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部韩片:新世界和柏林,要说论气势和规模,柏林就是国际大片的节奏,新世界和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但看完之后感觉新世界完胜柏林:1、新世界动作场面不多,记得起来的就是丁青血战在虎派,气氛紧张动作干脆,而柏林动作场面就很多了,但最后一场救老婆的动作戏实在是太拖沓了,就摆头躲子弹一幕稍有亮点,其余部分看得让人打瞌睡;2、新世界情节紧凑,丁青杀卧底及李子成最终投向黑社会两个场景让人感触颇深,唏嘘不已。
反观柏林全片没有触动人心的地方,何正宇、全智贤的夫妻感情刻画太浅,有让人出戏的感觉;3、黄政道、李政宰的演出实在是棒极了,虽说蹩脚的中文要扣分,但对人物个性的刻画可算是丝丝入扣,有血有肉;柏林的演员阵容也不弱,可全智贤全片都是一个死表情,完全没发挥,何正宇也较之黄海表现差多了,最值得撰写的一层关系:何正宇同柳承范的师徒关系一笔带过,白白浪费了师徒到敌人的反差和转变题材;4、朝韩题材的间谍片已经太多了,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部经典之作,同样也是韩石圭主演的生死谍变,两部片子一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生死谍变最后韩石圭一枪爆头间谍老婆的情景让人记忆深刻,女主角倒下那一刻哀怨的眼神也让人唏嘘不已;5、CIA、摩萨德特工、还有阿拉伯激进分子的表演太业余了,感觉不是职业演员,随便找的几个龙套,完全没气场;6、唯一值得表扬的是反派柳承范的表演,虽然有些过了,但也是此片比较出彩的地方;
看过一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韩国电影,黑朝鲜是这些电影不由自主的线索,《北逃》、《台风》、《朋友》、《柏林》等电影都有着相似的线索,这些电影中所用的手法十分相似——被意识形态毒化的朝鲜“同志”最终被压抑在内心的人性所唤醒,而扮演唤醒者角色的正是韩国人,因此,这似乎预示着,韩朝的统一不是韩国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而是人性的胜利。
《猎杀红色十月》也有类似的情节设计,苏联高级将领因为妻子惨死于肃反,而对祖国彻底失望,趋势舰艇向美国投诚,而美国人则扮演了仁厚而智慧的接纳者的角色。
看来,艺术在反应现实中的矛盾时最终会诉诸于“人性”,不过这恰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批判的一种“泛人性论”的倾向。
文学、艺术、教化可以解决问题么?
可以让韩朝兄弟重归和睦么?
突然想起日本天皇在二战前夕的一句诗,“我相信,世界各国皆为兄弟,那为何,波涛依然汹涌?
”
《柏林》,2013年的韩国间谍电影。
很久没有看韩国片了,看了这部2013年上映的电影。
应该说,韩国人拍非喜剧类的电影水准还是比国内高很多。
既然是韩国的间谍电影,那么自然是围绕着韩国和朝鲜的间谍们,而故事发生在同样曾经分裂的德国柏林,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应该说,影片开始15分钟军火交易的故事最为出彩,朝鲜特工和阿拉伯恐怖分子交易,俄罗斯人当中间人,朝鲜特工背后的朝鲜使馆、想要抓住朝鲜人把柄的韩国特工,以及想破坏交易的摩萨德,那么多方参与,各种间谍手段。
虽然错综复杂,但只要观众精神集中些,还是能够理清各种关系,果然有间谍片风范。
而之后朝鲜特工慢慢陷入被布置好的陷阱,而又利用自己的判断不断理清线索,也有不少看点。
不过影片后半部还是沦为剧情不够,枪战来凑的无奈,小木屋那么多人的打斗略显混乱,使得本片由间谍片转变为了枪战片。
双雄模式,朝鲜国家英雄表宗盛和韩国特工姜部长联手收拾董明秀。
一、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朝鲜的特工那么酷;没想到最后群英会子弹打完的手枪能接着当棒槌用;没想到表宗盛最后没给董明秀二次反扑的机会直接搞死了他(当然也避免了主角总是最后一刻大发善心放过反面角色反面角色直接反扑的老套剧情);没想到导演拍表宗盛开车去找朝鲜大使的一小片段开车戏会用一段航拍,追车戏近景拍已经腻了,突然来个航拍还真有笔走龙蛇的流畅感觉。
二、几个槽点:1、几场戏的窃听都太随意了吧,开头军火交易俄罗斯军火商和那个胖子怎么就随随便便的让表宗盛接电话?
