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

Good Time,命中有罪(港),失速夜狂奔(台)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本·萨弗迪,泰丽尔·韦伯斯特,詹妮弗·杰森·李,巴克德·阿巴蒂,内可罗,苏利芒·西尔·萨瓦内,菲尔·卡帕多拉,肖恩·雷伊,巴迪·杜瑞斯,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好时光》剧照

好时光 剧照 NO.1好时光 剧照 NO.2好时光 剧照 NO.3好时光 剧照 NO.4好时光 剧照 NO.5好时光 剧照 NO.6好时光 剧照 NO.13好时光 剧照 NO.14好时光 剧照 NO.15好时光 剧照 NO.16好时光 剧照 NO.17好时光 剧照 NO.18好时光 剧照 NO.19好时光 剧照 NO.20

《好时光》剧情介绍

好时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尼克(本·萨弗迪 Ben Safdie 饰)和康尼(罗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 饰)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尼克患有认知障碍,所以要按时接受心理医生的诊疗。康尼策划了一场抢劫,但最终,这个抢劫计划失败了,康尼幸运的逃脱了警方的追捕,可是尼克就没这么走运了,他锒铛入狱。 康尼想要将弟弟从监狱里保释出去,因为这个地方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然而,保释金要1万美元,尼克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凑到这么大数额的巨款。只剩下最后一个方法了,康尼决定帮助尼克越狱。然而,他的越狱计划和抢劫计划一样糟糕,等待着他的,是接二连三的意外和麻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危机密布监察斗牌传说捉刀人听说你喜欢我魔医联盟悉尼豪宅第三季交响诗篇超进化2星落凝成糖镜中的完美丈夫UFO皇女瓦尔古雷时空与梦想与银河之宴家有喜妇芭比之珍珠公主变脸效应白昼之月家和万事兴之善意的谎言柏林孤影认识的妻子亡命橡胶园勇者无惧谁来拯救草食系男子丼物委员长加拿大狙击手末日之战蜜之哀伤你喜欢希区柯克吗?迷魂山庄之魅影重生四大才子她的双眼背后盐和樟脑

《好时光》长篇影评

 1 ) The Most Valuable Takeaway (MVT) : 纯净和有罪之间有条明确的界线,二者仅居其一,你得清楚自己身在哪一边

The Pure and The Damned是电影的主题曲从哥哥的角度看,他们多想冲出黑暗,走向心中理想的世界。

像是电影结尾的旁白说的,Someday I swear, we can go to a place we can do everything we want to. We can pet the crocodiles. Love.可惜,他没能做到。

他也做不到。

Good Time这部电影如此真实地给描绘了一罪难逃的世界,以至于片中出现的任何正常生活的角色都显得那么幸福。

在纯净和有罪之间是有条明确的界线的,你只能待在线的一边。

为什么?

因为当你到了有罪的一边,你会发现自己仿佛在一条被诅咒的隧道,怎么奔跑也触及不到尽头的阳光。

 2 ) 落寞霓虹,美好时光

《好时光》如梦似幻的影像与音乐,像给我们灌入了致幻剂,让我们手舞足蹈、为之陶醉与疯狂,使我们发出如排山倒海版的欢呼和赞扬,虽然最终没有为其在戛纳上换来任何的奖项,但这部影片及萨弗迪兄弟的才华,我们今天是绝对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的。

几年前的《天知道》更多的可以理解为萨弗迪兄弟纯个人的艺术表达,影片对于他们来说更私密或者说更自我。

到了《好时光》,他们兄弟俩已经打破他们相对自我的框框,加入了更复杂的元素和表达。

从《好时光》中,我们可以看到加斯帕•诺式的虚无,丹尼•博伊尔式的迷幻,奎氏兄弟的神秘,还有科恩兄弟影片中的偶然中的必然。

但如果萨弗迪兄弟只是这些导演风格的杂糅和混搭,那么我们今天绝对不会看到现在的这部影片,而可能是一部三流的四不像影片。

他们的优秀之处就是将每种风格做了某种变奏而为自己所用,他们制造出了一个特有的“萨弗迪节拍”。

影片开头本•萨弗迪扮演具有认知障碍的弟弟尼克的角色的特写镜头持续了有四分多钟,单说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与众不同,因为远的有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的传世之作《圣女贞德受难记》,近一些的有拉丝洛•杰莱斯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索尔之子》,萨弗迪的独到之处是用摄像机近距离的带有侵犯意味的镜头捕捉尼克那含混不清的发音、呆滞的眼神、滑落的泪水,把这样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在我们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就硬塞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就像牵线的木偶一样任由其摆布了,影片结束后我们才想起扶正惊掉的下巴。

还有两处街道稀疏车流的俯拍镜头,效果如移轴摄影一般,孤独的灵魂如这孤寂的夜与街道一样,萨弗迪兄弟镜头下的纽约是落寞与空虚而不是伍迪•艾伦或诺亚•鲍姆巴赫的琐碎与挖苦,他们的纽约是棱镜的不同侧面,光鲜和不堪同样迷人。

