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乃,海报吸引了我,一张母亲留给儿子的字条,哈哈,满有创意额,片子一般,不好不坏,看的时候不停的想到生化危机……当然,把它转变一下,这样就显得有深意一点,探讨探讨人性了,其实这样科幻的内容要想讲道理,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太高了,Nicole是我比较喜欢的吧,身材好,一头金发的造型我也很喜欢,翻译风波里面,哈哈,OL的最佳代表啊。
就喜欢海报,喜欢Nicole,其他没什么了……
只看了第一行介绍就去下,以为只是讲人的冷漠,没想到还是部政治片。
想说的前面人都说了,只想说一点:片子里有一群人冷漠地看着两个人跳楼,老美恐怕觉得这是幻想中的场景,殊不知,在我国早就发生了
看Preview的时候本来以为是部寻常的恐怖片,但因为是Nicole Kidman与Daniel Craig这样的演员阵容,又恰逢好莱坞夏秋交替青黄不接之时,于是欣然前往。
看过感觉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有惊喜,也有很大的失望。
惊喜之处是没想到这片子竟然走的反乌托邦路子,否则早就毫不犹豫的看了。
Nicole饰演一位心理医生Carol,通过药物治疗帮病人解脱苦痛、抑郁等情绪。
离婚的丈夫Tucker是个政客,在秘密视察爆炸的卫星碎片过程中不小心被外太空的病毒孢子所感染,成为了异类。
说是异类,思维功能与正常的人并无显著区别,不同的是,被病毒感染之后,人就失去了情感的震荡,只剩下理性思维:爱、冲动、恐惧、欣喜这样的感情被彻底剥离,人类分化成两个阵营——理性人与感性人,双方陷入战争。
作为心理医生的Carol在世界陷入战争之前曾经与男朋友Ben (Daniel Craig)的朋友就人性产生过辩论,Carol曾经骄傲的认为,人类是可“进化”的,人类可以通过药物,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来控制感情,抑制原始冲动,从而实现一个完全理性的和谐社会。
但在这个和谐的“完美新世界”到来的时候Carol自己却退缩了,她不能放弃母子亲情,不愿选择被这个不带个人情感的“完美世界”同化。
在这种挣扎中,究竟什么是“人”的真正定义,永久的和平与战乱纷扰的世界你会选择哪个,永恒的“完美”是否就是真实的完美,人的理性与感性两方与基本人性的关系…… 这样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作为大部分反乌托邦作品的核心,通过心理医生Carol的个人心理历程被展现出来,应该说,本是非常精彩的一笔。
与电影的原型,1956年的电影《人体异形》(The Invasion of Body Snatchers)相比,《致命拜访》采用了原来的反乌托邦哲学理念,但抛弃了冷战与苏联入侵的背景,转而用现代心理医生的自我否定,辅以母子亲情作为Carol心理转变的强有力支撑,本是一个可具有高度说服力的精彩故事,可惜,电影编剧与导演在情节安排与细节处理上均出现重大失误,致使电影处在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界,进退两难。
首先,电影的定位是恐怖片,但导演Oliver Hirschbiegel的风格路数显然与好莱坞恐怖片的套路不能一致。
从恐怖片的角度来看,人物心理刻画过多,视觉效果的震感力与情节转变的节奏感都不够强劲;而在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日韩恐怖片缓慢心理刻画与恐怖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完全是剧情片的叙事手法,这导致了影片定位的错乱。
其次,抛开电影的定位不谈,故事的叙事重点主要放在了外星病毒入侵前后两种世界转变的过程中,花了不少时间来刻画世界动乱的细节,可相对的在心理医生Carol的内心挣扎表现上却严重的笔墨不足。
这样安排的原因我想大概是想走好莱坞的大场面套路,不过导演似乎忘记了一点,好莱坞的大场面电影一般都要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激烈动作场面相结合才能吸引票房,这部片子的第一主角是心理医生Carol,扮演者Nicole Kidman尽管展示了不错的演技,但并没有太多动作场景。
