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这部电影,一大一小就两个乞讨者,邋遢的装扮,一路上的小偷小摸!
父亲对儿子拳脚相加,一点也不像一对父子。
直到最后才发现父亲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失手将猥亵自己儿子的马克思打死。
我相信主人公一定想起了自己父亲,对自己没有人任何照顾 ,仅仅是为了给一个教训把自己丢弃在没有人烟的荒漠,自己一直混迹于监狱,遍体鳞伤。
而自己对儿子没有照顾,致使儿子被人猥亵。
人们都说父爱不流于表面,我想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
在盐沼那一段就能体现出父亲的心软。
直到最后,父亲看到警察来了,却不想再回到监狱,让儿子去找他母亲,自己吞枪自尽。
其实片中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片段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个中缘由全凭观者自己体会了。
影片里父亲显然不是现代文明里合格的父亲,他偷抢,暴力,而母亲呢,我不知道该不该责怪她,如果从母性出发来评价,她愧为人母,能把孩子抛下,并在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就说他们不能留下,她就太自私了,父亲不会照顾他,甚至用极端的手段训练他,却从不曾离去,这不是我们现代文明教育后代的方式,一个穷途末路的父亲,没资格精细,和苦情,他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离开的时候,把他的技能,本事教授给儿子,电影前半部分,都会让人恨不得杀了这个混蛋的爹,但慢慢的发现也没有那么坏。
再到最后的反转,合情合理,感情在一点点的冲突中累积,说出我爱你的时候爆发,这里就是能陪着孩子的终点了,而孩子终于没有像父亲那样暴戾下去,最后跳进水里那是有多么不舍,让人心酸从此在不会有他的手托着,而他交会孩子的本领,变成了孩子的一部分,也许在水里就像在父亲的手里。
每一个片段都是现实,看着揪心难受,坚持看到最后忍不住泪流满面。
一路逃亡没有未来,对生活没有希望,只剩眼下当前。
面对再次进入监狱,父亲选择了放弃,他有自己不能承受的,孩子终会理解。
无论放弃还是逃亡,对他来说已区别不大,仅仅出于本能。。
他的坚硬不必担心这一路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因为他从不犹豫担心,孩子的心自然会比现实更坚硬。。
最初孩子是懦弱的,却有一个如野兽般的父亲保护他。
可是这种保护触犯了人类社会的规则,父亲如若自首,未来10年,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10年,他将在狱中度过,而孩子依旧是那个懦弱的孩子。
所以他选择逃亡,他要争取每一秒钟教会儿子成为一个男人,可孩子是不懂的。
结局孩子报警,结束了他们的旅程,成长的旅程。
孩子是成长了,舍弃了心爱的大黄蜂汽车。
这个男人唯一能教会儿子的东西,他做到了。
炮也打了,儿子也教了。
他如此狼狈的人生已没有自己所能留恋的东西,所以他选择自杀。
心情低落的时候几度地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地看完了这部片子,因为我一直心存希望地想说是不是应该给小男孩不算很糟糕的结局呢?
最后怎样呢?
我出乎意料地没有内牛满面(反倒是现在回想剧情才有鼻子微酸的感觉)。
从影片一开始我就有期待这位带着孩子逃亡的父亲会用怎样的方式为自己的过失向孩子忏悔。
而总共说过三次“对不起”,一次在湖上行驶,父亲告知孩子MAX已死的真相,孩子怨恨地说MAX更像是自己的父亲时,这位父亲把孩子独自留在冰冻的湖面上步行几小时;第二次,在国家森林公园露宿,父亲发现男孩像姑娘一样涂满五光十色的脸,一怒之下狠狠地抽打了他(我想也许父亲在抽打男孩时想到的是MAX对男孩的所为,这也是MAX死亡的原因);最后一次,是在父亲开枪自尽的前一夜,崴脚的父亲爬行着希望男孩能在自己的身边,“对不起对不起,可是我是你的父亲啊!
”那一刻他终于释放了他一直不愿表露的恐惧。
三次对不起,当然远不够补偿他对孩子造成的心理悲剧,我在想究竟要在哪里改变一下人物剧情,事态就会大逆转呢?
当孩子的时候,往往要被动地承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因果关系。
让人绝望的是: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但事已如此,该怎么办?
父亲选择的是逃避,母亲呢?
(我和小男孩一样是真的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妈妈不要他),而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一路跟随跌跌撞撞。
最后的画面,孩子惊惶失措地朝向警察奔跑,跳入水中,一阵扑通挣扎之后,仰面漂浮在水面上。
你能想像一下仰泳的感觉吗?
只见一片蓝天,周围的水声嗡嗡地进入耳朵,我宁愿相信那时候小男孩体会的不是恐惧,而是一段旅行结束之后能安定生活,长大成人的期待。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发达国家?
但是却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群体。
在澳大利亚待的几年里碰到这样的人都会在想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像垃圾一样地活着?
是因为国家保障太好了?
所以它们觉得不学习不工作也能活下去?
我很佩服原著作者,能够将毫不留情地让澳大利亚整个社会去直面她的各个阴暗面,这伤疤揭得很深:恋童、家暴、缺乏教育、不愿意工作、单亲和离婚率、民族融合(白人与土著人,以及白人与阿拉伯裔)。
另一方面,电影中却展示了各种澳大利亚特有的让人窒息的地貌,没有去过澳大利亚的人可能真的不敢相信。
因为那些画面加上澳大利亚电影中特有的安静至极的背景音(澳大利亚地儿大,人少,所以就特旷,所以电影背景音总是特静,仿佛能听到很远的地方),会让你产生一种“这是天堂吗?
