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
Utama,高原上的家屋(台),Our Home,无雨问苍天(港)
导演:亚历杭德罗·洛艾萨·格里西
主演:何塞·卡尔西纳,路易莎·基斯佩,Candelaria Quispe,Placide Ali,Félix Ticona,桑托斯·肖克,René Calcina,René Pérez,Jorge Yucra Nogales,Juan Carlos Calcina
类型:电影地区:玻利维亚,乌拉圭,法国语言:克丘亚语,西班牙语年份:2022
简介:气候干燥的玻利维亚高地,一对年迈的、以放牧羊驼为生的克丘亚族夫妇一直在这里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但一场多年难遇的大旱灾让他们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不仅威胁到他们自己,还威胁到整个村庄的存亡。夫妻俩的孙子闻讯从城市返回,想让他们与自己一起进城生活,但这对早已习惯乡村生活的夫妻俩来说,又是一个严酷的挑战。两代、三人..详细 >
确实剧情人物刻画的稍显冗长
#GRFF35 人与土地 气候变化 soooo cliche 羊驼很可爱 以及开场十分钟内左右都进入了梦乡的闷度
距离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捕杀,已经过去50多年。如果格瓦拉还活着,玻利维亚的农村依然看不到革命胜利的景象。
如何消减超远景别本身自带的国家地理式美图效应是一大难题,隐入尘烟就没有处理好,故事与人物的状态能否以更实在、更纪录的而非网红化的方式呈现取决于如何剪辑与运用这种构图。本片似乎是求助于镜头的姿态,除去一些眼线剪辑和跟拍动物的运动,片子所描述的贫瘠与静止从故事里的大地溢出,凝固在固定机位与极少摇动的镜头风格中。通过这种风格,导演试图打碎国家地理式的大构图。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与主干剧情之间的冲突,一种男女主角无心驻足留恋的自然风光(包括IG风早餐构图)被不断塞入。这种商品化的段落没能跳出对立,本可以在老人和秃鹫的互相对视里完成对写实和网红美学的双重超越也没有发生,结果也是令人失望的。扎着桃红色小花的羊驼比较可爱
去年北影节期间曾看到过这部电影的放映排片只是当时错过了。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关于坚守,关于两代人生活观念的冲突。最后老人如愿留在他眷恋的这片土地,羊驼依旧在这片土地上放牧,久盼的雨水也来了,只是这三者不再相遇交会了。片尾不知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感觉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玻利维亚高原上的克丘亚人的风土人情片,像极了中国西部的青海和西藏上那些牧羊人们,不愿意去城市生活,是他们不愿意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宁愿在高原上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意去城市寄人篱下吧。
他的倔强源于和那片土地根深蒂固的链接,你可以说他是自作自受,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妥协的英勇就义?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其实这些要表达的东西并不新鲜,但因为发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会让人有新的感触。
因为座椅难受腰疼前半场不是没有走神过,但后面一动不动屏住呼吸看完,结局时眼泪流进口罩里。谢谢片尾曲时剧场没有迫不及待开灯,谢谢没有人起身离开,所有人一起静静地坐着,像一起静静坐着看这部又慢又闷的电影。直到放完全部灯光亮起,谢谢北影节,我想。
看到爷爷给孙子他看重得小铁盒的时候真的突然就哭出来了
水是生命之源。
想到了中原大地的穷苦农民。
#2022台北電影節
整部影片就像高原上的風,自然地流動,裹挾著沙石迷了你的眼睛,讓人不自覺落淚。影片用荒原和藍天相接的極簡主義構圖呈現人類生存的背景——自由、遼闊。與人類共存的還有羊駝和禿鷲,它們和人相伴,在高原過著自然、與世隔絕的生活。然而正因為和自然共存,命運也被系在了一起。氣候巨變,高原幹旱,土地裂出巨大的口子,維爾吉尼奧一家取水困難,他自己喉嚨幹渴,咳嗽不止。駱駝耐不住終日高溫,也開始不適。人和駱駝一樣,受到大自然的饋贈,也同樣面對著大自然的考驗。而這種講述方式,擺脫了民族誌浪漫化的俗套,更像是一首起伏有致的挽歌。讓人感知這里的傳統生活,帶給了人類切身的痛苦,在最後的家園和文化中生活,是如此艱難。
这什么鬼地方,还好我生在新中国
粉色绑带的羊驼还挺有感觉,爷爷像羊驼一样倒在贫瘠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像牲畜一般活着,无处可去又不愿离开…
#SIFF2022 打卡。在电影院看起来整个画面和光影确实很震撼,老人和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的故事。羊驼确实演得很好哈哈哈哈。
风景优美,但是纯纯的文艺片!几乎也没啥故事情节,评委和豆瓣文青们的最爱!
跨年电影。那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一如病入膏肓的躯体,但不管怎样,它依然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家园。
我本来只是想看个异域风俗地貌人情的……结果把口罩都哭透了……每年电影节看简介盲买总会踩中这么一两个能让人哭背过去的……天地间荒凉无情,生命在无边的孤寂中行走,在生与死之间往复循环……这电影后劲好大,坐在车上了,想一想又要忍不住了……
电影节系的片子,可看性跟艺术性都比较一般,主题表达上也没看到多么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