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我近两年看过最无逻辑的一部韩剧,然而我还看完了,看完了还不知道到底想演什么。
我最大一个疑惑就是,你们自己人有什么行动之前商量一下通个气是会死啊?
就非得自己咔咔一顿操作,结果都失败了,但这个时候总有救兵不知道怎么得到的消息及时赶来,然后下次继续这么咔咔操作。
陈花英“死”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正脸,我就猜是不是假死,但是又觉得荒唐,上吊死又不会对面部造成损坏,警察不至于确认不了死者身份吧,结果最后真的是假死。
结尾解释说是有保持身材和纹身的另一个人替死,头上又包着纱布所以没认出来,警察又被收买了,这么解释的话就勉强接受吧。
陈花英重新出场后我以为她是来主导局面的,就是那种一切都在她的计算之内,现在出现就是来给兰花教最后一击的。
结果告诉我她本来已经在新加坡享受新生了,偶然间看到女主出现在展会才知道后面发生了那么多事情??
那你还是个人啊?
你要给钱你好好给啊,偷来的钱还安排个自杀剧情给出去,人家能收得安心?
到最后还被人绑在椅子上浇水,该的你,还不如死了给这个角色留点尊严。
最离谱的就是这个兰花线,先不说兰花闻到就能出现幻觉的威力把这剧本变成了玄幻剧,就是到最后也没说明这个兰花教发展这么多教徒是要干嘛啊?
教徒收到兰花就要自杀是为了啥?
你们财阀团有通天的本事,又可以买通警察,又可以大庭广众下杀人,那你们就让女主团队在监狱和医院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啊?
每个情节都是随意横跳,哪一幕需要哪些角色就把他们凭空变到哪里,不考虑前后衔接,妈的太无语了不想写了。
從第三集開始,對於二姐罵聲一片,假正義、衝動、莽撞,甚至還上升到演員演技,批評人家表情呆滯,沒演技。
說這些話的人,大概是沒見過二姐這樣的人設,有一種人,冷漠現實 是天生的生意人。
花英對三種蘭花的評語對應著三姐妹的特質,二姐是現實。
二姐非常現實,面對妹妹的125萬,高利貸和找姑婆借錢,她顯然選擇風險最低的那個,如果是假清高的設定,那她應該去借高利貸或者像大姐一樣為了借錢被打才對。
妹妹一心想攀附豪門,二姐先是借酒裝瘋,讓妹妹丟臉,認清現實打消進入豪門的幻想,見妹妹一意孤行,她請出代價最小的姑婆代替豪門為妹妹出錢治病,同時也讓豪門認清妹妹不是任人擺佈隨意吸血的存在。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最擅長最優解的選項,那就是生意人。
懂得選擇最適合選項的人,而不是最正確的人才是理想的管理人才。
從姑婆的對話裡也知道二姐是天生的生意人 有掙錢的天賦但是割裂的成長環境 讓她清楚認識到自己貧窮的本質 她沒有像小妹那樣去攀附豪門留在姑婆家,因為她知道 自己即使在有錢人的學校讀書 自己的貧窮依然格格不入 與其成為豪門世界裡的小偷 還不如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窮人 二姐和其他兩人的不同是 她是自己選擇成為窮人的 她放棄了姑婆家的生活 她比兩個姐妹更清醒認清了本質二姐在面對豪門的偽善、同事的陷害和母親的藉口時 拆穿的非常直接冷酷 也可以說非常的聰明 她有一眼看清楚本質的能力然而再聰明的人 面對自己和家人的貧窮 這個世界窮人的悲慘 也是無力和痛苦的 所以她選擇用酒精麻痺自己這麼聰明到冷漠的二姐 讓她失去理智 發瘋的只有她的軟肋:妹妹。
這樣看似矛盾割裂但有合理的人物性格是有血有肉的。
我喜歡這個聰明但不涼薄,明明有掙錢的才能,但依然去做記者為窮人發聲的二姐。
看到第七集 完全感受到了二姐這個角色的靈魂 在追求真相和風暴中心中感受活著的意義 這也是一個好記者的特質 而遺憾的是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有見過一名真正的記者。
對於人生以活著為目標的人,無法理解真相的意義。
我也無需解釋更多,二姐真的太颯了,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能凸顯真相和人性的可貴。
第八集看到大姐被當作玩具設計踐踏 是否有屈辱和憤怒感呢?
之前有人吐槽三姐妹明明穿的挺體面 不像窮人 而這集觸目驚心的展示了來自有錢人對窮人的剝削感 作為弱者你或許過得還算體面 或許覺得自己夠聰明夠好命 能靠近或成為有錢人的一員 脫離弱者的沼澤 但殊不知你始終只是一個玩具。
尤其當弱者放棄發聲放棄追求真相 你還剩什麼來保護你的尊嚴和生命?