游乐场一段颇具戏剧性和紧张的一幕配上闪烁的霓虹,在纽约寒冷的深夜中,更显诡异而孤独。

那个满脸淤青的家伙,他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人倾听,总是喋喋不休自言自语,这个人物像极了吉姆•贾木许《不法之徒》中劳瑞与贝尼尼两个角色的混合体,呈现出一种躁动式寂寞的状态。

最后他欲逃脱时从阳台坠落的惨叫,导演没有像常规影片中将镜头对准他落地后的惨状,而是把镜头给了康尼回望时的惨白的面孔及凌厉的眼神。

从影片的叙事看,本质上还是类型片的核,连环错的设计在科恩兄弟前中期的影片已被演绎的精彩绝伦,萨弗迪并没有在这个层面上有什么创新,但萨弗迪兄弟将科恩兄弟影片的宿命感和吉姆•贾木许式的孤独作了有机融和并加速了节奏,这反而变成了是萨弗迪自己的特色。

如果说罗伯特•帕丁森会在明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一定会赢得影帝桂冠,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他绝对贡献了他从影来的最佳表演,从2010年的《记住我》开始,他已逐渐褪去《暮光之城》带给他的偶像光环,但转变还不是十分明显。

随着得到大卫•柯南伯格的垂青,在《大都会》展现了他的演技可塑性,虽然还是有人质疑他的僵硬表情,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他的另一面,接着在2014年《星图》中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看出来他已完全不再需要“暮光”护身。

这次的表演,可以比肩文森特•加洛,一样清澈而充满戾气的眼神,瘦削的脸部轮廓,苍白的脸色,独特而忧郁的气质,似乎他们是为某些角色而生,但帕丁森尚存一丝人间烟火的温情一面而有别于加洛深入骨髓的冰冷,所以帕丁森要较加洛更适合康尼的角色。

帕丁森遇到萨弗迪兄弟应该是彼此成就了对方,康尼的角色换作别人是否也会如帕丁森一样优秀或者比他更优秀,这是个未知数,但至少目前从影片中看,想不到会有其它人有可能比他演绎得更好。

最后提一下最具萨弗迪特色的电音的应用,个人觉得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情绪和剧情推进剂,它让我们内心和情绪也和剧中人物一样永不停歇而不停奔走,一起嗨翻。

但另一方面它也有喧宾夺主之嫌,让影片有种超长MV的感觉,当然幸好导演非常聪明地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而不至于将影片沦落至那样的地位。

不知道交出如此优秀影片的萨弗迪兄弟,下一部还会以怎样的精彩惊艳我们,还是会被主流所同化而失去特质,希望不是后一种情况。

 3 ) 因为太喜欢配乐加分

看完几个小时,音乐依然在脑中循环,竟然还蛮喜欢的。

迷幻的bgm是此片的灵魂,让一部普通粗糙甚至混乱的犯罪片变成了绚丽的mv,喧宾夺主到我可以忽略很多其他元素的存在。

其实自己不太看这种类似的片,上一次有这类型即视感的还是《南方车站的聚会》 但南方车站的血腥暴力实在是多了些……困兽犹斗的混混为了智障弟弟一路骗人骗财,一场连一场的错误与奔逃,如果没有主角两兄弟的演技和配乐,观感应该会差非常多,但配上goodtime一片名和五光十色的灯光以及颠倒迷乱的手摇长焦,就有一种让人甩头喝酒的嗨感…………然后我还想起了前段时间刚看的新蝙蝠侠,虽然一个是商业大片一个是独立电影,但不知为何两部给我的遗憾都有些相似:摄影美术配乐极具特色,主角撑起了全片的张力,但可惜的还是剧本始终……还是差了些。

想起蝙蝠侠还真是因为好时光选中帕丁森就……马导你第二部可以再打磨一下剧本吗如果说帕蝙是湿漉漉流泪猫猫头,那康尼就是像一个影评说的“一只崩溃边缘的野狗”,辣得很

 4 ) 《好时光》:影像的真实,帕丁森的颠覆

在萨弗迪兄弟的《天知道》中,可以看到一种把摄影机摆置于远处,利用望远镜式或长焦镜头拍摄街头远景与演员特写的接近卡萨维茨风格的影像,这种影像因手持摄影机的抖动,电影中直视社会边缘人物和那些充斥着毒品与性爱的城市生活面貌而更显真实。

导演萨弗迪兄弟同样为入围本届戛纳主竞赛的《好时光》带来了这种具有真实感的影像。

或许是由于多预算和职业演员的参与和调和,《好时光》已经明显褪去了《天知道》里那种生野与锐气并存的独立片质感,真实影像进入了更具类型故事的皮肉,一个形如埃尔莫尔·伦纳德犯罪类型小说的皮囊。

加斯帕或雷弗恩式的霓虹灯光,Oneohtrix PointNever创作的具有十足躁动感的电子音乐,真实影像在两者的强力渲染下,放大了主演罗伯特·帕丁森表演中的表情与情绪,也紧紧抓住我们参与了这场“猫鼠游戏”般的叙事情境,与帕丁森共同奔向角色命运的未知。

