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笔误》,Netflix出品的西班牙悬疑电影。
一个女私家侦探,因为要探寻一个精神病人的意外死亡,她伪装成偏执病的病人进入了精神病院。
她以为万无一失,有意外死亡的病人的父亲,还有精神病院的院长作为她的外应和内应。
影片前1个多小时进展缓慢,甚至观众还有些摸不清头脑。
1个小时之后,女主角终于摊牌,却发现自己被当做了真的精神病人。
于是,她开始了反击。
其实影片到2小时左右基本水落石出。
但最后还要拖上半小时,甚至结尾还要来一段莫名的反转,让人开始怀疑女主角是否真的是精神病人,其实没有大的必要。
标题这句话,是悬疑剧永远的铁律。
然而,到了最后的结局是真正的结局吗?
就如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1。
“阳了”不适合看这部电影。
我这几天来一直在头晕,今天略有好转,甚至看得见明显的记忆力衰退。
这样烧脑的剧,会让你更加头晕。
它到底是几根时间线?
一根?
两根?
三根?
让我混淆的因素,是女主角还会以第三方的视角进入过去的生活。
2。
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逻辑题吧,题干列出几个选项,但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对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提示。
最终,需要答题者从中选出正确的选项。
这部剧就是一道这样的题目,选项不断罗列:侦探、工作人员、院长、医生、患者……他们的证词——片面的证词。
而观众才是真正的侦探,才是最需要辨别其中真伪的人。
3。
精神病是一种亦真亦幻的病,来精福病院的人,可以是真病人,也可以是假病人。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资本家一样压榨了产业工人的最后一滴血似的,把“精神病”的各种“好处”都压榨了出来,让这部电影充满悬念。
哪怕到了结尾,观众们正在收拾情绪,准备长舒一口气时,用最后一幕将观众的疑虑又调动起来。
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答案是——未必。
故事开始,美丽的女主就被一个神秘的男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对于这个病人,精神科医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女主除了颜值在线外,智商也绝对在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病人给玩弄了。
但是,对于“凡事都有借口”这种毛病,是精神病人特有的吗?
这还真是个问题,好像现在大部分情况不都是如此吗,有几个愿意坦诚表示这是自己的错而不甩锅的呢。
从此时开始,大概就得接受“精神病人”好好给你上一课了。
当谎言被戳穿,找个解释说明之前为什么说谎。
这种操作,不也是“正常不过”的吗?
如果用这种标准来判断是不是“精神病”,那精神病院估计是要按照方舱的节奏来建吧。
女主看起来,其实也和正常人一样一样的。
但是,外面的世界是外面的世界,里面的世界是里面的世界。
在精神病院,规则是“非常不同”的。
女主即便是再漂亮,也得“坦诚相见”的接受检查,过程简直和入狱差不多。
女主进了精神病院后,很快显露出其“不一般”的地方。
在结识了一个“怕水人”之后,女主开始悄悄展开了调查。
说起来,这精神病院之前死过一个人,女主声称自己是受到死者老父亲的委托,潜伏进入查明真相来的。
至于为什么会请私家侦探来这么一出,而不采取“正当途径”,这里头可就有大学问了。
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这对双胞胎应该不会是当时的凶手,但女主偏偏就对这俩双胞胎非常感兴趣,事实上,这俩双胞胎对女主也非常感兴趣,七七八八的就扯出了很多暴力事件。
当然了,在这期间,女主还是得接受院方的评估。
但这种评估,女主大有“反客为主”的架势,一般医生还真驾驭不了。
随着调查的深入,当年的案情,貌似有了一点点的线索。
当年的案情,究竟是因为什么,让人产生了“神奇”的想象。
然而,对于以悬疑擅长的西班牙,怎么会让这种“想当然”的事儿想当然的发生呢。
女主的“公然挑衅”,早就引起了院长的注意,下一步,女主就应该操心自己的问题了。
为了证明自己是私家侦探而不是神经病,女主是尽了全力了。
你说何必呢,当初为了证明自己是“神经病”,女主也是绞尽脑汁,不惜骗自己的老公签名,就是为了帮这个失去孩子的父亲查明真相。
如今,又要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开始挖空心思。
老公,老公是可以证明的。
可是,老公已经卷款逃亡。
医生,医生可以证明的。
可惜,此时医生联系不上。
这种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的问题陷入了无限循环。
当然了,这样的“沉思”,其实不是本片独创,所以,故事并没有再在这个方面深挖。
