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看了这部影片,到豆瓣来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这部影片的,我看有很多人都在批评这部影片,说韩国的饮食肤浅啊,说中国饮食博大精深什么的,其实说中国饮食丰富,博大精深,这一点我还是赞同的,但对于这部影片来说我不赞同大家用中国的饮食文化来衡量它 。
也许是因为看这部影片的角度不同,所以产生的感受也不同吧。
首先,我是以中国朝鲜族的身份来看这部影片的。
所以产生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影片开头那个女记者到乡下去说服盛灿的那一幕,简直让我回到了童年的感觉,到菜地里摘辣椒、做饭用的大黑锅、从黑锅里喀哧下来的饭嘎巴、用一个大盆子来拌菜、拿出腌好的黄瓜跟苏子叶时、刚做出来的大酱汤。
这一切的一切,我小时候再熟悉不过了(作为朝鲜族,我的童年是在朝鲜族村落里长大的,我们叫우리마을 ,很多饮食习俗都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看到这些情景,我就觉得这部影片不错,我觉得食客不一定去描述那些宫廷里老百姓从未吃过的豪华盛宴,其实,最贴近老百姓的饮食,也是最有魅力的。
中国不是有那句话吗,民以食为天。
第二,我看到做烧炭的那个男子的故事后,那一段故事,首先是非常感动,感动儿子的执著,也感动母亲后来的执著。
然后就是儿子吃地瓜的场面(东北人都叫地瓜),我突然感觉到天下最美味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那些对你来说非常有意义的食物。
那个地瓜是他妈妈给他留下的最后的礼物。
我们人生中其实也有很多有意义的食物,而且那种美好的回忆和感觉总是稍纵即逝。
曾经妈妈给你带的饭盒,曾经吃过的自己认为最好的美食,再去寻找时已人去楼空时,曾经吃过的美食中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时 。
第三,最后的决赛我以为会以非常华丽的厨艺来结束呢,没想到做的是很普通的牛肉汤,估计一般人都会觉得韩国美食充其量就这破牛肉汤啊,不管怎样最后的牛肉汤也很贴近百姓的菜肴,我看着也有很亲切的感觉。
不过这个牛肉汤加入了两个故事要素,一是盛灿杀死了自己从小一起陪到大的牛,二是盛灿爷爷的师傅为了不屈服日本人自杀的故事。
这两个元素我很是不喜欢,感觉那个牛死的很可怜,我的判断是善良的盛灿不会把那个牛杀了,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呢,没想到那个牛还是死了。
第二个故事元素,总觉得有点刻意的把韩国爱国精神安上去的感觉。
一部饮食为题材的电影也不忘宣传一下爱国精神哈。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说几句题外话,也许正是那种爱国精神,在某些历史遗留问题上比起中国日本总是会更尊重韩国。
而另一面来说,韩国从历史上来说真的没赢过什么重要的战役,导致他们的自卑心里很严重,近乎于病态(从近几年对中国和世人做的愚蠢的事就能看出来。
)虽然我是朝鲜族,但我从来不哈韩,对于韩国近几年所做的缺德事情我也是非常气愤的。
但,话又说回来,哪儿都有好人和坏人,我希望中国公民也好韩国公民也好不要做个没有脑袋的愤青,理性看待一些不友好的事情。
话题扯远了,到此为止吧。
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美味会成为记忆中不容易忘记的一个内容,在记忆中也会不断回忆起当时的品过的美味,美味应该有很重要的一些情感在其中,可能是幸福可能是感动可能是关爱,才会让我们对某一种味道的喜爱挥之不去。
一碗拉面。
于中军的人生就在不断苦苦找寻当年当兵时那碗拉面的味道,不惜跑到当年上士家中当苦力,不惜被狠打一顿,吃下一碗又一碗的拉面,就是为了找回当年那碗拉面的幸福感。
其实,他忘了拉面最好吃的时候,是肚子饿时,当饥肠碌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是多幸福的事情。
一根蕃薯。
烧炭高手在心死情尽之时,童年的蕃薯唤起了他的希望与记忆,蕃薯是在平淡不过的充饥的食品了,但对于烧炭高手一个一直没有好好享受母爱的小男孩,曾经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蕃薯,是多什么感动的一件事情。
