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是为了遇见未来。
这不是穿越也不是平行世界。
泰柱回到过去并不是改变(这不是"九回")既成的事实,而是发现,探寻已有的事件,这个事件是令他痛苦的记忆,被选择性遗忘了,但是与红甲案密切相关的事件。
他现在做的,就是为了当2018年某天醒来时,他将知道如何破解红甲案。
他经常听到的医生抢救他的过程和母亲的呼唤都证明,他依然躺在2018年首尔的病房。
若是平行世界,1988年发生的事件与2018年无关。
就好像一句回文诗,顺读与反读都可以。
也像电影
现在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汇处。
金民锡与泰柱相识,说明他也是这个圆环中的一部分,1988年他同样是一个孩子,虽然目前没有生活在仁城,但可能他的家人曾经来自此处或后来搬到这里,他也受到了某种与红甲案相关的创伤,逐渐演变成了凶手。
也许会有人提出异议,杀人犯受创伤? 可能吗?
有可能,很多人在童年期遭遇家庭暴力,性虐待或严重的心理创伤,当这样的人长大后,他依然是弱者,只会寻找弱者下手,如妇女和儿童。
ep5的变态闯入生病的单身女人家,因他从小遭遇亲人生病,成年后会选择同样病弱的妻子照顾,形成了"强迫性重复",妻子死后他放不下执念,才会出现怪异的行为。
不过连环杀人案犯是有预谋有计划的作案,他的心理状态,犯罪手法有固定模式,如尹巡警所描述的,如不可说的欲望,性格孤僻不合群,并基于此描绘出犯人的外貌,职业等信息,会非常准确。
这样的人通常离群索居,不善与人交往,少言寡语,工作通常不固定,到处打短工,喜欢穿灰暗的服装或戴帽,在人群中隐藏自己。
他们就像一个普通人,难以识别,可一旦被害人见到那怪异的眼神,才明白自己就像猎物一样无法脱身。
开场金民锡已被捕,没有介绍抓捕的过程,所以有可能待泰柱挖掘出真相后,会全面展现金民锡的成长经历,为何变成凶手,及警方的追捕方法。
每集的案件看似与红甲案无直接关联,却与泰柱的过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犹如拼图,最终将描绘出红甲案的起因,发展与破解方法。
Ep8这集不断挑战着泰柱和观众的极限,好像坐过山车一般,令人神经高度紧张。
泰柱的父亲究竟是凶手吗?
从ep6的集中刻画与之前的片段回忆来看,不符合红甲案的罪犯特征。
泰柱的父亲热情奔放,对待家人特别温柔细腻,虽然在工作上撒谎,但不具备杀人犯的人格特征。
当然编剧为了挑战泰柱和观众的神经,在高淑英被杀案和赌场案件的破解过程中,制造了一个个烟雾弹,就是要把大家往那条路推。
泰柱为何对过去生活的小镇没有记忆? 只因幼年的他目睹父亲打伤女人,那女人涂抹红色指甲油,令成年后的泰柱混淆为红甲案犯,但内心不愿意承认父亲是凶手,为了保护自己,于是选择遗忘。
这是很常见的,记忆并非完全正确,有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大脑除了遗忘,还会编造虚假的记忆。
所以泰柱选择回到1988年,就是要解开红甲案的真凶之谜,同时了解父亲当年的死因。
那时他还年幼,母亲为了不让他伤心,编造了谎言。
对家人而言,父亲是重要的存在,如今亲眼目睹父亲之死,泰柱只恨自己动作太慢。
如果快点追上他,如果一开始就拷住他,如果...没有如果,无论他怎么做,父亲都是在这天死去,他无法改变历史。
泰柱只是旁观事件的发生,他不会也不能改变。
1988年的红甲案凶手就在眼前,究竟是谁? 金民锡与他的穿着一模一样,他与金是何关系? 金民锡1988年在何处? 等待下周继续!