但是,女主无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这个问题是实打实的存在着,即便是女主开骂也不管用。
最为诡异的是,当女主见到了当年死者的老爸,发现竟然和委托自己的不是同一个人。
此时,套在女主身上的牢笼几乎是肉眼可见了。
老公觊觎妻子的钱财,于是设局把妻子骗进精神病院,然后成为监护人。
这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局,成功欺骗了自以为聪明的私家侦探。
此时的女主,别说查案了,想全身而退都是个问题。
她需要一个能相信她的医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她很幸运,遇到了。
但是,想要一个人帮自己说话,除了真诚,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此时的女主,可以说是身无分文了。
指望别人帮忙,那只有一种可能——正好,她也有自己的KPI需要达成。
是的,自己做院长不香吗?
故事最后,在“陪审团”面前,女主需要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而且需要全票通过,其中就有“不同意见”的院长。
这个挑战,绝对是地狱级别。
没想到的是,此时的院长怂了,自己弃权,但表示你们都错了,只有我是对的。
善于反转的西班牙电影,在这点上向来不会让人失望的。
所以,你,到底是不是神经病呢?
感觉前面的剧情有点拖沓,后面好像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最后的结局又转的很生硬。
大部分剧情都在讲女主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个私家侦探,为了破案才进入精神病院的,剧情后面反转了一下说女主其实就是精神病,这段反转我觉得还比较有意思,从另一个视角交代了一遍故事情节,有不一样的感觉,也展露了女主的另一面(虽然是从别人口中叙述的 )。
如果故事差不多卡到这里,我觉得也可以说得过去。
但是接下来,女主继续证明自己没病,还逻辑清晰,证据确凿,我都要相信了,而且女主一直表现得善良勇敢共情能力强,思维缜密,也没啥攻击性的危险行为,除了院长,大家都相信她不是精神病了。
但最后一个镜头,主治医师出现,女主一脸异样,镜头戛然而止。
什么意思,又反转女主就是精神病呗。。
这转的也太生硬了[裂开]要么再演点,给观众交代清楚也行啊,这么个女主表情的特写就结束了,我一点也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只有莫名其妙被糊弄的感觉,我甚至觉得我好像那个精神病院里拼命想证明自己正常却总被压制的人,感觉无力回天,命运全靠别人一锤子定音。
Ps .西班牙语听起来自带悬疑感哈,就是这两个半小时着实有点冗长了
首先我没看过原著小说 所以第一遍我站在女主正常的角度看 没毛病 甚至为她可能出不了精神病院而担心 但是结局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二遍我站在女主是精神病的角度看 那么院长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她自傲善辩爱撒谎偏执症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被她骗的团团转 甚至为她辩护为她想方设法出院看了第三遍我才搞清楚女主口中的两个人 (那些名字真的太长了记不住)一个:德尔·奥尔莫先生 (女主作为侦探在调查的开头案子的雇佣人)二:多纳迪奥医生(她丈夫的医生)。
看了第三遍会发现 女主和她丈夫的医生多纳迪奥根本没有正面的交流 也没见过对方 其实女主根本不知道多纳迪奥医生长什么样子,而德尔·奥尔默 ,就是多纳迪奥医生
后面也说了真正的德尔·奥尔默被院长找来 女主说她没见过 虽然大家因为这件事有所怀疑女主后来又被女主圆回来了 因为她是个“能言善辩”的大师。
最后 这是小说改编的 我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两极分化的讨论完全是因为女主演技出众不仅骗了电影中的角色 而且“欺骗”了观众 我甚至对于院长他一直坚定自己认为女主有精神病的做法感到钦佩 第一遍觉得他很坏 故意想关住女主 第二遍站在他的角度 发现也许他才是真正的胜任了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位
笔者看完了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悬疑片,影片最大的特色无疑于在钢琴与提琴的进度中,将对话降噪与音乐完美切换,结合很犀利的台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生动感觉。
第一,爱丽丝应当是被诬陷从这种思路来理解,那么就从银行卡账户余额消失、丈夫真的失踪而不是被毒死,院长,丈夫,医师合伙来吞下她的钱。
因为丈夫的下落不明,没人知道他的行踪,其他人的说谎可操作空间都太大了。
如果按照院长说爱丽丝是想毒死丈夫,丈夫知道后只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想把她送去精神病院,那么院长就不好奇丈夫此时此刻在哪里?