烧炭高手中重新拿着的蕃薯包含着母爱与感动,眼泪很自然就滑落下来。
一碗牛肉汤。
程灿当初在岩云亭接班人大赛中,因为一只河豚失利,爷爷为程灿做了一碗牛肉汤,爷爷的牛肉汤中放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食材,但倾注了爷爷的关爱与亲情,一碗普通的牛肉汤变成程灿心中最难以忘却的美味。
程灿最后以爷爷的牛肉汤重新站在食神的位置上,此时的牛肉汤还承载了大韩民族文化,当然最后这一点有点喷狗血的感觉。
后来也在自己的记忆中,搜找了一下关于美味的记忆,也有某些食物每每回记起来就感动的一塌糊涂,其实有时美味不定是很精致很高档的食材,而是食物中的情感回味无穷。
一只苹果派。
当年姐姐从外地坐着火车带回的一只麦当劳苹果派,当年我们这还没有麦当劳,我还在学校上课,姐姐担心苹果派坏了就放入了冰箱,所以我吃到的第一只派是冰过的。
之后,我觉得所有的派都应该是冰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姐姐当时带回那只派时她生病了,却从没忘记出行回来给我带礼物。
一盘水饺。
虽然妈妈做的水饺皮不是那么薄,馅不是那么的大,但一直以来觉得妈妈做的水饺比所有超市、餐馆出售的都好吃。
特别是当学生时,我和姐姐住校周末才回家,妈妈时常能为我和姐姐做一盘水饺,那个味道至今想起来依然很美妙。
现在,妈妈的身体不太好,已很难吃到她亲手做的水饺了,家中冰箱准备的更多是超市里的速冻水饺。
生活中多一些美味有一点记忆,会让自己不时的感动一下。
这应该不是一个另多数人觉得有趣的电影。
我居然在电影院里面看到一直流泪。
也许它触动了内心深处的东西。
当我看到那一碗端给死囚的红薯,那是我没想到的,在这个镜头之前,我还觉得是个平常的励志电影。
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看到很温情的东西,有如在最伤痛的地方,有温暖的泉水流过。
在最失落或者最寂寞的时候,也许倾诉都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那个愿意陪着自己在角落里吃些最平常的东西的人能给出的是最亲切的温暖。
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没有为什么,也没有结果,有的只是路上的景色,而这些景色,不管我们是不是接受,它呼啸而来,展开所有的画面,只有在一餐简单饮食中,我们给自己打气加油,鼓励自己不问结果的这样走下去。
也许这也是让我流泪的地方,在一餐饭里面看到自己的愿望,就是和喜欢的人分享最美好的东西,哪怕转瞬而已。
简体中文名: 食神争霸编剧: 徐英万导演: 全尹秀主演: 金康宇 / 林元熙 / 李荷娜上映年度: 2007直觉告诉我这个片子不用太认真的观看,所以就选了一个比较疲惫状态下的时候来看了,也不浪费时间。
食客的内容其实和港片【满汉全席】还有周星星的【食神】有类似的效果和情节。
只不过韩片用来衬托的细节太多,如木炭的烧制情节、杀牛的情节,有点脱离了饮食比赛的主线。
而且把对手反映的太肤浅,技能太低,感觉和【满汉全席】和【食神】都还有差距。
甚至连美食的视觉效果都和上述片子相差甚远,虽然那只是特技的效果。
不过电影观众要的就是画面的效果,而不是真正的饮食之道,也就是平淡中见神奇,因为那是针对现实生活的,而不是电影本身。
虽然黄蓉也说真正的高手只在青菜豆腐里显神奇,不过我等只是看客而已。
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韩国的食客和香港的满汉全席非要找个日本人来做最后的评判,尤其是韩国,因为他们的民族个性可是比华人更反日的,不知道是不是也需要的洋皮来显示某种潜在的奴性呢?
甚是诧异。
杂谈:看来会做饭的男人还是比较有魅力了,或许应该增加这个方面的能力来吸引异性。
达不到大师水平不要紧,能做几个菜就可以了。
影片推荐指数:二星。
感觉没有拍出深度,或许还是剧本的问题,凑合着看看吧。
很不错的。
虽然跟食物有关.但里面的人物和人物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很微妙又很纯洁.当牛回头的那瞬间。
.....差点流出了眼泪。
..很感动。
很强大。
非常不错.推举观看。
..这样韩国的小制作成本。
..为什么中国却做不出来。
..值得深思。
..
