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集《孤独的美食家》,倒是挺喜欢井之头五郎的。
西装笔挺,总是拖着一只公文包,形单影只的去见客户,瘦削的身形怎么看都有点潦倒和猥琐的样子。
说是美食家,爱吃能吃倒是真的,所谓的美食不过是街边小巷里的小吃店经常贩卖的:鸡肉串、烤鱼、担担面……那些很有亲切感的食物。
不过往往越是简单的食物,想要做的好吃却越难。
不得不承认,戏中的食物实在太精致了。
看到井之头五郎饥肠辘辘的坐下,吃到食物那一刻,一张纠结在一起的苦脸瞬间舒展开,简直是一种莫大享受。
很多时候,美食未必是多么高级的菜色,食物入口时的心境也有很大关系。
而寻找美食有时候也很像是艳遇,常常是众里寻她千百度,佳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EP01:烤鸡肉串搭青椒+和风干烧饭EP02.煮鱼套餐(鳕鱼)+洋式炖菜+滑菇味增汤+煮羊栖菜+芝麻伴菠菜EP03.无汤担担面+煎饺+拌三丝EP04.静冈关东煮(鸡蛋、萝卜、半平、鱼糕、煎豆腐及牛筋)+工艺茶EP05.亲子(鸡肉鸡蛋)盖饭+炒乌冬+小豆汤EP06.栗子大福+混合套餐(炸猪排&鸡排饭)+蒜香里脊EP07.炸肉饼+心动套餐(那不勒斯意面配汉堡肉)EP08.一人烤肉(牛背肉、横膈膜、牛小肠、卷心菜、成吉思汗烤肉、腌鳕鱼胃和牛胸腺)EP09.小食(章鱼烧、肉卷)+铁板烧(广岛香葱柚子醋味章鱼、蒜烤扇贝和香黄油烤牡蛎)+HIROKI特供杂样煎饼EP10.土豆炖肉+土豆沙拉+炸香肠+姜烧猪里脊煎蛋盖饭EP11.油炸糖心馒头+炖鸡+青花鱼三明治+特辣咖喱饭(彩蛋:五郎再做黑道大哥小龙)EP12.菠萝汁+冲绳天然盐烤黑猪肉+胡萝卜丝炒蛋+塔可饭+排骨荞麦面+BLUE SEAL冰淇淋
如果说《深夜食堂》是透过美食讲故事,以美食作为载体,说尽世间百态,道尽人情冷暖;那么《孤独的美食家》则是通过故事讲美食,还原到本真,关注于最单纯朴实的“吃”本身,尽管只是一部美食电视剧,但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一部升级版的电视美食推广秀。
大概是深夜剧制作经费有限,从布景灯光人物造型到场景设置情节展开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饭馆店面显得些许简陋,每一集也只有短短25分钟左的时间,但并不影响吃货们对于这部剧的喜爱,每到剧终,意犹未尽,仿佛那些会动的美食还依旧荡漾眼帘。
一直认为深夜是看不得美食片的,一到夜晚四周突然安静了下来,比起喧闹嘈杂的白天人们也更容易直面自己的内心,思想在翻滚,肚皮在骚动,恰好此时再遇此片,那效果堪比火星撞地球,花光四溅,漫漫长夜观赏此剧,实在是找虐,真心和自己的胃过不去!
每一集都会出现各种不同口味的美食,流水的美食铁打的大叔,每当看到囧萌的大叔两眼放空,肚子叫嚷,随之镜头拉远,BGM响起,暮然回首,美食却在深街小巷处。
我想把美食比作天然呆男主的老婆,每当大叔看到窈窕有致的饕餮美食如同痴汉,吃得油光满面汗流浃背,那阵势真让人忍俊不已。
就像男人挑老婆要看学历,看家室,看性格,甚至工资收入,大叔选美食则纠结于菜单菜谱,纠结于到哪家饭馆大快朵颐,实在两难。
吃货的世界永远不嫌多。
烤鸡肉串,鸡肉青椒,炒乌冬,亲子饭,猪排盖浇,蒜香里脊,担担面,烤煎饺,鳕鱼定食,洋式炖菜,土豆沙拉,土豆炖肉,烤熏肉香肠,500硬币套餐,煎烧里脊煎蛋盖饭,特辣咖喱饭,鸡肉排,东坡盖饭,排骨荞麦面,番茄意面汉堡肉,广岛风大阪烧,还有咖啡店的关东煮(我称卤水乱炖),一人烤肉,牛胸线,鳕鱼胃,大叔每集必备神器之乌龙茶配白米饭,大段大段独白内心戏,什么时候美食剧也开始走高端大气上档次路线?
