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故事合集。
一共三个鬼故事,不过总体感觉李碧华笔下的鬼大多感情丰富,重情重义,通人性,讲道理,所以也好被劝服。
一众老戏骨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港味十足,还是老戏骨的表演看着舒服。
总体都是鬼心愿未了,前来了却前缘的故事,不甚恐怖,却很动情。
第一个故事,是讲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士,一开始当工人,老是迟到,被工头开除了。
后来又去当切叉烧的红案工,但是因为切的叉烧太厚,不会做生意,被老板开除了。
找不到工作他很是困惑,看到报纸上有人去偷人骨灰问人要钱。
他也学着去偷骨灰放在家里,等着人来领取。
但是到了夜里就闹了鬼。
先是接到一个电话,说要领骨灰。
到了一交易,这个人就消失了。
原来是鬼回来自己拿骨灰,给的钱全是冥币。
男主回家就不对了,老是有人来敲门,搞得他睡不着,还弄火烧了房子,烧死了自己。
第二个故事,是说男主为了不然妻子嫌弃,准备关掉自己的算命铺子。
最后一天开门,他接待了一对夫妇,女子还怀着孕。
为了急着去和老婆儿子聚餐,他就把这对夫妇介绍给了旁边铺子的老板。
但是他一回来,就看到有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学生坐在他的铺子里。
阴森森的,男主一看就知道是他早上和老婆见面时见到的女鬼。
他假说要看手相,但是女鬼就是不愿意张开左手。
说了半天,女鬼说不好玩就走了。
等女鬼走了,男主发现妻子给他的一张儿子弹琴的CD不见了。
他认为是那对来看相的夫妇拿走了。
于是他赶到隔壁老板那里,夫妇已经走了,于是他让老板帮忙问一下。
老板问时,男的说自己在训练,但是和老婆联系,联系不上,正准备回去看看。
于是男主和老板也赶了过去。
到了那里才知道,女鬼已经控制了男子的妻子,并已经进屋了。
男主说自己是来拿CD的,鬼开了门。
男主劝了女鬼,发现原来这个男子是这个女鬼的游泳教练,两个人有了不正当关系后,女鬼怀孕了,但是男主却开始装作不认识了,所以女鬼回来寻仇。
张开左手后,发现是男子在它手下写的“love”。
两个劝她不要为了这样的渣男念念不忘,鬼听了劝走了。
第三个故事是说一个专门打小人的女主在一个天桥下专门帮人打小人。
但是就在自己要收摊时,来了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子,她要自己打小人,小人是三男一女。
女主一看到她和她脚上穿的鞋子,就明白了。
所以她趁女子打小人的时候,跑去警告儿子不要出门。
原来女主的儿子和两个伙伴三个人一起奸杀了女子,在他们离开时,女主已经看到了儿子在犯事,而且女子也向女主求救了,但是女主没有阻拦,所以女鬼回来寻仇了,三个强奸她的男子先后被杀,女主也被飞驰而来的汽车压在了车底,但是女鬼被女主想要救助儿子的护犊之心感动,放过了女主。
鬼怪一现身,基本就不恐怖了。
不过第一部里鬼怪脸上的白粉涂得也太夸张了,简直是丑化了鬼。
那两个小女孩是他养的小鬼嘛?
