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

主演: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杨童舒,林静,沈保平,杜淳,宋晓英,马少骅,张世,苏小明,李乐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汉武大帝》剧照

汉武大帝 剧照 NO.1汉武大帝 剧照 NO.2汉武大帝 剧照 NO.3汉武大帝 剧照 NO.4汉武大帝 剧照 NO.5汉武大帝 剧照 NO.6汉武大帝 剧照 NO.13汉武大帝 剧照 NO.14汉武大帝 剧照 NO.15汉武大帝 剧照 NO.16汉武大帝 剧照 NO.17汉武大帝 剧照 NO.18汉武大帝 剧照 NO.19汉武大帝 剧照 NO.20

《汉武大帝》剧情介绍

汉武大帝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焦晃 饰)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国有方的汉景帝沿用了黄老的无为而治,然而刚刚稳定的西汉王朝面对强大的匈奴入侵,不得不忍辱负重,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安全。景帝去世后,年少的汉武帝刘彻在其有心计的母后王氏的精心策划和拉拢众人下被推上皇 位。汉武帝一登基就展现出与以往君王不同的气魄和才智,广开言路,寻觅贤臣,实行改革。在其父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下,汉武帝(陈宝国 饰)不断拓展着西汉的基业,在挫折和困难中展现着不断成长的帝王气魄,并且在皇后卫子夫(林静 饰)之弟卫青(陆剑民 饰)的帮助下对匈奴数十年讨伐赶出中原,一扫以往的民族耻辱。在刘彻的铁腕统治下,西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哥哥的爱人幻觉之书都是兄弟我是第三季金牌保镖下地狱向左转冒险家:宝盒的诅咒单身毒妈第一季嘻哈星节奏:意大利篇第一季高中新丁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你会想要越来越多真心话大冒险周末生日游回到中国弗里斯基大唐双龙传11度青春之《哎》生日信珍妮特星球山路上的意外美娜,头像又换了?火线救援第五季泳队的事西游魔童红孩儿无名卫士林夏许星河天机around1/4大蛇3:龙蛇之战

《汉武大帝》长篇影评

 1 ) 一代雄主,汉武大帝

一部好剧,主演演的好不足为奇,关键要有足够出彩的配角。

显然,汉武大帝很符合这一点。

除了汉武帝与汉景帝之外,配角例如窦婴,窦太后,梁王,田蚡,李广,刘凌,卫青霍去病真是无一不出彩。

高度还原了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

看看焦晃的演技,遗憾没能看到他出演的康熙王朝。

实际上,汉景帝比汉武帝难演。

如果说汉武帝是一代雄主,那汉景帝就是一代谋主,睚眦必报,工于心计,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焦晃老师拿捏的十分到位。

 2 ) 我爱看《汉武大帝》

2005年初,每天晚上,只要我不上晚班,我都津津有味地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长篇电视剧《汉武大帝》。

如果哪天因为上晚班耽误了,我就一定要在“午夜剧场”(晚23点——24点)中补上。

为了配合看这部电视剧,我还看了《史记》、《汉书》的有关章节,挺有意思。

《汉武大帝》整体上的恢弘气势,细微之处的巧妙雕琢,表演上的炉火纯青,引起了我的兴趣。

汉武帝真是雄才大略,在文化上很有建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招纳贤才,建立太学;对宫中以窦太后为主的保守势力,他也很策略地进行了斗争;坚持改革领导体制,不拘一格,提拔下层的有识之士,使新思想能够贯彻下去;在对匈奴的战斗中赢得了胜利,结束了有汉以来受匈奴人欺负的历史。

这部电视剧人物众多,我挺喜欢卫青,他从一个下人成长为一个绕勇善战的大将军,在作战中很有智慧。

他不喜欢阿谀奉承,不依靠皇后姐姐,总是凭真本事上升。

霍去病,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出生牛犊不怕虎,对皇上也敢提意见,英勇善战,立下了霍霍战功,只可惜死得太早了。

汉武帝在提拔他们的问题上也很有魄力,不拘一格,不计较他们出身低贱,只看他们的才能,表现了汉武帝的伟大。

我发现这部电视剧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韩磊的主题歌《等待》、《最后的倾诉》,唱得很让人爱听,让人感受到厚重的情感、亲切的魅力和无拘无束的音乐风格,音域广,酣畅豪迈,洒脱不羁。

他的歌声,把汉武帝时代的英雄们一泻千里、辉煌磅礴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播完后,我买了《汉武大帝》的歌曲磁带,还津津有味地听韩磊的歌曲。

 3 ) 师

《汉武大帝》里汉景帝和汉武帝在雨天里各送了一次老师,俱极精彩。

历史上两个皇帝是不是真那么有情义,大概做不得真的。

但晁错与卫绾都是一个好老师。

汉景帝对晁错说:“您说过,若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不顾身家,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必然品性。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好壮丽的人生!

