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至80分钟处中途感想:华生已经别无选择了,他只能前进。
他人的牺牲,朋友生前的托付,他自己的强烈期望……不顾其他一切,只寄希望于朋友的复活,这是一种病态的爱。
大量的打斗,故事的跌宕起伏,华生和Friday的种种纠葛,配合着激昂的音乐,一切无疑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但是除却这些通俗的元素,还有华生在希望中的无比绝望的内心。
Friday在痛苦,在杀人,在嘶喊,华生却无法面对这些现实,他只是幻想着……在最需要实际行动的紧要关头,华生却以幻想反抗现实,他挣扎着,叫喊着,希望Friday能恢复理智,但事实终究是无情的。
你们体会到华生深深的痛苦和绝望的爱了吗?
我非常喜欢这一段。
虽说前面的一些情节各种有既视感,故事的套路也像不知道被谁框定了一样按照着大流的动画轻小说发展,但还好这一段还不错。
不知道是哪里不对了,这个故事的发展太大了。
《和谐》和《虐杀器官》这两部虽说也是世界性的大结局,但其发展是以小见大的,这个故事感觉整个儿都反了过来……可能只是我感觉错误……我在看《虐杀器官》的时候还没怎么感觉到,但看《和谐》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伊藤计划本人在作品中的存在感了。
我总能轻易地想象出伊藤计划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抱怨。
《和谐》中“健康”这一观念被摆到了第一的位置,我曾奇怪作者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奇怪的乌托邦的设定,但我转念想到他是一边接受放化疗一边写小说的,忽然就明白了。
《和谐》大概包涵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怨念吧,《尸者的帝国》可能也是。
我再感叹一句,移情作用真是挺可怕的。
我是得知伊藤计划身患癌症却坚持写作,最后英年早逝这个消息之后再看他的小说的,然后我就不能好好地看书了,总是想到作者的这一背景,怎么想都绕不开他英年病逝的事,弄得我莫名其表地压力很大。
这次的动画化宣传的时候,也提到了他因病早逝的事,这可好,我更加无法好好思考了。
我想,伊藤计划是生着重病写小说的,那么谁敢否定他的三部小说呢?
这就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释怀的地方。
癌症治疗太过可怕,总之我是放弃思考了……P.S.《尸者的帝国》大陆版有生之年能看到吗……看到第90分钟:我发现一个奇妙的类比。
那个想创造出永久和平的人(他名字叫什么来着……)说那些以世界和平为志向的政治家,却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参与战争。
之前华生为复活Friday解剖了一个尸者士兵,这件事还被讽刺了。
这两者是一回事。
华生不是也为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他了吗?
明明是追求和平,却不断战争,就像华生,明明是追求幸福的幻想,却不断毁灭幸福,不断痛苦。
战争怎么能带来和平?
痛苦怎么能带来幸福?
终于看完了,感想如下:这啥啊……放片尾曲前的最后几分钟的暴走剧情我实在无法理解,华生有必要把自己也变成尸者吗?
有必要吗?
片尾曲结束后的那段有必要吗?
为什么强行和福尔摩斯的故事接上……这结局和《和谐》有区别吗?
