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戏是很想知道赵宝刚导演会把一个电影拍成什么样。
我在观看过程中,看的挺着急的,事件不向前推进,一直在表人物状态。
这就造成了观看过程有些沉闷。
虽然影片制作上比较精良,阵容上也比较强大。
或许是导演拍了太多以讲故事重情节为主的电视剧,想要拍一个文艺气息更浓重的电影。
我执笔的两个编剧来看,二位合作多次,写过不少电视剧,但是写谍战的戏不多,为什么不找擅长写谍战的编剧加入呢?
我猜测可能是那些编剧有合约在身,抽不出时间来写这样一部戏,当然也不排除一部电影就算给出上百万的酬劳,也抵不过一部电视剧算下来更划算。
在鸣谢里边我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有著名的编剧,应该是制片方或者导演请来参谋剧本等等相关事宜。
暂时先到这儿吧。
今天下午当小伙伴打电话约我去看片的时候,我才得知这部电影的名字——触不可及,当时脑海里立马蹦出的是Intouchables那部影片好听到流泪的钢琴原声,后来才知道扯的有点远,名字一样内容却天差地别,其实是一部所谓的民国时期的谍海绝恋。
说来挺惭愧的,我看过的谍战剧屈指可数,甚至还没有相同内容小说来的多,直到前段时间[战长沙]的出现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噢似乎又扯远了,那仅仅是一部抗战剧而非谍战,不过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在极力塑造一种“乱世情缘”,这对于看腻了和平年代你侬我侬爱情的我来说极具吸引力。
先说说原声,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里反复出现的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线索,贯穿全片,它是一张旧唱片;里面播的音乐相当熟悉,似乎出现于各大宴会酒会,反正第一次听就觉得很有喜感,反复反复出现直到让我觉得魔音绕耳,现已成功被其洗脑= = 片尾曲是天后唱的,说实在话,歌词很精致但歌曲并不上口。
好吧整儿八经说电影。
孙红雷饰演的双重特工一直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我还是蛮佩服他的这得是打入内部多少年才能混到这个地步),即将和拍档徐静蕾进行最后一次合作。
好久没见徐导觉得她脸微微发福了,不过身高气场都很足,衣服发型也都hold住,总体来说美美哒。
她要执行最后一次任务:与多爸接头。
然后画面一转多爸被抓,就要严刑拷打了结果家人一出,立马投降,然后草泥马招的一干二净导致静蕾姐姐死了。
然后她妹妹也就是女主桂纶镁出现了。
我还是第一次看桂纶镁小清新出现在这种片子中,所以难免会对她的表现有所期待。
可是我发现我错惹,因为她那台湾腔式的撒娇分分钟让我出戏啊...不过当她面对电击这种我看了都要捂眼的惨绝人寰的逼供时还是紧闭嘴巴抵死不供出雷哥的态度让我打从心底里敬她是条汉子!
PS:此处看点是小镁尿失禁我会说。
然后男女主便惺惺相惜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此片里的第一支舞就此诞生,因为舞蹈动作太激动太炽热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喜感,甚至有点猥琐。
当孙红雷的手撩起小镁飘逸的裙子即将到达大腿根部时,我还是脱口而出了“你个凑表脸“.....然后男女主分离,场景一转便是3年,以此类推,随后的1935、1938、1945、1949这些历史书上背吐了的年份总是在你想要回味情节的时候陆续出现,确实蛮扫兴的。
几年后,雷哥回到上海又与小镁喜相逢。
此时女二蒋勤勤也已出现,看到她我只能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美人风韵依旧可皱纹不止啊。
没人此处省略几百字。
然后因为一次暗杀活动男女主又分离。
几年后又喜相逢,雷哥总算退休,俩人喝喝酒散散步洗洗碗跳跳舞(我真的很怕他们再跳舞)好不容易幸福生活就在眼前,可此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你回来继续工作。
于是雷哥就只能对小镁残忍的说:我要结婚了,对象不是你。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我觉得挺感人:当孙红雷冲到会场大声对那个政治联姻对象蒋勤勤说”嫁给我“的时候,对方立马大声的回”好“,多酷炫的求婚啊!
多直爽的回答啊!
可见蒋勤勤也是孤独怕了,若是没有小镁有情在先,这也未必不是桩好姻缘。
相对的,小镁在家孤独的哭泣,叫你犯贱吧?