《好时光》是由一个像《热天午后》的犯罪白天,一个《下班后》的失序之夜和高潮来临后的一个短暂黎明所组成。

从有着认知障碍症的尼克接受心理医生治疗开始,我们似乎就在毫无预备的状态下,以旁观者的姿态匆忙跟上康尼与尼克最对难兄难弟的一天一夜。

电影情境的真实感就是从生活的某一瞬切入起始的。

哥哥康尼随即破门而入,电影以一个手持望远镜的推进动作快速聚焦帕丁森的脸庞,他一头乱发,胡子拉杂,衣服邋遢,帕丁森堪称突破与颠覆的表演之旅就由这个有着定格人物肖像功能的镜头与鲜明的造型风格开始了。

在康尼的带领下,尼克跟随哥哥到银行抢劫,随后带钱逃跑,反而中了银行员工的计策,随后尼克不幸被警察逮捕,康尼为赎救弟弟,深陷一场兼具黑色幽默与挫败心酸的营救计划。

在后半程的故事行进中,康尼为了在规定时间内筹足10000美金救回弟弟,一路寻找一瓶他人制作的毒品,这瓶自制毒品成为了这个具有犯罪类型元素情节里的麦高芬。

就像官方海报所呈现的那样,他被“堵”在了这瓶毒品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桩桩意外之中。

这张海报模仿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电影《下班后》的海报,《下班后》在有八个小时的夜晚之内,癫狂般地打破了城市生活的规范秩序,戏弄又嘲弄主人公,而《好时光》同样用一瓶毒品捉弄了一个一夜奔波的哥哥,一个英雄与狗熊并存,拼命抵不住命运的顽强弱者。

萨弗迪兄弟总喜欢在主人公遭遇某次挫败或在即将失控的真实情境中加入一笔魔幻,一个美妙瞬间。

《天知道》里,是愤怒地把手机抛向天空幻化成一抹烟火的妙趣剪辑,《好时光》中,是康尼在游乐场陷入危险境地的时候,游乐场突然亮起灯光的满园亮色。

这仿佛都是导演特意传递的影像讯号,在紧张的故事情节,紧绷行进的叙述节奏中对落魄与失意的主人公,抛出了一次慰藉与一种怜悯的温柔。

《好时光》非“好时光”,这是片名文字上的反讽,也是对片尾段落场景的反语。

如同《天知道》的结局,男子逃离女友躲在空屋里睡觉,半夜点燃的蜡烛意外烧毁一屋,女友再也找不到他,他也在睡梦与火花中死去,这些生活在纽约街头,每天与毒品相依,惶惶不可终日的年轻人,他们的命运与未来真的只有“天知道”。

而当康尼被警察逮捕,尼克不得不被送进集中教育智力障碍者的学校,他将会在那度过一段“好时光”吗?

卡萨维茨说过,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戏”,因为只有戏才是创造,但是,戏应该是来自于鲜活的人物,而不是故事或情节。

当帕丁森被送上警车,电影用一个固定长镜头凝视着他无助与无力的神情,这恰恰与他出场时镜头推近后的聚焦形成首尾的闭环,康尼这一类型肖像就在这调度下的闭环内形成,是他的行动触发了情节的跌宕,也是他的行为衍生了电影里的“戏”,作为绝对主角的帕丁森就在这闭环内完成了一次从此将一改“暮光男”形象与标签的精彩演出。

帕丁森的演绎还是称不上完美和具有征服性的,一方面,《好时光》营造的影像真实相比《天知道》已不够纯粹,卡萨维茨的真实感影像与吉娜·罗兰兹的身体表演是相辅相成的,但《好时光》的短镜头剪辑多多少少碎片了真实情境中的帕丁森,表演能量还不够有绵延感。

另一方面是《好时光》剧作和类型写法的不成熟受限了人物的塑造。

似乎是从独立到类型的转换,让这对兄弟导演稍显不自在,《好时光》的结尾,尼克做游戏时的茫然与徘徊,确乎可让观者对片中的兄弟感到同情,但还是无法抵达更高层次的令观众移情的效果。

或许是开头没有多添几笔对康尼与尼克之间的情感叙述?

抑或是尼克被捕后,电影不再着墨于尼克这条可待开发的支线?

现在就把这些问题暂留一旁吧,无论如何,在今年这个过于平庸的戛纳主竞赛单元里,帕丁森绝对是最佳男演员的有力争夺者,而萨弗迪兄弟这对年轻导演,早从选片人福茂将《好时光》从导演双周的平行单元抢夺过来,或许就已经预示着70正年迈的戛纳要开始培养它的下一代“嫡系”了。

5.27写于戛纳凤凰网娱乐:http://ent.ifeng.com/a/20170527/42937922_0.shtml

 5 ) 三思“好时光”

一看完萨弗迪兄弟的《好时光》之后一直在思忖,对于影片里的主人公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时光”。

整部电影下来,故事线一直围绕在 Connie 的“第一人称”视角中,他在一夜中经历的,争取的,和抛弃的,也就该是他和萨弗迪兄弟眼里的“好时光”吧?

