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电影可以是好友介绍的,可以是电影院最新上映,可以是看评分而去看的。
而这部电影,却是在我大学的最后的一夜看的,没有专门特定看哪一部,没有专门看那类型的,我就是在百度视屏的电影推荐下看到的,可能是因为看到张静初主演的吧,我承认张静初是比较耐看,而且整部戏下来,也就靠张静和克群的个人魅力支撑着整部戏下去,这样我也就看完了。
我在大学里面看过很多的电影,可能有些不记得了,但这部可能不是最好看的,确是最后看的,人们总是想点事情来记住自己所做的事,尽管这事是多么的平凡,要么是在最先,要么是在最后的时间里就会赋予它特别的意义。
你在谈论着别人的时候,别人的事件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可能依然是无处可逃,措手不及。
如果不能好好爱,就不要勉强在一起。
在有好选择时,关于过去的也无济于事,最终覆水难收。
如果没有选择,我不知道。
张静初理想化的角色确实活得潇潇洒洒,直率天真,冲动时都可以“无忧无虑”的去做。
不留一点情面,以后的事,以后再安排,不要把委屈挂在嘴边,不要迎合所有人。
可在生活中,我不知道。
潘粤明的所作所为最终也没有得偿所愿。
不得不说出轨,改变了原来的生活。
本片讲述,帅气富二代独爱倔强灰姑娘,一番大波小折后修成正果——等下,你肯定要说,这在台湾偶像剧里都快演滥了耶,好意思搬上银幕哦。
其实说白了,戏剧的基本套路就那么几十种,况且你若鄙视台湾偶像剧,那么高大上的好莱坞也拍过这种故事,1993年的美国片《窈窕奶爸》中,罗宾•威廉斯和老婆闹婚姻危机,后者带着儿子,随即就跟多金大帅哥皮尔斯•布鲁斯南打得火热,看上去比《脱轨时代》还童话呢。
巧的是在《脱轨》里,台湾偶像剧本身就被解构了一把,更叫人不好意思说三道四。
综合来看,本片的故事既不是《窈窕奶爸》好男人追老婆,也不是《单身男女》两男追一女的诙谐喜剧,重心在女性的抉择。
所谓“脱轨”,片中没有解释,我的理解是,张静初脱离原有的情感轨道,拥抱新的人生,挺有喻意的嘛。
用半吊子心理学分析一下,张静初的角色是个很缺安全感的女人,所以当年“很多人追”,她会选择如此平凡忠厚的一个(当然影片也教导我们,人不可貌相,尤其涉及床事,面相忠厚的乌鸦照样黑),所以她会甘心任劳任怨做六年保姆,虚掷女人最好的年华,同时受到影响,她的情绪大起大落,容易绝望,做事冲动又不可理喻,动辄跟个孩子似的要死要活。
从潘粤明的角度,这老婆确实不省心,他的抱怨也不无道理,我曾经认识一个类似的姑娘,只因冰淇淋分少吃了一口,就认为受了冷落,黑着脸赌气半天,令人头痛不已,但比起张静初半夜做个恶梦就要跳楼,委实小巫见大巫。
可尽管如此,潘的辩解就像《失恋33天》白百合的前男友一样无力,毕竟是禁不住诱惑犯错在先,归根到底,还是懦弱,还是自私,爱不起又放不下,男人窝囊无能到这份上,没法不叫人看不起。
闪回很少,而且基本上在秀恩爱,观众作为局外人,光听两口子吵架,很难了解他们的婚姻真正出了什么问题。
直接呈现又太赤裸裸。
只有通过和富二代吴克群做比,才能摸到门道。
别的不说,就看说话的艺术,医院那场戏,两人同样是指责张不理智,潘粤明只将她激得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吴克群一开口,尽是闪展腾挪,顿时让她心悦诚服认错,又是涕泪交加,又是破涕为笑,既摆平了矛盾,又离芳心更进一步。
可见哄人这门学问,学得精深效果出众。
潘粤明如此不懂女人心,当年能抱得美人归,只能说死缠烂打对选择障碍症患者确实管用。
后面还有一场戏,吴克群解释自己私生活,那些美女“都不真诚”,潜台词人人都懂,但他紧接着打了一张意义双关的亲情牌,说小时候父亲身边的女人,都摸着他的头说话,只有母亲会捧着他的脸,其中流淌的暖意,足以融化芳心一百遍啊一百遍。
一个男人贫嘴太多,容易给人不靠谱的印象,大少爷既懂得避重就轻耍耍无赖,也善于用视频流露玩世不恭面目下的真情实意,那是任何油嘴滑舌都代替不了的。
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可能被几句贫嘴、几场表演就唬住,对于张静初这样感情坎坷的熟女,唯有以诚相待,才能心心相印,“做戏要做全套”嘛。
影片也费篇幅展现了潘粤明后悔莫及和失魂落魄,以及种种复合尝试,但我就是很难对他同情起来。