每次突然一个镜头还蛮吓人的。
不过达叔的表演有点神经质,竟然有一段睡不着,还跳起了江南style骑马舞,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不过达叔的狠劲还在,赖气也在,就是老了不少。
林雪的那个角色没什么必要。
元秋的角色好像和两个小女孩关系也非同一般,但是和剧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骆应钧和邵美琪还是很不错,很稳,中规中矩。
第二个故事里梁家辉的表演无懈可击,把恐怖片拍出喜剧的效果,也真心不容易。
其实这个故事真心不复杂,不过那个捏紧的拳头的设计真心很感人,一个好女孩喜欢上一个渣男,万劫不复,带着小孩一起自杀,真是罪过啊。
第三个故事一开始有点香港街头文化介绍,还有很多港味十足的设施、夜景的拍摄,真心很有市井气,很想再去领略领略。
而且这个故事有悬念,看后有反思,有感动,也铺陈得很好。
一开始看到鞋子邵音音一怔,我就没明白,但是到了后面就明白了,包括为什么会拿出一只带血的鞋子,全部明白了。
邵音音也是有罪过的,但是她最后对自己儿子的不顾一切救助,感动了女鬼,女鬼理解了她为什么不救她的苦衷,应该是释然了。
陈静幽怨的眼神,还有划过冰冷眼眸的眼泪,一度感染了我,仿佛看到了《倩女幽魂》里小倩的泪光,陈静很美很不错。
我因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不知道有第一集和第二集之分 而是先看完了奇幻夜 在看的迷离夜 关于奇幻夜我就不过多的评论了 但是我发现了 怎么奇幻夜中的妖枕里的大夫姓关 迷离夜里第一个故事里任达华也姓关呢!!
貌似我们关姓很火哈哈 开玩笑看完赃物 然后看看大家的影评 发现很多都说任达华的新手作品漏洞百出 说无关情节太多 饱死鬼 敲门求收留!!
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其实任达华和那个小姑娘其实是一样的 敲门求收留就象任达华找工作的时候被人歧视 被人炒鱿鱼 一样 ,而饱死鬼(最后说是李老板)也是象征着富人宁可撑到吐 也不施舍 还用破瓶子赶走穷人!
而元秋最后施舍布娃娃就像任达华在叉烧店得到一点工资一样!!
无论是人是鬼 他们都面对一样的社会 一样的世态炎凉 所以说 作品还是不错的 没有说的这么差哦
#电影分享《李碧华鬼魅系列电影迷离夜》 《赃物》任达华自导自演。
细节太多,每一个出现的鬼都有故事。
《放手》手心一个字,[爱]变质了腐败了,别执着,放手吧。
《惊蛰》“打小人”是流行于广东香港的巫术仪式。
借助这种当时来报复些小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3个故事的细节都有好多,看完才知道原来还有原著可以看,又有书看了。
这才是恐怖片,这才是鬼片应该有的样子,非常精彩。
李碧华三个短篇小说改变成三个各自独立的篇章,导演和演员都不相同,却都拍出了极好的效果来,我非常喜欢。
我很想结合剧情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钟爱,但我转念一想又发现,这真的不能透露剧情,倒不是说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各种反转,而是这故事其实不复杂,简简单单的故事,不烧脑,也没有强行给它去找各种所谓的合理的解释。
这电影难得的是在于表现手法上,每一个篇章里的导演们都非常会用镜头,也非常会表现出恐怖片应该有的那种氛围感,这个氛围感不是说靠着大家熟稔的音乐来凑的,而是真正意义上完全把大家带进去的那种感觉。
更为难得的是,恐怖故事里也彰显出香港最底层社会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
并且每个故事后面都有自己所要表达内涵,难能可贵。
看到一位豆瓣同仁的剧照点评:013-09-16 16:08:46 lice5这几年都在演屌丝大老粗 同龄的香港男星还在装嫩吃老本 所以 任达华值得尊敬有感而发:看了这部,真心对他刮目相看了,我对他的印象,之前是有偏见的。
他是用心在演戏,或者说在塑造人物。
短短半个小时,融入了他对生活现实的思考,对那些生活在最底层人的同情,至少他看到了,关注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表现了对社会的反思。
我看过这部短篇小说,原著里这个人物比较平面化,完全是个反面角色,是个引子。
而任达华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丰满,把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刻画得很真实。
他对这个人物是很用心的,包括人物的造型,动作眼神、特定的语言、他的租屋,让这个人物很好地传递出任达华想要表达的观点。
人物眼角有疤,眼神有些木讷无光说话、看人时有些抽搐,极端时脸会有点扭曲,走路有些佝偻。
他的租屋只不过是过道尽头一层木板隔开的小小的长方形,一张木板床一放,几乎就满了,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子,压抑得喘不过气,他的身上泛着油光,仿佛你能问道一股汗臭味。
他的生活很简单,一瓶白开水一只面包。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丢饭碗,和日涨(价)夜大的面包,让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也变得艰难。
被炒时,他一脸无奈,有怨气又不能发泄,只能转身面对无情、沉重地生活和冷漠的人群。
看似猥琐、肮脏的一个中年人,却承载着社会、生活等更方面压力的表述。
细细看看镜子,你没有觉得自己多少有这个人物的影子吗?