然后又相逢又分离,直到......结局是在台湾,这里就不多说了,正所谓造化弄人。
看完全片之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为什么要去当特工?
尤其是看到最后雷哥即将从虐他半辈子的特工生涯里解脱时又被我Dang召回说再去台湾执行个半年任务时我心里真是有千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啊。
GCD这简直就是无底洞啊,想想那个时代有多少这样的人出现过又有多少对被拆散也是蛮虐心的哇。
还有就是关于女人的等待。
我无法断定桂纶镁在片子里一生的等待是不是有价值,但是一个女人的一生又有多少时间能浪费在等待上,根本禁不起日月的推算。
若是不能给予承诺,就早日放手吧,也不要回头来了。
若是女人心甘情愿,那就另当别论吧,毕竟少。
还有最后的最后,还是要给大叔们点赞。
当孙红雷和方中信两位man味十足的大叔脸充斥在荧屏上时,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下旁边的小伙伴:草泥马你说我到底该选谁?
看完全片后还是不清楚故事情节跟影片标题有什么关联。
本片花了很大篇幅讲述傅经年和宁待的感情故事,最开始两人关系变好也是非常地突然,影片丝毫没讲清楚一段爱情的缘由是什么。
之后两人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平淡和俗套,丝毫没有新颖之处,顶多就是经历过几次生离死别后总能再次相遇。
最终女主香消玉殒后,男主用在女主墓碑前跳舞的方式祭奠她。
除此之外,在民国抗战时期的背景下,感觉作为地下党的傅经年的人生经历还是非常顺利的,几乎没遇到任何不幸的事。
这一设定过于理想化了。
全片一大看点就是孙红雷与桂纶镁在留声机音乐放映下的热舞,能一定程度看着观众很激动。
孙红雷的演技时刻在线,但还是抵挡不住剧情的拉胯。
这部电影里让我最有好感的是纪曾恩(对对对,就是那个方中信演的特务头子)。
不是痴情倔强的宁待,不是忠义坚定的影子,也不是温婉贤良的卢秋漪,更不是英勇绝情的傅经年。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从头到尾都没什么表情,但让人捉摸不定的纪曾恩。
(方叔叔演的真很像我心目中国民党高官的样子啊,我大叔控啊有木有)先说说电影的男主角吧,孙红雷还是老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演地下党的次数太多了,我有点审美疲劳。
而且这个角色,总让人觉得有很大的性格缺陷。
明明知道宁待喜欢他,可确总是出尔反尔,就算背着一份国家重任,但依旧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如果你不能给她幸福,那就也别给她期望,梦想越美好,现实越残酷。
再我就不明白了,国民党军人不都是有很多小老婆的嘛,怎么就不能把宁待带在身边了,当个情妇带在身边也行啊,反正宁待也没什么高要求,不就只想跟他在一起吗。
有人说,跟你结婚的那个人,一定不是你最爱的那一个。
蒋勤勤演的卢秋漪最后成为了傅经年的正牌夫人,她居孀八年,早把事情想得明白透彻。
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个有地位能尽责的丈夫,而傅经年一看就符合标准,没什么不良嗜好,对她相敬如宾。
所以傅经年像她求婚的时候,她只回答了一个“好”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最后分别的时候,她跟傅经年说:“我知道我不是那个人,但谢谢你给我最快乐的三年。
”不求精神上的契合,只求现世中的安稳,珍惜眼前人,爱了就爱了,分开了也感谢曾经相爱过,这是我比较欣赏的类型。
而至于女主人公吗,就觉得她死的毫无意义,我概念中的殉情是两个人一起死啊,她一个人死的不明不白的算怎么一回事啊。
虽说爱一个人没错,但总得爱的有点尊严吧。
其实人生最糟的不是失去爱的人,而是因为太爱一个人而失去了自己。
让我最不能忍的就是傅经年跟她说自己要被调去重庆,然后宁待撒娇的问“你可不可以不要去”,在得到傅经年否定的回答后,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咱们什么时候走”。
我觉得要是我,这就是我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可傅经年说我要跟别人结婚了,忘了我吧。
他都这么说了你还记着他干吗,有受虐倾向吗,就应该放手啊。
有时候老天让你等,是为了让你等对的人,但对的人不一定是你最爱的,有些人注定有缘无份。
就算是不想放手,那就终身不嫁,坚持到底,毛爷爷教育我们,抗战总有胜利的一天,最后总能见一面啊,为什么要跳船啊,不知道导演怎么构思的,难道就是想教育我们优柔寡断注定是悲剧吗?
