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小欢的《一转念》中提到这部电影,里面的设定还蛮特别,所以特意找来看看。
看完之后,觉得主旨还有点意思,不过叙事比较乱电影借神秘力量来拷问人性,可是我只看到其中的伪善。
收到box的人,因为私欲而随意地判定他人生死,不能够坚持自我、坚守人性。
但是,控制这一切的力量,又凭什么以此对他人做出惩罚。
并且,它对人先极尽诱惑却并不说明,事后再做裁判,这样不就是伪善吗?
本片似乎将一个简单的故事搞得太过复杂了,加入太过苦涩难懂的东西,很多镜头,人物,情节好像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本来是一个简单,悬念的故事开头,偏偏要在后面故弄玄虚,就像本片本来是改编自《我是传奇》作者理查德·麦瑟森的短篇小说《按钮,按钮》,作者本人也没敢想有朝一日会被翻拍自电影作品,而且还是一部接近2个小时的电影,事实证明,本片只是导演借这个故事,描叙了很多他内心混乱的想法和概念,然后不顾观众的感受,一股脑硬塞了进来。。。
情节枯燥还勉强能够忍受,作为一部科幻片,粗糙的特效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啦,卡梅隆·迪亚茨在本片中表演无任何亮点,这让她此次的故意扮丑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导演理查德·凯利曾经执导过《死亡幻觉》,过了这么多年之后,看;来他是退步了。。。
中英字幕下载地址http://www.3edyy.com/html/kongbu/2010/0104/17561.html
对于这部电影,似乎导演想要阐述的主题很多,但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探讨,因此到底想从这部电影当中抓住什么就需要观众自己来决定与权衡了吧。
从电影开始,就已经在渲染一个幸福稳定但缺乏安全感的家庭。
男主角工作不顺心,女主角则面临着金钱危机。
这个时候有人来提供百万美元的诱惑,想必所有处在当时环境的人都会为之心动。
实际上,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并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暂停了电影,开始角色替换的思考。
即,如果是我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怎么做?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我在年轻十岁,我会在第一时间当着Mr.Stuart先生的面,按下这个按钮。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个和自己无干的人死去,和面前的百万美金相比完全算不了什么。
即使我不做这种事情,会做这种事情的人也多了去,何必为了心里面的一丝歉疚就放弃如此之多的财富呢?
更何况,恐怕心理也不会有什么愧疚吧如果是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卡姐的角色年纪大,但是我真的会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陷入深深的犹疑当中。
但最后我的选择恐怕仍然会是在担心和怀疑当中按下这个按钮。
也许,人类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要受到道德的拷问,但很多情况下,最后仍然是利益占据上风,真是杯具的现实十年后的我,已经有了温馨的家庭,也许也会遇到卡姐一样的经济压力。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会很优雅的揣测自己最终会拒绝这个诱惑的Financial Opportunity。
对于当时的人生来说,更稳定更安全的走完人生才是自己最主要的目的。
那个时候的我恐怕并不会相信真的有一个完全无需自己承担任何责任的巨额回报。
越是具有诱惑力的事情,背后隐藏的东西可能就要越多。
即使真的不需要我自己付出什么,但是这种心理压力就已经足够让我心惊胆战,夜不能寐或者上面说了这些东西,只是为了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现实的考量会逐渐占据上风,不计后果的行为会越来越少,除了风险承受能力下降这一不争的现实之外,更可能的是不想去破坏当下生活的守成思想作祟吧。
不过,我并不认同将这种考量和道德挂钩的假定,人生路漫漫,但是长路之中,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但道德感恐怕并不在这些事情的范畴当中。
你是好人、坏人还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上天已经注定,不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
其实这些东西只是这部电影当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对于电影情节则是见仁见智。
但是有影评说卡梅罗迪亚兹太老,这个观点实在是让人无语。
本来卡姐扮演的就不是一个花瓶角色,电影里面并不是靠着一张脸吃饭的人,何必探讨年纪问题。
如果换一个青春洋溢的美少女,恐怕这部电影只能归为烂片的行列了吧。
卡姐一直想要转型,改变人们对其的一贯印象,虽然不能谈及成功,但不应该抹杀她的努力。
想看漂亮女孩?
