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候选人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谍网迷魂,洗脑密令,谍影迷魂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杰弗里·怀特,巴勃罗·施瑞博尔,安东尼·麦凯,道林·米西克,何塞·巴勃罗·坎蒂略,泰迪·邓恩,Robyn Hitchcock,列维·施瑞博尔,雷蒙德·安东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满洲候选人》剧照

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2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3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4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5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6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3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4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5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6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7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8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9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20

《满洲候选人》剧情介绍

满洲候选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荣获了诸多荣誉和奖章的本·马高(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饰)当年曾是一名海军陆战队上尉,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他所在的小分队夜晚执行搜查任务时遭到伏击,凭借战友雷蒙德·萧中士(利夫·史列巴 Liev Schreiber 饰)的机智与果敢,整个小 队最终化 险为夷,失去知觉的本也多亏雷蒙德才死里逃生。十年后,本在无数个场合讲过这段过去,并大力盛赞雷蒙德的果敢。由于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雷蒙德的仕途一片光明,在参议院的母亲伊丽娜(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的协助下,他如今已然成为副总统的候选人。然而就在此时,本却倍感焦虑,在他的心中不断质疑着当年发生的一切,似乎那晚的袭击事件有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版本…… 本片根据1962年约翰·弗兰克海默的同名经典影片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心甘情愿德雷尔一家第三季总有一天一直是永远每一天重返17岁铁证悬案第六季神探·人兽·机关枪急诊科医生无伴奏黑暗之风第一季新·信长公记~同学是战国武将~民国密档之婚夜惊魂笑脸杀手背影热恋女校奇妙小镇明治开化新十郎侦探帖陌路之恋长假纽约灾星第二季圆月弯刀鸿蒙初始来了!张宝利我的老婆是大佬2我去哪儿?红项圈转生成为了只有乙女游戏破灭Flag的邪恶大小姐第二季御赐小侍卫仙游记深海之战神探坤潘3

《满洲候选人》长篇影评

 1 ) 对结局有点困惑

  因为是换台的时候忽然看起来的,所以对电影前段的情节不甚了解(但也不妨碍这样一直看下去,呵呵……)。

对最后的发展是有些困惑的,本听到伊莉娜在电话里叫他之后怎样了?

也走到手术台被在脑里做了改动?

雷蒙德和他母亲中弹死了吗,还是被抢救了?

而本将照片放到海水里意味着什么?

  另外,伊莉娜作为一个母亲,着实叫人看了心寒,居然拿儿子去做实验品!

 2 )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2004)

投訴:這套是美片,但在豆瓣的檔案名稱竟然冇英文原名。

不是第一套外語片是這樣。

第一位開檔的兄台大姐拜托...看過1962年版本就很難禁住不與2004年版本比較。

兩個故事都是講洗腦,40年過去了,民智應該有所開化,從前那種像變戲法式的洗腦解釋已經沒有說服力。

新版本蓋上了基因工程、高科技晶片,這樣的百搭解釋,普羅觀眾又有什麼話可嘰咭呢。

新版本的情節似乎簡化了,幸好改動也算有「誠意」,但比較起來還是喜歡舊版的那種咬落卜卜脆的層次感。

兩個版本的大意都是講「人算不如心算」,洗腦催眠儘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思想,但終極還是勝不過植根人內心的基本信念。