朝鲜大使和全智贤去餐厅和那个老色鬼谈判怎么就那么大意也不检查一下?
2、几个国家的特工在人家德国底盘上打架也太招摇了吧?
摩萨德冲进酒店抓人事先连酒店的监控都不破坏吗?
这是职业特工的作风吗?
3、片尾那边董明秀正扫射呢,表宗盛还拉着媳妇儿在野地里大摇大摆地跑她怎么能不中枪?
董明秀明明是在跟人差不多高的芦苇地里端着枪扫怎么打着表宗盛的脚,却打着全智贤的腰了?
服务剧情的斧凿痕迹也太明显了不是。
明显是要拍2的节奏,诸如这类技术性槽点如果不解决还是不要拍2了。
总的来说片子一般,几个演员表现不错,就是剧情新意不多。
打打闹闹的居然把我弄睡着了。
韩国人拍朝鲜人是不是不能很让人信服?
最后还升华了一下,是英雄相惜的人性超越了政治分歧吗?
想问一下,董明秀注射杀人用的是什么东西?
首先,在我看来,《柏林》是近几年最好的间谍动作电影之一。
堪称《谍影重重》系列的东亚版全新演绎,吴宇森暴力美学的韩国加强版。
我对这类题材阅片无数,第一遍看《柏林》被惊艳,难以置信韩国的水平可以到如此高度。
看了第二遍后仍然毫不犹豫给88.5分。
7.2的评分虽然不算低,但仍然可能是很多吃爆米花看大片的观众被烧脑,没怎么看懂剧情的深意以及上佳的动作枪战设计。
首先,作为一部动作片,片中的打斗和枪战都是上乘,帅气精彩而又不乏实战。
男主第一次在家里在2秒内用4枪干掉两个特工,凌厉惊人。
接着和补上来的另一个特工的激战,又把一对一战斗上升到一个新高。
就连之后的跌落,男主被电线缠绕、摔打都那么惊艳,一气呵成。
动作场面不像现在的港片,镜头晃来晃去,很假。
凌厉迅猛,又不脱离现实,堪称吴宇森暴力美学的韩国加强版。
其次,作为间谍片,把北朝鲜军事将领贩卖军火作为事件背景,是切合实际又带有神秘色彩的良好铺垫。
金正恩改朝换代引发利益重新划分,柏林分支成为被陷害的牺牲品。
剧情十分紧凑,逐步展开,引人入胜。
在国家与个人,忠诚与背叛之间,彰显人性。
作为爱情片,男主够帅够强,女主美丽而冷静。
夫妻在被陷害被追杀过程中,消除误解患难与共,老公强悍,救妻子的决心坚定;妻子表面柔弱,却在关键时刻多次敢于出手救自己的老公。
几个配角也都很出彩。
男主苦大仇深,冷峻干练;大反派同样冷峻干练但又带有很强的痞气邪气,演技十分自然不做作。
两位演对手戏,简直了。
其它几个配角也都很赞。
《柏林》相比于007、谍影重重以及其它同类型片毫不逊色,而且在动作打斗上和爱情刻画上技高一筹。
平时不写影评,这点评分,实在忍不下去。
故事背景发生在金正恩上台时期,围绕着柏林的朝鲜大使馆开展,说实话,我是完全不了解CIA、以色列部队等势力,所有一上来看的很蒙,不知道男主女背后是哪个派系。
慢慢看下去发现,帮派不是太重点,河正宇跟全智贤间谍形象塑造的很好,河正宇的动作戏真的是很棒,眼神也很有戏!