坏话说得够多了,其实本作优点还是很多的,我没什么耐心,就不一一说了。
就像《虐杀器官》和《和谐》一样,这部作品给了我很多思考,有时候,一句话能启示我很多。
这部作品主要依靠它所表达的思想支撑起来的,如果它的主题没有这么有深度的话,那这个剧场版就和一般的中二动画无异了。
动画有些细节藏得太隐蔽,所以很难让人完全理解。
我没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对于剧情,对于结局自己解释了半天,随后看了其他人的解释发现自己理解偏了……我有点失望啊……
这部剧的底子是真的好,续作也是真的烂。
如果说eva是海德格尔式存在主义的宗教救赎探讨,那么这部剧就是德里达式的解构主义现代批判。
比起eva,这部剧的底子显得更深刻,也更完整。
我是愿意把尸者的帝国这部剧当做日本第一后现代科幻神作的。
好的作品总是在用各种门槛筛选读者,作者总喜欢存粹的荣誉而非廉价的媚俗。
就像红楼之于曹雪芹,城堡之于卡夫卡。
本雅明式的悲情文人也总也会有作品的价值得以呈现的时光。
命运总喜欢开一个世事无常的玩笑,伊藤计划英年早逝,囫囵修改而面目全非的续作怕是很难展现它真正的价值。
整部作品分为明暗双线,明线为以实用理性(在剧中表现为极端的工具理性)为支撑的现代工业文明,暗线为以道德伦理为支撑的古典人文精神。
伊藤用熟练的互文技巧将工业文明的物质景观交织成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代表工业文明的诸多名作,华生、鲁滨逊、鹦鹉螺号,以充实的形象勾勒了英美现代经验理性主义视角下的大工业化社会。
在工具理性范畴下。
统治自然的合理性与阶级统治的非理性融为一体,获得了解放的生产力加固了异化的生产关系。
在现代社会的大前提下,人的存在的合理性究竟为何,华生展开了他的追寻之路。
我想这也是伊藤自己的追寻之路,他由西向东,经欧美而由俄,由俄而归华、日,在反思了英美实用理性主义、陀思妥耶夫斯、托尔斯泰所宣扬的宗教救赎主义、而选择了以情为本体的东方入世主义人生观。
毫无疑问,在华生(伊藤)身上,有着一种古典主义的浪漫精神,他与友人的情支撑着他一路向东的漂泊之旅。
我所理解的尸者,是工业文明的史前生物,这个故事,也应该是工业文明的史前神话,故事的本质是对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工业文明的加西亚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批判。
故事的最后应该是从借助救世书,将工业文明的时间线轮转回真实现实的时间线,从而将作品还原为工业文明的史前史。
至于这个续写者,后面不知道在写些啥,说实话,我是真的搞不懂。。。。
而尼正太 和马卡 用自己的死来阻止主角 第一个诞生灵魂的尸者 the one 在寻找同伴(新娘) 上司疯狂的用书的力量来毁灭人类的 杂音 希望建立永久的秩序和救赎(人偶妹纸的提到过爱迪生不希望存在杂音)而最后的一幕仿佛是上帝对人类的奖赏一般的赐予了两个尸者灵魂 算是最好的奇迹了吧
很喜欢的题材和创意。
本身的主题与情感的包含也很浓厚,作品的角色与原著作者两人之间的映射也很令人感慨。
其中,对于战争的刻画让人觉得“尸体间的打斗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这正是对战争的反思,战争堆积着成千上万的尸体,在枪炮面前的人与尸体毫无差别,因此个人认为是有包含“反战”的意义在里头的。
下水道一幕,华生与挚友的灵魂重逢也十分感动并且有冲击力。
死者的灵魂终于回归(也只回归了一瞬),但华生与所爱之人的灵魂仍隔生死离别的深渊,即使灵魂回归,死去的人也不会再复生。
其对生死的探讨也令人唏嘘。
同时华生与死去挚友生前的约定,以及为实现约定所前行,也与原著作者与续写作者之间相映射。
作品像是也反映了作者间的故事,替亡者写下遗作的序章与替挚友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华生一样。
同时粗浅地认为,Friday最后的独白,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伊藤(死者)的独白。
那句“谢谢”,仿佛有千斤重。
纵使动画的改编在剧情上还有各种缺憾。
但个人认为其主题表现的不乏为佳作,私心给五分(为在下水道一幕所受的冲击而给,总之,是有被感动到。
)
一周目:疼。。。
二周目:24日于火车上。
名著串烧是为了什么?
那些名字代表的人物和角色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身前背景?
道路隐喻?
以打孔方式记录数据的分析机是什么?
