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看完了09版再看完03版。
09版属于大团圆的喜剧结局,而03版属于无奈和失落的悲剧结局。
两种结局的强烈对比和冲突,让我不由得问自己,我更喜欢哪个版本?
最后我发现,我相对更喜欢03版一些,因为人也有欣赏悲剧的需要。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03版和09版,最后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为什么03版看完之后让人非常抑郁,而09版就没有这种感觉?
大概是03版温莉的那句话“看来我永远都等不到爱德了”,感觉要把人心戳碎一般。
为什么03版爱德最后离开了温莉,去到了门的另一边呢?
我想了很久,觉得因为世界上总要有牺牲者吧,而这里的牺牲者就是爱德了。
爱德为了守护他所爱的世界,他所爱的人,做出了英雄般的决定,一个人去另外一个世界封印了门。
本来我对这也难以接受,可是想到,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勇士,又有多少人,最后能够归家?
他们死于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德是这样的人。
感觉03版的剧情创作人,对世界的看法偏于阴暗和负面。
门连接的两个世界,都充满了苦难和不幸,战争和杀戮。
因此爱德要前往那个世界,阻止有人开门,同时阻止那个世界的战争。
爱德始终是反战的,就像他在里欧尔小镇要阻止斯卡一样。
我想,当两个世界的人,能够互相理解,保持和平时,门才会打开,爱德才会归来吧。
可能你们会说我矫情,但是2003版的《钢炼》以及2005版的这部剧场版一直是我没有看2009年《钢炼FA》的原因,因为前者在我记忆中的印象太深了,我身边的朋友都给我安利《FA》,我知道《FA》很精彩也很优秀,但曾经沧海难为水,有时候,最初给你震撼和感动的心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怀的,原谅我的先入为主。
随我这份久违的感动,我谈谈我对2005年这部剧场版的看法。
尽管这是05年的动画,但是无论是画质还是配乐,我觉得跟现在的任何一部动画相比画质和剧情都不会差的。
这是我感动其中一个点,剧场版的爱德简直是颜值巅峰……虽然我是个门外汉,但是剧场每一个人物的给人的感觉都非常精细。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应该比较喜欢大团圆结局,所以03版以及这部剧场的结局,特别是温妮的那个结局基本上让很多人很伤心。
不过我真心喜欢剧场版的结局呢。
有可能是年代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监督和制作组故意为之,这一版本的颜色看上去会有种比较偏灰色调的感觉,但是这个色调跟这个剧场版的基调是非常贴合的,一是贴合故事背景,一战时期,人心惶惶,各种民族矛盾,爱德在现实世界,尽管有跟原来世界中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但是除了自己的老爸,所有人对他其实都只是长着与原本世界相识的人相同面孔的陌生人。
很多人或者会不喜欢吉普赛女郎诺娃,但是我觉得她是这部剧场的出彩之处,特别是片尾那段精彩的弗朗明戈,配合大岛满的配乐,简直是点睛的地方,感谢在B站有一位朋友用绿字写出他/她对这段舞蹈的见解以及科普了弗朗明戈舞者的表演特点。
借这位朋友的话,制作组特别用心,跳弗朗明戈舞的舞者通常都是表情严肃,或者说简直就是悲痛,但是身体确实用着最热情的舞蹈去表演着,有时候对于一个弗朗明戈舞者最好的看法,先是这个舞者本身丰富的经历所表现的舞蹈感情,其次才是舞者本身高超的舞技,制作组在制作这段的时候,完完全全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的。
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诺娃在这段既欢快又悲伤的音乐中翩然起舞,我们怀着悲伤与敬意来缅怀你的温柔与未完成的理想,但是我们将要怀着遗憾与伤感精彩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前面的路多么难走,我们都一往无前。
我相信这里是诺娃的心情,也是葬礼上爱德和艾尔的心情。
这个世界上有着各种遗憾,可能是诺娃这样象征着吉普赛民族的无家可归的苦难与流浪;也有可能是爱德这样象征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群体;想海德里希身不由己不能实现理想的无奈……我们生而在世,遗憾和悲伤其实贯穿我们一生,原本就是沉重,我们舍弃不了就干脆背负着坚强地行走吧。
这种遗憾感与沉重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在现在看来这部剧场版也许没有迎合很多粉丝的意愿,但是我觉得这样也是它难能可贵的地方。
如果有小伙伴在看的话,原谅我自己在这里自嗨,能够隔了那么久,找回最初那份感动,而且这份感动有所增加,是我最近觉得最值得开心的事了。
附上那段舞蹈的BGM——Requiem
又看了一遍,这个我一直当成是同人作品的钢炼的电影,忽然很想为他写点什么。
怎么说呢,一直很抵触这片子,原因嘛,把WINRY一个人留下了- -#```要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的话,这电影无论是从人设,故事,还是配乐都是很棒的。
声优来看还有人气演员小栗旬的加盟演出,虽然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察觉,后来还是看了CAST才发现的。
所以水岛版的这个大结局真要说的话,从故事的完整性和精彩度上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电影的一开始保有了TV里的风格,可是画面一转,明亮的色彩立马降了一个色调,画面的基调就在昭示着故事的沉重感。
我们的EDSAMA果然长高了,麻花辫变成了小马尾,但是一样的KAWAYI啊很喜欢开头一车吉普赛女人唱歌的画面......虽然不知道她们在唱什么,但是人物表情的细腻处理实在是让人赞叹,说真的,这个开头当时真的很让我惊艳。
在一群高声歌唱,欢乐不已的女人中是我们一脸忧郁表情的小ED...不喜欢ED露出那样的表情......剧场的OP让我们所有的人又回顾了一下TV的精彩片段。
故事开始没多久小ED就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当ED“真是的,好久没用了”合掌时,我还真是一惊,呀,炼金术在这个世界也可以用啊...结果,哈哈“什么也发生不了”......不过,他那只手的机关做的还真是和CONAN的增强脚力鞋有的一比啊,豆爹真是为了自己这个亲爱的大儿子ED费了不少心机啊,估计就是怕他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受欺负吧但是,很不喜欢诺娃,就像不喜欢罗珊一样,老觉得她们是在跟WINRY抢ED,不高兴-3-```尤其是看到她半夜趁ED睡觉了靠近ED,啊啊啊,抓狂了>.<```讨厌啊!!!不过看到ED在梦里叫着WINRY的名字,实在是让人难受啊。
之前有个自己老爸的前任情人准备和自己谈恋爱,后面又有个罗珊对自己依靠有佳,现在又出现了一个诺娃要跟自己一起去另一个世界,唉,谁叫我们的钢豆招人爱呢故事从一开始就很沉重,一直保持着高级灰的色调,但是当只有部分灵魂附着的AL抱着ED,并奇怪的问“不过哥哥你有这么高吗?