不客气的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后他万般努力不成,竟意图强吻,完全冲毁我们的最后一丝移情,只觉得一种气急败坏的猥琐。
一般三角格局的爱情片,总会构成均衡,呈来回拉锯之势,比如《单身男女》吴彦祖和古天乐轮番斗法,给人悬念,而本片基本就是一边倒,看点是“脱轨”如何完成。
按照常理,大众应该同情屌丝,比如《我的老公不靠谱》,帅哥再深情万种,我们总盼着阿sa能回到郑伊健的怀抱,可本片的潘粤明,实实在在是被当做扶不起的阿斗来塑造的,不是没有悔改之意,只是太晚也太无力。
也有些出戏的地方,台词过于文艺化了,冒出“上帝天使”之类也就罢了,张静初还不时说些语法严谨、比喻精妙的大长句,而且是在气急败坏的情境下,语言学博士也驾驭不了吧,《小时代》四姐妹估计会佩服不已。
张静初一路被人叫着“阿姨”,但她的妆容却从少妇一路呈年轻化,后面有几场室内戏,灯光打得无懈可击,简直能穿越到《致青春》去,当然,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新生的爱情给了她滋润。
走进影院前,我有几分惶恐——这种浪漫爱情片肯定情侣满场,我一个人夹在中间,难免尴尬。
但《脱轨时代》实际很适合单身男女独自观赏,它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许下可能令双方都受伤的承诺,乃至要用烧照片这样残忍的方式来诀别记忆。
爱情中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保证追回芳心的锦囊妙计,没有能将浓情蜜意拼凑复原的时光机器,一旦你与幸福失之交臂,用多少的努力和颓废都找不回来。
在这个“脱轨”等于追逐自由的时代,假如一开始无法保证爱她到底,那就不要轻言爱。
(文/方聿南)
本来已经很困倦的我在孩子睡着后为了在削铅笔时眼不闲着(顺便说一下,我好像得了强迫症还是叫别的病,眼睛闲不下来,没什么事时不是得看点什么书,就得开电脑或者电视。
也许这样让自己始终忙着点什么,自己也就没有了空虚感。
不知道。
所以我常开着电视做家务,看着电脑吃饭等等,这导致我的工作效率比较低。
)就顺便点开了《脱轨时代》的页面,本来只想削完铅笔就关上,但却耐不住自己经常喜欢穷根追底的个性,竟然还是将其看完了。
看完后已经12点多了,脑子里停不下来地在想,现在怎么有这么多这类的电影呢。
大银幕要有大手笔,不拍点好看的景实在对不起我们的观众,而且不到外国取点景就不好意思进院线。
所以好多电影现在简直成了风光代言片了,一部电影火一座城,这买卖不错啊。
正像《非诚勿扰》的杭州西溪和日本北海道,《泰囧》中的泰国,《等风来》里的尼泊尔,《私人定制》里的海南和苏州,以及这部《脱轨时代》里的很令人意外的旅游目的地——以色列。
既满足了银幕上的风光旖旎,又解决了当地的旅游宣传,简直是双赢至极。
所以说,《脱轨时代》本来还应该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以色列之恋》,比现在这个大而无当的名字更振聋发聩(后来发现这片子的确有个别名叫《爱在耶路撒冷》,文艺范。
)。
但是我们却不能忘了一点,这毕竟是电影故事片,不是风光片,再美丽的景色如果脱离了剧情而反复出现也会令人莫名其妙而不是沉醉其中。
我们曾经有过1980年的《庐山恋》那样剧情与风光结合比较完美的例子,而在这部《脱轨时代》里,我们实在感受不到这个以色列之游跟剧情的推进有什么太大关系。
所以为了使以色列风光出现得自然得体,就给许可安排了导游的工作,这一安排解决了以色列风光出现的问题,却使剧情出现了不自然的裂隙。
比如说,从许可的回忆和刘光芒出轨后她强烈的反应来看,她像是家庭妇女而不是个职业妇女,正像她的闺蜜毛毛对刘光芒所说的,“一个女人,一天到晚给你在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
”而在她的回忆里也充满了哀怨和愤恨,“我任劳任怨给你做了六年保姆,一把屎一把尿帮你把儿子拉扯大,我天天买菜时为了十块八块跟人讨价还价,我不买化妆品,我不买漂亮衣服。
我把这些都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你还拿我省吃俭用的钱出去跟小女孩开红酒玩浪漫。
”这真的是一个整天飞来飞去的80后导游吗?