违背常理。
另一种思路,也就是丈夫为何在被爱丽丝下毒后没有主动报警,而且签署了送精神病医院治疗的行为,就没有合理的解释。
因此很大可能是医师跟丈夫做了手脚,而院长成为了如爱丽丝所言“沉浸在自己权威临床判断”中的局内人。
第二,院长是正确的,要分析院长提供的证据从这种思路来理解,那么就从医师从未收到过电报,院长从未收到过电报,那么爱丽丝的说法就不成立。
如果按照爱丽丝的说法,那么医师就是丈夫的同伙,而丈夫为了钱来让她到医院,此时又何必在自投罗网?
因此这种说法也成立。
但影片是采用第一视角来展示,所以观众很容易以爱丽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因此对于开放性影片,我想如果在完善的话,那么就从院长与爱丽丝存在对立面下手,那么爱丽丝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证据不充足,首先爱丽丝要说明院长有没有同伙的可能性,其次爱丽丝也要要求警方调查丈夫的下落,因为影片中爱丽丝说了“我的房间里是找不到丈夫的尸体的”,那么丈夫在哪里,如果有了明确的说法,结局水落石出。
不管哪一种,此时的结局应当是爱丽丝欺骗了医学委员会,证实自己是一名高自尊、控制欲女性,毒死丈夫未遂最后精神分裂的故事。
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在影片最后两位主治医师的面部表情,往往太轻松的太信任爱丽丝,都可以说明背后有问题,尤其是男主治医师最后换了玳瑁框的眼镜,更是侧面说明院长的临床判断是成立的。
有几个细节的理解1.在电击疗法之后,爱丽丝有镜头是将前镜头的医师,回忆成了丈夫,也就是说,在爱丽丝被电击前的记忆里,是医师让她来调查案件。
而不是医师找到了她让她去调查案件。
电击之后,也就是治疗之后,爱丽丝想起真实的情况是医师的身份一直都是丈夫的身份,记忆发生了偏差。
那么影片开头送她来的是丈夫,而不是医师,因为医师自始自终都在度假,并没有送过她,这样就说通了。
2.爱丽丝在没有看到医师给院长的信之前,就准备说出信的内容,说明爱丽丝自己写的一封信是很确凿的。
所以我认为的结局应该是,爱丽丝被丈夫下了毒,有了精神分裂的症状,幻想了调查一事,而丈夫为了她的钱,没法报警,便伙同院长一同将她焊在了精神病院。
爱丽丝不懈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顺带还查清了病人死亡的真相,可惜最后还是被秒杀了。
先说结论吧:进了精神病院,就乖点呆着,别折腾!
道理很简单: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自证不是精神病人被证是精神病人又自证不是精神病人最后被证是精神病人。
换个方向想想:正常人在精神病院自证是正常人被证不是正常人又自证是正常人最后被证不是正常人。
所以:进了精神病院,证来证去,总之就是精神病人不是正常人,结果都一样,你还折腾啥!?
