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黄沙武士》,有种奇怪的感觉贯穿于整个观影过程,那就是这部电影的景美丽梦幻,而人物形象却邋遢肮脏。
很少看过这种影片,编导仿佛完全置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乃至内涵于不顾,全无心思讲故事及做别的事情,而把精力全部放在特效画面上:苍茫大漠、皑皑冰川、明媚月光、漫天花舞,许多场景都做得宏大而精致,美轮美奂、美不胜收;许多画面效果都美丽得令人心碎、美丽到了失真的程度;尤其是男主人公(张东健饰演) 的那些漫漫黄沙背景,渲染着一派“长河落日圆”的浓郁的中国唐代边塞诗诗意。
也很少看过这种影片,编导仿佛完全置演员的形象于不顾似的,甚至刻意糟蹋着演员的形象。
影片里面的那群美国人,无论是杰弗里-拉什扮演的衣衫褴褛屁股都露出半截来的酒鬼枪手,还是和丹尼-赫斯顿扮演的一开始脸就被毁容的匪帮头目,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包括女主角(凯特-波茨沃斯饰演),在形象上一个比一个邋遢,一个比一个肮脏,而稍微干净点的男主角表情又太单一,除了木讷,还是木讷--印象中也只有那位超萌小萝莉没有被损害形象了,脸蛋一直白白净净的,因而人见人爱。
这是一部由韩国人导演,并由韩国人主演的美国西部片,讲的是一位想退隐江湖的日本武士(从所使用的武器看,更可能是中国的刀客),在美国西部小镇与美国匪帮,当然,还有来自东方的追杀集团发生血腥杀戮的故事,而它标明的电影产地是新西兰,因为是大名鼎鼎的新西兰维塔工作室做的特技。
难得那些维塔CG工程师们的魔幻之手,营造出了本片美丽梦幻般视觉奇景的同时,也好像把影片中那些邋遢肮脏的人反衬得更邋遢更肮脏。
整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还是铁汉逃不过柔情的故事。
不过影片的画面拍得不错,西部故事片吗,无非就是那些,忧笛剑客的杀戮场面还是有艺术感的。
张东健的演绎不错,没有表情的境界,登峰造极。
在家里拿个爆米花解压一下看看这个片子,还是不错的选择。
这部电影5.3分?
那上面无数6分的烂片怎么想?
虽然情节简单粗暴,可是还是相当多的地方为之喝彩。
电影视觉画面效果佳,单项8分,电影情节推动节奏佳,单项8.5分,沉稳的节奏虽然不刺激,当然也不浮夸,一开场就很容易让人进入到电影的节奏里面,不急不躁;电影演员演技佳,单项8分;电影回味指数佳,单项8分。
对于想看部电影放松放松,不需要太深的思想内容,不要大喜大悲,但同时还有一定的可看性,有点特色,这部电影算是绝配。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应该在6.5分左右。
从预告片来看,画面很山寨,还以为无极被输出美国了呢。
还都是张东健演的。
放Cast时张大哥的头衔是"an international superstar" 让山寨位更上一层。
我很期待!
应该是今年的大雷片!
文/ Iceing_F11在好莱坞大片不痛不痒、国产片吃力不讨好的现状下,类似于《黄沙武士》这种低成本引进买断型的批片,在国内是愈发吃香,总能以叫人意想不到的低调姿态杀出一条血路来。
也难怪,面临金融危机的尼古拉斯•凯奇,早已将大陆视为第二春。
甚至于不惜委身亲自光临宣传造势,好歹大小算是个“奇迹”了。
平心而论,《黄沙武士》绝非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烂片。
“形式远远大于内容”自然是它的短板,剧情的烂俗、对白的无力、人物塑造的空虚等纰漏,的确也是存在的。
但作为一部风格先行、个人意识形态极端鲜明的电影,它的解读大抵并非如想当然的那么简单。
好比乌尔善的《刀剑笑》,剑走偏锋、错乱混搭的凌厉范,让众人贬褒不一:喜欢的很喜欢,厌恶的很厌恶,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当然,《黄沙武士》比之《刀剑笑》,还是要差一大截,这话并不是自我安慰的意淫,而是真正难得的骄傲。
韩国人试水好莱坞,早已不是一次两次。
很明显的,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导演李东升的意图还是很明确的,妄图打造韩国人自己的武侠特质,以此让中国武侠相形见绌。
凭借背后强大的特效团队,外加几个明星,便自我感觉极其良好。
忽明忽暗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配搭上贯穿始终的慢镜头,给予影片的背景与人物以“完美”的断层割裂感。
到不是一味说这般风格不招人待见,只是用色彩来映衬情感的手法,在没有一个辛辣浓烈极具趣味性的故事依托下,是很难发挥效果的。
反之,就会走入另一个极端,俗称:装逼。
国产都市时尚电影,一直以来就难很摆脱这样的路线。
牺牲观众的代入感与共鸣感,来凸显画面的华丽,着实是舍本逐末的最佳诠释。
《黄沙武士》用东方的武侠故事,嵌套进西方的西部片里,陈铺科幻电影的特效,以“将装逼进行到底”为主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必然是颗怪味豆。
猜想应该是张东健的英文水平所限,影片就没有给他安排多少对白。
大部分时间里,他总是以一副犀利哥的造型出现,迷离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轻厥的嘴角,这是对普天之下男人赤裸裸的挑衅。