酒囊饭饱之后,突然顿悟,获得些许人生感悟,颇有些“点食成金”的意味。
当然原作者每集结尾的客串更是小小惊喜,孤独美食家是否就是指这个面相稍许猥琐却为大胃吃货王的中年秃头大叔?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 吃到深处人孤独。
面啦,烤串啦,熬點啦,炸豬排啦,各种小店,各种家庭料理。
看了就好有食欲。
因為都是一個人的关系,对于美食的感受都用独白的方式表達,加上松重豐的低沉嗓音,反而有着更亲身体会的亲切感。
身边很多人都自称是吃货,大概就是说自己很喜欢吃美味吧。
最近看了几集孤独的美食家,觉得里面的井之头五郎先生才是真正的吃货。
把每一顿饭都当做一份绝佳的享受,这不是多数人可以做的到的。
一个小小的个体经营户,五十多岁但依然很有精神的样子,每天四处奔波与客户见面,之后就会去当地附近的餐馆就餐,没有奢侈,非常亲民的那种店家。
每每看着他心满意足地品尝着饭菜,面部肌肉不停地上下运动的时候,心中那个羡慕啊,心想自己似乎近来愈发得少体会到这样的感觉了。
有多少人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会有意的去体会各种食物中独特的风味呢。
曾几何时,我们失去了对食物的好奇心。
酒桌上的大鱼大肉让我们看着就想反胃,快餐饭的味道让你不忍去细细品尝,满是人工添加剂的肉串让你的味蕾麻木。
、我想,这部片子所反映出的并不仅仅是吃,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还有这个社会的一个侧面吧。
可能是因为,咱们中国的饮食文化太过于博大精深,咱们提到美食往往想到的都是菜色本身。
讲食材之精从会海陆真相于一炉的佛跳墙,到山珍极品的桂花熊掌;讲技法之绝从不显于外的开水白菜,到刀法穷奇的四套宝。
真正是印证了孔老夫子的那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可正因如此,反而使我们忽略了吃的本来目的与吃的感受。
这可能也是中国菜申遗一直未果的重要原因。
这部片子里的所谓美食在专业人士——尤其是中国餐饮业的专业人士的眼中,可能真的是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如果说《深夜食堂》讲述的是食物背后人的故事,那么这部《孤独的美食家》所讲述的则是根为单纯的吃的感受。
无论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回忆起了怎样的经历,一旦肚子饿了便放下所有的事情,一旦开吃便心无旁骛,单纯的体味吃的“自由”。
在生活压力相当巨大的现代社会,吃便是生活中难得的慰藉。
这正是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我们已经把吃变成了彰显自身身份与格调的挑剔,把吃变成了人情世故的应酬,把吃变成了维持生命活动的进食……而忘记了吃本身便是一种享受,吃到好吃的东西便是一种幸福。
长风衣面瘫表情过劳死的神态第一眼看男主吓一跳一部完全内心独白的剧一个私生活简单的叔一颗不容易满足的胃一个没有妻子子女的叔少了很多社会责任自由的按照自我意愿过着在日本这种高压社会真是难能可贵最喜欢叔饿了的时候镜头近中远的切换街道上空无一人画面中渺小的叔更显得孤独也只有在意识完全集中于自我感知时、才真真的享到口舌之欢吃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满足又抚慰适合一个人时看好像真的能闻到味道陪伴了我好几个午餐时又及一直喜欢日式表达感情细腻的手法丝丝入扣
一开始看到海报上秋色的基调和主角大叔那张苦逼的脸,还有硕大的孤独二字,还以为又是一部《深夜食堂》,讲疏离啊羁绊啊人生啊的忧郁系深夜电视剧,没想到下下来一看,从色彩到基调到镜头切换,虽然说不上活泼,但也是带着轻快调侃的感觉,连带着大叔苦逼的脸也有了种微妙的萌感。。。。。。
标题中的“孤独”也并非凄苦,而是有着“即使一个人也能自在又帅气的享受美食”的帅气立意,这实在是深得我心,一直寻思着订一个一个月一次的“独食”时间呢。
这部剧介绍的美食都是有真实店家存在,这么一来遥遥无期的美食list上又要加上不少霓虹店了。
第一集介绍了烤鸡肉串、烤多线鱼脊、玄米袋和干炒饭。
看着苦逼脸大叔大快朵颐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把这部剧作为睡前剧真是失策啊!