看这部电影是在周末地方台的影视节目里看的,版权的问题地方台没人抓:)。
原本以为又是一般的韩国喜剧,本人并不哈韩,但是有了《野蛮女友》和《色即是空》的前车之鉴,想想还是看看是怎么回事,剧情是围绕争夺一把象征最高厨艺的刀的比赛开始的,人物的黑白关系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但是接下来随着比赛的激烈进行,让我感动的情节却一个接着一个:终极木炭,来自一个任何人都会原谅的杀人犯;舍生取义的牛;最让我觉的这部电影出彩的是故事的结局:决赛的评委是一个日本人,他的祖父曾经侵略过朝鲜,并且希望品尝一碗令顺中国王痛哭流涕的牛肉面。
想不到就是一碗最简单的牛肉面,里面有代表韩国精神的食材,让已经是亡国之君的顺中国王痛哭流涕,而主厨宁死不屈的精神更是韩国爱国精神的体现。
我想一部娱乐片拍的有爱国教育意义真的不容易,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比直接号召大家爱国的口号强大的多。
国内的娱乐片什么时候也能有可以回味的深远意义那才是真正有自己特色的电影。
顺便说一下《蝴蝶效应》也属于这类影片,开始看以为是惊悚悬疑的恐怖片,结局却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回味无穷的爱情片。
片尾曲还行。
剧情太简单,好人坏人太鲜明。
另外个人最受不了的一点是,所有(是所有,不是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伏笔,都有后续对应,比如他喜爱的牛,比如多次要拉他介绍对象的妇女,而这样的对应又基本是不用拍脑袋就能想到的。
不过这也是韩国电影的一大流派特色,就是电视化,就是拍点大家不用动脑子,想得到过程和结局的大团圆式
看到说牛肉切割比赛就在想别把牛杀了,别把牛杀了,最后还是杀了,还假惺惺的流眼泪,一边切肉一边说不会让你白牺牲了。
换头别的牛会死啊,换头别的牛就赢不了了?
就算赢不了又怎么样了。
为了场莫名其妙的比赛,把自己亲如姐妹的牛给宰了。
别tmd的扯淡了,就算不是姐妹只是宠物也不会这样啊,真tmd变态,导演编剧的脑子里面进屎了,让正义的男主角做了连反派都不齿的事情。
宣传说是韩国国内票房很优秀,还拿大长今说事,看完了真觉得挺破个片,还是好几年前韩剧的路子,找个什么做个幌子,放上一堆矫情的小伎俩,爷爷想教孙子就直接教就得了呗,既然能想出这么多小计策来暗示,省点力气直接说就得了呗麻麻烦烦的,为什么要杀牛呢?
非得要用这个食材才能获胜吗?
那跟那个坏蛋厨师有啥分别?
女主角整的可真不好看,两个厨师身边的助手都神经兮兮的太弱智了吧,一碗牛肉汤包含了整个国家和民主?
那是不是每次喝之前都得看一遍历史书籍才行啊?
太离谱了吧,要不是老婆怀孕了看片有限制说啥也不看这个片,有一个地方没看懂,砍自己手的厨神是什么死的?
爷爷怎么就成了凶手了疯了呢?
这部电影,讲述了男主的厨师生涯如何完成“被打败👉变废柴”到“振作起来👉开挂无敌”的转变;乍一看是个老套的食神争霸故事,仔细一看却又有些不同,特别是(帅气的😍)男主单用一道“河豚刺身”完成两次对博,就让我看得服气!
(禁止舔屏!
禁止舔屏!