比來比去,人的原始本性就是有鋪比較癮。

具理智具感情的人都應該有能力分出不同事物的優劣,可以是理性的計算,也可以是主觀的感覺;可以是單論整體,也可以拆項評分。

文明社會著重主見,你的觀點可以不隨波逐流,但只要你能給出理據便可,那怕是天馬行空或是擲地有聲。

若你來套「各打五十大板」,偽善的老外便會對你笑笑,心底則偏見地對你的民族打分。

中國人是被洗腦了。

談到比較,談到意見,我們最擅長說「見仁見智」,「各花入各眼」。

在沒有言論自由的生活空間,我們都是不知不覺地受了這些口號的催眠,誤信這種「偽中庸」作處世之道。

或者,內心是有意見的,但不知何解就是不敢發聲表態,也許,怕是得失對方,怕是暴露自己的愚昧。

話說回頭,人的本性是淹不住的,所以中國人特別喜歡在私底下時或在網上論壇時才誇誇其談,把人評頭品足,好讓本性有所疏發。

剛才談到口號,有一句倒有點意思--「人比人,比死人」。

身為炎黃子孫,為著我的親友的生命安全著想,我絕少拿他們來作比較。

但情人則例外,因為在任的永遠比離任的好。

按:看到有些網民不明新版的結局。

我的想法是:日本人耍家的,中國人耍家的,美國人要耍可以耍得更好。

 3 ) 一个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母亲的爱

很喜欢梅瑞尔·斯特立普的表演,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能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到她对于家族的自豪和希望摘到最高荣誉的渴望。

一个母亲应该如何爱自己的儿子?

一个强硬的女性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子?

想想还是挺恐怖的,一个野心家要实现的自己的野心,通过洗脑,植入芯片,完全操控自己的儿子,一具行尸走肉。

但她居然还那么满足,认为只是一点小的零件的改变。

的确是个利欲熏心,视生命如草芥的人。

她爱自己的孩子,以为自己的渴望就是儿子的渴望,一心要把儿子推上最高权力的巅峰。

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肖需要的。

肖喜欢的女孩不符合母亲的需要,被拆散,儿子叛逆出逃去参军,母亲意识到儿子的确不好控制,所以就密谋做局,安排了一切。

当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她的母亲催眠控制的肖,我的心都冷了。

原来只是以为被秘密公司设计的,全来她的母亲居然是主谋。

一个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母亲的爱,是那么不可拒绝,那么残忍,控制、压制、强迫……让我喘不过气来。

 4 ) 转:《满洲里候选人》与洗脑——从冷战妄想到反恐妄想

【作者】 李公昭; 【摘要】 美国朝鲜战争小说《满洲里候选人》讲述了美国战争英雄肖上士在朝鲜战场被俘洗脑后回到美国,在苏联间谍机构操纵下试图刺杀美国总统候选人,夺取美国政权,最终被挫败的故事。

小说表面讲述了苏联共产党人企图颠覆美国政权的行动,实际却通过作品人物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朝野的冷战妄想症。

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是,苏联间谍机构并不能颠覆美国社会,真正威胁美国社会的是麦卡锡等政客炮制的冷战妄想与恐共歇斯底里。

近半个世纪后,在21世纪美国全面反恐的条件下,《满洲里候选人》(2004年)被重新搬上银幕,朝鲜战争变成了海湾战争,冷战妄想演变成反恐妄想,恐共歇斯底里变成了恐怖主义歇斯底里,惟一不变的是各个时代的美国政客利用各种妄想进行权力斗争、谋取私利的本质。

全文见知网: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LXY200704010.htm

 5 ) 也许我也在你的梦境中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译名为《谍网迷魂》,基本上是完全翻拍自62年的同名电影,只不过由韩战变成了海湾战争,电影中,denzel扮演了一名可怜的士兵,他的小队被洗脑,并成为其中一名政客的儿子登上总统宝座的试验品,幸好他们得到了一些帮助得以解决困难,电影的最后,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fbi侦破了这个惊天动地的案件,而denzel也获得了新生。

如果电影情节就是如此,那么我的这篇文章也就是多此一举了,不过,一贯相信denzel的剧本选择能力的我,无法接受他就接受了这么一部没有任何新意的电影,也许,有些情节是我们无法看到的呢,于是细细分析了一番,觉得其中并非表面这么简单了。

要把我的分析说出来,一下还真的找不到头绪,不如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rosie,也就是尤金妮,我再提示一下,就是冒充便利店员工的,后来denzel还住到了她家的黑人女孩,fbi特别小组的成员。

在电影中,表面看上去她始终在协助denzel,而且在最后还拯救了denzel的生命,并彻底破坏了满洲国际的阴谋,这应该是一名hero,不过,如果仔细想想她的出现和后来的行为,就会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首先,她已经跟踪了 denzel很久了,要不然不会一直利用便利店员工的机会和他接触,而且很直接的在火车上正式介绍给了denzel,可是当最后denzel发觉她在跟踪自己的时候,这位女孩的解释是什么?

