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片中的两个女孩——苏西和萝拉中挑一个做闺蜜的话,那么我挑的肯定是萝拉。
萝拉在片中是一个美艳精明,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诱惑各种有权有势的男人,借此一步步往上爬的“婊子”。
不过我到死都会迷恋萝拉这种魅惑,有力量,有智慧,万事拎得清又靠得住,身无依傍却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女人。
这样的女友,带你领略巴黎的胜景,让你这个平凡的小舞女走上歌剧舞台,带着你逃离战火濒临的欧洲,帮你实现你深埋多年的心愿。
在无依无靠的异国,她靠着自己的本事在世上生存打拼,却时刻不忘带着自己的朋友。
反观细腻纤弱的苏西,尽管她默默接受了萝拉的所有野心和安排,却总带着一股子孤高的别扭劲儿。
她那股子劲头,或许能送给那个狂妄自负的歌唱家,送给同样桀骜不驯的吉普赛人,但却无论如何也没理由送给萝拉。
如果我是苏西,在乱世中得一萝拉这样的女友,而我既没有她的美貌,也没有她的情商和魄力,更没法像她那样豁得出去,亦或者根本不愿豁出去。
在她面前,渺小而笨拙的我,至少会收起那股子孤高——我永远不会让我的好友像电影中那样,在每次面对我的时候,面带羞愧,表情尴尬,眼神慌乱,言语支离。
总是在心情不太好时,找这部电影出来看,多年以来的习惯,以至于看了数遍到深入内心。
要说的是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是一部有关于家的电影。
那于女主角来说,幼时的家,是幸福地父亲一起,听父亲唱歌,由父亲哄自己哄着入睡。
因为生计不得不离家的父亲走后,是她的祖母照顾她。
战乱中不得不和其它的亲人分开,她一个人误打误撞踏上了欧洲的土地。
接着是苏西的养父养母,即使是收缴苏西珍藏的父亲的照片,也不能抹杀她对父亲的思念。
然后遇到罗拉,她好象她的一个姐姐,也从艰难的处境走出来,(貌似俄罗斯的难民)所以在她做出她的选择时我报着同情的态度,如果再遇一次战争,能活着生存下来的人,很难说不是同她一样选择的人。
(原谅我的现实,魂断蓝桥之后,便理解了战争中生存下来的人是如何活下来的)这个姐姐也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她。
吉普赛男友,是她的爱人,在我看来,吉普赛人和犹太人都很深的家族观念,因为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们都是有根而没有落脚处的族群。
这也是他不能和她一起离开去美国的原因,因为他对她说过,这些都是他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家人,他要保护并跟随的人。
他有他的责任,不只对自己所爱的人,也对自己的家人,族人,有着同样的责任。
我能感觉出苏西离开男友,他假装睡着,在她关门之后那双眼睛满是泪水,谁说强尼在剧里表现平平,比起后来的喧哗,我更喜欢那个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出戏的他。
到后来苏西终于到达美国,实现美国梦,并找到自己的父亲,找到她的家。
故事结局,好象是一个回归的格局,好象我们每个人,在外面辛苦一天,最后,能回报我们的最好的,便是回归到家庭。
最后,这部电影还告诉我另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我将一如既往地珍视这一部影片,到老死。
CESAR在SUZIE临行前的夜晚趁她睡着,哭泣。
而BANTE侮辱吉普赛人,德国人杀死了族里如同己出的孩子时,他都忍了下来,孤傲的只是用眼睛表达着愤怒。
爱情让他如此牵绊?
也让他变得脆弱?
父亲在病床上看到长大的SUZIE,哭泣。
离开幼时可爱的女儿,摸摸下巴硬是憋住眼泪,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载人生,听到女儿唱起他小时候哄她的歌曲,是什么样的感情?
后悔当初的离开?
愧疚自己没有像女儿一样坚信,带着勇气,一定要找到亲人?