某种程度上是的。

开篇一幕,Connie 和弟弟成功从银行里安然走出,逃至小巷中奋力摘去面具,他抱着还有些虚脱喘不过气来的弟弟,不停地鼓励他“看呀,你做到了,真是难以置信”,这种惊险后的劫后余生,和眼前唾手可得的宝藏,对他来说一定是“很好的时光”。

影片发展到中段,得知弟弟被安置的医院,Connie 孤身一人直捣黄龙,生生把“他”从警察看守的眼皮底下劫出,并几经辗转最终找到暂时的藏身之处。

夜深了,屋里没有灯,电视机晃动的荧幕提供仅存的光明,他突然对小女孩说,“我感到一件重要的事正在发生,而且它跟我为什么此时此刻坐在这里密切相关”,一个亡命之徒的感慨,感慨自己“命不该亡”,至少那一刻,也一定是“很好的时光”。

结局,越陷越深的 Connie 终究敌不过法网的步步紧逼,最后一分力气也在天台上的“猫鼠追赶”中消耗殆尽,镜头在被捕上警车的 Connie 脸上定格许久,他依旧面色狰狞,瞪大的双眼盯着荧幕对面的我们,久久不愿回头,似乎不甘心与“好时光”作别。

紧接着画风一转,弟弟 Nick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玩 Cross the room 游戏,一次,两次,三次……最后终于迈开脚步,走向秩序,走向对大多数的服从。

Connie 眼中的“好时光”到这里该是正式结束了。

二暂时抛开对题眼的讨论,回到电影本身。

在我看来《好时光》是一部需要“情境”去解读的作品,萨弗迪兄弟的第三部剧情长片,更像是对《热天午后》《下班后》《穷陋街巷》和卡萨维茨等电影的“读后感”。

故事背景,来龙去脉,和社会动因的相对缺失,对主角Connie的过度侧重,使得影片的诸多主题都不太经得起过多琢磨和探讨——而这也是《好时光》精彩有余,而深度不足的地方。

比如影片中的纽约,我们在开头的匆匆一瞥中得知 Nick 接受心理治疗的地方在曼哈顿下东区的某一幢高楼,在游乐园一幕的前后,两次出现 Connie 驾车穿行于 Queens 的俯拍镜头,纽约这个大背景在电影中是冰冷的,疏离的,和人物和观众之间都没有过多“交流”。

因此,我们不得不借助其他描绘纽约的电影去重构 Connie 眼中的世界,以及就生长在这座城市的萨弗迪兄弟眼中的影像世界。

再比如 Nick 这一角色的身份象征,纵然个人命运的不幸往往与犯罪和对权力体系的不妥协相伴生,但导演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把焦点对向 Nick 的心理治疗过程,显然是有所指的。

最后一幕的“精神治疗群像”,和 Connie 在整部电影里对既有权力体系一次又一次孤胆英雄般的反抗,用自己眼中“正确的方式”实现对弟弟的拯救,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飞越疯人院》里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 McMurphy,和那部作品中的“疯人院”这一意象。

《好时光》里将 Connie 和 Nick 这两个角色强行拴在一起,甚至有些不讲道理地把 Connie 一系列破坏性行为背后的动因归结成对弟弟的“拯救”,如果没有对“疯人院”这一情境的推敲和再现,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巧合的是,导演之一,也是 Nick 的饰演者本·萨弗迪,最喜爱的影片里就有《飞越疯人院》。

《好时光》是一部火候煮到一半的汤水,好多还不错的食材都已经倒入锅中,弱势群体所面对的“治疗”,反抗者对秩序的破坏,皇后区街巷,纽约漫长的夜,还有压迫感十足的运镜和极佳的电音配乐支撑,但是,各味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还不够成熟,喝罢给人以一种“有点儿意思”却“后味”不足的遗憾。

三回到对“好时光”字眼的讨论。

通常的解释是这其实是反语,在人物通篇都在不停地重复“I'm fucked up”的故事里,哪来的“好时光”呢?

Connie 忙活了一整场也没能救出弟弟,算是哪门子“好时光”?

何至于此,被误救的 Ray 最终坠楼身亡,游乐园黑人保安差点搭进性命,懵懂的黑人少女也无辜受到牵连,没有人在这个夜晚拥有一段美好时光。

何止是这一夜。

就算成功将弟弟救出,Connie 的命运将就此改写吗?

对于黑人保安和小女孩来讲,Connie 恐怕也不是唯一一位有本事把他们“包装”成凶犯的“白人男子”;一夜过去,Queens 街区的警笛声不会就此消停,而发保释金高利贷的债主也少不了顾客继续登门……《好时光》让人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和那个时候的电影作品,那个时候的纽约——此时的萨弗迪兄弟与罗伯特·帕丁森,是不是就是彼时的马丁·斯科塞斯与罗伯特·德尼罗呢?

枪击,犯罪,警察与亡命之徒的斗智斗勇,酒精,毒品,叛逆和不受约束,这些的确都是《好时光》与那时的“类型片”所共有的。

然而,就连导演自己也说,他们不想把《好时光》拍成是“类型片”,而只想描绘当下的美国。

希望事如所愿吧,但这个当下又该如何评说?