第9集那個拒絕找金主爸爸的獨立女性躍然紙上 “我不需要那樣的爸爸” “我什麼爸爸都不需要” 這大概是只有女編劇才能寫出的幽微心事 很多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都在為女主找歸屬 找男朋友找老公 好像一個沒有歸宿的女性角色就無法賣座一樣 這是父權的象徵 滿身富貴懶察覺 看不公不允敢面對 仁京在面對那個出賣良心的男上司時 在氣勢上卻佔了上風 女演員演出了一種中性的力量感 明明不擅長運動也沒有游擊經驗 卻一個人爬過了黑暗骯髒的通風管道 想起了孤勇者那句歌詞: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第11和12集,畢竟是編劇寫了兩年半的作品,結尾幾乎將所有的線索都圓滿對仗畫上句號,除了姑婆的公司和債務,哈哈哈,沒辦法篇幅有限,編劇也是盡力了。
仁京最後出國讀書圓夢,而且和青梅竹馬HE,看起來略顯俗套,但想起之前一個網友說,比起做一名正義感的記者,仁京其實更想獲得活著的感覺。
貧窮讓她內心的一些東西腐爛了,所以她需要用什麼東西來填補。
所以她沒有執著於繼續做一名記者,因為她有了新的選擇,可以用其他東西填滿內心的空洞,讀書、談戀愛,過她曾經嚮往的生活,最後還有100億的禮物。
金錢是沒有好壞屬性的,金錢更像是一種流過你生命的能量,它在流動中可以治愈和撫平那些因為貧窮腐爛的地方。
仁京,你好,仁京,再見~你可以是孤勇者的無冕之王,你也可以是享受讀書戀愛的普通女孩。
如果有7分,我是觉得可以打七分的,但是我不想给4星,完全没有达到优秀的程度。
看剧的时候,完全可以看出来编剧很努力,想把一个正义姐妹花扳倒无恶不作的财阀政客的故事写出新意,让三姐妹跟财阀政客产生联系,但总差那么点意思。
大姐在财阀公司手下当财务,二姐正义记者要调查财阀,三妹受财阀资助,还和财阀小女儿产生什么革命(基情)友谊,死活要背叛家人,住到财阀家里去。
大姐人设不用说了,刚开始蠢萌蠢萌的,一点英文也不懂,什么文件都敢往上面签字,傻人有傻福,从天而降一笔巨款,扛着一笔巨款到处走,生怕财阀不知道钱在你手上,后面又开始开金手指,突然又聪明了,跟财阀夫人斗智斗勇。
二姐更厉害正义使者化身,还是金融界高手,自己家欠债,妹妹留学费用也没办法解决,就是要放弃姨妈给的发财机会,要努力扳倒财阀,现实当然也有这种人,但是你就不知道她这一腔正义怎么来的。
三妹更搞笑了,天才艺术家,留学费不用姐姐的,说是姐姐的爱和钱有压力,有压力当你借的行不行,搞的妹妹像个白羊狼一样,不顾姐姐苦口婆心劝说,甚至住到财阀家里,编剧前期把妹妹塑造成了一个嫌贫爱富的白羊狼,后期又变了,感情妹妹又是卧底,在财阀家里给姐姐提供情报,顺便拯救小姐妹,带她私奔去日本。
这部剧就是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是脸谱化的,生硬,可支撑下去看下去是楚门世界的反转,大家都在演戏,还挺刺激的,姑且一看。
这个剧质感真的特别棒,电影级别的质感,摄影,画面,构图,剪切,演员的表现张力,都非常在线,真的非常好,演员选的也很讨喜 但是,但是!!
这个剧本是啥玩意啊?
你要说悬疑嘛,这逻辑硬伤➕弱智主角是悬疑剧的大忌,各种剧情说不通,主角团各种弱智操作,别人已经吐槽很多,我就不吐槽了,光是那20亿搬来搬去,从瑜伽房到家里,再拿到医院,再拿到家里,再拿到瑜伽房,从头到尾连一个包都没换过,这不是弱智吗?
二姐就不说了,这个智商你说她是炒股天才,我只能说编剧大概没炒过股吧???
除了弱智主角,再聊聊整个剧情,质感好不等于故弄玄虚,每次看财阀夫妇装逼我就受不了,什么小时候的珍贵玩具啊,世界极少的兰花啊,强行装逼就算了,兰花都摘了,还挂树上,说这样可以接着养。
不是,编剧,你把你自己挂树上,你看你能活不?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这种故弄玄虚的韩剧,悬疑不像悬疑,剧情不像剧情的,四不像,黑化律师主线好歹挺紧凑,这个剧我把话放这,必定烂尾,这编剧说故事的水平非常低,肯定是救不回来的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
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小小姐们》的口碑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剧集开播前,观众期待值拉满,其以《小妇人》为原型改编(其实剧集跟小说已经没啥关系),由朴赞郁的御用编剧郑瑞景(《亲切的金子》《小姐》《分手的决心》)执笔,由这几年声名鹊起的女导演金希元执导(《金钱之花》《文森佐》),集结了金高银、南志铉、朴持厚、严志媛等不同年龄段的实力女演员。
虽然这几年韩剧女性向色彩很浓重,但像《小小姐们》这样由女性工作者主导、讲述女性故事的作品还是颇为少见。
剧集首周收视率亮眼,好评颇多;三四集播出后,豆瓣上差评肉眼可见多了起来;随着第三周剧情推进,口碑又有所起色,但不少观众对三姐妹的评价没有改观,他们还是不解:为什么把三个女主角刻画得这么“讨厌”?