晁错的天真与急躁造成他的死,而且还是死在自己学生的手里。

但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是不怕死的,这大概就是岳飞所说的官不畏死吧。

汉武帝在雨亭前送卫绾说:“朝中熙熙,多为利来。

宫中攘攘,多为利往。

宦海浮沉,世事难测,唯讲堂犹在,青松翠然。

”真的让人很感动。

我甚至玩笑地在想,我是不是可以很猥琐地认为,自己如此不出息,是自己并未遇上一位明师之故。

只是如今老师的低贱却是真切的,近代以来所谓的革命不仅真的革掉了许多学者的命,也革去了他们的尊严。

对老师的歧视是从上往下的,因为一个想要愚民的国度只需要养一些善于舞文弄墨,粉饰太平的狗就可以了。

那些儒家对于至善的追求而让我感动痛哭的“视死忽如归”的绝世风度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大义,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臭狗屎罢了。

 4 ) 一代传奇:汉武大帝

目标远大,持续专注幼儿的汉武帝就已经立下了攻打匈奴的志向,从继位后就开始不断地谋划如何攻打匈奴,虽然当时没有大权在手,但是却能够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调派军队攻打匈奴,乃至太皇太后将虎符授予刘彻。

同时在制定攻打匈奴的战略方针上,始终坚定不移。

上林苑秘密训练,研究匈奴的兵器,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月氏国,这些都是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而下的一步步旗。

最终匈奴大单于伊稚斜被杀死,而宣告了匈奴从此土崩瓦解。

用人之准,爱才,惜才汉武帝非常爱才,正因为遇到了卫青,才让汉武帝有了攻打匈奴的信心,而卫青本来是一个骑奴,而汉武帝不论出身,不论卑贱,看人之所长,将卫青培养成了骁勇善战的大将军。

在汉武帝治理汉朝的时候,重用了不少人,如董仲舒,发展儒学,巩固西汉大一统;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霍去病,既勇且谋、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等等。

当因为霍去病杀死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皇帝责打霍去病的场面,既该杀又不想杀的愤怒,足以看出汉武帝的爱才。

汉武帝不会乱用人才,他知道每个人才在什么位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同时,几次和卫青的对话,也让我感受到,他对有才干的人不断地鼓励与鞭策,让他们都愿意肝脑涂地,唯命是从。

办事之狠,办事之稳从和舅舅田蚡的事情处理上,处理窦婴的案件上,再到杀死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

汉武帝在立嗣问题上也堪称出奇制胜了,他的这一举动不可谓不残酷,但确也真的堵住了母后干政乱政这个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漏洞。

治理一个国家,有时候真的不能有小农思维,悲悯连天,大仁慈。

否则,在复杂的朝政中,早晚会被绊倒。

悔恨反思晚年的汉武帝悔恨自己连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同时也后悔听信胡虏的去巫之策,导致自己的儿子被人陷害。

他颁布的“轮台罪己诏”详细地描述自己一生犯下地错,一代皇帝有如此悔过之心,堪称难得。

 5 ) 本剧中的好演员们

以下奖项截至本片拍摄的2002年。

1.陈宝国饰汉武帝1982年 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刘思佳 获1983年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5年 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咱爸,咱妈》。

1996年 电视剧《北洋水师》 主演邓世昌,该剧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影厂优秀电视剧大奖。

2001年-2001年度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观众最喜爱的优秀电视剧演员。

2002年在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饰演汉武帝,于2005年获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该剧获2005年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2年 电视剧《汉武大帝》汉武帝 2005年最佳男主演(《北京青年报》结合观众调查及2005年荧屏电视剧收视率数据)。

2003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节)。

2.焦晃饰汉景帝 曾经荣获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首届上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文联首届文学艺术奖;第八、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第十七、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六届佐临奖最佳男主角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3.归亚蕾饰窦太后1966年第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烟雨蒙蒙》1970年第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1970年第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1978年第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蒂蒂日记》1993年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喜宴》1996年第三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女儿红》1991年二十六届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她的成长》1997年三十二屇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圣母玛利亚》4.陶虹饰刘陵1997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叙利亚妇女联合会最佳青年女演员奖、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四届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九八年度最佳演员奖。

