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呀

大手牽小手,Show Me Your Love

主演:鲍起静,黄浩然,王菀之,叶良财,尹汇雰,高志森,李枫,陈安莹,蔡子洋,卫诗雅,黄侯升,陈美娥,伍昭斌,张咏华,傅志坚,陈川珲,陈泽耀,周蕊丽,张文盈,谭育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语言:粤语年份:2016

《我的妈呀》剧照

我的妈呀 剧照 NO.1我的妈呀 剧照 NO.2我的妈呀 剧照 NO.3我的妈呀 剧照 NO.4我的妈呀 剧照 NO.5我的妈呀 剧照 NO.6我的妈呀 剧照 NO.13我的妈呀 剧照 NO.14我的妈呀 剧照 NO.15我的妈呀 剧照 NO.16我的妈呀 剧照 NO.17我的妈呀 剧照 NO.18我的妈呀 剧照 NO.19我的妈呀 剧照 NO.20

《我的妈呀》剧情介绍

我的妈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我的妈呀》讲述了因姨妈过世,时隔20多年回到故土的姜思年,在丧礼上见到了感情疏离的亲生母亲李好。短暂相处,得知母亲患病已时日无多。于是放下过往心结,协助母亲完成年轻时许下的“愿望清单”的笑泪暖心喜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鬼桥悉尼豪宅第三季德维塔耶夫精灵奇缘大闹布达佩斯伦敦战场只一个人从路人角色开始的探索英雄谭高度怀疑勇者无畏入住请登记野蛮人风云战国之枭雄长大史前巨鳄:最终章海岛之恋冰血暴第五季魔灵一眉先生无名之火第零军团四十九天的食谱时髦老爹熊爸熊孩子等待黑夜罗莎琳那不是我们包青天之七侠五义费城夜美丽凯利帮的真实历史

《我的妈呀》长篇影评

 1 ) 小清新叙事风格里的大泪潭

随手一点选的片,虽然看题材就觉得是感人故事,情节也是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波澜的,但是就是嚎啕大哭到片尾曲都播完还是停不下来。

一些催泪的电影、一些好电影还是要在家里看,才能完全释放感情。

我也对小时候父母明明答应去公园第二天又失约耿耿于怀,但是父母可能撒过很多谎,但谎言里面有保护有爱。

或许时常不能好好沟通,不能相互理解,但是可能正是因为仗着这份爱,才会肆意妄为。

每一个孩子和妈妈都对彼此说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原本说好的永远陪伴,总有一天是会分开。

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父母子女都能够更多的相互理解,都要相信彼此的爱。

希望我们能够做好,不留遗憾!

 2 ) 中国式温情

最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式温情,亲情。

要哭惨了.王宛之真的好丑。

鲍起静赚起眼泪从不马虎。

Wish List 是西方的野,放到中国一样的感人小年的角色(年长版)演员的功力似有不迭,用力多了些,不太自然李好(年轻版)演员是连诗雅,靓女来的万里长城是多少海外游子的魂萦梦牵,虽然在马来西亚已经扎根开枝散叶,但始终心头放不下故国家园,流淌在血液之中祝愿所有海外华人幸福美满

 3 ) 一部被名字糟蹋了的好电影

我的妈呀!

我的妈呀!

我的妈呀!

心里默念了好几遍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就想这个制片方得多么操蛋,才会想出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

好好的一部电影,就这样被名字毁了。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

”孝,是最容易让人动容的举动和情感,它胜过友情爱情,美过任何能让你潸然泪下的故事。

《我的妈呀》讲就是关于亲情、关于“孝”的故事,年度催泪炮弹影片。

我能够想起来的类似的影片:《幸运是我》《我们两》《桃姐》《我们天上见》,这些都一样给了不少了的感动。

可惜呀,还是名字的问题,排片这么少主要的责任肯定跟名字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眼看到的人肯定以为是那种三俗的喜剧影片自然就失去兴趣了,也不知道这个制片方是怎样想的会这样糟蹋了一部好电影。

总之,推荐没看过的人找资源看看吧。

准备好纸巾。

 4 ) 感人

影片中最搞笑、却也最感人的就是当小年他们得知母亲患病,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帮母亲完成“愿望清单”的片段了。