弹幕有提到蒸汽计算机,是蒸汽朋克题材作品中的科技吗?
这部作品可以判断为蒸汽朋克吧,老实讲这个世界观构架真的站不住脚呀。
不过相对于反派俗套的目的,整部作品的亮点是弗莱德和华生的羁绊,华生的执念、一路追寻,不可知所在的灵魂,细弱的回应带来的温柔。
尼古拉那段感觉脖子痛。
痛,形式扑面而来,感觉是角色程式了,总要有次要角色以强烈的方式撕开给你看。
形式了。
我追求从容不假,但是明明当时是有使用鸦片和致幻音乐的,不必如此直白的痛苦。
我在回避痛苦吗?
本不必如此,那我想要是怎样温柔的手段呢?
目的不变的情况下手段改变是在照顾我们的情绪。
情绪。
又及,单薄的人抓来一个怎样对待也是出于不同程度的同情,但凡是稍有接触的人物出发的感情就差得多。
我想要不被影响的无差别的感情。
我的判断不该因对象有影响。
卡决定毁掉手记的原因第一次没看懂,但是想起来:'如果大便可以换钱,穷人将失去他们的屁眼。
'' 非常有道理了,上层总会控制社会资源限制社会流动的,及得利益者绝对不希望看到变革,有意思的是我所处的国度完全是99%无差别随机遭殃呢。
大概能浅显的理解为活体尸者制造技术传出去后相当大部分的人(大量平民甚至生活层面更恶劣的底层)会被控制使用满足位高者的意愿,戕害人权而且极度不稳定。
甚至尸者技术本身就是悖德的(我们的道德观在不断改变,该有底线存在吗?
),终要显露的混乱倾覆是高悬在整个社会达摩克利斯之剑。
人在使用工具,AI科技,尸者。
人对同类有本能的同情和尊重(物伤其类是这样用吗?
),被作为工具使用是对人的'降级'。
【这里也许以后还会有思考】 思维是灵魂吗?
记忆是生命吗?
好难的问题呀~~我只想撒个娇然后去睡觉,这些问题即使人退却又吸引人。
啊 尼古拉和卡选择成为保留一定意识的尸者,是为了要现在期待的'生活'模式吗?
我似乎不能完整的表述出来那些模糊的感知和想法,那我这次不再恼怒急躁了。
似乎隐隐提到一点底层劳动力和尸者的矛盾,这倒是有点意思。
好歹我还是个学语言的呢,唯一相关的一点知识:索绪尔结构主义,并不太清楚,啊,本弱鸡真是废物,专业水平不够真的是非常让我郁猝啊。
华生的努力不是没有成果的,他的确回来过。
但没有东西该永远留驻。
总要有新的灵魂踏足在地上。
控制,控制给我们安全感,我们想要一切按意愿来。
老实讲问题在于我们的欲求,知道自己吗?
先知道这个才知道想要什么,远离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割裂,割裂是不可能的,你要知道自己。
最喜欢伯纳比上尉。
可去你们妈的吧,谁不知道你们的逼事没完没了,干完这票老子就跑,哼。
想带带帽子耶,很优雅啊kkkk
画质和音乐非常棒,但遗憾的是,故事本身说不通的话就这些东西毫无意义,完全就是浪费两个小时的生命。
整部作品就是个缝合怪。
借用了大量经典小说的设定或角色名字,但是却没有那些小说的精神内核或角色原本的性格,只是个空壳而已。
绝大多数的台词和画面我都能挑出毛病来,说实话我已经有段时间没看到这种级别的烂作了。
虽然看起来似乎这影片是想要讨论灵魂的本质和灵魂与语言的关系,但实际上就是几句空话翻来覆去来回倒,没有任何深度。
整部作品就像是只看过几本经典小说的初中生强行编凑的作品,中二病的味道浓厚得让人窒息。
这种作品完全就是在污伊藤计划的名。
我真的笑爆了,原来作者(円城)站花生x莫里亚蒂!