Dante在教堂向圣母玛利亚为他的歌唱生涯祈祷时,哭泣。
这个男人有权有名,身边更有漂亮的女人,对着剧院老板盛气凌人,可他也会害怕,也会胆怯。
只有SUZIE,从小经历死亡分别,被打,被斥责,被厌恶,被欺辱,还是用安静的大眼睛默默细细观察着身边的一切,为了寻找父亲这个坚定的目标隐忍着生活呈现的一切苦难。
她会哭泣,她会不舍,可最后依然要走下去,从沉船里从翻滚的海浪里挣扎出来。
SALLY POTER是女权思想的导演之一,这些安排,用意必深,而我现在只能罗列出来,浅做分析。
待高人出山此外,LOLA在DANTE的公寓,趴在浴缸里看杂志的那个镜头个人感觉,特别像马拉之死的那幅画(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0134896/),似乎在预示着她的命运。
LOLA最无奈,她向往自由,向往能够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在水中。
可她被缠最紧,离不了高高在上的男权世界。
当理想最终达成,穿上了绫罗绸缎的泳衣,在无人的泳池里,却没了生气,只想沉没。
心里难过,这辈子恐怕永远做不了自己。
老早老早就想为这部我爱的电影说上什么,但是却总是处于失语的状态。
很长很长时间没再看过,很多的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一个我爱的男人,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滴泪。
是的,这部电影再说一个女孩,寻找,丢失。
找到了,却也丢失。
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导演也是女人。
名字却是the man who cried.华丽的女人,华丽的歌剧,华丽的倾城,只为成全一个男人的眼泪。
嘲笑的,讽刺的,谁可以改变这部电影的初衷?
是的,只有他Johnny Depp,一个让我看完后彻底爱上的男人。
当他牵着马出现时,我听见了镜头在崩裂,痛苦的尖叫,谁可以不说一句话,就可以看见游荡的灵魂,谁可以只用一个眼神,就知道这是个阵痛的虚幻,谁可以用一滴眼泪,就让那些剩下的一切一切纯属扯淡。
谁可以,谁可以??
好多好多的忘记,就只记得那个我爱的男人,留着泪,轻吻着里奇的发,凄美了离别。
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忘记得越多,记住的,就越是深入内心的。
这是第一次说,我爱上一个男人,即使他留着八字胡子,即使他比我大23岁,即使他在地球的另一边,即使,永远也没法见面。
最好的年纪,在那样的热爱中度过。
初二的夏夜!
妈妈参加那是她多少周年的同学聚会来着?
于是我终于有偷偷看电视的机会!
影片一开始,莺歌儿的爸爸唱着动人的歌哄她入睡,因为第二天拥有一副天籁之音的父亲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即将要离去,远走“美丽的国家”淘金,莺歌儿不舍父亲离去也不得不听奶奶的话放开紧抓父亲裤腿的肉乎乎的小手,奶奶疼爱孙女,可是女儿对爸爸的思念确是无可替代的,每天,小小的莺歌儿都会跑到附近的灌木丛里哼着爸爸哄她入睡的歌,抚摸覆盖着冷冷冰霜的松枝,这是曾经和爸爸嬉戏的地方。
突然有一天,村庄沦陷,奶奶为了让莺歌儿逃命,把家里仅剩的几块金币和父亲的照片给她,把她交给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带她逃离,自此,莺歌儿踏上了漫漫寻父的之路~~战火连天,颠沛流离,一路上逃难的人死死伤伤,可正所谓命运的手谁都不可抵挡,几经周折,莺歌儿竟每次都能阴差阳错逢凶化吉的活了下来,被一对无法生育的英国夫妇收养,即便养父母冷漠粗暴,童年并不美好,而这冷漠的养育之恩却也让她能安稳的渡过那个动荡的年代,出落成婷婷少女,待到成年之际,毅然离开这个异国他乡冰冷的家,重新踏上寻父之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进入艺术团,莺歌儿每天和朋友一起登台献舞赚取微薄的工资,偶尔和女伴外出探索花花世界,却也从未忘记自己颠沛流离的目的,寻找父亲。
她存钱,四处打听如何才能去美国,终于在女伴的帮助下获得去美国的机会,然而战火无情,女伴惨死,莺歌儿也差点命丧大海,终于经过千难万险,莺歌儿到了美国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弥留的父亲,此时的父亲已经靠着独具魅力的嗓音成为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却也早已另组建家庭。
影片的结局是什么呢,我想莺歌儿并没有依附父亲的财富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而是选择离开,寻父之路自此结束。
泪流满面的看完整部电影,我是多么羡慕莺歌儿可以踏上漫漫寻父之路,不畏前路多么崎岖艰险。
我的父亲在我五岁是因病离去,妈妈含辛茹苦养育我,给了我全部的爱,我体谅妈妈的不易,因此害怕,如果妈妈劳累过度和爸爸一样离开我该怎么办,从此我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像黑色海面上漂浮的船。
我常常在意识里看到爸爸把小小的胖嘟嘟的我抱在怀里我靠在他肩膀时看到他移动的脚后跟,看到他温暖的笑容,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看着我辛福的眼神,看到那个小小的我穿过黑黑的走廊回到那明亮温暖的家,爸爸,正坐在家里看着报纸等着我推门进去。
那时的我多么小啊,小小的胖手,抓不住爸爸离去的身影。
很感谢这部电影在我身处异国他乡面对纷扰复杂的世界时清晰的看到那个纯真的我站在黑暗的亮光里不断提醒我,最初的梦想不过就是有一个安稳的温暖的家,于是我毅然决然的回到母亲身边,找到踏实温暖的他,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宝宝。
影片精彩,故事完整演员不用说了,全是实力派,尽管那时候还不认识德普,和凯特,可神级的表演真的让人过目难忘,克里斯蒂娜也贡献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演技,二十年前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电影,二十年后再看,依然好到令人起立鼓掌!