她是生活在一个怎样封闭的世界呢?
她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出轨这种事吗?
她没有听说过“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吗?
她的不由分说的离婚和强烈的感情洁癖,对一个本来没想破坏她家庭的小三的不依不饶当面揭穿甚至因为她泼了自己红酒就当众将其推入水池要与之同归于尽等行为看起来多么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人物,甚至可以说来自于十八世纪都不为过。
然而如果按她所说她真的把她的六年全部都奉献给了家庭孩子和老公,她在那个如此巧合地多次出现在她身边的“高富帅”面前怎么可能那样镇定从容,甚至是游刃有余。
尤其是她在知道闺蜜毛毛喜欢“高富帅”的情况下,还在前夫面前拿他当挡箭牌,有意无意地给自己制造相处机会,而当“高富帅”向她表白时又假装不懂。
“高富帅”对她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就连瞎子都看出来了,她还假装无辜地问,你怎么还没女朋友,难道喜欢男的?
这能不能看做是对“高富帅“的挑逗呢?
所以说,对许可的设置是自相矛盾的。
而她和“高富帅”的爱情更加经不起推敲。
只能说这是我们的主创给我们妇女同志们的一剂强心针和安慰剂,好像只要是你离了婚,或者跟男友分了手,你立马会活出个人样,立马会光彩照人魅力无限,前夫和前男友会哭着喊着追悔莫及,跪在脚下祈求你原谅,而你还会遇到一个比前夫或前男友更高更富更帅的口味比较怪异的男人,会对你一味地死缠烂打,把你所有想象到没想象到的浪漫都演绎,所有的愿望都满足。
真的会是这样吗?
广大妇女同志们。
这个梦来得的确很完美,值得回味再回味。
可是我们清醒地知道如果你真的是因为老公出轨离了婚,最大的可能性是小三上位,花你的钱住你的床睡你的老公还打你的娃,而你却很难再遇到所谓的爱情,甚至连合适再婚的对象也难找。
或许这就是现实和电影的差别吧,所以我们才需要电影的麻醉。
不过,我还是想说现在社会上那么多大龄剩女都还在水深火热中等待解救,我们的导演们就别再蛊惑我们的良家妇女走离婚之路了。
还有,这部电影为了场景的美而不顾人物情感的逻辑性,使得有些场景显得美丽而孤独,前后关联性不足。
比如烧照片的一场戏令我印象深刻。
刘光芒费尽心机想要挽回许可的心,买了生日蛋糕拍了拍立得的照片,还拿出往年的大量照片,按正常反应许可应有各种感动,而此时的许可却冷冷地将照片一张张点燃,又一一插在蛋糕上,那一簇簇燃烧着的小火焰将画面烘托得如诗如画,把她内心的极度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却多少显得不合情理。
要烧照片难道会连孩子的也烧掉吗?
作为一个母亲恐怕不会吧。
爱之深,恨之切,从前面许可的各种反应看,许可对刘光芒是有感情的,她会那么决绝地烧掉照片吗?
因为这么做意味着彻底的告别,刘光芒如果是正常人就不应该再纠缠她了。
所以有了这场戏,后面大海前的纠结已经多余了,刘光芒是得有多厚的脸皮才能再鼓起勇气带着孩子四处找她呢?
