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我都很喜欢,像纪录片一样真实。
我从一开始就是同情男主角的,因为某种程度上我跟他是同病相怜。
我很能理解那种没有出口,心中的魔鬼一辈子都在自己身上的绝望。
在犯案时,男主角是处在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
比如对方的一句愤怒的话就可以刺激到他开始失控。
而失控之后,他又开始无尽的懊悔,就像面前摊了一件不是自己做的坏事一样愤恨,可是他又只能愤恨自己。
女主角在男主角离开后,并没有正面的主动找他,说我们再在一起,我们再努力。
因为她能体会,她虽然比他活的要好,但她的生活方式也早已受她早年的经历所定型,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同样处在没有出口的生活状态中。
强硬地去要求男主角改变是“坐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乐于做的事。
当然女主角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她选择了让他保有自由的意志。
她只是跟踪他,因为无法克制的担心他。
当她看到浴缸上的刀片时,她也仍是想着他应有自由的意志,她不忍看,所以逃到人声鼎沸的咖啡馆(也许她需要这声色上的温暖来稍微驱赶一下心中的恐惧和寒冷),但最终她还是克制不住想回去救他,因为作为她自己来说,她太不想他死掉。
她很了解他,很熟悉他,她曾看到他喜欢看海,于是很快找到了他。
但是当他还是不同意放下刀片时,她只能忍受自己的痛苦并尊重他的自由意志。
这个时刻,女主角是万分痛苦的,但男主角却是在爱人的怀抱中幸福的解脱,所以他十分的平静安详。
影片最后,太阳升起,并未带来什么新的希望,而是一切照旧,生活还要继续。
有人从沙滩上跑步过去,他想必是很积极向上的人,因为他有精神起这么大早出来健身,而他想当然的以为沙滩上坐着的是一对恩爱的情侣在观看日出,因为在他这样一个健康的人眼界里,经常都是些美好正常的东西,也是大多数人所看到接触到的东西,他怎么可能会想到其中一个已经自杀而死了呢。
他并没有注意,也不会理解,跑了过去,女主角目不转睛地跟随他的身影,她的内心在呼喊:为什么,为什么你看不出来这有个人已经死了,我们需要帮助,至少帮帮我把他从这抬走好安葬,我们内心巨大的痛苦,我们生活中残酷的现实,你竟然完全看不到。
就像幸福的人们,正常的人们,成功的人们,你们永远也不会想到,一个强奸犯是被迫去强奸,被他自己逼迫。
也懒得去理解,去体会他们的内心变化,只是说:罪大恶极,要惩罚他们,杀死他们!
有看完不会轻易忘掉的细节:男主人公在施暴之后看到要逃跑的女子跌倒受伤,就赶回去给她拿包扎用品,这一节外生枝导致他被捕入狱;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模拟对练跆拳道,女出拳越来越快,越来越狠,越来越真……但总体来说,情节沉闷、对白稀少、表情阴郁、摄影成像不清晰色彩不丰富(the low resolution, low color, video camera style)(应该是故意为之吧,毕竟是2006年的作品啊,到处都是好器材)、主题好像可以卑之无甚高论,与之相应的163分钟的放映时间显然太长太长太折磨人。
探讨边缘题材的作品历来容易受到人的好评,这部片子同样如此,在IMDB的平均得分是7.7,我觉得属于过誉之列,对自己观影到一半时未能及时打住而是继续硬着头皮撑下去浪费时间的做法甚是后悔。
花了3小时看这个电影,看完后竟完全没有力气和思维空间去思索到底这部电影我喜欢还是不喜欢。
所有的脑细胞都充斥这那些画面:扭曲的脸,内心抗争的表现,无谓的挣扎,最后的爆发,解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从那字幕当中脱离出来了,这电影也许本身不需要字幕,你观看的时候从演员的脸上就可以看到大概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影片的多数时候灰暗而沉闷的色彩让人压抑的无所适从,就算看到两人确立关系后一起站在窗边看太阳升起或着落下,那太阳的光也带着一丝血色,让人感觉希望的渺茫。
我记忆中保留了女主角撕心裂肺的两次哭喊,都是因为爱,仿佛无关欲望,可那遍寻的执着难道不是欲望的纠缠么?