母亲很迷信,老看到有牛头马面来抓她。

小年就化身“小道士”,身穿道士服,手里拿个葫芦来“降魔”。

这时,他的女儿扮成一名仙童,他的妻子扮作观音,脚踩纸制的“莲花宝座”,前来保佑母亲。

这滑稽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笑了,笑声过后,随着剧情的变化,影院内淡淡的抽泣声响起。

 5 ) 《我的妈呀》

忐忑不安,生怕领不到票,抓准了大部队,一切变得顺利。

《我的妈呀》用片中的话来说,就是太戏剧化,赚足了大家的眼泪。

李好是个沈梦君式的人物,年轻时霸气蛮横,年老时粗野无理,但是脸蛋好看,青涩秀气,神似大S;小年,粉雕玉琢的人儿,懂事,乖巧,一面看不惯母亲的泼皮耍赖,一面期望永远牵着她的手。

虽然姨妈待他亲如儿子,但他终归还是外人。

在他一次次地听到汽笛声飞奔而去扒栏杆时,他的内心是苦涩的吧——“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每每失望,小年终归忘记了母亲的样子,习惯了姨妈的亲情,再相聚时,已是陌人。

母子之间的感情浅薄至此,阿年的心中多少是有些怨恨的,也就刻意疏远,母亲只能垂泪懊悔……一方面,我觉得剧情挖掘的点不够,蜻蜓点水,应该更深刻些,否则前后的连贯性差强;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很现实,我们大多数人跟父母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小时候总归有些美好的记忆,但是也有些难以忘怀的痛楚,长大了若即若离,说不上几句话,到了关键时刻方显真情。

两位主角的演技很好,可能在他们眼角含泪,款款相望时,真的惦念起了家中的至亲吧?

否则怎么会这么逼真?这部片子不仅感动了演员,也提醒了观众:亲情无价,在可以珍惜的时候,何必要变成想念?龙应台的《目送》写得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来没有一种爱,相聚是为了离散,除了亲人之爱。

在能回报的时候,就要尽量回报,既然他们失去了追逐的能力,我们何不转过头来拥抱他们?即使互有嫌隙,但是血缘的羁绊难以斩断,当父母的皱纹爬上脸颊,当他们风华不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唯一要思考的,就是竭力尽孝。

阿年为了母亲驱鬼唱歌,是一种个性对亲情的妥协。

也许长辈庸俗市侩,他们追名逐利,他们贪生怕死,他们拿你炫耀,他们封建迷信,但是这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他们开心,暂时放下身段,低下头颅,违心地做一些傻事,听一些傻话,又有何不可?我们总是对他们的叮嘱问候不耐烦,总是对他们的愚昧无知不理解,从心里就排斥起他们,与他们划起了一条线;却忘记了,时代的局限性就是如此,而他们所做的求神拜佛转发谣言一系列可笑的事,都是他们坚贞不移的信仰,只求我们平安健康。

没带妈妈了却心愿,是阿年的遗憾;若是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吾等也。

影片结束了,大半观众还不舍得走,啜泣拭泪声不绝于耳;灯光亮起了,众人缓缓站起,自发鼓起掌声……我相信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秤,群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光这一点,它就值得一看。

(PS:粤语版的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就习惯了,原汁原味,挺好)

 6 ) 最爱的妈妈

开始感觉没什么意思,可就是这样平淡的铺垫就总想看后面是怎样诠释母爱的,终于,都后半部分全程泪崩了,每个细节都是妈妈的用心,心全在儿子身上。

看这部电影让我想到自己的妈妈,趁现在可以珍惜,不要用来怀念,不要对妈妈大喊大叫没有耐心,能在一起的时候对她好,让她开心,也希望妈妈的妈妈能多陪老妈久一点,其实陪伴是最让人知足的了。

 7 ) 请给我五分钟

“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想念呢?

