静,这才是女孩该有的样子。
完美的形象固然讨喜,但我更爱这样有错能改、努力生活的女孩。
Hunter真的很爱Becky
劫后余生,放肆大笑
One million percent.
昨天刚刚看,正好下午是华为发布会,如果她们用了Mate50系列手机,就不会有这部剧了,可以直接用北斗卫星发求救消息🙃综合来看,两个女人之间还有很多小心思,关系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铁。
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些BUG就可以解释了。
例如,去拿包的时候,完全可以把绳子调整到手可以碰到的那一边,然而却并没有,让人看得很迷惑……
这部片子其实还是蛮有心机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女主贝基干嘛要在塔上撒男友的骨灰?
虽然女主想要忘记过去也不一定要把男友骨灰撒了,埋在一个地方有时间看看不更好吗?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谋杀的故事。
大家别忙喷我,先想一下,有没有这个可能。
当女主知道丈夫和闺蜜亨利偷情之后,她取下了戴在手上的戒指,当时我以为她会把戒指扔了,可她把戒指用项链穿起来戴在了脖子上。
但是,她当时并没有取下项链,那是怎么把戒指弄进去的?
这里应该是幻想。
可是女主在爬高塔之前就戴着这个戒指项链,那么这个镜头必有深意。
还有一段女主的幻想,她爬到塔顶取下灯泡,然后给无人机充电,接触不到插座,她取下了戒指,然后无人机就可以充电了。
为什么有这一段幻想?
实际上女主是想扔了戒指,把它扔到灯泡插座上。
那么用灯泡插座充电谁教的?
闺蜜亨特。
戒指是谁的?
她丈夫送的。
是不是将闺蜜和丈夫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了?
丈夫的骨灰撒在塔上,闺蜜的尸体在塔下,他们俩正好背着女主偷过情,是不是还挺巧合的?
她的丈夫用143代表我爱你,刚好闺蜜脚上刺有143的数字符号。
是不是他俩之间特有的暗号?
闺蜜说他们之间只交往了四个月是谎话。
他们一直在暗中来往。
他丈夫从和女主在一起就没说过我爱你,而是用143代替,丈夫和闺蜜一直在偷情。
两口子去攀岩,闺蜜又跟了去。
这是和女主丈夫断了吗?
丈夫死后女主一直很痛苦,直到闺蜜来找她。
女主发现了一个秘密,闺蜜脚上刺有143的符号。
是的,在旅馆女主就发现了。
我个人倾向于在塔上闺蜜扔鞋是幻想。
影片喜欢将时间顺序打乱,闺蜜在塔上扔鞋后,有时候镜头是她脚上只穿一只鞋,有时候又有两只。
这是在提醒扔鞋可能是幻想。
女主为什么一下子想通了决定要把丈夫忘掉,因为她发现丈夫对感情不忠。
正好闺蜜在旅馆住的那一晚,她梦见丈夫对她说:"143",然后丈夫满身的血。
可见那天晚上,闺蜜和她同住,她发现了闺蜜脚上的刺青。
脱鞋是真的,脱掉内衣是晚上要睡觉了,这是发生在旅馆的事。
导演把这件事挪到了高塔上。
将时间顺序打乱,真假混在了一起。
女主发现了闺蜜的脚上有数字,恨不得把闺蜜的鞋扔了,拿鞋去砸人,这就幻想成了塔上的扔鞋。
知道了丈夫和闺蜜的婚外情,女主突然发现丈夫并不是真正的爱自己。
丈夫出了事故那天女主已经很累,丈夫只是让她跳到自己怀里,将两个人的绳索拴到一起。
看到闺蜜后,带着女主继续往上攀岩。
一个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绝对会把她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最好就是放弃这次攀岩,因为女主已经体力不支。
