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宿事件

新宿事件,Shinjuku Incident

主演:成龙,竹中直人,吴彦祖,徐静蕾,范冰冰,加藤雅也,高捷,秦沛,林雪,仓田保昭,钱嘉乐,峰岸彻,姜丽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粤语,英语,闽南语年份:2009

《新宿事件》剧照

新宿事件 剧照 NO.1新宿事件 剧照 NO.2新宿事件 剧照 NO.3新宿事件 剧照 NO.4新宿事件 剧照 NO.5新宿事件 剧照 NO.6新宿事件 剧照 NO.13新宿事件 剧照 NO.14新宿事件 剧照 NO.15新宿事件 剧照 NO.16新宿事件 剧照 NO.17新宿事件 剧照 NO.18新宿事件 剧照 NO.19新宿事件 剧照 NO.20

《新宿事件》剧情介绍

新宿事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铁头(成龙 饰)和女孩秀秀(徐静蕾 饰)两情相悦。不久,秀秀作为二战遗孤返回日本,从此杳无音讯。挂念秀秀的铁头偷渡来至日本,投靠同乡阿杰(吴彦祖 饰),与一众华人偷渡客过着提心吊胆的黑工日子。 此时的秀秀已经更名结子,嫁给了日本黑帮三和会的若头江口利成(加藤雅也 饰)。亲眼见到这一幕的铁头心灰意冷,自此决心千方百计赚钱,留在日本。他们捞钱的手段很快触及到台南帮的利益,最终导致阿杰被斩断右手。铁头跟踪台南帮老大高捷(高捷 饰),意外得知一场黑社会的利益仇杀阴谋,他和一众朋友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家里家外无性的世界乡村爱情16狼人杀·启源无口的森田小姐OVA小镇的千叶君。横行不霸道京美的世界飞车手罗德我想住火星一生有你这份爱要再加热一点吗?机器人之梦加油二师兄天醒之路篝火之战愿此刻永恒NextSeason五月的声音锈烂尘音黑夜跟踪狂:追捕连环杀手24小时营业十三号仓库第三季身份危机使命召唤自白黑钱胜地第三季捉迷藏血色星期五快乐星球第四部

《新宿事件》长篇影评

 1 ) MK错觉

MK错觉──《旺角黑夜》的影子延伸:《新宿事件》容我们想象:把《新宿事件》「道歉!

道歉!

」封面剧照撕去成龙朝二时方向握拳的肖像,换上方中信拳起手抢与众对峙的背影,大约就是《旺角黑夜》剧照的另一版本了。

《新》黑帮班底脱自《旺》,那种MK气息怎不考起经验观众──镜头若不往上晃动半分,大家根本分不清背景是日本还是香港,是新宿还是旺角。

大家对《新》的急促节奏大惑不解,香港仔之死更沦为运动话题(怎会这么巧合地准确?

),甚或因何导演狠心剪去阿杰(吴彦祖)在预告片中「东京这个地方啊」的异乡美言、铁头(成龙)因何没使出本事,打个落花流水……诸如此类。

我们不得不怀疑,《新》是《旺》于「异乡」(来福和铁头)这主题的第二部曲。

《旺》最沉闷的部分,就在来福(吴彦祖)与丹丹(张栢芝)甜蜜的时候吧。

来福和铁头邂逅新欢或重遇旧爱的方式,明显有更成熟的编排:《旺》那些乍看可充作让观众看得轻松的呼吸位,在《新》几近零,观众以为最轻松的(晴天岸边的约会)竟演成铁头「要兄弟还是要丽丽(范冰冰)」的人生两难抉择,要不就成了日语翻译机器,在大杂院与北野(竹中直人)讨价还价。

最令女性观众扫兴的,相信是铁头婉拒丽丽继续翻译的无礼了。

那么,我们当然怀念来福的眼神和柔情了。

导演在《新》废掉旧角影子的决心这么大!

要女性偶像吴彦祖甫开场就失掉手掌、末节沦落为助人自助的吸毒拆家,这种情节安排只为丰富铁头走上末路的主因而已,可怜阿杰仅是成全铁头形象(情义兼重)的大配角,相信没有女生因此不讨厌铁头的。

在黑帮世界难以成全爱情。

别怨幸福被人残忍地定义为生存得安好,铁头虽有「勾二嫂」之嫌──当然,二嫂本来是他的爱人,但也见秀秀(徐静蕾)不再是秀秀,还改唤结子与江口(加藤雅也)诞了女儿,有什么话好说。

忘不了「二嫂」,只是阴差阳错的结果,情有可原,电影没有为此大发议论,铁头却不见得因此善待丽丽。

《旺》的丹丹和《新》的丽丽同是/曾是妓女、异乡情人,角色名字连韵母也一致,命运却迥然不同:前者因爱人被杀而回乡去也,后者则被铁头抛弃而没被卷进黑帮的循环仇杀,继续当酒吧老板娘。

《新》本地警与异乡匪的患难之交,异乡匪谋生方式还是与《旺》一般,欲暗杀黑道要人。

《新》铁头「冧友」节奏一闪即过,第一场里应外合,第二场街头问候,比《旺》的来福不断逃避警方成功得多。

令人过目不忘的是,北野几度放过铁头,二人互相利用的惺惺相惜,比起《旺》非黑即白式的警匪卧底主从关系更奇妙。

在此,不得不提林雪。

还记得陈木胜《三岔口》中只出场三幕的牟伟彬(林雪)吧。

第一场他答应孙兆仁(郭富城)搜集情报时,镜头CLOSE UP他咬蛋挞、喝奶茶、胡子随嚼左摇右摆的典型MK中坑 LOOK,第二场他在法院门外把一迭照片交给孙,第三场他伏尸码头旁靠近的石屎楼梯。

他的死亡在《三》镜头下是柔和得令人吃惊的。

从杜琪峰的提拔,到陈木胜、尔冬升的起用,林雪成了警匪电影约定俗成式的黑白演员这废话当然不用再说了。

老六在《旺》穿那种在花园街可随手购得的花恤衫数银纸、纯粹敛财的形象,到了又是老字行头的老鬼在《新》大杂院中发挥于香港观众陌生而新鲜的天津腔,从出现到消失的悄然衬托,突如其来冷不防香港仔(钱嘉乐)一刀割喉,成了全场最可怖、最值得同情的死状。

香港仔在株式会社楼上出其不意杀了老鬼,楼下围堵者恰巧准备宣战,抛个石头进去,掷中了正向「铁头」成龙警告「阻我发达?