男主角最后的割腕,表面上是两人之间的爱无法抑制内心的欲望,但从第一次决绝的离别和最后放弃了生的痛苦寻求解脱看,难道就不是因为爱战胜的了欲望,让他选择了一个对谁都是好的选择么?
PS:看完心里超级不爽,睡觉也没睡踏实。
我上学的时候,一位日本女星为情自杀了,我嘲笑这种傻子似的行为。
但我的一位朋友却激烈的同我争辩,他很欣赏她的行为。
那位女星的生死与我毫不相干,但当时我内心里却捏了一把冷汗,因为我的朋友他是个情种。
现在,万幸的是他还活得好好的,不幸的是他已经不那么相信爱情了。
生活越来越麻木不仁了。
所谓爱情的坚定信仰、海誓山盟,最后都敌不过时间的流逝。
最后胜利者永远是时间。
于是我们去看电影,黑暗的影院里,银幕上演的梦在修补那一个个曾经笃信的破碎的肥皂泡。
我们成长了,但生活已经面目全非。
对于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所以作家Virginia Woolf选择了沉河,而电影中无法控制自己强奸欲望的男主人公选择了在女朋友的怀里割腕自杀。
观众感到最悲伤的时刻,也是感到解脱的时刻。
因为他用自杀这种自我意志永远的结束了自己的罪孽。
但现实生活不是电影,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放弃自由意志,然后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自我欺骗着,麻木不仁的行走在众生之间。
电影的叙述结构完整,逻辑性很强,是德国人一贯作风的表现,看出来导演很用心和卖力。
演员的表演也算基本到位,但张力还是表达的不够。
而影片的剪辑工作是一个败笔,它不够睿智和简洁,信息传递做不到见好就切,使得整部影片显得拖沓冗长。
我在想的是这部影片的剧本还是不错的,但显然导演和演员的中规中矩,特别是剪辑工作的负面效应,还是使剧本没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整部片子看下来,结论是值得重拍的片子,希望在未来能看到更精彩的一部,但这一部也值得一看,仅仅是因为剧本的光芒就值得一看。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剪辑师,如果同时出现在一部影片中实在是件幸福的事,但这一切又往往不是人们的自由意志所能决定的,但对于具有专业化团队精神的国外的影片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而至于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的期许,正如中国足球给我带来的情感撞击一样,早就波澜不惊,麻木不仁了……
很奇怪为什么有人把《自由意志》归类到色情片里了。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
看完你的第一感觉绝对和暴力色情无关。
而是忍不住要站起来去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不是灵魂深处也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或者罪恶,或者丑陋,或者苍白,或者惶恐不安,是否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在娱乐至上的社会,这样难得一部清醒的片子,是值得花时间去欣赏的。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非常出色的一部另類電影,描寫病態者內心的掙扎、無助和絶望。
“自由意志”包含三種意思:男主角里奧暴力侵犯女人的念頭如自由的意志無法控制;里奧這樣的強奸犯放歸社會,也是出於自由意志的考慮;里奧最終選擇自殺亦是他的自由意志,所以蒂娜雖然悲痛欲絶,卻二次都沒有阻止。
第一次在旅舍房間的浴室,看見浴缸边的刀片;第二次在海边,抱著他由他死去。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有多少男人內心深處存在著原始欲望?
想像野獸一樣強奸毫不相干的女人?
是文明教化令他們不做,還是里奧是一種病態?