”的错觉。
:-)这对父子垃圾般的人生却搭配了如此令人惊叹的美景,真是个无情的电影
父亲带着儿子开始流浪。
一路上,为了生活,他们偷车、偷吃的,睡公园。。。。。
他带儿子去前妻家蹭早餐,孩子多么依恋母亲,多么想留在母亲身边,孩子反反复复的说着,羊妈妈是不会丢下羊宝宝不理的。。。。。。
慢慢的,我们知道了真相,父亲的好朋友是个恋童癖者,他亲近儿子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怒打了好友,然后带儿子离开,前妻不肯收留他们,于是他们开始了流浪人生。
孩子渐渐变得坚强,也越来越懂事,他学会了游泳,他学会了开枪,他慢慢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了。
或者他厌倦了流浪,他想过安定的生活,他把它们的藏身之地告诉了警察,他骗父亲扭伤了脚,他用枪把轮胎打爆。。。。。
父亲在知道是儿子报警之后,反而很平静,他对儿子说,你做的对,我爱你!
他紧紧拥抱着儿子,老泪纵横。
“你会照顾自己了,你会好好的”!
父亲放心了,在儿子转身离开之后,他选择了离开尘世,或许他也厌倦了流浪。。。。。。。
只是,这孩子真的很可怜,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稚嫩的心灵要怎么承受这么大的痛苦?
父亲是解脱了,可是孩子呢,他一辈子都不会安心。
你会好好的!
你要好好的!
希望真的可以如此!
即便是有再多的不舍,也是要随父亲流浪去的。
在一个陌生的处处充满恐惧的屋子里等待出去觅食而迟迟未归的父亲而后却亲眼目睹了刚刚给予自己温暖的姑娘被父亲粗鲁相逼并抢走了车。
可他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好奇,在脸上涂抹了化妆品,而遭到父亲的一顿暴打,血和眼泪毫无遮掩的混在一起灼烧的痛掩盖了一切被父亲没有防备的推进了湖里,只为要学会游泳。
因为不理解父亲为何要出手相击max叔叔而直面指责,被父亲毫不犹豫的赶下了车。
当不容跨越的情感和侵扰的因子一并袭来的时候,孩子报了警。
设想过无数个体面的结局在一声枪响后,瞬间空白很多时候,外表总是过于丑陋和残酷,就如同父爱一般而父亲们总是笨拙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孩子示好,仿佛是有着语言智障的大孩子一般。
当他看着儿子踉跄的拿着枪可以射杀猎物,扔进水里还可以慢慢游到岸边那无法投递压抑的感情只能用its right来替代的时候父亲的身影被压缩成一枚暗沉的壳,久久的守在那里。
也许在孩子跳进水里仰浮的那一刹那,他会明白父亲也许,他永远也明白不了简单粗暴也是爱
深夜看的,这是一部非常非主流的电影。
本来以为是关于父子的温情公路电影,结果看完的感受就和电影里澳大利亚的荒漠一样硌人。
在父亲犯罪后,父与子,一直在逃亡,睡过坟地,劫过汽车,一路风餐露宿,直到终点。
每一段扭曲的关系都有其必须被正视的错误。
父亲爱着儿子,也在伤害着儿子;父子保护儿子,也扭曲着儿子的人生。
直到父亲哭着和孩子告别后含枪自尽的那一刻,我才真正领会到人性是如此复杂。
电影里暴戾的父亲也有一个曾经抛弃他的爸爸,这个让人愤恨的父亲其实在每一次伤害儿子后都在试图修补已经千疮百孔的父子关系,只是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
我能感到他对儿子笨拙的爱。
“你有多怨恨自己的父亲,他就有多爱你。
”看到chook给自己化妆我不认为他是娘娘腔,他太想有个妈妈了,我心里都为他发苦。
给自己化妆只是这种心理的在外投射而已。
“绵羊都不会抛弃自己的宝宝。
”可是他却被妈妈抛弃了。
不管是父亲的暴戾,还是母亲的缺席,痛苦果然可以算作遗产的一种,深深扎根于下一代的心中。
PS:电影片尾那首歌真好听。
感觉所有无处安放的情绪在身体里叫嚣着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想哭的感觉。
一个邋遢,暴力,冲动的父亲带着儿子,踏上一条亡命之路,儿子很不愿意,多次回忆以前安逸快乐的生活,渴望拥有浓浓的父爱与母爱,这恰恰与现实相反,现实的冷酷不断的考验着我们的生存能力,而这位父亲教的不是数学,物理,他教的是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当我们陷入绝境的时候,最后拥有的就是这些,它不华丽,甚至有点冷和粗糙,就如父亲的爱一样。
但这爱是至纯至刚的。
影片结尾所寓含的情感很丰富,将情感升华,父亲看到了孩子的善良,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欣慰地离开了……
不看文艺片了
雨果天生就是演坏蛋的命。一开始就知道爹要被儿子给害死。最后果然。好绝望啊。
不太行
为了看艾瑞尔湖而下的电影 平庸的电影 没有《我的父亲,罗穆卢斯》 好看~~
发现……南澳有盐湖
简单却蛮耐人寻味的。
sb x 2
天空之城。
有点压抑
那些莫名的恨,源自于有些暴戾的爱。陪你走完最后一程,我才看清楚来路。 .爱死了这样的风景
和剧情一般,我陆陆续续花了4次,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部90多分钟的电影看完。当经过重重阻隔,父子心相连时,戛然而止
怎么会有人认为它赞过我们俩…片尾曲好听!
感觉怪怪的
3.5
xzd
总是拍温情的公路片,也要看看暴力偏执狂是怎么当爹的。他当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儿子,虽然那个方式并不可取,我忍不住想,他是怎么养成的这套行为准则呢,也有一个暴力狂父亲吗?
So Sad...
想去澳大利亚,想去埃尔湖
父子,结尾一般
善良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