”看到桃桃公众号推荐,我就火急火燎地跑到几公里外的影院来看,一个小影院,一部早场的准备飙泪的冷门电影,果然是包场,嗯嗯嗯嗯再适合不过在此之前,我最期待《天才枪手》,但想了想,还是这部更为难得,质量有保证,排片量少,不抓紧看就没啦。

说来也是有缘(pin)份(wei)😏,今年金像奖得奖的几部片子我都看了,《树大招风》、《一念无明》、《幸运是我》,还有这部《我的妈呀》,提名了最佳女主角。

电影开头,66号公交车驶来,单亲妈妈带着儿子到乡下投靠外公,开始了他们一生的表演……故事并不复杂:在儿子心里,妈妈是个我行我素的骗子,一次不辞而别造成了他心灵难以愈合的创伤……多年后,儿子回到家乡,却发现妈妈时日无多,而她所有的任性其实都是用心良苦……😔相比《幸运是我》,这部其实并不那么悲情,老太太辛劳一生,但有儿子、儿媳、孙女陪伴,也算圆满。

尽管如此,我也有很多感动的点,比如喜宴时听到别人冷嘲热讽时小年握紧的拳头、舍不得妈妈时贴上胶布努力撑开的眼睛、看见妈妈怕鬼使劲浑身解数收妖的小道士……😂想来想去,其实我被儿子小年感动的更多,甚至觉得他老婆也特别棒(刚开始反感)……🤔为什么对妈妈反而没那么多泪点呢?

因为她爱骗人吗?

因为她不辞而别吗?

因为她总给人添麻烦吗?

不是的,都不是,其实是因为妈妈的“用心良苦”我基本都提前有猜到,除了许愿红包,诸如遗愿清单也好,离开的原因也好,牵手也好,唱歌也好,我都有猜到之后会呼应,成为泪点,所以再看到便不会那么感动。

所以,有评论说剧情有些程式化,我是同意的。

前面已经说过,这部电影提名了最佳女主角,但却败给了《幸运是我》的女主角惠英红。

我觉得这不是演技的问题,而是故事本身的原因,让女主的表演片段有些零散,戏剧冲突不够,而惠英红在《幸运是我》的片段却能让人记忆犹新。

🤔仔细想想,我已经看过好几部“古怪老头老太太”的电影了,除了这两部,《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准备去死》、《刺猬的优雅》其实都是,未来,我还会看《奥利芙基特里奇》、《0.5毫米》、《花落花开》。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多少都和父母有代沟,在我们看来,他们固执又不可理喻,好像以爱的名义做了许多无用功的事,但我们真的足够了解他们吗?

每个人都会老去,学会和他们相处,就是和未来的自己相处。

最后,电影散场,静静生活?

(ノ°ο°)ノ去你妈的,请给我五分钟,在片尾曲中暗自啜泣……

 8 ) 亲情的缺失绝不是一代人的责任

本文作者:杉姐 联系作者请豆邮从来不敢小看无票房无排片的电影。

最近一部马来西亚小成本电影居然让杉姐在电影院哭成了泪人儿。

《我的妈呀》去年11月在香港上映时,连续两周登上香港十大电影排行榜。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颜值小花,当然也没票房,却硬生生的拍出了《岁月神偷》的质感、《桃姐》的深刻、以及杉姐小学时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时的影院失控场面(全班小朋友一起抱头痛哭的场面真心难忘)。