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进了第十七个年头,这依旧是个每个人呼吸着自由空气却又“各归其位”的社会,大家“各司其职”,坚守本分,彼此毫不相干:医生医人,病人有病了就要被医,警察缉凶,凶手反抗了就会被擒,在道德与正义面前,肤色的黑与白之间仍然暧昧不清,富人似乎继续富有,穷人好像也很难逃出上一辈的命运……不必再想下去,因为讲到这里,我更愿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

放下上述解读,所谓“好时光”,更应该是倒霉的 Connie 眼中那一段或那几个美好的瞬间。

在这里,“好时光”应无关乎社会是否凌乱还是秩序井然,无关乎大多数人定义出来的规则与“真理”,也无关乎金钱与性命之间究竟有没有等价交换,它只应遵从我们自己卑微的内心。

电影《好时光》不想揭露也不想呼吁什么,它仅仅是一篇人物素描,尽可能为我们展示 Connie Nikas 眼里的世界,和他面对的困境,以及心目中的美好。

四周末去友人家烧烤,阳光草坪,把酒言欢,天空中没有一片愁云,我抽空还时不时想想这部电影,却怎么也琢磨不透“好”在哪里。

转眼周一,整装上班,继续湮没在大纽约茫茫的人海与车流之中。

我只身走在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想着正在面临和即将来临的种种,不禁感叹人力之渺小。

这时我突然想起 Connie 和他最后回望的那一瞬。

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我开始有些明白《好时光》背后撼人的力量。

 6 ) 午夜彩灯酒会

要恢复每天两部电影找感觉了。

这开场了不起啊,问一个认知能力明显不强的人一些带有引申义的句子,来治疗或测试一些什么东西,这是静穆的戏剧性,没有冲突,一切对比自在人们心中。

自由联想竟然能被这样利用来教育人或者引出回忆,我傻了。

无需在证明的事实,连续的特写只适合宽荧屏。

城市生存日记,穷苦人的冰箱,每一幕都触目惊心,就连日常的看电视也既充满戏剧性,又那么日常,不得不说,萨夫迪的本子写的真是好。

音乐总像是宗教,世界和电子音乐的混合体,还蛮适合充满霓虹的城市。

一路都在编造谎言,总感觉这部比《原钻》药味儿更重。

依旧是层出不穷的状况,一刻也不停歇,黑人保安被抓走疯狂呐喊失语的那一刻,就像是黑色幽默的顶峰。

竟然又有点公路片的影子,但好就好在什么都有,根本看不清,说是两兄弟,也像是《逃狱三王》。

不断鸠占鹊巢,利用假身份,也是给《寄生虫》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萨弗迪兄弟喜欢画圆,开头对应结尾,人群不断走向对面,他在人群中呆立,目光黯然。

 7 ) 莫非听电影 | 只要不停下,就是好时光

本期莫非听电影给大家带来的是萨弗迪兄弟导演的《好时光》。

这是一部肾上腺素狂飙的美国独立电影,除了电影结尾一幕,整个故事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

本·萨弗迪(左)和约书亚·萨弗迪(右)影片剧情简单,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康斯坦丁,带着患有认知障碍的弟弟抢劫银行,不料在逃跑的时候,弟弟被抓住关进警局;康斯坦丁为了救出弟弟不得不筹集高额保释费,不料弟弟在警局被打伤送进了医院;康斯坦丁只好冒险去医院救弟弟,不料救错了人,误打误撞遁入纽约城光怪陆离的夜色里,与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人士展开交锋……整部电影采用手持摄影,晃动感强烈,霓虹光影凌乱地打在人物特写上,迷幻感十足,电子配乐贯穿全片,躁动而癫狂,影片以极度风格化的视听呈现,展现了纽约皇后区街头社会的另一面。

《好时光》是一部典型的话痨电影,对白琐碎,语速和密度极大。

影片一开场就是心理医生办公室的对话戏,紧凑的对白剪辑让人物对话压迫感十足,制造出聒噪和不耐烦感。

氛围感极强的电子合成器音乐又牢牢地按住我们,让我们持续地卷入人物的行动中。

萨弗迪兄弟喜欢在某些场景让多个角色同时在说话,比如康斯坦丁带着女友去见律师交保释金,在这个段落中,一边是女友在刷信用卡,信用卡失效后跟母亲打电话吵架,而另一边,康斯坦丁在催促律师保释弟弟,律师打电话给法官沟通犯人状况。

这其中,多通电话打进来,争吵声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同音轨叠加在一起,观众注意力彻底地无法跟随下去,跟角色人物一样感同身受陷入极度的焦躁情绪中。

在这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声音剪辑被安排得疏密有序,在重叠的音轨中创造了清晰可辨的空间方位感。

但由于画面几乎都是小景别的面部特写,不停地切换,做出声画分离的效果,这使得现场气氛升级,显得格外混乱不安。

这里我们谈到一处语言心理学上的“麦克格效应”(Mc Gurk Effect), 当视觉接收到的信息和听觉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时,视觉信息的介入会影响听觉信息的表达,致使人听到错误的第三种声音。

