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再回头来看着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这电影时,还是个傻气的大学生,电影镜头里所有美的景致,男女主角义无反顾剃光头发,在机枪扫射中飞奔的坚决,在心里回响很久。
当时还会安慰自己,这是电影,绝美的景色有,绝美的逃离有,但不在现实,这电影不够残酷,结局如果是两个主角都被弹孔穿透才符合绝望美。
可是,多年后再回过来看,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它还是那个心底,爱情的模样,生活的模样。
■ 《疾走天堂》不是大制作,故事很简单,作案、审讯、逃亡。
很少语言,也很少音乐。
但不单调,也不乏味,而是扣人心弦,颇具张力。
故事一开始是一位年轻女性走进一幢办公大楼,然后在一间办公室内放置定时炸弹。
为了避免伤及无辜,她打电话支走了女秘书。
但是阴差阳错,放在垃圾筒里的炸弹被清洁工倒入清洁车中,结果在电梯内爆炸,除清洁工外,还炸死了一个父亲和他的两个女儿。
嫌犯帕翡莉是一位英籍教师,她的丈夫死于吸毒,还有她的多名学生。
当她在警察局里得知没有炸死目标人物毒枭,而是死了四个无辜的人,心理无法承受而晕了过去。
审讯中有位叫菲力普的书记员兼翻译,是位年轻警察,他从案情判断毒贩与警察勾结,担心嫌犯被灭口,就设计救她逃出警局。
嫌犯很美,但她再美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犯,同时也是一个有良知又勇敢的人。
这就增加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为年轻警察不顾前途而“英雄救美”添加了合理性。
很多外国电影无视法律,只讲人性,《疾走天堂》虽然不能免俗,却仍富有新意,不乏现实意义。
相比有些国家的有些罪犯,因为遭受不公而滥杀无辜,人性显然要比法律重要的多。
国家与国家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同是罪犯的素质也大相径庭。
这也包括警察的人性,往往会在执法中显出云泥之别。
值得一提的是,嫌犯逃亡不是为求生,更不是为了逃避法律严惩,而是为了完成未竟之志——杀死毒枭。
在年轻警察的协助下,毒枭被骗到警察局内一枪毙命。
至此,年轻警察也走上了不归路。
为了帮助嫌犯逃亡,训练有素的菲力普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可谓不计后果豁出去了。
而他的父亲,还是一位地区警察局长呢。
局长在法律和亲情之间抱着尊重选择的态度,见到逃亡中的儿子和女嫌犯,还送了他们一个厚厚的红包。
这在欧美是可以理解的事,法律不要求亲人之间互相告发。
正所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年轻警察爱上美丽嫌犯,是从第一次审讯时开始的。
可让年轻警察没想到的是,嫌犯杀了想杀的人之后,觉得自己是有罪之人,应该投案自首,受到司法审判。
这让年轻警察十分惊讶,由此而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
欧美电影,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国家的电影,总会不遗余力地刻画复杂人物的复杂个性。
就像菲力普面前的这位帕翡莉,虽然负有多条命案,却不影响她的精神升华。
不得不说,国外电影较少的创作枷锁,使得艺术可以信马游缰、恣意驰骋,由此而佳作迭出,在世界电影的艺术长廊中竖起一座座丰碑,就像他们获得一个个诺贝尔奖一样。
本来,美丽嫌犯铁定要投案自首,受法律审判,否则她的良心过不去。
但是,当年轻警察向她表达“我爱你”时,嫌犯把投案自首,甘愿受法律制裁抛到了九霄云外。
法律很重要,爱情也很重要,帕菲莉选择了后者,把法律放到一边,也许是暂时放一放。
这部只有女主角和男主角,几乎没有其他像样配角的剧情片拍得很干净。
就算在逃亡中两人睡在一起,也没有电光火石般的碰撞。
一直到最后,总算有了点男女之事。
他们第一次做爱是野合,在村外山丘上的一棵大树下。
夕阳映衬,宽衣解带,两个裸体的剪影,慢慢走近,相拥在一起,很远很远。
没有近景,更没有特写,没有床戏司空见惯的躯体与空气流动,与所有的电影表现的不一样。
也就在这时,警车和直升机在静默中疾驶而来。
不清楚这是警察嗅觉灵敏,还是借住人家的朋友出卖。