所以我们说导演是为了场景的美而忽略了人物情感的内在联系性。
当然,其中的优质小三为什么会爱毫无光芒可言的刘光芒那就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了,这得是多么“空穴来风”的爱啊。
所以我会记住那如梦如幻的大海、沙滩,那飘荡在迪士尼的欢声笑语,甚至还有那被许可揶揄着在夜空绽放的烟花。
但我无法相信这份建在沙滩上的莫名其妙的爱情。
我还喜欢电影里那个刘光芒在落魄的日子恍然看到以前的两人嬉闹欢笑的场景,虽然这也许是模仿来的,但我还是挺喜欢的。
但是结局的莫名其妙让前面不断反复闪回的回忆变得无所归依了,既然两人都在回忆,甚至都在坚持着看对方喜欢的节目,而且还有小宝宝在中间,毛毛又在极力撮合,很显然在反复提示着二人复合的可能。
而电影最后不知怎么用一句驴唇不对马嘴的“我们苦苦追求和深爱的人白头偕老,却很少提醒自己享受当下的幸福。
”结束全篇。
似乎又暗示了许可要享受高富帅的追求了。
真是很多余的一个结尾,如果注定要开放性结局,不如就结束在许可一个人站在蓝天大海间洁白的沙滩上那个唯美的画面里。
另外,还想说的是许可不断相亲却总遭遇奇葩的一连串快速切换镜头毫无创意,就算是向《征婚启事》致敬吧,对剧情的发展没有太大作用,只是为了逗一乐,但又乐不起来。
我们的搞笑+言情+文艺总是既不搞笑,也无纯情,最后文艺也不彻底。
每部国产爱情片都是一颗持续释放有害气体的生化武器 ,让工作一天挤完地铁正处脆弱的心灵受到二次伤害,看一部抑郁一次,可惜打算吃这行饭,只好找个经典好片脑补一下,再下楼吃个饱撑,然后继续死磕。
深觉老师有句话讲得很对:你想做编剧怎么能不看国产片?
这句话暗合了一条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总结下国产爱情片的看家本事:小三出轨闹离婚,夜店约炮没真爱。
电影总毫不吝啬的把我们生活中最焦虑的事放大十倍凑在一起展现出来,让已婚的满心不安,未婚的恐婚更甚。
中国如今的离婚率高居世界第二,影视作品在其中也是有几分功劳的。
言归正传,回到这部片子,常犯的错误基本都犯了:人物符号化,剧情推进全靠巧合,桥段俗套全靠台词耍嘴皮子往过蒙混,情节线逻辑不严密人物玩失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其实一辈子只做坏事更难。
拍一部丝毫没有出彩之处的电影也很难。
做为学习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精华亮点找到,学会。
这部电影在演员的挑选方面比较成功,无论是潘粤明的本色出演还是小男孩的可爱暖心都让人观之难忘,朱珠(饰毛毛)班嘉佳(饰YOYO)的气质也都和剧中人物颇为吻合。
最出彩的是吴克羣(饰康少),把一个温柔细腻又满身风流气息的富家大少拿捏的恰到好处,嘴角的笑掩饰着心中的爱却被深情的眼神出卖掉。
他的帅气让人常常忍不住去原谅剧情的俗套。
一部都市爱情片俊男美女的重要性不亚于剧本。
这部电影另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对女主许可的职业设定:英文导游。
因此片子顺理成章的出现大段大段的异国风光(以色列),视觉画面的丰富,在做为视听艺术的电影里很重要。
最棒的两场戏,一场是医院里,许可和康少,康少给许可看电视里YOYO落水的新闻,然后一脸正色的说着极不靠谱的如何正确“谋杀”,那边许可看着电视里下水救起她的康少,满脸担忧的康少,为她做人工呼吸的康少,泪流满面,最后做结的是康少的那句:不知道为什么水里会有卫生纸,让许可破泣为笑哭笑不得。
这场戏即对前面戏里的道具伏笔进行了再次使用,又有人物行为的倒错设置。