哦,她说:”我们发现了马文的尸体上真的有植入物,才相信了你的话。

”可是,马文的尸体是在denzel已经和雷蒙接触后才被发现的,而之前denzel只有接受过军方的调查,而且对外一点痕迹都没有显露,FBI究竟有什么理由会对这么一个普通的海湾综合症患者如此着迷呢?

一点理由都没有。

而在事态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时候,她对denzel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是FBI,这个时候已经赢得了denzel的信任,而 denzel一直挂在嘴边的就是需要接受一个测试,因为这样就能够很清楚发现自己身体内的问题,可是,这位FBI的精明人员竟然忽略了这么关键的事情,而最后造成denzel轻易的被再次控制。

那么,这些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认为,rosie根本就不是FBI的人员,或者说她并不是完全的FBI人员,她的上司才是这次事件的真正幕后人物,而根本就不是满洲国际这样的有钱人,如果这样去理解,就可以很容易解释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了。

rosie早就接受了跟踪 denzel的任务,并且了解denzel的心理活动,所以denzel在幻觉中出现过的三个人物,一个医生,一个满洲国际的特务,还有一个就是 rosie,这也就是暗示了rosie的身份是对立的。

在rosie的表妹家里,denzel问起她的表妹哪里去了,rosie的回答是”跟着寻梦女孩走了”,呵呵,她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和梦境有关系,而且镜头在墙壁上的画框驻留了很久,可惜没有看不来这里面的关联。

在投票开始后,雷蒙来到学校投票, rosie竟然可以在投票箱内贴上纸条,还可以和雷蒙的保镖耳语几句就可以操纵全局,我们知道,雷蒙的保镖其实就是满洲国际的人,他的任务就是监视雷蒙,可是为什么会听从一个FBI的人指使呢?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rosie和保镖是在一条阵线上的,但是并不是一个上司,所以当雷蒙进入洗手间的时候, rosie一定要把保镖拦截下来,好让里面的这么一场戏可以演下去。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是我的刻意拼凑,那么我想知道当denzel接受电击疗法后昏迷了这么久,那位帮助他的老人怎么找到rosie并放心的把denzel交给他的呢?

denzel在手上并没有写出rosie的名字啊,而且,非常有趣的是, rosie看到denzel清醒后,不是关心他的健康,而是非常冷静的向他解释治疗的细节,并且很清楚的问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吗?

”这些作风很像一个人,谁?

就是那个制造这些消除记忆移植记忆的那个医生,还记得他在第一次露面时对雷蒙的说法方式吗?

说了这么多rosie,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迷糊了?

呵呵,那么我们就把事情大致概括一下吧。

1.denzel的小队被一个医疗机构带走了,接受了手术(把军人都能带走,不容易啊)2.denzel和雷蒙被分开了,然后获得了奖章,开始到处演讲(催眠后还能获得军队发奖章)3.雷蒙被改变了记忆,开始竞选副总统(除了要有钱,还要有权)4.雷蒙的母亲和保镖都与满洲国际有密切的联系(满洲国际有钱,但是能够说服这么一个强权的女人吗)5.denzel开始追查事件真相,但是早就被跟踪(满洲国际可以搞暗杀,但是跟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6.雷蒙被母亲催眠,杀了参议员和他的女儿(母亲是不愿意求助于满洲国际,还是不能)7.rosie快速介入,并得到了FBI的全力支持(这不是小事情,FBI就这么快接受了)8.雷蒙已经被洗脑,但是还依然把自己的母亲一同送上了黄泉路(不是被洗脑了吗,但好像还是很理性的)这些都是电影中很难解释的环节,感觉好像有些纰漏,难道是剧本的不严谨吗?