到阿列克谢和尼古拉死之前都挺好,后面就一片混乱,节奏混乱,逻辑混乱,剧情混乱,咦男主怎么还没死,咦他怎么被ntr了,咦周五怎么还没复活啊!
虽然姐姐你很漂亮,但是你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啊!
(可能这片子向我们证明了中二病打不过巨乳控,巨乳控打不过恋尸癖,恋尸癖的尸体也打不过侦探,侦探是世界的主宰,中二病不行!
声优嘛……香菜配巨乳也很萌但就……就很没说服力……另外辛苦村濑步尖着嗓子喊了……至于内涵的话,我非常不同意它的核心逻辑“思想先于语言”导出的乱七八糟的设定,以及副逻辑“人的进步不是由于美和崇高而是话语和思念”,按理说这个副逻辑还不怎么中二的啊,怎么一用到电影后半段就神经兮兮的。
另外提到了老陀那本书。
那时候心里一阵激动,以为要按老陀的主题走了!
结果又不是。
有时间去看看原著了
redjuice的人设依然漂亮,作画一流,动画整体的叙事也相当不错,下了功夫的设定也有相当的厚度,音乐十分漂亮。
“思考先于文字”的想法很有趣,蒸汽朋克、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等等相当热门的科幻要素杂糅,各种梗也玩的不亦乐乎。
科幻、动画的死忠都能在一些细节里找到很多乐趣,就算是看热闹的人也可以看的各种不明觉厉。
整部作品都带着一种准备划时代的商业大作气息。
………………不不不,这真的不是《罪恶王冠》的影评。
简而言之,看完这部动画之后,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被骗了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要呐喊——“这到底是什么鬼!
”这个故事的转折、高潮和结尾都显得十分突兀和匪夷所思,就当你一脸懵逼的时候,看见故事里面的角色还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可以让你进入不断思考“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我为什么要看这部动画?
他们在讲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我是谁?
”的哲学领域。
更直观一点地说,这就像是看着一部关于密室杀人案的推理小说,就当悬念逐渐拨开,剧情进入高潮的时候,侦探揭开谜底——犯人是一个气功大师,会隔山打牛的特异功能,然后他就这么杀了人。
我不想说脏字。
无论是科幻、奇幻还是推理类的作品,这些通俗作品在制造悬念与解决悬念的过程都应该是一个将不合理的结果用合理的方法逐渐推导的过程,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十分神秘并且巧妙,所以才能吸引住观众的好奇心。
而《尸者帝国》完全就不是这样,它为了解决问题,采取了非常暴力的方法。
最典型的就是安卓(Android)这个角色的塑造(她就叫安卓,和手机操作系统同名),这个角色很明显是引用自《未来的夏娃》中的同名角色,而那是一个机器人,吉浦康裕的《夏娃的时间》也明显有致敬那部经典的科幻小说的意思,不过《夏娃的时间》是讨论人工智能的动画,但是《尸者帝国》不是。
当曝出安卓是人工智能这个事实的时候,不是在玩梗,而是已玩脱。
因为作品已经完全失去了合理性,这个故事只是在用更加不合理的结果来诠释一个本就不合理的现象,这不会让观众觉得故事很有深度,只会让人觉得很傻。
这部作品有这很明显的主题,那便是对尸者灵魂、或是人类灵魂的思考,伊藤聪“思考先于文字,灵魂先于思考”的基本主旨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它的发挥空间并不意味着足以支撑起如此混乱的杂糅要素。
当作品从“科幻”走向“魔幻”的过程中,作品的主旨就已经开始了崩塌。
惯例找人背锅。
伊藤聪?
他只写了30页设定。
编剧和监督?
这部作品的叙事和分镜都尚属上乘。
supercell?
redjuice的人设和egoist的歌都没啥大问题,redjuice的金属感和现代感很适合科幻作品的风格。
……那么就决定是你了,圆城塔!