剧终当大叔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走在街头时,电脑也很适时地似乎是想绝了我的念头地自动关机,而我依然只能含着满嘴的口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虽然明天的午饭还没有想好,但我上哪儿吃烤鸡肉串、烤多线鱼脊、玄米袋和干炒饭呢?
还是去全家买瓶乌龙茶吧。
40到50岁中年社畜的食欲冒险,同样是展现欲望,主演的微表情几乎让人无障碍的就联想到情欲的渴望和满足。
难怪有人在评论里说这部剧和AV是同样一种拍摄手法。
和我看过的其他美食节目太不一样了。
在我的观影经验里关于食物的纪录片或者李安的《饮食男女》这样的片子,食物的展示都具备其客体属性,可以说屏幕里的食物是客体,屏幕前的观影人才是欲望的主体。
而这部片子的真实客体是主演中年男性显示出的欲望,而观影人是通过主人公展示的欲望体验到关于欲望的欲望。
这个观影逻辑确实和AV或者GV完全一样。
大概确实是有一点私人的经验的影响,影片里男主的眉眼和我年少时曾经喜欢过的男生有些相像。
他眼睛的形状和眼角的皱纹和那种欲言又止又默默吐槽的气质,让我想象如果他到了50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所以,影片中展示的对于食物的欲望,我观看他的欲望时产生的欲望,和想象中他投射到食物的欲望如同他投射到我身上的欲望,这三重的欲望,就这样混杂在一起。
一位中老年大叔,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游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帮人寻找茶杯碗盘等小东西为生客户的要求千奇百怪,所以他得东奔西走的去找来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他就走遍了日本的很多地方也就吃到了很多的小馆子,也就有了这部《孤独的美食家》有人说这大叔选的不好,不像个吃货我倒觉得演员选的极为传神他正是我心中日本人的典型克制,严肃,有礼貌,人际关系疏离,几乎没什么亲密朋友他几乎很少说话,要不就是礼貌用语“承蒙照顾”要不就是“啊”这样的感叹词但是,在他的苦瓜脸之下,却有很多可爱的内心活动比如“两家饭店都很好,该去哪家呢,就像被两个大美女同时表白了呢”“哎呀,一心吃烤肉,结果把蔬菜烤焦了就像军队里死了军犬一样”这种让人忍不住微笑的冷幽默都是很小的馆子,拥挤,价格便宜也没有什么昂贵的食材来来去去都是些面条,盖浇饭,关东煮什么的却总是特别有亲切家常的感觉大叔每次吃起食物来那心满意足的神情也总是能吸引着我一集集欲罢不能的追下去总是有亲切的老板,大爷大妈,小弟小妹笑眯眯的问你关于菜的每个细节,大份小份,辣还是不辣镜头也仔仔细细的欣赏着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道普通的菜不紧不慢的定格在那些炸猪排,担担面上还有店里的招贴画、排气扇、菜牌、油锅上日本人特别擅长描绘这种城市角落里的小人物比如《一个人生活第五年》,还有《深夜食堂》把视角放低再放低,低到没有情节如白水般的记录确实,在命运的荒原上,这些人就像野草一般自生自灭也像野草一般,经受着春荣秋枯,风霜雨雪的打击我们当然可以为这些抱怨和难过,那是正常的。
但是,当难过之后,我更欣赏的是像鲁迅先生在野草中写的那样:“野草,虽经了致命的摧折,还要再开一朵小花”那样的小花,就在这剧集的每一集里绽放着以社会通行的成功标准来评价,这位大叔,真是乏善可陈用红楼梦的话来说,真是“半生潦倒,一事无成”苦瓜大叔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都那么深刻的记录着岁月风尘但是每当他吃到一口美味时那些皱纹都微妙的绽放成了一朵花那些独自生活的孤独,社会规矩的束缚经济压力,被客户刁难,丢业务等等让人丧气的事情都在香喷喷的白米饭和炸肉饼中得到了抚慰想起我爸说过,以前他下岗的时候在老家的城市里找不到工作被迫离开家,去南方讨生活他在海边的一个小镇工厂里工作要和八个工友挤一个房间,夏天也没有空调可是他每当放假的时候,都会找去一片空无人烟的海边坐在礁石上吃着买来的花生,喝点二锅头然后脱了衣服跳到海里畅快的游泳他说话时,那快乐的神态深深感动着我以至于到现在,他提起那段时光还总是非常的怀念我常想,当我们死去的时候想起这一生,到底是什么感觉是在怨恨中感到如释重负的解脱还是会在心满意足的怀念中闭上双眼如果有怀念,是什么值得怀念呢?