呵呵,如果我们把幕后老板放到另外一个势力上,这一切就全部迎刃而解了,这个势力就是——军方,那个医生是军方的,rosie也是军方的,满洲国际是军方的技术提供者,也是傀儡之一,雷蒙的母亲了解军方的实力,也借助于满洲国际的能力完成自己的理想,而剩下的,都是牺牲品了,就好像那个神秘的老人说的:”也许我还在你的梦境中……”我们重新看一下前面的8个疑点:1.只有军方才可以很容易指挥一个小队,也只有军方在一个小队失踪了2天却不必发布追踪命令,更加只有军方才敢把军人作为实验老鼠。

2.军方制造了一系列事故假象,把这个小队的其他成员统统干掉,但是需要一个发言人,于是留下了denzel,还颁发了奖章,这样denzel关于雷蒙的一些赞誉就会更好的被公众接受。

3.雷蒙是军方和满洲国际共同制定的人选,在大量资金和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才能神奇的成为竞选人物。

4. 雷蒙的母亲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把建立一个完美的政府当作了全部,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儿子,可是她的父亲和丈夫都去世的太早,于是她只有借助满洲国际的资金,当然,军方一直就是政府的幕后支持者,所以她非常了解军方的实力,而当军方提出这么一个设想后,她终于把自己的儿子给送上前线,开始这么一个庞大的计划。

而事实上,她并不愿意和军方同流合污,也不满意满洲国际的嚣张跋扈,她其实才是军方和满洲国际的棋子,可以用的就用,不能用了,也就要放弃的。

5.军方策划的这个计划,自然不能被小人物给破坏了,于是,早早的就安插下了眼线。

6. 参议员已经提出了非常宽容的条件了,只是要雷蒙退出竞选并自首。

雷蒙的母亲深深知道,雷蒙不过是实验品之一,军方完全有能力再制造一个出来,不过这样她的理想就完全破灭了,于是,她不能求助于满洲国际,也不能让军方知道,只有一个方法了,就是让雷蒙自己去做这件事情,而这次的结果,不光让军方对这对母子彻底放弃,也让这位母亲罕有的表现出了一丝人性。

电影中,母亲亲吻儿子的时候,目光突然变得很异样,很多人都以为大概是乱伦,其实,这个时候母亲已经发现自己做错了,她不愿意再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她已经在自己的理想和儿子的幸福上动摇了。

7.rosie作为军方代表,自然威信要高于满洲国际的人,所以雷蒙的保镖不敢干预rosie的一些安排。

其实这里还可以说一点,就是只有军方才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副总统的住处建造一个手术室。

rosie 可能表面上还是FBI的人,但是FBI不是CIA,权力分配上依然还属于国内,于是军方要控制FBI还是可以办到的。

那么rosie的出面,也就意味着军方和满洲国际的分裂,因为满洲国际无法摆布雷蒙的母亲,而军方也需要找一个台阶下。

电影中一直有关于满洲国际的报道,绝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所以,军方这个时候还不把满洲国际摆脱掉,就不够聪明了。

8.在电影的最高潮,就是雷蒙走上演讲台的时候,表面上,雷蒙竟然是良心发现了,终于摆脱了大脑芯片的控制,还决定了和自己的母亲一同自杀。

不过,仔细考虑一下,作为这些被植入芯片的人来说,良心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少,更何况雷蒙还一直在军方的控制下,没有理由会出现这样的偏差,而且,当在洗手间内和denzel最后一次见面,他说了一句:”我以为你会更加聪明。

”然后就接到了mother的电话,并由此让denzel同样接受了命令。

那么连denzel这样理性更强的人都无法反抗,雷蒙却可以做到吗?

呵呵,我可不这么认为,而且,门口还有一个军方代表rosie,哦,看来洗手间的会面根本就是军方的安排。

我们来看看军方安排了什么。

首先,军方已经绝对放弃雷蒙和满洲国际,第一就必须杀人灭口,雷蒙是一个公众人物,但也是一个实验品,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的,而真正知道真相的是他的母亲,所以这次暗杀的真正对象其实是雷蒙的母亲。

在洗手间内,雷蒙和 denzel同样接受了命令,denzel的命令就是朝制定的地方开枪,而不是朝制定的人开枪,所以他一上来就瞄准的是演讲台上的第一位置,而不是暗杀的对象。