”时,ED一个高八度的调音,发飙的喊“AL,你敢说我18岁了还是小豆子?!!!
”一掌打飞了AL的头时,哈哈,我们的EDSAMA回归了接下来,AL背着ED,兄弟俩大叫着冲出敌人的枪林弹雨:“哪边?
”“快跑!
”“哪边啊?
”“别管哪边了,先跑!
”“哪边啊”这一刻,似乎又回到了两个人旅行的时候,ED果然只有和AL在一起时,才是那个古灵精怪,喜欢恶作剧,总是口不对心,虽然是个小鬼,却还总是喜欢把一切痛苦都独自承担,别人提身高就发飙,讨厌牛奶的ED而WINRY就是给ED良身定作的青梅竹马,所以牛姨和水岛总是给ED和WINRY配一身情侣装,TV里ED一头金发总是红黑搭配的衣服,我们的WINRY酱也是一头金发,红色的头巾,黑色的抹胸,或者是黑色的外衣和裙子.而剧场里ED换上了咖啡色的西服和风衣,相映的WINRY也是一身咖啡色的套装,啊啊,喜欢啊!喜欢剧场里的WINRY,比以前更成熟更稳重,她有时候就像是两兄弟的姐姐,就像TV里休兹中佐说的那样,"到了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只可能对你说出最软弱的话","姐姐露出那样的表情,弟弟们不就没办法撒娇了吗?",WINRY或许就是一直在旅行的ED和AL最安心的归宿吧!当WINRY知道AL和拉斯一起失踪可能是因为ED时,WINRY背起装着ED手脚的沉重的工具箱,她等不下去了,"我无论如何都想去一趟,我不想让AL一个人去找ED!".在地下城,WINRY看到坠落的火箭,当浓烟消散的时候,出现那个小小的影子,连AL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WINRY便知道那是ED."ED,你到哪里去了?",冲上去抱住这个失踪这么久的ED,"欢迎回来."或许这是WINRY觉得最真实的抓住ED的方式吧,这么长久的等待似乎终于有了结果.可是这刚一回来ED就要投入到战斗中去了,老爸做的脚果然还是质量差点啊,呵呵- -#,不过幸好有我们的天才美女机械铠师WINRY在:"真是的,一回来就让我操心,你打算用这样的手和脚去战斗吗?"盒子打开是一付崭新的机械铠的手脚,SHESKA吃惊的问"你一直带着它吗?","一直"啊,"一直"啊,WINRY是随时在等着ED回来啊TOT"WINRY,可是我长高了啊.""你当我是谁?!"WINRY在剧场里一直都是很温柔的眼神.换上新的手脚,正好啊,是正好啊,"你能长高多少我还是知道的."...我....我泪奔啊TOT```总觉得在这个世界的ED用的不是钢的手脚,就等于那个阻碍他长个子的负重没了,又正值长个子的黄金时代,这说不定就乎乎长高了,再青梅竹马,连能长高多少都知道,说的还是悬乎了点,不过,这到让人想起了TV里AL的话"机械铠是思念着对方做出来的他身体的一部分",这到是很好的刻画了两人之间那深深的羁绊啊,WINRY果然还是ED的啊^3^记得当时看到这的时候,觉得终于能看到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的HE的大结局,结果...- -#```ED为了把门毁了,顺便把来自这个世界的侵略者送回来,依然决定自己来了结这一切.看到ED把连接桥截断断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前几天看的火影里鸣人截断连接桥的样子,这...难道现在流行这种模式?不过,火影那一看就知道鸣人S不了,也不会有什么悲情结局,但是钢炼不一样啊,这剧场分明是给03TV做结局用的,我们的小ED出现什么结果都不意外.面对转身离开的ED,AL大声的质问:"WINRY怎么办?!""帮我告诉她,这个多谢了."ED举起了右手的机械铠.ED转身走进了飞船,啊,我们的小ED又成长了,那个背影也变的高大了而全剧最让人伤心的,伤心到抓肝挠心的就是看着飞船离开的WINRY那句"那一定是ED,他已经不再让我等了...",说这话的WINRY一脸落寞和忧伤,看到这我禁不住大骂ED,不对是水岛,水岛,你个混蛋!!!你是弟控么?!怎么能就这么把WINRY一个人留下呢?!ちくしょう TOT!!!这一刻在我内心埋下了对监督憎恨的种子,我讨厌这片子啊啊啊啊啊啊!!!!!!水岛这家伙也真够腐的,一开始有个大佐,用哈博克少尉的话说,在亚美斯特利斯的北方,站岗的大佐在等的不是霍克埃中尉,哪还有谁啊,不就是说ED嘛,难怪大家一直拿ED和大佐说事.另一个就是这边世界的ALPHONSE,当ED说见到自己的弟弟ED,并有可能回去时,他的那表情真是五味俱全啊,在我看来还真像是自己暗恋的人总是想着一个自己根本竞争不过的对手一样,满腔的爱无处释放啊别看这边世界的ALPHONSE成天吭咔的还吐血,力气还真不小,轻易的就把阻止他的ED甩了出去,看那一下,ED摔的还真不轻,"这里是我的世界,我想留下我曾经活过的证明,你没有任何资格说我!","我们并不是你梦境中的人物,就算我的生命临近终点,我就是我,实实在在存在于这里,你不要忘了!"