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布

Columbus,心灵筑动(港),构筑心方向(台),哥伦布小镇,在哥伦布城中,哥伦布

主演:约翰·赵,海莉·露·理查森,帕克·波西,艾琳·阿莱格雷蒂,罗瑞·卡尔金,吉姆·多尔蒂,凯特琳·埃瓦尔德,米歇尔·佛贝丝,阿尔菲厄斯·格林,温·赖克特,罗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在哥伦布》剧照

在哥伦布 剧照 NO.1在哥伦布 剧照 NO.2在哥伦布 剧照 NO.3在哥伦布 剧照 NO.4在哥伦布 剧照 NO.5在哥伦布 剧照 NO.6在哥伦布 剧照 NO.13在哥伦布 剧照 NO.14在哥伦布 剧照 NO.15在哥伦布 剧照 NO.16在哥伦布 剧照 NO.17在哥伦布 剧照 NO.18在哥伦布 剧照 NO.19在哥伦布 剧照 NO.20

《在哥伦布》剧情介绍

在哥伦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父亲昏迷从首尔来到哥伦布的金,巧遇当地少女凯西,两人展开城市建筑巡礼,互相倾吐焦虑与憧憬,渐渐渗透冰冷的建筑体,敞开情感的裂缝。面对居民与游客身份的易位,生死的来去,他们也如空间中的物件般,学会在新的关系中,再次挪动与重新安置自己。影像散文作者(video essayist)Kogonada的首部剧情长片,淋漓展现其镜头语言的敏锐度,如现代主义建筑般对称恒定的画面结构,窜流着低限却潜在的剧情,暗指建筑空间的本质,实为人生活与情感萌发的场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水仙中邪晴空战士华丽的间谍一念花开回来后填满军刺陆军一号伊斯基亚的卡西诺扭曲的家光荣之旅学校里的疯子第五季上帝的口袋黑金交易神农野人快枪手祝你好运飞越龙门客栈密案1922一骑当千WesternWolves幽灵男孩教室的那一间第三季消防犬吃饱睡足等幸福皮囊第三季死亡森林的秘密伤害捕鲸男孩黑鸦2闺蜜的战争

《在哥伦布》长篇影评

 1 ) 在哥伦布看一场《在哥伦布》

写在前面的一些话:这篇影评注定不是一个好的影评,因为如果不是恰好寄居在哥伦布,我可能是不太情愿花6刀去看一场情节寡淡的小镇观光片的。

可是既然是设定在身边的故事,就免不了想要一看究竟,然后投射了自己的生活在里面。

请大家原谅。

提到哥伦布,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隔壁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而片子里描绘的是位于印第安纳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哥伦布。

我时常拿小镇哥伦布跟东北的大庆类比,一个城市全然因为一个产业而繁荣起来,在这份产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整个城市也蓬勃发展,8小时以外还有自己的文化宫,儿童公园和工人俱乐部......随着这个赖以生存的产业走向落寞,小城也慢慢归于沉寂,有些甚至从地图上消失了。

哥伦布走过了昂扬的上升期,进入了人到中年的平稳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平静如水。

这个以生产发动机著称的中部小城,按理说跟建筑美学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

可是或许是忧心小镇的人们没有精神归宿,又或者单纯是发动机厂当年那个年轻的富二代总裁从欧洲学成归来,需要打造一个更高尚的自我,前辈们硬是把整个哥伦布建设成了一个建筑美学的实验场。

可是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到底对小镇被强力助推起来的文化氛围感知多少呢,片子里面男主Jin评价道:”grow up around something, feel like nothing”. 在小镇的事业变得没那么激情燃烧之后,情怀这个被玩坏了的东西,到底算是什么?