任达华作为一个明星,一个型男,能够这样用心刻画一个生在最底层的小人物,这是可敬的。
他借这样一个人物,来看社会。
也提醒有些人,换个角度看看和自己生活在一起那些,也许你根本就不曾意识到的小人物的生活。
“盖楼的没有楼住,切叉烧又没有叉烧吃。
无端又被炒,这个世界不公平。
”他只能呆坐在木板床上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抱怨。
面包店要关了,房租交不起,没有吃的,没有住的,他总结了一句“人穷很凄凉的。
”这真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梅尧臣的《陶者》、张俞《蚕妇诗》、白居易《卖炭翁》……都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平。
夜深了,他来到墓地,望着墓碑,许久从口中流出一句话“这就是豪宅。
活着住豪宅,死了还要多霸点地。
”借着这个人物的口,任达华道出了这个世界的辛酸和不公。
悲剧人物终究悲剧收场,更添悲剧色彩。
最后这个人物手牵着他收留的两个小女鬼,游荡在夜的街上,寻找收留。
每个人都想找个归宿,有个窝,有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像他一样的人,生活艰苦。
想起群租问题,其实更深层看也是社会问题。
有个接受采访的群租者说,谁愿意挤在一起?
谁不想住大房子?
我也想住两室一厅,一室一厅也可以,但是住得起吗?
任达华还是很认真地剥开光鲜亮丽的表面,想将那些人们也许刻意回避,不想面对的深处的世界呈现在银幕上,共鸣也好,反思也罢,这就是现实。
只有面对了,才有改变的可能。
也许这更像是文革之后出现的问题小说的思考。
而且这部电影中很多意识流的尝试,使得影片氛围更加诡异;两条线索,最后相交,明朗的设计也是用心的,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管《赃物》是否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任达华对电影艺术是真诚的,值得尊敬。
惊蛰那天,又看到这个系列片的推荐,于是翻出来看了《奇幻夜》和《迷离夜》,两部电影,六个短故事,看的很过瘾,是熟悉的香港鬼片的配方。
六个故事各有优缺点,演的是鬼,其实讲的都是人的事情,所有故事都发生在鬼魂出没的夜里,忽然觉得像极了鬼片版的《深夜食堂》。
本篇文字主要想说说任达华导演并主演的《脏物》: 任达华的电影我看的不多,印象中都是演阿sir之类的精英居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他塑造的几个普通人。
一个是《岁月神偷》中的鞋匠,一个是《全职杀手》中被折磨的神经兮兮的转行当作家的阿sir,还有一个就是《脏物》中的 关富强 。
三个角色各不相同,但却各有相似之处,比如鞋匠和关富强都属于港岛的底层人民,阿sir和关富强都有点神经兮兮,鞋匠和阿sir都很执着(前者对生活不放弃,后者对真相不放弃),而这三个角色之所以让我念念不忘,我想是任达华在角色中倾注的个人感情,他是认真琢磨过,所以诠释出来的角色让你感觉不到他在演,而是觉得,这个人就是你身边存在的万千小人物中的一个。
依次是鞋匠、阿sir,老关 《脏物》中的老关,工作中处处碰壁失业只能租住在“棺材盒”隔断房子中的loser,“盖楼的住不上楼,切叉烧的没叉烧吃”,过得人不人鬼不鬼,有一种说法是,当一个人充满了负能量,就容易招来鬼,老关不仅有招鬼体质,还铤而走险去做“鬼"的生意,最后也算是因果报应,做人无家可归,做鬼也到处流浪。
任达华把老关那种邋里邋遢,神不聚焦、魂不守舍的劲儿诠释的淋漓极致!