在续写伊藤聪的这部作品的时候,圆城塔塞了太多私货。
圆城塔也并不是没有参加过动画的编剧工作,事实上,在《space dandy》中,圆城塔负责编剧的部分也是可圈可点,所以在观看这部作品之前,虽然没有读过原作,我还是算满怀期待的。
但看这部作品的中途,我眼前一黑,仿佛看见了吉野弘幸和大河内一楼的笑容……那两人也不是真有多糟糕,只不过看这样的作品对心脏不太好,太刺激。
少年爱的部分可以提一提,从商业上来讲,无可厚非;从考据的角度上来讲,19世纪的英国有着一股相当剧烈的女权主义、自由主义还有同性恋意识觉醒风潮,像雪莱、拜伦、王尔德乃至图灵等等带有传奇色彩的英国天才人物的同性恋往事直到如今也是充满争议,因此在这样一部蒸汽朋克风格浓郁的作品里拥有这样的要素也显得并不突兀。
更何况,在续写友人的作品的时候,圆城塔应该也对作品的主角注入了很多心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华生与星期五之间的友情应该引起了作为续写者的圆城塔的共鸣,所以两人的感情应该也影射了原作者(伊藤聪)与续写者(圆城塔)之间的友情,哦,我并不是指圆城塔本人有着同性恋倾向。
那么,据此而论,最后结局中,华生选择成为尸者与星期五相伴,也应该藏了圆城塔的私货,他这种将自身代入角色来向逝者表达怀念的想法,可以理解。
可以理解并不代表可以原谅。
作品并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东西,作品包含了创作者的一定量主观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过了度,就会让人反感了。
或许圆城塔本人因为有着失去友人的经历,所以可以很简单地代入角色,但对于我们这些最广大的观众来说,移情却显得很难。
我们只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还有点尴尬。
如果让伊藤自己来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局,我想,他应该会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向我们展现用他的“思考先于文字,灵魂先于思考”逻辑推论出来的灵魂是什么吧。
作为科幻作品来说《尸者帝国》让人失望,但为动画本身的高质量,给个3星及格分。
看完了一遍不得不说wit这次的作画真心漂亮!
花生星期五帅哉香菜美哉!
但是仅仅围绕着“帮好基友Friday找回灵魂”和“帮兵库北找到灵魂”是不是太过空洞了呢?
本作是想讨论一些有关于意识与灵魂之类的哲学问题,但很不幸,圆城塔无法像伊藤计划表示得那么凄厉、直白。
无论是小说还是动画看完以后我只想说:要是伊藤计划能活着写完尸者的帝国,就好了。
(●—●)中二病集大成者别和我说原著怎么怎么,我看个电影还要背作者生平演职员表吗。
故事线乱的一塌糊涂,出场那么多人物结果一个个塑造的莫名其妙。
男主人设也是相当招人不待见了,幸亏是个基佬人设直男的话能被活活喷死。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男主想要复活基友,弗兰肯斯坦想要复活自己的新娘,妹子想要得到灵魂的故事。
中间白毛和阿廖沙表演了一波花式自杀想让男主认识到尸者的存在并不幸福,但是男主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疯狂作死,但是最后靠着主角光环活了下来,基友似乎也恢复了意识,然后男主为了封印手记 不并不 只是为了让观众懵逼,为了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深度来了个骚操作。
这种电影最大的毛病就是自己搞了一套站不住脚的玄学理论出来,还不停的的给你解释这套理论。
不是老哥 我他娘来看电影的不是上课的 别踏马来这套成吗。
你就说我这个设定里就是这样,别编你的理论了好吧。
然后就是这个名字的设定,不是用了名著里的名字就能把整部电影的逼格提高的。