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独特的电影风格,对于像我这样估计要花一辈子找寻失去的“我“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礼物,颠沛流离、痛苦、害怕、算什么,还能找寻就是最好的恩赐
《纵情四海》插曲:Gloomy Sunday,在开往美国的轮船上,女孩唱起这首歌,再过不久,她将踏上美国的土地,而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将在冰凉的海水中化为泡沫。
电影中,漂泊的女孩唱起:当我归故土的时候,但愿我的过错,不会在你的怀里构成担忧,怀念我,怀念我,但忘却我的命运……整个电影,我欣赏的是音乐。
约翰尼德普大概没有太多表演的空间,台词很少,大多靠内敛的表情,他在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里也是一个奇怪的人,但面部表情丰富多了,还有那个闻名四海的加勒比海盗,双子座,固然英俊,可能就是因为太英俊了,我忽略了其他。
我喜欢看上去憨厚但眼睛闪光的人,比如汤姆汉克斯。
电影很美,音乐很美,情节一开始让人觉得很有看头,扮演苏西的小演员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硬币,说:美国。
她想去美国寻找她的父亲,此时的她孤身一人,那么小的孩子,对故土的思念,用唱歌来抒发。
那人告诉她,不,是英国。
于是,犹太人苏西在英国长大。
后面的情节并没有太多起伏,可能节奏很慢,又运用了该死的文艺,就连德军进入巴黎,也只是用军队走过街道的强大声音来表现,情何以堪。
电影以歌剧的背景,唉,真是连世界大战都那么舒缓柔情。
从小离开故土的人们,在繁华的花花世界,夜深的时候,才会想起家乡的歌谣。
我喜欢舞伶萝拉,她那鲜红的嘴唇,苍白的脸,金色的头发,妩媚的眼神,周旋在男人之间,她用两张船票,带着苏西离开法国,前往美国。
在那个深寒的冬天,轮船尽头,她说,我们会忘记那些小小的分别,对吗?
下一秒,炮弹落在她的身旁,正在游泳的萝拉永远沉没。
苏西被人救起,她到了美国,见到了父亲,全片结束。
这像是一个还没有开始就结束的故事。
那些小小的分别,与父亲的分别,与情人的分别,与挚友的分别,与故土的分别,荒芜的土地,等待着重逢。
你为什么还不归来?
Sally Potter作为这部电影的编剧及导演,真的需要学习一下,如何讲一个好故事😭而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电影从1927年(two站时期)的素联讲起,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是一个贫穷的俄罗斯犹太女孩,她心爱的父亲决定前往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他把suzie留在了当地,交给自己朋友帮忙托管,希望他到了漂亮国安稳下来后再接她过来和她一起,但就和所有电影一样,天不遂人愿,他最终没做到,suzie独自一人空留一个和父亲团聚的梦想在此处长大。
后来,她登上了一艘开往英国的远洋客轮,在英国被一个不了解她的家庭收养。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之后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suzie长大了,她的梦想是能够拥有足够的钱去美国找爸爸,而最赚钱的方法就是成为一名演员。
在试镜后,她被一个舞蹈剧团看中最终辗转来到巴黎。
在这里她认识了女演员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Lola的人设非常的单薄——她希望找到一个有钱人养自己一生。
而她之后选中了自己的目标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她希望靠他脱贫致富。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suzie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话少的吉普赛人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几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故事开始剑走偏锋,乱七八糟。
Lola开始和Dante发生情感冲突——但是为什么?
为什么dante那么反犹,为什么dante憎恨吉普赛人?
为什么dante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
而又为什么lola会认为这些东西和她的情感相悖?
——她只想要钱不是吗?
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与此同时,纳粹入侵了波兰,突然间,所有角色都开始觉得“我的时间不够了”,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但suzie与之不同,她选择留下,她要和caser在一起——同样,为什么?