而雷蒙接受的命令是想法让他和母亲同时处在那个位置上,只有这样才可以一枪两命。

这样的命令当然不能让雷蒙的母亲知道,所以rosie才会拦住保镖进入,而作为雷蒙的母亲而言,看到儿子的奇怪做法,还以为真的摆脱了满洲国际,却不知道连满洲国际都被军方出卖了。

当暗杀成功后,军方立刻把所有目标指向了满洲国际,一下把所有知情的统统干掉了。

这么一分析,不禁想到了62年的同名电影的命运,因为当时也有暗示军方是幕后黑手,而没有多久肯尼迪就找到了暗杀,于是这个片子被禁演了20年才得以和观众见面的,不知道2004版的这个片子播映,是不是不要多久布什就会被干掉??

呵呵,当然不会,布什整个就是军方的发言人,军方要生存,就必须要有战争,布什要的就是战争。

不过这个文章可能会让很多对完美结局满意的朋友会很不满意了,因为,所有的一切都那么阴暗,唯一的一点梦想都会破灭,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可以拿出来说明我的论点:影片最后,denzel回到了那个岛上,所有的一切都在阳光明媚下,就和他们接受催眠时候的光线是一样的,而鸟瞰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沙包而已,根本谈不上小岛,一个涨潮就会彻底淹没掉,难道说有人会把一个研究所放在这么一个地方???

denzel最后把照片放到了海水中,照片上除了他外,全部都死去了,而他自己和死去了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他只能永远活在自己的梦境中,而现实,他一直被催眠,做着无法推测的事情。

 6 ) 保持清醒

怎样把一个人玩残?

就是给他洗脑。

洗脑这件事虽然不至于像影片中如此机械化。

但它却是随时随地在发生的。

我们总是在给人洗脑,也被人洗脑。

所谓社会规则难道不是洗脑的产物。

人生,是一个哲学命题。

 7 ) 从阴谋论说起

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

每个探讨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像问自己昨天夜里做的梦是否是真实的发生过。

相信阴谋论,就像是身处梦境而不自知。

对于神秘和超自然事件的痴迷与热衷,我想是许多男孩的童年记忆。

UFO,外星人,玛雅文明.....只要接触到这些神奇的知识,就像是着了迷一样。

那时候,我们总是相信美国政府一定是隐瞒了外星人的消息。

洋洋九季的美剧《X档案》在给无数人童年阴影的同时,也给他们坚定那个阴谋论的存在。

就像是剧中的台词说的那样:“i want to believe!"。

对于真相的追求,从未如此强烈!

同样,我在童年也是这样一个神秘事件爱好者。

我总是走在街上的时候,无聊的抬头看天。

希望在一片什么都没有的天空里寻找那个我所想要的不明飞行物。

脱离真实的存在,对充满想象力的儿童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我很庆幸我是由那样一个爱想象的童年成长而来的人。

除了上面说的美剧《X档案》,当然还有其他类似于《飞碟探索》和《奥秘》这样的书刊影视伴随着我的成长。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它们都是教科书还有意义的东西。

他们教会了我要对于世界好奇,每一扇窗户都要打开看看才行。

这比老师教你如何循规蹈矩的学习死板的知识要更加有益。

我学会思考未曾解开的谜团,也让我去怀疑看似正常的一切。

电影《满洲候选人》就给我这样的启发。

初看《满洲候选人》应该是在我初三的时候。

记得在电影频道播映的时候,不是以直译而还是以《谍影迷魂》的译名。

15岁的孩子看这部电影,多少还是有些从科幻片的角度去代入进去的。

因为影片中控制人心的技术能力多少在我当时看来有些超脱现实。

但现在想想,催眠也一样可以做到控制人心。

而从脑细胞上改造人的大脑来受外界控制,在现在科技能力来看很难说是做不到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掌握世界顶尖科技的美国军方,有多少技术超出当今人类的想象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以真实性来看要求电影在科技方面做到完全细节上的真实,是非常苛刻的。

所有都是真实的,那么戏剧性又何从展开呢?