为此,影片本质上就是一个装逼男的告白,而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告白。
导演如此意识流的终极目的,想必是为了成就“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黄沙武士》”。
技艺登峰造极的武士,用杀戮来填充空虚,杀的不是人,是寂寞。
直至在一个孩童面前停止了挥刀,之后远离尘嚣,隐姓埋名来到美国西部,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故事风格极具东方武侠高处不胜寒的神韵,但简单粗暴的抖包袱方式,也让观众没有多少思维发散的空间,全然是硬生生灌输的。
这对一部电影的好感而言,是致命伤。
自拍跟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供个人意淫,后者供大众赏玩,自说自话、不照顾观众情感的电影,很容易就能让投资打水漂。
影片中的几个角色,除了昔日的巴布萨船长有些许神韵外,其余等一干人均似碌碌无为的酱油。
不是他们的性格不够鲜明,而是土里土气、不温不火的平民百姓不招人喜欢。
影片并没有在女主角与男主角完全不来电的情况下霸王硬上弓,以武士继续孤独的征程为结局,这再好不过。
当然,不会忘了再次来一个装逼的桥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诸如《黄沙武士》风格的电影,还真不少。
韩国人貌似向来就乐意这么干。
有Rain的《忍着刺客》、全智贤的《小夜刀》、郑雨盛的《中天》,乍一看似乎演员都是以摆POSS走时装秀为最终目的的。
类似的还有好莱坞的《最后的气宗》《艾丽卡》《忍者》、陈凯歌的《无极》等等。
在此绝非是为了列出烂片的排行榜,而的的确确是这些影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正所谓“烂俗的片相似的烂俗着,牛逼的片各有各的牛逼处”。
《羊城晚报》
斥资四千五百万美元制作的[沙漠战士]因好莱坞团队的加盟,具有东方色彩的英雄便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洋装,让人有一种在看真人版[功夫熊猫]的感觉。
而撇开影片质量好坏不谈,但就从接受度来讲,西方人应该比东方人更容易接受本片。
本片剧情绝不新颖,洗掉满身血污、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主角,武侠片里比比皆是。
至于本片的杨,再后来的职业中为何选择洗衣房,又在多少有些不太现实的沙漠中种花种草,以及像一个父亲一样背着孩子散步......其中意义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
这些都是本片导演李升茂试图去迎合美国人口味的一种新尝试。
[沙漠战士]从企划到上映,走过好几个年头。
这来之不易的韩美合作不仅在技术方面,剧情上的融合也是非常彻底。
它将东洋武士和美国西部时代融合到了一起,虽落后于[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的嫁接,于韩、美仍是偏门样式——多少带点怪调调的魅力,同时透着“随时成仁”的危险度。
理论上,本片混搭程度的好坏决定着影片的质量,但因为两地观众的差异,观影感受也存在微妙的可变指数。
从合拍片的角度来看,不一样的视角与新鲜的素材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但就东方人对武士的理解,本片呈现出来的武士情节则过于做作。
[沙漠战士]却是同之前的[忍者刺客]不同,剧情比重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但也就是一点点。
而众望所归的张东健,在片中的演技也看不什么棱角,角色感情变化平平淡淡——大部分原因应归咎于语言差异。
片中张东健饰演的武士,用的全是英文台词(请大家回想[无极]中他一开口所引发的笑场),这不但给东方观众带来些许陌生感,同时也令张东健的演技在本片中大打折扣。
他的搭档凯特-博沃斯倒正相反,古灵精怪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很有迪士尼的感觉。
也许我们不该纠结什么人物、剧情,因为整部影片的焦点自始至终都落在花哨的剑法、血沫横飞的场面,以及精彩的特效上。
必须得承认的是,影片的摄影相当(此处省略两个字),镜头选择和动线设计在借助电脑特效后,让人不得不为它的完美惊叹。
影片配乐也十分有心思,除黑暗中划过的刀剑,紧张的追逐等镜头在音乐帮助下得到了升华外,一段极具民族色彩的韩国古典音乐的植入也成了[沙漠战士]的一处亮点。
只是这导演宣传韩国电影的一番良苦用心,不知能掳获多少西方观众的欢心。
近年来和好莱坞有关的韩国影片,或是韩国演员出演的好莱坞影片,都只限于武士题材。
类似于早前Rain出演的[忍者刺客],李秉宪出演的[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还有全智贤的[最后的吸血鬼],都跟武士脱不了干系,而这些电影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大家难免猜想,[沙漠战士]终也逃脱不了同样的结局,但它究竟是会成为文化碰撞中的牺牲品还是战利品,还得由时间来判定。
看到狄龙,突然觉得张东健演的就是狄龙当年演的傅红雪么!