逃离还是留下,诗还是苟且,片子的基调定在这里了。

Jin和Casey作为故事的男女主角并没有在剧中发展出男女之间的情爱,或者说迅速的超越了这个狭窄的范畴,进入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尽管两人来自完全不同的阶层,却都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得不选择暂时留在小镇。

Jin的形象代表了新一代亚裔移民在父辈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源中,接受着异常严格的精英教育的同时,也饱受亲子关系的疏离所带来的伤痛。

片子里让我很欣赏的处理方式,不是用大量的闪回讲故事,而是在时间流淌的正常顺序下,通过人物的表达,含蓄又清晰的交代了人物背景。

Jin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很难用恨来概括。

恨是有的,但更像一种小女生对前男友的复杂的恨意,里面夹杂了太多不被重视的委屈和“你也有今天”的报复快感,当然还有被深深掩盖住的悲伤。

尽管努力表现的冷静沉稳,Jin的内心始终停留在了那个无法被满足的童年,于是当被告知父亲的病情很不稳定,他需要留在小镇等待时,Jin赌气似的自说自话“why do I have to slow down, while you never waited for me?” 与Casey的相遇是在Jin结束了一通暴躁的电话之后。

Casey代表了美国原生的底层白人家庭,是哥伦布这个小镇的原住民。

面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大批新人才的涌入,他们不知所措的被抛在脑后。

残破的家庭,有限的社会资源使得年少的Casey即便想有所作为也积重难返。

于是在图书馆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麻痹自己说,这样挺好。

两人的相遇使他们开始交谈自己的人生,延绵在哥伦布风格各异的建筑之间,交谈带来了思考和改变,最终挣扎过后,两人选择了反转的人生。

可以说这样一部电影,背景可以设定在任何小镇,谁没点故事呢?

但是既然选择了哥伦布,可以说是把小镇的气质挖掘到了淋漓尽致,一种淡淡的好像乡愁一样的忧伤,让我这个寄居的旅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2 ) 这部处女作抛弃人物,却让建筑作主角

本文首发于深焦DeepFocus。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始终让建筑站在舞台的闪光灯下,几乎吸引观众所有的注意,甚至很难会想起原来电影中还有人物存在。

这应该是我在本届西宁FIRST影展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不出意外的话。

《在哥伦布城中》讲述了的一个发生在“建筑天堂”哥伦布的故事,女孩卡西遇见了归来探望生病父亲的金,两人因建筑结缘,生活也发生了交织,他们也面对着选择不同的生活轨迹而困惑着。

该片俨然是导演Kogonada写给鹿特丹——这座热爱建筑的城市的一首情歌。

我们以为吸引Kogonada的是建筑,他却说吸引他的其实是电影与建筑的关系,我们也能在该片中发掘很多令人沉浸其中的建筑空间、自然空间。

Kogonada其实以《在哥伦布城中》做出了一种尝试:把建筑作为叙事主角来呈现,不仅是从叙事、主题上建筑是驱动元素与内容,相应在画面构图上导演都从新的美学角度来呈现。

从几乎淹没人物的大景别、凸显建筑的水平线构图、纵深构图等等,既容纳人物,却让建筑、自然环境作为主角来呈现。

他并不把自然森林与钢筋丛林对立起来,而是以插花的形式将两者搭配起来在画面中呈现。

我们能在影像中感受到人与空间所产生的和谐关系,导演也丰富了“建筑作为主角”在调度上的可能性。

在室内的很多画面,导演比较强调纵深感,人物始终掩映在门框、墙壁所连接的竖直线条中,少有面部的特写将观众拉进主角的内心世界,而是东方式的含蓄内敛,将主角包裹并保护在线条之中。

通过直观表达,触及到内在的情感并非东方诗学的要义所在,而导演以这样一种比较冷静的形式制造出距离感,移除太过浓烈的情绪,也将空间审美体验在我们感官上拓展赏味期限。

Kogonada以舞台式的追光灯供奉着哥伦布城中的建筑群,它们始终头戴主角光环,而卡西与金则常站在逆光、灰暗的位置探讨建筑的治愈功能与糟糕的生活,人物正面几乎没有补光;偶有侧面机位所摄的画面加入,卡西与金才拥有些许强调轮廓的侧光。

很多时候他都让两位主角站在建筑面前,建筑既是联系着卡西与金的绑带,也是金喜爱却逃避、卡西热爱却难以触及之物。

Kogonada拥有韩裔背景,也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卡西身上体现的便是一种伴随在母亲身边不远行的思维。