豆瓣网友@阿暖的评价极为到位: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大型凌迟现场。

女主鲍起静的表演是影后级的,饰演鲍起静儿媳妇的王苑之说,母亲去世那场戏拍了十次才拍到她,她曾担心到了第十次会哭不出来。

但是只要一看到躺在那里满脸沧桑又温暖的鲍起静,她就会痛哭不止。

李康生的妈、张柏芝的妈、张学友的妈,鲍起静已经演了二十年的妈。

鲍起静认为“选定我当主角,不是因为我最漂亮,是因为我有点土气,像劳动人民。

”但众所周知,鲍起静年轻时也是一位女神。

(1977年,鲍起静在电影《屈原》中的剧照)她能演好妈,完全是因为实在太专业了。

她从屏幕里满出来的泪水,像是直接进到我的眼里来。

让人忍不住想喊一声:“妈妈”。

电影围绕着鲍起静出演的妈妈和儿子隔阂多年的故事展开。

儿时的小年最喜欢跟母亲在一起,可母亲总是很忙。

为了撇开小年,母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说谎。

为了骗儿子她连“你看那边有大蛇在撒尿”、“外公有一颗牙齿是粉红色的”这种谎都说的出来。

母亲信鬼神经常去庙里烧香拜佛。

独自抚养小年的母亲也因面容姣好,常常引来长舌妇的指指点点。

小年经常埋怨母亲没时间陪他。

但,现实的残酷又一次“抢”走了他的母亲。

母亲因为要帮父亲还欠下的赌债,不得不把小年留给阿姨照顾,自己一个人到异国去打工。

这一去就是十年,小年已经长大成人。

虽然阿姨对他关爱有加,但多少个日夜,他只想母亲陪伴在他身边。

再次见到母亲,她已是中年妇女。

他日夜期盼的人真的站在眼前时,这个人却变成了陌生人。

面对这样的改变,小年选择了逃避。

他一个人跑到香港去,20多年未归,再次见到母亲时,她已经是癌症和黄昏症候群晚期。

又是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

但这个本应“大煽特煽”的故事里却因导演的克制多了几分趣味,一部悲剧题材的电影在导演的克制与幽默之下变成了一部“眼泪与笑声”共存的电影。

母亲疑神疑鬼,无法入睡,总是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平日里一本正经的小年就忽然化身小道士,口中念着“急急如律令”的咒语。

他摇摇晃晃的单腿站很明显在一次又一次的救场中站的更稳了。

儿媳更是演了一出南海观世音下凡的好戏,无奈被母亲的“中头奖”愿望搞的手足无措。

妈妈说保佑她的观音像破了,自己要被带走了。

儿子担心妈妈,就送了妈妈一个新的观音,但是儿子哪知观音也分很多种。

母亲的愿望清单上有一栏是喝媳妇茶,儿媳就从香港飞到马来西亚去完成母亲的心愿。

没有亲戚到场,他们还雇佣了当地的土著,妈妈说怎么我们的亲戚都那么黑啊,别人就解释说:“最近太阳太大了,他们都被晒黑了”。

这些谎话听起来很可笑、很幼稚,但是母亲全信了。

影片用三线交叉叙事(两段回忆、一段现实)的对照方式展现了时间的魔力、人物身份的互换。

小时候爱撒谎的是母亲,因为我们是孩子。

长大后爱撒谎的是我们,因为母亲是孩子。

当母亲蜷缩在雨夜的墙角像个迷路的孩子时,那种孤独、恐惧像极了儿时被母亲丢下的小年。

小年在母亲去异国打工的最后一夜,为了不睡着用胶带粘住自己的眼皮、用绳子把自己的手与母亲的手绑在一起。

那个时候的他很怕失去母亲,正如现在的母亲很怕失去他。

从母亲到孩子,从孩子到母亲,感叹大千世界的奇妙之余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时间的冲撞。

导演李勇昌说:“我们根本斗不过时间”。

他在马来西亚有“千万票房编剧”之称。

曾编剧作品《一路有你》,曾创下马来西亚本地影史最高票房纪录。

他和剧中的小年一样当过老师,但这只是因为妈妈的愿望,他也因此气不过很少回家。

但前年到尼泊尔参加妹妹婚礼,握着母亲的双手时,才发现记忆中的大手已经枯瘦如柴。

他说:“我之前有好长一段时间错过了相处,如今,我想尽量弥补。

”于是,他像影片中的小年一样开始完成母亲的“愿望清单”。

影片中,母亲没有完成的万里长城之梦,李勇昌帮母亲实现了。

导演以现实、过去交叉叙事的形式一边让我们感受现实的真切,一边回忆儿时的心情。

毕竟,我们很久不做孩子了。

忘记了做孩子的乐趣,忘记了与母亲相依的美好、单纯。

小年的媳妇是香港的房产销售,她向客人介绍自己时总说:“24小时都可以打电话联系我,我不爱睡觉的,是天生的哦!

”听了这段话杉姐先是笑,然后就是哭,这个年轻的母亲即使没有巨额欠款处境也无比可怜。

可怜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和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像疯了一样的赶时间,没时间打电话、没时间回家、更没时间陪父母。