1999年:以电影《美丽新世界》中黄金芳一角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以电影《说好不分手》中鹿欣欣一角获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2年:以电视《空镜子》荣获第20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5.宋晓英饰王娡(王皇后)1984年宋晓英因电影《十六号病房》获得第四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1年因主演影片《烛光里的微笑》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6.张世饰田蚡1989年《香蕉天堂》(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993年《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受邀参加东京影展) 1994年《五魁》(又名《验身》)(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入围,获荷兰鹿特丹影展最佳东方电影,观众票选最佳男主角) 1998年《抓奸强奸通奸》(受邀荷兰鹿特丹影展) 2000年《大惊小怪》大陆中国电影集团2001年贺岁电影 2001年《挖洞》(台湾辅导金电影)7.沈保平饰梁王刘武1999年,参演的话剧《太行山人》获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铜牌奖。

8.孙飞虎饰韩安国1981年 新时期电影十佳演员奖和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西安事变》饰演蒋介石。

1989年 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巍巍昆仑》饰演蒋介石。

1990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开国大典》饰演蒋介石。

1994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重庆谈判》饰演蒋介石 。

第二届电视十佳演员奖 电视剧《少帅春秋》饰演蒋介石 。

9.陆剑民饰卫青陆剑民1988年在电视剧《大学》中成功地扮演了军医唐格非而获“飞天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91年《跑马溜溜的山上》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短剧奖;1992年主演的电视剧《白马》获得第十三界“飞天奖”最佳中篇电视剧三等奖;1993年在中日合拍的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中饰蒙古硬汉塔拉,该剧在日播出后获日本放送大奖;获得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2001年在电影《一曲柔情》中饰演的新派画家陆放获“中国电影家学会奖”最佳演员奖提名2002年主演的《导弹旅长》获得获第十五届全军“金星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4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2005年主演的《汉武大帝》获得第25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10.刘莎饰薄皇后 2003年第七届中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亚军第八届北京市专业舞蹈大赛金奖11.高发饰伊稚斜单于2002年由高发主演的法制题材长篇电视剧《盛世青天》荣获"金剑奖"2006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金鹰节最具人气演员提名奖 提名作品:《汉武大帝》。

12..言萌萌饰春儿2001年浙江《稠城杯》第十二届小品邀请赛《相亲》荣获全省一等奖13.娄际成饰刘安 1982 上海首届戏剧表演奖 (《孙中山与宋庆龄》 饰孙中山) 1996.5 中国话剧金狮奖 1997.4 首届佐临话剧艺术奖男配角奖 1997.4 宝钢高雅艺术奖表演奖 1997.4 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 (《商鞅》 饰公子虔)14.侯祥玲饰主父偃 1993—1994吉林东北亚音乐台主持人大赛冠军1994—1999年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曾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四次获得嘉奖 电影《但愿人长久》获得 澳洲拜伦湾电影节最佳影片 电影《我的长征》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7年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军事题材特别奖 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荣誉奖

 6 ) 历史归根结底是悲剧和无奈

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历史剧拍摄出来,倒不在于其中的场景、服装、道具、情境多么符合历史真实或接近考古学家研究的结论。

比如到底汉代人是说“诺”还是说OK,汉代宫廷女人的发型是不是像如当年引起很大争议的那样好似瀑布一般。

也不再于依靠恢弘阔大、千军万马临阵厮杀的战争场景大做文章,来追求史诗般的画面效果,当然所视听感受上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但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艺术感受性上来说:好的历史影视剧应该能够把属于历史最本质的意蕴拍摄出来,即历史归根结底的悲剧无奈感。

当现实成为历史,历史幻灭为尘埃后,一切过往无一不渗透着浓重的悲剧性的宿命感受。

欢喜团圆只是历史的侧面和背影,而幻灭离散才是历史残忍到最真实的表征。

从这一点上来说,《汉武大帝》还是将孝景、孝武两代帝王中的悲剧与无奈拍摄了出来。

晁错、郅都、刘荣、陈阿娇、窦婴、包括钩弋夫人,他们的毅然赴死、引刀自裁、绝笔自挂、冷落长门、无辜被杀既是帝国前进的车轮无辜碾压下的无奈生命,也是君王贵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历史的狰狞不仅是展示给我们一大批贤良忠贞被无辜地流放冷落或砍头腰斩,而且是明明知道他们的方正刚毅,而汇聚了各方阴暗狡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势力形成的强大的历史合力把人逼至绝境。