《小小姐们》依然是这几年韩剧偏爱的财阀剧。
坦率地说,对于熟悉韩剧韩影的观众而言,财阀题材真的是看“麻”了,韩国创作者几乎将这个题材掘地三尺。
要做出像《寄生虫》这样形式与内容兼备的杰作太难了,大多数创作者只能在通俗性、猎奇性上下功夫——变着花样让观众领略财阀生活的奢靡,窥探财阀精神世界的扭曲与变态。
收视率一再证明了,观众是买账的。
郑瑞景编剧对财阀世界的刻画,倒没有太体现出她作为电影编剧的创造力。
搭配金希元导演对美学形式的追求,剧集把财阀生活场景拍得很有艺术感;红色高跟鞋、蓝色兰花作为剧集的麦高芬,是韩剧里热衷玩的意象,称不上多新奇;在《顶楼》里饰演大反派的严基俊,在《小小姐们》饰演利欲熏心的野心家朴载相,这类角色已经模板化了,反转可能性不大(欢迎编剧打脸);观众倒是可以更多留意朴载相的妻子——严志媛饰演的元尚雅,她是真正的政治家二代,她与朴载相是表面婚姻,表面上她是被利用的一方,但种种细节暗示了也许她才是幕后的大BOSS。
真正体现郑瑞景意图的,是对三姐妹的刻画,编剧着重表现三姐妹意外卷入财阀斗争漩涡后的处境。
大姐吴仁珠(金高银 饰)、二姐吴仁京(南志铉 饰)、三妹吴仁惠(朴持厚 饰),生长在贫穷家庭,父亲欠债累累,母亲毫无责任,三姐妹感情深厚、相依为命。
大姐在大公司里做财务,二姐是电视台记者,三妹是艺术学校的高中生。
作为女性群像剧,讨好观众的写法,要么是把三个姐妹都刻画得很完美,更多凸显“girls help girls”;要么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剧版《亲切的金子》或《小姐》,三姐妹城府一个赛过一个,大家都不是好人,与不完美的世界做决斗。
但《小小姐们》并非使用这两个策略。
郑瑞景颇为冒险地把三姐妹刻画成“普通人”,哪怕她们还是有各种金手指加持(比如大姐得到意外之财、二姐有青梅竹马的高富帅好友),但她们的个性、认知、判断,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水准。
自然地,你很难指望一个普通人闪耀多么夺目的人性光芒,面对诱惑与抉择时,三姐妹的一些决定不免显得笨拙、刻板抑或自私。
大姐记事最早,经历最多,她更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想着有钱就可以保护妹妹,想要跟妹妹们住在有漂亮窗户的公寓。
只不过,相较于靠自己(也知道单纯靠自己不太可能成为有钱人),她更想靠男人,也经历了一段被欺骗的婚姻。
后来面对同事兼好友陈花英(秋瓷炫 饰)留给自己的20亿韩元(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虽然知道这钱来得蹊跷(陈花英还“死”在自己面前),她心动了。
大姐属于穷怕了的人,抵挡不了男人与金钱的诱惑,很容易就降智、失去判断与分寸。
这让她的一些表现有种“傻大姐”的感觉,观众都要替她着急。
大姐吴仁珠(金高银 饰)二姐身上更具有传统韩剧女主的品格,即,作为一名记者,她不事权贵,执着探索真相。
得知大姐获得“不义之财”,她反对大姐据为己有,因为她自己的工作是“报道贪污、盗窃和欺诈”,她不允许自己与大姐同流合污。
只不过,她这份理想主义坚守在现实面前常常是不堪一击——这让她患上酒精依赖症,她需要用酒精来振作或逃避。
而在一些观众看来,二姐的“圣母”不合时宜,冲动且不接地气,自己的理想是护住了,却没有顾虑到姐妹的处境。
二姐吴仁京(南志铉 饰)的“记者魂”,什么时候想的都是她的新闻调查拥有绘画天赋的三妹,虽然一直有着两个姐姐的爱护,但她的个性利己且凉薄。
她知道两个姐姐很爱护她,只是她也意识到,她们帮助不了她什么;她想要逃离这个家,哪怕是成为权贵同学的小跟班,也比待在暗无天日的底层强。
三妹吴仁惠(朴持厚 饰)第二周剧情一播出,三姐妹的个性展开,不少观众纷纷喊《小小姐们》怎么这么快就“低走”了?
看多了励志向或暗黑向爽剧的观众,已经很难接受相对现实向的人物塑造。
但相较于爽感与角色魅力,郑瑞景更在意的是“真实”的呈现——女性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一个不平等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更可能是不完美的。
由于家庭、家教、学校、社区等方面上存在的严重不足,穷人更容易困于某种“穷人思维”,他们在观念、视野、性格、胆量等方面亦“先天不足”。
这么说,当然不是贬低弱者,而是呼吁公平,呼吁对弱者进行社会救济。
《寄生虫》说到,穷人身上有“气味”,《小小姐们》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剧中有这样的对话:“你家境很贫困吗?
”“什么?