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啊,潜台词就是"即使你回到自己的世界,即使见到你爱的那个AL,也不要忘了我这个ALPHONSE啊",为了这个自己所爱的ED,病弱版的ALPHONSE连命都搭上了,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即使性命也是可以牺牲的......好吧,我也腐了- -#```但是,我觉得ALPHONSE的S就好象是很多动画里描写的一样,恩...同一个世界不可能存在两个相同的人.就像是TV里,那个长的和ED一样的EDS了一样,虽然我觉得那个实在是及不上EDSAMA的美貌,所以这个世界只存在一个美貌的EDSAMA^_^同理,AL只有一个,因为那个世界的AL要来,所以病弱版的AL只好做了炮灰,万一两个长相一样的AL一见面,又要牵扯出什么空间扭曲之类的问题了- -#```......其实当看到AL从铠甲里钻出来的时候,我还天真的幻想WINRY也会从其中一个铠甲里出来...果然还是白日梦啊到这里水岛版的钢炼算是圆满了,ED还是AL一起,因为AL要和哥哥一起长大,一起看一样的风景......水岛果然弟控!水岛的结尾依然像开头吉普赛女人的的歌声一样让人觉得惊艳,诺娃一身白色的裙子在病弱版的ALPHONSE的葬礼上翩翩起舞,没有泪水的葬礼,虽然依然不喜欢诺娃,但是她的舞却真的很美,美的让人觉得异常的悲壮看到最后ED带着的不光是AL,还有那个诺娃,心里就老大不爽,不!是相当的十分的不爽,不想去想后面的情节,点到为止,再往下幻想后面的情节,我会有想咬S水岛的冲动- -#WINRY啊写到这更觉得水岛和会川的厉害了,基本上TV里所有的人物都有了交代,例如拉斯最终的归宿,安比最后愿望的实现,还有ED那个老爸最后选择的用生命为儿子做的事情,大家似乎都修成正果了啊!边写边看,不知道自动播放了几遍了,每到最后那个镜头聚焦在WINRY身后大家儿时的照片上时,心里就一阵不舒服,还是为WINRY鸣不平TOT不过最后当AL问ED要去哪的时候,ED说首先要去寻找被带到这边的铀炸弹,恩...这是不是说,其实水岛还留着出剧场2的无限可能呢?最后的最后让我们的王子ED和公主WINRY能在一起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虽然现在09版正在热映,不过也挡不住哪天水岛抽着要挣钱的筋,当然这也只是本人的妄想,毕竟总是觉得这03TV的剧场结尾没结到自己心里去怨念啊TOT```PS:又想起张霍克埃中尉来了,水岛版的钢炼里的女人永远都是在等待。
WINRY等ED 霍克埃中尉等大佐 ED的妈妈特蕾沙等着ED那个怪物老爸霍因海姆 格蕾西娅等着外出有任务的丈夫休兹 还有个PINAKO奶奶等着去战场的儿子儿媳 唉,一群命苦的女人啊 真希望漫画的结局最后能HE啊
最近才看完03版的钢炼,整个动画就一直陷入一种黑暗的气氛中,结局也是让人十分的无奈伤感。
然后又听说有剧场版是和03连接的就迫不及待得去看了。
但是感觉剧本编写太过勉强了,感觉是为了刻意渲染03的气氛。
整个动画色调就比较暗,现实世界也是出于动乱之中,不过AL的打扮也是让人十分意外和怀念。
但是现实世界要征服毁灭香巴拉的动机也太牵强了,还有最让人郁闷的就是AD把战船送回去根本说不过去啊。
首先boss也被打败了,而且过来的又不知1艘飞船,就为了送回1艘飞船而特地跟着回去不很没必要么,而且关掉大门这种意义也不大吧,大门后来是要通过两边的人一起才能打开的,再者就不会回来想想,让AL灵魂附身过去关掉么?
看完了真是伤感,感觉还不如直接03的结局,虽然遗憾但是还有让人拥有希望的好
按理说该给五星,但最后爱德华这个负心汉故作潇洒抛弃温蒂那一幕实在让我无法接受。
钢炼世界,现实世界,单向的门,双向的门,炼成阵,人造人。。
有些混乱,貌似没有了人造人就无法打开门,依照剧情来看,来到现实世界的人造人只有envy一个而已,也已经作为不可再生的原料给消耗掉了。
而即使有了人造人作为炼成原料,单向打开门的几率也是很低的,毕竟还要依靠炼成阵的完成度。
炼金术师,炼成阵,炼成原料。
打开门的三要素。
实际有能力打开门的,剧中也只有爱德华家的爷三个。
片中邪恶的女王大人也算是现实世界中神秘学领域的翘楚了,也只在偶然中成功打开门一次。
但我有理由相信,那成功的一次也是由于在envy嘴里的霍因海姆试验炼成阵效果而打开的。
打开门,人的因素可以忽略。
炼成阵,理由同上。
神秘学大师的女王大人也只开发了个半成品,其他人得到完整炼成阵的可能性也只在于爱德华兄弟身上了。
炼成阵因素忽略。
作为原料的人造人只有一个,已经被霍因海姆用于练成通道,原料因素忽略。
从概率来讲,门再次打开的几率无限趋近于零。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爱德华同学执意要到现实世界这边来关闭门呢?