看电影不光是看故事,还要看门道,看它公认的价值体现。
艺术的最高追求或者说境界,就是在公认的基础上产生共鸣,也只有公认才会引发共鸣,才能走向世界,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孤芳自赏。
这部电影有常见的犯罪剧情,但是也是罗曼蒂克的美的不真实的,留一颗星没给,缘于我没有在身边找到如此梦幻的爱情。
有犯罪电影司空见惯的审问、逃脱、谎言、贪腐、贩毒,抛去了爱情部分,本剧就是一部悲剧,女主作案失败了,还赔上了四条无辜的生命,特别是听到其中有两个女孩儿,女主直接崩溃。
这里面凯特·布兰切特的演技令人记忆深刻,特别崩溃时的哭戏。
但这部电影最美好的部分是爱情,两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没了你我就不完整。
男主理解女主的经历,是理解是同理心,不是同情,他愿意为她付出。
女主因为有了男主的支持有依靠,才能从过去家庭及学生的逝去阴霾中走出来,两人最后都剃了发,这是在女主从教堂自我忏悔以后发生的,我觉得他们是希望重新开始,特别是在去家乡教堂的路上,电影的色彩画面都变得明亮起来,但是女主不会忘记自己害了四条生命,她并不为此声辩。
电影里的男主对所有发生的事情过于平静,连逃脱的手段都无缝衔接,他抛开家庭同女主踏上回乡的道路,心态很平和,电影制造的那种氛围仿佛男主神一般的存在,到教堂看到别人结婚,主角他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仿佛是一个人。
可以说,这电影也是女主从头到尾的自我心灵的救赎和释放。
电影结尾两人树下的画面,让人觉得电影只能是电影,当身体和灵魂都变得自由了,最后他们驾驶直升飞机飞向天堂,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从,爱,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收获颇丰!
爱,就是一种感觉;爱,就是无私的奉献;爱,就是只争朝夕!
1.演员太出彩。
凯特知道自己杀死四个无辜的人时的抽搐与崩溃(震惊绝不是面瘫脸)
“菲比弟弟”菲力在办公桌的暗箱里摸索磁带的急切、拿到磁带时长久的停顿
看电影的过程如同暗流在内心涌动,静默中自有其深沉。
演员的一呼一吸都扯动着人的神经。
2.没有配乐,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好的配乐。
旷野间的做爱,直升机越来越远,情感到了极致的高潮,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情绪感强的电影,如果没有把握让配乐牵动观众的神经,和人物故事融为一体,配乐便不如沉默。
个人认为导演在这里很聪明。
3.必须单独夸凯特。
凯特年轻时和现在的气质完全不同,现在带着一丝温柔的电眼曾经却是掩饰不住的叛逆与坚毅。
疾走天堂也可以看出一些蓝色茉莉的影子,崩溃时的脆弱和略微神经质,除了祖师爷赏饭吃不知道说些啥。
最难能可贵的是凯特能够为了角色剃头(虽然这对于高中就剃头的大魔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居然!
剃了头!!
还是好看!!!
4.结尾不太能接受。
前面凯特跑出来已经表面自己愿意为了无辜害死四人受到惩罚,后面又不停地一次又一次逃脱。
最后我都以为两个人要跳出来自首了结果跳上了直升机溜了???
凯特你开飞机的技术是在飞行家里面学的吗?
如果说让•吕可的“狂人皮埃尔”是狂热的法式放浪,那这部片子应该就是这个世纪初意大利🇮🇹收敛的狂浪。
相对法兰西,亚平宁的浪荡都会有所收敛,但是毕竟是欧洲法大陆两个最浪(漫)的民族,只能说各有千秋。
两个人在山顶树下,在夕阳的映衬中,进行了他们最神圣的仪式。
最后最烂漫的飞向天空,最高处直到无限。
不明所以不顾一切的会突然爱上一个人的冲动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会到,那必定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大魔王年轻的时候真的是不虚任何人,但是那种霸气真的是与生俱来。
原来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和你一起亡命天涯。
这部剧片大概讲了凯特和菲利浦,两人从逃亡的故事,他们在教堂里面为无辜的人忏悔,剃光了头,继续着他们的亡命之路。
后半段很美很美!