但《我的妈呀》绝不是对儿女的控诉,它是双向的。

也正因如此,电影选择了回忆与现实的交叉叙事方式。

小年的母亲年轻时由于生活压力无法陪伴在小年身边,小年孤单无依。

母亲年老时,儿子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母亲落寞、恐惧。

而中年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份甜蜜负担时,大多时间感受到的是负担。

正如片中的小年,虽然最后拿到了“杰出教师”的称号,但他说其实自己不喜欢当老师,这只是母亲的愿望。

小年也因母亲的外出打工变成了“留守儿童”,他在最需要母亲的时候被抛弃,好不容易在接纳了另一位母亲后又做回了母亲的儿子。

所以他选择了恨,选择了既不接受亲生母亲,又不接受养母。

但,母亲终究是母亲,即使不见、不听、不说她也孩子心中最珍视的人。

多少人像小年这样在怨恨中一边抗拒亲情、一边努力实现父母的心愿。

所以,我们在这份亲情的束缚与纠葛中选择遗忘、沉默、不解决。

以致于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母亲给儿子送别,做了一桌子的菜,却故意说“今天要拜神做多了,帮忙吃吧”。

虽然仅有几盘家常菜,但镜头一一抚过的菜盘像是一场豪华的盛宴,忽然感觉桌子那么大、菜那么多,这些菜是来自一个母亲的心意,在导演的镜头下,放佛这些菜都十分伟大了。

但儿子,终究还是走了,一心追逐前途的他已经无法理解母亲的这份心意了。

很多时候,面对最亲近的人,我们选择了做一个傻瓜。

母亲说最近经常梦到你,你装作听不懂。

父亲的头上又多了许多白发,你装作看不到。

孩子因为没有你陪,小小的脸上写满了落寞,你装作没有关系。

人到中年,在最忙碌的时候,却肩扛着父辈的牵挂和孩子的恳求。

这个问题植根于社会和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家庭都真实存在的。

我们总是不习惯于表达,把情感深埋,如李安的《饮食男女》中,父亲把爱藏在一桌又一桌的大餐里。

又或者太喜欢表达,如许鞍华《女人四十》中,公公把爱藏在唠叨中,把子女“麻烦”到精疲力尽。

小年最后站在餐厅里完成母亲“上台唱歌”的愿望时,显得那样笨拙。

我们不习惯于表达,在现代社会的裹挟中,上一代选择离开孩子去挣钱,下一代选择离开父母去实现梦想,即使小时候体验过没有父母陪伴的孤独,也依然决然的选择了“逃离”。

杉姐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包场了。

一个人在电影院里哭也别有一番滋味。

电影中有一句点睛台词:若有时间,何必挂念。

当我们选择了异地的工作,当我们看着日历和手机一次又一次的说“算了”的时候。

我们错过了她们的生日、错过了节日、错过了她们的后半生。

儿时每个人都说过的那句“妈妈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就是巨大的一张空头支票。

每个人都欠妈妈一句:“对不起,我爱您”!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

 9 ) 我不懂怎么对你讲真话,我在你脆弱时离开你,但是我爱你

看了《我的妈呀》这部带着浓浓港味的电影,算了时间,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竟然哭了半个小时,电影从头到尾都像一杯白开水般平淡无奇,儿子执着于母亲年轻时的“抛弃”,别扭着,挣扎着,不肯原谅,母亲从二八芳华走到迟暮之年,落魄的,脆弱的,不知如何是好。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剧情会怎么发展,然而眼泪来的还是猝不及防。

电影从插叙的手法,通过某些场景转换着过去和现在,除了让观众了解剧情,也真实的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母亲是平庸的母亲,希望儿子能站在台上唱歌给她挣面子,希望能看看万里长城,希望能中头彩,这些愿望中有虚荣,有梦想,有市侩,就像你身边的一些人,母亲是伟大的母亲,承担起男人逃避的重负,用一生偿还债务。

故事的结尾和你想的一样,母亲最终没有穿着她特意买的皮衣看到梦想中的长城,儿子抱着骨灰盒坐在幼时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树下,他的女儿说着和他当年一样的话,一个轮回,刚刚好。

 10 ) 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和父母之间,其实是有很多误解的。

谁没有过被寄养在亲戚家的经历?

真正能陪着孩子长大的家庭该是多么幸福啊,一家人在一起,无关贫穷富贵。

那些年一个人的日子,被寄养的日子,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充满着孤独,不安,而且真的会怕,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翼翼。

没有归属,对家的意识也渐渐淡泊,有心事宁愿和朋友说,也不会告诉父母了。

记得我妈以前也说过一句:你们现在大了,有心事也不会和我说了,感觉都不亲了。

可不是吗?