相比演员,作为导演的他还是有欠缺的,拍的线索太多,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太少,除了开头目睹的车祸和后边盗骨灰有所呼应,其他的线索就显得支离破碎。
不过多少还是能看出他想要表达的一些内容: 林雪演的整天吃个不停的鬼喊着我好饱啊搞笑中透了一丝讽刺,有些人撑死,有些人却没饭吃!
现在大胃王吃播盛行,一群瘦骨嶙峋的小姑娘吃完再吐掉,挣的盆满钵满还好,多少人却是吃垮了身体,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贫困儿童吃不上饭上不起学。
人间有流浪汉,阴间有孤魂野鬼,一群孤魂野鬼游荡在迷离的夜里,无处可去!
现如今可不也如此,房价高的离谱,买了房子被绑住,还有很多人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一拆,也是无处可去 被盗骨灰的儿子,听到勒索电话高兴地说再也不用去给老爸祭拜了,骨灰随便扔掉就好,而另一厢丈夫惨死的女人却把电话放进骨灰中夜夜等候死去的丈夫给自己打电话 老关盗骨灰的时候说,生前住豪宅,死后也要住这么好的陵园,实力吐槽!
新闻还有人因为买不起京城的墓穴而在周边城市买了便宜的房子放骨灰盒呢!
真是阴间新闻啊!
还有一开始到处找人收留的小女鬼,寄居到布娃娃中以后和老关相依为命一直到老关变成鬼,这背后又有一些什么故事呢!
还有元秋饰演的老板娘,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想若是篇幅再长一些,还是有的发挥的!
《脏物》讲的是穷人,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们叫穷人为穷鬼,可不是嘛,人穷了,和鬼有什么区别!
虽然是2013年拍的,却仍旧反应我们当下的情况。
现在影视剧多演一些浮华不真实的“精英”,大明星小明星也都愿意去演一些光鲜亮丽的角色或身世离奇坎坷的英雄美女,除了不真实,还加速了现代年轻人的焦虑,仿佛过了30不当精英就得去死一样,可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芸芸众生,都不过想在这浮华尘世中,找寻一个跻身之所、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生计,一个温暖的拥抱罢了。
开篇《赃物》,就像演唱会的第一首歌一样,要么锣鼓喧天图个喜庆,要么一惊一眨卖个关子。
初看《赃物》我吓一大跳,不是为了恐怖情节,竟是为了懵懵懂懂没太看懂。
还以为整个电影都是这种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意识流风格,但这毕竟不是王家卫拍的鬼片,否则也未免太沉重了。
幸而看完《放手》后,我确定这种神神道道的节奏只是任导演个人嗜好或是水平限制,而整部电影本是通俗易懂的。
回到《赃物》。
原著不过三千字,改编成一个四十分钟左右的单元,本就先天不足。
任达华初执导筒,自然要一鸣惊人。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很精致、熟悉的鬼片Logo:寿衣店的鬼婆,茶餐厅的林雪,长发飘飘的鬼娃。
其中林雪的扮相和意境尤为出彩,可惜这些全部于《赃物》的主题无关,反而干扰观众的视线。
《赃物》原著讲了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只有两个关键字“骨灰盅”,“电话”,非常简单明了。
结果被任达华放进了一个讽刺社会现实的巨大包裹里。
导致各位观众亲们经历了物流的繁冗和拆快递的期待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What?
这TM是什么?
这跟你海报上的东西有一毛钱关系么?