去看我为玛丽狂吧
人类对于这种外星生物就好像小白鼠对于人类,人类对于老鼠来说是超出它理解能力之外的,这种外星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当然也就必然有超过外星生物理解之外的人对他们进行cao dan的检测和评定这导演偏要用这么愚笨这么冗长的手段来说这么简单一根筋的故事,智商也低到一定的程度了鉴于人类和这种外星生物的差别,这外星生物就是在利用人类人性上的缺陷嘲弄人类罢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原本可能是劝人向善或者人性本恶,但是一不留神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有钱有权我怕谁”给表达出来了,真是可笑到极点更可笑的是,这叫科幻么?
男主角爱看Sci-Fi,探索火星把外星人招来,冒似虫洞的空间传送.......这就可以成为科幻了???导演编剧多读点书吧,就算小说原著如此, 这可是2009年的电影.....而且诸如那个保姆的一惊一乍的表演, 脑残一样的V字手势......I feel violated,这片子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特別喜歡她在本片裡演的這個角色心地善良又充滿愛心的媽媽與兒子和老公之間的感情很好但因為做出一個錯誤的決擇而必須用生命來償還喜歡片子裡70年代的懷舊風一些街景的特效也做得很好還有這部片令我想起Twilight Zone的感覺不是一部會令大家喜歡的電影但相信還是會有部分人喜歡電影裡的一些細節
看完以后,我查了下导演Richard Kelly的岁数,尽管之前看过他那部同《穆赫兰道》一样晕乎的处女作《死亡幻觉》,但对于导演,我是一无所知。
而当知道他出生年月的时候(1975年生于美国的弗吉尼亚),我终于明了这一切纠葛诡异的情绪出自何处了。
虽然国别文化意识形态都不同,但因一个年份让我和他就此有了相似之处:那是一种类同的童年感受,感受中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冷战。
冷战之下的国度间是相互猜疑而戒备的,那是个克格勃、FBI大规模职业化的年代,相对具象的体制对垒之下,政客们不由自主的玩起了一种冷战时期的特色游戏:假想敌。
这类游戏总是伴随着异想天开和荒诞不经。
意识形态的对垒与政治游戏最终影响了公众文化的传播,大量冷战题材的影视剧集充塞着那个时代的欧美荧屏(幸好那时候中国老百姓还穷的买不起电视,而且当时的院线还归伟大的党所有,故邪火未得燎原),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具体的人咱不大好说人家真名字,那咱按务虚的玩其实也挺Happy的,最后好象弟兄们把宇宙里所有的假象敌都给编进去了,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大西洋底下来的人》和《X档案》这类的政治科幻大片,它们都有如下特点:体制在外,政治暗含,不晓出处,不知所踪,神秘之中是荒诞,现实之外总悬疑。
完全符合那个时代普遍的猜忌与戒备心态。
而出生在犹甚的七十年代中叶,想必中产世家的理查德兄弟留存下了不少的童年记忆,这些记忆,更是那代人的烙印,象是一纸无法改变的出生证明,当然,也影响了小理的艺术之路,在这一点上,我和他真是感同身受,想想当年买了多少《奥秘》和《飞碟探索》啊,打开杂志就开始瞪着大眼白日做梦,谁还管那里面最终写的是什么呀!
由此一来,影片做成什么样,我好象就都能接受了,没错,硬伤是多,剧情是拖沓,影调是别扭,卡姐是大妈了点,但因为这个限定的时代背景,一切不合理的处置反倒成了影片吸引我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影片有了一个属于故事本身的节奏。
烂怎么了,反正我是一气看完的。
毕竟我是为影片设定了一个前提:它好象真不是为今天的人们拍的。
所以影片中类似《不道德交易》命题思考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反应。
我只明白:那个能杀人的盒子,正是那个时代用来杀人的黑箱,更是件献给岁月与记忆的礼物。
看懂了就好,看不懂,连个乐可能都算不上。
这部去年的电影好象挨的骂比受的夸多,有点让小理受委屈了哈。
对于电影这一门新的艺术载体,很多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将电影作为他们一种新的艺术尝试。
所以电影经常会呈现音乐,绘画或者文学的精髓。
Richard Kelly在他第一部的作品《死亡幻觉》里,运用一种带有科学的艺术理念阐述一个深奥的概念——时间。
两个多小时的片长,绝对是个煎熬。
里面有很多的谜团,模糊的时代,没有介绍的人物,就连故事的线索都埋藏在那本时间的书里。
再加上那些深奥的词汇,什么“传送”“虫洞”,不由的联系起霍金的那本“时间简史”,看到最后,不想暴露自己对科学的一知半解,只得拍手叫好,是一部惊骇之作!