她热爱建筑,选择留驻在哥伦布城中,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使用。

导演说这是她自己认为作为女儿所必需承担的责任。

她也或许在自我质疑吧,逃避未来,离她的梦想愈近则愈恐惧自己是否能实现、是否能适应新的空间。

而金却认为父亲是禁锢他的锁链与羁绊,与父亲联系起来的建筑自然成为他不愿面对的事物。

他选择迁徙,逃避过去,离父亲越近却越怕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

他激励凯西的过程,同样也是自己释然的过程。

《在哥伦布城中》每一帧画面的构图都干净惬意,精致考究,导演在其中安置了不少事物,但始终拥有秩序的排列;光线轻柔,不饱和不抢眼;形式上的美并没有淹没画面内部、文本的表达力,两者结合起来构筑了一种不费劲不功利的无为之美。

这是一部关于空间的电影,即使在闭目的黑暗中仍能感受到那种安宁静谧,超越语言的美。

 3 ) 这样的爱情片我真第一次看到,它能扩张你的想象,净化你的感知

作为导演郭共达(Kogonada)的长片处女作,能拍出这样的爱情小品,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在哥伦布》 (Columbus)绝对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意外,观感最好,最高级的一部剧情片,其实它的主题不光设计爱情,还有家庭,以及自我的重新认知,和过去和解,突破自我限制的成长。

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在哥伦布》就引发了不少影迷的强烈共鸣,网络得分更是居高不下。

MTC更是给出了逆天的高分89分!

这个得分已经超越了很多经典同类型影片。

总体来讲,《在哥伦布》的故事结构十分巧妙、精致,它的雕刻画面和人物展示方式细腻无比,配乐、剪辑和画面呈现层次分明,具有不凡的深度。

看似平稳的节奏下有着蛛丝般清晰的故事脉络。

稳定的视觉效果展现会挑战你的注意力极限,同时扩展你的想象力,净化你的感知。

《在哥伦布》看完后,用最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舒服”。

其实光谈剧情,《在哥伦布》并不算特立独行。

影片讲述韩国翻译家金来到美国城市哥伦布,他的建筑师父亲在当地考察时意外晕倒,陷入了昏迷。

在哥伦布的日子里,金结识了当地退学在图书馆打工的女孩凯西,凯西是一位建筑迷,对金的父亲非常崇拜。

影片以哥伦布为拍摄地点是因为这个人口不足5万人,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小镇,却拥有着近60多座著名建筑,高居“美国城市建设排行榜”第六位,这些大师之作令人叹为观止。

靠着对于建筑的热爱,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从谈论建筑到自己的生活。

影片设置的两位主角非常值得玩味。

金显然是作为外来者身份来到哥伦布,凯西在第一次和金对话时,对于他能流利的说英文感到吃惊,金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很稀松平常。

金显然有着西方留学的背景,导演也想借此表达对于全球化移民大国想象的一些思考。

金作为移民,却事业有成,父亲是备受尊敬的大师,功成名就。

就连金的初恋情人,父亲的学生都是美国人,而且是凯西的崇拜对象。

再看看当地人凯西,因为家庭缘故中途辍学在家,靠打零工度日,并且刚刚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贫苦时期,她使用的手机居然是不带上网功能的淘汰产品。

移民和当地人在地位和身份上的差距,被影片巧妙隐藏,但刻意的安排实在令人玩味再三。

两人在哥伦布的相遇,不只是为了谈情说爱,更是为了重新认知自我。

为此,影片在人物设置上,特别安排了一位昏迷的父亲,一位有吸毒过往的母亲。

金和父亲不和,一年多没有讲话,金埋怨父亲没有给他温情的童年,总是不在他身边。

来到哥伦布,他甚至没有办法在病房里多待一秒,埋怨和亲情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令他内心苦闷无解。