」的香港仔前额,应声倒地;石头纷纷涌至,铁头一扑倒地,一跌一碰的往老鬼、香港仔处爬,回魂乏术。

从老六到老鬼,同是黑帮核心区域混饭吃的角色,《新》明显要与《旺》有所区隔。

说到底,尔冬升还是同情于都市不得不落草为寇的异乡人。

再看本土人所创作的「新宿事件」:《城市猎人》孟波在「美女新闻报道员」系列揭发新宿黑道与政要合谋的不文英雄形象、《20世纪少年》少女迦南在新宿一家中国餐馆兼职期间巧遇中国和泰国江湖纷争并成功制止的新英雄形象,尔冬升明显据旺角经验拍摄新宿,就算只属个人影子的延伸,同代许多创作人还是只有望尘的份儿。

毕竟,异乡这主题,当该由编剧出身的异乡人演绎。

(录于《大近视》)

 2 ) 不知道该说什么

很深邃的片子,不在内地上映实在是一种遗憾,这是一部把人性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演员每一位都非常好的诠释了他们的角色。

还记得开片不久成龙对徐静蕾说的话,有梦就去吧。

我们总是相信梦想是美好的,可惜很多时候,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3 ) 《新宿事件》究竟是什么事件?!

2008年末,由香港导演尔冬升执导、讲述华日黑帮故事的电影《新宿事件》浮出水面,彼时,这部从构思到完成历经十年时间的作品因为其强大豪华演员阵容,尤其成龙的鼎力助阵而有望在内地影院公映,但2009年年初影片正式发行之后却迟迟未见分晓,最终在一片关注与争议声中,错过了内地院线,原因在于该片旨在表现一群华人为了能够在日本声色犬马之地立足生存而与当地黑帮社团争斗纠缠,碍于形势所迫不惜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影片风格阴郁冷竣,暴力与黑色味道浓重,血腥气息四溢,在导演努力为迎合内地风味而剪辑未果情形之下,被禁忌较多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所拒绝。

在这里,电影作品的优劣之处可以暂且不提,我首先关注主创人员所选取的立意题材:华人在国外的生存状态及奋争过程,这些情景从很多报告文学及《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等早期内地电视连续剧中已经可以窥视些许端倪。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门大开,中国内地掀起一股出国热潮,人们通过留学、派工、探亲甚至偷渡纷纷飘洋过海,梦想着在彼岸乐土展开全新天地,可以想象,异地他国、千里之外的生活与奋斗是怎样困难,背井离乡、旅居漂泊的日子又是何等艰辛,而由此引发的排华、辱华事件也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

电影《新宿事件》对于这些现象有着细致描述,只不过,男主人公铁头(成龙饰演)的偷渡诱因是寻找先期赴日许久不归的女友,而后发现女友已嫁作黑帮之妇,不得不投靠同乡阿杰,与一群中国同胞们住在一起,为了谋生而与当地几派恶势力爆发冲突,最后冒险争得新宿地区“歌舞伎町一番街”这个花花世界的一方势力,结局却是同伴反目,自相残杀......这个故事发展脉络如果从电影剧作角度分析,尚且缺乏足够戏剧冲突铺垫,并且存在主要人物刻画单薄之嫌,但是,作为导演,尔冬升的特别视角、叙事能力以及对于细节之准确把握仍然值得观众去正视影片,为它投出客观一票。

因为成龙参与演出,主人公形象和性格刻画其实已经具有不可逾越限制——为生存而努力打拼,但良心未泯又不过分邪恶,使得铁头这个人物自身个性风格矛盾重重。

众所周知,成龙并不适合扮演彻头彻尾的帮派大哥,他的正义凛然和友善气质在以往作品中已经反复呈现,淋漓尽致,不可颠覆,但此次所谓“突破”正在于人物矛盾性对于剧情发展所产生的内在张力,尽管令许多观众感到稍欠说服力,但我们在肯定电影工作人员创新勇气的同时,是否更应看到影片外表下所展现的那份触动人心的血泪历史?

我想,每一个置身海外的华人,都可以感受到这份辛酸——尽管影片中这群偷渡客选择了“捞偏门”,尽管他们提心吊胆奢望一个合法居住身份,而当打黑工、卖栗子只换来社会歧视、他人欺凌之后,“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将他们凝结一心,虽然金钱为主宰,利益是核心,但为了求得一席立足之地,哪里还有更好方法!

“爱拼才会赢”赢得了什么?

赢得了只能用手表缓解房东的恶语相向,勤恳老实走街串巷却仍然被同胞暴打甚至毁容断手,在这里,黑帮凶狠只是表象,人情冷漠、同族相残才是难以掩盖的可悲事实。

编剧虽然未能提供一部足够完美的电影剧本,但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影片仍然完成了它所承载的意义使命,也就不宜在艺术手法、技术层面对其过于苛责。

吴彦祖饰演的阿杰是最富亮点的出彩角色,一个从胆小懦弱、憨厚本分转变为玩世不恭、孤独阴郁的男青年形象跃然银幕,清晰分明,从遭受巨大伤害到心灰意冷直至耍酷扮冷,人物外在形象及心理演变顺理成章,丰富饱满,影片结尾一场帮派冲突后,他仍然是那个胆小懦弱的阿杰,仍然憧憬着无法实现的梦想,在铁头的泪眼注视下卑微着死去。

在下水道中铁头营救警察北野和北野在下水道中拉住受伤的铁头,这一头一尾两个遥相呼应场景似乎昭示了影片主题:绝望与黑暗——在新宿街头搏斗拼杀,对于当地日本人来说,是重生光明,对于客居中国人来说,则是绝望黑暗,他们在这里赢回了虚妄尊严,却失去了宝贵生命。

《新宿事件》究竟是什么事件?!