至于纪曾恩吗,我觉得以他的水平,他一直都在怀疑傅经年吧。
就从傅经年问他对宁待的处理结果开始,他最后试探性的问:“我要是说杀,你怎么办”,我总觉得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为别的,就为了他们的兄弟情义。
就算不相信傅经年,但是刺杀日本人的第一枪还是答应让他这个下属开。
劝自己的兄弟结婚,让老婆帮忙介绍合适的人选,还帮忙撮合,兄弟当到这份上足矣了。
最后,从重庆乘飞机去台湾,他对傅经年说你要是不来,你就是冷子。
那分明是给傅经年一个台阶下的好不,说明他这么多年一直都有注意这个人啊。
总之可能有时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得不到。
这部电影有些细节可能经不起推敲,而且有的地方表达手法太雷同了,男女主角每次重逢都是在深吻,赵导难道没听说过“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吗”,但是服装和配乐都还蛮好的,看那些女演员们穿旗袍跳tango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是一部很唯美的爱情片,推荐。
Ps:一定要心情好的时候去看,不然会情绪低落的。
都说 理性看待事物的目光应该带有批判性和辩证性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 我看到太多人 用一贯的批评来表现自己的“理性” 这部电影下也充斥着许多想当然的人 很多人把这部作品说的一无是处 那是他们没有get到这部作品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东西 或者是理解的太简单与肤浅 这部电影是注入了导演的诚意的 只要是能够感受到诚意的电影 在我心里就是部好电影总得来说 时代的动荡 男主的身份 让两个人厮守的愿望一次次落空 “相爱容易相守难” 这样的无奈在这部电影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暗杀日本中将的行动中 傅经年心里想象要发生的场景紧挨着实际剧情 没有任何提示也没有任何处理的画面 让看的人下意识认为这些也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傅经年害怕着什么(宁待惨死) 决定了什么(以身犯险) 一目了然 看的人体会到了和傅一样的恐惧、焦灼和决心 这样的写实手法值得称好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一开始显得很克制 很隐忍 因此当两人想要向对方靠近时 伴随音乐相拥而舞成了唯一合理又能传达亲密的方式 指尖的温度 呼吸的交汇 交缠的两幅身体 两人舞的缠绵而夹杂着痛意 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只是总在言不由衷 甚至疏远 这让他们在初期 几次错失 即使没有播放器 轻轻的几声口哨就自然的勾起了节奏 两个人伴随着脑海中的旋律默契的在大雪纷飞的街道上舞蹈 凄冷的寒夜好像也并不凄冷了 能看出这次的舞相比前几次 宁待的独舞更多也更动人 这让后来宁待死 美好被战火摧毁 更加令人痛惜两人共舞的音乐实际上是非常配两个人的爱情的 旋律先是悠扬浪漫 后节奏变得铿锵 而紧密 充满了一种被压抑许久想要释放的感觉 正像永远不能酣畅淋漓爱一场的两个人 主题曲《爱不可及》由王菲所唱 好听抛开细节不谈 个人不满意的地方 就是傅经年一次一次为了职责选择牺牲爱情 甚至在党已经同意他的离职 他已经没有义务再为组织效力 他跟宁待的感情已经看得见美好的将来时 他再次牺牲宁待 回去履行他的职责 他没有做错 但对于等了他十几年一直无依无靠的宁待来说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仅一己之见 写下这篇观后感 纪念我喜欢的这部电影 我从写的一开始就觉得 那些骂这部电影哪哪不好并如数家珍一样说明的人 是不是因为只擅长做这些
1.孙红雷狙击准备开枪的时候说“擦汗”2.在重庆重逢的时候,俩人激情热吻,紧接着传来桂纶镁的喘息声,镜头一转,原来是孙红雷在他妈的在给她看受伤的脚!!
3.撤离重庆的雪夜,俩人跳TANGO的时候,来帮他们撤离的共产党同志估计也是看醉了。
4.桂纶镁撤离重庆的的时候,从船上跳了下来,以为她是要殉情,结果水深不及1米……5.桂纶镁被炸飞的时候,后期“毫无PS痕迹”。
6.BUG:突袭日军,围攻舞蹈教室,一片枪林弹雨。
然后过了N年之后,孙红雷回到舞蹈教室,那个留声机居然没坏!
