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卢
Peterloo,彼得卢:血染曼彻斯特(港),彼得卢:人民之声(台),彼铁卢
导演:迈克·李
主演:玛克辛·皮克,罗里·金尼尔,蒂姆·麦克纳尼,戴维·鲍姆伯,里奥·比尔,尼克·迈瑞莱格伦,菲利普·杰克森,皮尔斯·奎格利,阿拉斯塔尔·麦肯泽,卡尔·约翰逊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故事发生在英国关键历史时期,彼时英国军队攻击一大批曼彻斯特要求议会改革的抗议者,导致15人死亡,几百人受伤,引起全英震惊。英国《卫报》也受此次事件影响而诞生。亚马逊负责本片北美发行。详细 >
但凡有那个觉悟……
具有英国戏剧感的历史片,一场又一场演讲,对于完全不了解那段历史的我稍微有点闷,油画质感的场景非常好看
英国宪政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民主史上最厚重的一笔,后人享受到的民主与自由都是由前人的无数次流血牺牲换来的。士兵幸存于滑铁卢战役,却惨死于彼得卢屠杀,最后半个小时的广场屠杀震撼人心。可惜全片节奏把握得不好,前面剧情过于冗长和沉闷,精简在两个小时内会更好。
能耐着性子看完的人不容易啊。从头到尾的演讲,长篇大论,2个半小时啊,难怪看的人不多了。
三星半。尘封多年的历史得见天日,争议点在于怎么拍或者说怎么取舍,迈克李拍了一部不拿手的历史片,虽然个人觉得节奏是有较大问题的,但是好几个镜头调度的大师手笔实在令人叹服。由于这完全不是老爷子的舒适区,就不多苛责了。
迈克李拍了个肯洛奇该拍的题材,而且竟然还拍得很不错。油画般的画面质感水平依旧,最后彼铁卢爆发的调度更是惊艳。美中不足的话,虽说事无巨细的描写并不是什么错,但十分钟就来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观众怎样看都会疲了吧……
匠气但不好看。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与Roma背道而驰的,剥离主观视角又尽力保持中立立场,而这种接近“沉默”的讲述未免会使我们感到疲惫。
流水账,不过大屠杀一秒也没离开屏幕,中规中矩,演讲虽然挺煽动,但是没有〈开战〉那么好
最后那场屠杀戏加一星
迈克·李稳得没有惊喜,技巧上深得透纳和英国戏剧真传。内容是有惊喜的,尽管此类题材已有一些了,它给全世界提供一个完整且不可妄下结论的革命样本。对于这样的老导演,我并不期待技艺上会有什么惊喜,我只期待他用眼睛发现什么,并用既有的方法拍出来。
辩论和演讲时的台词被英国人演绎得太好了,还有独特的曼切斯特口音?
8/10.腐朽反动的当权者在恐惧之下向和平集会的人群派出了军队,战刀无情地砍向手无寸铁的市民,造成了死亡15人的流血惨案,这是发生在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上的事件,场面如同战场中的滑铁卢,所以简称彼得卢。如果没有突然结束就更好了。
能理解戛纳为何要拒,这的确不是戛纳想要的片,但同时也完全能理解迈克李这么拍的初衷和必要性。最后那场屠杀戏展现了迈克李大师级的掌控力。
有三幕極其精采:馬虎判案的交叉剪輯、在地牢最陰暗面拷打的長鏡、節制濫情的結局。其餘則長的無用又無趣,乍看像對話的絕大多數戲境其實就只是用以變相的敘述時空背景而已。不過這就是麥克李的目的吧……
工整、克制,拿参加过滑铁卢的士兵前后呼应,用几场演讲推进剧情,充满了舞台剧感。
7.7/10 一个完美的开头,一个尚可的结尾,一段掌控力爆棚的高潮,和长达两个小时昏昏欲睡高度重复的群像。构图和光线板正传统,仿佛看到了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油画。Hear Hear,迈克李完美还原了英国政治氛围。开心的看到迈克李选取一组家庭作为个像以支撑群像,但却用力不足,轻描淡写。高度重复的演讲鼓掌演讲鼓掌消磨了耐心,草原戏视觉效果非常惬意。可以说迈克李上交了一份无功无过的标准答案,但确实不足够亮眼不足以叫好。其实若没有历史剧的预期性,对于影片是一种解脱。演员演技加分和细节都不错,可惜在了节奏和叙事。
两点七五星 稳
生于waterloo死于peterloo 唏嘘……
如果非要在《罗马》和《彼特鲁》两种历史电影中选一部的话,我更倾向于后者。究竟是为了历史才拍电影,还是为了拍电影而有求于历史?
3.5,有些细节处理得挺好的,但整体就觉得比较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