但是,也许只是个胡烂鬼扯。
既然牵扯到科学,请问,这阐述的道理是否太过于主观?
Richard Kelly你能说你自己对科学有何权威?
好,我们暂且把这样称作为“一种观点”,我可以接受。
可是,今年又来一部Richard Kelly编剧的《死亡幻觉2》我就无法理解,这科学观点还能用一部续集来继续解释。
我们如果仅仅讲Richard Kelly所有电影作品看做悬疑惊悚片来观看呢?
绝对是“不负责”的电影。
我根本不能容忍《南方传奇》将影片的2/3的部分作为隐藏部分发送网络上,太不可理喻了。
死亡幻觉剧情拖沓,乱留悬疑,最后都不给予答案,这根本不是谜团,我想Richard Kelly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就没个答案。
就好比我问 你知道我现在是开心还是难过一样,答案就是 我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tho box起初我是有所期待的,我想Richard Kelly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应该领悟一些道理,很多的影迷也逐渐的从“死亡幻觉”的鬼扯里苏醒过来,Richard Kelly装逼的真面目也逐渐显露,该老老实实做一部惊悚作品了,还请到了卡梅隆迪亚兹这样的商业演员,应该不会偏太远吧。
结果,Richard Kelly仍旧抓着科学不放,请问你懂多少?
这样做就能给电影加分?
我已经厌烦了Richard Kelly用肤浅的科学道理套上神秘的外套出来吓唬人了,很可笑。
Richard Kelly是一个十足的艺术流氓。
剽窃观众的感官,最后不负责的讲观众丢弃,前戏只有油嘴滑舌的谎言,结果一切把观众挑起时发现只是一场空。
多么卑鄙下流的一位电影工作者。
如果我去摁按钮,先杀你,Richard Kelly。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wNTk1MTE2/v.swf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wNTk1MTE2.html
我看的其实是网络上的"R5—翻译还敢再烂点吗?
"版本。
这导致我必须去听,去认真的听原文的台词所呈现的东西。
当你的目光不再停留在屏幕底部而是投降屏幕中央,并且你的耳朵拥抱了影片每一个细小的声音的时候,你其实会发现:WC!
R5的音质真的那么差!
其实原文小说所要抢眼球的地方跟影片是有出入的,人心隔肚皮这个浅显而正确的道理,正是小说那最后一句中心句所要呈现给广大读者的东西,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还有认知其实是未知的。
当然按照小学语文老师的方法,这个算是文章的大意,而中心思想却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生命如果能够选择不正当手段通过损失另一个无关生命的利益来让自己获利并且追究不能,那么到底是to be?or not to be?上面所说的中心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蒙蔽了观众对丹尼老兄的导演的作品其他部分的认识。
——————————厚道的分割线,让大家方便阅读——————先来第一种假设,地球是半脸怪的寄主的试验场,他们是高端的生命,当他们的实验品要向月球之外的空间探索时,他们来检验了,实验目的影片里面没有说,也许是要决定实验品的生死,或者只是简单的分类,这个问题观众不知道,但是不管怎样,如果这个星球真的是他们的试验场,也就是他们的财产,他们想怎样都没关系,我们啥也不能说,因为历来只有看到过动物保护协会在抗议拿动物做实验,而没看到说动物自己跳出来说要求权利。
因为第一种假设没啥好讨论,如果你认同了的话,可以不继续看下去。
————————————同上线——————————————第二种假设。
对火星发射的信号引来了这种光之生物,而他们选择半脸怪作为代言人,也许是希望高调的出场,也许是因为他们其实没那么高端,只能选择那一个倒霉蛋。
不管是二者之中的哪一个原因,这东西都很自大。
认真看的儿童款鞋子们应该能注意到,解雇卡姐的人热爱流鼻血,而斯考特没能从叉战警变成太空叉战警,也是因为半脸怪已经控制了整个NSA的关系(你硬要说影片没明白交代这一点我也不知道怎么反驳你)。
半脸怪给了他们个箱子,然后把他们逼到窘境,然后强势(自大的副作用?