比如,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好像听觉也跟着模糊了一样,会有听不清楚的感觉。

这是因为听觉和视觉并不是独立的,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依赖。

我们听到多段对话的时候,会潜意识地对发出声音的面孔和表情产生期待,而在这个办公室段落里,特写镜头和纷杂的对话争吵以声画分离的方式出现,听觉不但失去了焦点,对视觉的期待也多次落空。

就这样,混音和剪辑成功地操纵了观众心理,激起观众无比的焦躁紧张情绪,与角色心理情绪高度重合。

当然,为了释放和调剂这种情绪,声音制作时在其中插入了很声音细节,像按键的声音,点钞机的声音,这些清晰的声音细节创造了一种断点和节奏,使人从一团嘈杂中挣脱出来而保持清醒。

《好时光》不得不提到快要铺满全片的配乐,著名电子音乐人 Oneohtrix Point用合成器和电音制造了震颤十足的音乐氛围。

电音无疑是影片躁动情绪强有力的助燃剂,配合节奏强劲的动作剪辑和迷离的霓虹光影,视听体验格外带劲,令人回味无穷。

影片中在氛围音乐里散落着对讲机声、电视节目声、电闸声、街道上驶过的车声、警笛声……这些声音通过声画分离后的并置,却产生出奇妙的体验效果。

近乎铺满的音乐并没有喧宾夺主让影片变成超长MV,在适当场合也给人安静和喘息的时刻。

当康斯坦丁像一只亡命之徒的老鼠一样潜入陌生女人家中,他坐在黑暗的房间里,被巨大的电视荧屏的蓝光照亮,音乐适可而止地安静下来,夜色似乎也恢复了它该有的模样,那是为数不多观众悬起的心落地的时刻。

萨弗迪兄弟擅长在影片里制造着焦虑混乱的情境,一重又一重的困局需要影片主人公处理和解决。

皇后乐队有一首歌叫《So don’t stop me now》,歌词中写道:Don’t stop me, Cause I’m having a good time having a good time。

不要拦着我,我是如此的爽,这样的爽。

只要不停下来,就是好时光,就像影片里的康斯坦丁,生活已经够糟糕了,但在一段接着一段的追逐和逃窜中,才能短暂地抛开这些困扰和痛楚,拥有亡命之徒不可多得的自由,哪怕是不断遭遇各种头疼的事情,只要不停下来,一切都最好最纯粹的时间。

对于底层人物来说,犯罪和道德并不存在对立,它只是人物的生存境遇中,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有些特别的是,在影片结尾,伴随着朋克教父伊基·波普(Iggy Pop)的深入灵魂的片尾曲,演职人员字幕上升,影像和故事却还在行进,哥哥蹲进监狱,弟弟回到心理治疗所。

因此,本片似乎没有结尾可言,更像是一场追逐与下一场追逐的中场休息,而只要不停下来,就是一段好时光。

 8 ) 用大胆实验的手法为作者风格注入商业元素

萨弗迪兄弟今年这部新片是他们最有商业意味的作品,不过本质上依然是作者电影,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纽约边缘群体。

他们这次用大胆实验的手法为作者风格注入商业元素,令镜头下纽约的真实面貌有了别样的意味。

这回请来了明星演员罗伯特·帕丁森担任男主角,以及詹妮弗·杰森·李这种演技派客串。

相比之下,非专业演员数量大大减少,只有一位来自《天知道》的男配角,以及令人惊艳的新人小女孩。

也许是过多专业演员的缘故,过往作品中为人称赞的“真实影像”意味遭到大大削弱。

尽管依然采用手持摄影来营造画面晃动与粗糙感,一场在法拉盛商场的追逐戏相当生动过瘾,但是剧本里的虚构成分还是占了上锋,许多戏剧化的情节接踵而至。

其次是人物刻画有点过火,很明显看得出是“演”出来而不是真情流露的塑造,对比《天知道》的女主角,这部里男主角的暴躁性格有点让人费解。

反而是弱智弟弟的表现更自然,开头和结尾的两幕戏让全片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与孤注一掷的宿命感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尤其是结尾的一幕拍得相当感人。

也许萨弗迪兄弟并不想重复《天知道》的旧模式,再加上有了充足的成本预算,于是他们开始放胆尽情开展电影实验,而配乐的运用可谓最突出。

本片的配乐比重是他们迄今作品里最多的,而且一反之前的小资爵士情调(《被抢劫的乐趣》和《长腿爸爸》),这回选用了电子乐。

既怀旧又极具未来感的配乐让我联想到70年代意大利的Giallo电影,游乐场那段最有“情调”,七彩霓虹灯光与电子配乐扭结出极度迷幻的视觉冲击;而片中更多次出现马丁斯科塞斯的黑色犯罪片致敬(《下班后》的海报与《出租车司机》的浮想),充分展现出导演对纽约这座城市一直以来的款款深情。

萨弗迪兄弟透过独特的美学风格炮制出一个前所未见光怪陆离的纽约面貌,暗中契合了主角躁动不安的性格,以及故事里令人绝望的宿命感。

 9 ) 谁的“好时光”

