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天能免费看《麦田》,是我专门给组织者写了信,专门求来的,感谢sure,感谢豆瓣。
高呼何平犯下6年前同样错误的那位仁兄,我严重要跟你握手,很同意你的观点。
何平最大的错误:虎头蛇尾。
我不愿意随便为一位导演定性,但是,六年前的《天地英雄》,现在的《麦田》,相同错误的一再出现绝对不是个巧合。
既然弓拉满了,就请您稳住气息,用认真的态度放箭。
作为导演,要对全局有个总体的把握,取舍间其实是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看完的一刻我在想,如果能看到导演版会不会更好一点,GD总局每次都把事情搞砸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把不合逻辑的责任全部推到导演身上,明显并不理智。
然后,我开始用我有限的脑细胞,解释那些不合理,猜测那些被无情剪掉的片断。
首先是暇与夫人之间情愫的展开。
从二人见面开始,暇就对夫人产生了好感(长得好看没办法),而FBB只是在夜晚来临时才春性大发自己意淫一下,淫的主角也不是黄觉而是葱,然后就是麦田里的一回眸,仅此而已。
但是在影片最后10分钟,已经逃出城的暇竟为了救夫人放弃了自己用“铢九族”换来的“回家收庄稼”的崇高理想。
而FBB表演完那段黑择明式的发泄独白后,居然没有砍下那一刀。
我推测,有可能存在的一场戏是:宴请之后,暇醉酒不省人事,其他人散去,FBB绕着暇踱步,打量这个穿着暴露的男人。
慢慢对他产生好感,甚至幻想点什么。
我们允许一颗思春的心稍微动一动,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有可能已经是个寡妇了,后来土匪来了夫人也表达了自己的这个担心。
当然,那天什么都没发生。
另一个可能存在的场景是二人精神世界的交流,有可能是收麦子一场戏,用讨论麦子作为统领意向,小探讨一下对人生的看法,唉,多浪漫阿!
祭祀大人缺少的一场戏很容易看出来,也很影响电影的流畅性,就是她跟夫人讲“距葱大人已经回来了”这句话。
然后到处跟人讲你的亲人已经回来了。
没有这段,夫人不可能一下子崩溃成那样。
应该是看祭祀抽风,祭祀跟她说话刺激她一次,回来再看到玉再受刺激,跑出去发疯,然后推门看见祭祀上吊。
这样就不会觉得那么突然了。
接下来应该是让厨娘下毒,这些不交代清楚让人看这很不舒服的。
土匪的戏肯定也被剪了,如果单单需要这么简单的戏份,那大可把土匪换成另外两个逃兵,或者秦军的一小撮先头兵,说出秘密,然后让暇表现英雄主义杀掉。
这么多土匪,来了,表演了一次《蚂蚁总动员》里的蝗虫桥断,然后就死了...不理解。
王志文的围巾,还有背后的风扇,更不理解。
既然说到《蚂蚁总动员》,就顺口说一句。
我老公说他看过一个特别雷同的故事,讲二战时德国兵误入盟军的一个村庄。
我没看过,也并不在乎这个,就算是唐僧和猪八戒再进一次女儿国又怎么样,没关系。
挺不错的是,我跟我老公都看出了那么点黑择明的味道,不知道其他豆子们有没有同感。
但是个人很讨厌现在这个结尾,那么仓促,还不如一刀砍了暇,更黑范儿一点多好啊。
另外,昨天妞妞去看电影,挺让人担心的。
全剧充斥着隐喻的,公开的,精神层次的,也有肉体层次的放肆。
比如传话,一群人朗诵杀了多少人,用头垒出多高的墙,比如大摇大摆的开裆裤和三角裤,比如FBB的红色毯子,比如嘿咻之前往身上撒水,比如把那块代表FBB的玉放裤裆里,一群女人疯狂的撕扯疯狂的掏。
不过,既然连GD总局都没有看出什么问题,估计单纯的妞妞也不会知道其中的凶险拉。
很难得逼迫自己写点影评,为了一张电影票,值了!