”“因为你太会隐忍了。
”《小小姐们》的三姐妹身上,体现出这种残酷性,她们有来自于家庭与出身的性格“缺陷”,就像一种挥之不去的“气味”。
穷人的“气味”而郑瑞景不想避讳这一点,甚至这才是她想创作的。
她说:“写角色时,朴赞郁导演会想把女性角色写得更加帅气,但相反的是,我想把女性角色的不足、缺点显露出来。
至今为止女性角色的特征是‘男性喜爱的理想女性’,但是女性知道:我们自己并不是美丽、善良、惊奇的存在,我们希望在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状况下被爱。
从这里故事开始,角色可以成长。
但是做出正确选择、完整选择的角色,故事没有开始的余地”。
从这一层面上看,三姐妹的“普通”,既是为女性形象塑造卸掉“包袱”——“完美”实际上是对女性的规训与苛求,观众对不完美女性的责骂恰恰折射了这种规训之深;也意味着角色具备成长空间,700亿韩元的诱惑下,她们如何抉择引人好奇。
应该承认,相较于电影的篇幅来说,郑瑞景在剧集节奏的处理上还不够自如,譬如朴载相与元尚雅的进入稍迟,而有时节奏快得飞起(比如第一、三周剧情)、有时又略显平淡(比如第二周剧情);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也有烂俗的地方,比如大姐、二姐的感情线;财阀内斗的想象力也略显匮乏,个个智商都不太行,一个个“死”得太容易……但不论怎么说,骂三姐妹倒也没太必要。
她们有普通人的怯懦,亦有着普通人的可爱可敬。
大姐爱护妹妹,她那么拜金、也想着得把坏人先扳倒;二姐如此执拗,可她的每一次妥协也是出于对姐妹的爱;三妹看似冷血,实际上她反而是三姐妹里最冷静最理智的,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力……可以笃定的是,姐妹情是她们彼此的软肋、也会是盔甲,她们的爱不会被击垮。
答案在风中飘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
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今天看剧的时候,一个弹幕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我的观影感受:第一次这么希望财阀把主角团们给杀死。
虽然是有点偏激的说法。
确实很少看到如此“特立独行”的韩剧,主角团三姐妹的性格和行为和观众们的想法如此大相径庭,以至于每次主角团做出决策,弹幕都是一片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
当然,观众如此之多,所以出现一两个例外很正常,但是从没有见过如此整齐划一为主角团喝倒彩的。
主角三姐妹出生于贫困家庭(二姐应该例外,从小环境比较优渥,之后才回到原生家庭中),大姐在一家大公司任职会计,单纯无害,胸无城府,心眼少到弹幕大骂“缺心眼”。
可以理解大姐不谙世事,经历单一,不过影视剧倒是应该看过吧?
不过也可能确实没怎么看过,所以对别人都报以很高的信任,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姐是一名记者,但是因为上班期间喝酒等原因所以被停职又开除。
二姐和其他姐妹的生活环境并不那么相似,小时候生活在有钱的姑妈家里,且本人也十分聪敏,对于股票、金融有极高的天赋,大概这也导致了二姐性格中对于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于不义之财的鄙夷。
可惜,二姐的正义感没能经得住命运的嘲弄:妹妹疾病发作,大姐的赃款也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二姐前后的矛盾实在让人反感:高调的正直和无声的妥协。
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二姐对于正义的追求如此让人反感。
首先二姐的正义是抽象的,甚至有点像是为了正义而正义。
朴载相是剧里的反派,但是他是一个抽象的反派,就像大家提到财阀的时候都认为他们财富的肮脏、权力的龌龊,但是聚集里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表现出这些肮脏龌龊,而二姐则是不遗余力地去以卵击石。
这把抽象的正义之剑还要不由分说地向家人刺去,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同时,二姐的横冲直撞、有勇无谋,也为这个角色减分不少。
正好最近在看《大明王朝》,其中海瑞(仅限剧中的角色形象)也是一个追求正义、刚直不阿的角色。
虽然海瑞因为对正义的追求,使得他没能尽到对于家庭的责任(这一点大家也在痛批),但是对于他对正义的追求,大家是非常理解且支持的,为什么?
因为海瑞的正义是形象具体的,他的正义建立在目睹了朝廷官员为了中饱私囊、逢迎圣上而鱼肉百姓的亲身经历之上(淳安全县被淹没,建德半县被淹),因此大家能够共情。
况且海瑞的正义感、价值观是一以贯之的,他批判贪官,自身就是两袖清风;批判皇帝,自身就是心系天下苍生的。
至于三妹,虽然她的行为也很不受待见,却是我最能够共情的一个角色。
修学在即,是满怀感激地使用姐姐们省吃俭用的辛苦钱去外国,还是干脆直接地拒绝姐姐们的好意,我觉得不管是哪种选择都合情合理,但是妹妹拒绝的方式略微欠妥,因此招致众人反感。
不过,毕竟没有身处其境,可能也难以理解妹妹长久以来内心积压的抱歉和疏离。
至于转身投入财阀家庭,可能也只是追求自身抱负的一条捷径。
想起来当时佐助背叛木叶投靠大蛇丸,佐助不知道大蛇丸对他瞳力的觊觎吗?
我想是知道的。
那他有绝对的把握反抗这种觊觎吗?