也许大人物们会怀念自己的峥嵘岁月怀念自己披荆斩棘腥风血雨中的荣光但是,作为我这样的小人物我想,可能我会怀念的是某个下午,在图书馆里,沉浸在其中,看书和写字是某个黄昏,在市场买菜,和小贩闲话家常还有,像这位大叔一样,穿行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找好吃的小馆子默默的吃完,默默的满足,没有拍照也没有微博独自感受着那份圆满的,温暖的难以分享,也难以诉说的快乐托尔斯泰说,人生就旅人落下悬崖,拉住了一根藤条旅人用尽全身力气的拉住,才得以维持着生命黑夜和白天是黑白两只老鼠,不停啃噬着藤条可这时,旅人发现面前有一个蜂巢,正滴下一滴蜂蜜他就伸出舌头去舔那点甜蜜那一点甜蜜那一点甜蜜就是就是抬头仰望蓝天的幸福走街串巷旁观着他人生活的的幸福无所事事坐在街边,喝一罐小超市买来的椰奶的幸福嗯,就算没有明天,也要好好的吃饭呀。
每一集的片头都有这么一段话:能够不被世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的随心所欲,变的自由谁也不打扰,毫不费神的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只有这种行为能够与现代人平等能够最大程度得到治愈的确,在这些小小的食物里,有尊严,有自由民以食为天,这不是平庸,而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幸福。
于是,静静的看着大叔埋首于小小的食物中享受幸福。
我也在看这部小小的剧集的同时,找到了幸福。
吃点什么都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碎碎念更让人受不了
老兄自说自话好冷啊好欢乐!
每集都是一个长相奇怪的大叔随便找一家店,无意间吃到了好吃的料理。如果是个帅哥我倒还罢了。请问苦逼大叔吃面吃饭吃烧烤这种场景有必要close up拍来拍去么!?
两集弃 如此奇葩的剧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啊 每集就是讲一个猥琐大叔走了十分钟再吃了十分钟就完了?
三集弃,有点无聊
一个形只影单的中年男子,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四处觅寻美食的故事。淡淡的,几乎没有剧情,完全是男子旁白式的自言自语,却也有趣。
超级孤独的剧,全部只有心里独白,也不在乎食材是否高级,做法是否独特,就是普通街头小吃,一般的想法也就是好吃而已。松重叔也很少和他人交流。。。。。胜在没有强加什么人生感悟和特殊意义给食物。
2集弃 喂喂喂 不用每次都用前半集做铺垫了 下一集直接走进饭店吃饭就好了啊 烦死人了
很“私” ,很对味。重点其实不是“美食”。明白未尝过这口的人会表示此剧无聊又莫名,曾深谙此中乐趣的人自然不需解释,慢慢欣赏完,心照满足。
酒都不喝就别自称美食家了我真谢谢您//各种腹诽既无机锋也不好笑//op里扯什么填饱肚子可以让人自由…口腹之欲居然也能扯到“现代人”,这都什么前现代脑残言论啊??//说实话还不如油管上很多吃播
松重丰大叔拍完这个得胖多少斤啊……
他一笑我就笑了。。。
找东西吃什么的太治愈了。
深夜,躲被窝,抱着pad,留着口水,看完此剧
唔~第一集,鸡肉丸子和青椒的组合。。。总之,我经常生吃彩椒,切成条,当水果吃。先给个三星,好再加,不好直接弃~另恭喜面瘫脸大叔终于上位主角!
餐厅软文电视剧
4.5
好无聊啊,纯粹就是个日本旅游宣传片嘛,每集都是一模一样的模式,在五郎悠闲的工作中途,突然定住意识到自己饿了,此处每次都会有3个缩放镜头,然后就开始找地方吃饭,然后就是各种夸食物好吃。全程基本没有人物对话,全是五郎内心独白。感觉吸引人的完全不是什么所谓“美食”(把每集的食物换成大便,也基本毫不违和吧),大家憧憬的是五郎这种有钱有闲的悠哉生活吧。
真心有点看不下去了
感觉一般,但因为是实拍饭馆,那么小的饭馆,再看一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