这不科学!
7.最后一幕是鬼片其他有待补充。
(我知道,这样说会招来很多骂声,可是不犯法,我敢说。
)不管以前获过什么奖,这次的角色诠释,简直好糟糕... 表情是没有表情... 声音是僵硬和造作... 好好的一个角色,不得不在后半程看着字幕脑补一个女主演上去..相比之下,戏份并没有很多的蔡少芬和蒋勤勤,演得抑扬顿挫得多...在蓝色港湾看的首映... 又要下载注册某APP,又要关注某微博,还要转发若干条围脖艾特好友三个三个三个... 好一通折腾,然后得到了名额... 第一场放映结束之后,影院工作人员说还有二三场放映。
外面的红毯已经搭好,可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 于是钻进放映厅,又看了第二场...然后有了三分钟的见面会.. 若干“小镁脑残粉”举着大牌子四处蹿... 痴心绝对!
导演看上去人很好,问“好看吗?
” 大家答“好看!
”导演说“哎哟哟,放心了放心了...多嚷嚷嚷嚷...(抱拳)”导演看上去人很好啊!
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演员阵容...印象最深的是孙红雷给桂纶镁脱丝袜的时候...嗯,就是她假装用他的话说“半个中国脚丫一步步从上海走来重庆”之后,我一直在想,是我地理不好么.. 上海到重庆都是半个中国了,那东西向横穿一下黑龙江省,是不是能算“横穿了整个中国”。
跑题... 重点是,镜头里出人之前,先出的是声... “啊啊啊”好像叫床声啊.. 原来是皮肤破了,血凝在了丝袜上,脱丝袜的时候疼得桂纶镁在叫... 笑喷啦!
那个疼是那个叫法儿么?
然后电影院里就有人模仿起了刚才的“啊啊啊”,我忽然觉得,这是一部喜剧!
绝对是喜剧!
还有那张大黑胶片... 桂纶镁把它给了孙红雷,期间他们在孙红雷的小房间又见过一次它,然后是她夹着它走回舞蹈教室,然后是片尾它回到他手里... 多次出现和回忆的那句她说给他的“xxx给你xxx”,怎么说成了那个调调和腔腔... 频繁露脸的演员没选好... 全片受拖累... 看过片子回来就翻了豆瓣,忍住没写。
回了个帖子,这几天还能看到楼主被喷的回复... 决定还是说一说... 还是挺喜欢赵宝刚的... 这么大岁数,还能再尝试没做过的事儿,令人敬佩!
一部戏没搞好,不代表实力全无... 期待以后的作品,无论是什么形式。
谈到为何要拍《触不可及》赵宝刚导演说“我一直想怕一部电影,是那种戳人心窝子的,让人看完特别有感触的。
”其实对于“戳心窝子”和让人“有感触”这两件事儿而言,赵宝刚导演实在是太拿手了,从当年的《渴望》(挂名导播)、《过把瘾》、《编辑部的故事》到海岩三部曲《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儿、《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再到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一部比一部戳心窝子,一部比一部让人有感触。
你可能会忘记《渴望》中宋大成和刘慧芳之间的旷世纯爱,你可能记不得《过把瘾》中杜梅和方言爱到何等缠绵爆裂,你也可能想不起《编辑部的故事中》李东宝对戈玲是多么一往情深,但你一定会记得肖童和欧庆春,更会时不时想起陆涛、夏琳和米莱,甚至常常把那些任性“作女”直接统称为杨晓芸,“重走青春路”这句口号甚至改变过你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
如果某人说他的人生观、爱情观的形成,基本仰仗于赵宝刚的电视剧,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惊讶,应该有很多人就是这样一路看着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路长大的,剧中那些那男女女的爱情故事或缠绵悱恻、感人至深或青春洋溢、反应时代潮流,无数人在剧中找到共鸣、获益良多。
耳顺之年,赵宝刚导演终于拍出导演处女作《触不可及》,乍一看,这电影格局很大,时间跨越近70年,历史背景庞大,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一直写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故事内容丰富包含谍战、反特、动作、悬系、爱情、舞蹈等诸多元素。
赵宝刚导演第一次出手,手里摆出的这幅牌面就是一部国产主旋律谍战爱情悬疑大片,加上几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副牌可谓是华丽至极,按常理来讲,有这幅好牌在手就应该打出霸气,打出气势。
谍战要反复铺陈,要多悬疑有多悬疑;正面人物智勇双全,始终游走在刀锋边缘,即使没有力敌千钧的豪迈,也要风流倜傥,足智多谋;反派要狡猾凶恶,要对正面人物形成巨大威慑,几近不可战胜;爱情要纠结缠绵,要多腻歪有多捏握;当然最重要的,鬼子的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死的凄惨,死的离奇。