可以对比一下女主父亲对她的爱,不一定要挑战要成功,但一定要安全。
可是丈夫和闺蜜明显是一类人,喜欢冒险和刺激,他们总是激励女主,却不管她的体力能不能支撑下去,没有把她的安全看的那么重要。
我总觉得,那次丈夫不出意外,女主很可能会死。
因为丈夫和闺蜜明显是事先约好了一起攀岩。
当时女主已经没力气了。
如果女主稍有闪失,丈夫也许会解开锁扣,那死的就是女主。
可是那只鸟冲出来,死的反倒是丈夫。
女主知道了闺蜜的背叛,将戒指取下来,穿到了项链上。
所以这件事是真实的,只不过导演又打乱了顺序把这段挪到了高塔上。
从这时开始,女主想到了报复。
闺蜜和女主爬塔时,两个人的绳索又拴在一起。
很像丈夫死前也是两个人扣在一起。
闺蜜在前面爬,女主就在后面弄坏了螺丝。
爬上高塔两人用手机一阵狂拍之后,女主把丈夫的骨灰扬了。
然后,女主让闺蜜先下去。
螺丝坏了,闺蜜-下去就出了状况,这时两个人绳索是拴在-起的,女主内心挣扎了一阵,终于松开了锁扣,闺蜜掉在了那个有两个大圆锅的地方。
女主一直不敢伸出头看,她背的包没有掉,闺蜜也不是去捡包死的。
捡包这一段是幻想,太多问题了。
闺蜜都没扣安全扣,这是导演有意指向闺蜜死于女主解开了锁扣。
闺蜜都快要爬上去了,又去用手够梯子,整个槽点满满。
女主弄死闺蜜,内心不敢承认,幻想了这段。
女主一个人在高塔平台胡思乱想了半天,又仿佛看到闺蜜的魂来找她,说起鞋子,又说腿在下面,女主很害怕。
女主挣扎了很久,克服了恐惧,用绳子下到了闺蜜死的地方。
鼓足勇气把闺蜜推了下去。
她并没有在塔上呆三天,这都是幻想,实际上第一晚她就获救了。
闺蜜掉的那个地方,大圆锅不是平的,过一个晚上闺蜜的尸体就很可能会滑下去。
秃鹫也早把尸体啃光了。
为什么要幻想在塔上呆了三天,这里为了着重突出夜晚。
就是女主在旅馆知道丈夫和闺蜜背叛的那个夜晚。
那个夜晚才是发生这出悲剧的源头。
最后一段下到大圆锅那儿把闺蜜推下去是真实的。
她没吃闺蜜的肉也没吃秃鹫,包里有食物。
至于怎么获救,就是提前告诉老爸地方了。
她想好了整个计划让老爸如果打不通电话就报警。
她获救后就朝闺蜜尸体那儿瞄了一眼就和爸爸走了。
真不像和闺蜜两个人感情深厚的样子。
其实外国影片很喜欢用这种真假混一起让人推理的方式。
这部影片将惊险刺激与悬疑结合的不错,值得一看!
——————防剧透————————————防剧透————————————防剧透————————————防剧透——————透露反转的细节1.闺蜜刚拿到包的时候猛灌水,但是再次上到平台上之后没有再喝过一口水。
刚上去的时候,女主喝水示意闺蜜喝,闺蜜摇头拒绝。
女主准备爬到顶端给无人机充电时,喝完了所有水,闺蜜偏头似是口渴却没有喝一口。
闺蜜刚拿到包时喝水,也是最后一次喝水
拿到包后,女主喝完水示意闺蜜喝,闺蜜摇头拒绝并说应该“好好分配”(现在看也是双重含义)
女主爬上去充电前喝完了所有水,闺蜜也没喝2.闺蜜再次爬上平台后,所有“有效的现实操作”都由女主完成。
写纸条、操控无人机、爬上去给无人机充电(这个还蛮巧妙因为给了理由是闺蜜无法完成攀爬动作)。
闺蜜都是在提供思路、鼓励女主。
3.闺蜜掉下去的时候,女主先是脱力,然后惊恐到凝滞了一会,才慢慢探头去看下面的情况,这个过程中下面的闺蜜都是没有动静的。
当女主看到下面情况时,闺蜜才喊道“我抓住背包了”,如果是第一时间抓住了背包,闺蜜不会有这段沉默的空白,其实是暗示现实中闺蜜已经掉下去了,她抓住背包是女主幻想。
镜头先给到闺蜜离背包很近,暗示观众有可能抓到背包
女主脱力,往后倒坐在平台上,吓到停滞住,反应过来后才慢慢往下看,已经面露悲痛开始流泪,直到“看到”闺蜜抓住了包包,这个过程闺蜜没有说话
此时闺蜜大喊抓住了背包,至此女主完成了对幻象的心理建设,虚幻的闺蜜出现。