明明是好人,恰恰是好人才不能够活下去。

卫太子仁爱敦厚却被逼至死、李将军忠君骁勇却成了杀敌的诱饵。

历史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用好人的生命付出代价,这既是历史的残忍与无奈,也是政治的冷酷与现实。

把这些感受传达给观众,就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历史影视剧。

死,可以带来悲壮。

活,也可以演绎沧桑。

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年度日的活比痛快的死去更能激发起年华老去,万物归土的悲悼。

汉武大帝和卫青霍去病的君臣际遇是一段历史佳话,当皓然白首的卫青踉踉跄跄地爬上石阶去参拜同是苍然白须的陛下时;当惺忪弥留之际的刘彻魂归大漠,脑海中闪现出年轻时的卫青霍去病金戈铁马的身影时,观众感受到的是岁月磨研出的沉重的沧桑感。

同样,窦太后死前嘱托给刘彻的那番话,武帝死前的托孤,卫青不停地念叨他骑奴的出身。

那些稍经人世、多少体味了尘世的酸苦的人们不难从中看到这些历史身影背后折射出来相似的心路,喟然长叹后从历史的悲剧中获得不可名状的精神力量。

历史的饱满丰富和莫衷一是在于,很少有人是穷凶极恶,罪无可赦的,他们表面的冷酷与残忍,背后也有着慈爱和温存。

城府极深的王太后隐匿了刘荣的遗书,害死了郅都和刘荣,但她小心翼翼为了皇子刘彻,低调做人也能博得我们的同情;我们也可能对窦太后的干政忿忿不平,但她死前的一番话也让观众原谅了她的顽固和冥顽。

所以知史而明智,而看透了历史深邃处的悲怆则更让人明澈生命的价值。

任何生命归结到最后都是悲剧性的,是消逝、是无奈、是感伤,但博大和深沉已注定。

这不仅仅是汉武大帝,一个帝王的人生,博大和深沉也属于每一个历史个体。

看《汉武大帝》是为了配合阅读司马迁的《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的太史公曰,写道李广“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每次看到这里都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悲哀。

电视中的李广虽是一个较为傲慢的将军,但忠君爱国、骁勇坚毅,无奈时运不济、李广难封,汉武大帝对史记李广之死也有了改写。

大将军卫青让他只率五千骑兵作为诱饵陷入匈奴阵中,战死得更加悲壮。

读史可以学习做人,这一点卫青的为人和做事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

从技术层面来说,音乐、音效的使用也大大浓化了悲剧感受。

韩磊的几首插曲浑厚悲壮、撩人悲绪。

《心灵睡过的地方》、《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等歌曲,尤其是老年卫青和汉武大帝相见那段,也是极具煽情效果的。

 7 ) 只言片语

很久以前断断续续看过一些片段,突然想起来特别霸气的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于是终于翻出来完整的看完58集,比较好看的一部历史剧。

关于窦太后。

不知道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是什么形象,汉武大帝的窦太后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老太太先前几次三番要景帝让位于刘武的时候,逼着景帝杀晁错的时候,后来汉武帝继位后被窦太后掣肘只好规避到上林苑的时候,几乎想为什么这个老太太怎么还活着不过更多时候,还是觉得这个老太太挺可爱的跟里头其他的所有女性比,窦太后无疑是眼界最高远心胸最开阔的一个,她很多的决定是从家国天下的角度出发,例如杀晁错,例如立老庄,与皇帝的分歧在于政见不合。

后面能让东方朔把一个时辰拖成三个时辰,我猜她也不是那么想废刘彻关于窦婴。

说起来全集里最喜欢的是窦婴,简直解决问题小能手,哪有问题往哪搬。

初登场就打断了窦太后猝不及防逼景帝离梁王为储的决定,引得窦太后将他去除宗门。

七国之乱王庭飘摇,窦婴出山任大将军,守住洛阳边线。

后来洪水泛滥无人敢演皇太后和国舅的地,这个时候也还是把窦婴拎出来上。

每次出问题都拎他出来,每次问题解决以后又都被帝王扔到一边,也是有点可悲。

景帝知其才华与忠义赐下密诏,密诏却反而成了催命符。

想不明白窦婴的问题出在哪,大概是因为太能干心思太多一直没能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吧。