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惊讶的就是长镜头,在一部商业电影中,运用如此多次巨长的镜头,也算首例了。。
就这一点这片子还是挺特别的从开头一直到那个裹着着韩版围巾的白发大叔出场。。
我还是看着挺高兴的。。
故事讲得有趣又有戏又不是拿情爱来说事,心理正在欣喜着中国古装片的又一次突围。。
然后突然的节奏和叙事一落千丈都不知道怎么收尾似的胡乱就凑合着往下走。。
特别是范冰冰在空房间里狂叫“大人”那段,完全的鬼片风格,结束镜头竟然就落在那丫鬟的悬在空中的脚上。。。。。
在这么一部色彩艳丽又饱满的电影中,我实在很想不通那天导演找人代班的么?
但无论后半部多么混乱,还是不能不说说我对他的钦佩。。
因为那些大全景俯视形成的圆形构图,更因为那两个超长的对话都能用一个镜长头来表现的简单直率。。
相比6年前的《天地英雄》,在这部片子里,导演明显多了份对电影美学的反思与实践,重新诠释着第五代的经典,它更像一部实验作品,也许何平导演以后的作品也会继续这样形式化。。
最后要说下,两个男主角基本上一直半裸着就前面一块小三角遮羞布。。
这个服装设计师还真够雷的
幸亏有豆瓣,让我找到了最经典关于此片的评论.:"烂片,写长篇影评的是脑残".想想看,正因为脑残居多,所以我国近期电影其烂无比.和所有烂片一样,刚首映完就有一大票白看电影的弱智脑残来写装逼影评.所有的演员台词表演都带着浓重的话剧腔装模作样.所有的面部表演都好像便秘加前列腺发炎在往脑门上憋青筋.所有的动作表演都要模仿精神病患者.这些,和所有的烂片一样具有同样风格的表演技法.再说剪辑,和所有烂片一样具有节奏缓慢,故意整一些和剧情无关的弱智画面.这些画面无非一个意思:不要快进哦,范冰冰说不定会露点哦,拙劣的好像电视购物广告卖丰胸药的.其实屁都没有.有人拿这些当艺术,真是被脑残骗了的2代脑残患者.当然也和所有烂片一样,企图用貌似宏伟无比的"中心思想"迷惑大众,好像只要和和平,人道,反战,古典,沾边烂片也能变成好片,好蒙混过观众,放狗屁.故事说不好,您就连基本及格都没有.别拿这些东西武装自己白痴的剧本,只有白痴轻易上当.你们这些烂片导演饶了这些"伟大题材"吧.还嫌霍霍的不够啊!好了说多了,我都很白痴了.其他细节bug就不挑剔了,只有好片值得大家去挑剔细节,烂片直接给予系统的否定也就够了.
《麦田》导演何平不是传统意义的第五代导演,他并非78级那波学院派,而是在西影厂实践出来的熟练工。
很明显,缺少一纸文凭,在中国这片凡事迂腐而刻薄的土地上多少有点儿低人一等。
而通观何平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则更易看出,何平的那股混不吝的劲头与当今的那些第五代“大师”确有不同,其前两部作品《川岛芳子》与《双旗镇刀客》在题材上与《一个与八个》之类的第五代出师之作简直是南辕北辙,如果不论何平的拍摄手法,他似乎是为数不多的在第五代中拥有较强“类型片”想法的导演。
从《川岛芳子》的中日“苏菲抉择”式矛盾到横空出世的国产第一西部武侠片《双旗镇刀客》,何平在冲破电影题材的禁忌上已然是那个年代的急先锋。
但从电影内容本身来说,何平的电影却始终透露出一股“人格分裂”式的压抑情绪,《川岛芳子》是最典型的身份疑云,而《双旗镇刀客》是将一个少年架空到冷酷的西部世界中,《天地英雄》中的姜文则是一位在权力与人性的角力中出走的逃荒者。
而到如今的《麦田》,则演变为无比强大的性压抑,不分男女弗远国界,通通充斥着“力比多”的能量聚源。
这一点何平确实不如第五代的张艺谋,后者在早期作品《红高粱》中便已将积压数年的文化与性压抑释放于“我爷爷”与“我奶奶”的一次野合之中,更遑论十几年后他所毫无顾忌展现出的恋乳癖;而何平却仿佛滞步于70年代,那种大革命后的逼仄环境中似乎还无处不在的压抑简直渗入骨髓。
《麦田》究竟讲了什么故事?