凯西和母亲的关系亦非常紧张,母亲有着吸毒史,且不断换着不靠谱的男友。

凯西被迫辍学,而且留在哥伦布照顾她。

最近她的母亲又开始结交了新的男友,凯西非常害怕过去重演,开始每夜查岗,惶惶不可终日。

金想离开哥伦布,但却被迫暂时留下来;凯西想留在哥伦布,但梦想却折磨着她,要她尽快离开。

他们一个困在过去,一个担忧着未来。

两人的相遇将是他们互相成长,解开心结的开始。

单看故事和剧情,《在哥伦布》并非高级和独特。

令人神往的是,《在哥伦布》居然把这个故事包裹在当地的著名建筑的文本内涵中,这绝对是多年来,前所未闻的一种故事建构方式。

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干说过: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

“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

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

而影片对此提及,建筑因为本身承载的意义具有治愈人类情感的力量。

建筑对于一个人来说,常常和记忆纠缠在一起,一些建筑对于个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记忆,也许是伤感的,也许是快乐的,建筑本身会让我们回到过往,沉侵于当时的回忆旋涡中,勾起我们无法忘怀的私密情感。

影片中,金和凯西因为谈论建筑而认识,接着关系越发亲密,对于当地建筑的浏览和解读,打开了他们的心结,让他们互相倾诉,找到了各自内心的症结所在。

对于,金和父亲的关系来说,父亲留下的记录了当地建筑的笔记本就是两人冲破隔阂的那把钥匙。

金带着父亲的笔记本,到处寻找他画中的建筑原型,在凯西的陪同下,他开始逐渐了解建筑物对于人的重要性,同时,再次了解了他的父亲,以及他自己。

他不愿留在父亲身边是因为他埋怨父亲过去留下的冷漠,他对于自己的过往感到羞愧。

凯西更是在不断解读当地建筑意义的同时,发现了她对建筑学的狂热,在金的提点下,她开始接受内心追逐着的梦想,同时明白了放下过去,相信母亲会有新的,积极的未来。

她不愿离开是因为她害怕未来的不可预测,对于自己不够自信。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凯西把当地的建筑进行排名,而排名的原因来自她和建筑的关系。

有的建筑是她最伤心时的所在地,有的建筑是她顿生希望的幸运地,建筑的意义附加在了她的人生道路上,成为她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在哥伦布》做到了文本和影像的平衡。

在电影中,影像与文本,即声画天然分离,因为一个需要调动人的视觉,一个需要考验人的脑力。

电影大师常常是把一个方面做到了极致,而被迫忽略另一面。

《在哥伦布》却时刻把控这文本和影像的平衡,在精致的画面构图和建筑物展示时配以高度提炼后的台词信息,让普通影迷,即使完全不了解建筑学的影迷也能轻易解读出其隐喻目的。

正是因为导演在影片中使用了“建筑”这个概念与形象,才使得文本信息与影像结构的双重加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得到了化解。

这些不断出现在影片中的建筑物交织着角色的情感、他们的认知价值,因而建筑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具有慰藉人心的有机生物,成为生活与情感萌发共鸣的场域。

由此,建筑物成为了剧情推动的动力,甚至成为角色人物弧光转折的关键。

角色的认知在建筑物前不断变化,让他们的心力得到增长,冲破了过去的阻碍。

最后,不得不提下《在哥伦布》唯美准确的摄影构图。

影片大量利用了镜子的反打效果,已经玻璃的隐喻。

在影片的对话中,《在哥伦布》很少用常规的正反打,而是在固定机位下,一人在精心布置的镜子中呈现,一个要么处于侧面,要么干脆不出现,利用画外音的形式。

这种对话方式的建构,突出了对话时的中心人物,让影迷更能聚焦于重点人物,导演的动机变得清晰,这幕戏的作用立刻凸显出来。

同时,利用镜子的构图,让人物天然处于分割之中,人物关系之间的不自然和分裂得到了隐喻化的呈现。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房间走廊,街道,都表露中一种刻意的距离感。

这种空间的利用,让《在哥伦布》在建筑物的地理性美学上得到了扩张。

时间偏向于影片的文本内容,而空间则着重于影片的情感层面,联系双方的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建筑物。

《在哥伦布》充分利用了环境美学,在布景构图中营造出一种流动性的情感介质,实在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镜子,还有建筑物上玻璃,金曾不止一次说过,“更多的玻璃”,凯西喜欢的建筑物大多有着数量繁多的玻璃作为景观特质,其中玻璃自然带着人物内心和影片主题的隐喻。