因为陪伴所以亲密,因为缺席所以疏远。

有多少父母,因为各种无奈和身不由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他们也和我父母一样,大概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奔波打拼,却换来孩子的疏远、隔阂、不谅解甚至是恨……陪伴,也成了奢侈。

影片中的小年,他眼中的妈妈是一个爱撒谎的妈妈,所以他很怕妈妈会把他一个人丢在马来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那里有外公、姨妈和表姐,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妈妈去哪,他就跟去哪,像个小跟屁虫,那是一种不安。

他知道妈妈要走,睡觉的时候悄悄用绳子绑着自己的小手和妈妈的,怕睡着了就用胶带贴着眼皮,一觉醒来妈妈还是走了,不告而别,追出去的时候连妈妈的身影都没有……心疼那小小的身影,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不知,惶恐无助,他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妈妈说很快就会回来,可小年都快忘记妈妈的样子了,妈妈依然没回来,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小年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对他很好,可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妈妈终于回来接小年了,那时他已然长大,不再欣喜期待,而是想离得远远的。

亲密的母子,就这样变成了“陌生人”。

最终母子当然和解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是,别让可以珍惜的变成了想念。

就是喜欢港片中这种生活的温度,平平淡淡不煽情却动情。

小年知道了妈妈当初离开的原因,以及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包括谎言都是因为爱。

他等到了妈妈那句“对不起”,心瞬间被治愈了。

我觉得童年的小年,真的需要这句“对不起”,那是十几年的害怕和委屈,也是他的心病。

可能我们也不是真的在乎父母说句“对不起”,但长大后的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也越来越理解父母当年的不易,也更珍惜余下的时光,能陪伴的时候,别给彼此留下遗憾。

原来片名叫「大手牵小手」更喜欢这个名字。

鲍起静的演技很好,演年轻妈妈的演员卫诗雅真的好美。

《我的妈呀》短评

#柒捌捌〇看电影#1、大手牵小手;2、大手牵小手;3、大手牵小手

10分钟前
  • 豆友2174522
  • 力荐

以最快的速度努力成长,去实现她的“愿望清单”,代价一样是不能常栖于她的身边

14分钟前
  • 怪人村
  • 推荐

香港近年电影低龄化、流水账化明显,除了老戏骨,年轻演员也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演技

17分钟前
  • emblem
  • 较差

感人 幽默 深情

19分钟前
  • 姑苏黄政民
  • 力荐

平淡是福

20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剧情真的很不错,立意很赞很感人。

24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小时候被丢到寄宿学校 追出去被送回来 追出去被送回来 差不多的心情吧

26分钟前
  • 阿堕
  • 还行

快哭瞎了!

28分钟前
  • 那个瞬
  • 力荐

看完才发现有粤语版 国语emmmm

29分钟前
  • 🦈
  • 较差

故事線弱的套路煽情戲。

31分钟前
  • 廢話打字員
  • 较差

当你知道生命的尽头原来这么近,哪还有什么原谅不原谅。

36分钟前
  • 中二九
  • 推荐

除了本子和妈妈的表演,其他都只是及格而已。

40分钟前
  • lioleo
  • 较差

确实有点催泪 但给我不是在看电影 而是在看港台节目的感觉 黄浩然的演技崩溃 王菀之依然是傻姑角色 2星电影+1星鲍起静

45分钟前
  • 建邺城牛大胆
  • 还行

真的不太能忍这种非常刻意虚假的廉价煽情,人物极其脸谱化,情节非常不真实,演技不足以挽救这部电影。

4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较差

男主一会像张国荣一会像吴彦祖一会像古天乐

48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恶意煽情,只能欣赏鲍起静的演技了,然而台湾配音太出戏了,演技都只能欣赏一半

52分钟前
  • 其实叫朗基努斯
  • 还行

煽情煽得很没新意

56分钟前
  • 西林橙十
  • 较差

鲍起静的表演自然流畅,演技精湛,感情真挚。

1小时前
  • 二宝
  • 推荐

鲍姐再次奉献影后级表演,太动人了。

1小时前
  • 卡斯帕爾的浮雲
  • 推荐

我的妈呀,我的爸呀,我的爷呀,我的奶呀,我的天呀。

1小时前
  • 张翔森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