简而化之就是两个战胜国的逃兵:黄觉饰演的暇与杜家毅饰演的辄,俩人误入了战败国,而战败国的男人几乎已经死伤殆尽,全城剩下的只有妇孺,而两个男人则在这个女儿国里上演了一出悲喜剧。
这部电影咋看下似乎有相当多的主题:家园情结,反战,女权……而实际上,这些主题都相当难以自圆其说,只是蒙着面具在顾左右而言他:黄觉饰演的秦国锐士暇从叛逃开始,嘴里就叨念着要回家收庄稼,这似乎是许多反战电影中常有的“恋家”角色,用以反衬凸显出战争的无用与残酷;而杜家毅饰演的逃兵辄则是在电影中充当插科打诨的“二打六”角色,相当于各种迪士尼电影中主角身边的吉祥物;赵国潞邑城主夫人范冰冰则仿佛是一个相当有气节有胆识的烈女,作为“女儿国”的代表,她与城中其余的女子显然不同,她相当自持的姿态让所有为两个逃兵着迷的女人们甘于俯首称臣。
而故事的结局却是,黄觉竟然不知为什么而无厘头地爱上了范冰冰,而毅然放弃了“回家收庄稼”的伟大“理想”;小丑式的杜家毅则死相惨烈;而范冰冰也因为夫君剧葱大人战死沙场而近乎歇斯底里,拔剑欲自行了决。
换个角度看,逆转的结局除了表达出无常意味,也反映出这三人不一而同的性压抑景况。
和大卫芬奇之类的电影相似,暇与辄不过只是一个逃兵的两种人格而已(暂用A和B代替),本质上他俩是一个人:A人格强悍,理性,恋家;B人格懦弱,感性,性欲强,A人格进了女儿国以后就竭尽全力欲逃出生天,寻尽一切办法希望满足家园情结;而B人格却在女人包围中使其懦性更加放大,虽然贪生怕死,却相当希冀过上声色犬马的皇帝生活。
A人格在全片中一直对范冰冰显示出相当不屑一顾的冷感,并且伴随着相当自制的道德焦虑,是“性压抑”的主体;而B人格则最好就是把全城的美女都据为己有,用下半身说话,但他显然只是个小配角,“性欲”正被A人格所压制。
而当结尾B人格的代表杜家毅死亡后,“力比多”终于全部转嫁到A人格上,A人格的代表黄觉突然转性,瞬间从无能男变成了直男,冒着生命危险回城拯救范冰冰,“性压抑”导致的性力量最终战胜了“家园情结”、“道德焦虑”以及“生死恐惧”,他以不怕死不回家的态度完成了高潮部分的“英雄救美”,其悠然间爆棚的威武凛然姿态仿佛是一款“男人阳刚”式的宣传广告一般,让人无法不叹服。
而向来被多数中国男人口诛笔伐,却是更多中国男人内心性幻想对象的范冰冰,在《麦田》中上演了一场“一个寡妇的心理变革”:从期待丈夫生还到“寡妇”身份的最终确立,范冰冰的恋夫情绪自始自终看起来是以性为主导的荷尔蒙活动。
电影对于她与剧葱大人的感情线没有过多描述,他们不过是新婚燕尔,但范冰冰在扭曲自慰中反映出来的暧昧影像,却仿佛更能令人信服;而在其他的女性群众以及两个精壮男人面前,她则要表现出贞节牌坊式的性冷感,这便是她另外一个痛苦的根源。
所以当范冰冰最终发现盼夫的结果成为了无法挽回的“性压抑”(剧葱大人战死沙场),这个角色才终于疯狂了起来。
除却在电影主题和结局的换位上,笔者觉得《麦田》有些暧昧和不明就里外,其整体的制作确实带有第五代一贯持有的精良水准。
而《麦田》的故事虽设定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画面却刻意制造出相当梦幻的质感,更像是一个虚拟的年代所发生的传奇故事。
在整个第五代导演之中,何平也算是在美学上别树一帜的人物,其使用的摄影师马德林赵晓时等人,也不同于顾长卫那些第五代摄影师,从荒漠到金黄色的麦田,从场景的迁移上,何平也完成了美学的进一步深化和进步。
希望除却本身的美学价值外,《麦田》在大片云集的档期中也能在票房方面获得成功。
(网易专稿,转载注明)
何平意淫、自娱自乐的作品,导演气息浓重,黄觉亲爱的,我很喜欢你,但您在这部戏里的扮相和胡军一样,我好几次认错了人。
他们怎么给你化的装?