但是前面的空白无法解释,现实里的情景是女主看着闺蜜尸体陷入崩溃,痛苦大哭,然后开始自我欺骗。
真实情况4.女主面容苍白嘴唇干裂(而且是在喝了水的前提下)且昏昏欲睡,闺蜜的状态看起来好得多,尚有余力去抚慰女主(我认为她展现的状态是停留在爬下去拿包的时候)。
5.闺蜜鼓励女主别睡,谈到wwe女主喜爱的选手,闺蜜回答出了本不应该知道的正确答案,连女主都讶异地问“你不是没看过吗”,确实真正的闺蜜是不该知道的,只因为女主实际是在和自己对话。
6.给无人机充电时包包掉下来,闺蜜直直看着包包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掉下去,如果说是来不及还能解释,但事实上她连抬手的动作都没有,双臂一直是自然垂下的状态(不可能接住因为根本没有实体)。
女主质问为何不接住背包,她也没有解释而是迟疑没有回答(答案不能揭露)。
没有任何哪怕是微微抬手的反射动作感想:设置的反转还是很巧妙的,而且过渡自然,从女主想到最后传递一次信息需要用闺蜜的鞋,引入到拿不到鞋,因为闺蜜掉在下面,逼迫女主打破幻想,直面残酷现实——她早已孤身一人。
绝境也是层层递进,本以为失去无人机,与希望擦肩而过已经是尽头,从有同伴到独自求存又将绝望感推进了一个层次。
后半段给我的两个震撼点,一个是闺蜜早已死亡的自白,另一个是女主将鞋子塞进闺蜜肚中的决绝。
作为幻想出来的形象,后半段的闺蜜一直在强调“我们”怎么怎么样,我们一定能活下来,我们需要填饱肚子……其实是女主需要“不孤独”,所以一直借助闺蜜形象和自我对话,不断强调的我们,其实是在自己给自己信心。
小小的温暖点:女主说,这次可以把短信编辑得更加完善。
最后一次她发的短信,其实报地点和拨打求救电话这两点和前面发的信息没两样,只是这次她加上了“我爱你,爸爸”。
ps:男人果然更懂男人……听爸爸的话,远离渣男!!
不知电影创作者有没有请专业攀岩者进行咨询,不然以下bug不可能出现:1、 攀岩中遇到不了解的岩洞时,专业人士不会贸然直接伸手进去,贝琪老公就不会摔死,也不会有后面故事。
2、2000英尺(600多米)的铁塔,不可能从上到下一个截面大小,影片中这样的铁塔,侧向风荷载早就吹断。
高空中的锅盖接收器安装也太随意,根本顶不住风力。
3、如此高的铁塔的爬梯,会有环形背部保护设计。
梯子也不会从上到下一条直线,而是不同阶段换着方向,以保持重量平衡。
4、塔顶天线,通常都会设计焊接式简易爬梯,用以维修更换顶部导航灯。
天线底部女生休息平面,绝对会设计防护栏和楼梯上下空间,不必像女生一样费力翻上翻下。
5、顶部导航灯绝不是个普通灯泡,片中灯泡亮度照不了多远。
6、天线直接就落在三角形塔顶平面,这样的安全结构太假。
7、爬铁塔,特别是弃用的锈铁塔,专业人会戴手套、戴头盔,不会穿短裤。
8、爬2千英尺高铁塔,不可能只带一条50尺绳。
背包不专业,连胸扣都没有。
并且各人背一个。
9、影片中在塔顶的风,简直就是凉风有信,不像2千尺高空中的风,脱手的绳基本不会垂着。
10、塔顶灯包有电,中间看不到送电线管。
11、铁梯是一段一段的,不可能从上到下一次脱落。
铁梯的自重也不可能让所有锈死螺栓断裂。
12、这种专业的攀爬拍摄,会在头盔上装gopro等运动相机,而不会拿着手机杆摄影,容易掉。
13、攀爬除了上去,更重要的是下来。
上爬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危险问题,要么停止,要么修好才爬,越是极限,越会注意安全。
螺栓松脱这种事,不可能视而不见。
14、都敢违令攀爬高塔,即不敢把地面围门弄开,车子开进去?
15、大家吐槽的为何不用无人机把手机放到地面发送信号?
暂时想到这些……
iphone能坚持用3天,我是真的服!