还以为是穿越到火星去生活,结果竟然是穿越时的歌名。
后来才知道因为是翻拍英美剧才用的这首音乐。
是好看的刑侦剧,穿越时空后各种人和物的交错。
不得不说虽然是翻拍但是本土化做的很好,就是韩国的各种风土人情都融到里面。
甚至还有点时代的变迁的感觉。
第一集就把刺激拉到了顶点,穿越了30年的杀人犯,警察为了解决这个杀人犯穿越到30年前去解决他。
要是真的能在犯罪萌芽就扼杀也不会有可怜的受害者。
但这又来了一个哲学的问题,如果一个犯罪者他现在没有犯罪,你怎么能认为他就是罪犯从而对他采取措施? 因为邪恶的念头在脑海里并没有伤害到他人,所以派时空警察去拦截犯罪就非常不可行。
韩剧的通病,前期非常精彩,布了很大的局,但后期就有些疲软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问题,要是穿越到过去成为一个黑户,但我在这里适应了,爱上了这里的人。
可我终究是要回去的,我能对这一份感情回应吗?
里面一些罪犯和各种人物的刻画还是很不错的,人性本来就是复杂又无法琢磨的。
更新:剧评发表了半个月,感谢阅读和点赞的各位。
首先,我要说的是有一位同学质疑我最后一段抄袭了“百度云音乐”的乐评,我本来要回复的不小心按了删除键(是的手机豆瓣就是这么不好用,连个删除确认都没有,点上就直接没了……),不好意思,但是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它来自《假日》这部电影的百度百科…(手机端吐槽二:没有办法插入网址,规范转载;甚至不能加粗以示区别),你看到的网易乐评其实也是“转载”(如果他没有像我一样说明的话那就是抄袭)。
关于一些对于这一集的其他意见我也都看了,大家说的都很对,说实话从全剧整体流畅性而言,忽然插入这个案子多少有些突兀(我之前所说的“无缝植入”指的是作为翻拍剧植入本土案件的无缝,不是指全剧节奏),也能看出编剧有些意图过于明显的试图走捷径打动观众(这种具有强大群众基础和重大社会意义的案子太容易引起共鸣),但是我仍觉得把这个案子写出来,在当下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想想刚刚结束不久的三星太子案,想想刚刚四周年的世越号的孩子们…至于说编剧对案情的编辑不够严谨的,当知道这是真实案件改编之后,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找毛病。
诚然,作为一部戏的一集,编剧肯定没有《假日》电影一样做了两年准备采访大量当事人里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历史,但至少在大的情节走向上没有问题…以前曾经看过一句话:“小说都是有逻辑的,不然读者不干,现实生活就不用”,大概是这种情况最好的注解。
别的不说,但就是池江宪要求听Bee Gees的《holiday》这一情节,如果不是真实存在,大家是不是会认为编剧简直疯了,居然写绑架犯的要求是听歌(剧里系长在听说这一要求时不也讽刺的说“这货真是浪漫啊”),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所以才留给我们了这样让人心碎的bgm…真实自有力量万钧…—————以下为原答案————是的,这是一篇只关于第七集的剧评…这部剧从一开始就在追,虽然大多是韩国翻拍剧要么有热度没口碑(比如步步惊心),要么有口碑没热度(比如傲骨贤妻)但至少有一点:他们的翻拍基本在逻辑上无硬伤而且本土化的非常流畅,没有水土不服(想想我们连抄袭的综艺都要搞一堆跟原版一样但国内并不常见的道具),所以一路追下来,可以说保持了ocn的一贯水平,但没有太大惊喜,直到第七集…第七集无缝植入的“池江宪案”!
在这季的最后当“李”江宪(因为本剧的地址是架空的,所以人物也只能换个姓)喊出“有钱无罪,无钱有罪”的时候,好多弹幕刷出来的都是“88里成爸也说过”“88有一集的分标题就是这句”之类的,当然我们没有义务了解他国的历史,但是要知道本来这句话的出处就在这啊!
成爸从新闻上看到了并学会了而已…池案至于韩国意义就是这令人振聋发聩的8个字一巴掌打醒了沉浸在刚刚举办了奥运会自以为歌舞升平从此走上康庄大道的韩国!