过节没事儿干地人,有打折电影票的人,可以去看看
(以下为妞妞口述,小满中士记录,没有删节。
后半部分由小满中士提问,妞妞回答。
全部内容均没有他人提示。
)<麦田>好的地方在那两个男的一个一直是说“我是秦国人我是秦国人”,那个男的说“在我们逃出去之前我们是赵国人。
”范冰冰她们那些女的还把那两个人灌醉了酒让他们睡觉。
那两个男的想自己说瞎话想让那些赵国人觉得是自己胜利了其实是秦国人胜利了。
而且他们赵国的那些去打仗的男的也都死了。
给秦国打仗的那些人还喊“秦王万岁秦王万万岁!”那些在自己国家种地的那些人还以为是赵国一夜杀死了40万秦国人。
最后那两个从秦国来的逃兵也想杀他们秦国来的一些人中的一个大官。
到最后他们种地的时候,一看好像要下雨了,他们想快点,那些从秦国来的人都跑了。
留在赵国种地的那些人还没把麦子收完呢。
那两个来赵国的人睡完觉以后醒来还说“我满身都是宝贝,我在秦国是个贵族”赵国人说“就你还是贵族呢,你身上连块石头都没有”。
最后他从身上掏出玉的那个链,范冰冰一看是她以前那个他们自己的玉佩。
那个睡完觉醒来的人还迷迷糊糊地说:“你看完还给我”。
范冰冰没有还给她。
问:这个电影里你觉得谁演得最好?
答:迷迷糊糊的那个秦国逃兵。
问:哪个场面你印象最深?
答:一大片麦子的场面,还有夜里打仗的那段。
问:你觉得那两个逃兵是不是好人?
为什么?
答:一半好一半坏。
因为有一个逃兵还想回去收麦子,那个人抓他想让他留下在赵国打仗,但是他们俩跑了。
问:范冰冰演得怎么样?
答:还行吧。
问:让你印象深刻的还有哪个人?
答:那些留下来等着收麦子的那些女人。
反映战争的惨烈和对人性的摧毁,大多数电影会采用震耳欲聋的炮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刀光剑影、血脉喷张、乌起码黑摇晃不止的镜头等手法。
集结号、拯救大兵瑞恩甚至Transformer无不如此。
而麦田却从另一个角度,同样展示了战争的无情以及对人性的折磨。
秦赵长平之战,坑埋数十万将士。
如此震撼血腥的战争,影片里却几乎没有多少冷兵器肉搏,摇旗呐喊、血流成河的场面。
取而代之的是如画的麦田,市井的城镇,一群没了爷们的娘们。
影片里为数不多的两位男性主人公还都是衣衫褴褛、光着屁股乱跑的逃兵……仅仅靠这些元素,麦田同样为我们呈现了那场战争对民生的摧毁,甚至更敏感,更细微。
战争带走了所有的男丁,剩下的女人们只能扛起男人留下的担子,种麦子、收麦子。
但苦累得不是身体,而是脑子里的那根筋。
时时刻刻要想着自己的男人是否还活着,什么时候能回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盼的神经都出了毛病。
哪怕听到一个战场的地点都能叽叽喳喳兴奋半天。
她们对男人的渴望如此之强烈,甚至两个陌生的男子出现都能给她们带来无比的享受。
她们贪婪的闻着这两个锒铛男人身上的酒臭味,摸着他们那脏兮兮、肥腻腻的身体。
恨不得把这两个男人吃了。
试想如果没有战争,如此褴褛的两个男人出现在城里时,哪个女人会正眼看他们一眼呢?