抛弃挖深主题的心理刻画细节转而追求宏大视觉场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绝对是舍本逐末。
综合来说,《致命入侵》一片选择了Indie film的主题,却没在主题上深挖;定位在恐怖片,却没按恐怖片牌理出牌,并没多少视觉恐怖的元素;采取了好莱坞的投资与制作手法,却没有足够激烈的大场面来吸引票房。
最后的结果是影片刚好卡在了中间,思想内涵挖得不够深,恐怖效果做得不够悚,场面特技拍得不够“炫”,哪一边都不上不下,没能完成任务。
其實,蠻不錯的片子如果把里面的被感染者換成僵尸也許可以當《我是傳奇》的前傳……大概因為妮可·基德曼才下的這電影看了些評價,不太高個人看完,覺得還好尤其,覺得影片中那種裝作無視一切的漠然,太可怕也許這也是影片想要表現的只要去裝,只有漠視一切,才能茍延每個人都沒了自己的個性所謂的天下大一統而那,實際上就是末日了妮可好漂亮就算之前她的電影,也沒什麽感覺從那部《翻譯風波》,從她的短髮真是有氣質40歲,一點不老愿永遠年輕
影片里,当"everyone is not everyone"的时候,世界变的特美好。
伊朗也不打了,伊拉克也消停了,世界意识形态大同了。
和平降临了。
而当everyone is everyone的时候,又乱套了。
失去情感,会失去爱,希望;但也会失去痛苦,仇恨。
这是个悖论。
很难说那个病毒是个坏东西。
当然也不能说那是个好东西......如果多想一点红色高棉的历史,觉得电影有点映射的意味。
可能,西方人所理解的communism,就是这个"everyone is not everyone".但整个电影的故事,结构和《21天》太像太像。
不感动,没故事。
非常滥。
这部电影吧,其实说实话,真的不怎么样.... 而之所以像我这么挑的一个人都能从头到尾将它看完,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女主的颜值,二是很好奇电影的最终结局究竟会是怎么样。
无可厚非,电影本身,题材很好,很特别,说的不是咬人的丧尸,也不是杀死人的异形,而是一种可以将感染者都变得冷漠没有感情的病毒。
就像流感一样,只不过它和流感所不同的是,实际上它对人类而言是没有任何实质性伤害的,它只是会让人变得就像机器人一样,冰冷,但却很团结。
其实想想,那样不是挺好的吗?
不不不,我必须打消掉这个念头,就像电影中女主的积极理念一样:如果我们人类真的就都变成了那样的生物,这个世界不就等同于毁灭了,变回了原始社会了吗?
那是退化,是不好的!
事情是这样的吧?
可,又退一万步来讲,我们现在生活着的世界难道就真的和原始社会区分开来了吗?
有,当然有!
就像现在没有了奴隶主,也没有了地主佬,就像以前这个世界是血淋淋的弱肉强食世界,而现在却是人人都衣着光鲜和茶饱饭足。
那么问题来了,生活在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中的我们,为什么却其中频频会有人身体感觉到现在比之生活在危险的原始社会还要沉重,心灵比之在野兽口中求存还要痛苦?
只因为,世界的形态是变了,可它的本质还是如初的!
弱肉还是弱肉,强食还是强食,现今的弱肉强食只不过是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变成了绅士,可实际上,它的内在依旧狰狞可怖。
额,扯远了。
回到电影本身,说起来电影是昨晚看的,情节什么的现在早已忘记了七八成,只记得其中的设定bug真的多得不行,完全莫名其妙的就是这么一直看着一个漂亮的妈妈一直找儿子,一直期盼和等待着世界变成理想中的模样.... 然而编剧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那就是最后妈妈带着儿子逃生了!
病毒被消灭了!
人类恢复如初了!
真,扯淡!
看《致命拜访》的时候,让我不禁想起了她的小说《一个人》。
这部小说构想了一个集体主义发展到极致的社会,不保留地说,这个社会和我们从小在历史书或政治书里面所描述的大同主义社会或是共产主义社会极其相似,只不过可能集体地过分了一些。
当集体主义发展到完全忽略个人特性的时候,集体主义便会变成一种暴力,而一个集体一旦成为一种以集体思想为准绳的组织,个人需求必然会被忽略甚或是被打压,就像这部影片里所形容的被感染以后的美国社会。
感冒病毒对人体损害较小,活着的宿主有利于他们的扩大繁殖;埃博拉病毒在几天内杀死宿主,有杀鸡取卵的风格但是短期繁殖迅速。
不过对于片中的病毒,从进化论角度来说有些难以解释。
单不说能不能通过基因改变控制性格这个问题(心理学尚无定论),病毒为什么要麻烦的改变人的性格?