最终,金选择了留下来,从建筑物中找回修复父子关系的方法。

而凯西选择了离开,她从建筑物中找到了自我真正的方向。

他们一个原谅了过去,一个找回信心走向未来。

男女关系,亲情关系,人与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如此巧妙的溶于了故事中。

《在哥伦布》有着逐步渗入人心深处的魔力,你甚至都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沉迷于影片的叙事结构和美学动力中,当影片结束后,一种莫名情绪萦绕心间长达几个小时,回味无穷,如得新生。

 4 ) 安静且内敛

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这部电影,这真的是一部很适合在夜晚一个人安静看的电影,很治愈,很舒服。

每一帧画面截屏都是完美的摄影作品,建筑的构图真的让人爱到没话说,色彩也是最让人舒适的安排。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情感的治愈,没有太多的台词,也没有太多情感的外放,从一种独特的视角拍摄,从远的角度去讲述故事,你安静听,讲故事的不仅仅是人,每一栋建筑都有他的故事。

 5 ) 1600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有着非常非常特殊的意义。

其实早都看完了,但是一直拖着没写影评。

等到标记的时候它是我的第1600部但实际上不是,我其实并不想赋予这部电影过多的意义,因为都是过去式了。

但有些羁绊,还是绕不开的吧。

说电影吧,这电影蛮好的,姑且先不说AMWF的大主线剧情了,这片子给我一个最直观最大的感受和印象就是美学,摄影镜头画面太美了。。。。。。。

有一种韦斯安德森式的对仗工整,侯麦式的色彩与穿搭,更不用说把建筑这一本身就充满了设计感与美学风格的物件作为串起全片的主线,真的太美太美了,每一帧都是美学的享受,充满了美感。

真的看的时候不禁感叹,镜头画面,色彩,形状,对称,结构,比例,我的天呐,我一个外行人,都能没这种美学深深的震撼。

我发现我真的是个欣赏喜爱一切美的事物的人,对美的事物没有抵抗力,我真的太爱了。

这位新导演关注了,期待以后看更多他的作品。

剧情其实在我这得不了高分的,还是老样子,我个人角度来讲get不到男女主之间的chemistry。

两人有各自的困境和trauma我可以理解,相互走近相互治愈的道理我也不是不能明白,但这两人硬凑一块我没抬get到那个微妙的化学反应hehe。

然后说个搞笑的,这男主到头来不还是靠的拼爹吗。。。。。。

亲吻老爸的学生,暧昧张力拉满,不还是沾了老爹的光吗。。。。。

女主搭讪的第一句话也是因为他爹。。。

好家伙,这么看来,有个好爹确实很重要啊。。。。。

他敢说自己长这么大没有沾他老爹的光环的光吗hehe 然后再说下女主,这部里面的女主其实真的蛮吸引我的,我蛮中意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和亚裔男主一起的关系,还是什么,其实女主的外形条件不算是特别突出的那种,但我发现我现在对这种圆圆肉肉脸蛋长的乖乖的有福气的可爱情绪稳定温柔类型的女生也蛮没抵抗力的。

感觉就很舒服。。。。。。

感觉就是那种想娶回家过一辈子爱一辈子的女生。

以及令我瞠目结舌的一件事是,我后来看演员表才发现,她就是白莲花度假村2里面的小助理。。。。。。

当时看白莲花的时候我真的是恶心鄙视死这个角色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觉得这个角色特别特别特别丑,土,low,性格人设也特别恶心,我记得当时对这个角色是恶心坏了的。

没想到换了一部戏,同样的演员,换了故事背景性格人设地点环境,她居然能让我有一丝crush。。。。

太神奇了,神奇到不敢相信。

后来想想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其实外貌身材对我来说真的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的性格气场磁场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在我心中的形象和印象。

其他好像没啥了,我对建筑一窍不通,也评不出个所以然来。

Columbus这座城,我虽然从来没去过,但可能它是目前全美国除了芝加哥以外对我意义最重大,或许也是我最熟悉的一座城市了。

过去两个月发生的点点滴滴,好似一场梦。

我想,我也真的,真的应该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了。

快点走出来,start anew吧。

对了忘记说了突然想起来,这片子的配乐也相当相当不错,很有感觉,网上找了那个OST歌单,Hammock的,真的很好听很治愈很美。

 6 ) In Columbus stories have converged.