廉班长在这集里的演技简直大爆发~(p.s:只有我觉得他撞脸男神李政宰么…)始终让观众随着他的情绪在起伏,当最后他含泪向军警和记者说出那八个字的时候,简直催泪到爆炸…剧中系长在跟他们谈判的时候说:如果你们觉得冤枉要向有权势的人讨说法,把枪口对准无辜妇孺算什么…弹幕又是一片叫好,但实际情况是池江宪曾经向法务部投书无数但都石沉大海,最后做出越狱绑架的行为也只是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对人质秋毫无犯…这就是令人心碎又无力的真实世界…这一集在最后“李”江宪临被击毙之前也用了Bee Gees的《holiday》做bgm,关于它,2006年的讲述池案的电影《假日》的百度百科上有一段让人泪崩的故事:1988年池江宪与警方对峙时,曾要求播放Bee Gees的《Holiday》,但由于警方的误取,只找到了当红乐队Scorpions的歌曲,电影假日的制作公司了解该细节之后颇有些举棋不定,是应当尊重事实还是应当在电影世界中让人物满足,最终决定选择后者。
但这首名曲可不是白用的,原曲的使用费高达12万美元,为了省些银子决定支付6万美元只使用音乐。
可是两位主演李成宰和崔民秀坚决不同意,甚至表示愿意自己掏腰包补贴购买原曲使用权,也许是为了成全他们的诚意,最终Bee Gees方也进行了让步,决定以9万美元成交。
这9万美元究竟值不值,听到Bee Gees乐队那令人心颤的音乐就知道了,再配上主人公含恨诀别的电影画面,更让人感慨万千……
想看少女2024.2.29看到第七集了,这集的主旨揭示了有钱无罪,没钱有罪几个罪犯因为偷窃(据描述是那种罪行不是很重大的)被判五年,17年,而总统的弟弟挪用了75亿只被判了7年,甚至媒体还报道说判重了。
我的天,韩国真的很敢拍啊系长和男主也越来越熟悉了嘿嘿2024.3.3今天终于看完了,节奏还是蛮快的,就是可惜一直没解密为什么泰柱会回到88年。
2018年,男主在调查金珉昌连环杀人案的,结果金逃脱,抓捕过程中男主头部中枪,回到1988年,结识了重案三班的几位,相处的过程中男主逐渐改变,开始男主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后面他愿意相信1988或许就是现实,在这里真实的感受到一切,即使后面回到2018年,但一切似乎都给他种虚假的样子。
人也是多面的,男主的父亲在外绝对的流氓土匪,在家里确实一个好父亲。
申刑警,沈系长的多年好友兼老师,但背后受贿作假案。
所以啊,我们见到的往往是人们想要给我们展示的那一面。
就是miss尹和泰柱之间的互动的那种“爱情”。
也许很多人喜欢系长和泰柱之间的cp感,但是我看的过程,看完后一直为男女主之间的情感交流所心动。
女主很好,相貌甜甜的尤其那双眼睛,大大的,总是忽闪忽闪的,透露着灵气,每次她期待的,偷偷看着泰柱的时候,小女生的喜欢展露无疑。
而且她很可爱,歪头的样子真的反差萌呀。
她和泰柱的互动,小心翼翼的的关注对方,是那种淡淡的甜。
两个演员一些小细节小表情,比如暗喜窃喜表演的很到位,也很真实。
现在好多小说影视中这样纯纯那个年代特有的爱情都很少了。
(为什么我居然没发这篇,其实刚完结就写在公众号了啊……)这部6月以来评分最高韩剧,最近终于是完结了。
豆瓣分数从起初的9.1,微降到了9.0。
我没有看过这部剧的原版,也就是英国那部《火星生活》。
所以对于是否尊重原版,哪里有借鉴,哪里有超越……这些无从谈起。
写这条推送主要是想详述一下,有关这部剧的若干感受,以及我认为它并未烂尾的若干理由这个剧呢,说的是一个警察,本来在进行一个连环杀人案的调查。
因为意外的车祸,回到了1988年的一个地方警署。
然后发现经手的案件,与自己之前的调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不知该如何回去的情况下,他被迫继续1988年的工作与生活。
看到最后,会发现这个剧大概分成两条线,一是实际的案件侦破,小案件穿插着连环杀人案。
二是男主本身的记忆苏醒与心理历程。
前一条线是现实的,用各种推理逻辑串联,后一条线则比较云山雾罩,恍恍惚惚,自带恐怖色彩。