从中国东北农村到日本新宿城市,从普通拖拉机手到株式会社大哥,一群生活在底层的中国人历经了痛苦求生艰难过程,还是被当地黑帮“以华制华”卑劣利用,被主流社会无情抛弃,挣扎在异乡的街头巷尾,淹没在黑暗的下水道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满怀自我救赎希望的他们在现实之中奋起、麻木、绝望、沉沦,最终,彻底消亡了那原本积极热情的期待与心愿!

《新宿事件》电影海报

憧憬

希望

抗争

团结

伤害

消亡

《新宿事件》导演尔冬升,主演成龙、吴彦祖

 4 ) 新宿事件之驾驭的无力感

整体说来,这部电影不得不让我赞叹,暴力和绝望弥漫了整部电影,基调的灰暗和冷峻凝重让人无法呼吸,这是中国电影仅有的佳作,正因为这样,我才认真的看了,像什么气喘吁吁啊,根本没资格让我精心的找你的缺点,总的说,瑕不掩瑜。

尔冬升我最早看他的电影还是大学的时候,当然高中的时候条件不允许,没电脑没时间,好像就旺角黑夜,也是有吴彦祖出演,当然那时候的吴彦祖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更加美丽的花瓶而已,演技生涩,情感不足,张力不够,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没有气场。

说说我认为的硬伤吧,首先是主角,成龙的脸,实在不适合演这种黑社会大哥,他是定型演员的悲哀,长年累月的演一类电影,固然有好处,但是硬伤就是让观众一看你出场,立刻觉得那是个无所不能的武功高手,此外,他的文戏还是一如既往的差。

我觉得应该由戏路更宽的演员来演,比如梁家辉,比如吴镇宇,哦,还有黄秋生都是戏路很宽的老戏骨,由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个来,应该比一脸严肃的成龙大哥好的多。

另外两个女主角,真的都不想浪费笔墨去评述了,范冰冰依然是花瓶,这个人物即使抽出也不影响整体,范冰冰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铁头可以多一个选择的余地,从而更深化矛盾冲突。

至于徐静蕾,永远是一脸旧社会妇女被压迫的苦大仇深相,从她出演的第一部电影起,就没有一丝丝的突破。

说说正题,驾驭的无力感,就是指你无法驾驭的东西,你拼了所有的力量去死磕,自然显得力不从心。

成龙既是如此,铁头这个人物,文戏多于武戏,内心戏多于动作戏,像把握铁头在那种权力诱惑中,又想保持一丝纯洁的心理,以成龙的文戏水平,自然无法把握到最精髓,从道义上,我无法不敬佩成龙,在这么大的年纪,在演艺圈年轻人辈出的压力下,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改变自己,这是像我们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对于整部影片的完美程度来说,成龙驾驭的很无力。

此外,驾驭的无力感,并不是仅仅指的是成龙,此外尔冬升对这种类似于教父级别的黑帮史诗片的驾驭,也显得不足。

剧本和故事,都是非常出色的,而且是非常气势磅礴的,这样的一匹烈马,不是平庸的骑士就可以驯服。

看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我总结了四个字,虎头蛇尾。

前半部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后面就不知所云了,黑帮的争斗有点街头混混味道,而且香港仔的突然反骨,铁头的选择,都有点突兀,既然铁头真的不愿意这样,想洗白自己,完全可以将老大位置给别人,自己和丽丽远走高飞,但是铁头不愿走,为什么?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我去那能做什么?

很显然铁头不愿意放弃权力,这里多好啊,有钱有权,还有旧情人。

这部电影的最大的亮点,就是吴彦祖饰演的阿杰,这个角色,让我彻底颠覆了自己以前对他的看法,前半部分让人可怜,后半部分的自暴自弃,更加让人又爱又恨,吴彦祖对角色的把握,真的已经做到我无法挑剔的地步了。