如果窦婴迟生20年,跟卫青刘彻一个年纪,一起成长成熟,一定能成为武帝的左膀右臂,可惜在武帝一登基,照面的印象就是个老谋神算的老狐狸,也许忠义,可心思缜密到武帝都看不透,加之又有一个窦家人的身份,所以始终没能被武帝滑倒自己的内圈。

最后王太后销毁存档,窦婴是不是必死呢,如果汉武帝不想,也是可以不死的,甚至之前将窦婴下狱也是不必要的。

可惜武帝也有心借机干掉窦王两大家族,集中权利,全剧最有智慧的窦婴就这么被灭了关于汉武帝。

小说里都说完美的帝王是无情的,这样才没有弱点。

汉武帝应该是这样。

对亲人、对妃子,对臣子,他的感情都有限。

他对人的好是控制在你服从听话的范围之内,稍有越界,他对你的好就会变成帝王的权威。

随随便就诛个九族什么的不要太多,我很看好的主父偃,指望他有好多戏份呢,前一秒还是心腹大臣,后一秒收受了写贿赂就被诛九族了。

这一点帝王之心全剧塑造得特别好,各种细节体现,君王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什么的。

臣子在他手里更像一个个用的趁手的工具,能用则好好用,有点毛病了扔起来也是毫不留恋。

跟唐太宗真是不一样的风格。

到晚年了,说他穷兵黩武呀昏庸呀什么的,也不绝对,大概就是上位者久了,成就多了,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他跟太子讲,你不爱打仗,我就把仗都打完,之后给你安抚天下,也是真的这么想。

关于卫青。

想不明白最后一面那首歌是个什么意思。

当时你给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

嗯,虽然各种猜测俩个人有点不可说的关系,这种大戏里这么搞真的大丈夫?

不过细想想,这么处理也挺好,最后汉武帝自己都说了,很多事只有天知道。

也许有,也许没有,没人可以说绝对,所以这么拍,你觉得是英雄惺惺相惜也好,是不可说的暧昧情愫也好,你愿意相信什么就是什么。

关于霍去病。

死得好可惜。

用兵风格跟卫青截然不同。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是人间见白头,就是说他把。

如果霍去病没死,卫青老去后他再接着打十年,情型又会截然不同吧。

没有于匈奴残部战十几年还打不死,没有李广利自私为个人功名屡次出战,更没有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下凑出来的7万男儿最终亡于大漠的结局。

而且,霍去病在的话,戾太子和卫子夫也不至于被巫蛊之祸所害了。

太可惜!

关于司马迁。

汉武帝的朝代真是能人辈出,灿若星河。

58集出现的人物太多了,每发现一个从历史书上见过的人都有点奇妙的兴奋。

武有卫星霍去病战匈奴,文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交还有个张骞开了丝绸之路,这都是奠定华夏民族地域及文化格局的创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写长门赋的司马相如,牧羊十几载的苏武,易学成就非凡的东方朔,最廉洁的酷吏张汤,难封侯的飞将军李广以及他孙子名声最好的汉奸李陵,还有废立皇帝的霍光各种出彩的人物,也不知道是这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还是因为有了司马迁史记的记录才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人物的存在。

 8 ) 差点错过的好剧

难得佳剧。

虽然因为时间,许多地方拖了快进。

但在近年历史剧中,算是首屈一指的了。

虽然韩三平的那副八路军军事战争分析口气和搞法,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 剧本很厉害,人物刻画相当深刻,整体拍的也很大气。

详略得当。

虽然武戏相对较弱,但依旧给了人 封狼居胥 扬威华夏的波澜壮。

感觉这么大气恢弘的历史剧只有康熙王朝和这部了。

虽然听说大秦帝国也不错。

不过一直未得时间一看。

当然我怀疑 因为看了几集 精忠岳飞。

不得不让我对汉武大帝的评价挺高了一个档次!

对比出强弱啊!

 9 ) 《汉武大帝》:想飞的翅膀

   文 / 沉冰对于关涉历史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历史的外衣就应当包裹历史的身躯”(熊召政);一种认为历史剧应当借古讽今借古喻今(邹静之)。

走哪条路更好见仁见智,分别秉承这两种观点创作出的作品都不乏成功的例子,怕就怕骑墙的态度,比如《汉武大帝》。

对《汉武大帝》的诟病主要集中与两点:与史实不符;对白太过现代。

争论只是创作者与观看者观念冲突的表象,且观众往往因为只负责表达愤怒,不负责理性思考而不能击中作品的要害,所以导演对大众声音的置之不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历史剧”和“历史”一字之差究竟可以给艺术创作多大的空间?