未必。
但是不成功便成仁,如果不走这条路,平庸的人生也不是他的选择。
妹妹的选择或许也是基于这种心理。
有趣的是,观众好像对于主角团以外的配角及反派们倒是比较宽容。
大概也是因为立场原因,大家对于这些人有着天然的更低的要求。
姑妈就是代表性人物。
原先刚出场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买账,后来为了救三妹挺身而出,以及之后遇刺的时候大家的不舍和难过,看来对于善良又有实力的人,大多数人都会不自禁地表达出善意和向往。
另外,不得不说秋瓷炫实在是过于美丽了,被这个女人迷的颠三倒四……
1、本片最好的设置应该是兰与爸爸树的隐喻了吧。
2、欧洲美国日本很少有这种类型的阶级跨越的片子,这种样态的阶级融合基本成为印度和韩国的特色,我国还没有说完全堵住,毕竟还有好好念书这条路,大家相对也没那么无法安于相对于上层的适当的贫穷,不过也有豪门一年三十万招清北毕业生照顾孩子学习起居。
首先是阶级划分明确,界限分明,上升通道被明显堵住;接着,底层要十分强烈地渴望上层的权利、房产、金钱、大衣、包包、高跟鞋等等;进入顶层的方式,限制于司机、仆人、家教、助手、非爱情的目的性结婚,多少年前的那部《密恋》,虽然主打年下恋,但大背景也是这种。
3、大姐和小妹基本是一条线,小妹对于这件事更执着,大姐是属于游离状态,钱也想要,正义善良也想要,二姐属于能够自己挣钱发家致富,还有姑姑的公司可以继承,却没有缘由地非要寻找正义,揭开谜底,这个很奇怪,她不是想要出国念经济学,怎么突然做了不喜欢做的记者,还这么执着,整天带着隔壁帅气多金且闲的小哥哥做调查,偶尔去发布会闹闹场,除了演员之外,这个角色的确也很迷。
4、执着于富人来实现自己艺术梦想,展现自己艺术才华的小妹,从头到尾很专一地紧紧贴住富人,长相清秀,身世贫穷,有出众的才华使她能够被富人垂爱,基本对剧情没啥推进,目前主要推动剧情的还是大姐的主动被动卷入式推动和二姐的外围信息调查揭露式推动,说到这里,实在觉得剧本没啥意思,挺套路,所有财团都有秘密账本,都有秘密巨额资金,推翻财团的不是另一个财团,而是财团身边一开始不起眼的人。
最后的反转,应该也是大姐从不起眼蜕变成公主,成功推翻财团吧,并大概率发觉钱没那么重要,还是姐妹情最重要吧啦吧啦。
5、这部剧把贫穷设置成一种疾病,必须脱离贫穷,不然就要死,韩国已经进化成不适合穷人生活的地方,所有穷人只能原地灭绝。
6、至于想当总统夫人的将军女儿,在这个女性已经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在政治舞台上,隔壁也已经有了女性总统,韩国也曾有过的时代,这位被塑造的假装无脑实则聪明的女性梦想仍然是依附男性获得权力,她大概率有一个阴谋,等成为首相夫人之后的特权能够帮她完成这个阴谋,但将军女儿的身份无法完成。
《小小姐们》的片头动画截屏《小小姐们》中的死亡之兰近日热播的韩剧《小小姐们》(작은 아씨들)以蓝色兰花为核心线索,牵扯出背后的政治(“情兰会”为主的权力机构)、经济(高价兰花的价值流通)、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文化(神秘、死亡与原住民的象征)等多方面可供探讨的议题,也回应了二十世纪60-80年代左右的韩国近代史。
剧中将兰花讲述为元奇先将军在越战中采集带回,并在本土培育的一种稀有植物。
元将军在剧中的角色为80年代韩国的保安司令部司令,而对应此时期的韩国历史,元将军可置换为后来当选总统的全斗焕。
全斗焕是秘密军事组织“一心会”(일심회/ilshimhoe)的创始人之一与会长(很难不将一心会视为剧中“情兰会”的原型),并在时任总统朴正熙遇刺后,带领一心会发动了“双十二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新军部,次年担任韩国第11届总统。
《小小姐们》截屏在剧中,别称为“幽灵”的蓝色兰花象征着死亡,因为探险家与植物学家在越南为了找到稀有的几株蓝色兰花,都赔上了性命。
蓝色兰花还有镇静、致幻与使人沉睡的功效,这一当地原住民都难以发现与归类的神秘植物,在“植物猎人们”的采集、种植、图绘与书写后,编成了一本植物图鉴《blue orchid》(男二号表示此书也很难找到,而现实中似乎也查无此书),并同过韩语的转译引进韩国,被图像与文本捕捉于纸上。
就此蓝色兰花从边缘(越南)进入中心(美、韩),成为观看、语言/知识与科学研究的对象物。
《小小姐们》截屏倘若说将兰花从大树上摘下是一种暴力的话(剧中的兰花离开了“爸爸树”便无法存活),那么将兰花从自然中“攫取”为词则是对物的暴力,观看对自然的暴力,图对世界的暴力。
词与图将物把捉为平滑的平面,其可在全球进行“超距行动”(acting at a distance, 拉图尔[1])式的循环流通;而在战争中,美军对越南使用枯叶剂(又名“橙剂”)暴力地抹平复杂的地方地形,使越军在一览无余的光亮中暴露无遗,则是一种看与地缘政治合谋的暴力。
《小小姐们》截屏胡志明小道、枯叶剂与中村梧郎二战后,北越(中苏等国支持)与南越(美韩等国支持)在意识形态及国家利益上进一步分裂且无法调和。
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大众媒体(电视等)的加持下,通过演说等方式合法化对越战争的企图,对其民众进行意识形态动员,加剧了战争的发生。
而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牵头积极加入美方阵营,战争使韩国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推动了之后“汉江奇迹”[2]的诞生。