如果真如如上所诉,那么《触不可及》就是只是一部看上去华丽的电影而已,却不是赵宝刚的电影,正如导演所说他要拍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调配各种元素所占的,突出重点,弱化细枝末节,把看似庞大而杂乱的故事线索变得清晰明了而又不失味道。
与其贪多求全,不如抓住重点。
虽然“谍战“戏码吸引眼球,动作枪战痛快过瘾,家国情仇让人热血沸腾,但唯有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才会让所有观众刻骨铭心,爱情的美好、爱情的伟大、爱情的坚贞、爱情的历久铭心,才是赵宝刚导演要在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怀,那些庞大的历史背景、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过是爱情故事的陪衬而已,即使一个人能够在双重身份和家国大义之间游刃有余吗,但当其面对爱情时依然会不知所措,纵使你得救了整个国家,对得起整个民族,但在爱情面前你依然是一个失败者,那一步之遥的爱情故事是所有人挥之不去的遗憾。
一个男人就这样爱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虽然他们从不曾生活在一起,但这爱在男人心里存了一辈子,那些信仰和主义也许会在某一瞬间坍塌,但这爱情却永远不会,这是人类之间情感的精华所在,所谓的海枯石烂,也许就是铭记一个人一辈子吧。
中国人的爱情观里,一直有着这种从一而终的传统,《触不可及》这种对爱情单纯的坚守是符合这种传统的。
这也许就是赵宝刚对待爱情的独特情怀,如果说在电视剧中他一直在讲述别人的爱情故事,那么《触不可及》给了他一次最自由的表达自己爱情观的机会。
一个60岁的人,还能对爱情有如此执着和单纯的观感,这本身就是一件挺让人感动的事情。
《触不可及》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其考究的镜头设计、动听的背景音乐、考究的布景道具、而在于导演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态度的贯穿始终的坚持,一起编排和铺陈都是为了突出爱情的真挚和美好,以及命运弄人所带来的一步之遥的遗憾。
一首曲子婉转动人,乐曲背后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片中男女主角几次共舞,情绪都有所递进,舞蹈成为了两个人示爱的仪式,虽不及《色戒》中的仪式那般赤裸,但在叙事上的作用几乎是相同的。
舞曲串起了整个故事,见证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是多么婉转动人。
遥想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爱情是多么奢侈的一件艺术品,远远观赏已经让人激动不已,更别说能在性命攸关的环境下与自己心爱的人共舞一曲,这种浪漫需要何等的气度,而这种险境中的唯美和浪漫正是赵宝刚导演所要呈现的。
把残酷的时代背景弱化,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法来展现时代、歌颂爱情。
一想到战争,你的第一反应是血腥、杀戮和伤痛,那么那些被战争摧毁的爱情又何尝不是一种残酷。
与其用暴力的方式展现特殊年代的故事,倒不如演一出那个时代的浪漫爱情,战死沙场并不可怕,怕只怕战争让相爱的人永远都触不可及,这无法触及的爱情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残酷。
赵宝刚导演通过《触不可及》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这故事里有他对爱情的看法和态度,情怀不是来自于家国大义,而是道尽了为何爱情如此凄婉却始终不曾泯灭。
“一个等字于他人轻于鸿毛,对你我重若千金。
万难出口,恐你再受煎熬。
然,职责所在,我只能善始善终。
”语出电影《触不可及》男主角傅经年。
一首曲子,一支舞蹈,一世誓言,一段触不可及的凄凉爱情故事,一部电影通过时代的推进带动故事的发展。
电影《触不可及》由赵宝刚导演,孙红雷与桂纶镁主演。
主要讲述从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傅经年与舞蹈老师宁待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故事时间跨度达70年。
此去经年,宁静以待,两人的名字正是他两感情的真实写照。
第一次两人相见形势危急,并无触动心弦的一见钟情,念念不忘的惊鸿一瞥。
继后一个迷魅的眼神,一次雨中的牵手,两颗心刹那间因爱砰然跳动,两人伴着《一步之遥》跳着探戈更是让内心的爱意愈浓,然而时局不允,两人不能互表爱意。
图片来自网络暗杀日军行动让两人再次接触。
两次共跳《一步之遥》,让满满的爱一触即发。
他完成了任务,她活了下来,他被日军关押,她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抗日胜利,命运让两人在舞蹈教室再次相遇。
他说:“你怎么就没死啊?