为什么她花了那么久找父亲突然就觉得自己的父亲可能已经死了,放弃了一整部电影的追求只是为了和caser在一起——为什么?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回答,一切仿佛是个谜,由观众自己去猜,如果你不是一个本来就对:多元文化主义、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了解的人,或者说你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那么你根本无法理解电影,也根本看不懂导演在干什么。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或许Sally Potter有一个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
本质上来说这个故事应该是很有趣的故事,可我却无法完全做到和导演共鸣,导致更多的时间,我只觉得无聊了,从这个角度看,编剧对如何处理情感的转折,角色的转换,是有根本问题的。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再从表演的角度上来说,该片围绕着四个角色展开,故事的主线着重描写了suzie的故事,Richi也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是,她缺乏足够的台词,导演过于依赖于演员用自己的表情/肢体表达出和说台词一样的感觉———理论可行,实操不到位———同样在《剪刀手爱德华》中tim burton也是希望Depp用肢体/表情而不是台词来表达,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剪刀手爱德华》中只有Depp一个人是这样,这部电影里面所有人都这样。
从某种程度上这为Suzie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但是也导致了致命的问题——观众对她几乎不理解了。
但是richi的表演真的非常棒,她一度让我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但是最后,还是不能忽视🤣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Johnny Depp的表演中,Johnny Depp的caser表现的很棒,但是我无法理解caser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整体剧情的混乱再加上全片下来不超过50句台词,让我直到最后也无法理解caser对这个故事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这也导致caser和suzie的情感上面我只能感觉到演员间的化学反应,但是我却无法相信,好像richi就是为了爱而爱一样,这段感情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毫无意义。
Caser(由Johnny Depp扮演)& Suzie (由Christina Richi扮演)Blanchett也尽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挽救这个悲惨的局面,试图让lola从一个不受人喜爱不接地气不实际角色动机不明确变成一个受人喜爱接地气有实际角色动机的角色———这不可能。
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John Turturro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精彩,他也为这部电影提供了最多的歌唱镜头,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音乐非常棒,我几乎找不到可以挑刺的地方,所以他在场的很多时间我稍微会容易集中注意一些,但是同样,他的任何行为也很不明确。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但是在这一场灾难中却诞生了一个不错的情感支线——lola想要离开,又不想要离开的挣扎,对于自己最好朋友被伤害的视而不见;dante过于想要融入上层社会,却始终卑躬屈膝无法直起腰板越陷越深,他们两人的挣扎我看在眼中,我觉得还不错,虽然我还是想问很多为什么。
Lola(由Cate Blanchett扮演)& Dante Dominio(由John Turturro扮演)整体下来,我愿意给全体演员的表现打10分,背景音乐或者说是歌唱部分也都是一流的水平(8/10),但是如果说能在整体的故事情节(4/10)上下点功夫,一切会更不一样吧。
整体评分6/10,推荐指数:不太推荐(如果你只是喜欢德普,不如看剪辑,时长真的很少)😭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忘不了片中冷绿的树丛中,那个小女孩呢喃的歌声....这里面纠缠了太多的爱,,,我不能一一说清.再现实的世界也需要浪漫和幻想,哪怕只有一点点...
一直想下载这个部电影,德普电影差不多都全了,这个一直没有资源,哪位亲有信息一定告诉我哈!
跪谢!