战时,韩国对越派遣30多万士兵,组成“鸽子部队”等多个小队。
肯尼迪就职演说视频截屏美国于1962年开始使用枯叶剂这一“化学武器”。
越南约三分之一领土在热带常绿林和亚热带落叶林的覆盖之下,基于此地形,北越建立了多条连通南北、错综隐蔽的“胡志明小道”,用以向南越输送军队补给。
美军由于难以识别“胡志明小道”,为了切断补给线路与视觉障碍,便用B52轰炸机对丛林进行无差别轰炸,并用低空慢速飞行的方式向丛林喷洒枯叶剂——一种使树木叶片凋落的高效除草剂,所触植物将在两天内死亡。
因其容器的标志条纹为橙色,又名“橙剂”(Agent Orange),这是美军“牧场行动计划”(Operation Ranch Hand)的重要部分。
这一行动横跨1961到1971十年时间,导致越南约40%的红树林遭到破坏。
装运“橙剂”的铁桶。
图源:央视新闻枯叶剂能够渗进土壤,在环境中自然消减50%需要耗费9年,进入人体则需14年才能完全排出,其中的二恶英(TCDD)等剧毒物质具有高度致癌性,会改变人类生育和遗传基因,已造成约400万越南人先天性生理缺陷,数以千计的儿童因其直接或间接成为天生畸形。
枯叶剂的影响持续至战后,间接接触过枯叶剂的美军和盟军同样患上了疾病。
剧中朴载相的父亲便患有枯叶剂后遗症,因此行动不便。
《小小姐们》截屏自1976年到访并报道越南战争的战后影响以来,摄影记者出生的中村梧郎(Goro Nakamura)便毕其一生记录了枯叶剂所造成的战后影响。
他用纪实摄影的方式拍摄了受枯叶剂影响的越南人与美军士兵及其儿女们。
中村的影像在苦难的现实主义中生发出对人与生命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冀。
比如在一片荒芜稻田里玩耍的越南儿童,或美国士兵的畸形女儿在十几年后的成长等(尽管父女俩在图二中看似生活平静,但父亲在不久后因PTSD自杀了)。
中村梧郎《母は枯葉剤を浴びた》一位在越南Ca Mau的助产士告诉中村,此地出生时有大量婴儿畸形,几乎所有孕妇都有过流产或死产的经历。
由于临床数据的缺乏,中村在拍摄的同时收集数据与调查事实,将一件件个案缓缓拼凑起来。
其中一件个案再现于一张1981年拍摄的黑白照片:8岁的盲人女儿坐在母亲膝盖上。
这名居住在河内的女性嫁给了一名接触过二恶英的美国士兵,并将突变基因遗传给了两个女儿,致使她们先天失明。
母亲膝盖上的女儿静谧地歪着头,而母亲则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如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中的圣母玛利亚一样。
中村梧郎《母は枯葉剤を浴びた》除了拍摄照片与新闻报道外,中村还于90年代末制作了一部电视纪录片,讲述了许多工业化国家用于焚烧废物的橙剂或二恶英。
他已出版了四本相关主题的书,摄影作品于1983年获得尤金·史密斯奖的提名。
中村梧郎《母は枯葉剤を浴びた》一名韩国议员曾发布报告称:韩国和美国部队1968年至1969年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喷洒“橙剂”和其他除草剂,面积超过6840公顷。
韩国与朝鲜围绕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宽4公里、长249公里的非军事区内,韩方一侧大约14%区域受枯叶剂污染。
而在2011年,几名曾经的驻韩美军在某电视节目中公开承认,他们曾按照命令将一些越战剩余的枯叶剂埋在了韩国:美国工兵队的报告书显示,从越战时期开始美方就已经把落叶剂等剧毒的化学物质埋葬在韩国庆尚庆尚北道漆谷郡的美军基地卡罗尔营,造成使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恐怕已经遭受长期的严重污染。
(韩国KBS国际广播中文台)此外,美军曾在越战中派遣“植物间谍”,伪装成可近在咫尺,但令越南本土士兵识别不出来的热带树种,对敌方进行近距离打击:假树身上安置了一种振动探测器。
它的“树干”和“树叶”是发射天线,“树干”底部是机芯和电源,它的灵敏度很高,在它周围30米内活动的人员和300米内的机动车辆,都逃不出它的“视野”。
它一旦发现目标就产生振动,同时将振动转换成电子信号发射出去,传送给美军指挥机关。
美军指挥人员可在一两分钟内对越军的兵力、兵器种类、数量和确切方位等具体情报做出判断,而后即进行猛烈的炮火袭击。
(渝文,《内蒙古林业》)在2017年的一条新闻中,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公布了一种合成生物计划——APT(先进植物技术):“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组或遗传物质建立一个智能植物网络,当特定环境变化触发植物体内一定的生物反应时,卫星或其他远程监测技术便能获取信息,用以密切监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攻击行为甚至电磁脉冲产生的影响”(引自环球科学大观)。
这一计划利用了植物对环境(光照、温湿度等)的高度敏感性,并通过转基因增加了这一特性。
此外,植物的现成、低廉、顽强适应力及“非人”的特点,自然也被军方作为优点考虑其中。
植物对环境的敏感性。