然后,两根线互相交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看下来就拥有了双重的悬念。
这部剧的口碑翻盘,多在14集之后(注意,此处有剧透)。
男主在2018年醒来,发现自己对1988年心存眷恋。
并始终心结于同事们可能死于出警的混战。
最后他以自杀的方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这个结局可以有好几种解释,比如,男主真正实现了两个时代的穿越;比如,一切全是车祸昏迷的男主潜意识执念的选择;比如,男主车祸后精神错乱,产生无限蓬勃的脑内臆想;再比如,男主其实已经死在了14集,之后只是他期待的幻境;等等,等等。
不否认最后两集确实有点拖沓。
当大家慢慢意识到,编剧并没打算揭开什么世纪谜团,那些头痛、晕眩、闪回、漩涡,不由都开始变得乏味。
在前面被无数暗示激起的、对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兴趣,到底是无疾而终。
必须承认我也略感失望,但平心而论,这种失望和当年看《双峰》时的懵逼,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无非林奇更先行更牛逼。
我猜本质上能够认认真真看这种剧的人,一定对各种诡异事件都能开心消受,心底或许还期待着石破天惊的揭秘——超现实的——虽然理性上又知道多半是不可能。
这也是这类风格在我看来的一个必然的桎梏,不会斩钉截铁告诉你一个答案。
只会各种暗示,闪烁其词。
但回头看这部剧,会发现两个时空连接的暗号也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各种幻视和幻听——简直毫无技术含量。
所以我赞同一些评论,就是说,在虚的这条线上,此剧有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之嫌。
指望观赏揭露什么时空奥秘的盆友,就不建议尝试了。
但看完最后一集,我却也并没觉得它烂尾了。
因为,这个温情脉脉软塌塌的结尾,某一面却正好切中了我的喜好,简单说就是:庄生晓梦迷蝴蝶。
如果将一切理解为梦境或幻境,男主就是在虚幻中找回了童年记忆,掌握了连环杀人案的关键脉络,遇见了让他难以忘怀的团队,滋生了全新的依恋。
也可以反过来说:男主的1988年才是真实的。
2018是一个插入的梦或未来时段。
而男主虽无法分辨,还是凭本能选择留在了更给他幸福感的时空。
甚至可以说:男主车祸之后一切都是梦。
……毕竟……人生不就是一场大梦?!
不管哪种解释,涉及到虚幻与现实的相互渗透,这种难以区分,难以割裂,难以捉摸,就是如我这样的观众,最最共鸣的。
——你有没有过那样的梦,一望无垠,好戏连台,比你清醒的所有时光都要跌宕起伏。
就象男主一样,奔走在横空杀出的空间里,生生死死,爱恨情仇,胸怀真实的欣喜与愤怒,晒着有温度的阳光,听着心跳的声音,深深地迷上那里,简直就想留在原地……于是能够如男主这样的收尾,就是终于长梦不必醒。
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灵魂出窍,超越此生既然并没有什么能够证明,醒过来才是所谓真正的生活。
如果能毫发无伤又快乐地留在虚无里,虚无又何妨?
退一步,如果烟消云散前,都能浸淫于自己亲手选择的世界。
生亦何欢,死又何惧?
同理,某种意义上,精神病人的快乐,或许也是纯粹的快乐。
就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所以也有可能男主其实是疯了。
这是一出属于疯子的狂想,且结局温柔。
虽然用十六集的篇幅,讲述一个《穆赫兰道》感觉的故事,是有点累赘。
且编剧并没有那样不露痕迹的手法,那样错落密集的信息量。
但这种清浅和东方式的细腻风格结合,也有它的魅力。
全剧我意外动容的桥段,是男主穿越过后,邂逅到童年还是个小胖墩的自己,遇见当年温柔的母亲,不争气的父亲。
他每每望向后者时那种复杂的眼神:错愕、恍悟、怒其不争、但又难以割舍……竟然是一个这样让人失望的父亲。
然而却也是唯一的父亲啊。
不止一刻我在想,如果能再见到幼年的自己,见到风华正茂时的父母。
会怎样?