反倒是看着那些一个个原本丰满立体的角色名被按在一个个虚伪不真实的人物上让我充满厌恶。
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塑造能比得上这些名字原来的主人。
最后,这部番不值8.9分,看颜的看到白毛死了就可以停了,听歌的请直接听歌然后关闭窗口。
虽然中二,不过倒挺喜欢的
观影盘点:我的理解是语言即灵魂,然后讨论灵魂和语言谁先谁后这种问题,在哲学家和结构学家那里非常枯燥,放到动画里的话,故事演不好还是不行!掉书袋式的背景设定与人物引用,可惜没有把握好自己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与电影的时长和节奏。画面中的时代构建一如日本众多动画电影一样优秀。本着把爱人复活不断折腾的《时间机器》不算成功,不断探索人与机器边界的《西部世界》很成功,这部想把好基友复活不断折腾的华生却没把故事演出到动人以及该有的深度!这里只是举了三个例子,不能做归纳,但蒸汽朋克类的作品难成经典却是真的呀!P.S.关于灵魂还有自我这些追问,放在主人公口头也是忌讳的,说出来就假空,演出来才能动人!可以参考下《银翼杀手2049》中对自我追问的演绎,就非常动人。
设定非常有意思,一个把尸体利用到极致的蒸汽朋克风世界,这是个遍地都是弗兰肯斯坦的世界,人们自从发现了弗兰肯斯坦以后,都梦想着能复活人类,但是做出来的都是类似僵尸的物种,没有思想,行动缓慢,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基石,活人利用这样能活动的尸体承担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电影主要讨论了关于灵魂的话题,只是会活动,每天都重复着同样工作的只能称之为尸者,但是这些尸者失去的那21克重量,承载着所有的欢笑,悲伤,苦痛,憎恨。只有拥有了这21克的重量,才能真正称之为人。
没有看过原作,感觉应该是改编过程中丢掉了一些重要的铺垫吧,人物的动机,事件的原理等等,给人印象都是模糊的,整个故事没有撑起来,以动画来看,传达出的东西太过肤浅,算不上是科幻,整部片子还在讲灵魂,好像有些讽刺
烂尾魔幻基片。
蒸汽朋克实现效果很棒,场景美,剧情。。。发展有些突兀啊。。还是要找原作看。
制作精良 男主对挚友的感情感人至深 全剧音乐都很棒
配乐很好,但就是太猎奇了,编剧脑洞大,无法理解。
青……青龙不死,血衣重生!(?
世界观脑洞太赞!作画太赞!香菜御姐声线太赞!风景纪录片(不)部分太赞舔屏停不下来!ED太赞!各种名著梗www但是为什么你们最后要去拯救世界!为什么最后要去罪恶王冠!(不)全程觉得脖子后面好疼_(:з」∠)_
....
五星开头和画风都无法阻止我打一星,白瞎两个小时。
如果这都不算爱情,如果这都不算基番。星期五好萌好可爱,华五还是挺好嗑的哈。
霸权社这不是挺有钱的吗,霸权社怎么老整中二剧本。前半引人入胜后半无力吐槽
信息不足
有趣的设定蛮多,但为啥要变成玄幻啊 着眼点不放在基情上都不行了 两个小时只为Friday?
日本人对蒸汽时代的伦敦是有特殊情结么,这也太美了,音乐和设定也没得说,可惜这从中间开始沦陷的剧情,不然就神作了
浪费我2小时……
看到最后反而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有语言才会有思考,会思考就有心灵!思考是语言的前一个步骤,有语言的话就有心灵,灵魂就在那里。
经费很充足感觉很有钱的作画,差分机这背景选的太契合了,语言是思想的证据这点也很赞,故事是好的故事,但是时长太长铺垫太多看了三遍才看完。嗯,看完就后悔了。海妲里,一个典型的工具女,胸大又男凝,一开始还以为日漫终于出现一个正常的女角色了,结果竟是这,不是,你们申请费画给投资方画的饼难道是女角色的胸吗?太恶了,尤其最后,你们是准备kiss吧,是吧?是吧!合着你小子还是个双呗,简直震惊我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