答案很明确。
不是因为他为全人类牺牲的博爱精神,也不是他面对未知危险勇往直前的大无谓精神。
他来到现实世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有一天再把门打开,迎接钢炼的续集!
毕竟对于主角来说,几率问题也是可以忽略的,主角身上只有必然。
片中有个细节,爱德华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血和炼成阵反应可以打开门,除了他的血炼成阵里没有别的原料。
也就是说,有爱德华的存在,门的再次打开就变成了无需置疑的结果。
毕竟我们的主角还年轻,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爱德,这次你不会让我再等你了吧。
”一想起那个深情的女子,心中的愤恨之情就加深一层。
就算她再坚强,也只是在你面前隐去了软弱的一面而已。
你所爱的人,在你触不到的地方生活着,永无再见的可能。
也许他会跟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相恋,结婚,直至死亡。
而你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这是何等痛苦的煎熬!
爱德华同学,你为了自己耍帅,让爱你的女子最美好的时光在独自等待中流走,你一定会遭天谴的!
09年又出了新的钢炼,想起了很遥远的03年。
初看就很震撼,新版的情节更加紧凑,设置了很多悬念,最重要的是凸显细节。
趁BT还在残喘,赶紧把剧场版《香巴拉的征服者》给下了,免得以后无缘相见。
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
必须说明,剧场版没有TV版来的好看。
相信大部分钢迷都有同感。
以前看钢炼就会很自然的把伊修巴尔人给对号入座当成犹太,把军队当成纳粹。
剧场版算是毫不遮掩的给说明了。
爱德来到1923年德国慕尼黑,和弟弟分隔两地。
一场歼灭异族的计划在暗中酝酿。
为了阻止灾难发生,爱德不愿打开回到另一个世界的门。
现实世界(指德国,姑且这样称罢)的人们怀着各种想法。
有的梦想能够来到一个理想国度——“香巴拉”(其实就是所谓的“乌托邦”);有的则企图毁灭掉这个异国。
导演把重心放在后者。
前者只是一些想逃避现实抑或说在现实世界无处可归的人(吉普赛占卜师)。
占卜师的那句“没有故乡”一语正中爱德,钢炼这部剧不看大方面只看爱德两兄弟其实只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
因此,爱德一直在追寻的东西其实就是占卜师说的那句话。
占卜师也是同样遭遇的人,所以才一直想去“香巴拉”。
至于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结局自然是邪不胜正。
所谓电影永远是电影,这也是它强大的地方。
“现实世界”政变失败,我们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被阻止了。
这是一部反战电影,自然要达成理想。
但无论电影还是剧集,都离不开它的核心“等价交换”。
现实世界同样热血且满怀理想的阿尔死了换来爱德的弟弟即真正的(这样形容貌似很不妥)阿尔冯斯,这一切都是等价的。
现实世界的阿尔临死前对爱德说:“我们并非存在于你的梦境,即使生命即将终结,我还是我,确实存在于此。
”结局算是完满的了。
但在我看来是自私的。
温莉怎么办呢?
她一直在扮演着等待者的角色,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其实痛恨不已。
她喜欢的是爱德,每天带着爱德的机械铠等着他回来。
连爱德成长的速度都考虑到了。
结局已经如此,温莉怕是做不了什么。
最痛苦的是,她还要一直等下去吗?
当时一堆铠甲中冒出了阿尔来,我是多么希望温莉也跟着过来(违背“等价交换”?
)。
剧场版好像留了悬念,门会不会被再次打开?
所需器材及原料人造人×2(门两端)炼金阵×2(门两端)炼金术士x2(门两端)火箭×1(要求达到11km/s以上速度,否则会被附上不明黑色物质)步骤1.制造人造人需用到人体炼成术(极度危险!),付出代价(人体/贤者石)后到门前取回人造人,注意备好对应遗骸以制服人造人。
2.将人造人及炼金师一组送致门对面该步骤需再次使用人体炼成术。
3.在门两端分别画出炼金阵4.两端的炼金术士将人造人作为媒介同时启动炼金阵5.打开门6.乘坐火箭快速穿过门7.实验结束到达亚美切斯国怎么样是不是很轻松的样子๑乛v乛๑嘿嘿 先不说了火箭就要发射了,如果你们按照上述方法成功到达对面的话,请记住我叫“雷•峰之炼金术士”*由于设及到一系列伦理问题以及条件太过苛刻此文暂不讨论贤者石的制作方法。
看完了。
由于和看完TV版的时间间隔太长了,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未能和之前所看的东西联系上,一直都没能投入这部电影中去,结果决定当做一部独立电影来看。
电影中有很多伏笔。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斯和艾尔一起去寻找炼成阵以求打开通往爱德华所在的世界的门。
前面会奇怪拉斯的出现,因为他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只藉由温蒂去拜祭伊兹蜜的时候带回家中。
结果到了地下城,又没理由地出现了格拉特尼——和拉斯一样的生物,还没理由地去攻击拉斯,而且只攻击拉斯,不攻击艾尔,实在不解。
最后格拉特尼咬着拉斯,其时拉斯一手撞破地面,也是为了确保它和格拉特尼在炼成阵内,拉斯才说想回去见他母亲,并启发艾尔炼成它们两个,亦因此开启大门。
那时艾尔说了一句:“原来如此,那边也是以人造人为媒介的。
”。
直到那时也还没有完全明白那句话的含义。
再往下看,恩维口咬爱德华的父亲——霍因海姆时才完全明白过来,对此前军队大力抓捕恩维也算是有了交代。
让我感慨的是,爱德华说:“你只是想把我带回这个世界,拉斯也一定只是想帮助你,那个世界的艾尔也只是想让我回来,诺阿只是想要自己的祖国,大家都并没有期盼这样的战争。
”世事总是如此,人们带着不同的期望,促成某一件事发生了,并且这件事是每个人都不曾预料的。
结果是由于期望值的不等价,除了衍生出意想不到的事情以外,也产生摩擦,继而引发失望,与期望相背离的事。
“虽然我们谁都不希望这样的战争发生,但它的的确确是因我们而起,你明白吗?