差评啊,亲。
另外任达华在本片中的演技并没有多大突破,《夜与雾》演得太好,再想越过这个坎也难了。
《放手》就没啥好说的了。
情节与戏剧张力就是一部港产鬼片的标配,连赠品的一点点惊喜都没有。
唯一让人看下去的动力就是梁家辉的出色演技。
优秀的演员能帮助导演、编剧填补剧本以外的空白,能帮助观众找到共鸣和代入感。
与他相比,Auntie Kelly基本就是一个NPC。
《惊蛰》对原著做了增补,在情节里加入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戏剧张力更足,人物的宿命感也更强。
卸了妆的邵音音依旧奉献了惊艳的演出,她们这种在胶片上打滚的人,不用开口就是一出戏。
拍过《饺子》的陈果,在改编李碧华的小说时,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惊蛰》的氛围是最贴近原著的,也是《迷离夜》中最有香港情怀的。
可惜仍然没有一记拍案、戛然而止的精彩结尾。
前面卖力演出,后面却草草谢幕。
很值得鼓励,也颇有诚意的一部电影。
香港依然有优秀的编剧,优秀的演员,有想法的导演。
并没有在电影市场狼烟四起的局势里迷失,被同化。
虽然没有进步,但就算站定原地坚守,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恐怖片爱好者,实际上,我会更推荐这套恐怖鬼片的第二集:《奇幻夜》,刘国昌那一段算是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吓不死你死不休。
相对而言,《迷离夜》显得口味较轻,更像通俗的奇闻逸事【注1】。
有一点差异是最明显的,《迷离夜》的鬼魂凄凄惨惨,报仇也不敢明目张胆。
反之,《奇幻夜》就百般手法,不惧请出厉鬼索命,血浆横飞。
《迷离夜》第一部分由任达华执导,作为新人导演,他把新手该犯的错误都犯上了一遍。
譬如,制造了大量与主线故事无关的恐怖信息,路边贪吃鬼、敲门不得入之类。
在堆砌这些信息的同时,影片又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最后草草了之。
所以,任达华部分算是最有追求的一段,美术置景、烧火特效,颇有铺张浪费之嫌。
但看似讲了很多东西,结果到了结束那一刻,你反应过来,真不知道他到底要讲什么,难不成是一个凄厉版的iphone植入广告?
主人公怨天怨地怨社会,认为社会对他不公,结果死了以后,依然是个漂泊的落魄者,当真是贫贱不分生死。
影片故事虽然是一个环形结构,但是一点都不叫人意外,该紧张的不紧张,不该紧张的又瞎搞恐怖音效,落得要靠感人打动你来收场,可惜并不算成功。
因此,任达华这一部分只能说是个人有追求,但完成得实在一般偏差。
第二部分是李志毅执导,李志毅曾拍摄过不少饶有情趣的爱情电影,也算一个不太寻常的导演。
果然,这个部分大概是两套六集里面最轻松的了,有些地方几乎是喜剧的影子,并且,故事结局最为正面向善,简直是可以放到阴间充当公益片。
戴美瞳会看到鬼之类的调侃,估计会让不少妹子胡思乱想。
好在,调侃只是调侃,影片故事只是要叫鬼(人)放下执念,感情有始有终,不必迁怒,更不必报复。
梁家辉继续彰显了一名影帝应有的实力,无奈,每每他努力营造的恐怖情绪达到一个峰值,陈慧琳便出来将它们一一消解。
但很难说清,这是不是李志毅想要的效果,毕竟参考最终结局,导演也没有恫吓观众的意思。
就说颜卓灵掌心紧握不放手的悬念,如我这种重口味观者,一边心想不会是眼珠子之类的坏招数吧,然而,电影却给出了女性观众最在意的诺言誓约。
在我看来,陈果奉献了这一集里最精彩的一段。
他不仅解释了鬼从何来,也说出了招鬼打鬼之风盛行的原因。
鬼魂之事,不过是人间纠纷的延续。
香港为何能催生那么多的鬼片,一方面大概是没有经历破四旧,传统的民俗信仰都得到了保留。
一方面是这个城市的街市都太老了,大晚上往庙街那边一站,看到那些占卜算命的老人们,再环看周围楼房,要么是压迫于你的建筑,要么是陈旧不堪的街角小巷,总之,没有鬼怪之说才稀罕了。
邵音音扮演了神叨叨的神婆,比之在彭浩翔等人的电影里被剥削,这样的角色确实更适合于她。