)代表大韩民国最高料理水准的“云岩亭”,准备选出最强弟子担当下一任“掌门人”,天赋异禀的男主成灿在最后的比试中,烹制的是黄金河豚刺身——
动图一般来说,河豚刺身有两种呈现方式:由于河豚肉质较硬,所以大多数厨师习惯切得极薄,薄到可以透过鱼肉看到盘子的纹理,便于食客咀嚼(明明是秀刀功),成灿用的就是切薄的方式;另一种做法反其道而行,刻意将河豚肉切得很厚,让食客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嚼劲,享受越嚼越甜的口感。
尝过黄金河豚刺身,其中一位评审说“为了这样的美味,死也值得”,随后便口吐白沫中毒而亡(画面太美,就不给你们看了哈),这flag立得也真够可以的;
(这盛世,如您所愿~)成灿无法接受自己误杀评审,怀着失望与愧疚隐居乡野;五年后,却因为一把朝鲜王朝流传下来的“带令熟手刀”,鼓起勇气重新出山…然而要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
面对质疑,他居然又做了同一道河豚刺身;俗话说得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哦不,爬起来!
最终男主光环加持,成灿霸气地亮瞎了所有吃豚群众!
剧中有句话说得很到位,“吃河豚刺身,就好像站在锋利的刀口上”;然而料理河豚的人又何尝不是站在刀锋上起舞呢?
每一道料理,都代表着厨师的尊严,它可以成为自己生涯技艺最高的认可,也可能成为让自己毁于一旦的凶器,河豚便是这句话的完美诠释;成也河豚,败也河豚,这可能就是它的迷人之处,也是食客和料理人千百年来对它孜孜不倦追求的缘由吧!
想看更多美食内容?
欢迎关注食货星球公众号
料理美食的电影,最后的落脚点总会在心上,这部也不例外,打动人的美食不是多么高级的料理,而是妈妈的地瓜、爷爷的牛肉汤,而食物除了感官的刺激之外,或多或少带着一种心的交流。片子两个地方处理的不太喜欢,一、最终还是杀了那头亲似姐妹的黄牛,而是民族意味过浓的结尾。弄得跟国产爱国片一样
平庸之作 借着美食的名号讲故事..
红薯,牛,小芋头,排骨……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渲染美食,反倒让我对韩国的民族精神产生了一定的认同,同样是面对日本侵略的题材,不同于国产抗日神剧的精神胜利法,片中的正面人物充满了悲壮,但却能更有力的表达出他们的不屈,让人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和希望。
很不错 恩 真的不错哦 有些问题发人深思哦
我要直接忽略最后对于牛肉汤的翻译……其实让人落泪的食物是最最普通的,就像那个士兵的长官偷偷给他煮的方便面,就像那个烧炭人的妈妈藏在锅里的两个红薯,就像那个爷爷清晨起来给孙子煮的一锅牛肉汤。
一般的韩剧,里面的食物怎么跟中国的比啊~~
口评很好!
韩国电影怎么就那么喜欢往小清新里添大粪呢?觉得这样很有风格?不解。故事新俗并存,一般般吧
一部饱含情感的料理戏,情节还是不错的
无聊至极。。。无极
海报根本不衬内容。最后对决很棒,引出了不少渊源,用三方喝牛肉汤的叠影加上华丽的弦乐,滴滴汤中的深意,王的眼泪,亡国君,千回百转后另人信服,日本人的感触犹对荷花,是对御厨气节的钦佩,传达极妙。韩国的民族精神,很实在。可是脱日化的饮食主题,配上了极度日系的音乐和烧碳的催泪情节不知为何
美食~~~
第一次看棒子美食主题的电影 无限同情思密达~
除了演员颜值一般,真的都挺好。情节也恰到好处。烧炭师傅的遭遇,牛哭的桥段,包括爷爷和御厨的故事,还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最质朴简单的,才是最好的吧。
这明显抄袭食神!一个那么大的烹饪比赛,居然没看到啥好吃的,除了牛肉和生鱼片,他们还真好意思拍。而且时时自恋的各种表现,实在让我有点受不了。虽然一些细节设计得还蛮搞笑的,但是越来越受不了韩国人了。
韩国国庆献礼片
当年舅舅请我们几个看电影,买票时问柜台,有没有什么适合小孩子看的电影(这个说法也用了好几次),然后就看了这部,电影不咋样,完全没啥印象了
多半顆星給食物/太過正邪分明/爺爺是詩人/養寵物不要養「能吃的」/韓國文化就是性格暴烈/標題漢字是「食客」,外語變主廚(Le Grand Chef)啦?
看了之后去影院又看了一遍好久没这么感动。。。 超爱
韩国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