真实性和戏剧性在一部电影中存在的意义,在大多数时候看来是两个极端矛盾的方向。

我觉得,评判一个好的电影,首先不能一统而论的标准去评价。

因为科幻片就应该和普通的剧情片在真实性上应该有更多的自由的发挥。

你不能说《太空漫游2001》因为不够真实(不管是以影片拍摄年代,和2001年人类的科技水平都没有到达影片所展示的高度),就算剧情如太空歌剧,依然不能称为影史经典吧?

当然,这要看个人好恶的标准,你很难要求一个批判《变形金刚》不够真实而不从剧情角度去批判的人,让他接受一套完全不一样的标准。

那问题是评价《满洲候选人》电影的真实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以科幻片还是以剧情片的标准衡量呢?

之所以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豆瓣上有许多网友吐槽这部电影不够真实。

看到这些评论,我觉得略失公允。

评价《满洲候选人》的真实性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评价。

我想应该搞清楚它是不是一部科幻片。

我们先来看看wikipedia上的解释:科幻电影是电影的一类,采用科幻作为题材。

确切来说,科幻电影是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电影。

科幻电影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被主流科学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等。

首先,科幻电影是建立在科学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的。

影片中所采用的控制人心的科学技术到今天,我想也并没有实现。

虽然现在的所谓的催眠术能够做到短时间内控制人心,但远不是电影中所展现的那么具有技术性突破,能够从脑细胞层面上改造人的大脑来删除记忆和控制人心(电影中,这个技术也不是完美的。

接受过大脑手术的士兵会做梦回忆到真实场景,这就为主人公denzal提供了追求真相的动机,故事也才能发生)。

就算实现了,甚至也不会公布的。

因为这样的技术只会被美国政府或者军方才能研发和利用。

当然,他们也不会干什么好事。

影片正是由军方掌握这样一个可怕的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者存在,但我们不知道)的技术来制造一起阴谋为基础而展开的故事。

所以,对影片的合理性的推测是必须考虑到它的假设基础的。

那就是那个技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所以,《满洲候选人》是一部有着悬疑甚至惊悚情节的剧情片。

但推测影片的真实性的时候,你应该把它列为科幻片。

其实这样的科幻片为什么很难让人认为它是一部科幻片,在于它没有普通科幻片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标志或者标准存在。

没有《人工智能》里的机器人,也没有《ET》里的外星人,没有《星球大战》里的飞船,也没有《回到未来》里的穿越......甚至没有《猩球崛起》里的那只猩猩。

看惯了这些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观众,自然会接受把好莱坞给出来的那些标志,作为判断一部科幻片的标准。

习惯的东西,符合有着惯性思维大众的口味。

所以科幻电影只会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些。

直到一天出现《满洲候选人》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他们会因为电影里的军方居然不是和外星人研发出的邪恶科技,自然很难将其列为科幻片。

所以,这一切在我看来把它列为科幻电影的话,也只能列为非主流的科幻电影。

虽然《满洲候选人》是一部非主流的科幻电影,但是从剧情片的角度我更愿意将其作为悬疑电影来看待。

因为作为悬疑电影,它无疑是更成功的。

悬疑电影总会给出一个或者几个谜团,而这个解开这个谜团成为故事的其中或者主要的核心。

《满洲候选人》里的悬疑谜团是主要的故事核心,当然是一部悬疑电影。

而一部悬疑电影好还是不好,我们该如何评价呢?

