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这个叫顿巴斯的城市,被战火,被剥夺的选择,被仇恨,被政权游戏,所扭曲所摧毁,在诊所、在市政厅、在检查站、在街头、在婚礼现场、在避难的地下室……一幕幕群戏,人们茫然若失的麻木表情,贪婪的官员,嬉笑打闹百无聊赖的士兵,无处为家的百姓,任意夺取他人生命的弹药……人们谈论着自家今天会被炸吗,就好像谈论今天吃什么。何等荒谬,何等恶劣。你以为挨过这个寒冬,解放的春天总会来,可在顿巴斯,寒冬却是永恒。
广度有了,深度不够
“你是法西斯吗?” “我不是” “你不是,那你爷爷肯定是。” 不是很喜欢,黑暗,疯狂,变态。
解释了顿巴斯的矛盾
太应景了,谢谢李老师推荐,看新闻不如看这个
体验式戏剧向群众展示藏品。看病需要离开这个动物园。发现德人立刻陷入高潮。基督头像肩章圣乔治丝带飘扬。喧嚣横扫欧陆时爆炸袭来。呆滞坐着像居家办公的我们。假采访出卖灵魂银幕面前是出卖肉体换来的食品。冷漠对待赫尔松的善意。老年人炊事车唱跳狂欢。在一堆征用手机里找来电手机。筹赎金找关系电话群像。婚礼现场放批斗画面。前奏很像гимн。不断失守的道德,腐败病发之中个体悲惨,无尽的杀戮与死亡。
乌克兰官方参与的片子,因此对亲俄方行径和民众暴力着墨很多,但导演仍然留了空白,让人思考人世的荒谬而不仅是政治立场。唯一确定的是,面对战争,每个人都是被打断的失败者。电影本身的群像感只有在世界面对俄乌战争时才有力度。纪录片本就是洛兹尼察擅长的,而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撰写真相被篡改的纪录片,谁又能知道他所言说的又是否是真相呢?真相和是非并不是可沟通的。
乌克兰拍摄的洗白片,核心思想和当初日本侵华的借口没任何区别
顿巴斯的混乱还将继续下去,目前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双方各自控制一部分。
7
漂亮的主旋律,乌克兰的
该死的老毛子
#Cannes71# 洛兹尼萨这水平也就是街头活报剧。政治先行到赤膊上阵了。尽管不少段落都有不错的小聪明设计,但结构和剧作一塌糊涂。除了一头一尾两场戏拍得好极了,要是只有开头结尾就五星了……真的中间一百分钟全删掉都没啥影响。摄影竟然是Oleg Mutu。
空洞的陳詞濫調的堆砌就是諷刺劇?
挺多段落的讽刺意图很明显,也设计得蛮有意思。
终于把最擅长的纪录片式空间观运用到虚构的叙事空间中(观众是审视的,而非被压迫),也就理所应当地拍出了他最好的剧情片。
荒诞到了这样的地步是不是算覆水难收了。最爱掏酸黄瓜那一段“你是boss吗,我不是 他是。。”
群演构陷循环利用,收刮民脂强行征兵,仇外采访地洞生存,良知母亲断绝关系,神棍横行偷鸡摸狗,围观群殴示众战俘,圈养勒索企业家……把乌克兰亲俄派黑出花,里面的操作却又是多么熟悉的配方
成天喊打喊杀的可以来看看
Donbass日常,變成盲目群眾政府軍隊眾生相,旁觀主觀視角變換有趣,開場潑糞紀錄片探勘也好,只是當發現一場比一場長,沒有線性的故事,成就無常恐懼。但素材沒有重新拼湊,淪為批判流水帳。監視器的視角,如果由漢內克經手?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