即使换中国最好的演员来演,我觉得也不过如此了,如果他再不拿最佳男配角,真的没有天理了。

导演展示了很多东西,权力滋生欲望,欲望滋生背叛。

很多小细节还显示了日本人良好的素质,垃圾要分类,真希望中国早点也这样爱护环境。

 5 ) 华人的燕尾蝶也没有飞起来

在韩国呆的一年,后来被人问起来如何的时候,总是不想多加评述。

除了在那里认识的朋友,一些友好的老师同学,有时候想起来是灰色的,莫名的很灰暗。

其实自己并没有怎样,不过是一个偶尔打打工的交换生而已,算过着相当悠闲的生活,当是旅游都是快乐的。

相比起来,从在那里的留学生开始,无论在中国家境如何如何富裕,到了韩国都是从零开始,自己打工挣钱交学费。

没日没夜的在餐馆里站着,直到脸色发青。

钱真的是相当多的,对一个学生来说。

留学生又算是好的,一起读语言的人当中还有许多蒙古人。

有一个女的说过,自己男人在郊区某地,那里聚集着没有外国人居*留*证的蒙古人,打的是重工,既不能回自己国家,也不能进入首都,只能拘于一地。

她就一段时间去看一次。

学校附近有小酒馆,一些夜里打工的留学生说过,不定时会有黑*帮来收保护费。

中国人不得试穿的牌子,到闹市区的名牌店里还是看得到,相当刺目。

FLG每天在闹市区宣传,不懂的人就跟着示威游行。

关于中国的报纸只有一种,发到学校里,还传到我们自己手里,说GCD杀人无数之类,说哪里又是地震又是死人,中国暗*无*天*日。

也不明白,这么多人在这里,怎么就无法建立起一个正面的形象。

怎么就会有歧视。

后来有留学生找到我们,叫我们做一笔生意,帮一些在韩国的中国人,打工但是黑户,赚了钱没处放,帮他们开银行账户。

我们开一个,就给我们10万人民币。

但风险就是被查到后永远不得入韩国境。

有人觉得此地也不用再来,就可以冒这个险。

我犹豫了很多天,结果还是战战兢兢的去开了。

但是后来什么事情都没有。

那个人也再没来找我们。

大概是我们能开的太少了。

虚惊一场。

上学和打工的时候碰到相当敏%感的政$治话题都是避而不谈。

谈也没用。

很多朝鲜族在韩国打工。

有的人假结婚过去了,在中国还有丈夫孩子,拿到国籍,打工赚钱,然后寄钱回去,或者把孩子接过来。

身边有朋友的妈妈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看这个片令我想起许多事情。

在日本的华人和在韩国的华人不会有多大差别。

从韩国回来后写的毕业论文,也是关于华侨受++辱的历史事件。

历史资料里寥寥几笔的东西,其实放大起来是相当残忍的。

自己学的是用非常广阔的视角看世界,但是真正到世界的时候又发现根本无法那么广阔,是不得不狭隘的。

于是对自己也有了质问,对世界也有了质问。

就有某种隐隐的仇恨。

所以不敢在国外长久的呆下去,是怕这种隐隐的东西一直生长一直生长,就变成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了,深深的扎在心里,跟刺一样拔不掉。

你说何必呢,明明大家都是凡人。

此片也令我想起【燕尾蝶】,但是明显有硬伤,后面还是太僵硬了。

但整个矛盾冲突的体系是相当庞大的,非常符合我的审美。

给四颗星吧,题材太好了。

 6 ) 尔冬升的两难

  《新宿事件》The Shinjuku Incident  导演:尔冬升  编剧:秦天南、尔冬升  主演:成龙、吴彦祖、竹中直人、加藤雅也、徐静蕾、范冰冰  出品:中国香港2009  ★★★《新宿事件》基本上是个两难的产物,从眼看着大好的内地市场却进不去,到主人公在染黑与洗白间的反复,里里外外都是进退两难的真实反映。

拨开审查铁闸和社会纪实的疑云,想进入《新宿事件》,无疑要从《旺角黑夜》和《门徒》这条路上打开入口。

内心游移的主人公,涉黑活动和警方追查。

面对港产帮派类型片总绕不开的内容主题,尔冬升依然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形式来处理,由一起新宿的冲突事件延伸至在日华人群体的处境,结尾打出字幕说明,更是保持了人文关注的尔冬升特色。

匍匐着大量人蛇的海滩、污水横流的下水道,与偷渡者有关的两处场景前后出现,再配上老鬼自得其乐地唱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电影的悲剧宿命感不断加强。

偷渡者没有身份,只能躲在阴暗处,下水道不失为一处明显的隐喻象征。

这些人从中国各地跑来,嘴上说着赚一笔再回去。

实际上铁头们真有想过回去吗?

如果回去真是见好就收,那就更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出来。

《新宿事件》有一处没有讲清的地方,偷渡成风的原因就在于穷。

联系现实,偷渡客指的回来无非是在家乡盖间好房摆设。

相比之下,他们更希望拥有异国的身份认可。

当北野追寻铁头,两人跑回下水道,结局早已注定,整部影片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圈。

由下水道往前,在渡边组和台南帮发动黑夜总攻之前,铁头和兄弟们的生命就有了消散预示。

阿杰不是《新宿事件》里的头号角色,但他很容易成为观众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人。

汇总下对该人物的评价形容,倒霉、受虐、衰人、可悲都是出现率极高的词汇。

阿杰只打算推着小车在新宿街头卖栗子,一个容易实现的理想。

阿杰胆小怕事,大概是众人里最与世无争的一类,偏偏所有事情都给他撞上了。

影片把大半血腥镜头都放在了阿杰身上,一旦连卖栗子的机会都不给他,铁头一帮人自然要揭竿而起。

在阿杰身上,尔冬升没有套用香港电影里常见的善恶定论。

凄惨的遭遇跟好人或坏人全然无关。

中间阿杰换了夸张的视觉系造型,人模鬼样,一度在街头疯狂施暴,如同恶魔附体。

反之台南帮气焰张狂,可到最后,他们说不准还能重新扶正,继续横行新宿。

《新宿事件》没有以往不死的英雄主义,没有义薄云天的气势渲染,种种迹象说明尔冬升有意求变。

老鬼偷东西时嘲笑日本人,说日本人以为他们不偷东西,别人就不偷。

笨!

这种态度和语气,如同《旺角黑夜》里丹丹几次说香港人是不是傻了。

把老鬼的话放回影片,跟暴露国人劣根要扯上了关系。

片中还有多处玩笑,但尔冬升没能让老鬼等配角更进一步。

深入针刺人性弱点上,在偷渡与涉黑之间,尔冬升语焉不详,毕竟影片没有足够的空间。

相反在真正用力表现的铁头身上,由于人物本身存有天生缺陷,他的选择在观众看来时常站不住脚。

铁头为爱情而来,仿佛有了爱情这一理由,可以让人忘记他是偷渡客的事实。

在铁头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旺角黑夜》的来福,他来执行杀手任务,一边还要找素儿。

还有《门徒》里的阿力,明知那份情爱容易引火烧身却不顾一切。

挽回爱情无望之际,铁头和阿杰决定去“轰炸东京”。

此类字面上的小玩笑,不知道是不是提防以前《出埃及记》的IIB级粗口风波。

本是充满纠纷和暴力的空间,影片有意弱化了语言对白的情感色彩,这里无意论证粗口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紧密,但《新宿事件》的小心谨慎却造成华人帮成员不够man也不够酷的直观印象。

再一解释就是尔冬升有意压制兄弟义气,全片下来,几乎仅靠铁头一人出马,遂成就了兄弟们的富贵荣华。

兄弟们的一大功能,就是站在铁头背后壮壮声势,威吓势利老华侨,接手地盘搞庆贺。

丧失了以往成龙的好身手,铁头就是凭借一股干劲做事的普通人。

因此不难理解出现两次刺杀场景时,电影院里有人发出的冷笑,那绝不是尔冬升偷工减料的尴尬,而是特地安插的反常规处理。

用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来分析,无论铁头是当工人、农民还是新宿街头的黑帮分子,最后都成不了大事。

原因在于铁头太过“性情中人”,他持有天真到幼稚、不切实际的乐观想法,比如希望消除新宿的黑帮规则,反对兄弟们碰贩毒等生意。

铁头为了秀秀来日本,后面主动放下情感,看起来是节制有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铁头本应该吸收教训好好对待丽丽。