一场糟糕透顶的午夜之旅,戴着耳机,配上迷幻电子音乐和帕丁森的朋克造型,真有种喝酒喝嗨了的感觉(按我看的版本的字幕就是“茫了”)。

选晚上看这电影真是选对了,像是看电影的同时玩了一部剧情游戏,后半段的戏剧性太强了。

各类突发事件将哥哥与弟弟拉的越来越远。

全篇光看表面就是糟透了的一天,完全跟“Good Time”搭不上边,但看到最后,听到白发老医生说了句“你会在这有个好时光的”,才感觉到那么点意思。

自闭的弟弟丹尼开始接触同类,开始迈入“有爱”的生活,尽管仍然思念着哥哥康尼,但最终还是接受并开始慢慢融入“社会”。

我相信康尼是真的爱着弟弟的,但他也无法为弟弟找到合适的道路,因为康尼自己就是为生活“卡着”的人。

试想,如果那晚哥哥真的在医院里救出了弟弟,在全城通缉的情况下,他们将面对的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至少现在,康尼的入狱及自首,换来了他最爱的弟弟的“好时光”。

 10 ) 影评,好时光 Good Time

说起Robert Pattinson,笔者脑中立即跳出两行信息!

一,《暮光之城》的男一号、Kristen Stewart的前男友二,相貌出众,演技平平主观而片面的论调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直到今日,笔者有幸接触了电影《good time》,才终于摘下了这副”有色眼镜“。

美国电影《Good Time》(好时光)作品类型:犯罪、剧情主要演员:Robert Pattinson(饰演Connie)故事概述:讲述银行劫案后,弟弟Nick被警方控制,侥幸逃脱的哥哥Connie为了救出Nick而采取了一系列疯狂举动上映时间:2017年8月11日在美国上映

作为一部风格鲜明、格调异常的影片,Safdie兄弟用电影语言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非凡才华。

不俗的评分,超高的人气,显明了一切。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镜头,走进故事,边看边聊。

I,明星演员,演技大爆炸Robert Pattinson献上影帝级表演!

从《暮光之城》的Edward到《大都会》的Eric,从《沙漠女王》的Lawrence到《迷失Z城》的Henry。

近年来,Robert Pattinson不断尝试新角色,拓宽戏路,打磨、精炼演技,挑战极限。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成长不少!

曾经那个“雏鹰展翅恨天低”的懵懂大男孩,如今已经华丽蜕变成了“雄鹰展翅吞天下”的成熟演员。

剧中,Robert继续挑战自我,饰演一位内心充满矛盾的悲情人物Connie。

(何谓“内心矛盾”?

一方面,他不务正业、妄想不劳而获;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关心患有智障的兄弟Nick)

当所有的负面情绪(人生窘境、现实压力、内心纠葛)汇集在一起时,Connie失去了理智,踏上了不归路。

这一路,五味陈杂,各类情绪纵横交错。

打劫时的紧张->逃跑时的慌张->得知Nick被警方带走时的焦急->由于赎金不够、无法”开后门“救出Nick时的无助->去医院营救弟弟时的忐忑->发觉救错人后的愤怒->利用瘾君子提供的线索、发现一线生机时的激动->计划落空后的懊恼->最终落网时的茫然

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绪,被Robert Pattinson完美演绎出来,惊艳!

(说句题外话:从某方面来看,Robert Pattinson与Daniel Radcliffe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历练方面有不少共通之处。

)II,电子音乐,high爆全场Oneohtrix Point Never(Daniel Lopatin)的加盟,使得本作的音乐编排完全凌驾于剧情之上,特别突出。

轰鸣不息的电子乐章配搭上如梦似幻的视觉影像,足以让观众迷失在导演与音乐监制营造的迷幻氛围中,不能自拔。

不过,浓重的配乐烘托是一柄双刃剑!

有其明显的优势,也有其显著的劣势。

就优点而言,可以让每个人在观影过程中全情投入,宛如打了鸡血一般,疯狂痴迷!

从缺点来看,这种喧宾夺主的设定套路颇有哗众取宠之嫌,形式大于内容!

III,手持摄像,粗糙、迷幻、带感手持拍摄的大量运用,是本作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虽然画面的晃动感与用光的随意性,让不少观众颇有微词,但平心而论,或许只有这样的画面质感才可以无缝衔接上狂躁、迷幻的背景音乐。

狂乱、疯癫、粗燥,阴暗、杂乱、虚幻,本作的影像风格,真是莫名带感!

IV,故事片段,散乱、无趣、彷徨如果导演Safdie兄弟可以用心编写剧本,如果音乐监制Daniel Lopatin可以稍许收敛一些内心的躁动与激情,如果影片的构思可以平衡一下剧情、音乐与画面三方的比重,或许这部作品的成色又会再度提升。

可惜这只是“如果”!

在我看来。

强势的配乐,直接吞噬了弱化的叙事,剧情的走向犹如“嗑了药”一般,致迷致幻。

全程单靠Robert Pattinson一人的玩命出演,根本无法撑起整条故事链,尤其是剧情进入下半段之后(就是从“Connie坐在车上听瘾君子自述”开始),节奏一下子凌乱了,随之后续的叙事环节一蹶不振...