骊是一城之主的女人,自然不能像他人一样如此直接裸露的放荡自己的情欲。
但她同样迫不及待的把两个男子请来为她讲述战场的情况,同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幻想着与城主的肌肤之亲。
她高贵、坚强、矜持,有礼节。
但她内心深处那种因男人出征而留出来的企盼与欲望不比门外那些粗鲁的娘们们少一丝少一分。
再来看两位男主。
秦人,战争胜利的一方。
可是又好到哪里去么?
一个疯疯癫癫,贪生怕死。
另一个虽是万人中的锐士,却也同样当了逃兵。
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家收麦子。
可就是为了实现这么一个简单的农夫的梦想,他要当逃兵,要时刻提防着背后射来的箭,砍过来的刀,冒着诛九族的危险,要欺骗。
不敢挺身昂头的走,只能鬼鬼祟祟的爬。
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只能小心翼翼的骗。
他勇猛、锐利,但内心却对战争无比耻恶。
他想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去收麦子,收他的粮食。
他想的不是把冰刃扎进他人的身体,他想得是踏踏实实的活。
影片的配乐是一大亮点,揪人心魄的弦乐几乎贯穿了影片的始末。
把战争中后方家属那种紧张、焦虑、恐惧、企盼复杂混合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甚至影片里刻意而为的蝇虫之声也对气氛的烘托起了奇妙的作用,表达出了人物不安、焦虑的心里。
也许很多人会遗憾这部影片没有预想中的大场面,没有一个完整、流畅、有始有终的故事主干。
但我想这正是导演所要展现的另一个角度的战争。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硝烟,没有血流成河。
只有一群割麦子的男人、女人。
就像他在影片结尾写的,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争,但骊和暇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
是啊,小人物为什么要战争呢?
他们不想当英雄,不想当锐士。
他们想的只是安安心心伺候自己的男人,踏踏实实收获自己的麦子,没事打打酱油就好了。
最后感谢豆瓣组织的观影活动,第一次参加,还抽中了海报,很高兴。
8排5座,交个作业,留个纪念:)
当我晚了十分钟到达放映厅。
看到的是黄觉饰演的秦国士兵在麦田里气势汹汹地行走。
身后跟着另一个言行猥琐的士兵。
画面色彩非常的浓重。
麦子几乎都有了金属的色泽。
天空也异常的高远深邃。
旁边坐的小情侣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
取材自著名的长平之战。
对于长平之战的演绎在书本上有各种版本。
有对秦赵两国用兵的评述。
有对赵国女人举城服毒殉情殉国的唏嘘。
有对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歌颂。
但这个片子却没办法归入战争片的范畴。
因为为数不多的战争画面或口头描述只出现在了两个秦国逃兵的梦魇和呓语里。
片子的结构像一部五幕舞台剧。
在人物语言动作上也存在许多舞台剧的影子。
比如王姬演的祭司的独白。
士兵暇在酒醉后描述战场杀戮场面时的癫狂言行。
都让人恍恍惚惚仿似看的不是大银幕而是小剧场。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背后男人和女人胜方和负方谎言与真实错综复杂关系的片子。
关于男人。
黄觉饰演的士兵暇。
骁勇善战。
却一心只想着回家收他的麦子。
杜家毅饰演的士兵辄。
腌?胆小。
却妄想有朝一日过上王侯将相的生活。
战争把男人不同层面的脆弱撕穿了。
不管是赤裸裸的表面。
还是沉默外壳下的内心。
都是一种焦虑不定期待归属的情绪。
超脱闲逸和酒池肉林。
都只是归属感的不同期待。
女人。
穿白衣的留守妇人。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几乎和男人一样彪悍。
但在听信了赵国战胜男人即将归来的谎言后。
她们才表现出少妇们的兴奋和聒噪。
在那一丝希望降临的时候她们才大胆地释放出了压抑已久的天真。
男人期待归属感。
女人期待依赖感。
即使在最不可能实现的年代。
人性也在偷偷喘息。
范冰冰饰演的城主夫人骊。
是这种矛盾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只为丈夫的一句话。
你就是这座城的女主人。
她颤抖地想救下强盗手中的孩子。
想保护这座城里所有的女人。
却做不到。
哪怕是要杀掉敌国的士兵。
她也没有挥刀的决心。
最后的结论是——每个人的勇敢都有限度。
人都摆脱不了对归属和依赖的向往。
秦始皇看到《麦田》结尾,大荧幕上缓缓淌出的黑幕写到:“二十年后的今天,秦国一统天下。
”他想了一会儿,转头问李斯:“长平是哪一年的事儿?