与史实应该符合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把这些完全交由史学家评判并不明智。

就像让法学家来看法制题材的电视剧,看到的只能是作品在法律常识上的千疮百孔,但因此就否定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成就未免太过武断。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已有共识,即大的历史脉络历史事件不能做丝毫改动,细节上可以发挥虚构。

因此《汉武大帝》中一些人物的历史命运与历史不符就变得难以容忍。

既然戴着“历史正剧”的枷锁(而非荣誉,因为它带来的更多是掣肘),就应尽可能地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在历史已风化为化石的骨架上附以血肉使之鲜活。

这也是我更赞同的一种观点。

借古讽今不过是拿历史的形式说现在的事,一则容易扭曲历史成为徒有其表的古装剧,二则容易主题先行,而主题先行是走不远的(金庸)。

纵然《汉武大帝》在历史问题上有诸多漏洞,但它作为历史剧无庸置疑。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剧?

历史是客观的,而艺术作品很难不搀杂创作者的主观评判,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尽量客观地、艺术地展示那个年代的悲戚与壮烈,而后让观众各取所需、各自回味。

至于为封建帝王涂脂抹粉、歌功颂德事的确存在,“燃烧自己,温暖大地”的谄媚歌词即是明证,但从另一方面讲,叫嚣着剁碎这些狗皇帝的人也不见得高明,借古讽今或以今讽古都不足取。

你想用现在的道德准则约束这些封建帝王时,他们早已化成灰了。

值得褒奖的倒是《汉武大帝》的大民族观,它并没有把匈奴作为正义的对立面来塑造,而是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给予了同样的同情和赞美。

捍卫家园的英雄永远被歌颂,背信弃义的叛徒永远遭唾弃。

漠北会战一节,导演的镜头对准的不仅是汉军凯旋的喜悦,还有匈奴惨败的悲壮。

诸如“历史剧往何处去”的问题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回答,因为学者们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的真实性仍在争论不休。

我能确定的是,电视剧是任人指摘的小姑娘。

所以,《汉武大帝》不仅要应对历史学家的批评,还要应对观众的责难。

《汉武大帝》的尴尬恰在于妄图在《史记》《汉书》搭建的舞台上追求自由的、艺术的表达。

说《汉武大帝》不能不提胡玫,说胡玫不能不提《雍正王朝》。

显然,胡玫在转风格,由厚重扎实转向灵动飘逸。

滑稽的是,貌似扎实的《雍正王朝》依附的是以我浅薄的识见看来在艺术上和历史上都不甚严谨的二月河的小说,看来空灵的《汉武大帝》根据的却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正史。

学者对《雍正王朝》历史谬误的指责一直不绝于耳,而它在观众中、在文艺界似乎享有不错的口碑,或许是因为它恪守了电视剧的本分——好看。

相比之下,《汉武大帝》的精彩程度就略逊一筹,人物上,窦婴、田玢、窦太后的命运起伏也颇具可看性,可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隔靴搔痒,很不过瘾;剧情上,堆砌史料,较为松散,缺乏情节张力。

如果不能做到史实无可挑剔,又不能做到故事扣人心弦,那就怪不得观众怨声载道了。

风格的华美飘逸也不能算作《汉武大帝》的缺点,若论华丽很难有作品超过《大明宫词》,可它达到的成就有目共睹,并且无人去评判它在历史上的可靠度,华彩掩盖了一切。

错就错在《汉武大帝》还没能把灵动的风格做到极致就要顾及正剧的种种使命,结果两头儿不靠。

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编导,他们的尝试绝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在“新古典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创新。

现代化的表演、现代化的台词只是“新古典主义”旗下的表现形式,你可以不认同这种风格,但不能将其归为编导的无知。

胡玫作为一个中年女导演非常难得地努力在自己的作品里添加现代意识,这是一种无畏;是否无知,不可考。

反对白话式的台词,又不赞同演员念汉赋,说明观众的不满仅仅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历史,不像历史。