对于病毒来说能够有效地感染新的宿主,大量传播自己的遗传信息已经足够。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被感染的副作用,就像感冒了流鼻涕一样。
那么这样的病毒很显然不会拥有如此高的智能性。
病毒会主动的传播自己(通过空气,血液,体液,皮肤接触等等),但是如果病毒智能到能利用人的大脑思考并且抽象思维,那他就会完善与之相对应的伪装。
不过感谢老天这样的病毒还没有被发现存在的证据。
我在看《致命拜访》时一直觉得那群被外星病毒所感染的人就像是一群极端的社会主义恐怖分子,采用一切暴力手段使周围的人都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分子,而“注射”这种传染方式感觉更像是一种政治洗脑,所以被感染以后成为组织的一分子的人会对被注射的经历毫无印象,就像政治上被洗脑的人完全不会觉得自己曾经被侵犯过一样。
而对于电影所设定的感染之后睡一觉就会成为组织的一员的方式,更像是对人本身对“希望一觉醒来世界都会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的思想的隐喻。
第四是动机。
对于病毒是否属于生命还存在争议。
一方面病毒具有生命体的最基本特征(可悲的是这些特征看起来更像哲学定义而不是生物学概念),他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自己。
另一方面,病毒从分子学角度来讲只是高分子有机物按照规则的组合,是一种逆向进化,甚至可以被结晶出来。
回到病毒本身,他们的存在有何意义的问题不应从人类的视角考虑,能够利用资源生存繁殖并且新陈代谢(如果病毒的也算)就是合理的。
于是感冒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由于进化的关系。
另外在《致命拜访》中被感染后的ben劝说carol成为组织的一员时,他的用词“我们”更是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ayn rand的思想在这部影片里的表达。
《一个人》里面ayn rand曾费了很大的笔墨揭示了她所假设的那个集体主义社会的大众思想构成。
在这个集体主义社会里,不存在“你”,“我”,“他”这样的字眼,所有的你都是“你们”,我是“我们”,他是“他们”,可以发现,影片里的组织的确是一个这样忽视个体的集体主义为宗旨的组织,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个人没有任何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对于集体来说,是过于个人化的表达。
而女主角三番五次被劝说时对方所提到的那个“没有丑恶,没有暴力,尽是美好”的社会目标,更像是一种政治思想激进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
是否当社会思想被集体主义所控制垄断时,那些丑恶,暴力的东西就真的都会消失?
人们就真的能够幸福?
按我的思想观念,缺乏个性化的千篇一律的社会是毫无幸福可言的。
首先排汗的控制应基于脊髓神经反射,所以我们很难通过意识增加或者减少排汗,当然你可以通过心理调节让自己觉得有变化或者因为紧张手心出汗,但这更多是大脑变化引起激素释放进而引起的条件反射应激行为。
后来电影里的确提到了灰质白纸的问题(感染过脑炎的人获得免疫),但是大脑和脊髓是不一样的,严格的说大脑才会睡眠,大脑睡眠和排汗没有关系。
除非这个病毒如此厉害,能彻底改变人体基本功能。
当然,既然本片定位为恐怖片,对《致命拜访》的科幻背景进行深究也有些过于挑剔的嫌疑。
但是限于他的剧本出自于畅销的科幻小说,让人禁不住稍微推敲一下他的硬科幻背景。
再次是哲学角度(佩服一下自己)。
原来老是不明白世界上会有庸俗唯物主义这种东西(相信意识不过是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所以不存在绝对的意识,只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看了这部电影才相信。
睡眠产生快速眼动是被证实的,那么通过病毒,在睡眠的时候分泌出结成固体的汗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未知世界总是最吸引人的,好奇心本身就是人类存在的原因之一。
于是乎我们尚未认识的世界是很好的题材。
而和未知相伴的,也总是若隐若现的危险和恐惧。
本片的题材恰恰集合了这些的全部。
首先是地外生命,这是已经被争论了很久的话题。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进一步更被关注的是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以及他们对地球人类的关系。
其次是黑人医生反复向我们展示的病毒吞噬细胞动画。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来源于巨噬细胞吞食其它细胞。
但是问题是人家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而片子里面说的是一种病毒。
如果真是病毒感染的话,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个细胞,接着有个非常小非常小(医院的设备绝对无法看到)的东西贴在上面,然后过一会细胞破碎了。。。
不过如果拍成这样,视觉冲击是绝对不如那个亮亮的水母一样的白细胞吃小细胞大的,从这考虑倒也情有可原。