图源: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看的政治:作为庇护与曝光的植物如上的案例提出了一种“看的政治”问题,即可见、图像与视觉化成为“敌我”双方争斗的焦点:越南军队在茂密丛林的庇护下,建立起隐蔽幽深的胡志明小道;而美军为了清除视觉障碍,使对手暴露在视觉的光亮中,用枯叶剂抹平错综复杂的小道。
对美军来说,敌人就像植物图鉴中的植物一样,只有在可见性的战略中,才可对其进行打击。
植物于越军来说,是一个他们身处其中,为其庇护的场所甚或一个世界;而其在美军的视觉暴政中(枯叶剂)成为分隔身体与视觉的图像(image),在“去身体化”中成为亟待清楚的对象(object)。
这不仅是看的暴力,也是“视觉地缘政治”的一环。
颇具意味的是,在另一个美军利用植物智能手段派遣“植物间谍”侦查越方的案例中,这种看的暴力似乎颠倒过来,然而前提却是美军先将探测器“图像化”为植物,作为一个植物的伪装图像而出现。
正在喷洒枯叶剂的飞机。
图源:USA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哪个事例中,看似强势与能动一方的美军并非总占据优势:虽然美军清除了大量胡志明小道上的植物,但仍无法阻止越军庞大的补给运输网络以及战势大局;伪装成植物的“植物间谍”时常被越军识破,但越军佯装被骗,以便最后瓮中捉鳖。
更遑论越军还将本地的毛竹改造成“竹签阵”,令美军在部分地区举步维艰。
“胡志明小道”图示,图源:新浪新闻因此,弱势一方(越南)仍具有反侵略、反殖民的能动性,这不仅与战略有关,还和越南本地的复杂性相关,这一复杂性并非仅是地理上的,更是边缘在中心、全球中的地缘政治上的。
关于植物与战争的关系,罗安清在《末日松茸》里提到,一些老挝人在采摘松茸的丛林中身披迷彩服,佯装士兵(即使他们未当过兵),并在某些狩猎者来临时随时隐蔽在树丛中以规避危险。
然而对于参战的美国老兵来说,松茸丛林于他们是一个治愈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场所,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林中躲避城市里随地引发的创伤场景,还可以开枪打猎,是一种战争行为的换喻。
这批不同国族、肤色与文化背景的人,因在战争中的不同认同位置,而各自在树林中实践自由的生成。
越南的“竹签阵”。
图源:腾讯网注释:[1]超距行动(acting at a distance):与量子纠缠中的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具有词源上的亲缘性。
指一种通过行动者(actor)代理、调动遥远之物的能力,譬如边缘之地的植物通过植物学家的采集、命名与图绘,成为中心地区人们无需亲临现场,便可在遥远的尺度上对植物进行观看与研究的知识对象。
[2]汉江奇迹:指1953年至1996年间首尔经济的迅速发展。
这一名词从描述原西德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复苏的“莱茵河奇迹”一词借鉴而来。
原文载于公众号“木本杂学”
从第三集开始,看的过程中心情频繁地起伏跌宕,上上下下,对剧的评价也是处于“卧靠有点牛”和“这是什么鬼东西”之间反复横跳。
看完之后花了一点时间来理清我的观后感:首先从改编《小妇人》的角度来讲,我很不满意,虽然剧里的冲突大多来自女性角色,和原著女性角色成长的内核相比实在是差得远,三个女主像是戴着面具的人偶,扮演各自的人设,很难看到角色的成长与变化。
大姐没有成长没有高光时刻,全靠无所不能的崔道日和送钱送命的花英姐;二姐塑造得稍微立体点,有爱情,有事业,性格上有追求真相的勇敢莽撞,有包庇自家人的私心,也有向往平凡幸福普通人的一面;三妹属于笔墨不够最后敷衍而成的产物,戏份可能还比不上朴载相,而且每次描写她的片段都不知所以。
总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三姐妹空有主角光环,却没有相应的人物成长和相匹配的戏份。
还有一个问题,编剧花了过多的笔墨描绘了变态杀人狂——元尚雅这个人物,横向比较之前同类型的题材,《窥探》和《恶之花》,郑编笔下的大反派不仅扁平抓马,还占据过多篇幅,影响剧中人物角色的主次关系。
(喊话郑编:80和白熙成是别人剧本里的主角,你剧的主角是三姐妹啊喂,而且人家写的人物立体有层次,你写的元仅仅是一个配合抓马演出的工具人)【结尾大吐槽:700亿作为案件的重中之重,怎么最后到了孝璘手上,法官何在?
检察院何在?
警察何在?
还直接均分了?
而且这可是皇甫银行那群受害人的钱,他们怎么能分得这么开心?
这能说大姐善良二姐正义???
】镜头语言、色彩、服装、道具、场景都是一顶一的绝,剧本拖后腿😅
本想看平民三姐妹凭借勇气、智慧扳倒财阀,刚看两集,三姐妹纷纷开金手指脱离普通平民设定也就算了,然而不过大脑的智障言行已经让我忍不住弃剧的冲动,暂停五六次歇口气再接着看。
大姐怀疑陈花英是被申理事杀害,将想法告诉崔道日并表示要报警,却被崔阻止,并被明确告知崔的目的是找钱,而不是查陈死亡真相。
这里就明确知道二人目的不同,不值得互相信任(虽然后面成为盟友)。
被阻止报警的大姐解决办法竟然是直接冲到嫌疑人面前去大喊“我怀疑你就是凶手”,真是牛🐮翻天,就不怕嫌疑人弄死你?
初生牛犊不怕虎,可大姐是担着姐妹仨生计长大的人,没见过社会险恶?
怎么能这么勇,梁静茹给她的勇气吗?
这么喊嫌疑人就能哭着去自首?
