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行动
Operation Finale,纳粹终章(港),终结行动,终极行动,Eichmann
导演:克里斯·韦兹
主演:奥斯卡·伊萨克,本·金斯利,梅拉尼·罗兰,利奥·拉兹,尼克·克罗尔,迈克尔·阿伦诺夫,欧哈德·诺勒,托本·利布雷希特,乔·阿尔文,格列塔·斯卡奇,彼得·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年份:2018
简介:改编自著名历史真实事件:以色列摩萨德组织追捕纳粹德国高官、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阿道夫·艾希曼的故事。 金斯利饰演艾希曼;阿尔文饰他最年长的儿子克劳斯,在追捕行动期间为了隐藏父亲的身份而谎称是他叔叔;伊萨克饰摩萨德小队领导Peter Malkin,与罗兰饰演的小队唯一女性、麻醉学者Hanna有感情戏;理查森饰克劳..详细 >
Crap
看完只觉得,这个题材好残酷,无论是大屠杀还是追捕战争犯的过程,特别是看押艾希曼那一段,整个场面好安静好克制,但这种平静又显得不平静,整个邹璇的过程充满矛盾和纠结。又是一部历史遗留下来的创伤,战后创伤要多久才能去修复。
历史真相难知,这片里的以色列不同于以往好莱坞塑造的强悍形象,走的甘地路线,片里的计划也傻傻的,故事拖拉没啥实际内涵,而且甘地风又穿插德国往事,实在不推荐看
猶太政治宣傳
节奏有点怪怪的
本来没觉得有多精彩,回想起来有两段还是很出彩的,被捕后的第一次审问,45326。。。还有就是上飞机前的镇定剂注射,男主被激怒的戏,又瞬间恢复理智。。。
纳粹犹太人事物办公室首脑阿道夫·艾希曼在二战后潜逃失踪,但以色列并未放弃追捕。1954年奥地利逮捕错人。1960年阿根廷,西尔维娅·赫曼与克劳斯相恋,其盲父罗瑟认出艾希曼长子,经西德黑森州检察官菲兹·鲍尔通知摩萨德,阿哈罗尼先行侦查。西尔维娅被男友领去纳粹集会,内心震动与摩萨德合作,上门送礼确认其叔叔身份。彼得·马尔金计划利用祝贺独立日的外交使团包机,小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汇合。摸清艾希曼作息,5月11日趁其下班俘虏却得知航班延误。克劳斯发动关系网排查逮捕罗瑟。彼得克服私刑为姐姐报仇的冲动,用会面妻子换其签署自愿前往以色列受审文件。帮佣用美元换比索被俘,不堪拷问透露安全屋。小队与警方擦肩而过,却在机场被警卫认出,悄悄取走降落许可。彼得跑到塔台送副本,目睹警车放弃登机。艾希曼被公开审判处以绞刑。
讲述平庸之恶的电影需要拍的这么平庸?
“ The book of memory still lies open. And you here now are the hand that holds the pen.
關於追捕納粹的故事!阿根廷,突然對這個國家失去了好感,納粹真的太可怕了!
抓捕和上飞机很紧张,中间的审讯节奏还可以再调整一点。不管怎样真实的历史还是值得看看的
抛开题材,单就影片本身制作来说,中规中矩,三星,给四星是因为题材,并非为了政治正确,而是大屠杀那段历史让人深思的地方太多,政治的,人性的。
对eichmann的刻画挺克制的
本题材讲成这效果有点...浪费?艾希曼本人并不是个典型冷血恶魔,一个官僚造成难以估量的恶果,而摩萨德异国抓捕他回以色列审判这事的程序正义也是值得推敲,包括战后纽伦堡审判、纳粹潜逃到反犹/种族主义遗留等,从哪一个角度讲都是能深入的话题,结果拍了个最贫乏和刻板印象的东西。Peter Malkin本人后面还参与过慕尼黑那波事,说实话斯皮尔伯格那部虽然远不完美,比这个还是强多了。
導演在後三分之一開始施展了法術,讓人不自覺地昏昏欲睡,直到警笛響起才驚醒...
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这部分结构有些塌,最后二十分钟高潮部分略显平淡,但毕竟这算是纪实类电影,预期之中。题外话:没想到我看完的时候还记得《逃离德黑兰》英文原名“Argo”,哈哈,本阿弗莱克演的—我就是从Argo开始知道他的,据说还是大本的回春之作。
想知道摩萨德有多厉害 还是得去朴赞郁的《女鼓手》才行
因为阅读一本书而知道这段历史,再搜索到这部电影,历史是一面镜子,终归要接受后人的审判。让我再次想起一段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关于二战,在欧洲国土上,英文一出,就已经很怪了。
Eerie quietness toward the end... @ AMC Bay Ter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