结尾不过有点俗套,反派开挂式的杀了配角,并且为了制造一点悲剧捎带带走女主!
动作戏还是可以的,结尾的爱情挺感人的~
感觉真实情况大概是这意思吧,朝鲜大使、河正宇和全智贤一开始都没有想叛逃,而是被平壤方面的董家(董明秀和他当人民军高官的父亲董明浩)出卖了。
于是有了开篇那一出戏,就是董家把朝鲜和阿拉伯军火商交易信息透露给以色列摩萨德,通过承诺交给摩萨德阿拉伯军火商,让摩萨德破坏交易。
目的是制造柏林驻外人员内部有奸细的假象,并以此为借口进行大清洗,让董明秀成为柏林负责人。
但这意外导致韩国方面柏林小队精心策划的行动失败,结果柏林小队的负责人姜部长被解职,于是姜开始单干,和之前的老关系某个CIA合作,并从那里获知朝鲜大使将要叛逃消息(他认为以色列故意捣乱,和朝鲜联手,但实际不是,理由上述已说明),但是姜的行动被韩国内部获知,于是也派出队伍对朝鲜大使进行抓捕,但完全没有默契和配合的两队人互相干扰,导致广场的行动完全失败,不仅没抓到朝鲜大使,那个CIA还被董明秀杀了。
另一方面,河正宇得知朝鲜大使叛逃(本来没想逃,应该是被出卖的愤怒和恐惧造成),怀疑全智贤也要叛逃(实际上不是,是被大使派任务当陪侍)。
同时董明秀名正言顺地除掉朝鲜大使,并透露消息给军火商说是河正宇向以色列摩萨德出卖他们。
(但其实是董家董明秀出卖的)之后阿拉伯人在酒店被姜部长撞上,最后只抓走了全智贤。
绝望中的河正宇只能和姜合作,并从姜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
于是两人联手去救全智贤。
河正宇巧妙地用录音将真相透露给阿拉伯人,造成了大混战,虽然最终杀死了董明秀,但全智贤也中枪死亡。
河正宇本想投韩,但却成为交易品和牺牲品,和秘密账户一起作为韩朝俄石油管道的交换条件。
姜看不下去,于是暗中放他走,不过河正宇没有善罢甘休,仍然时刻准备向董明浩复仇。
如果说,合拍片见证了香港回归十五年的风云局势,那么,韩国电影的南北题材也一直笼罩在政治迷雾当中,值得深究。
一直到今天,半岛形势依然紧张。
《柏林》的故事背景是金正日逝世金正恩上台,平壤权力交接重组,这也改变了几个驻外朝鲜人的命运。
得益于2000年金大中和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韩朝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
赶逢这个时间点,韩国电影也从开化期走向了开花期。
在此之前,南北问题造成了韩国和朝鲜的对峙和敌视,两国人民长期被灌输了国仇家恨的思想教育。
而如果要用一个特定类型的电影来概括韩国电影的特征特点,那么,数量多达上百部的南北题材无疑是最合适的。
只有谈到分裂现实和兄弟操戈,我们才能更深入去探讨韩国人的民族性。
南北题材是韩片特有的类型,华语电影没有,其他国家地区也没有。
再者,韩国电影的振兴是以《生死谍变》的破局为序幕,以《太极旗飘扬》的大片模式达到制作巅峰,连带《共同警备区》、《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义兄弟》等经典影片,它们都是关于南北题材。
十多年来,哪怕朝鲜还是保留了一个无赖国家的流氓姿态,结果也只是偶有震荡,大致平安,半岛局势相对缓和。
韩国电影人也如愿以偿,自由地表达创作,南北题材时而严肃、时而荒唐,有时候也会编成爆米花娱乐片。
一旦从南北题材进行切入,《柏林》的最大突破是让这一题材走出了半岛,远离了韩国。