我寧可相信里奧是病態。
為了這種病,他被關了九年。
出來后,他尝试做一個正常人,勇敢地向印刷廠老闆直面自己犯下的罪行;努力工作;和监管他的福利社職員成為朋友,用跆拳道和體育锻炼來消耗旺盛的精力,以沖淡時時冒出的作惡欲念;腆著臉尝试正常男女的交往方式,在地铁邀請女性去喝咖啡……他甚至用心和印刷廠老闆的女兒娜蒂談了一場戀愛,結果是,由於娜蒂要出席同事的歡送會晚歸,心怀不滿的他只因人家請他讓道而爆发,再一次地施暴。
事后,他在廁所絶望地哭了,──前功儘棄,包括每一次在路上盯著女人,蠢蠢欲動的心和跟蹤高佻售貨員回家,触手可及的玉體,終沒下手的那種掙扎,包括安排和娜蒂在教堂里聆听“聖母頌”內心的纯淨和浪漫,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勁!
深深噬食他的是絶望。
這是怎樣的一種絶望啊?!
當世界上最偉大、最美好的愛情也愛莫能助。
他的病態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無法摆脫,絶望!
無助,外界能提供給他的帮助,或給予他的正面信息不多:他的室友又被遣送回治療院,宣告他的同類已失敗;一直鼓勵他支持他並成他朋友的福利社職員被福利社解雇,離開他去柏林;社會對他缺少理解他也無法向外人溝通,既便對彼此已產生感情的娜蒂,他說:“你知道個屁……”她怎么知道他時時面臨著內在的洪水猛獸?
……當然,這些都不成為理由,也沒有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救他,除了將他繼續關起來,與世隔絶。
這又違背一個人向往自由的意志,走投無路,只好走向那條路。
想起一個場景:在咖啡館門口,娜蒂氣憤憤地說:我憎恨男人,你們男人就為了騙我們上床。
里奧說:沒關係,我也不喜歡女人。
看電影時,以為他們談論的是性取向,里奧為迎合娜蒂而說。
看完后一想,他確實不喜歡女人,還非常憎恨女人。
每次強奸,總是將人家一顿痛打,還罵:“臭婊子!
臭婊子!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一个人身体里住了一个魔鬼是种怎样的经历,男主用他完美的演技演绎到了极致。
当他重新回到社会想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可还是没办法,医药和改造治不好他身体里的魔鬼,他想排斥所有异性但都是徒劳。
女主走进他的生活中,他以为女主能够赶走他的魔鬼,可某个契机下魔鬼又出来展露他的兽性。
他恨他自己很身体里的魔鬼,他希望爱别人和被爱,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没办法选择,他只有选择死亡,但他还是收获到了爱情,最后女主抱着他在沙塘上,陪着他走向自由
本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颁给《纵欲》,我无任何异议。
我去过欧洲,去过欧洲的教堂,感受过宗教的气氛,也窥视过祷告的赎罪的人。
所以可以理解影片的主题。
电影原名为The Free Will,中文意思为“自由意志”,这是基督教的用语,基督教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并将人类的一切罪行归咎于此。
《纵欲》从同情的角度,表现了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性欲的人,在与女子独处时,会忍不住地施暴。
施暴的过程真实得令人惊痛,女性的弱势无端地提供男性强势施暴的可能。
画面色彩阴冷,令人窒息。
当观众在揪心地同情受害女性时,恨不能将男人杀而后快。
但男人在被监禁数年后,出狱时,表现出一种自控带来的焦灼。
他终于遇到了无需施暴便可心完成性爱的女性,那是一个家庭问题下阴郁的不相信爱情的女人。
他们都想救赎对方,于是相爱。
但男人,终究忍不住要暴奸犯罪,作案后,他逃避女人,觉得女人的爱情对自己的救赎是失败的,女人不想失败,面对伤害仍然寻找,帮他也是帮自己。
电影在一个潮湿的海边,没有任何希望的死沉的海边以男人自杀死在女人怀里结束。
不能完全将影片归类于犯罪的或情色电影,也不能完全地归类其为爱情电影,更不能归类于有什么悬念的心理电影。
它所反映的问题绝对是非常当下的,故事的种种不过是个载体,所要表达的是,人类欲望的升极,自由意志下罪行累累无可救赎。
我们纵的是什么欲?