——这样说的话,进了精神病院就没啥好证明,认命,乖点,该吃吃该睡睡,养白养胖,或许你太费钱,也就被放了!
这类片子就这样,情节转折、转折、又转折、再转折,看得人晕头转向以为要分裂,不明所以的观众还以为精神病院就是干证明、证明、又证明、再证明的,然后到最后睁大眼睛貌似恍然大悟状“哦,原来有病!
”至于究竟看明白了不?
全靠精神正常的网友们给脑补。
当然,在看了网友的各种补之后,还知道了两点:1、进去了要出来不容易;2、在外面要进去也不易。
疯人院家庭伦理阴谋悬疑反转片。
女主为了查明一桩精神病院的自杀案件(其实是他杀),故意进入疯人院查探,但是不料被丈夫算计,进了疯人院就再难以出来,但是在病友以及两个医生的帮助下,她还是证明了自己,就在疯人院的议事会商讨女主能否健康出院时,女主的精神科医生突然出现,证明她确实是有精神疾病……一开场,一个老头送女主来到疯人院。
女主在初诊医生那里表现出了自己偏执的一面,被诊断是有问题的。
于是被关进了疯人院。
这个疯人院比较宽松,平时不怎么关门,而且活动的空间也很大,有一片树林,还有很大的院子。
很快医院对女主进行诊断,但是主治医生发现女主没有问题,反应准确敏捷,没有破绽。
女主也以为送她来的老头已经和监狱长打过招呼,会照顾她,但是监狱长来了以后,却一口咬定她有问题,并对她进行电疗,把女主弄昏了过去。
女主与送她来的老头,是一次派对上丈夫介绍的。
他的儿子被关在疯人院里突然死亡,警察和疯人院都觉得他是自杀,但是老头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自杀,所以让女主到疯人院进行侦查,说好了监狱长都打好招呼的,但是这次监狱长变卦了。
而且监狱长把死去人的父亲喊来,根本不是送女主来的老头。
女主的丈夫也不见了踪影。
给女主写推荐信的医生也在开会,不在诊所里。
女主一时没有了办法,她断定这是丈夫设的局,这个老头是丈夫先入为主介绍给她,是不是这个死去的人的父亲,自己也不知道,没有去查询,所以上了当。
包括疯人院的院长也被买通了,所以才这么对待他。
所以只要查一下自己的账户是不是已经空了,全部被丈夫挪走了,还有查一下院长的账户就知道有没有被买通了。
所以女主的主治医生跑去报警,让警察查女主的账户,然后女主的另一个女医生跑去翻看院长的材料,发现了女主丈夫赞助了疯人院20倍女主入院费的费用。
院长百口莫辩,只有意欲解雇女医生。
但是女主在病友和两个医生帮助下,准备制造火灾,趁乱逃出疯人院,但是疯人院突然发生了命案,据法医说是自己的好朋友。
女主打昏了女法医,穿上她的衣服去给自己的朋友尸检,发现了杀人凶手,所以警方认为她是个正常人,没有问题。
然后就是疯人院的议事会来了,院长被同意辞去职务,但是他要求对外界说是自己请辞的,大家同意了。
同时议事会同意女主健康出院。
但是院长说自己已经与女主的诊断医生联系上,医生还来了,说女主真的有问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故事有无数种可能,让整个故事疑窦丛生,充满了悬念。
从影评看,大家的意见也不统一。
我觉得女主要害死丈夫是却有其事。
然后丈夫就设了局让她进疯人院,想让她永远出不来,然后转移她的财产,没想到,她的心思和力量很大,竟然在病友和热心医生的帮助,逃了出来。
但是起先的偏执应该还是存在的,这样想也不矛盾。
女主演技超群,让人感同身受。
送女主来的救起女主的主治医生,所以她是否也有幻想症。
还有就是女主断的案到底是什么情况,没交代清楚。
一开始疯人院里的命案是什么情况,都没有交代。
不过要是没有那两个充满正义感,敢于与权威对抗的医生,女主基本是出不来了。
是机缘巧合,还是真相如此,扑朔迷离,难以捉摸,见仁见智了。
很不错,不停反转反转,很过瘾,就是有点长。
又是一部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电影,最近都在密集关注精神分裂症的电影和书籍,以至于都产生类似“妄想”的错觉,大数据也解释不了周围所有的视听信息都是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吧(absolutely not?