”李斯答:“公元前260年。
”秦始皇开始有点急躁:“如果不算比寡人鼻屎还小的卫国,最后一个国家齐国,是哪一年被寡人灭的?
”李斯答:“公元前221年。
”这下,秦始皇脸上的惶恐更深:“那,那前260年后的20年,也就是前240年,寡人在干啥?
”李斯答:“《秦史》载本年大事有三,一、您的亲奶奶夏太后,那字儿怎么读的来着?
哦,薨了。
二、一起薨的还有大将蒙骜。
三、李斯入秦。
”话毕,他才抬起头来,似笑非笑地盯着秦始皇被水银丹药摧残得先衰的脸,眼角纳了点殿前的烛火,竟然莹莹有光。
秦始皇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魂来,他揪着李斯的领子往他脸上狂喷唾沫星子:“李斯!
李……斯,你来秦了。
来跟寡人说什么了……寡人那时还不到20,你跟寡人说什么了……”李斯还是不悲不喜,不怒不嗔:“臣说,臣给我王带来了一个梦,一个大梦。
这梦中,万国皆灭,唯有一国,乃秦国;万王俱废,唯有一王,乃秦王。
臣并无戏言,梦已成真。
”“好一场梦啊好一场梦!
寡人劳苦半生,就为着这么一个梦。
这何平竖子,你这鬼电影,害得寡人以为寡人得了精神分裂,花了20年去做了一件已经做完的事。
”秦始皇很平静。
他很平静地在那结尾的黑底白字上批注:“黑页算个鸟,无图无真相。
”
1应该说《麦田》是迄今为止何平电影中剧情最弱、形式感最强的作品,它基本上继承了从《双旗镇刀客》到《天地英雄》的阳刚风格,同时也杂糅了以戏剧化呈现和荒诞演出为基本构架的剧情模式,进而延伸为一种对风格化和形式主义的追逐。
作为第五代的重要一员,何平给人的印象是特点凸出,风格则不够鲜明,在张艺谋痴迷颜色革命、陈凯歌醉心历史思辨、黄建新追求高度戏剧化、田壮壮探索反叙事模式的时刻,何平的电影呈现出的是一种杂交化的风格拼贴。
体现在视觉效果上,何平和第五代导演不约而同的嗜好一种浓郁的颜色,张艺谋电影中是浓郁的红色,何平电影里则是浓郁的黄色,从《双旗镇刀客》的黄沙大漠到《麦田》中的金黄麦田都显现了一种形式主义上的意象端倪;至于叙事的层面,何平更多吸取的是美国西部片的表现形式,用一种凌厉而又间断化的铺展方式,成功的打造出了中国西部片的雏形。
何平在《麦田》中进行的全新探索,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一种叙事方式上的消解,既然形式主义的本质在于瓦解剧情,那么《麦田》的故事弱化自然是浅显的道理。
《麦田》的故事流畅程度远远逊于何平之前的几部电影,这种消解的叙事模式起了显而易见的作用,影片中不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的日期来划分段落,而且在故事讲述中融入了间离与钝化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辄与暇在表演上呈现一种抑扬顿挫的姿态,时而夸张化的滔滔不绝,时而闭口不言维持沉默之状,而这些表演或多或少都有些突兀并游离于剧情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阻碍叙事的作用。
影片的摄影与剪接同样属于这种思辨方式,带有某种程度的写意化,借助“麦田”的全景和跳跃式的剪辑方式达到了转换的效果。
正是在这种探索下,《麦田》的大片本质在不经意间灰飞烟灭,从商业眼光来看,这部电影也变得“丑陋”和“难看”。
即便如此,《麦田》仍然比大多数古装电影更出色,也更伟大,它基本上没有张之亮在《墨攻》中频频展示的那种陈词滥调,也少了陈凯歌在《荆轲刺秦王》中那种故作的“腔调”,即使在讲故事的逻辑上,《麦田》也远远超过了《英雄》、《赤壁》等让人崩溃的电影。
从另一个方面讲,何平采取“杂化”探索的思路也是第五代导演最为缺失的,他们习惯性的抱着自己残缺的一角,在某个时段将其发扬到极致,再到后段就慢慢的步入泥潭,成为一种“自负”风格下的牺牲品。