另一场是刘光芒家中,许可的生日。
许可拒绝留下来一起吃饭,刘光芒一怒之下倒掉努力学做的一桌子菜,残留着食物汁液的盘子拿开,桌子中间的玻璃下压着一束迟到很久的玫瑰。
许可留下来吃蛋糕,蛋糕上没有插蜡烛,而是插了点燃的拍立得照片,是她和刘光芒7年的婚姻记忆。
这两场戏是本片少有的运用电影视听语言而非其它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方法来讲述故事。
另一件值得肯定的是,在国片普遍虎头蛇尾,后劲不足的大势下,这部片子的后三分之一难得了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烂尾。
此篇不完整的片文不做为影评,只是观片这部电影的从学习的角度的一个自我总结。
三种女性,毛茸茸妩媚招摇,圆滑现实,典型现代社会交际花,未达目的可以使尽手段,眼里只有钱,或者是有钱的男人,绝对的表面光鲜、实质糜烂,习惯性攀高附贵,绝对不会被说傻,一种靠姿色生存且生存很好的现代生物;yoyo漂亮性感,锐利干脆,自私真实,没有道德底线但也不以钱为最终目的,以年轻为资本,对于婚姻状态疲软的颓废大叔之流毫无抵抗力,应该在传媒文艺圈子比较常见,以上两种女人也许可以广为代表社会现存女小三的特点吧,谈钱or谈感情;许可,明显傻蛋弱智一个,带着一颗无敌倔强清纯少女心缓慢专一的步入黄脸婆行列,尽职尽责、屁颠屁颠的编织着美丽的梦,如果不是老公漏了马脚,也许永远不会从梦里醒来的无忧患意识危机妇女,一切以老公、孩子、家庭为第一考虑要素的失我女人,但也是她代表了最多最普通的中国女性,作为电影的主角,她的生活让人看得异常精彩,但绝对不值得同情,就像一剂预防针,点醒还在梦里的女人,醒醒吧,做一个聪明的女人,不做爱的奴隶。
好的不多说了。
张静初演技值得肯定,但我真是受不了她那张脸。
强光一打只剩两鼻孔,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倒是朱珠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一张自然的大美脸(至少看着她我不会脸盲,两个小梨涡还特别有特色),演技也十分的自然和真实。
特别是她说那句:“知道当年追她的人有多少吗?
仅次于我!
”时的骄傲。
另外,本片儿子的演技也可圈可点。
重点说说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康少和许阿姨的感情发展太突然了!
许阿姨可不是范冰冰式磨人的妖精啊,而且我还真没见过美得像张静初那么白,还那么有型有品有逼格的导游。
怎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美女见美女倾心的康少偏偏对上了年纪,离异有孩的老女人情有独钟呢?
我觉得忽略了这条感情线的埋设。
其实从撞车事件开始,可以描写两人的冲突,先抑。
接着是以色列8日游,因为许阿姨帮着找人,两人不是还在海滩上等了一夜吗,这个场景其实可以补充的情感戏太多,是为扬。
通过这一夜,恋母情结严重的康少逐渐地徐阿姨增进了了解,才有了后面的情感进展。
不过这一段有个bug,就是那个失踪少女究竟和康少是啥情况没交代清楚,莫名地出现也莫名地消失了。
再来,是康少水中救许阿姨于危难的场景被徐阿姨无意中发现。
其实这一段可以表现得更为感人。
为两人的情感发展制造一个高潮,可惜被几个镜头简单带过。
影片中还有一个bug是,康少对刘光芒说的:YOYO那样的女孩很简单,只要给她买包就能满足。
而他一直没搞懂许可。
看到这里真是想:“呵呵。
”YOYO既然只想要包,她缠着失婚且毫无事业可言还住在一栋破房子里目前没车的刘光芒是为了什么?
人家可没缠着你康少吧!