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个世界。
”如果爱德华说完这句话后,把事情解决掉,然后在原来的世界好好生活下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了。
结果不是。
他把温蒂一个人丢在原来的世界,坚决地跑到后来的那个世界,实在是缺乏人情味。
而他这个决定的理由,实在是我这样的小女人难以接受的。
回去消除门可以啊,但一定要自己一个回去吗?
就不能把温蒂带上吗?
这样的结局很苦涩。
有人说:“对于爱德华来说最重要的是责任,对于保护无辜百姓的责任 ...”那他对等待他多年的温蒂就没有责任了吗?
所谓的责任,不是这么说的。
想是为了再出续集,电影才设定这样的结局。
可这样的电影,处处都在为了出续集而勉强地埋下伏线,实在让人看得很别扭。
其次,整部电影看完了,你会觉得无味,因为情节的编排让人看不出高潮部分。
是与侵略香巴拉的兵团战斗,还是战斗后的分离,还是开启连接两个世界的大门那部分?
以上。
15年前看的这部剧场版之后一直念念不忘,长大后终于有时间有精力收来电影场刊。
这部动画电影所阐述的「人与世界的联结」的主题,以及其中难民、歧视、仇外和纳粹等元素,在2025的今天回顾更是迸发出全新的内涵。
用GPT整理了场刊中的部分翻译,供各位参考。
翻译:GPT整理:我 @断音律
也许是那漫长空虚的日子,让他的心悄悄疲惫了吧。
曾经在无数试炼中成长、怀抱坚定信念的少年,如今在现实与梦想的夹缝间迷失了方向,步履无力地游走着——爱德华·艾尔利克,曾是被称为“钢之炼金术师”的天才少年。
他为了复活亡母,和弟弟阿尔冯斯一起触碰了炼金术最大的禁忌——人体炼成。
那场代价惨烈的炼成中,他失去了左腿;为了救回失去肉体、只剩灵魂的弟弟,又献出了自己的右臂,将阿尔的灵魂固定在一副盔甲之中。
为了找回那些失去的一切,兄弟俩踏上了寻找“贤者之石”的旅程。
在那条充满牺牲与残酷的路途中,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悲剧,也一次次被命运打击。
但正是在这些痛苦与矛盾中,爱德逐渐学会了直面自己的罪与这个世界的真相。
旅途的终点,爱德用自己作为代价换回了阿尔的身体。
他穿越了炼金术力量的源泉——“门”,到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里没有炼金术,只有以科学和机械技术发展为主的现实世界——20世纪初的德国慕尼黑。
在这个无法使用炼金术的世界里,他必须继续活下去,只因内心深处依然燃烧着那个愿望:总有一天要回到原来的世界,和弟弟再度相见。
然而……两年的光阴过去,这份热情却渐渐变得苍白无力。
他开始相信也许飞向宇宙,就能靠近那个世界,于是投身于最前沿的科学——火箭工程研究。
但无论多么努力,回归原世界的方法始终毫无头绪,只剩下与日俱增的焦躁与无力。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阿尔冯斯·海德里希——一个与弟弟惊人相似的青年,同是火箭研究的伙伴。
这份相遇,对他来说,是幸福的吗?
也许他会想:“如果无法回去,至少能留在他身边……或者,光是他在这里,我就该满足了。
”焦虑、疲惫、无力,还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平静。
可这一切都不是属于他的世界。
这也许,只是一个遥远而漫长的梦。
而他,也许必须永远活在这个梦里。
渐渐地,爱德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也在不知不觉间,与现实拉开了距离。
但是……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终究会有醒来的那一刻。
新的相遇,突如其来的事件,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细节,开始编织成一张大网,把爱德从“梦的世界”中唤醒,推向了新的波澜。
也许他会重新想起自己曾经燃烧的激情。
也许,他会结束这段微妙安逸的日子,再次面对命运的挑战。
为了回到那个世界,重新走到阿尔身边。
那份被封存在心底的希望再次燃起,力量重新回到双手。
永远活在梦中是无法面对现实的。
与世界隔绝更是不可能的。
爱德还能像从前一样,勇敢地站在这个世界的正面吗?
导演 水岛精二Q:这次的剧场版是什么时候决定开始制作的呢?
A:其实动画企划刚启动的时候,不管是哪部作品,大家的干劲都会特别高,常常会说“电视播完之后就上剧场版吧!
”(笑)。
《钢炼》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有类似的讨论——当然,最初也只是“有这个可能性”的程度。
但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以前参与过的其他作品,我对《钢炼》有一种更强烈的预感:“这部片可能真的会有剧场版”。
我真正开始觉得“或许真的能成”的,是在第一话、还有第七话播出之后,看到了观众的反应和DVD的销量。
从那时起,我心里就隐隐约约觉得“说不定真的要做了……”。
真正得到正式批准,大概是在TV版制作进行到一半左右的时候。
Q:对您来说,这次是第一次担任剧场版导演。
在情感或抱负上,有特别的投入吗?
A:一开始可以说是非常有的(笑)。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想做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其实我本身喜欢的电影风格是偏简单明快的,所以当时也希望《钢炼》剧场版可以往那个方向走。
不过……《钢炼》这部作品,说它简单也太难了(笑),所以也经历了一些挣扎。
在画分镜时,我一开始非常在意“这是一部电影”这一点。
想着“难得是大银幕,那就多用一些远景构图,用角色的动作来展现戏感”之类的设想。
但很快我发现,其实我们这边不用太去强调“这是剧场版”,动画师们自己就会下意识地把画面做得很有电影感。
记得刚开始制作时,资深动画师达坂浩司(作画监督)就给过我一个建议:“你别太刻意了。
放手让大家做,结果自然会有剧场版的味道。
”后来我发现他说得完全正确。
为了让动画师们发挥最佳表现,我们反而不应该管太多。
而且到了中途我也开始思考,《钢炼》这部作品,真的需要用“电影感的画面”来定义吗?