结果华人帮有难时,他明明可以脱身,结果还是卷入其中。

这是铁头内心游移的一个表现,也是尔冬升赶制悲剧的一处设计。

有人从兄弟内乱等方面入手,解说尔冬升完全否定了以往港片套路,就如同《投名状》肢解兄弟情那般。

实则未必,比方说铁头义无反顾地奉行了“兄弟比女人重要”的金牌法则,绝对老一套。

比之《旺角黑夜》的钱,《门徒》的毒,《新宿事件》的关键所在就是身份。

铁头几次惦记身份问题:出逃时遗失了身份证,与江口谈条件拿到了身份,给北野看日本身份证。

尔冬升显然找对了偷渡者和新移民最关注的身份问题,率领兄弟出头后,铁头要做点正当生意。

影片给了他在农场上开拖拉机的片段,以此来说明他想要的正常生活。

正常人无疑是跟偷渡者相对立,《新宿事件》表面上都在说华人帮派如何抵御外敌,实际上他们最浅显不过的外在身份不是帮派分子,而是偷渡者。

身份只是其一,再是周围的认同。

即便华人帮在新宿有了一块地盘,取得了经营许可,但别人还是不认同你,不愿承认他们的存在。

电影里有股三和会的顽固派,嘴里叫嚷着支那字眼,颇有代表性。

新宿本是日本黑帮必争之地,日片里多有表现。

香港街头海报上写有“日本黑帮地头,建立华人王国”,此等宣传语确有鼓吹之嫌。

《新宿事件》里华人帮派的好时光转瞬即逝,众人热议为何是死光光的结局。

原因就在华人帮难逃的棋子命运,一句以华制华,简明扼要。

勿怪尔冬升拍不出全面胜利,而是新宿根本不存在那种胜利。

能守得本份已是极好,谈何天下第一?

那跟“跨马扬刀入东京”的极限意淫有何不同。

类似的穷途末路,不如再去看下北野武《大佬》里日本黑帮闯北美,其实都是客与主、强龙与地头蛇的制约必然。

尔冬升想着力于偷渡客的生存现实,又落入了帮派兴衰论说。

他借几个角色说出了导演的话,包括铁头对兄弟们的一番劝说,还有秀秀跟江口讲“人要学会满足”。

尔冬升的自白会让《新宿事件》变得更有意义还是警示世人?

好像都行不通,毕竟帮派片从来不带有教育后生的功效,否则我们大可欣然接受《龙城岁月》。

【电影世界0905】  尔冬升近十年作品  《新不了情》(电视版电影版) (电视剧,2008)  《门徒》(2007)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早熟》(2005)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千杯不醉》(2005)  《旺角黑夜》(2004)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忘不了》(2003)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真心话》(1999)

 7 ) 成龍的伸縮事件

成龍的伸縮事件新宿事件若說電影裡刀槍和拳腳是陽具的象徵,「新宿事件」裡不懂功夫的成龍因為仍要打爛仔交,未至於被去勢,但最少是陽萎。

「新宿事件」是野心之作,成龍收起功夫是小意思,爾冬陞想拍出北野武「大佬」甚至馬田史高西斯「紐約風雲」的格局也是其次,把一向英雄主義的成龍和走社會寫實路線爾冬陞拉在一起,才是最大膽之處。

電影之成敗,就看成龍和爾冬陞之間你伸我縮的拉鋸,或曰合作。

以往的成龍電影,無論角色如何、故事背境如何,其實都是一個很「成龍」的人做很「成龍」的事:一個好打但最叻「走佬」的超級警察,港產的superhero。

故事發展到鐵頭(成龍 飾)帶著一班兄弟接管台南幫的地盤前,還道是一群異鄉人被逼上梁山的老套路,原來之後就是顛覆的開始,兄弟情義脆弱不堪,內亂一觸即發,利益與現實決定了殘酷的結局,那看來才是爾冬陞的本意。

然而不論成龍如何努力低調地演,他的角色設計還是很「成龍」,還是一個「好人」,大仁大義得有點天真,在黑幫混也是逼上梁山,如何有說服力?

更突兀的是,鐵頭不去捉賊,只求為同胞尋得業界權益,對兄弟照顧有時、教訓有時,像一個家長;銀幕上慣看的「英雄成龍」退縮了,演藝圈的「成龍大哥」卻伸了出來。

若問題出在一個小腳色身上,不會對電影造成大太影響,偏偏這是主角,成了最大的敗筆。

吳彥祖在後段的突變最有伏線,演出也是令人欣賞的。

可惜電影前半部有關鐵頭的發跡史筆墨太重,中國兩位名旦只是花瓶,「華東組」由盛轉衰有幾年時間,卻只是旁白帶過,節奏緩急打亂了,浪費了一些可以發揮的角色。

其實吳彥祖和徐靜蕾的戲份都可以加重,只是編導像戲中人一樣「野心太大」,內容太豐富以致進退失據。

個人認為鐵頭與日本刑警(竹中直人 飾)之間惺惺相惜的戲可以刪減。

鐵頭本身已不像黑幫老大,後來自首願意指證黑幫老大更是成全了角色,卻搗亂了劇情。

鐵頭臨終前把黑幫的罪證交給那刑警,我才猛然醒覺:這根本就是一個臥底嘛……「英雄成龍」起初縮了進去,最後忍不住還是伸了出來。

 8 ) 一不小心,看到新宿事件

本意并非如此。

最近在实习,忙忙碌碌做牛做马装孙子,早出晚归心情烦躁。

和男朋友分手已有半年,每顿饭都是打包在我的小屋里解决,更不要说看电影这种奢侈活动了。

我是个讨厌孤独的人,我害怕自己一个人出现在公众视线。

礼拜五比平时早半小时下班,朋友拉我去看电影。

看什么?

新宿事件。

为什么?

这是成龙新片...成龙第一次不会武功...死了...云云...哦。

去不去?