”她说:“我等了你7年。
”他们紧紧相拥。
每一次的相聚是为了下一次的分离。
国共内战,组织上需要他继续潜伏,他让她忘了他,他要和别人结婚。
抗战胜利,他说:“如果战争结束,我能来找你吗?
”她的笑容溢满了幸福。
她从上海去重庆找他,他却善始善终,去台湾潜伏,他们在雪中最后一次相拥跳舞,再次分别后她在战争中被炮火带走。
多年后,他回到大陆,在她的墓前跳起了当年那支探戈,只有一步之遥,却触不可及。
图片来自网络在一首探戈舞曲中演绎的一生,没有过多的海誓山盟,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彼此的痴情等待。
没有朝夕的相伴,没有携手的尽头,即使时空转变,即使遥遥无期,即使相见无望,但是宁为爱情,付出一辈子的等待。
对于傅经年,爱情不在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他们的爱情,是等待中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
对于宁待,等待是他们爱河,是相爱幸福的河流,亦是阻碍他们爱情的河流。
一辈子,两件事,爱与信仰。
对于现代大学生,即使没处于那时的特殊时局,对爱情是否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理性呢?
从电影中感受到爱情的真谛不是一点,诸多的点触动着观影者内心深处关于爱情的全部。
是未恋爱的对自己爱情的渴望,是恋爱中的对自己目前爱情的对照,是同为暂时异地爱情的内心感情的触动。
所有的都在告诉我们:爱情,无论是平凡、是曲折或是轰轰烈烈,我们都要珍惜。
面对爱情随随便便,那是对爱情的亵渎,也是对自己,对那个他她的不负责。
最美的爱情应是遇人一白首,择一居终老,不要让爱情《触不可及》。
首先,不得不提赵导在电视剧圈里的名声在外啊。
这么多年,赵导确实拍了很多流行一时的电视剧。
如今来转战电影,却遭到普遍诟病,颇有点水土不服的感觉。
当然了,看完这个电影,我感觉,不算经典,但不至于这么差吧。
诟病一,电影类型不定。
首先,电影类型其实颇为确定,就是一部遭受战争磨难的爱情片。
谍战只是背景之一。
如果非要说谍战,那就是为了反映一个谍战人员战争时期痛苦的爱情。
其模糊不清的是在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定位上。
这是一部文艺的商业片,也是一个商业的文艺片。
用文艺片的方法来整合商业片元素。
这也导致了很多观众的不认同。
票房难以坚挺也在情理之中。
诟病二,叙事节奏缓慢,不起不伏。
开始我对这个指责颇不以为然,不过后来也确实感觉,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这种叙事风格是致命的。
作为一个商业片,叙事节奏上过于平伏,过于克制,而现在的影迷大多数都喜欢直白一点的剧情,可以很傻叉,但不能太克制。
这也是为什么“触不可及”只有5000万左右的票房,而同期上映的“一生一世”却有2亿多的票房。
说到剧情没有起伏高潮,我宁愿保持现状。
要是像“一生一世”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高潮结尾(911恐怖袭击丧生),不要高潮也罢。
平静之中自起波澜。
只是有一点,赵导用探戈来代替动荡中的浪漫爱情,也并非无可取之处,这也是一种浪漫,我个人颇能接受。
但是故事与之冲突的另一支主线,孙红雷的使命感并没有得到过多体现,与浪漫的爱情冲突不够,造成很多人就感觉这个影片不温不火,味同嚼蜡。
如果在孙红雷接受任命时,来一个刻画人物心理挣扎的场景,可能在之后故作轻松与桂纶镁分手更为平滑,而又不失冲突感。
要让观众感受到他的克制,也要让观众感受到他克制的痛苦的过程。
片子里,每一次分手过于轻松,就像学校放寒暑假,很有一种无大所谓的感觉。
诟病三,有一篇报道,是批判这部影片中演员失控。
主要针对点在于孙红雷饰演的地下组织者与桂纶镁饰演的宁待第一次跳舞时的小动作。
这一点,我也颇为费解,如果要表现一见钟情的纯真,直接跳舞就好了,何必加上这些小动作呢。
是为了体现人物之间暧昧到爱情的转变期么?