至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无心去考证。

台词的可笑是小事。

我当然不是为编导辩护,台词反映出的编剧历史功底的不扎实才是大问题。

导演用浅显的对白、眩目的打斗迎合观众,然而通俗何其难,结果是导演的努力与观众的口味相错位,作品被批评为武侠化、商业化。

编导也低估了观众。

偶尔写一句文言台词还要用白话解释一遍。

例如“道可道,非常道”。

这六个字岂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被低估的怕不是观众,而是老子了。

作品的现实意义暂且不表,新古典主义的贡献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整部剧用各种方法增强其视觉冲击力,你可以说有些手法有待商榷,不可说创作者不用心。

摄影、美术、剪辑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尤其是大殿上的几场戏,对色彩的处理令人赞叹。

全剧没有系统的原创音乐,引用的音乐非常杂乱,日本能乐、西洋宫廷乐、通俗音乐轮番登场,每次听到用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电子音乐我都想晕过去。

对于这种做法我只能说胡玫很大胆。

通篇来看,全剧在结构上有一定问题,开头结尾做得很精致,中间有些拖沓,好比锦绣绸缎裹了一包稻草。

开头的空灵、忧郁,结尾的森然、阴沉倒更像我心目中的汉朝,崇尚黑色的汉朝。

导演力求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同样是因为风格转变的原因,尺度、火候把握得还不到位。

南宫出行一场过于煽情,有关刘陵的段落过于飘渺。

包括导演自己很满意的王美人性格的转变拿捏得也不够好,宋晓英把前面的隐忍表演得很好,轮到王美人阴谋得逞,表演该出彩了,她的才华又不知跑到哪去了。

那种嚣张那种狂喜从她的表演里都找不到,找到的只有我对她的绝望。

除了宋晓英本人能力的局限,剧本相关部分太薄弱也是重大原由。

还好我们至少还有陈宝国。

不论编导把汉武帝塑造得这么英明神武正确与否,从汉武帝作为一个人、一个角色的角度,演员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

首先,陈宝国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开机前他几乎把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读了一遍,这么细致的案头工作很少有演员能做到。

其次,扎实的表演功力。

陈宝国是这样让人放心的演员,以至于导演把一个长镜头交给他,然后就可以坐在监视器后欣赏他的表演了。

他个人很享受表演的过程,对观众而言观赏他的表演也是一种享受。

陈宝国对年龄段的把握一直为我所称道。

也许装嫩或扮老都不难,难的是像他这样自然放松地演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

少年的冲动无忌,中年的成熟老练,老年又像小孩一样不讲理,而这种调皮和少年时又有不同。

老年演到这份儿上着实不易,你只要看看老年的汉武和老年的卫子夫就会知道什么叫“判若云泥”。

一个潇洒可爱又老态龙钟,一个僵硬呆板、不伦不类。

陈宝国塑造的汉武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作为人,他也会有悲伤难过;作为帝王,他的悲伤就是一种大悲恸,一种强势外表掩盖下的落寞。

从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武帝身为孤家寡人的寂寞,身为英明君主与身为父亲的人格分裂。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演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苦就是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如果非要说他的表演有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抹不去的宅门语言,那带着浓重北京味的语气词实在太像白景琦了。

其他演员或因角色限制或因创作枯竭略略有些乏善可陈。

即便是韩安国那样没头没尾的角色,孙飞虎完成得也较为出色;即便是素未谋面,我也要向为归亚蕾配音的曹雷老师表示敬意,归亚蕾的表演有曹雷一半功劳。

我一直在说《汉武大帝》的矛盾,这矛盾其实是娱乐与艺术的矛盾,沉重的历史与轻松的电视剧的矛盾。

《汉武大帝》想解决矛盾、挣脱束缚,然而历史之重、正剧之重岂能容许它自由翱翔。

这就是《汉武大帝》最大的尴尬。

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理念刚刚出炉一定是不成熟的,有方方面面的弊病。

受众的无情打击属正常反应。

但我想我能容忍这种新理念,也有耐心看着它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因为,想飞总不是坏事。

2005-05-08

 10 ) 汉武大帝

希望历史剧都按这种标准来拍,不求百分之百还原,但至少很多细节能看出来导演是考究过的。

胡玫真的是很良心的导演了。

印象深刻的还有她说的陈宝国老师的一场戏,剧情是刘彻面对着千军万马 眼神中要燃气希望之情,然而实景需要陈宝国老师对着空无一物的草场来表演这个神情,这就是演技吧!