)。
只是看到电影简介中的“精神病院”的描述就能勾起强烈的好奇心,跟不用提导演是西班牙的悬疑大师保罗了,我们津津乐道的《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都出自他手。
即使如此,《上帝的笔误》还是出乎意料的平庸无奇。
既没在悬疑创意上体现巧思设计,更没在精神疾病探索上呈现深度反思,总的来说就是缺少核心立意。
有点形似《禁闭岛》,却不如《禁闭岛》深刻,精神病院的元素不过是导演为了探案故事而准备的佐料,其中,罗夏实验,药物治疗,电击治疗(现在称MECT)都太潦草太肤浅了。
即使是导演一贯擅长的悬疑,逻辑也似乎有点牵强—为了找出假想凶杀案的凶手,真的策划一出凶杀?
且不说这是不是有点“生硬”,整个悬念推理又缺少推敲,过于直给,总感觉“故事一定会这样发展”,“女侦探一定有病”,“巨人一定是凶手”,“双胞胎一定互换”,全都在意料之中的悬念还叫悬念吗?
某种程度上,导演没有“耍到”观众吖。
能看出保罗很想把此篇拍出一点关于精神疾病的专业性的,比如借助女侦探的嘴说出关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论调。
但也仅仅出现于和男医生的讨论中,缺少故事上的验证。
最后,电影中字只有错漏百出的机翻,挺多词不达意的误会可能也带来糟糕的体验。
本片根据西班牙作家Torcuato Luca de Tena(卢卡.德代纳)同名小说改编。
真正的疯狂也许恰恰就是智慧本身,因为它厌倦了终日揭穿人间的羞耻事,便聪明地决定变做狂人。
--海涅 以为是一个老公Heliodiro为了骗老婆钱,把老婆送进精神病院的,请君入瓮的故事,本来很期待最后一刻,有一个反转,结果结尾院长Samuel Alvar的一番话,家庭医生DonadÍo一出现证明Alicia有精神分裂症,作为观众,我前面认认真真的看电影,感觉像笑话一样,前面的所有情节就成了导演故布疑阵,医生DonadÍo在Alicia的叙事里是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Danián的父亲,是Alicia的委托人,那么问题就会出现一大堆Danián难道是女主角的Alicia另外一个人格?
我最讨厌悬疑片片,最后用人格分裂症解题,我觉得这是于编剧导演联合作弊!
还有就是我看的这一版本的上帝的笔误翻译错误多!
我觉得还可以啊,就是为什么女主是双胞胎的妈啊?
无聊
拍出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等作品导演的新作,但质量远不及前作。就故事本身而言很简单,而导演通过一些表现技法来扰乱观众的视听,巨大的台词量和154分钟的片长更是让人如坐针毡。上帝的笔误这个片名明显可以再去延伸一下,导演具备功底,奈何故事老套无聊。
前面有点碎看不进去,剧情的发展也在意料之中。
影片的結局是開放性的結尾,網上對結局有兩種看法,而我還是傾向第二種結局,就是女主就是個病人,她是精神病,有一個問題,妳沒有深思,就是老公圈錢走人,是從另一人醫生嘴里說出的,有可能是說給她聽的,她說她替老者查詢兒子死因,這些可能都是女主自己臆想的,她說自己是偵探,妳沒有感覺工作人員在跟她演戲嗎?最奇怪的是如果她是正常人,不可能跟雙胞胎兄弟打成一片,人家缺乏母愛,她立馬充當母親的角色,這說明她根本就不正常,也許她沒有老公,這些都是她的臆想,真正她的親人是哪個老者,最後一句話,愛麗絲,妳又闖了什麽禍,本來她在審批大會生思維正常,突然變的不正常了,其實她知道自己是病人了,回憶起來了,還是那句話:“精神病人思維廣,弱智兒童快樂多”,她屬於頂級大師級的患者,只有院長親自出馬,才能真正的治愈她的疾病!