一定是泪如雨下吧。
人生啊人生,走得越远,越是不忍回头。
这种在英美剧中无法贯穿的煽情,在韩剧里就是信手拈来的温暖人情味儿。
伴随这种纠结深长感情的,是男主童年记忆与几乎所有案件的细小联系,里面草蛇灰线的布局,巧妙而引人入胜。
还有对角色的精心塑造——扪心自问,当你与经常猥琐得没人样但关键时刻绝对靠谱的系长同生共死,当你沐浴在温柔的尹巡警春风拂面的软语里,你会不会恍惚驻足?
哪怕这部剧并没最后成为一部零瑕疵烧脑神剧,但就吸引与打动我而言,它是成功的。
所以,我并不认为它是烂尾,充其量我承认,它不够均衡,且唯心主义(这在我眼里并非缺点)。
也因此,我推荐此剧,并厚道地没有全面剧透(!
)……还没看的小伙伴们,不妨就在这高热不去的夏末,纵身坠入它吧!
(原谅我吧写这篇时确实是夏末)
其实我一般都是因为主角才去看剧的,郑敬淏很帅,大叔也帅!
女主也很讨喜,卷毛一开始很讨厌,后来还可以,老幺存在感有点低,不过帅帅的,很可爱,剧情的话,可能大多数人觉得结局很美好,但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这样的结局,18年男主在追连环杀人犯时,出了意外,陷入昏迷,根据被自己封存起来的小时候的痛苦的回忆和昏迷前几个月对三十年前美甲杀人案的卷宗的了解,在自己昏迷的意识里勾勒出了一个大梦,来自于1988的梦,在梦里与几位警察经历了喜怒哀乐,同生共死,破了许多案件,最后被医生救活醒了过来,根据梦里的记忆破了现实中的连环杀人案,男主查阅资料时,发现梦里的那几位警察早已经去世,并且男主还出现幻听幻视,接受不了现实,觉得梦里更幸福,于是选择了自杀,最后在梦里与那几位警察相遇,并且好好的生活了下去。
说实话,结局我不是很喜欢,我希望男主在18年的现实生活中活下去,那里还有她的家人,但男主自私的选择了自杀然后活在了梦里,还有医生对男主说的:让你幸福的地方就是现实。
Excuse me?
医生能对患者说这些话?
不去拯救患者就算了,还鼓励男主回到不存在的梦里?
其实在男主跳楼的时候,估计就已经死了,毕竟这么高,所以死了之后不会再有梦境,而结局的那个美好的梦境,估计也只是为了观众的喜好而写的大结局。
个人觉得,跳楼之前结局就很ok了。
如果是《穆赫兰道》,那么医生的解释就是完美解释。
如果是穿越,那么,医生的解释就是且仅仅只是医学理论,但班长根本超越常理。
前者理性,后者感性。
这就像你要不要选择相信少年派是否遇到过老虎,经历了一场华丽冒险。
在穆赫兰道的世界里,没有穿越这件事,所以韩泰柱已经死了,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结局可以理解为:精神错乱跳楼以后还没有立即脑死亡的短短时间内,泰柱续上了前缘美梦,然后心脏死亡、脑死亡。
(当然如果有第二部的话,他也可以再醒一次,只是不知道跳了几层楼,有没有这种小生还概率。
)而在火星的世界里,韩泰柱穿越回去,死亡的只是2018年的他,同样的他于平行世界获得重生。
大部分故事作品中,“穿越”的游戏规则普遍是:不能改变史实(指真实的历史事件比如嬴政称帝),或,改变历史一定要引发蝴蝶效应(《仁显王后的男人》,或,不仅改变历史,还要改变所有当事人(现在时)的记忆(《九回时间旅行》,《365:逆转命运的1年》)。
如果是“穿越”的解读,韩泰柱回到现在时以后,母亲可能可以透露出更多信息诸如:“好在啊,当时有一个和你同名同姓的警察,在你父亲出事后对我们很好”,“就是他找到了你,还记得吗?