说回刘彻,很难想象,在汉初的宫廷中,一个从没有走出过皇宫的少年是如何萌发出惊人的雄心壮志的。

刘彻似乎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老谋深算的皇帝的。

这应该和他的母亲王美人和舅舅田蚡的影响有关。

只是刘彻没有忘记最根本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天下是我刘彻的!

《汉武大帝》短评

前边还可以 后边的就明显看出来做得很粗糙了 相比起来还是贞观长歌好很多细致很多

2分钟前
  • 钱包你瘦了
  • 还行

一将功成万骨枯

4分钟前
  • 梨之夜言
  • 很差

气势恢宏 格局很大。 很震撼的一部剧,再一次回忆起了往日时时萦绕于耳边的名字。几个段落感动到落泪,张骞出使西域十几年终回祖国,刘彻喊出与匈奴攻守互易,窦婴拿出密诏无奈至死,卫青与武帝最后的相见,霍去病英年早逝,李广忠义一生难封侯,格局很大的一部剧,不拘泥于细节,着眼点很到位,对那个时代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觉到立体的王朝。刘彻隐于上林苑六年励精图治眼光长远不得不赞叹,淮南王经营一生却始终不敢奋起一搏令人唏嘘,武帝好大喜功后期性情暴戾好大喜功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其又能下罪己诏停止征伐反省自己亦属难得。伴君如伴虎,古人不易。想亲眼看看汉朝古都,汉朝人民。历史就是当代,当代也会变为历史。 看完后重新读了以前学过的文章,尤其是报任安书,再次感动不已。

8分钟前
  • You jump
  • 力荐

比现在把历史改变的不像样子的剧好

12分钟前
  • 晨小兮
  • 还行

7.7/10

13分钟前
  • ⓷ 𝐏𝐀𝐏𝐄𝐑𝐒
  • 还行

一般般

14分钟前
  • m-花花-
  • 还行

编剧立场不正暗戳戳以胡代华,剧中女角妆造发型无一不倭,剧抄袭还魔改历史还舔着脸吹正剧吹🐑视出品,就这还混了那么高的分,内娱以前真是太好混了

17分钟前
  • 往事暗沉不可追
  • 很差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暴君张目的坏剧本,再好又如何。

21分钟前
  • 空白
  • 很差

景帝昏招迭出,武帝过河拆桥,这么多英雄人物在历史中走个过场,却没几个人有好下场。此片拍出了汉武帝一朝的雄壮气势,比较忠于历史,对汉武帝个性上的缺点也不回避,可惜每个人物的刻画比较浅,窦太后和韩安国演的不错。40集以后打匈奴还挺好看

22分钟前
  • magic_77
  • 还行

卫青好帅啊

24分钟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推荐

演员版百家讲坛,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导演没有任何审美积累。

28分钟前
  • R
  • 较差

陈宝国演技是不错,不过个人特征太明显,与其他角色腔调太像了。

31分钟前
  • 茹影随形
  • 还行

配乐太恐怖

35分钟前
  • Bla©kie
  • 还行

小学三四年级时看的~当时还看得特起劲儿~

37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史记家宴传位给梁王时窦婴出来匡正而景帝只是付之一笑。可见景帝老谋深算。但这里改为景帝大难,实在是逊色。而且这种远中近特写频繁切换实在不高级,然后你连后期都不给演员修妆的吗?让人眼前一亮的桥段很少,唯有最后一句。许多事,最终只有天知道。让人毛骨悚然。玩爆廿四史。

39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yy推荐,08年春节补看的

41分钟前
  • 半半
  • 推荐

文戏不错。武戏除了最后的漠北决战,其他基本都是一带而过,不过瘾。

42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废话皇帝汉武帝。为了突出主角光环,皇帝总是在有权无权间随意切换。整个剧仿佛在说不杀忠臣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43分钟前
  • 奶酪的窝窝头
  • 较差

汉武帝穷奢极欲、穷兵极武,对外侵略,对内残酷役使百姓,搞得国库空虚,百姓户口减半。个人问题上更是残酷冷血到了极点,三任皇后无一善终。古代的儒生因为他对老百姓的残虐,都觉得太过。你央视替这种独夫民贼歌功颂德,还有点良心吗?

47分钟前
  • 青枳
  • 很差

35集看完了。还没看到汉武帝干啥事了。 除了傲娇就是杀功臣。这是胡玫最差的戏,垃圾

51分钟前
  • 寂寥无所欢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