由于先看了1983版电影《上帝的笔误》和另一部没买版权的美国片《穿越杜鹃窝》,所以并没有被保罗导演的改编和风格所吸引,其实这三部电影都谈不上喜欢。但能看出保罗团队做了很大改进,使小说成为一部悬疑电影。在大背景前提下尽可能营造紧张和神秘的气氛,用主角不可靠的身份和讲述方式去玩弄观众,包括虚假闪回的运用,通过剪辑技巧使悬疑的张力能一直到最后。这是保罗的强项,但剧本的漏洞还是经不住推敲,最后的秘密会议更加荒谬。我相信很多观众看完后会觉得它太像《禁闭岛》了,《禁》的小说可能就是受到本片原小说的影响,当初看《穿越杜鹃窝》时也有这感觉。
和《看不见的客人》比起来,情节拖沓,悬疑感减弱,时间线故意混剪来误导混淆观众的这种表达方法说难听点导演有点不厚道。类似的精神病院+高智商+创伤性精神障碍+“侦探身份”,《禁闭岛》拍得要好过百倍。
2023年第一部电影,西班牙悬疑,谁不是精神病。
本来以为看懂了,最后一幕给我整懵了……
看到大家的短评我就放心了
不喜欢西班牙语
这种故弄虚玄的结尾没意思 比禁闭岛差远了...
期待好高有点失望,不是烂片但不太合口味。时长太长,最后差点要睡着了,故意迷惑观众的结尾没有解谜的爽感,反而看到女主被当场拆穿很难受,找了小说草草过了一遍,更喜欢原小说结尾的升华感。女主演技不错,以后再听summer wine的时候就会想到爱丽丝跳舞的画面了
不太严谨
三星半,西语本就催眠,加上导演一贯的台词叙事风格,看困好几次。对我而言最精彩的,是视听上的欺骗,完成了首尾呼应。
双叙事线,开始侦探女主假扮精神病入院,和精神病院失火交叉叙述的,看的有点乱。最后请来了那个度假的医生,剧情又反转证明女主的确是精神病了?我有点疑惑了,到底是该相信女主的话,还是那个收受贿赂医生的话,说是给丈夫下毒未遂被送进医院里,女主的意思就是被丈夫设计陷害了,为了卷走女主的钱,设计报纸上精神病男孩死亡的版面,还雇佣假的医生合谋给女主送进医院。我看的时候怀疑是《禁闭岛》的情节,全员陪精神病演戏。但是女主在假扮验尸官那段,分析死因找出凶手,整个过程逻辑清晰,思维正常,讲话有理有据,我真觉得女主没病……我真的懵了,精神病能伪装成正常人,还能让所有医生相信她,那跟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7.5;7.3。
依然很扎实。双线的叙事诡计很经典,玩得挺好的。内容的话就类似于《禁闭岛》。比较不必要的是这个开放式结尾反转,感觉这个有点腻了。女主角的表演也很有分析空间,戈雅提名实至名归。而且她有时候看着特别像lady gaga(笑)。
我是不是没看懂啊。。。。哪里烧脑了。。。。。除了两条线怎么并成一条确实惊了一下,其他都是意料中啊。。。。女主太美了,衣品太好了,我以后听summer wine脑袋里要有画面了。。。
7分,保罗爱悬疑,但这部反转再反转的电影,是在炫技悬得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