而当申理事出事时,大姐竟然毫无戒备心的向崔和盘托出自己与申的对话,我都替她捏把汗,怕她还没来得及查出真相就被弄死了。
看她查账本、翻花英相册找出花英账号时还挺聪明,期待她用聪明才智查出真相,没想这已经是她智慧高光。
二姐虽然与恶势力抗争的勇气和执着精神令人敬佩,但一出场,在没有切实证据指明位高权重之人不可告人的秘密情况下,竟然就在公开场合发声质问,两姐妹的勇和蠢如出一撤。
在明知自己可能威胁到对方,又没有切实筹码与对方抗衡的情况下,竟然大方亮出自己软肋,向对方喊话妹妹是自己最爱的人,这不是把妹妹往靶心上送?
这人头送得忒不值钱了吧。
三妹算是三姐妹比较符合设定的,虽然有些扭曲,但作为她的处境,承受两个姐姐帮助的愧疚和压抑,可能是旁人所不能感同身受的。
虽然从头到尾陈花英、元尚宇、崔道日都不止一次说过大姐是特别的存在,但后期真没觉大姐除了慌了阵脚外有任何过人之处,甚至还可能被反派牵着鼻子走,行动、计谋都是别人在筹划,大姐就是个工具人,不知道特别在哪,越夸反而越觉空洞,是剧情无法体现大姐的独特之处,所以只能用苍白的语言来塑造这无中生有的独特了?
看之前,我以为是姐妹故事。看之后,这个姐妹故事不是我想的那种啊
故事是虚构的 镜头拍摄手法很高级 看这部剧的时候 不可避免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 钱与人 关系之间的关系 以及穷人和富人之间巨大的 落差和悬殊 是韩国一向喜欢的题材虽然女演员整体演技都很出众 但秋瓷炫的演技在我对她的期待之上 而她的角色本身也有魅力要说美中不足就是 反派的故事线有点 太魔幻
配乐很强
人人都在自我陶醉 自我感动自以为是的奉献牺牲,让人作呕
三姐妹的智商加一起等于🐷吧,看的我真是服,不是主角光环早死了吧,再观望两集,智商还不在线就弃了(本来期待蛮高的😓)
仿佛在看河南新闻
非常非常喜欢。里面的每个女性角色都很喜欢,都有各自的聪敏、智慧、坚韧或疯癫。完全是一部女性群像剧,所有男人都只是工具或配角。最后一集,大姐蹲在高档公寓里自问,灵魂可以住在哪里呢。二姐找到了自己的安宁之乡。三妹最勇敢,她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广阔世界。剧情的确有很多不真实或不合理的地方,但这里面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很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和追求,这些追求都和男人无关,就凭这一点,这部剧已经吊打太多剧了。它展示了多样的女性,让她们变得可见。感谢编剧写出这些女性角色。
还是好喜欢金高银甚至想再看一次《柳烈的音乐专辑》//类似的人物动机在《寄生虫》仿佛一次韩国影视剧主题的下沉//韩剧在十集左右看起来就比较不累
不追了。第一集:不错,第二集:ok,第三集:啥?表现贫穷的方式全靠嘴巴说,体现阶级身份是一双高跟鞋,真扯。更别说剪辑和节奏太乱,就是难看。另外,金高银演技好差。
第三集太蠢了,这种智商怎么跟大佬干架啊!!😓
看一集气一集
前十集非常好。后面两集有点烂尾了。
虽然有些悬浮,但是“闺蜜一言不合给我留了几十亿遗产”这种题材真的让人心神向往,段子被搬上荧幕在加上金钱主题下的社会议题和阶级议题,以及贯穿始终的悬疑感,总是有小小的bug,也叫人忍不住想要追下去。
高敏感的人看了会懂,里面揉进去了很多重大议题,这些东西说开了没意思,一切尽在不言中。是好剧,推荐。
东亚女编剧真的很喜欢臆想出那种靠着高女获得金钱和权利后还能义无反顾为了爱情去付出生命的深情男人设,市长跳楼自杀那段戏也是给我看笑了,现实世界里被吃干抹净利用完就扔的永远都是女人,不要脑补男人的深情,爱情对于他们来说约等于性。
B站100分钟解说版。虽然看着爽,但也太乱太扯了。
大姐蠢,二姐烦, 小妹面僵同校园。本来三人好好工作前途挺好的,赚钱不是问题,可是两个姐姐穷还死要面子,这真的没法救了。
剧情已播完一半,感觉就是靠暗色调滤镜营造出来的莫名其妙紧张感和一朵奇奇怪怪的兰花作为剧情发展线,编剧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杂了,而且到第六集结束,出现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很不正常,女主的思维做法匪夷所思,还有二姐喝酒耍酒疯,什么奇葩的剧情,没有一点吸引力除了第一集出现的秋瓷炫很惊艳以外,其它的都逐步让人弃剧
“人生在世,至少要带着一颗炸弹吧”——2022年度台词。
这个剧本好强,一环扣着一环。顺手看完第一集了盲猜一个,🐷丹泰想方设法吞钱,但是没想到有人能把钱直接拱手让人,就算是姐姐自s了,脚脖子的数字是破译关键信息。他底下的人一直在调查🐷铁定好人,在帮助的时候跟女主陷入爱河,女二跟前男友复合,女二的奶奶👵是一直希望女二回来,(虽然这个关系我没太看懂)甚至一直教鹦鹉说话。看了应该挺感动的吧。就是女三那边都快有病了,有点子可怕。这边埋一个治愈线?顺便女三是因为🐷才上学了吧。一起画画的女的肯定也有问题这剧后面收视率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