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之盒
الدفاتر,The Notebooks,Les cahiers,Memory Box
导演: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勒·乔埃格
主演:Rim Turki,马纳尔·伊萨,Paloma Vauthier,Clémence Sabbagh,Hassan Akil
类型:电影地区:黎巴嫩,法国,加拿大,卡塔尔语言:阿拉伯语,法语,英语年份:2021
简介:Maia和她十几岁的女儿Alex住在蒙特利尔。在平安夜,Maia收到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离开黎巴嫩时托付给好友的日记、磁带和照片。她拒绝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但因暴风雪被困在家中的亚历克斯却抵挡不住诱惑,偷偷地翻看了母亲记忆的盒子,了解到母亲于内战期间在贝鲁特度过的动荡青春。详细 >
2 NOV 2021 (3)
【黎巴嫩】亲情身份和角色的互换,女儿鼓励妈妈面对过去,打开自己 ,向自己倾诉- -旧事被这些材料串起,背后还是段更大的创伤历史和横跨数十年和几个国度的秘密深埋。打破那些战争电影的悲怆,或是近年来“双姝”故事无尽的时空拓展,它的角度更加轻快。如若没有最后堪称拙劣的重聚和“复古”众舞,可能会有更多好评;但加上了后,就矫情地犹如晚间八点档的“《错爱一生》小剧场”,可惜。
在新加坡看的,不能说是伟大的作品,但没有一直强调战争带来的痛苦,女主母女重回黎巴嫩的时候又是带着希望的,有两个场景感动,muezzin 在唱经时和母亲与多年老友重新相聚party时,有一点不明白,为何teta要把丈夫伪装成他杀?
5.5。複雜多變的時空連結顯得技法花俏但內容乾癟,實際仍極度倚賴功能性旁白推進敘事。
自己就如片中的女儿一般在母亲记忆中行走,但很多深刻的点儿没有挖透,缺少打动人心的感觉,很杂,有两次内心稍有触动的点是女儿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画面,还有结尾2人重逢着实牵强。
要是整部片都是由「缺席」的女兒視角主導該多好,結合私人日記、錄音帶、菲林照片、新聞報導等原始記錄素材,於虛構與真實之間遊走,逐漸拼湊、想像出成長於亂世的母親年輕時候的故事,還是移民第三代對印象模糊的家鄉(黎巴嫩)上世紀戰禍歷史的追尋與思索,同時也是一個重新審視自我身分認同/定位的機會。可惜自後半段母親視角接手後影片就變成純粹私人的動盪青春回憶,虛實交錯留下的罅隙被母親濃烈的情緒填滿和確定,當中的曖昧性通通被抹殺,而作為游離的「想像者」女兒則徹底淪為幫助母親重拾紛亂時代記憶的工具人,結尾與母女倆結伴回家鄉,與昔日好友重聚一場更是有種在看內地歌頌「歲月靜好」雞湯片的感覺,太糟糕了。
没看完。
结尾的重逢太三流。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法语《你好,李焕英》+《女人的碎片》,无序的媒体基质介入使视角散乱起来,大段自白也让各时间线上的人物写作变得孱弱。它刻画了一种现在时态,大雪、隔离、承平日久,代际间的矛盾由生存到情爱逐渐被稀释,这点思考还是宝贵的
我母亲的青春正确打开方式。
A beautiful story and a full of love world. Remember to love, remember to recall the love. Love is always there, around you, and waiting for you.复古轻快地方式叙述着悲痛的故事,是多么的爱这个生活才能以如此视角来叙述。生硬与活泼同时展现在电影中,一次次用浪漫的口吻讲述浪漫的爱。是一部治愈的放松的电影🎬,空闲时可以看一看!btw,soundtrack很喜欢,复古迪斯科?哈哈哈
最后三十分钟有点垮…但是男主真的很帅
多半星
penn mesure north america premiere
2021上影节——好好看!看完心潮澎湃 五味杂陈 世界很大在战火之下离散的初恋和破碎的家庭 虽然并没有以过于撕心裂肺的方式呈现 却也足够残酷了 非常现代的电影 包含许多元素却并不显得堆砌 摇滚乐永远都不会过时
喜欢那些胶片烟花,但这个主线故事给人的感觉纯属为了尝醋擀了两斤饺子皮,最后还忘了买馅。本该只是个40分钟体量的中片才对。
#Berlinale71
半纪录半虚构的回忆/历史重建用了很多花哨且能自洽的形式,但可惜作为串联会议的母女这条主线太拉胯,视角和叙事逻辑都很强制性(其实可以大幅删减并增加纪录内容)。
社交软件的提示音、画面中跳出的对话框、在胶片中重现的黎巴嫩……用如此花哨的方式粉饰战争记忆,不仅无效,而且令人反感。
太过平平无奇...按说这个素材可以拍的好很多……感觉女儿和妈妈的关系开头可以多铺垫一些~(BGM简直,而且妈妈本子上还记了the cure, new order, bunny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