除了简单的对话外没有多一点的声音。
一样的名字一样的生日,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神态,一起走来,又一起离开..…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偷走了景观的直升机,直升机在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高,故事也到此结束。
结尾虽留有余白,但结局我们也能猜到大概,可我更想,结局是飞在了桃林里,是在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或是更远更远的地方,过着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天堂!。
日子虽然很苦,但是爱情很甜,有你在,去哪里,干什么,都好。
让我想起了当时看过的一部小说《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部小说也很催泪爱情。
我有一双臂膀,于这世界,却给不了你一个拥抱。
我有一束目光,于这人间,却不能投向你的身旁。
我有多少心疼,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就像凉生和姜生一样,相依为命的爱情。
有类似于风筝》安拉格·巴苏执导,赫里尼克·罗斯汉、芭芭拉·默瑞主演的爱情逃亡《风筝》,他们都为了爱而奋不顾身。
不同于爷爷奶奶他们这一辈的爱情,只是简简单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是一日一粥三餐四季。
凯特和菲利浦的爱情很惊险,在惊险中又存在着平淡,他们不急不缓的走着,不忙不顾的爱着,影片中火车在行驶的镜头和两人在树下相依偎的画面,平静悠扬韵味十足。
逃亡的每一步,每一个瞬间,都是通往幸福的路。
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整部影片的语言对话不太多,但是“大魔王”的演技着实令人惊艳,剃了光头的那一段,真是爱了。
很简单的牛仔衣服,光头,愣是看出了的惊艳的感觉。
虽然影片就现在而言是脱离现实,我们所了解的爱情逃跑计划,最接近的大都是两个人的私奔故事。
故事情节确实令人羡慕,估计看过的人也有自己想去体验一下的想法吧。
因为它留给我们的爱情,是那种得不到的,实现不了的,越感同身受的人才越可怜。
但心中的美好,是不会泯灭的。
(仅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望斧正)
原来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这里,天堂是两个人对视的瞬间跌入,是他果断而周密的释放,是她毅然决然的坚持是他们简单到透明的爱情。
《疾走天堂》名曰疾走,全片却是难得的静谧。
故事起于一场犯罪,转折于一个意外,因为一场特殊的语言交流,诞生了一见钟情的契合;两人由此谋划了利落的复仇,开始了远离喧嚣、释放原罪的逃亡。
从开始的剑走偏锋,到后来的转折、跌宕、沉溺,结尾收于高潮,情节一路富有张力却不失韧性。
这一次,凯特收敛了女王气场,一扫铅华,沉淀情感,扬抑张弛,收放自如。
她演绎的菲莉帕有坚持、有良知、有深情,却也单纯也直接,也理想主义。
在一个有所经历的女人眼中,你尚能看到纯真干净,能不怜惜?
我甚至沉溺了。
菲利普就是被这样的眼神一击即中的,他不脱稚气却坚持自我,虽然看起来有些局促笨拙,却思维灵活,推理严密。
他们的爱,没有电影一贯的激烈,却很彻底地颠覆了世俗,还原爱情的本色,深情而安静。
在干净到没有瑕疵的镜头里,男女主角诠释着最通透的感情,就那么不着痕迹地,让你相信,让你感动。
许久没给电影打过四星了,今天给《疾走天堂》。
虽然不明白警察男主会何会对罪犯女主一见钟情,却能理解他之后所有的行为。
大爱电影的后半小时。
画面太美,两人太配。
光头并坐,
白衣同行,
奔于山野,合于树下。
女主凯特·布兰切特太美了,尤其是那双带泪的双眼。
能扛住光头的都是大美女!
她演过《本杰明·巴顿奇事》、《指环王》。
不知为何,男主吉奥瓦尼·瑞比西让我想到与他毫无关系的《沉静如海》,也许是这个词配得上他的机智、冷静、坚定和爱吧?
我完全不记得在《迷失东京》里他演了谁?
编剧是导演过《蓝白红三部曲》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遗作。
难怪这么好看。
虽然剧情有点理想化。
在<丑闻笔记>中惊艳的发现凯特的迷人之处,就一直想加深这种惊艳.如同一人说的,在<天堂>中,一个警察迅速爱上一个杀人犯,因为是凯特,也显得不那么荒唐了.还在我惊讶于这个年轻人的果断 勇敢 机敏 的时候,我发现爱情早已降临,渗透整片,但导演对此的轻描淡写,又叫人感动.