The director develops the whole film by storytelling. He also tells a good story with conversations.Cathy's lif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Kim. She struggles in poverty. Her addicted single mother prevents her from chasing the dream, either. Kim was born in a decent family, but he was unsatisfied with his busy father. As a professor in architecture, his father spends very little time with his son. Thus, Kim is unwilling to help his father who is in hospital. Cathy devoted her overall life to her mother, while Kim is too selfish to spare some time to his father. Similar to many irrational romantic stories, an unexpected encounter and a cigarette start their relation. However, the leitmotif of this story is not about love. Cathy and Kim are mirrors for each other. Kim encourages Cathy to realise her dream. Cathy goes a tour in Colombus with Kim. He begins to understand his father by analysing forms and functions of buildings. It seems that they go to opposite directions in the end. But I believe that they have the identical result. They are aware of and are changing previous unhealthy familiar relations. This film is also a good example of psycho-geography for beginners. Buildings are emblems of changing emotions. The bank frees Cathy from life pressure. The big window is an obstacle between her mother and her. Although everything seems transparent between them, they still need more independence from each other. After all the conversations, Kim does not hate architecture anymore. Instead, he reads his father's mind carefully as he gazes at every piece of architecture. It is confusing to see storytellers are in a quasi-romantic relation. However, it is the story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in their life.

 7 ) 影片中的建筑位置和tips

最近刚去Columbus打卡,制作了一张地图上面有所有建筑的准确位置,还附有影片里相关场景的截图。

https://www.google.com/maps/d/edit?mid=1tsVLVs4qyhd-Fu_PPI-jsxJdmjQFy26e&usp=sharingTips:1. Columbus城市很小,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玉米地小镇点缀了些许现代建筑,开车转遍所有的建筑一下午就足够了。

2. Columbus Regional Health Mental Health Unit影片拍摄的位置在东岸,附近有医院的停车场。

千万不要跟着google map的导航去西岸,野草很高,走不近河边。

3. Miller House每周只有几天有guided tour,需要预约。

如果没赶上是靠近不了的,因为在一个死胡同的末端,有铁门隔着。

4. First Financial Bank要天黑了之后去才能拍出好的效果,白天去平平无奇。

5. 去Observation Tower和New Brownsville Covered Bridge在圆形湖的南边有一个停车的地方。

停在那去这两个点都很方便。

 8 ) 当互相有了影响,一切就有了意义——《Columbus 》观后感

故事的开端始于一场意外。

发病的教授病倒入院,儿子忡忡从韩国赶来哥伦布,被取消讲座的女孩怅然若失。

围墙内,男主角锁眉处理不得已被耽误的工作;围墙外,女主想问候而又犹豫。

“my name is JinJim?Jin, with an nHey, Jin.”借烟不愧为破冰的万能之钥。

两三口吐雾,便消磨了陌生人之间的安全边界。

幽默的人初次打招呼都令人印象深刻。

最是浪漫的是女孩Casey和Jin的几次谈话,在惬意交谈中分享兴趣、探讨人生、袒露自我。

故事在光线流转的镜头里悄然升温。

建筑美学是契机,两个漂浮着的孤岛有了相同的声频,开始共享频道。

彼此独立的生活经验是灵魂碰撞的加分项,相近的智识水平,有观点的个人见解,叠加良好的共情力,造就愉悦的谈话氛围。

于是乎,繁琐生活里,两人听见了虫语,听见了风声。

Jin是真实的,个人主义至上。

面对父亲病危的情况,坦言自己的真实心境——不想父亲好起来。

别说被儒学影响深远的亚洲人,就连在自由国度土生土长的Casey也难以接受。

谈及个人选择时,Jin建议Casey深造的口吻过于强烈,被认为是在leaturing……成长环境带来的矛盾,家庭角色带来的责任,各种羁绊交错下,矛盾产生。

选择不被理解,想法不被体谅,固执的性格叠加不被感知的动机,一如世事各种争执的起源。

矛盾易产生,也易消逝,它抵不过两个人的共性和个人魅力。

真诚的交互里,主角有温柔过招的机会和能力,造就影片的高光时刻。

温柔是多稀有的东西啊。

有人愿意挚诚倾听, 难过时刻便不用暗自咀嚼等待愈合。

没有人愿意随随便便袒露自己,因为一开口,就仿佛是承认了自己的软弱。

又或是认为,被掩盖的往事何必再谈论起痛苦多一回?