我想在于把这个谜团包装好,但揭开谜团的过程是惊悚的,最后的谜底让人是信服的。

影片中其实主要有两个谜团,电影开始的时候是那次作战任务的描述,当然最关键的是不是由雷蒙引导的营救行动,剧情是没有展现的,这构成半部电影的主要悬疑。

直到denzal在主动找到雷蒙并在他后背咬出那个身份识别设置的时候,以及直到完全展现denzel梦中情节后,谜团基本上算是解开了。

影片的第二个疑团是denzal和FBI是否能成功的破坏军方的阴谋。

这两个谜团的设计与揭开都是极具有趣和巧妙的。

电影平稳的叙事节奏,无疑又给电影增加了故事的魅力。

每个人物的设置也是颇有意味的,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存在。

比如一些看似配角的角色,也许不经思考甚至不能理解到导演的用意。

比如那个神秘老者和FBI女卧底,也许那个神秘老者很多人都会想到是军方的人,但其实FBI女卧底也是军方的卧底。

女卧底rosie并不代表美国政府摧毁军方阴谋的正义角色。

她看似正义,但不是。

她也是观众是否看懂剧情的关键人物。

其实军方已经察觉满洲集团的技术并没有达到完美的控制人心的地步,所以在阴谋没有完全败露的时候,想直接放弃这个计划而直接将满洲集团脱下水,替挡军方的罪责。

顺便也将雷蒙这个傀儡和他的政治家族摧毁。

而rosie就是军方派到denzel身边监视他的卧底,在他身边默默的监视他,甚至是帮助他寻求真相。

这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比如denzel在接受老者的电疗昏迷之后醒来,直接来到了rosie的身边。

而rosie的第一句话是”do you go blank on me again?"这和在秘密实验室邪恶科学家对雷蒙说的"do you remember me?"是几乎一样的。

可以推测rosie是孰知这一切的人。

因为她就是军方的卧底。

谈到这些,不得不说《满洲候选人》作为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和《X档案》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在讲一个和美国政府相关的阴谋论。

不同的是,《X档案》在政治讽刺的力度上面几乎没有攻击性的,最多也只是说说政府的信息不公开透明。

观众在看这部美剧的时候,也只是被每集的怪物奇事所吸引,至于美国政府是不是真有什么外星人尸体这件事也只能乐呵乐呵。

因为大多数理性的人还是相信科幻的事情和现实的关系,有时很近,但大多数时候很远。

我们不能用自己都半信不信甚至拿来乐呵乐呵的事情,来攻击美帝的邪恶政权吧。

当然,这也不是《X档案》用意所在。

可是《满洲候选人》的用意是明显的。

在这个阴谋论甚嚣尘上的时代,我想大多数人都可能去相信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共济会的阴谋。

因为太远了,其实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反而会去相信。

但是真正阴谋论电影出来的时候,也许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电影里的阴谋论还是电影里的吧。

这不得不说《满洲候选人》翻拍自一部老版电影了。

其实原著是一本小说,故事地点是在朝鲜战场,而人物其实是在满洲里被洗的脑,最后成为受苏联控制的政治杀手。

1962年电影上映,第二年肯尼迪遇刺。

如果论政治讽刺的电影,大多数都是以已经发生的事而言。

但提前预言并讽刺,这真的是挺罕见的。

所以本片在1963年后十年都没有放映。

但2004 年翻拍版和原著相比,做出许多改编。

其中最重大的改编,是将反派由冷战时期的苏联阵营换成了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军方。

这当然也是应时代的需要,可也多少改变了作品的主题。

主要是在政治讽刺上面,不再是对冷战的敌对阵营,如何千方百计迫害西方自由世界的邪恶描述,而转为对于美国政治权力受军方和政治集团相互勾结来操控玩弄,老百姓不能当家做主的深刻控诉。

这也是影片上映的时代正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加大政府控制措施的时候。

电影想表述什么,自然非常清楚了。

虽然这个故事天方夜谭,但所有的寓言都是有现实投射的。

军方借反恐想扩大战争,军火公司也想借扩大战争来多卖武器,政治家族谋求在总统大选中上位,于是勾结在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控制人心策划一件阴谋,推选出傀儡一样的总统候选人。

这样的政治寓言是极端黑暗的,人类对于权力的控制从未达到如此可怕的地步,那就是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控制着一切。

正如我在开始所说的,当你相信阴谋论的时候,那你一定是在梦中。

但当你不相信相信阴谋论的时候,棱镜门已经发生了。

对于他们,你什么都不知道;而对于你,他们什么都知道。

此刻,你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在梦中。

I want to believe!

 8 ) 满洲候选人....这名字...