纵观全片,作品在音乐上的强大表现仍然无法填充剧情饱和度上的极度缺失,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形式主义”的空洞感。

虽然观影过程爽快度爆表,但曲终人散之时,这一场迷幻、茫然的春梦又能留给观众多少回忆?

导演★★★☆☆(风格浓烈,相比于两人3年前执导的《Heaven Knows What》更为偏执)演员★★★★★(Robert Pattinson的主演+Benny Safdie的客串,配的不错)剧情★☆☆☆☆(单线剧情,很弱,与配乐、画面相比,更弱)视效★★★★☆(手持拍摄,很随意、很带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的下去)音效★★★★★(迷幻电子音乐很牛,完爆剧情;Iggy Pop献上的ED“The Pure and the Damned”也是让人眼前一亮)推荐度★★★☆☆(对于剧情党来说,这部作品纯属“鸡肋”;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部影片绝对不会让你无聊)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好时光》短评

#2017SIFF#前一个小时节奏大好 手持+配乐+霓虹灯 看的人又急又躁。直到碰到那个满口fxxx的loser 游乐园鬼屋和大狗 躁的就有点过了头。帕丁森的劲儿特别对 特别想跟着他亡命天涯。

6分钟前
  • nobody💫
  • 推荐

亡命之旅 表达啥

9分钟前
  • 方舒逸
  • 较差

什么烂片

14分钟前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很差

抢完银行,哥哥对弟弟说:“你真太棒了!”“你觉得如果没有你站在我身边,帮我压场子,我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我的天,多么真挚的鼓励!太重要了。哥哥真的好棒棒!

16分钟前
  • 盐粒
  • 还行

看的精疲力尽

19分钟前
  • 蓝渐层猫咪
  • 较差

原来弟弟是导演之一演的,五方的好时光还在后头呢

20分钟前
  • Liberating
  • 推荐

1. 摄影不错,在有限的空间内,音乐完全起着推动情节的作用。2. 但有那么好吗?

24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从头到尾白忙活了一场,开头那里像是断片了似的,整个故事像是在拼凑,写着剧本突然想到什么就接上去了,智障弟弟的演员演得那种目光呆滞很形象。

26分钟前
  • 白开水
  • 较差

一个越是困兽犹斗越是沉沦的犯罪故事,可惜意犹未尽。萨弗迪兄弟大胆选用霓虹的调色和迷幻的电音讲述绝望的主题,故事讲述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吸引人。五方这是离撸奖又近了一步啊~(虽然还是撸不到哈哈)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失去了在大银幕上观感的浸入式体验 灯光效果和声效效果都大大减弱 剧情的短板就暴露出来 除去男主和弟弟之外 其他人物都过于扁平化 一夜的纽约狂奔 各个人物难以逃脱的宿命结局

29分钟前
  • MR.Charles
  • 还行

配乐确实足够迷幻,电影更多的是迷乱。

34分钟前
  • 白发生
  • 还行

对这类片子也审美疲劳了,但确实不错。最后一次四星,以后类似的最多三星。另外表演也就还好吧,哪有你们在戛纳吹得那么神。是为了鼓励花瓶成功转型实力派吗?

39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从抢劫银行开始就犹如泥沼,让兄弟俩步步陷落,无法回头,又导致更多的人陷落……倒是蛮喜欢镜头语言的,特别喜欢音乐,很配这部电影

44分钟前
  • 得失寸心知
  • 还行

纽约一天一夜,不仅展现萨弗迪兄弟天才般狂躁迷乱的作者风格,更惊艳于帕丁森进化到瞳仁都在演戏,收尾不动声色释放出多个层次、上千钧力的感情。上警车对接走房间的这两场戏是今年对我最有冲击力的观影瞬间,“如果你曾感受到爱,请走过这个房间。”为这群脆弱又迷茫、放肆又压抑的人们心碎了一地。

45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不知道演了个什么名堂,感觉比较飞,音乐不错,比较抢戏。。

46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迷幻、强烈、饱满,电子乐和五颜六色的光彩,让人一下子就陷入了这个惊心动魄、躁动不安的漫漫长夜。。

49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太躁了,看得难受

50分钟前
  • zison草莓酱
  • 较差

电影的音乐真的很棒,甚至有些喧宾夺主了,无比洗脑,看的时候只知道跟着晃脑袋别的什么的不愿想了。就剧作来说,没有天知道那么粗粝的真实,或许是为了塑造主角在其他副线配角不得不做些牺牲吧(比如李的角色)。一点明星光环都没有了的帕汀森在镜头贴到如此近的时候完全释放了自己,蜕变了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荒乱一夜。几乎全片都是特写近景,电音当作鼓点在焦躁的心间敲击,霓虹灯再为此添一份猩红。天光大亮,所有的一切随着他坠亡。“如果你爱过别人就穿过房间”,或许尼克不知道,他的哥哥为了他穿过了整个城市。

52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表演,视听,配乐单独拿出来都相当具有水准,但是何在一起就实在是用力过猛,使得电影想向观众传递的东西犹如洪水一般迸流而出,看得人稍许有些生理不适,其实导演真的没必要这么拼的!

5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