其实它最重要的是表现角色内心的情感与挣扎。
如果为了画面效果去拉远镜头、加大动作,反而会冲淡角色的情绪。
所以我转而认为,还是应该认真去描绘角色的表情,把他们的感情清楚传达出来。
我还特地重看了几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发现很多其实都用了大量的近景和特写镜头,表现角色情绪。
而且我自己好像也更喜欢那种动作不多、表情细腻的镜头(笑)。
所以说,也许这种演出风格本来就更符合我。
我也和其他分镜团队成员说过,“与其追求‘电影感’,更重要的是‘像钢炼’。
”所以到中途,我们就逐渐回到了更接近TV系列的节奏和表现方式。
不过,就算如此,当最终影像出来的时候,它依然具备非常浓厚的剧场电影质感……说实话,可能我自己是最开心的那个(笑)。
Q:您说的“剧场感”,主要体现在哪些视觉层面呢?
A:首先,我希望大家能特别留意片中的3DCG效果。
比如开场那座哈斯金森的城堡,里面的齿轮全都是精心制作、完全转动的,千万别错过。
这些细节做得很讲究(笑)。
动作场面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
尤其是后段的机械战斗场景,虽然因为时长限制被剪得比较短,但反过来说,也因此呈现出一连串快速切换的场景,整体感觉反而更紧凑、更有冲击力。
还有一个亮点是拉斯和格拉托尼的战斗,那段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结果比想象中还要激烈(笑)。
Q:那从剧情方面来说,您觉得剧场版的亮点在哪里?
A:我认为最动人的部分,是各个角色之间微妙的情感错位。
在一个故事篇章里,角色们的想法不断交错、碰撞,这种复杂的情感冲突,是TV版的篇幅里很难细腻表达的。
而剧场版就有了空间去呈现这些细节,这也是它独有的魅力所在。
像爱德、阿尔、诺亚,还有海德里希,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主动追求悲剧的。
他们只是各自感受到“自己缺了什么”,于是渴望去获得、去填补内心的空缺。
正是这种“想要被满足”的愿望,最终却触发了一连串影响整个世界的事件,酿成悲剧。
这也是剧场版延续TV系列所探讨的主题:“个体与世界的关联”。
这个结构,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核心之一。
Q:您曾将TV版的结局形容为“带苦味的甜”,那这次剧场版的结局,您会怎么定义呢?
A:我觉得这次……可能也是“苦中带甜”吧(笑)。
也许跟编剧会川先生当初所设想的“Happy Ending”不太一样(笑)。
可能是我比他更乐观一点吧——我心中“幸福的结局”得更圆满一些才行(笑)。
不过,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
而且这次的结尾和L'Arc〜en〜Ciel的主题曲搭配得很好,整个最后的氛围我非常满意。
Q:最后,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观看剧场版的粉丝说的?
A:我觉得这部作品,算是对TV动画版《钢之炼金术师》一个非常合适的收尾。
希望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再看一遍、两遍,反复去体会其中的情感,那我就非常高兴了。
编剧 会川升Q:电影的标题《香巴拉的征服者》,好像在很早的阶段就已经决定下来了?
A: 是的,标题在我写剧本大纲时就已经定了。
虽然我们也提过其他的方案,但我自己从一开始就觉得“非这个不可”。
Q:这个“香巴拉”是传说中的理想乡,您是想把它和炼金术的世界重叠在一起吗?
A: 对现在的爱德来说,炼金术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梦境;但反过来,从炼金术世界的视角看,现实世界也可能只是个幻想。
爱德和阿尔所憧憬的彼此所在的那个“世界”,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乡。
所以这次的故事,其实就是讲他们要去追寻那个梦中世界的旅程。
Q:为什么把故事舞台设定在1923年的慕尼黑?
A: 因为那一年,火箭之父奥伯特的著作在德国出版了。
选择火箭工程作为故事关键,一方面是因为“用火箭贯穿两个世界”这个想法很有趣,另一方面是因为火箭技术本身的历史很具象征意义。
它既通向了阿波罗计划那样光辉的一页,也最终成为了纳粹V2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等武器的基础。
这种“双重性”其实和炼金术在TV版中造成伊修瓦尔悲剧、催生贤者之石的命运很相似。
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却都可能导致同样的悲剧和沉重的后果,这是我们想表达的。
Q:听起来这不仅是剧情上的安排,也有更深的象征意义?
A: 是的。
虽然一开始我自己并没有特别强调这层含义,但后来我意识到,这个设定其实也很贴合《钢之炼金术师》这部作品的主题。
当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正处于一战战败后的混乱期,经济崩溃,政界也被迫接受列强的苛刻条件。
在这种状况下,反而是普通民众开始渴望通过战争来重新找回国家的尊严和自豪感。
我们并没有去描绘那种“上层的军政集团欺骗百姓”的老套结构,而是想探讨:战争的起因,也许正是源于每个人内心的执念与欲望。
Q:电影中有一幕——昨天还在啤酒馆一起喝酒的朋友,转眼就都成了纳粹党员,这一幕令人震惊。
A: 但在当时的慕尼黑,这样的事其实是完全可能的。
纳粹党在当地就是最有影响力的政党,并不像现在我们所说的“纳粹协力者”那样带有特殊的负面印象,而是被很多人当作理所当然的选择。
Q:阿尔冯斯·海德里希这个角色,是基于什么样的设定呢?
