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传奇
BlackBerry,黑莓
导演:马特·约翰逊
主演:杰伊·巴鲁切尔,格伦·豪尔顿,马特·约翰逊,加利·艾尔维斯,绍尔·鲁宾内克,迈克尔·艾恩塞德,里奇·索莫,赵胜汪,米歇尔·吉鲁,马克·克里奇,劳拉·席勒维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在1990年代的加拿大,麦克(杰伊·巴鲁切尔 Jay Baruchel 饰)和道格(马特·约翰逊 Matt Johnson 饰)是黑莓的创始人。麦克在大学毕业前两个月决定辍学,他们两人共同创立了这家科技公司。起初,他们开发的移动设备虽然存在缺陷,但却能够接收电子邮件,这在当时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麦克和道格的天才..详细 >
【7】贾跃亭看完感动嚎啕大哭,直言是为自己拍的墓志铭,太能感同身受了。有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美感,我辉煌过,我把智能手机价格打下来,后来破产造车再出发的第二春。除此之外全方位不如《社交网络》,节奏,台词,人物力度和剪辑速度完全跟不上,唯一相似的是保留了一些语气的幽默和拍IT行业令人振奋的瞬间,用现实与剧作互映的美感。《社交网络》如果是拍给IT男的,那这部就是拍给创业成功又失败的煤老板们的。一部复古又现代,新又不新,成功过又失败的电影,很解压,很轻松,很励志,也很无奈,但绝对不是《社交网络》那个级别,请勿越级碰瓷。
内德叔瘦了,鸽王叔凶了,美好的能破灭了,但是所谓的过程激励,留下了。
手持摄影呈现复原质感,但电影还是戏剧性挺强的。
纪念用过的 7290& 8310
最多一点半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作为喜剧片算是合格的作品,笑点很多,反传统的结尾也设计的很不错。视觉上基本全手持,焦段控制的非常好,碰撞摇的感觉也是恶搞类电影的效果,类似于《吸血鬼生活》和《波拉特》,结尾处的后拉效果很棒。不喜欢的点就是这些角色设定跟大量作品雷同,而且弧线设计的有些奇怪,最后就是妆发………太出戏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我这场有观众应该是晕倒了,紧急暂停了一会儿,希望一切都好)
一部兴衰史,没啥看点,像流水账
就是那种平平无奇的商业传记片,跟前两天看的《气垫传奇》一比,立见高下。
fucking amazing!虽然在视听调度上没有《社交网络》那么华丽,但是节奏真的好,嘴笨的天才极客+强势的营销鬼才=黑莓。当全世界做手机最顶尖的一群天才聚在一起,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一,谁能击败他们?woops,只有超级天才,当乔布斯在大屏幕上宣布iPhone横空出世的瞬间,命运的电流击中了全业界所有的人,这种灵光一现的余震时至今日仍然让人魂不附体,更何况当时的麦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同一个公司的两个最高决策层同时具备巨大人格缺陷,不管产品多么优秀,市场占有率多高,公司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尤其是两个人完全不懂对方领域的情况下,性格缺陷越大,翻车风险越高,因为最后都会变成各自领域的自大狂:管好你那一摊儿,别管我。导演很有想法,用细节还原了那个梦想成真的年代,燃尽所有人激情与狂想的闪耀年代。
节奏和人物刻画对比TSN和大空头还差了不少,导演Matt Johnson显然更注重喜剧表现,自己也演最大的搞笑担当,但真从喜剧层面来讲又不如硅谷辛辣。能看出Jay Baruchel也在努力突破,可惜Glenn Howerton太夺目。这片子的整体气质更适合多伦多,在柏林虽然观众看得很开心但获奖希望渺茫。贯穿始终的made in China=质量差这点估计会阻止片子在国内面市了。
节奏相当紧凑,镜头好调皮。
9000 9630 9900 OB 太多回忆
Berlinale Comp2.5
擦得掉衬衫上的黑莓污渍,擦不掉脑子里的电子杂音。乘坐私人飞机研究曲棍球的人,不会站在人道的一面。去超市买玩具造出模型机的人,逐渐偏离了完美的轨迹。当开始相信完美是好的反义词,牺牲越大则成就越大时,当取消电影之夜,开始逼迫员工创造时,便成为被时代淘汰的机械键盘,发出修理不掉的杂音。
虽然我一直很爱黑莓,还曾经用过两款,但这片子在最有趣的地方结束了。黑莓的发展史远没有在面对苹果时公司高层的分歧及各种外部危机加持来得有趣。人物形象虽然顺但也没什么亮点,当结尾终于有了大变化时影片也走向了尾声。
整体节奏还是不错的,就正常水准的商业传记片
《气垫传奇》公式化差口气,《俄罗斯方块》强加政治线,《黑莓》有社交网络那味儿了,姐当年还是黑莓粉,嚯!有谁懂触屏用拼音九宫格的痛啊,键盘26格就是很有安全感啊!从头到尾看似是90年代的片子,直到COO说希望过了今晚你们都变成男人而不是只会玩鸡鸡的巨婴男孩,现场唯一的女性眼神错愕,如果不是争取男女同权的今天,这个女性镜头根本不会给到,就算给到也是以男性的战利品出现。区别于阿本和达蒙的戏霸和金句浮夸堆砌,黑莓更多的是用电影语言进行表达。
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和灾难性消亡的故事。
规规矩矩的传记片,四平八稳的美式商业片结构。看到未来但裹足不前,就是黑莓的写照吧。电影整体也一样。三星是因为没有大毛病。
到现在我也蛮喜欢全键盘的黑莓手机,虽然它已经告别了市场。第一次真正理解乔帮主发布iphone时的压迫力,虽然在这部电影里,看着黑莓从初创到成功也同样被励志到了。这种电子时代骤起骤落的故事,谁慢一点或者谁在胜利者位置上保守一点就会马上被淘汰。也理解了诺基亚的没落,因为它们都一样属于占据很少数据带宽的功能机。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弹指几十个G的手机流量,科技真的在改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