冷血的,但也有那么一些温度杀人嘛,讲得是速度故事虽然不一样,但行为什么的,不就是一个傅红雪,被自己人追杀的傅红雪。
小公主的演技不错,最好的一个
实在是找不到一个看点啊,男主整个天下无敌,对战再多都是毫发无伤,一个人玩儿的很是开心啊!!!
虽然票价不贵,可我还是冤得慌!!!
虽然张东健有点老了,但是看上去老的很有气质,很有范,剧情是有点为了迎合西方的文化主流,结局好像是有点冷,他还在继续进行着杀戮。
如果你这部电影,幼稚的情节,毫无创意的武打,莫名其妙的结构所迷惑。
那你可真是浪费了导演和编剧的一片苦心了。
为什么是两大家族,为什么是狄龙,为什么那个小公主是日本人,为什么隐居去美国 美国只是一个沙漠 沙漠里面为什么只是个马戏团,马戏团里为什么会结仇与代表西部片的马匪。
很多的为什么 很多的莫名其妙其实都是编剧刻意的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一个寓意,这在文学作品里屡见不鲜。
要解开这个寓言,很简单你得了解韩国这个狭隘民族的心理,自卑引起的自大。
Warrior代表韩国电影,从这个角度看 所有的蹩脚的情节都迎刃而解了,两大家族是指日本武侠电影和香港武侠电影,所以狄龙(公认的香港武侠片的代表)成了一大家族的领袖,韩国电影师从香港武侠电影达到了高峰毋庸置疑,而且在电影里武士开篇便绝杀日本人 但是却留下日本人的公主象征着韩国电影对日本电影纯真一面的亲近,但是为什么狄龙带的都是日本忍者打扮的手下 代表香港武侠电影是日本电影的底子。
隐居去美国那就更有点意思了代表了韩国电影通过打打杀杀的动作片达到高峰,渐渐地对武打片产生倦意,去了美国寻求新的出路 发现美国电影不过是一个文化沙漠的,只有娱乐片和强势的美国大片(黑帮势力)武士在美国生活的日子仔细推敲应该有很多隐喻,但比较明显的是最后狄龙代表的香港电影跪死在张东健的膝下 (可耻 可恨)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 应该恰恰反映了制作者的心 韩国电影的路 或者是韩国动作电影的路第一次看 很仓促 希望各位通过这个角度看一下 很有点意思 都来发表一下看法 吾自当是抛砖引玉了.
被小女孩萌到了
很帅,砍人像切菜
为片长而讲故事的剧情和为一爽而设计的所有动作,东方人进军西方的典型成果,不功不过
怎么会是烂片?明明是CULT到骨子里的片啊!都有狄龙还不CULT?
张东健还是挺帅的。此本总体上说虽然没什么大的惊喜,但一些CULT场面的动作劲及画面鲜艳的色彩还是体现出了韩国电影暴力美学的特征。这种东、西结合的东西很容易拍的不伦不类,但说实话,没有成龙或是李连杰赴美后拍的那些东西看起来那么别扭。
韩国也开始体验西部片的粗粝感啦,观影期间我一度认为自己在看水果削削乐或是水果忍者,这通削啊,咔嚓咔嚓的从头咔嚓到尾。
仅仅去当一个故事看,还是很不错的
一个韩国人化身日本武士穿越到美国西部饰演古龙小说男主角。
这个nabo 熬出了一部电影
意外的完全不杯具啊!品质相当飘逸,杰弗里·拉什的旁白超性感!新西兰的关键协议,东西合璧并不都是屎啊!
对于西方人而言,就是一个韩国人演的拿着日本刀的中国剑客,完全没有武士的概念。老外看中日韩,就跟南方人看东北,说不出也分不清黑吉辽,一看黄皮肤就是东亚。但这片子更适合老外口味。
抛开剧情不说,动作绝对精彩!
剧情欠妥啊···
其实算不上多么新颖,但是果真看的津津有味啊。管他呢,津津有味就是衡量一个老外武打片最好的标准。
特效还可以……别的一般般
电玩风格,跟某片很像。被像提着兔子那样提着的小女孩总是没有长大
张东健 你对不起我
很久很久以前看的了,那个时候感觉很厉害!
垃圾垃圾!!
很奇特,有一点东邪西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