嗯...我站在巴士站思索片刻,决定和朋友去看这部电影。

九个月来第一部电影。

买票,吃饭,逛街,进电影院。

坐在椅子上,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零八年上半年几乎每个礼拜都会和男朋友来看电影,JP的GV每个hall都坐过一遍。

转眼间,物是人非,真是触景生情啊。

照例的十五分钟广告,然后电影开始。

忘记说了,我是个迷恋日语的人,所以朋友告诉我80%的片段都是在日本拍摄,这也是让我跨进电影院的一个理由。

起初并无太多感觉,只是觉得成龙一脸沧桑跟我老爸一样,还在演小伙子,有点心酸的样子。

徐静蕾在我看来一直平平而已,每换一套戏服我便认不出她来。

起初在日本,艰难的生活,辛苦的打拼,可以想见,可以理解。

语言不通,寄人篱下,这种经历我也有过,只是我看上去要光鲜的多了。

电影的节奏一直很快,起伏跌宕,慢慢的开始揪心。

从阿杰拿到炒栗子车开始,影片就到了最开心的时刻,影院里也有了微微的放松的气氛。

可是,我知道自己的心是疼的,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告诫自己的,不要太开心,不要太难过。

因为太开心的事情总是会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坏事,而太难过的事情未尝不是好事情的开端。

果然,下面的一系列情节都让我无法接受。

我抱着我的包包,企图温暖我自己。

我双手捂着眼睛,用声音来判断我是否要去偷看一眼。

无疑,有些镜头的暴力血腥是我这种平时看管了美好温馨电影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而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暴力血腥,不是纯粹的,不是纯粹的为了镜头感而制作的,而是在那么一点一点的情节发展中,吞噬我的心情。

好像坐过山车一样,一点一点的上升,让我一点一点的恐怖,等升到了最高点,也恐怖到了极致,虽然心里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还是抑制不住的尖叫。

我不敢看,我甚至闭上了眼睛堵上了耳朵,可是我还会尖叫。

后来成龙和范冰冰貌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此时我已经想要离开了。

我告诉朋友我已经预想到了下面的情节,我不想看,不想做恶梦。

我是一个太感性的人,我知道这种太刺激的东西会怎样的影响我。

那鬼一样的阿杰,那架在朋友脖子上的刀,那不要命的厮杀,简直构成了最最恐怖最最伤感的噩梦。

我只开启了1/2的视听,可是我接受到了10/1的冲击。

我已经开始后悔看这部电影了。

情节演员都是一级的棒,可是太棒了把故事演得太真实了已经让我相信了,让我很难安慰自己这只是电影而已,让我以为在日本新宿至今还有这样一批我的同胞,过着这样的耻辱不堪的生活,为了生存,为了钱,甚至丢失了人性中最美的东西。

我很难过,我不知道要怎样。

我梦想着去日本,但是现在我开始害怕了。

电影落幕了,我久久沉浸其中。

我跟朋友说我后悔了后悔来看这部电影了。

朋友很无语。

走出影院,来到shopping mall,明亮的灯光很刺眼,刺眼到温暖。

我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世界里,虽然我的生活平淡无聊,一点点小悲伤一点点小无奈,但总归我还是平和安定的。

至少有饭吃有衣穿,至少不用搭上性命失去本性。

我会慢慢找到幸福的,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的。

谢谢我的这个朋友。

陪我吃饭带我看电影。

新宿事件,让我的心脏做了一次着实刺激的过山车。

 9 ) 《新宿事件》:虎头蛇尾的遗憾

从无法在内地上映,到香港电影死亡论,《新宿事件》在上映之前便被渲染得极具悲剧色彩,这不由让人对这部意料中的黑色电影有着诸多的期盼。

由于在上映之前,无数的电影杂志已经完美地完成了剧透工作,甚至连影片中角色的命运也早被影迷烂熟于心。

所以,我已经不再期待尔冬升来给我讲一个在日偷渡华人的悲惨故事,我所期待的是尔冬升究竟要用一种如何残酷的镜头来满足我对这部影片“黑色”的渴望。

从影片的开头来看着实有一种震慑人心的趋势,中国电影以前几乎没有用影像如此赤裸裸地表现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偷渡潮。

四处逃散的人群以及刺耳的尖叫,奠定了电影灰暗的基调。

而接下来铁头等人在日本所受的欺辱以及日本黑帮之间的争斗(尤其日本黑帮的第一次亮相),都隐隐给人一种史诗黑帮之感。

从影片的前半部分来看,影片呈现出的是一种让人心酸的灰暗,而影片的厚重感也是在这种在日华人的磨难中一点点的沉积起来,一切都似乎在表明,《新宿事件》将会远远超过《旺角黑夜》。

然而到了影片的后半段,其跳跃且渐落俗套的剧情,让影片前半部分逐渐积累起来的厚重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释放。

最大的问题在片长。

影片用了几乎一半的时间来渲染在日偷渡华人的悲惨生活,而由铁头为首的华人帮派的发展以及最后的分裂却都塞在了后半段,而就是这本来就不多的一个钟头,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长给后半段大量的暴力戏,这让剧情本来就不饱满的后半段和前半段相比更显得单薄。

于是我们便在影片中看到了尔冬升几乎在用几段暴力戏来完成后半段剧情的衔接,因此便给了我“前一分钟是天堂,后一分钟是地狱”的感觉。

若是影片有三个小时的片长,并且涉黑部分能够占据影片近三分之二,那影片或许会比现在饱满许多。

由于在影片最为关键的后半段缺乏足够的时长来展开剧情,这便让影片所该承载的意义被大大削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宿事件》的后半段依然无法跳出香港传统黑帮片的模式,纵然其背景是日本东京。

而从在日偷渡华人这个现象来看,尔冬升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对华人涉黑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却在其后半段无力对其进一步的剖析,使影片最终有流于表现之嫌。

铁头这个角色最后的惨死并没有让影片最后的剧情避免落入俗套,因为铁头这个“好人角色”的死在影片中只是个别现象,简单来说,他的死并没有触及到在日涉黑华人的真正悲剧所在,因为与铁头的死相比,其他角色的死亡有给人一种“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感觉,其悲剧的根源更多在于本身,而和其原来偷渡客的身份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尔冬升似乎对这越发展越庞大的剧情有种无力掌控之感,只能不得不用一种最为娴熟、看起来似乎也最为悲剧,但同时也是最为俗套的方式来完成影片。