隐藏多好,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仿似不受影响。

或许开口很难,但只要倾诉的对象是适当的人,忧伤就会得到救赎。

喜爱主角人设。

思考有深度,清醒而自知,未来有潜质。

观影完忍不住期待,我们,会在怎样的时刻会和他人相遇,真切地闯进彼此生命,并且有能力把重要的人留下?

想做温柔的人儿了。

把毛刺收一收,等遇到频率相同的人,一起在做尽平凡事:细节里看见瑰宝,大地像乐园美好,动荡下浪漫地散步。

毕竟啊,不能因为想免受伤害而变得凶巴巴,也不想虚张声势地圈地保护自己了。

低潮期,也要大胆相信和向前迈步。

最后,关于剧情。

单薄吗,对话就足够让人细品。

情感交代不明吗?

又何必要碰撞出强烈的火花。

东方美学的朦胧不被看见吗?

主角之间的故事不落俗套,仍然浪漫,让人神往。

结局不应单一,明朗也不要是叙事的选择,留白也未尝不可。

当互相有了影响,一切就有了意义。

 9 ) Modernism with a Soul

我问自己在走出电影院之后,为什么无法从《Columbus》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似乎没什么道理。

那久久吸引着女主人公并持续给予她力量的建筑物,在电影中仅仅体现为一个扁平的无法走入和感受的图像。

当男主人公质问她一个具体建筑物对于她的意义,她终于给出了一个彻底的私人理由——此刻影像沉默了,观众甚至无法听到她对私人体验的描述,更不必说去实际经历这一体验了。

除此之外,观众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知识。

关于建筑学的lecture就很吸引,至少对我这个外行来说。

看完《Columbus》,很多人(比如我)大概会对这个现实中的小镇和其中的著名建筑产生实际的兴趣。

我怀疑这部电影是否从公共财政那里获得了支持,因为把片中展现建筑物的空镜头单拎出来,说它们可以组成一部城市宣传片也不为过。

当然,这些建筑学知识与它作为故事片的动人之处没什么关联(再加上我对建筑艺术毫无了解)。

再多的知识也无法保证缩短同主人公的心灵的距离。

精神性的力量来源永远是私人性的,是他人无法到达的。

这是一部讲述modernism的电影,用现代派建筑讲述现代性精神。

主要人物都是现代性精神的载体。

在电影中没有人相信超越性的价值,无论是西方的一神论宗教,还是东亚的家庭本位伦理。

当然,这不意味他们就什么都不相信了,只不过,相信何种价值全部要靠自己决定。

观众也一样。

正如女主人公拒绝男主人公对她进行关于人生选择的lecture一样,这部电影也拒绝在价值层面对观众进行lecture。

lecture嘛,建筑鉴赏ABC就够了。

上面说的都是《Columbus》的“冷”,它的温度,那种把观众拉进去的东西是什么?

它和观众的共同立场在哪里?

也许是在于影片展现的寻求价值自决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失败。

女主人公说,我【不确定】建筑是否真正疗愈了我。

这是绝对真诚的自白。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失败,个体通向他人的可能性被打开了,人们短暂地转向自我之外。

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人生的低谷中相遇,观众在永恒的失败中和这部电影相遇。

因此,会被这部电影打动的人,多少带着自恋和自怜。

《Columbus》高过这群观众的地方在于:它将现代人的挫败转化为现代性实现自身的内在环节,至少是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主人公们凭借自己(由全部过去,包括过去的失败定义的人),在接近影片结尾的某一时刻,做出了面向未来生活,接受全部不确定性的决定。

当然了,影片【不能够】告诉观众如何做出这一决定。

它只是在说:我理解你;你看,跨出这一步是可能的哦。

我很感动了。

 10 ) 《Columbus》截图和关于“现代性”的理解

“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作为美学观念还重构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到一本书《现代性的隐忧》什么是“现代性”?