今年国庆档有三部第五代的作品角逐市场,分别是田壮壮的《狼灾记》、何平的《麦田》与黄建新的《建国大业》,前者的电影已经到达“垂直化”的高度,后者则与他们的前辈第四代一样慢慢沦为政宣工具,所以仍然具备探索精神并且没有放弃商业化尝试的,也大概只有何平一人。
2生物学对社会生产的一项最大贡献就是杂交试验,杂交水稻的可以提高亩产量、杂交生物可以体现杂种优势,即使是混血儿也会长的比常人更漂亮。
电影风格的杂糅会产生类似的效果,电影人正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博览和借鉴,才能成就一种兼容并蓄的风格特征,从而保持自己旺盛的再生产能力,这种需求尤其体现在那些以历史化书写方式为基础的第五代导演身上。
张艺谋与何平是最受日本电影尤其是黑泽明影响的内地导演,前者曾把《罗生门》改版为《英雄》,太多故事漏洞和逻辑混乱让影片缺点很明显,终究没有逃过媒体观众的口诛笔伐,与之相比,何平的《麦田》摈弃了那种直白的表露方式,应该算是舒缓的多,也许在商业上无法满足多数观众的胃口,不过至少在某个小的区域,它基本上能获得部分偏好文艺色彩的观众的青睐。
在我看来,《麦田》的优点和缺点近乎同样明显,我当然不是指“阻碍叙事”的趋向,而是要归结到形式上的思考。
毫无疑问《麦田》是扮演了一部分高度舞台化和戏剧化的套路,在这些略显突兀的表现空间中,以古琴和长笛为主调的音乐蔓延出一种日式的舞台化味道,这种风格千篇一律的出现在某些日本古装片之中,并不显得突兀。
何平在此处的直接化借鉴,做到了惟妙惟肖,却始终不能让人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考,影片对演员夸张、荒诞的表演方式同样承袭了日本式的表演特征,这种思路曾经在《荆轲刺秦王》中被探索过,《麦田》做的更进一步就是放下了人物咬文嚼字的腔调。
这应该算得上一个进步,何平却未能做到极致,我们可以看到辄与暇在进行夸张演绎的同时,范冰冰饰演的骊夫人正襟危坐,优雅的吐着中国成语,而黄觉、杜家毅的语句大都是非常直露的大白话,就造成了某种风格上的错乱。
何平致敬黑泽明的意图是毋庸置疑的,玩的却不够癫,所以当王志文饰演的强盗入侵城邦之际,范冰冰开始展露一种歇斯底里的时候,角色基本上已经处在了失控状态。
杜琪峰在2004年拍摄了致敬黑泽明电影(《姿三四郎》)的《柔道龙虎榜》,影片沿袭了自己的一贯黑色风格之余,又加入了日式迷离化的影像效果和癫狂式的表演路线,这是一种带有实验风格的创意之举,结局却并不令人满意,因为那些夸张化表演和迷离影像最终把电影呈现为一些美丽的碎片。
《麦田》拥有者和《柔道龙虎榜》同样的弊病,就是风格上没有形成完美的统一和调和,而《柔道》中的迷离效果则是《麦田》所或缺的,尤其是在骊夫人这个角色上运用这种表现方式,也许能很好的解决片末情绪突变所带来的破坏效应。
何平在致敬的尺度上比杜琪峰更为彻底,体现在人物装扮上,都是绝对日化的,包括服饰、发型,甚至那些滑稽的丁字裤也不例外。
考虑到历史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应当避免的,因为我们都清楚日本国的起源是秦国时代的“徐福出海”,算起来战国时代的长平之战还要早几十年,这种“致敬过火”的操作模式就显得有些荒谬和可笑。
3致敬意味太过浓厚,玩又玩的不够癫,《麦田》在风格上的不统一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制造的舞台化效果消解了叙事,呈现出一种凝滞和段落化的美感,却不能从整体上赋予人一种纯粹的享受。
另一处需要商榷还是历史问题,长平之战的时日中国社会的奴隶制已然瓦解,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渐渐成形,即使是遥远的西方,亚历山大帝国崩盘后的四大国也处在稳定的奴隶制阶段。