于是我们便在影片的最后看到了香港黑社会影片中那熟悉的元素,械斗、内讧、背叛、死亡等。

虽然最后的械斗桥段有着大量的群众演员撑场面,却完全没有影片开始那段三和会祭拜场面的那种震撼力。

打得惨烈,却已经和普通的黑帮械斗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如果说“缺乏足够的时长、剧情逐渐落入俗套”仅仅是让影片变得单薄的话,那后半段无所不在的说教味则彻底让这部影片的黑色程度大打折扣。

成龙确实是可以为影片带来一定的票房保证,但事实证明,成龙并不适合这部影片。

虽然他不再非常能打,但他似乎依然无法放下自己老好人的“身段”,依然无法解开不演反面角色的心结,这便使得他所扮演的铁头成了影片最大的一个瓶颈。

在影片中看到铁头终于愿意走偏门,并且愿意为了“出人头地”而杀人的时候,我隐隐看到了成龙一次彻底转型,但偏偏就是到了后半段,那个熟悉的成龙又回来了。

而成龙的“回归”也彻底让影片开始了“诲人不倦”的说教,那为了生存甚至有点不择手段的惨烈逐渐成了安分守己的温润,以至于影片中还喊出了诸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种在影片中极度不合时宜的台词(之前砍台湾人,打华侨的时候怎么都没这么想?

),这使影片失去了那种震慑心扉的阵痛感。

用一个善良的人来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力,这本是一个可以让影片主题得到升华的设置,但这种无力成了一种因说教需要而强加的“无力”,并且让影片的角色变得有点不可信的时候,则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影片本该因此更加震撼的黑色也同样变得“无力”。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铁头的悲剧固然可怜,“好人没好报”的设置固然会让人心痛,但占绝大多数其他角色的死亡却只是简单地传递着“恶人有恶报”的信息(这未尝不也是一种说教)——至此,影片已经从对命运的控诉转向了对角色本身的控诉,“恶人”的“恶报”因为“其恶”,与其电影所本要表达的悲剧根源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同样是黑色电影,同是尔冬升导演的,在有着近似题材的《旺角黑夜》,在这个方面上就比《新宿事件》要好得多。

《新宿事件》透露出了导演尔冬升的野心,却也看到了他的无力。

或许一切的问题还是要追寻到影片片长这个最根本的原因。

两个小时的片长,确实很难承载一个这么庞大的题材,也无法完美塑造影片中那超过十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在演员方面,《新宿事件》不算成功,除了吴彦祖以及日本演员竹中直人的出色表现外,其他角色均没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徐静蕾和范冰冰则更是沦落为准花瓶),这让影片离我预期的震撼有着一定的距离。

或许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0 ) 《新宿事件》——野心的祭品

《新宿事件》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一如尔冬升之前的《门徒》:如果从结构和规模上讲,它的野心比《门徒》更甚。

但是这种野心最后成为尔冬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祭品,暴露了导演控制力的捉襟见肘,最终使影片成了混乱狂欢的蒙太奇。

影片最明显的结构是场景,这点在影片最后暴露无遗:当成龙和竹中直人再次相会在他们初次见面的下水道时,命运轮回的宿命显现。

其他的还有那个华人初来日本聚居的小木屋以及他们后来的那栋大楼。

尔冬升一如《旺角黑夜》一样选取了高密度、繁华又藏污纳垢的东京新宿区作为事件触发地,是敏感而取巧的。

但是尔冬升并没有把这些场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影片中呈现的种种非法事件不乏触目惊心的实例再现(例如垃圾场),但是这些并没有突出新宿的存在感。

结构迷你的《旺角黑夜》相比之下却更加成功,这得益于导演将人物和场景的关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例如圣诞节的城市活动,以及这些城市活动对人物的影响)。

但是在《新宿事件》中,不光作为辖区探长的竹中直人没有很好的与“新宿”产生互动,就是主角成龙也在影片进行一半时开始远离这个至关重要的场景。

尔冬升的意图在于描写成龙希望漂白的心理,但是却付出了不必要的高昂代价:严重分解了故事焦点的吸力,使得“新宿事件”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在新宿!

这使得他苦心经营的场景结构在中段瓦解,只得在进行到最后关头才重新回到轨道。

然而回首看去却是节奏的混乱甚至拖沓。

同样导致影片结构混乱的原因,是人物。

相比起场景的应接不暇,尔冬升此次在人物上完全走进了泥潭。

过多的人物、以及他们复杂的关系,使得影片的平行叙事最终沦为剪辑台的噩梦。

影片其实描写了三方力量:日本警方,日本黑帮,中国黑帮。

日本警方虽然有竹中直人的角色压阵,但事实上存在感几乎为零。

这体现在他们对于黑帮的事情完全差不上手,乃至根本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和三和会没有交集。

如此黑帮的存在感并没有加强,而是陷入了让人困惑的境地:因为黑帮的力量需要反面的警方作为对象来反弹,方能彰显。

而由于缺失了警方的压力感,黑帮在电影里反而丧失了真实感。

其次是日本黑帮的内部划分的两个派系的互殴。

这个关节才是影片真正万佛朝宗的焦点,因为所有的力量都是在这个点上聚集。

但是这一段犹如儿戏:早先成龙杀掉一个会长一个组长被快速带过,后来黑帮首领手下倒戈虽然不是太突兀,但是却直接导致一方力量尽失,实在是对于权力的描写过于儿戏。

在黑帮的内讧中,尔冬升加入了日本的黑金政治等元素,却显得唐突和缺乏逻辑:几个政客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他们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了照实重现剧本的牺牲品。