这部片纠结了普通人一生可能要经历的情感和轨迹.我们幸好不会有那么多的坎坷.小女孩苏西的幸福人生来源于她的艺术家父亲,喜欢让她骑在肩膀上,带着她到处走动,然后随时给她唱动听的歌曲.更让人感动的是还是个细心的父亲.在小女孩不安的时候,能停下手边的工作来宽慰她.父女深切的感情就是那么自然的洋溢着.你可以说也许没有战争,苏西的父亲就不会离开故土去圆歌唱家的梦.美国是他们心中神圣的伊甸园.于是,他决定去美国,等他安定后再把年迈的母亲和女儿接过去.不过人世间的事情总是变幻莫测.战争也在他们的小村庄开始.父亲以为他从此丧失了所有亲人,因而远离了他所喜爱的事业,成为了歌剧院的老板.生活要不是毁灭一个人,要不就是造就一个人。
苏西经历了一场场逃难之旅.带着去美国寻找父亲的梦想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伦敦,被一对好心的父母收养。
当她拿着父亲的照片,执意不肯给养父母,她潜意识里不想放弃这唯一可以和父亲联系的纽带。
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嘲笑说是吉普赛人,她不知道为自己辩解,不肯接受新的文化和思想。
当吉普赛人的马车从学校门口经过的时候,她久久停留在门口,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她似乎看到了父亲和家乡,她非常深情地唱起了父亲时常唱起的歌曲。
学校的外籍老师被她美妙的歌声打动了,他要求她用英文唱这些歌曲,他教导苏西要学会适应。
苏西的美国梦从来没有消退,凭借着她的优美嗓音以及姣好的身材去了一家法国的歌剧院。
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位挚友(来自莫斯科的舞伶萝拉)和一位爱人(英俊的吉普赛马车夫凯撒).萝拉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女孩,知道如何应有女人的资本去争取一些世俗的东西。
萝拉结识了一位意大利歌剧歌唱家丹蒂-多米尼奥,但不管怎么说她势力还是俗气,当苏西的犹太人背景受到质疑时,她还是选择帮助苏西前往美国。
让我赞叹这个女人如何把自己的情感掩饰得再好,也无法摆脱善良的本性。
丹蒂-多米尼奥是一位自私而且没有同情心的人,对女人如玩物。
得不到的就想毁了它。
他把苏西的犹太人背景向德国军官说出来的时候,我真想说小人得志。
凯撒是我欣赏的人,对于情感不轻易流露却默默付出。
凯撒应该是很爱苏西的,但他更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家庭的使命使他不能同苏西一同去美国。
在两人相处的时候,苏西多次表示要为凯撒停留,都被他拒绝,并告诉她你的梦是寻找你的父亲。
在苏西离开的前一夜,凯撒抱着熟睡的恋人痛哭流涕,无私之爱啊,有一种爱叫做成全。
我喜欢这样的结局,不是两个人相爱就要在一起.人生要担当的事情太多.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的幸福.苏西终于来到了美国,终于见到了他的父亲.故事不是很完美,但却诠释人世间的冷暖。
我爱女主的颜,当然,男主的也是= =
一个血脉相连的父亲,一个是心心相印的恋人,在两个深爱着她的男人之中,她流泪选择了前者,游过火海,奔向那个千里之外温暖的怀抱。
略苦逼啊,一边美好一边苦逼。画面又暗又鲜艳,像油画一样……
虽然有德普 但是我完全不知道我在看什么
不太明白片名为什么叫哭泣的男人 这不是一个悲剧 只是单纯的漂洋过海寻亲记 像《浓情巧克力》一样把德普放在海报里但是没几句台词
不得不说德普的眼神,比哪一部电影里的角色都有味道,睫毛好长。电影一开始就从小女孩的眼睛里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视角有好几次,冷静到让人浑身发冷,这大概就是对于历史背景的一种倾诉与批判吧。大魔王太有魅力了,她的罗拉为了生存而风情万种,却对苏西的友谊真诚而纯粹。伤心时躲到泳池里哭,却被炸弹击中,结局实惨。其实最牵动的还是寻父的线,期待HE早点到来,苏西一唱扬名。然而,这不仅仅是一部寻父电影…
不是哥特片枉费了最哥特风的一对。里奇和德普居然演犹太和吉普赛。骑白马太亮瞎眼。从俄到英再辗转法最后才美圈子绕的实在有点千里寻父记。飞莺小时候那个丫头太美滋滋了。布兰切特那时还像大姐头好闺蜜。音乐加分里奇居然唱了gloomy sunday~~
貌似我很没理解这个片子。
便纵有《采珠人》,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再看第三遍~
唱歌剧的女孩你伤不起!有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不下去
大魔王还是现在更好看 感觉女主有点像德普女儿的长相哈哈哈 深情德普值得拥有~~
其实我不是蛮懂电影想表达的什么,不过看了断头谷再来看这片,发现Christina Ricci 怎么瞬间变丑了点,断头谷里好萌的说,Johnny Depp忧郁的眼神还是让我着迷的!
为了凯特才看得,凯特的角色很抢眼,坦言男女主角的表演,两个死人脸,怪不得是一对,是部比较遭的电影
不知所云,所有人的感情都莫名其妙。男女主讲话没超过十句,心里止不住狂喊你们为毛不讲话啊啊啊啊!导演只想着把每个人拍的美美的,不停的特写不停的拍侧脸,却不想好好讲一个故事。
Depp的白马,Depp的眼泪~~
算是好看的商业片。有女王有萝莉。
片子不好看,很重的冗长感,但有一贯的艺术水准,莎莉波特本来就是个干古典时装音乐剧的,女主和凯特女王都很美啊,德普更是帅飞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从电影中理解不了英文题目。但还是力挺,因为男女主配四人都很得我心。还有就是用了《布达佩斯之恋》中的那首杀人的《忧郁星期天》做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