A: 他代表的是当时德国的普通青年。
虽然国家战败了,但他内心仍然有一种“不愿承认民族不如人”的骄傲,这种情感让他把全部热情投入到火箭工程中。
像他这样受到奥伯特著作鼓舞,沉迷于火箭科学的年轻人在当时其实很多。
不过,正是这种对自我实现的热情,有时候也可能无意间走向战争的道路。
Q:这其实也涉及到“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吧。
A: 是的。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世界”或“政治”跟自己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并不是那样。
所有事情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我们既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这是TV动画里也反复探讨过的主题。
用1920年代的德国作为背景,正好可以很好地表现这个主题。
Q:电影开头的爱德,好像就活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中。
A: 这两年间,他应该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想回到原来的世界,但始终找不到出路,心里也充满了无力感。
再加上“这不是我的世界”这种意识,让他刻意不去深度参与身边的人事。
后来遇到了长得和阿尔一模一样的阿尔冯斯·海德里希,他内心也产生了一种“或许这就是极限了,在这以上不能要求太多了”的感觉,有点幸福,又有点痛苦——整个人变得像是失去了对现实的实感。
但其实,“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无关”的那种活法,才是真正的“罪”。
在他被卷入事件,和艾克哈特正面对抗,以及亲眼看到阿尔冯斯的生活态度之后,他重新想起了从前学到的一课——必须接受现实,直面现实。
无论你多么觉得这个世界一无是处,或者多想逃避现实、沉溺于幻想,最终我们还是得活在这个世界上。
希望观众能一边看着这个故事,一边联想到当下的日本社会氛围,从中有所体会。
Q:电影高潮部分,爱德说的“我们不可能和这个世界毫无关系”那句台词,其实也是在对观众说的,对吧?
A: 哈(笑),如果说得太直白,可能会让人觉得在说教。
但我觉得,所谓“看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也许有人觉得电影只是拿来消遣的,但我觉得,通过看一个你不熟悉的世界、进入一个你不是主角的人物内心,当你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时,能多出一点点不同的视角,那就是看电影的意义。
对我个人来说,看电影的时间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创作者,我希望观众花时间、花钱来看这部电影,能觉得这是一次值得的、有意义的体验。
只要大家愿意来看,我就已经很感激了(笑)。
如果还能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那就更好了。
我在写剧本时,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创作的。
角色设定 伊藤嘉之Q:请谈谈您参与《钢之炼金术师》剧场版的感受吧。
A:其实不只是《钢之炼金术师》,我一直觉得动画这门艺术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我们这些动画师画下的图像被一个个拼接起来、动起来,最终变成影像;而这些影像又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创意和技术,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制作动画,其实就像创作漫画一样,绝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
正因为有配音演员、制作团队,所有人的力量共同支撑,作品才能真正诞生。
我一直是这么相信的。
在这部剧场版中,我延续了从TV系列开始负责的角色设计工作——也就是为每个角色打造他们的外形与风格。
同时,我还担任了整部电影的总作画监督,负责整个画面的把控与整合。
这次终于迎来了《钢》的剧场版,从TV系列就已经有意识去思考的一些东西,也终于可以更深入地表达了。
特别是在角色的表情、情感细节这些方面,我尽可能地去挖掘和表现,希望能把这些“看不见的情绪”融入到每一张画面中。
我并不只是想传达视觉上的冲击,更想通过画面传递角色内心的复杂情绪,甚至是他们微妙的心理状态。
如果大家在观影的时候,能够从角色的一个眼神、一抹表情中感受到那层深意,那我会真的非常开心。
Q: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吗?
A:说实话,每一个环节都不轻松(笑)。
不过我觉得正因为大家都倾尽全力,这部作品才变得格外“丰盛”。
它是我们所有人全情投入的成果,所以我真的很希望观众能从头到尾,细细品味,慢慢感受。
当初在书店偶然看到原作漫画,读了之后非常喜欢。
没想到后来真的能以TV系列、再到剧场版的形式参与其中。
作为一个原作粉丝来说,能亲手参与到这个作品里,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也衷心希望来到影院的观众们,无论你们是不是从头追到尾,都能尽情享受这次的《钢之炼金术师》,从第一幕直到最后一刻。
动画影评人 氷川竜介这是一部令人心痛、令人哀伤,却也因此格外美丽、值得反复观赏的作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
《香巴拉的征服者》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现实世界与炼金术世界并置,通过这两个平行世界的映照,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毫不相关”的存在。
片中处处都埋藏着看似对立的元素: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幸福与不幸,乃至生与死。
而这些对立,既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张力,也是人物内心深处不断发酵的痛苦之源,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前进。
现实中我们常以为,冲突的终结就是一方压倒另一方,或干脆将其消灭,以此换取某种“统一”。
但在炼金术的世界中,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成立。
人体炼成的禁忌、等价交换的规则,本身就是对这种“非黑即白”思维的深刻反思。
对立不是撕裂,而是镜像——它们或许只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
因此,在这部影片紧凑的时间结构下,这种理念被描绘得更加鲜明。
居住在慕尼黑的爱德,因为渴望回到原来的世界,才感受到绝望;而也正是因为他未曾彻底绝望,才得以找回通往归途的钥匙。
可即便是与心爱之人重逢,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幸福——这份重逢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在幸福与不幸之间的那份摇摆与动摇,正是整部作品最“钢之炼金术师”的地方。
日本有句古话叫“祸福相依,如同绳索交织”(「禍福はあざなえる縄のごとし」),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本片的情感结构。
剧中不断出现的“绳”或“锁链”般的象征,把所有的缘起与后果紧紧连接在一起。
追寻理想乡香巴拉的人们,本意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渴望建立一个更幸福的世界——只是这种情感在与恐惧和仇恨交织之后,科学的成果便转化为毁灭性的武器,建设理想国的梦想也引发了新的战火,使世界再次陷入混乱。
正是在这种连贯的因果链条中,从个体的情感到历史的洪流,电影最终传达出一个极其重要的认知:人无法脱离关系而存在,我们总是属于某段历史、某个世界、某些他人。
也正因如此,人在面对世界时,不能选择旁观——影片清晰地指出,只有主动地参与和承担,才有可能改变世界。
这种思想看似与“世界系”作品相似——即将个人的情感与世界的命运绑定在一起——但本作却展现出更加成熟和清醒的视角:它并不逃避“历史”这个沉重的话题,也不美化“选择”的代价。
它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个体”,而是这世界因果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心中涌动的复杂情绪将会逐渐沉淀,仿佛被内心深处慢慢吸收。
我希望你能在这段沉淀的时间里,认真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你感动?