”剧中却没做任何更多信息传递。
所以其实故事在构架之初应该就已经确定了两种解读。
我不认为回到现实是梦中梦,刀片划破手不疼不一定是客观表达,而是一种主观上的“我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开颅手术没剃头发,应该属于剧作问题,而不是一个(供观众去进行的)分析线索。
毕竟从头到尾看下来,本剧有非常多不严谨的疏漏,它并不是一个硬核推理(最多只能算悬疑),很多地方有破绽和bug,但我已经不想挑了。
因为我的解读是穿越。
因为我哭了。
因为当我能清楚区分我个人世界的穆赫兰道,就会更容易爱上逻辑基础完全不同的穿越故事,相信重案三组都是活生生的人。
看着韩泰柱手里关于组员们殉职的历史记录,我哭得好心疼。
从小到大,我一直有各种宏大世界观的梦境。
我有记梦的本子。
我反复去同一场景。
梦醒之后我清清楚楚明白它们只是梦,是潜意识,是现实生活某些细节的折射。
但我也依稀怀疑过,于我而言,那些只有我见过的神秘莫测的宇宙、光怪陆离的建筑、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和可爱有趣的人们于我而言,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梦)、几小时(长梦)、几分钟(短梦),然而对那个世界而言,我可能是它们的全部,他们始终在原地等着和我相遇。
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做梦,我就会好怀念我的火星生活。
无论是理性派还是感性派,人们永远会和自己的梦境世界有着灵魂链接。
这部剧在硬推上不够圆满,但是,后劲真的好强。
暂时没看原版英剧,先看了这部韩国版,我觉得像盗梦空间,又像禁闭岛,我太着迷这类穿越和梦境的剧情了,让我当年看得每一集都停不下来的节奏…第14集,40分钟开始反转,让我一度怀疑男主的人生 ,也开始觉得1988年不像梦境,像真实世界,也开始怀疑2018年是幻想。
直到结尾,还是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梦境,编剧真牛!!
第16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元素都基于记忆基础。
所以男主并没有穿越改变任何事情。
那么他真的只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而创造了一个梦境世界。
第一集的2018年是现实,中枪昏迷进入的1988年是第一层梦境,1988醒来后的2018年是第二层梦境,因为他感觉不到任何的东西,割裂的伤口都无知觉。
于是男主在潜意识里跟自己的家人朋友们道了别,在2018年跳楼后第二层梦境破灭,重新回到第一层梦境……那时我也感觉回到1988年的心情真是好温暖,也终于get到了男主的俊美帅气。
如果我是男主 ,我觉得我也会选择永远停留在1988年的梦里吧。
乐观点就当作平行世界,悲观点就是从此成为植物人了,唉!
火星生活,这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最好看、最纠结、最喜欢的韩剧。
仅个人观感,不用杠,杠就是你对。
看完觉得整个剧的逻辑其实是非常清晰的,到15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前面的伏笔都圆上了,这不是穿越时空,而是男主昏迷时候的一场梦。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梦中大部分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他有阅读过卷宗的基础)但是只有安科长是他自己构建的人物。
在现实中安科长是他的主刀医生,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其实就象征着他的求生意识,或者说回到现实世界的欲望。
对应在梦里安科长是唯一可以带他“回家”的人,但在最后他毅然地逮捕了安科长也就说明他彻底放弃了回到现实世界。
所以我觉得很明显结局也不是开放式的,因为一切既已发生,不可改变。
剩下的其实是男主的执念,通过他毅然决然的一跃而下得到了“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三班其实早在袭警案中就全体殉职,有可能是在调查这个案子的过程中,让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男主留下了心结。