刚上线的惊悚冒险电影《坠落》,看得人心惊胆战!
按说这种小成本电影,以小搏大必定有过人之处,而这部片就讲将惊险刺激和剧情反转玩得很6!
610米高空废旧电视塔带给人的视觉冲击也十分震撼(当然都是特效)!
两个作S的“好闺蜜”,为了把共同心爱男人的骨灰撒向高空(《战神4》奎托斯:这我熟啊),硬是不报备,也不提前对塔做好研究,没有留应急的联系人,也没有准备好补给品,就敢冒险,不能说勇气可嘉,只能说智商堪忧。
尤其逃生方式还是有一些,比如绳子绑腰上和柱子上不是也能滑下来?
还有手机信号差绑无人机上飞低点发信息不就完了,非要飞几千米远的餐厅?
还有影片最大的bug,不充电的iphone超长待机3天,女主还是不是翻看照片和视频。
不过女主最终等来了救援,闺蜜兼情敌摔死了,她要找回了亲情和父爱,从这段感情和遭遇中得到解脱。
恐高症的观众也有收获,从此可能更加恐高了
SAW一开场,两女生醒来,发现被困于无人区的600米高塔上,只有一平米的平台活动,而且没有下去的梯子。
此时她们发现身边只有两个没有信号的手机和一根不怎么长的登山绳!
其中一部手机上贴有纸条:play!
于是她们播放了手机上的视频:一个电锯人玩偶出现在视频中并说道:I want to play a game!
你们所处的平台并非永久的,它被分成了4块,每块下面都有个定时撑杆,每N小时会随机松落一个,在4块小平面都松落前,你们要找到方法blablabla......在你们下方的信号锅上有一个背包,里面有水和无人机blablabla......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总之不赶紧自救就会死)两女生看完焦虑起来,为什么她们会出现在这绝命游戏中。
然后她们尝试扔鞋求信号,一女生发现另一女生的脚有数字怀疑对方勾引自己男人blablabla......接下去的剧情大致雷同,不过人性表现更黑暗,从一起求生到猜忌到杀死一方,结局是一女存活成为新的竖锯。。。
最近有一部豆瓣评分达到7.5分的惊悚片《坠落》牢牢地占据着豆瓣热度榜的一个位置,看过《坠落》的观众都对其作出了不俗的评价。
《坠落》带给人的惊悚体验与一般的惊悚片还不一样,它是那种真实的惊悚,那《坠落》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坠落》的主要人物只有两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虽然仅仅只有两个人,但是却依旧演出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因为她们两个人在影片中被真实地困在了2000英尺的电视塔上,那种来自人类本能恐高的真实恐惧感第一时间就让观众喘不上来气。
女主和闺蜜还是男友都是极限运动徒手攀岩的爱好者,但是在一次征服高山的过程中,女主的男朋友意外身亡,女主从此一蹶不振。
闺蜜为了帮助女主走出阴霾邀请女主攀爬美国第二高的建筑物,一座超2000英尺的有着明显岁月痕迹的电视塔。
女主克服了极大的心理障碍才决定和闺蜜前往去攀爬电视塔,而带给她力量的依旧是与男友的往日时光和男友一起攀登时留下的点点温情瞬间。
但是久疏战阵的女主在攀爬电视塔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阻碍,如果不是因为闺蜜,女主不可能最终登顶。
不过如果没有登顶可能她们也就不会被困在2000英尺的电视塔顶,电视塔已经多年都没有维护过了,所以它所有的梯子都是生锈的,梯子的螺丝都是松动的。
就在她们在塔顶炫耀完自己的胜利成果后,她们下不来了,电视塔的梯子因为年久失修螺丝崩掉完全倒塌,女主差点就直接丢了性命,幸亏闺蜜死命拉回了女主。
虽然女主的命保住了,但是她们两个人也完全被困在了电视塔上,孤立无援,这样的感觉比在大海上的孤岛还不好受。
她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将手机放进鞋子里,在鞋子里塞进袜子,胸罩等缓冲的东西,以便手机完好无损的着地让路过电视塔的人发现。
电视塔下的确有人,但也的确忽略了她们的求救信号。
一次尝试不行,她们在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后再次尝试,用电视塔顶留在那里的信号枪向电视塔下不远处的房车里的人示警,效果的确达到了,她们开过来的车也真切的被房车里的人顺走了。