权利欲、金钱欲、倾诉欲、暴力欲、性欲、爱欲、恨欲、窥私欲---?
与此同时全球女富豪希尔顿的性爱光碟《希尔顿的巴黎一夜》全球上市,不求票房,只求露阴欲望的满足。
内容分三段式(此处省大段内容描述),每段表达同一主题,那便是一个从出生就住在总统套间的豆蔻女富,对于自由意志通过真枪实弹的充分表达。
镜头是自由的,性器官的暴露也自由,声音是自由的,于公众前的动物性也是自由的。
不缺钱的女富尚如此,缺钱的秀场女又将怎样?
地球因人的轻视与糟蹋被千百遍诅咒,谁又来救赎糟糕的魂灵?
《纵欲》的结尾,仿佛给了人唯一的出路,自绝才是最后的救赎,这太可怕。
看后胃里很不舒服,有这种感觉的电影记得还有一部—《不可逆转》,都是暴力与性纠缠在一起摧毁了日常经验,心理扭曲还是世界扭曲弄不清楚了。
坚持看完后总结如下:一,好莱坞无往不利是有原因的,绝大数人进电影院还是图一乐,看完压抑一整天,下次肯定不想进电影院了,这类比较边缘的影片只能是个点缀,必须的。
二,人之初,性本恶,得出这结论谁也不好受,别什么都揭开来让大家看,有些真相还是放下算了,有点阿Q精神人才能继续活下去,保留残余的乐观也不容易,这样说可能会被贴上犬儒主义的标签,没关系,有时是必须跟冯小刚站一起,别总冯小刚就行。
如果一个人因为性格原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做出很多事情伤害自己了也把世界弄乱了那只能说他不能控制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可这里不是他之所以会对每一个女人寄予痛恨与怜惜的复杂感情原因是因为他的生理因素所致最后他死在了一个被他伤害过的女人的怀里在海边的沙滩上慢慢割开自己的动脉随着意识渐渐模糊他的解脱也慢慢到来这个意志终究并不是自由的片子太长了会看死
太真实太残忍太绝望
既然你不爱我,我不爱你,那就不是爱情。可我和你在一起,我才是我自己。
纪实手法(摄影+表演),编剧
人有自由意志么?AI有自由意志么?刻在基因里的密码,以及社会的牵绊,到底会影响多少,改变多少?什么是好,什么是对,什么又是无力抗争只能告别的?
整部片子灰暗,录音效果极差。女主莫名其妙。
欧洲文艺片就是镜头语言太长了,2.5多个小时……
tries too hard
呵呵,很无语😓
看得我实在太痛苦了
中间有一段忽然很悲伤,觉得自己心理有病,想爱又不敢爱。
无核心任务驱动,却严格依照因果逻辑推动情节,于是每场戏都像过渡戏,观众的目光永远着眼于下一步,等来的必然是由导演独家定义的封闭性结局。跆拳道那场戏是短暂的例外。
我觉得男主肆意伤害女性,完全不是什么性欲亢奋所导致的,但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还是要从自由意志这里去思考 PS:打什么码啊,老娘什么没见过,神烦打码
不知道说什么。一个施害者的痛和挣扎。女演员笑起来好看。教堂一起听圣歌,难得温馨一刻。
受不了脏乱差的画面,即使导演倾注了多么深刻的思考。
星星都是给沃格尔的
绝望,压抑,原来爱也战胜不了欲望……一星给男主!!!
救赎和欲望相比形同草芥,屈服于欲望还是死亡?
性瘾者的自我救赎与自我毁灭,晦涩难懂。
用3分钟的时候扫了一遍,这电影有这么深邃啊?
昨日伤天害理,在欲望中挣扎,今日弃恶从善,在意志间沉浮;一个可恨又可悲的男人,若为自由故,皆为欲下奴。这样大开大合大悲大悟的故事也只有德国人拍的出演的来,相比这部的尺寸和尺度,《羞耻》都只能算小儿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