接着,是假脸演员们。
不知从何时起,变脸成为了娱乐圈的潜规则。
无论先前长得多好看或多不好看,都必须变个脸才能在娱乐圈继续混开。
且不说男神郑元畅是如何从一个有特色的大帅哥到现在的面瘫大叔脸。
连原本可爱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郑爽都无法幸免于难。
话说你要是王宝强那样的想进一步提升下自己也并非不可。
只是现在的娱乐圈一个个都长得神似。
李冰冰Angelababy傻傻分不清,更别说一抓一大把的脸盲美女。
例如本片的班嘉佳,原来那张脸虽不能称得上完美,但至少有特色。
片中的那张脸,总感觉鼻子要歪了。
而且鼻头那么尖,总担心她要戳破镜头了。
再来是吴克群。
年少时也是男神般的美好存在,现在这张脸怎么看怎么奇怪。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修补效果还算理想,还没沦落为脸瘫大叔。
接着是张静初。
孔雀里多么完美的形象,现在让人无法直视。
演员们为了更加美好的荧幕形象冒着生命危险变脸本无可厚非,且其敬业精神值得敬佩。
只可惜,像我这样严苛的观众并不希望买账。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荧幕上有更多贾玲、hold住姐这样个性的面孔,而不是严重同质化的完美面孔。
最后,说说潘粤明大叔的悲剧。
真想说难道失婚的潘大叔在剧中的角色是在扮演生活里的自己吗!
人到中年,穷肥挫的大叔真不知道有什么出轨的资本。
YOYO这次也算是看走了眼,人财两失的,傍个康少多好呀!
妥妥的以色列八日游在等着她啊,傍着个离了婚却把自己推开的大叔,她得了什么好处?
写到这里,这是想为YOYO这位业界良心的小三点个赞。
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虽然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了不少富二代,可她唯独对一个穷肥挫的娱乐记者情有独钟。
在奉上自己年轻的肉体之后,还不忘深情地对刘光芒说:“我可以等。
”多么痴情的小三啊!
虽然她破坏了刘许两人的婚姻,可是其实也暗中推了许阿姨一把,让许阿姨离开渣男,迎来人生第二春。
这是多么崇高的小三呀!
真不懂许阿姨为何如此不知感恩。
说回穷肥挫大叔,如果是原著,我或许会支持许可回归家庭。
可是看完影片,真心觉得正常智商和情商的女性都会选择吴克群而不是潘粤明好吗!
总之,看完将近两小时的十分颠覆我三观的影片后,顿时觉得,失婚文艺少妇们的玛丽苏也可以来得如此严重!
一直觉得张静初有别于与她相仿的很多同龄演员。
她的性格过于游离和恍惚,譬如在几次要大红的时候,突然做出出乎意料的选择,譬如柏林红毯之旅《孔雀》后,譬如好莱坞《尖峰时刻3》后,又譬如《唐山大地震》后....不是选择接拍小众的文艺电影,不是放弃大市场,就是突然去国外留学或休息或者在旅行... 种种种种...一位女演员的青春期是短暂的,而这位张静初同学似乎一直不急不燥,似乎不知道要乘红追击的定律...我觉得她更适合做一名诗人或者行为艺术家.就算是她偶尔的商业片《全城戒备》《唐伯虎点秋香》说实话也感觉她和商业总有点那么貌合神离,仿佛是穿着别人的衣服。
尽管可以看出她的努力。
但是一个人本身具备的文艺气质是装不来的,也难为了她。
《脱轨时代》对于这样一位艺术气质浓郁的演员来诠释这样一部作品。
说实话最初是担心的,以为文艺加商业会不伦不类。
其实最初不太喜欢这个片名,反而青睐之前据说的另一个片名《爱在耶路撒冷》看过后反而颠覆了我的感觉,《脱轨时代》猛一听很大众的名字,甚至有点俗套,但是看完整部电影才知道名字的背后我估计有着制片人张静初和同行们怎样的用心。
国产爱情类型里看过的片子不算太多,或许受到烂片影响太大,有着某种阴影吧,看过《肩上蝶》《非常幸运》《一夜惊喜》等等还有什么记不清了,总结一下这类片子,大概都是奇情、无厘头、逻辑混乱、刻意搞笑、演技浮夸、东施效颦(欧美或日韩)、、、、有笑点有泪点,故事的确很简单,但是足够撑起一部电影,另外想说说电影的音乐,时不时传出的吉他让人心里潮湿与恍惚。
画面最喜欢电影里以色列那几段,暖洋洋的阳光下,游走的载满故事的女子。
影片里结尾时许可辞职给康少那封信有一句话好像是这样说的:"我这样的人或许只有不停的游走在陌生的城市,才会安心!" 当时就觉得这是张静初自己的写照吗?!