人性的确是一个很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当看到有人身处绝境的时候,有些人会做的不是伸出援助之手,反倒是推那个人一把。
同理心和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在电视塔上被困2天后,在各种方法用尽后,女主向闺蜜提议再次用第一次的方法将手机放进闺蜜的鞋子里扔下电视塔看能不能引起路过的人的注意。
但是此时女主猛然发现闺蜜的右半边脸全都是血,而且眼神可憎地望着她。
原来闺蜜早在爬下去捡掉落的包时就已经摔死了。
女主不想一个人面对死亡的绝境,所以一直告诉自己闺蜜没有死,她用绳子将闺蜜拉了上来救了闺蜜,闺蜜一直都在自己身边。
不过这一次闺蜜还是用自己的命救了女主,女主爬到了闺蜜身边,把手机塞进鞋子里,把鞋子塞进闺蜜受伤的腹部,然后将闺蜜推下了电视塔。
《坠落》带给人的惊悚感是实打实的高空孤立无援的恐惧,大部分人本就有恐高症,在《坠落》的镜头下更是无处遁形。
而《坠落》最绝的地方是女主第二次想用闺蜜鞋子塞手机的那个反转,其实闺蜜早就已经死在了距离女主不过20英尺的地方,但是女主必需让死去的闺蜜给自己一些活下去生的希望,所以一直幻想着闺蜜在自己身边。
但其实闺蜜已经不是第一次护女主周全了,这次攀登电视塔本就是闺蜜让女主重拾生活的一次救赎之旅。
闺蜜在之前甚至与女主的男友曾有过一夜情,不过与男友比起来她始终觉得女主才是那个她一直都值得放在自己心上的人。
而女主获救的最直接原因还是因为闺蜜,即使闺蜜死了,闺蜜也在用自己的生命一直守护着女主。
《坠落》何尝不是闺蜜用生命在坠落以换得女主逃离惊悚,重获新生!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拥有和老人与海相似的结构。
一开始数次的警告都被无视,因为我们“走得太远”,我们身负罪孽,所以我们必须付出代价。
而我们是否愿意悔改,是唯一衡量我们是否还有拯救可能的依据。
一开始不断胆怯退缩的女主和傲慢地将钉子摇落的朋友早在旅途的最初已经分别开来。
那个女孩一次次地在危险中纵身一跃,最终终于坠落。
但也许,死亡就是她对女主角的赎罪。
生命很短暂,某种意义上,她比开头想自杀的女主角更急于求死。
如果这次轻易成功她以后可能也会死在别处,如果这次侥幸活下去…..我不知道。
虽然很多暗示足够明确,但因为太过恐惧紧张到手心冒汗但脖子肌肉到已经僵直的我,在发现朋友死掉那一刻开始无法停止地痛哭。
我想到她离开时说的我爱你,更想到女主角的幻想中,她回来的一刻说,我会一直和你在一起。
然后她的存在一直鼓励着女主角,因为她的爱留下了。
和老人与海其实满含基督教的隐喻一样,基督三日重生,老人与海的三天搏斗,到女主角,当秃鹫啄食她的身躯,她身后的塔针如同背负的十字架,最终她睁开双眼,她的眼神不仅告诉秃鹫这不再是一个濒死的人,这是一个有灵的活人。
她征服了秃鹫,因为不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这都归我们掌管。
甚至可以坦然地对朋友再一次说爱,再一次告别。
因为爱里没有惧怕。
和小男孩如同圣灵一般的陪伴一样,女主角曾在拒绝父亲之后在歧途越来越远,又在朋友的死亡与爱里再次回归,爱是唯一的圣灵。
其实一开始我是带着错误的剧透去看的,我以为两个女孩都死了,虽然我中途依然很害怕很希望她们活着。
那两个偷车也是主角误入非法之地的惩罚,但我也不禁想如果他们伸出援手,其实朋友不会死。
但这里的剧情还在旧约的罪恶之城,人类的恶是无底线的。
回来的路上我还不断想起朋友坠落的尸体,他们需要刺激才能知道自己活着,光是普通的生活我就已经觉得刺激过头了。
虽然已经吓惨了,虽然误以为两个人死才是结局,但最后就算爸爸看到尸体那一刻我也无比坚信她还活着。
因为她们已经说了对不起,说了爱,在我心里始终相信她们已经重获新生。
没看出这俩有任何极限运动OR攀登爱好者的素质,就看到她俩满满的花样作死记录——爬600多米的极限高塔,没准备任何食物,能量棒士力架巧力克压缩饼干啥啥都不带,就带一瓶水,两个人甚至不肯带两瓶水。
那大大的双肩包里宁可放自拍杆和无人机,也不肯多携带一根100米长的登山绳,全程靠着一根可怜巴巴的15米安全绳搁那儿各种捉襟见肘,但凡她俩带了登山绳,手机早就垂到需要的高度发信号出去了。
驱车去离家6个钟头车程的地方,到了现场女主居然还在苦恼手机没地方充电的问题,还得临时放到台灯插座上才能充电,我有没有说过那架无人机也是用两下就电量告急的那种!