觉得这是比侘寂、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等美学观念更为复杂、更难以诠释的一种美学观念。

看过很多冰冷的解释都不让人满意,影片中给出了一个比较温暖的释义。

以后有空再思考和归纳吧待定…………

《在哥伦布》短评

……

7分钟前
  • doneaway
  • 很差

3.5。其实光是两个身份倒置的人物从相识到交流最后与各自的生活和解的故事就足以单独成章了,而导演还能通过文本和影像两个维度去建立人与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属实不易。

9分钟前
  • 蓝猫白猫
  • 还行

唯美的画面,建筑融入电影,一个热爱建筑学千方百计想走进建筑学的女孩,和一个父亲是建筑学教授却丝毫未走进建筑世界的男主,相遇在建筑圣地,用建筑探讨人生。

11分钟前
  • Zola
  • 还行

这电影有多闷,画面就有多美

13分钟前
  • Kyyper
  • 还行

属于那种可以分析一大堆镜头语言啊导演个人风格啊吧啦吧啦的但是看的时候啥也没注意只想睡觉的电影。

15分钟前
  • 浆糊片子
  • 较差

3.5,画面非常赏心悦目

16分钟前
  • 荒林
  • 推荐

尽力了~~~~没看完

20分钟前
  • 遠離喧囂
  • 较差

看得很舒服,会回想起建筑与环境曾对自己的触动。。还想起当初还以为是Ohio的Columbus、拖着没看,也想到自己为什么不喜欢现在这些无聊的城市。。情感表达也是喜欢的

24分钟前
  • willamette
  • 推荐

大概是我最近没耐心了

27分钟前
  • 是小丸子呀
  • 较差

抱歉没有看出建筑美和人情的交汇

2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2星给建筑,其余的都挺扯淡的

33分钟前
  • gia
  • 较差

一层是父权母权的重见与和解,一层是建筑与城市对人物关联的外化,轻盈颤动,雁过留痕。

35分钟前
  • tankry
  • 推荐

空间第一,空间与身体的互动第二,叙事第三,注意力就在三者间游移,很显摆的拍法。当在说「这是一部关于建筑的电影」时,更大的可能是它同时离二者很远。另一个观感是现代主义,至少是片中的现代主义,是时候寿终正寝了。

36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还行

今年最佳摄影,情感引领全片,然后又做到了将情感彻底溶于画面之中,彻底浑然一体,形成独特奇妙的观感 8.0分★★★★

39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讨论注意力本身就是又一种迷思,确实让我看得有点想睡觉。

40分钟前
  • 热带柳
  • 较差

日影的透明氧气感。建筑作为母题嵌入影片里,作为背景默立在人物Before式的对话漫步后,又几乎成为一个角色去推动情节故事的发展成立,而当主人公聊起建筑的疗愈功能,那众多沉静明晰的固定镜头,精确顺畅的剪辑仿佛也成为了这些规整现代主义建筑在本片的镜像,疗愈着我们。

43分钟前
  • 朱马查
  • 推荐

让语言显的苍白,让情感不言而喻,通篇谈建筑,这是艺术电影中少有的处理手法,让精神世界和建筑空间融为一体,虽然人物内心都有各自的烦恼和苦闷,但文本镜像静谧而舒适,从某个层面来讲,还是赋予了角色以光明和希望的积极态度,平实细腻,通透轻盈,温柔疗愈,如亲身体验了一把万物静默的空灵和美

44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就当成小镇风光片看吧,感情戏很收敛,节奏慢到想快进。ps. 那些建筑看起来真美。

48分钟前
  • 红男
  • 较差

抛开这些 所谓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建筑 各位的三观 还在不在 ...

51分钟前
  • a7277853
  • 较差

很多时候,人类的生命和感情都不像建筑一样拥有永恒且凝固之美,它们的变化甚至消逝都无法掌控。

52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