何平给我们展示的并非一个奴隶制或者封建制的社会形态,反而更像是一个原始社会的氏族阶段,范冰冰饰演的骊妇人头戴斗笠手执镰刀和众女同田收割,显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基本形态。
而当王志文饰演的强盗入侵该城,他们身上所带有的征服欲和尊卑精神,才是对那个时代特征最好的阐释。
还有一个故事上的不满意之处,就在于何平故意设定的巧合,暇作为一个秦国锐士漂流到赵国得见骊夫人,而他本身又恰恰是杀死骊夫人丈夫——剧葱大人的凶手。
借用一块玉佩挑出事实真相,导演的心思可谓深沉,不过也掩盖不了故事上的牵强和薄弱,影片之中对众女因性饥渴而导致的癫狂书写的淋漓尽致,包括范冰冰扮演的骊夫人,都有某种程度迷恋男性肉体的印象,其中最直接的表露就是她夜晚梦见丈夫为其解衣的一幕。
对于黄觉扮演的暇,我还是认为是相当模糊,甚至比杜家毅扮演的辄更加不解,影片欠缺一处他对城主夫人的情感表达(哪怕是一处明显的暗示),于是最后他抱着范冰冰出城逃亡,我们就只能解释为他为了“赎罪”而做出的补偿了。
除去这些显而易见的弊病,《麦田》仍然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影片在美术、摄影、音乐方面都做到了精致华丽,不过我更在意的是何平在叙事和形式上的探索。
《麦田》作为何平的一次杂交化实验,算不上很成功,也决然不能算做败笔,至少他用全新的思绪构造出一个封闭而虚幻的世界,那里有欲望横流的众生,还有灿烂耀眼的麦田。
有种七武士的影子。想去额尔古纳 。
范冰冰真漂亮啊!
麦田里的奔跑让我想起很早的一部日本黑白片《鬼婆》。那片麦田很美,不知道是在那里取的景,想去看看!
赶脚像是一部话剧。。。。。。且狗头蛇尾
其实大家没发现这部片子是CK最新款丁字裤做的植入式广告
惭愧,为什么我觉着还挺好看的。
绝对的表现主义CULT,小范戴着草帽沐浴在阳光下的样子实在素太美了!
摄影不错
算相当精致的了最起码
最雷人的桥段:潞邑的女人们在得知赵国战胜秦国的假消息后,竟然喊出了“剧葱大人万岁”的口号,可算是最NB的台词了。那可是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甚至还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啊?这不是把你们城主的九族往刀口上推吗? 最大的硬伤:片尾的字幕显示:20年过去了,秦国统一了全国.....众所周知,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应该是近40年后啊,怎么会得出20年后呢?即使是以赵国灭亡的时间(前228年)推算,也是30多年后啊。何平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还是我算得不对?
烂片。
怎么说呢...画面很好,想法很好,前一半拍的很好,后劲不足...后半段有点乱套,最后还好
那两个男的 笑死了 一堆大婶大妈级的yy。。。剧透:村里n年没男人 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因此 当村中来了两个男人也是仅有的两个男人时。。她们笑了。。
王志文的强盗形象有点雷人,花瓶女王的自摸有点莫名其妙。故事其实很不错,制作态度也很诚恳,叙述方式非常特别很有创新精神。只是这样的电影很容易两头不讨好。
七武士+罗生门
1.有想法,但没驾驭好...2.纯个人喜恶,我向来不喜欢范冰冰喜欢李冰冰...
浓厚的舞台剧风格,寓言似的故事,就是看的时候有点困
何平还是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前半段不错 后面一塌糊涂
黄觉屁股上的肉多了点
1、媒介即信息。2、黄觉太差劲。3、看完《卡廷》,这片子可以不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