(男主的心理问题很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家庭的巨大变故让他完全封锁自己的内心,不向外界打开一点心门,不信任任何人。
三班是第一个慢慢打开了他的地方)所以这个结果其实是不可能改变的,那能改变的只有男主自己的意识。
所以这个剧其实非常致郁,因为最后看似超级美好的阳光下,五个人开着车唱着歌奔赴现场,只是五个灵魂的再次相遇。
所有美好的都只存在于不存在的世界。
(这个时候可能男主还没死透,也许又进入了昏迷,因为他还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他自己已经放弃了)感觉圆满了但其实完全意难平,为什么只在彼岸才能弥补曾经没有做到的一切(男主跳下去之后三班第一次有钱聚餐,男主第一次跟着唱歌跳舞,终于要和尹巡警一起去看电影了,这些其实都是现实中的遗憾)但有一点我也非常感动,因为这本剧非常“反传统”,一般都是强行灌输很多鸡汤,告诉大家生命的美好,现实是不可放弃和替代的,不过经历了多少苦痛和煎熬,都要这样受着,因为所谓的现实是不可替代的。
但如果人可以做梦,为什么一定要放弃做梦的权利呢,(这也让我想到如果分不清梦和现实的话,选择梦大概也不算逃避)如果一个地方已经让你痛苦难耐,为什么不能做一次逃兵呢。
也许并不是所有坚持都伟大,尊重自己的内心,拥有给予自己快乐的能力,怎么不是另一种负责。
也许“逃避可耻,却有用”。
希望我们都终能找到让自己内心平静的地方,和能治愈我们的人共处。
(为什么不能出一部衍生剧🥹三班的插科打诨看不够)
好看的停不下来,大陆剧真应该好好看看韩剧怎么拍的,韩剧短而精,好剧总是让你看完觉得意犹未尽,不想快进错过每一帧的画面,大陆剧99%的剧又臭又长,怪不得那些视频APP都出倍速播放。
终于把《火星生活》看完了,因为对人物的喜爱,看到最后已不忍苛责技巧硬伤,反而就很感谢最后两集用近乎铺张的篇幅来演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样子。不苟言笑、一意孤行的男主角惨兮兮地怀疑着一切,最怀疑的是自己,最后他选择在自己会笑出来的、有同伴的地方活下去。最后那场戏太温柔了,真是大梦一场。
这应该定义为啥,意识穿越?女主太丑了。
两天追完了,指甲油💅杀人案真是………第一次觉得中间部分最好看。五人组蛮好的,估计有第二季。
各方面都难看!节奏拖、小案子跟主线无关或关系很少、小案子难看、主线推进得难看、12集后完全在看编剧胡扯、哎呀怎么会这么难看!
很无聊 说实话。我可能终于过了看韩剧额年龄了。
韩剧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开篇悬念丛生,随后故弄玄虚,最后落入俗套,甚至烂尾!
英剧美剧多么优秀都麻木了,看到韩国也翻拍出来这么赞的片真的是嫉妒了,我大中国啥时候能……哎,不说了,郑京浩太牛逼了反正就是一次次被圈粉呗
以为下了英剧点开一看韩剧,故意回来怒给一星
果然最后两集看不看都无所谓,Miss尹总有种一直没睡醒的感觉。。。
“等你结婚后就知道了,大家不都是吵吵闹闹、甜甜蜜蜜地活着嘛。”太喜欢郑少女+系长大叔的组合了!日常甜如蜜!
看不下去
腐国的创意,泡菜的改编,在潜意识里破案也算别出心裁。悬疑氛围强,节奏感极佳,几乎是一口气就能提着悬念刷完。每个案件的发生映对男主潜意识投射,主次案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精彩纷呈。逻辑缜密编排得当,后半段难得不注水不烂尾,没有众多类型剧越编下去越难自圆其说的通病,结尾两条世界线互为映衬收得工整漂亮。男主最后的选择基本也在情理之中,“你笑着生活的地方,才是现实”,《阿凡达》与《源代码》式的超现实主义结局。
为什么只要破案就会高分?这种类型就天然起评分高?
拜托编剧有点基本逻辑好不好。盗窃信用卡案,明知疑犯有4人,还就只带了4个人布控抓人。上次4个追1个都累成狗了。还有,就不怕上次抓的疑犯认出你们来?
好智障的男猪,一方面说有内鬼,一方面在外人面前大肆谈论细节。
看了结局剧透还是弃剧吧
我赌五毛 郑少女拿的的又是傲娇女主剧本!!
各位泡菜编剧请清醒一下,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的反思才是韩国犯罪剧的出路,不要再学英美玩快节奏高智商了,你们这是丢西瓜捡芝麻。建议此剧入选改编剧教科书。
有点磨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