充电宝备上一块两块是能怎么样。
包里连纸和笔都没有,最后是拿眼线笔和前一天的餐馆小票写出求救讯息塞给无人机。
事前准备做成这样子还指望个啥还有女主,情绪崩溃终日酗酒沉溺药物已经一年了,一年啊,不是三天,还有个毛线的体能有个毛线的肌肉力量,她这身体素质充满debuff还不如一个正常作息吃饭睡觉的普通人呢,就这样啥也不用调整训练就直接去爬600米高塔了是吗。
人奥运选手成天训练那么刻苦,临到奥运会了还需要提前做竞赛状态调整和赛前训练呢,女主和闺蜜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她俩可以这样子去搞极限高空运动还不翻车的我以为这片能激发我的肾上腺素去看的,结果没想到是几乎全程的操作都很离奇很值得吐槽,闺蜜千辛万苦非要站在信号盘那儿用信仰之跃去够那根绳子,还有她最终快爬到的时候就因为绳子位置和顶端那截梯子位置有距离而翻车,这两个地方我简直都快气乐了
可以理解,小时候不少厂子冷却塔都还没拆的那阵儿就经常想找人一起去爬“大烟囱”,还好一般都离得远找不着路。
我不理解,为什么男主一开始就挂了,特么的还要安排闺蜜睡了老公这种鬼情节,我不理解...
运镜还是把恐高人的心理玩儿得挺好的。但男凝未免味儿太冲了,2022年了还在搞胸露越多死得越快这点招就罢了,看穿渣男老公以后还一整个回归「父亲的怀抱」,台词里的适者生存没看出来,高耸如生殖器的电视塔如男权一般啖一人血肉驯化另一人的情感倒是真。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除了高空自救这个刺激的点可看,剩下的都很无趣、无聊,在作死的路上强行排加惊险,这样的电影应该不再吃香了,在攀爬的过程中确实有些心慌的观感,那是被电影镜头抬升起的恐高,但除此之外的故事加上那鸡汤味深厚的生命感悟又让人实实在在的尴尬了一把。
连三头肌都没有的极限运动爱好者真让人出戏 鞋子塞肚子里就高潮了?G点直接长外面了吧这
不要再说为什么不把手机绑在无人机上,送下去发信息了,因为这个电影满满的都是槽点
不加乱七八糟的男导演意淫式的两女争一男感情线会更好,这段一出来整个俗套到不行……你自己看你觉得合理吗?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前十分钟即零星,完全罔顾现实逻辑和电影创作基本法而强加背景设定,即便是惊悚类型也是低劣的创作观。
冲着「143」的热梗来看看,三角恋是有点套路的,但重点不在感情线,全程都是爬塔!爬塔!爬塔!女主最后是真的勇敢起来了!好燃哦!抓鸟那场我都有点热泪盈眶了~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很像tiktok短片的超级加长版,导演是恐高还是恐平胸?
只有爬塔的部分好看,那个恐惧、飙肾上腺是纯生理性的,后面所有其他部分全靠编剧编和偷
捡包那一段往后太牛逼了!!生命不仅短暂,还需要传递。
过程中我一直很好奇600多米的高空就这么点风吗
憋尿片。看到一半居然成了两女抢一男的狗血戏码,其实根本不用抢,三个人在一起挺好。还好结尾反转很给力!
又名《为何国外人这么少》、《多个朋友就少条路》、《听爸爸的话》、《苹果手机电池高光时刻》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超失望,故事情节发展的太简单,内容也没什么新奇,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