柏林成为了主要取景地,从头到尾都没有离开过。
这几年,从资金到人员,韩国电影全面走向了国际——颇像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香港电影。
如果《盗贼同盟》还只是泛亚的老路子,那奉俊昊拍摄《雪国列车》、朴赞郁拍摄《斯托克》、金知云拍摄《背水一战》就是集体发力,张东健、李秉宪、全智贤、裴斗娜等人都向海外发展,就连拍摄文艺片的洪尚秀也去过了巴黎。
由于套上国际背景,《柏林》成了一部很规矩的商业谍战片,没有跨国风光跳岛游,也没有核弹头等重大机密,取而代之的是阴谋推论的海外账户。
反映在片中,美国CIA、以色列摩萨德、俄罗斯和阿拉伯人等多方势力被卷入,朝鲜驻柏林大使馆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抛开主人公表宗盛身份不说,围绕几个主要场景而展开的枪战和动作戏,窃听、跟踪与反跟踪的大量场景,《柏林》会让人想到《007:大破天幕杀机》以及《谍影重重》系列,突显了被流放的末路感。
尤其是结尾处,荒野黑屋,双方恶斗,进程跟007如出一辙,连抒情手法都异常老派。
一般说来,超级间谍都有个人魅力,但表宗盛出身朝鲜,只知愚忠自保,多少表现得不识时务。
《柏林》所做的就是寻找这个人的情感裂隙,让此人的情感、性格和立场产生动摇,甚至变得复杂化。
坠楼一场戏,表宗盛被电线裹缠,丢来甩去而不死。
这一场面与他的安危无关,也不存在对手,那么,作这样的处理既是让动作场面更好看,另一方面也让表宗盛表现得更像一件杀人工具或国家机器的零件,开头特写快剪、中间华丽动作设计、结尾无目的的逃亡也有类似功效。
影片又一次谈及痛苦的身份问题,选择当人还是当工具,而是个人会叛变,是个工具难免被替换。
超级间谍表宗盛失去了领袖、祖国和工作,也失去了妻儿和自我。
他一无所有,只能选择“未完待续”的复仇。
在投韩举动的背后,南北问题退而居其次,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人类。
他能力超群,立足于世,为很多大而无当的东西活着,惟独没有为自己以及爱自己的人而活。
这也是政治高压下的离奇荒谬,人和人被主义跟颜色划分,没有信赖可言。
能证明表宗盛本性向善的标准不是勇气,不是内心真诚,而是改变国家立场。
以柏林为背景,那并非是想引出德国或欧盟等主导势力。
仔细回想,东道主的力量在片中反而是缺席的。
或许,柳昇完只是需要这样一张城市名片:由柏林推及柏林墙,由柏林墙联想到两德统一。
不要战争,和平过渡,避免流血冲突,这恐怕也是包括导演在内,很多韩国人最希望看到的南北和解。
而对国内观众来说,效忠领袖、揭发告密等段落同样令人胆寒,看着朝鲜人的对话方式,便知独裁政党何其相似。
阴云笼罩,无处避雨。
片中,朝鲜大使这样感慨道。
联系到他后来接头暗号也是天要下雨,那《柏林》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娘要嫁人。
面对即将降至的暴雨,这些人都无处藏身,即将遭受清洗。
在一个专制极权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卖命的棋子,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况且,位高权重如金正恩者,谁敢说,他就不是大国之间的棋子?