牵了你的手,就一起去春游。剃个兄弟头,直升机云上游。自首为何物?救赎心中留。p.s令人疑惑的高分电影+ 1
本以为是个越狱大片,我已做好打鸡血的准备。万万没想到,是个地地道道的爱情片。剧情完全是为了这小两口铺垫的。反派死的有点冤,接了一个不是局长声音的电话也就乖乖进套了。警察都是没脑子,小小伎俩就耍的他们团团转,最后一个直升机也不明不白被劫了,一点警觉性、专业性都没有。他们的爱情也是一滩狗血,是想他爹怎么办?他弟怎么办?真应了一句古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最后十分钟的poetic 白t blanchett的sexy
这是一部美好到骨子的电影,但也仅存于骨子里。而对于Cate Blanchett ,我只能说,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谊表达千万分之一。
豆瓣2020春日影展「电影节遗珠:标准之外」。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柏林电影节是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长期以来,柏林电影节以关注政治和社会现实闻名,曾经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对全球专业电影人而言,它建立在敏锐批判意识之上的先锋性质是展示オ华与创造力的最佳舞台。基耶斯洛夫斯基所编剧的遗作《疾走天堂》,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英语教师菲莉芭为了帮家人复仇,无意中杀死了四个无辜的人,审讯她的警察却对她一见钟情,为了帮她逃出监牢而设下了精明的布局。爱情是否能够洗刷一个人所带的罪恶,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解答的。」比起《疾走天堂》的译名,我更倾向于《Heaven》代表的是天空而不是天堂,代表的是他们最后乘直升机离开时 与蓝天融为了一体。
不🉑 很不🉑以暴制暴的悲凉我没体会到 一见钟情和互生情愫我也没体会到
风格极其欧洲,尽管其中的各种元素和类型杂糅,影片的前后部分仍旧泾渭分明,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室内戏,狭窄的屋内空间营造出极其矛盾且诡异的氛围,后半部分画风陡转,从凯特剃光头开始,影片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无论是爱情或是犯罪,导演都拒绝以一种愤世嫉俗的手法讲出来,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冷静
基氏最后的华彩
大师的本子,各种对人性原罪的嘲讽,而且情节各种离奇。但汤姆提克威更喜欢塑造人物,硬是拍出了《逃离赌城》《亡命驾驶》的感觉。边干坏事边私奔的老女人和奶油小生,演得很到位,欧洲人是不是特喜欢这种人物年龄差很大的故事。。。。。
原来《红蓝白》的编剧也会弄出这么一场我接受不能的戏来。一星给光头依然不损美貌甚至更添光辉的布兰切特;一星给美丽的风光。意大利的警察这样无能吗?意大利的警局都是嫌犯随便就可以随处藏身的?最末直升飞机都被轻易抢走,我只能说——这不是太诗意,而是太没脑子。
请问天堂在哪里?片名应该叫“为爱闯天涯”。但是两人气质差异太大,同框时没有爱的感觉,反正我是一直没入戏。布兰切特光头造型比男主角帅。
還是有點可惜,基氏最後的劇本,開頭一段再度是窮極命運的“宿命性”,後面卻變成了湯姆提克威的個人運鏡風格,把電影拍成了浪漫的港式愛情片,如果是他自己來拍,在法律,正義以及道德的上的裁決和個人救贖上面肯定可以挖掘得更深入。
剃了光头以后就像是两个小男孩的故事了,突然变得幼稚
基耶编剧加上提克威导演 突如其来的爱情 “你是凶手也好 是浪迹天涯也好 我一辈子也跟了你去” 放置炸弹时的冷静坚定 知道误杀之声嘶力竭的哭泣 逃亡路上两颗心的慢慢接近 在美丽意大利风光和缓慢的镜头语言下情绪堆积起来 幻化成大树下两道结合的身影 最后近似无声地上升到天尽头 天堂疾走
这就是基耶洛夫斯基!他的故事永远不循规蹈矩,从电影的一开始我就在想它为什么叫HEAVEN,直到最后一刻我终于明白,是那湛蓝的天空和渐渐消失的直升飞机,这就是他们深切的爱恋。凯特布兰切特的气场真的是没话说,不管是多么普通的衣服都不能掩饰她夺目的光芒,就算她剔去所有头发也不能。
光头的女人特别有味儿
能把犯罪与爱情结合得如此唯美,真是一切都有理有据。
1.好几处,菲力都是一个天使身份出现:在教堂里接受女主的忏悔和道白,在阁楼上第一次一起睡着的姿势。2.摄影真的很美,在树下那一段很纯洁无暇。3.是个爱情故事,对于结局确实无法苟同。盲目的爱情,三星摄影和演技。
汤姆提克威是拍完罗拉快跑就江郎才尽了吧 表演着实克制 但漏洞太多 特写镜头不加节制 最后拍成了四不像 一部平庸之作 基哥的剧本真就这样吗…我可能是太久没看过他的片子了
以「爱」为名义的复仇,以「爱」为名义的逃亡,基耶斯洛斯基的遗作似乎被提克威带偏,很多不合人物逻辑的行为不是一个「爱」就可以解决的,更像一种对「爱」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