《脱轨时代》接地气,总之很认真精致的一部电影,张静初没有让关注她的人失望。
客观地说,本片作为爆米花电影,评价可在及格线以上;主观地说,要是论及改编和原著,那还是原著水平更高。
编剧总有办法,让人即使是先看电影再看原著,也免不了后入为主地变成原著党。
so,先手必胜不好使,地固才是硬道理(什么,编剧里不是有原作者吗?
哦,原来还有联合编剧,带制片和带导演,那没事了。
比方说,原著康少参的是豪华旅游团,坐大巴启程是没错,但是落地有高级地接,住的是海景酒店,中转回程都是飞机,真没有电影里表现得康熙微服私访与民同乐这么接地气。
题外话:康熙:“带着对象找对象,宜妃你怕不怕?
”宜妃:“怕了怕了,溜了溜了”再比方说,原著里许可虽然在后来的同传考试中铩羽,但小小一晚宴翻译绝不至于掉链子,也就没有康少英雄救美这么一档子事——要不然外语水平都不达标,还怎么成天当导游带团出国?
毛毛和许可闹了矛盾,原著是许可先服软,毛毛届不到康少也并不执着,尔后顺当翻篇重归旧好;电影中姐俩为了个不知道钓不钓得上的金龟婿说散就散——毛毛方面是话说重了当即后悔表面冷战实则是拉不下面子;许可这边吵完架洗完澡去完迪士尼,回来后就像没了毛毛这个人似的,该干嘛干嘛了?
这就是你们十年的闺蜜情?
反倒是毛毛还努力给刘光芒出谋划策创造机会复婚?
说毛毛是为了拆散许可康少也好,是真心想许河刘光芒破镜重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也好,总之毛毛有惦着许可,而反过来许可把毛毛抛之脑后。
真·十(塑)年(料)闺蜜情.jpg原著里许可离婚后两次撞上妖,都毫不客气地掀了妖的老底。
第一次是对着康少和一众富二代,这一局影片基本还原;第二次妖先对唐导抹黑了许可,主要质疑许可的业务能力,用词还稍微委婉一点:女:“我觉得她不适合。
第一,她非科班出身;第二,她年龄偏大;第三,她没有任何舞台经验,也不熟悉我们的制作流程。
如果讲导游词都能当主持人的话,那我们台会变成三流旅行社的。
”男:“有没有能力我还是有分辨能力的。
她和普通导游不一样,反应很快,脱口秀很强。
一年前你不也是从歌舞团 破格录取的吗?
我并没觉得你有什么不适合。
一会儿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你就知道我没说错了。
”女:“我没说不拘一格不对。
但你要介绍的这个人我认识。
她没有你说的那么强实力,很俗,一口东北腔,身上匪气十足,没什么女人味。
我不知道什么场合让你觉得她是人才,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非要进我们台,但我敢肯定如果招她进来,你会后悔的!
当然,决定权不在你我手上,你只有推荐权,我连推荐权都没有,只能在私下里建议……如果她是你朋友,你没必要征求我的意见;如果你真是想听意见,那这个人我见都不想见——因为她不够资格。
”影片中妖可就直接diss许可人品了:“前妻”“人品有问题”“喜欢在背后嚼舌根”“典型一泼妇”,泼水也改成泼红酒。
真的,小三招人恨这没问题,但是把它段位也改低了不就显得原配不够战斗力?
(《我的前半生》,原著小三辜玲玲,剧作小三凌玲,就是一个小三降段位直接拉低女主档次的典型)原著妖抹黑完许可后,许可忍了一半但没完全忍住,直接现出泼妇本色给自己找回了场子,而不是听完墙角忍气吞声落荒而逃还得被泼红酒,真实“我这个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我当场就报了”。
走了几步,突然一股无名之火回烧起来,凭什么啊!
凭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我?
凭什么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猛回头,又几步走回去,妖瞪着惊恐的小眼睛。
我说:“我连老公都拱手相让了,你怎么还这么不厚道啊?