)的提供他们一个交易,并且说白了不能讨价还价。
于是卡姐在窘境下,to be了。
卡姐和斯考特不仅是强买强卖的受害者,并且还不够聪明。
魔术中常用的障眼法,盒子其实就只是个盒子,而真正的作用在于那一百万。
我不妨搞笑一下,得到的不是一百万,而是一百万斤猪肉,那估计代理人换了好几个了已经,都被盒子砸死了。
实验的目的也许也是影片可能想要表达的主题:人在窘境下是否还能坚持对生命的同情与爱,或者道德?
这是一个如何草蛋的主题呢?
大家自己心里明白。
卡姐在图书馆与半脸怪的那段对话,大大出乎了高端生物的预料,pitty和love,而且卡姐是在完全不知道她按钮的时候有个女人死在家里这码事儿。
而这样却正好表达了卡姐在那样的麻烦和窘境下,还是表达出了爱,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就是这样一个不纯粹的生命体,他们混合了贪婪,自私,同情,爱。
结尾段,左轮手枪登场的时候,卡姐问半脸怪,我能得到原谅么?
半脸怪说:我不知道。
这时候我想到神,上帝,以及老天爷,他们都是慈悲的,仁爱的,当卡姐决定去死的时候,她理应得到原谅,原谅才是真正的强者所做的事情,但是很惋惜,这三者都不存在,只存在一个冷血的高端生物,还有些装X。
我们可以无尽的猜想,如果后面那女士没按钮,那么枪里的子弹是不是会没有呢,那他们儿子呢?
如果大家都不按钮会怎样?
如果全球人民一条心把代理人来一个杀一个又会怎样?
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可以讨论下然后写一封信给导演,让他给个答案或者拍个续集。
————————————同上线——————————————遗忘了一点东西,卡姐按钮的时候,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好奇心,对于一个啥都没有的盒子按钮,当然想按按看,要是没好奇心,那也不会往火星射电波,也不会被好奇心害死,写到这里我仿佛觉得光之生物就是好奇心的化身,是来惩罚人类的。
当然,这是搞笑的。
又遗忘了一点:建筑工人开车载着斯考特要去救卡姐,但是路上来了个圣诞老人,于是他们竟然在自己在乎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还在关心另一个无关生命的死活的停下了车,难道不能直接押过去么?
不压过去证明了主题中的道德还是存在的,一直存在的,不是刻意存在的。
而不绕路过去也体现了人类还是不够聪明。
还遗忘了一点就是:斯考特被无良黑商忽悠了,黑商真的很无良,一开始让你选择,要么过窘迫生活,要么就把你老婆杀了或者让你儿子成为半个海伦凯勒,最后被判了个谋杀,只能无奈的为黑商卖命到死,太没道德了,人神共愤。
当然神没有,那么只有人,但是人怎么愤呢?
这就体现了另一个影片要表达的观点:弱国,哦不,弱球无外交。
————————————同上线——————————————写到这里,比较乱,大家凑合着看吧,总结一下影片的基调:it is a cup.综上所述,人类很不幸的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大并且装X的生物,并且这个生物毫无道德感,并且自大,先人愤一下:这样的生命有什么权力来对人类的道德进行拷问?
那谁来拷问他们呢?