好奇怪.呵呵.不就是里面那主导公司的名字嘛.很容易让人误会的.不过 丹泽尔·华盛顿 果然不是吹的.另外一个 里夫·施雷伯 也是,觉得都是可圈可点的哦.听说故事是翻拍1962年的东西.那时候是说 朝鲜战争.现在说的是海湾战争.我倒是很想看看1962 年的那个版本.还有一个...那女政客.真的让人知道了.什么叫最毒夫人心 了.我觉得。

哈哈。

 9 ) 又一个生不逢时的电影

可惜这关于洗脑的片子上在2004年,那时候全美国人民正在被以小布什为核心的共和党洗脑,没人愿意去听反面质疑,所以票房挺糟糕。

Danzel Washington, Liev Schreiber和Meryl Streep,看他们的演出真是没的可挑剔。

剧本也够悬疑够精彩,典型的政治惊险片。

就是当作娱乐片看看,也挺有质量保证的。

这片子比较恶趣味的第一点是母子俩(主要来自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

没办法,当妈的是一个失望于丈夫,但又野心勃勃,不甘老的女人;而做儿子的偏巧又是一个长的挺好看的乖乖男。

第二个恶趣味是Raymond Shaw微笑着走向祭坛的设定,我管这叫耶稣情结。

谁来演这种讨喜角色,谁就是剧作的梦中情人。

派拉蒙的老板Sherry Lansing,一个财大气粗的老女人钦点带有德国风情的型男Liev Schreiber来演这个角色,算不算翻他的牌子?

 10 ) 短评写着写着就长了

挺不错的电影,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没话说,梅姨也把有极强控制欲的政治家形象刻画的很好!

当最后丹泽尔把小队合影放入海水中,仿佛所有人得到了安息!

影片极力表现出即使是小人物,在世界的车轮中也是有价值的,不是被统治阶级任意挥霍浪费的材料!

人的生命不应该为了极少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而是为了自己信念中的事情!

《满洲候选人》短评

细思恐极的洗脑阴谋片。

5分钟前
  • 奈何奈信何
  • 还行

梅瑞尔·斯特立普 演得真好。只是最后她暧昧的亲吻儿子,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咳

9分钟前
  • 魏什么爱读书
  • 推荐

政治阴谋最可耻

13分钟前
  • 卡雞馬
  • 还行

这一次丹泽尔华盛顿让我有点小失望,影片并没有那么让人回味,也没有什么值得推敲的悬念,有失丹泽尔影片的一贯水准。

18分钟前
  • 小有™
  • 还行

没完全看懂

19分钟前
  • Coldblue
  • 还行

整体氛围营造得还行,最后变成科幻阴谋论,有点扯。好莱坞每年都有大量同类型电影,不惊喜。可惜了这么多老戏骨。

22分钟前
  • 天使之城
  • 还行

好看好看好看!!!这个结局其实挺不错的

26分钟前
  • 沃暴躁不要惹我
  • 力荐

「We are connected and that's something nobody can take from us. You coulda had me locked up, but you didn't. That's proof that there's something deep inside. There's a part that they can't get to. And it's deep inside of us. And that's where the truth is.」

27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不错的政治惊悚片

32分钟前
  • 德克
  • 推荐

2.5

35分钟前
  • battleship
  • 较差

丹泽尔和斯特里普两人的演技实在是太牛叉了。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实验受害者,一个为了野心连儿子也不放过的政治家

40分钟前
  • 自由的滋味
  • 推荐

影帝影后也无法拯救这部片子

44分钟前
  • 放风的人
  • 较差

当年看的时候竟然有点儿害怕 呵呵

48分钟前
  • Whisper
  • 推荐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50分钟前
  • 木木|Vka
  • 推荐

情理之外~

51分钟前
  • 可爱的肖恩
  • 推荐

好乱。

55分钟前
  • 张伟杰
  • 还行

又是个明星脸的翻拍剧情片

58分钟前
  • 推荐

政治惊悚的迷途。

1小时前
  • 炯之
  • 较差

到最后还是FBI厉害,收拾残局,借Marco的手干掉Raymond和他妈...只能说是一部爱国片,有点悬疑成分,但是太扯了,政治有这么简单吗

1小时前
  • Jenet
  • 还行

抛开政治因素,这故事真没啥意思⋯⋯

1小时前
  • Cappuccin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