最简单的,她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似乎写满了传奇故事,不乏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的内容阅历。
只见片中的她念念有词,像哼打油诗又像神婆下咒,“打爆你个死人头”,确实叫人不得不服。
在一部鬼片里,寻常人想要撞鬼,那要么是倒霉的龙套,要么就是无辜的受害者。
所以,鬼片的主人公往往会是一些打通两界的人物,只有这样,他们才具备了招鬼又能与鬼魂周旋的能力。
这则故事的人物线索最简单,它只有一件事、一个人。
顾美华充当了画外讲解,而主线便是邵音音替顾主们打小人。
在讨价还价的市井气息中,你会失去防御意识,以为它不过是在开玩笑,当剧情急转直下,你又等来了期想之中的惊骇,叹一个原来如此。
陈果做足了铺垫的戏份,不停地兜圈子,最后才道出真相,并且有一个高潮爆发。
对比任达华部分的不知所云云里雾里,李志毅部分的闯入寻常百姓家,他确实搞得一惊一乍,最为吓人。
诚实来说,碍于篇幅跟组合方式,《迷离夜》的质量与正规长片无从比较。
况且,这种合集向来就是一时玩心大过真刀真枪(这在第二集似乎更为明显)。
不同于当年《三更》系列的《回家》和《饺子》,它们被拍成了长片,得到了充分肯定,但《迷离夜》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这更像电影公司的一次推力,给了老导演们一次试手机会,同时让恐怖片爱好者饱饱眼福,仅此而已罢了。
恐怖片在内地院线的摧残下,几乎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但无论怎么个烂中有烂,相对投资,它们的票房一直不错。
这无非是在说明,恐怖片有固定的受众群,对很多人来说,去电影院接受惊吓,感受下另一个空间世界的刺激,这也是电影造梦的功能之一。
什么时候,内地出现了《双瞳》、《诡丝》之类的恐怖大作,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说,作为一种类型片,内地恐怖片才走上了正道。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3-09/17/content_11004.htm?div=-1】注1:来自8月底广州香港电影周的报道。
因为所谓"鬼片"在内地是禁映题材,该片被广东省广电局形容为不过是"都市聊斋",在广东省广电局审查已获通过,但为慎重起见,《迷离夜》还是要送往北京的电影局作二审,方可定夺。
可惜的是,《迷离夜》在北京审查后最终未获通过,令该片与广州观众缘悭一面。
TMD恐怖片拍的太好了就不适合在电影院放了,会出人命的。
大半夜一个人看大屏幕,我的小心脏啊看恐怖片吓得喊出来,这好像还是第一次,不过,真挺过瘾的。
电影阵容很强大,梁家辉陈慧琳都干上了。
三个故事,其实一个比一个恐怖系数低,第一个最吓人,最后一个基本就没什么了。
感觉港式恐怖片拍好了比美式的吓人多了
《迷离夜》最后一个故事《惊蛰》果然是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故事由陈果导演,邵音音主演,在看故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习俗:打小人。
相传惊蛰之日,也叫白虎日,惊雷四起,万物逢春,蛇虫鼠蚁妖魔鬼怪都苏醒了,所以小人多作怪,当天靠着白虎神威震慑四方,打小人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惊蛰当日,会出现很多老太太,手持鞋底板,在湾仔鹅颈桥下聚集打小人。
这些打手来自香港个个角落,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口号,一边打一边念,比如:打你个小人嘴,让你有东西不能吃;打你个小人肚,让你肠穿又肚烂;打你个小人脚,让你有鞋不能穿……,这种咒语是自创的,也有代代相传的,总之能有多毒辣就多毒辣,能有多犀利就多犀利,反正每个打手都有一套自己的FreeStyle。