转变从那一刻牵手起更为可信,也可以给一个梦幻接触的场景。
这确实不甚了解,但从观影的角度讲,没有这一段,可能更能让人接受。
诟病四,这里不得不提到桂大美人了。
台湾电影的当红女星,怎么看怎么都有些突兀,这里由不得不提到“白日焰火”里桂一口国语,让那个充满东北腔的哈尔滨略微有些梦幻,好像又回到了不能说的秘密里,那个从过去走来的女孩。
在这部影片里,口音已然是硬伤。
比口音更严重的是,她确实不适合演这个角色,不过一时也没想到什么合适的成名女演员,一个颇带忧伤的天真却又不失坚定的女孩。
不过,看在是美女的份上,原谅她了。
喷完了这些,该说一点孙红雷了。
老戏骨,已经远远不能形容他了。
他在影片中的从容,丝丝入扣,都让人感觉到无比舒服。
但明显孙红雷的号召力和高圆圆还差着几个等级。
不过还是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孙红雷。
这个平静之下自有万钧之力的汉子,把每一个角色都尽全力演到极致。
在这一个脂粉气偏重的年代,还是需要一些柔情铁汉的。
冲着孙红雷,我也不会说这部片子差。
看着一部部青春影片如火如荼的席卷票房,连那些脑残到颇为恶心的电影都能过亿,确实让我对观影群众的口味和内地电影的不振颇为难过啊。
爱而不得,肝肠寸断
还是勤勤最有魅力
尼瑪片尾之前的那個音樂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这么低,大概是因为我在电影频道看得,本来期望值不高,结果却出人意料的感动得我一塌糊涂,以至于晚上做梦梦到傅经年和宁待竟然会流泪.又或者是因为我不经常看情感类电影,所以泪点低.总之我感觉电影拍的很好,唯美而感人,两个人数次垂手可得的相守因为战争而触不可及,叹息
几处败笔很明显,孙红雷的表演也有几处让我跳戏到潜伏,桂纶镁很不会演撒娇的女人戏,但整体上这仍然是个很会讲故事的好片子,叙事节奏、画面风格、背景音乐都可圈可点。原本担心拍电视剧出身的人拍电影会流于单薄,看来多虑了,这个电影很电影。
浪漫革命
潜伏电影版
莫名其妙的感觉~
演员演技还行其他一般
这尼玛是喜剧吧。。。。。。镜头和剪辑还挺高大上的,剧情怎么就这么弱智,最后还如此戏剧性;还好演员不赖(桂纶镁分分钟在演益达啊/为啥大家跳舞都绷着脸);台词只记得“如果我不是你的佳人,请不要让我有非分之想”
怪怪的,他们跳舞的样子怪怪的,重逢时的表情怪怪的,我镁总是莫名其妙的笑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我镁被炸上天那一幕至于拍的那么夸张吗,还有最后墓地的配色假的像用色过度的明信片,孙红雷桂纶镁毫无cp感,唯一出彩的地方就只有方中信和蒋勤勤。
很一般很一般
多的一星给王菲张亚东林夕的片尾曲。演员不错服化不错拍摄手法也不错,缺毁在苍白的剧情混乱的人节奏,空洞尴尬。
题材讨巧啊,不过总是一股电视剧即视感。映后见面会对两只主演好感度大增,谦和亲切~
桂纶镁以为还演那个 什么十七岁的夏天啊。 台词真么幼稚。
为啥评分这么低啊?我觉得镜头叙事完成的挺好的,摄影挺好的,剪辑也挺好的(除了开头有一个无谓的跳轴),演员挺的,服道化和音乐都挺好的啊。。。至于剧本嘛,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谍战电视剧故事大纲吧╮(╯▽╰)╭所以大家打低分是因为受不了桂纶镁一直当备胎呢?还是因为最后王菲的歌?
公映
梅林茂瞎了狗眼才来给这片做配乐 不想吐槽剧情了 桂纶镁一如既往作 看到两位编剧我觉得文学系真的完了
桂纶镁还是走小清新路线吧,妖艳的还是让蒋勤勤来吧
真没想到拍这电影的竟然是一名导演!第17分钟弃,破了我4年来从不弃片的底线!impressive。中国电影完了,妈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