从选材来说,尽管牵强,但是一部恐怖片却也几乎把科幻电影常见的元素都涉及了,不得不称赞一下。
不过关于具体的科幻逻辑,个人认为却经不起考究。
再其次是病毒。
虽然人类的医学如此发达,但是我们对于病毒的了解确实如此有限。
以至于对于最简单的感冒,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部分人感染之后依靠概率找到免疫疫苗,接种其他人。
我们药店里琳琅满目的感冒特效药所有的功效只是缓解感冒的症状和提高免疫力,正所谓绝对的治标不治本。
感冒之所以在目前没有很高的死亡率在与病毒本身的怜悯,而不是人类医学的强大(西班牙流感是个特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大战》以及《异种》等科幻电影里感冒病毒屡屡成为挽救人类的希望,起码是心存感激。
再次是科幻电影的通病,那就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糊弄外行的观众。
其实美工道具都是普通人,而科幻作家也不屑于仔细的描述每个外来物种的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外来生物形象大多是人类世界的夸张。
要显示他的高智慧,就是个光光的大脑袋(ET,火星人);要显示他凶恶,就是爬行类的鳞片加上昆虫的刺(MIB,异型);要显示他恶心,就是霉菌孢子黄绿色外加结缔组织渗出液或者淋巴液一样的透明粘稠液体。
本片也不例外,虽然告诉观众是一种病毒(还说了单细胞的病毒,汗),却在航天飞机外壳上结出肉眼可见五颜六色的晶体状组织。
我们常见的单细胞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物种大概就是太岁一样的蘑菇了吧。
不过蘑菇是真菌,而这个靠病毒形成的如此规模的晶体,的确数量级骇人。
而且病毒构成的晶体有如此硬度(扎破尼克前夫的手指),更是厉害。
从科学角度来讲,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硅基生命?
再再次是寄生和精神控制。
汉语里面对一个人最差劲的评价可能就是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而西方电影里比吸血鬼还差劲的形象可能就是僵尸。
失去自我被时时刻刻控制的滋味一定很糟糕。
最后还有睡眠和梦。
亚里士多德原本以为人用心脏思考,大脑不过是让血液冷却的空调机室外机组。
很快我们知道人依靠大脑思维,但是对于睡眠,我们的了解确和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而在这之后的是人们对于睡梦中失去理性限制潜意识的深深恐惧。
文章转自:美剧巴士http://www.meijubus.com/news-read-id-50.html
外星人的侵占活动不是通过暴力夺取,而是意识入侵。
当他们已经掌握的大部分人的时候,依然对那一小撮顽固不化份子实施洗脑而非抹杀,着实是怀柔政策的一大体现。
外星人妄图帮助地球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最终还是破灭了,世界被分割为以国家为单位的集体,然后就开始了争夺利益的战争。
而当外星人来到,侵入所有人的大脑,那美国人不再是美国人,日本人不再是日本人,伊拉克人也不再是伊拉克人,而都变成了乘坐同一艘航天飞机来到地球的外星同胞。
都是自家人了,当然就没有战争的必要了。
所以外星人不比地球人和谐,他们同样会抹杀异类,就像追杀Oliver。
战争的停止不是因为外星人消除了暴力,而是既然已经天下一统,暴力当然无需存在。
就像如果伊拉克人都加入美国国籍,变成白宫的忠实信徒,伊拉克战争同样会停止一样。
导演妄图通过一个科幻题材讨论政治问题,但最后却搞得不伦不类,科幻的不够尽兴,论政也不够深入。
结尾如同给庄稼除虫似的农药喷洒就宣告外星生物的野心破产,的确未免太过简单,而最后故作高深的留白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故弄玄虚。
Nicole Kidman的确美丽动人,但除此之外,本片别无其他。
为了评价电影而来 也为了评价一部分瓣友的言论而来很直截了当的讲 有些瓣友的言论让我很不舒服 只因为看了一部有意淫政治倾向的片子 就大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谈china的政治体制 谈集体主义暴力 甚至不避讳于批评party的全民洗脑 很有见解 但也很愤青而自私最终归结起来 这部分瓣友想要表达的终极思想是:社会主义不好 共产主义更是马老师一厢情愿的痴梦 集体主义极端终会导致集体暴力 我们应该像美国一样 民主而自由 china should be another USA 一个有个性而不沦于集体樊笼的完美国度这本来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主题 要个性 要背离集体 最终却又沦为有着过分相似个性的类同体 这个世界全部变成了美国 全部是资本主义 难道你们想要的就是这种个性 本来并没有想要把政治的因素加入到对电影的评价之中 尽管这部片子有太多的政治玄机 但是一部分瓣友的盲目热情终究让我也无法冷却了抛开电影诸多方面的含义和暗示 仅就俄国大使的一段话 在剧中两次响起(一次在剧中的宴会 一次在剧尾女主角的回忆) 难道朋友们就没有发现导演想让大家明白什么 其实看到影片中间我就感觉不适了 女主角极力不想让自己睡着 不想被感染而抛下自己的儿子 多么伟大的母爱 但是 这一切却被穿插于影片中的时事报道映衬的令人作呕 当病毒发作时 阿富汗和平了 伊拉克解放了 印巴友好了 甚至没忘了咱们的china 也和谐了 多么完美的世界 管他是人还是病毒?