愤归愤,但是真要这样了,我们还是只能不停的买杯子和餐具,还要放在茶几上。
如果大家都喜欢戏称阿凡达为阿凡提的话,不如把the box也戏称为the cup.————————————PS线——————————————PS:1.我觉得其实关于影片中的水,只是导演的个人喜好而已,详见死亡幻觉。
2.导演果然是林奇的fans,片中好几个雇员的无表情凝视镜头以及手势“V"都很有林奇片的影子。
如电影所演,想象你结婚并有孩子,家庭基本幸福,但就是有时候手头比较紧张。
某一天,来了一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拿出一箱100万美元的现金,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按钮,说:“只要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能得到这一百万,但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去。
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
你有24小时考虑,明天这时候我会回来。
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会把现金给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会来拿走这个盒子给下一个我挑选的人。
你知道,你不按总会有人按的。
”接下来的故事不难猜到,一向善良的主人公挣扎很久之后还是按了,然后就是一连串命运的连锁反应。
这是个很精妙的道德故事,如果那怪人直接拖来一个陌生人,递给主人公一把枪,说:“干掉他立刻给你一百万。
”这故事的戏剧性就要大打折扣,主人公得具备杀人狂的素质才能接下这活,我们普通老百姓观众没有共鸣。
所以精妙就精妙在一边是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绿花花的一百万美元,另一边是神不知鬼不觉眼不见心不烦地让一个不痛不痒完全无关的陌生人死掉。
同去看电影的朋友认为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她问要是换成我的话会怎么做,我说:“那还用问?!
立刻啪地按下去,然后问怪人‘还有么?
再来几个’。
”她大笑。
这当然是个玩笑。
但我认真考虑过这问题,答案是我绝不会按。
别误会,我并不认为一条陌生人的人命比一百万对我而言更有价值,那要是一千万呢?
一亿呢?
十亿呢?
如果我这么思考的话,总有一个很大的数字让我按下去。
但我不会按,因为我思考的起点并不是这人命是否值一百万还是一千万,而是:一条陌生人的人命对我来说根本不值什么钱。
而且我相信,一条陌生人的人命对我的读者也不值什么钱。
为什么?
修改一下上面的故事就知道。
某一天,家里来了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没有钱,只拿出一个空盒子,说:“你要往里面放一百万美元,否则我就去干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
”你相信他一定说到做到,但你没有一百万,他还很慷慨的表示可以借给你,以后慢慢还,不算利息。
你不用考虑24小时,二话不说就可以请他走人。
好吧,一百万太多了;50万?
赶紧滚蛋;一万?
谢谢您我没空。。。
反正你可以试着往这故事里填个数,你就知道自己对一条陌生人命的估价了。
对我而言,这数字在0和5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我当时的心情。
正因为一条陌生人命对我而言不值什么钱,所以我绝不会按那个按钮,凭什么用一百万美元来换不值500块的东西?
一定有诈,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让我支付相应的代价,我既然穷得没有一百万,那我也肯定付不起值一百万的代价,所以拜拜。
上天下地上帝撒旦外星人,他们生活的世界可能遵循和我们的世界不一样的物理规律,但做为经济学家,我坚信他们一定遵循和我们一样的经济规律:没有白吃的午餐。
哎 给2星是为了 Cameron Diaz & James Hottie
25岁之后再无25岁
7.5 / 极度迷人的氛围营造,即便故事崩坏漏洞百出依然把人牢牢吸引住想往下看。
8.7
看了一个多小时时还没看懂!结局也不懂!有木有啊。。2星只为james
没意思··
发放宝盒的人,那就是个骗子。
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宣传片噱头十足,看到一半仍然兴趣满满,可是渐渐发现此片逻辑相当不靠谱,还以为卡梅隆是二婚找了个小嫩脸。典型噱头片啊。
not as bad as people say,yet not as good as expected
7.6;不知道講了甚麼但好迷人...
给及格分是因为俩主演...
两星半
火星人太残酷了。说实在话,在那种情况下有几个人不会按下去,尤其是看到那个玩意仅仅是个按钮而已
★★★☆
前面半小时还算看的明白,后来越看越糊涂了,最后也没解释的很明白。
不用看都知道imdb和douban的评分一定很低。。。不过我完完全全被那诡异的氛围吸进去了。。。看恐怖片惊悚片鬼片都不怕的我,看这个被吓得够呛。。。所以给高分。。。
不错的题材被拍成了烂片
为让剧情顺理成章的发展,编剧是费了不少脑力,才能自圆其说。可有点荒诞得过火的嫌疑啊。
连快进要看结尾的心都没有,四分之三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