那么有人问,这打小人到底有没有用,非常难说,这种打小人的习俗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会演变成不同的方式,比如将讨厌的人的生辰八字,嵌入纸人用针的压胜之术;日本的用钉子钉在树上;也有人说是东南亚的蛊术。
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解恨和宣泄,打过小人之后,看到讨厌的人受伤或者生病,都会联想到是打小人作祟,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而已。
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邵音音演的角色叫朱婆婆,她平时捡捡破烂,在惊蛰这天,会去鹅颈桥下打小人,打一次50元,全套300,而且要花很大的力气,可以说是非常辛苦,一晚上只要你肯花力气,那么赚的钱比捡几个月的垃圾要赚的多,这一天朱婆婆来晚了,因为她的儿子带着孙子难得回来吃饭。
朱婆婆摆摊没多久,就来了一位富婆,富婆原本要打二奶,以及二奶的肚子,后来转念一想既然开打了,那就连她的媳妇一起打。
在她的眼里,儿子娶了这个女人,就目中无娘了,现在夫妻两人撂下孩子又出去旅游了,大小老婆都要打,富婆还贴心的把结婚照上儿子的那一半扯去,让朱婆婆看准了打。
打完之后照片不能烧,富婆要拿回去压在香炉底下,压满一年,再烧,真是又狠又阴毒,富婆走了之后,正好和一个女孩擦身而过,但是回头这个女孩就不见了。
富婆走后,朱婆婆撒了一些米去晦气,正好撒到了隔壁的老婆婆,还引来了警察,最后给了点钱息事宁人,邵音音把一个斤斤计较的市井老太太演的十分到位。
朱婆婆第二个客人是卢海鹏演的黑社会大哥大梁震婴,朱婆婆笑了他的名字(我理解的这个梗是和粤语林正英发音相同),他想打那些阻碍他上位的小人,他嫌弃朱婆婆力气太小了,自己打,越用力越好。
差不多夜已深,朱婆婆也准备收摊了,她发现有个女孩子坐在她的摊位前,她奉劝女孩早点回去,她已经很累了不再做生意了。
那个女孩也没有想要走的意思,朱婆婆一回头,发现这个女孩子披头散发,只穿了一只鞋,她心里一惊,赶紧坐下来,做完她的生意再走。
女孩子要打四个人,三男一女,不知名小人,而且要亲自打。
朱婆婆看着女孩打小人,回到箱子里,拿出一只染血的白布鞋,告诉女孩,穿上鞋,上奈何桥会舒服一些。
女孩接过鞋子,没有穿,而是狠狠的打起来了。
随着女孩每一次敲击小人,往事历历呈现在朱婆婆面前。
当天晚上,她亲眼看到这个女孩被三个男生劫持上了一辆轿车,也是亲自在车下捡到这只带血的鞋子,几天后报纸上赫然印着女子疑似被人奸杀,就是这个女孩子的脸。
朱婆婆不敢发声,只能静静的看着女孩子打小人,小人已经打烂了,当年劫持她的三个人,第一个在按摩院血溅当场。
第二个在天台打麻将,突然起身开始了他的表演,纵身一跃从天台下去了。
朱婆婆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心里十分恐慌,她赶紧打电话给她儿子。
她儿子,孙子还有媳妇一起坐电梯出大厦,但是电梯到达底楼后,媳妇和孙子动弹不得,儿子一人接听朱婆婆的电话走了出去,高架上发生了一起车祸,高架碎片直接插入朱婆婆儿子的胸膛。
朱婆婆看到儿子的惨状,她后悔当初不该放任儿子犯下弥天大错,当天就是看到儿子参与了这场劫持,所以默不作声,现在追悔已经来不及了,女孩还在打小人,三男一女,现在就剩下个女的了,只见一辆车突然行驶到朱婆婆面前翻车,把她压在了车下,其实细想一下,助纣为虐的人更可怕。
朱婆婆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定死在眼前,但是无能为力,她只有不断的念叨着是自己不对,用自己的命去换儿子的命,女孩终于停下手中的鞋子,流泪不止,原本熄灭的蜡烛重新燃烧起来了,朱婆婆被人从车底拽了出来,她虽然大难不死,但是心如刀割!