当病毒被消灭后 xx地区又暴力冲突了 死了xx人。。。
导演想要表达的最终思想应该是对人类自我行为的一种忏悔吧 是救赎 还是继续毁灭 救了一个奥利佛有什么用 等到理性而个性的人类炸弹轰掉奥利佛脑袋的时候 那位伟大的母亲妮可又该做怎样的抗争呢妮可(扮演的角色 我没有混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的母爱是伟大的爱 难道众多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母亲的爱就应该是角落里的叻瑟么 当她们抚摸着自己儿子断体残肢的时候 如果有人告诉她们 只要往你脸上吐一口口水 让你变成一个集体暴力的分子 你的儿子就再也不会被炸得血肉横飞 你认为她们会是什么反应呢 我坚信她们会狂热朝拜的一个母亲 和一群母亲 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利益取舍?
如何才是伟大 如何才是自私 在电影之外 我想我们都应该更多的动动脑筋我想 如果真的换一个角度去拍摄的话 去演绎一位为了世界和平而极力挽救病毒的母亲 其精神之伟大形象之感人也会换来诸位看客的晶莹泪水吧抛开所有政治因素 免得有人骂我是party的狗腿 我只想说一句 资本主义也好 共产主义也罢 中国可以 美国也行 如果能让这世界不再有战争 不再有母亲搂着被炸飞脑袋的儿子而哭泣 我倒宁愿被人吐口口水变成完美世界的一部分 一个没有个性的 没有人性 令自由主义者恐怖的 但却和平的 世界
What virus can make people become total unreflecting herd even emotionless zombies? The answer is C-virus which has kill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e past century and is bringing infinite harm to many countries. And this C-virus now is accountable for the pandemic which is causing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to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getting to see what is the C-virus really like and I believe this evil spirit would be terminated in the future by world justice alliance.
我觉得这片很好!ps.越来越觉得豆瓣的评分装逼了。
除了妮可和他儿子其它都不不好看。。
有点生化危机和行尸走肉的感觉。
故事很好看,跟最近看的关于星球大战的小说很相似,惊喜。
想想你要是喝杯星巴克就变外星寄生虫的宿主了,这社会本来就不靠谱~这片儿虽然情节没给够力吧,但nicole太美了!光看她我也开心!要是还不够?旁边不是还有个挺有魅力的大叔嘛~
最近东方电影和惊悚片杠上了…
电影还不错
好傻的电影没想到里面竟然有丹尼尔克雷格,哈哈,这位酷酷的007可在Nicole的光芒下给显没啦赞下Nicole在里面的打扮,突然发现她比我印象中的好看了:)
政治隐喻很强
这部电影,说实话,入门级恐怖片
有善必有恶
妮可一星。有那么一句台词一星。别的无力吐槽了。。
不伦不类
妮可在电影里总是超级有气质。
妮可是个美貌与演技并存的女人!PS:口喷病毒有点恶。
妮可基德曼可是当年在大学教材看到过的明星。没想到也是会有烂片。
高中那会看的,剧情模糊,但是蛮精彩的
Nicole真的好美,这居然有40岁?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可以爆发多大的潜力,好在没有打死007,像僵尸传染病毒一样,不过这传播方式好恶心。比上一部好看,可能是上一部太平淡,这一部还有追逐逃亡看着相对刺激点。
虽然真的剧情很狗血0 0但是看得还是蛮则进滴
确实不好看,大导来拍类型片,哪儿哪儿都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