请不要急于得出答案,而是去细细挖掘那些让你感到刺痛或困惑的地方,甚至如果可能,查找一些相关的史实资料。
而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你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温这部电影。
这部作品的核心关键词是:“人”、“世界”、“历史”。
“人”是一个点,一维的存在;“世界”是由无数个点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二维平面;而“历史”,则是在时间之上堆叠而成的三维立体。
人无法孤立地生存,必须与他人产生联系,这样世界才会形成。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承载着上一代生命与记忆出生的存在,自然也无法与“历史”这个时间的长河相割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就因此渺小、无力。
在世界与历史这两个看似庞然大物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组成它们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果少了任何一人,这个世界,这段历史,就不会是如今的模样。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电影会选择纳粹德国兴起前夕的现实世界,作为与炼金术世界相呼应的舞台。
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隐含着对日本自身历史与现实的隐喻与照见。
正如我们今日所享受的科学文明,其根源可追溯至千百年来现实世界中的“炼金术”传统。
这一切——过去、现在、科学、魔法、真实与幻想——都深深镶嵌在一条巨大的链条之中,彼此相连、环环相扣。
在故事中,屡次出现了吉普赛人的形象,伴随着他们的哀伤旋律。
这个民族没有固定的国家,却流浪于世间,代代传承着独特的文化。
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杂乱却真实生动的“人”的存在,把庞大的历史与渺小的个体连接了起来。
正因如此,他们的歌声才能如此深刻地打动人心——那是一种将逻辑升华为情感的方式。
所以,请你珍惜这份心灵的触动,再一次去思考。
人、世界、历史——这三者被电影熔炼成一场壮阔的“炼成”。
而这部名为《钢之炼金术师:香巴拉的征服者》的作品,也正是通过这场炼成,把思想化为情感,把感受转化为感动。
而对于你而言,正是从与它的相遇开始,展开了“人之联系”的旅程。
高三的时候看完TV版,到大学在偶然之间找到这部剧场版,而找到的时间如此的巧合,竟在我要跟他说分手之前高一的时候认识,也知道了等价交换,他的最爱高三的时候为了他,找同学借了碟来看,被娘骂不务正业,为“爱”牺牲,真他妈伟大大学的时候,已经没有感觉了,却再一次遇到了剧场版好吧,就当作老天送我的一个结局分手的前一天,凌晨4点多,看完了剧场版。
兄弟俩终于又在一起,虽然远离了自己的世界,离开了温蒂等价交换,完美的理论背后却忽略了能量的来源平行的世界间存活着相似的面孔,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当那道门打开,带来的只是灾难如同我和他,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打开那道门,看到的也不会是幸福在自己的世界好好活下去
L&#39;Arc〜en〜Ciel乐队
这个剧场版很棒,把剧场版的一些人造人后续故事的坑补全了,也让兄弟两个最终聚到了一起,该出场的主要角色一个不少。唯一可怜的是一直等待哥哥的机械师温莉了。有些地方确实泪目。优秀。
兄弟爱啊库呼呼~不过我还是喜欢大佐
后面的小剧场比正片好看的多
完全没有tv版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但是音乐很好听
不管是门的哪一边其实都没有差别。阿尔说:不能带给人类幸福的东西不能称之为科学。可是很多东西能带来幸福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幸。科学和炼金术都可能成为杀戮的助力,运用这些的是人类,会有恐惧,贪婪…重要的是兄弟俩在一起,至少可以互相依偎着旅行,这样就好。
除左主题歌没咩边样会值得睇噶一个电影版
03版本的终结,最帅忘不了爱德华最后的告别。们的另一边是战争,是血腥,是地狱,是我们生活的年代。
狗尾续貂
看过TV看这个感觉不强烈了..
ホムンクルス對我來說就是個沒收拾完的爛攤子,所以在這個收尾用的劇場版還是覺得ホムンクルス的部分很微妙,但總算收拾完了。過程中數次的なぜこうなったのかな的展開,可在ラスボス戦的部分又發揮了腳本寫台詞的功力。03年版ハガレン,總讓人不得不愛上現在自己所處的殘缺的世界。ただ、この世界はエルリック兄弟になにをしてあげたか。つい思ってしまうんだ。
钢炼依然感人耐看
咋说呢,虽然还是钢炼一贯的风格,但是有点经不起细琢磨啊。女反派时而强大时而软弱。配角出场比较混乱,有几个的死亡一点都不悲壮甚至有点随意,有几个我以为会再延伸结果没了下文,反正看得有点云里雾里的
都要以为是同人MAD了的03剧场版结局啊!真希望这个系列永远不会完 继续出同人故事嘛555
填完了许多03版结局的坑~见到了许多限时返场的角色。还是限于篇幅,铺垫和事件都较为匆匆。虽然不是大团圆结局,但好在兄弟俩终于团聚了。&#34;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世界。&#34;
结局完全是牺牲了别人的幸福成就了自己啊 我对于这样的完美结局不太感冒
有狗尾续貂的嫌疑,其实03版没有这个结局的开放式结局会更好,但是没有有些逻辑上又有缺陷。
为了拯救世界的和平,Winry一边去吧。
香巴拉剧场,依然有些晦涩
很傻的原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