成龙从一个混混到黑帮副手,从过程看不无道理。

但是从他这个人物的性格看却简直是个笑话,这一点我接下来会再谈到。

至于徐静蕾的角色则最终只是为成龙来日本提供了一个理由。

影片的第三方力量是影片凸显视角位置的中国黑帮。

这里面有几个层次:首先是成龙为代表的偷渡客,其次是高杰饰演的中国黑社会,最后是处于这两个阶层中间的华侨商人。

由于特殊性,我们先抛开第一类人不谈。

第二类人是处于日本黑帮之下、新宿暗世界的亚生态。

他们为日本黑帮利用,也依附于日本黑帮而寻找安全感。

这种寄生关系在高杰饰演的台南帮老大身上最有体现:他原本经营的是属于黑帮江口组的场子,却被敌对的渡边组策反,原因是因为他的价码和渡边组最为吻合。

同时他对于新兴的华人黑帮势力也毫不手软。

不得不说在所有人物中,除了被不断强调存在感的成龙和吴彦祖外,高杰的角色是最有说服力的。

他本人的老大气场彰显出充分的霸气,奉献了全片罕见的压迫感演出。

而至于华侨商人,他们作为灰色地带,是联系起“白色”华侨和“黑色”华侨的纽带。

然而由于这毕竟是警匪故事线,因此这样的灰色纽带就丧失了作用,成为“为真实而真实”的祭品。

现在我们回到第一类人,也就是影片拉开故事大幕的华人偷渡客。

影片最成功的场景就是开篇的海滩:偷渡轮搁浅后,偷渡客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坐在海滩上。

在看见警察后一拥而起,夺路狂奔。

这里有一种末世的隐喻,也是为影片的悲剧色彩定下了基调。

但是很可惜,尔冬升并没有能把这种群众形象深入为“人物”形象。

作为主角,成龙的确是用心了。

可是他意图传道讲善的用意却毁了这个角色。

我妄自揣测,这个角色中间有很多成分是成龙自己要求的。

因为这实在不像尔冬升的人物设置习惯:《门徒》里的角色几乎都是灰色的,就是最白的吴彦祖也有自愿帮助刘德华的时候。

然而在《新宿事件》中,成龙的角色却出乎意料的干净。

更为讽刺的是:他为了让华人势力抬头而为江口组杀人卖命,之后居然能心安理得的谈大道理过平常生活,根本就是个笑话!

这个角色逻辑的丧失使得影片越往后面他的悲剧性越是降低,乃至最后那个神似莱昂之死的夜路场景竟然没有引起我对人物的共鸣。

相比之下,尔冬升的爱将吴彦祖承担了影片悲剧综合体的重担:这个角色先是被暴打,后来被砍手,最后是肚破肠流的死掉。

而且他有影片最为剧烈的心理变化,可以大书特书。

但是尔冬升过多的人物设置使得这种可能性被淡化至无形。

如果减少一两个华人角色而集中在吴彦祖身上,可能会使力道更加集中。

影片探讨了在日华人偷渡客从被压抑状态,到上位发泄,并最终自我毁灭的过程。

话题被置于日本政府的放纵态度和和日本黑帮对此推波助澜的双重文脉下,不能不说是极其丰富的。

但是这种丰富也意味着更加庞杂的结构以及更加巧妙的人物描写。

对于从一开始团结求温饱,到最后为求财而自残,尔冬升徒有华丽的结构和概念,却没有令人信服的手笔。

相比之下,陈凯歌在《荆轲刺秦王》里对于嬴政性格的转变就要自然和巧妙得多。

这当然得益于陈凯歌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人物身上。

而尔冬升控制力的缺乏使得大量的角色虽然构成了一张生态图,却在影片结束之时,仍然让我停留在影片最开始海滩上的人群印象中,不能不说是最大的败笔。

影片最后原本可以让所有线索汇总爆发,一如《PTU》中广东道的多方对决一样。

但是平行叙事却宛如脱缰野马一样,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诸多人物根本没有交代结果便从故事里消失,让观者疑窦丛生,在最后的“要紧”关头分心到一塌糊涂。

当然,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真正的诚意之作。

尔冬升延续他熟练的黑色夜风格,在视觉上贡献了精彩的饕餮。

而他之前的作品里都至少有一个立体的角色:《旺角黑夜》里的张柏芝,《门徒》里的刘德华。

此次失手,还是因为胃口太大。

这是否也是因为尔导越来越多的资源让他也开始“上位发泄”了?

《新宿事件》短评

太散乱

8分钟前
  • 扭腰客
  • 较差

很棒

13分钟前
  • Mooncake
  • 力荐

利欲熏心 everything turns ugly。。

17分钟前
  • KO DAN
  • 推荐

看了跟没看一样

22分钟前
  • 甘樂不樂
  • 较差

结尾太烂

25分钟前
  • 大魔王
  • 还行

成龙在里面很不会打= =

29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很差

吴彦祖太雷了!

3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成龙终于在这部电影里做了一回打得死的平凡人

33分钟前
  • 不理不理佐卫门
  • 力荐

IQ垂直坠落的烂片,愈到结尾,愈烂得超乎想象。德版蓝光。二星。

36分钟前
  • REAT-DATI
  • 较差

一星给换了风格的成龙

37分钟前
  • 回力猴子
  • 推荐

无血无肉 空洞乏味 妄尊自大!

40分钟前
  • 路可可
  • 很差

看的過程很難受..

43分钟前
  • 三文鱼
  • 较差

杀马特版吴彦祖!好囧!

45分钟前
  • 好多人我好害怕
  • 较差

2019年10月23日英国发生的事,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

50分钟前
  • 阿头5号
  • 推荐

2009-09-09.7

55分钟前
  • itrek
  • 还行

作为纪录片看

58分钟前
  • Adam M.D
  • 推荐

硬伤太明显,不过尔尔。

59分钟前
  • 较差

很单纯很天真

1小时前
  • Shawvey
  • 还行

爱国片

1小时前
  • 夸克逐日
  • 还行

细节依旧超棒,几大主演都发挥出了贴合角色的表演,前半段铺陈很好,后半段有些赶。吴彦祖的角色让人生怜,如果后半段他不那么自暴自弃的话,现实中肯定有很多女人喜欢这样的老实男人。尔冬升的镜头语言也不错,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后的黑帮投石以及车站前的乱枪战。

1小时前
  • 西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