这个故事讲完了,我不由的重新去找了一下导演的作品,原来他就是《三更饺子》的导演,早期还拍过很多各种电影,戏路也十分宽广,这部电影和原著区别蛮大的,原著内朱婆婆和犯人没有任何关系,她只是因为害怕而没有举报,最后只能看着女孩惨死,她留了一只鞋,等女孩回来取,相比原著,无脑护犊的电影版朱婆婆更有冲击力。
其实在上一个故事,我就很希望陈小婷能干掉渣男老师,但是最终用释怀来结束。
这个故事的女鬼,我真是由衷的佩服,给个赞字,她报仇的干净利落,绝不伤及无辜,朱婆婆媳妇和孙子,被她定在了电梯里,真的是好鬼啊!
三个故事都讲完了,最后一个《惊蛰》比另外两个故事更为完整,而且情节铺垫自然,人物演绎的也很有张力,属于本场最佳。
感谢@unundead的回复,果然对粤语不懂,我瞎说了,谢谢哈梁震婴=梁振英上任香港特首所以才有所謂“為香港消災”的說法。
跟林正英八竿子打不著
《惊蛰》最有李碧华风范。这般故事用“文妖”笔力绘出很有意味,改编成电影,部分难免落得下乘。
《赃物》穷人就是死路一条!但做了鬼也不见得公平!《放手》渣男去死,小姑娘报复选错对象了。最喜欢《惊蛰》这个故事,好想去香港鹅颈桥下,找摆摊的打小人!
2013-09-15 sun 一般一般 不过任达华今年出演的作品都不错 可圈可点....陈慧琳貌似参加完春田花花 就去做了神婆....
陈果那段还行,陈静和邵音音演技很强......
梁震婴,哈哈哈哈哈哈,这个名字就值得给五星了,还写在了小人上,陈果太猥琐了。。。#戴美瞳可以见鬼#。。。任达华那段除了林雪没其他看头了。。。
挺好的拍的
2013-112
梁震婴,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挺有趣的电影 喜欢第三个故事 惊蛰
四星都是给本子的。
李志毅再简单也是李志毅,任达华的部分像一出主题摄影展。
连陈果都一般,气氛全靠音效。
第一部不错,后两部温情。。很久没看港式恐怖片,看完还会咀嚼的片子
港产风格独特,不错。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港式灵异片了!《赃物》任达华当导演果然还是生手,乱七八糟的,不知道要讲什么?《放手》李志毅好陌生又熟悉的导演,梁家辉的演技没说的,和许久不见的陈慧琳联手卖萌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情的喜剧元素!《惊蛰》陈果,果然是恐怖片老手,气氛血浆表演完美的融合······
烂大街的三流说教鬼故事,三流网络小说那个段位的俗烂故事,难怪只能拍短片呢,这样的主题和创意拍微电影都让人觉得俗不可耐。任达华的第一个短片破碎凌乱,李志毅的第二个被处理的平庸说教,陈果的第三个稍微好点,不过也是自始至终的无聊,结构上和第一个短片一样。★
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可怕啊!看个鬼片还成为了胆小的室友的陪睡女郎
香港鬼片进化了!讲了三个完整又不失引人深思的故事
3>2>1,陈果的《惊蛰》看得好凄凉!“打爆你个死人头”,邵音音演神婆太有戏,念念有词,比彭氏那边稳多了。李志毅的《放手》更像爱情+喜剧,尤其是陈慧琳,带美瞳会看到鬼……任达华在搞什么我也不知道,iPhone的软广告?
1、完全沒看懂;2、又溫馨又搞笑;3、悲傷的故事。迷離夜比奇幻夜來得傷感又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