这等独夫,上蹿下跳,整那么多动静,无非还是可怜巴巴地寻找一些好处。
由这边的暴雨将至,我还想到了1994年的《暴雨将至》,苦难仇杀成了绝望的循环。
在朝鲜半岛真正和解前,南北题材的痛苦还会持续下去,无法安宁。
【南都周刊】
两天之内看了两部关于南北朝鲜的间谍电影,一喜一正。
可见南北朝鲜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是绝好的韩影题材。
韩国电影更是很好的把握了好莱坞工业电影的套路,深谙商业电影之窍。
柏林是个意味深长的地方,自然也是亚洲电影走向世界的必要欧洲场景设置,倒是很有冷战时期的阴冷氛围,城市,建筑,甚至屋内布局。
同例经典佳作有《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
美国中情局,韩国国情局,朝鲜情报局,加上以色列情报局,几方间谍登场,加上朝鲜内部政局变动,已经足够电影所有精彩元素。
可惜线索过多,少了主线,看起来实在有些吃力。
肃清实在是个过于残忍的词,电影里的人物下场自然少不了惨烈。
政治终究是个大棋局,韩国人敢拍,已经是个进步。
学波恩,还是有几分像的。
也有自己的东西。
开场很乱,完全搞不清什么会是,不过动作戏么,剧情从来不是较真的地方。
反派抓bra的动作,人物性格表露的很有意思,更有意思是这个动作还是栽赃私藏优盘用的,巧妙而有效率。
反派开枪烫伤全智贤,没有给脖子一个特写,最后只是吹了一下枪口,算是分寸感得当。
德国好间谍从塑造到死亡,也是好莱坞范儿十足。
两人从楼上掉下来那场戏拍的真是惊心动魄。
看的时候不停想怎么拍的。
结尾的麦田拍的没有伯恩有张力,也算是很吸引人。
人群中把人放到,利用穿衣服作掩护,这些动作创新都很好。
我觉得,这些都是这步电影的宝贝,也是韩影的宝贝。
结尾,塑造了一个被祖国背叛(祖国的奸臣),失去妻儿,无处容身的复仇者的角色,也算蛮酷的。
就是全智贤死的有点可惜。
真想跟着看看人家的枪战,动作戏怎么拍的。
对于这类题材实在是解构无力
打斗场面都设计得非常精彩,加了一星。
我c 太精彩刺激了! 高潮迭起
柳承莞+何正宇+韩石圭+全智贤=4星,连电影都要输给韩国了,无语!
韩国是北朝南朝的,德国是韩国的,,
2.5。四不像的緊湊堆砌,老套俗氣。河正宇怎麼外型越來越像梁家輝啊?難不成當初的整形範本就是他?
国产电影不应再空论“繁荣”这种梦话,像韩国人一样形神兼备地学习好莱坞成熟工业体系对于类型片创作的基本功就已是万幸。电影的文化内涵各国有别,而制作本身却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体系和叙事方式。踏实认真练好基本功才是正道,少林武僧也是要挑水烧柴的。
棒子拍的谍战第一片,也是亚洲谍战题材的巅峰之作,不输谍影1了,几段动作戏绝对不输好莱坞的最高水平,《柏林》9分推荐
全智贤洋气的怎么扮土都不像朝鲜妹纸,整部片就是全部棒子班底把场景搬到德国来黑朝鲜。
字幕组给了“Vladivostok”一个“海参崴”的翻译,我喜欢。
「陰雲在聚集, 卻已無處避雨.」
动作戏过多有炫技之嫌,一般化
紧跟文艺片,商业片也要走出半岛,进军国际!暴雨将至,尘土飞扬,无法安宁。
全智贤啊,女神
柳承菀导演的镜头真是值得称道,虽然明显感觉借鉴了很多好莱坞的片子,但是还是觉得很赞。都说柳承菀是韩国动作片导演第一人,其实说亚洲也不为过。河叔每天喊着怕吊威亚怕这怕那,还是拍的超级帅啊,结尾背着全摔好几跤,然后哭的那样让人想起黄海树林里那怂样了于是笑场…河叔对不起
为什么我提前知道是全智贤也不敢相认。复制成功,高潮冗弱。
能看出导演的野心,但是,故事讲的不清不楚。
河正宇演这烂片确让人大跌眼镜
标准的三星电影 无甚过错 亦无亮点 韩版谍影重重系列
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还想着窝里斗 攘外必先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