”唐导显然没听过这句台词。
看看她,看看我,再看看她,保持中立。
“你什么意思!
”妖的面部神经由忧伤、扭曲,变成恼羞成怒。
“就你想的那个意思!
”我亮出泼妇本色,“你不是说你爱他,他也爱你吗?
你不是说你就想和他在一起吗?
你们俩都爱成那样了,怎么我跟他离了,你丫还装一尘不染啊?
是不是当三上瘾了不习惯做正?
”“麻烦你说话客气点。
”妖不愧为妖,什么情况下都会注意到妖的仪态,“你和你先生离婚,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只是你先生的好朋友,那段时间他比较苦闷,经常找我倾诉,我安慰他,就这么简单。
我们最近都很少联系了。
身为女人,我可以理解你婚姻失败的痛苦,但你如果硬要诋毁我,必要时候我会动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你应该也不会想借此炒作自己吧?
毁了我的名誉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呵呵,杀人放火的都学会烧香拜佛了,还会利用法律武器,居然!
我说:“麻烦你快别玷污国家法律了。
法律能保护你偷完东西不被打死,还能保证你不挨打?
保证你偷得有理了?!
好朋友是什么关系呢?
你经常和已婚的异性好友在床 上互相安慰吗?
面子是别人给的,脸得自己挣。
不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
我拿你炒?!
你还真拿自己当盘菜!
”“我要准备上台,没时间看你犯病!
”妖挂着惨白的脸用肩膀狠狠撞开我夺路狂奔。
要说息事宁人被泼红酒和找回场子被泼水怎么选,那当然是扳回一点是一点啦~尤其原著中许可身世悲惨,从小被孤立被欺负,所以练就了温软的外表剽悍的本色,这可是能提着擀面杖抽人的主,岂会受这等小妖精的气?
在此背景下,再说毛毛,毛毛是许可最好且唯一的朋友,为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男人说闹掰就闹掰,可以的编剧。
此外,为了突出康少高富帅的身家地位,原著吃皇粮抱金饭碗的芝麻官刘烨愣给捋成二流杂志社的三流编辑刘光芒,日常从坐办公室忧国忧民喝茶赏花变成炒绯闻铲绯闻挨暴躁老姐主编的骂,境况之变化简直闻着伤心见者流泪。
就算是为了摘掉公职规避审查,也不至于把刘光芒整这么落魄吧?
那妖图他啥呢?
投怀送抱自荐枕席被拒绝后也坚持热脸贴冷屁股赶都赶不走?
同理,许可原本就不是十项全能,何必要弱化再弱化?
愣改得业务水平也不行(指片中慈善晚宴同传失误要靠康少救场,反而坐实了原著妖对唐导提出的意见),撕小三也不行(横竖唐导听了妖的话也不会录用你了,不蒸馒头争口气,大家撕破脸皮谁也别想好过不成吗)要这样康少喜欢许可啥呢?
图她岁数大?
图她不洗澡?
(划掉)图她毒舌犀利离异带娃所以爱心泛滥想做善事?
真的,康少也就是一贯品味高雅,不看东北秧歌二人转,不听天津相声天桥书,要不然还不得喜欢能歌善舞回声嘹亮的大爷大妈?
人家可也能舌灿莲花,还不止带一个娃,搞不好孙儿重孙都有。
快进到《东北乡村爱情》《天津爱情故事》《德云后援会:粉头竟是我自己》《康少追婚记:我迷上了天桥下的老头》《现世奇缘:康熙微服私访记 vs 铁齿铜牙纪晓岚》……说到毒舌,原著刘光芒比许可功力更显深厚。
关于我的大脸,刘烨在跟我混熟了以后有各种缺德的形容。
比如我们去吃比萨,我怀疑人家上的不够十二寸装,刘烨就说:“你把脸扣盘子里量量,扣不上咱就叫经理。
”比如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我看见前排有人吃爆米花,就怂恿刘烨去给我抓一把,刘烨会说:“我怕挨揍,还是你去吧,人家要是不给,你就撩起头发拿脸吓唬他。
”比如,有一次我很正经地跟他说:“你别总拿我找乐,比我脸大的人多得是!
我都认识好几个呢。
”他马上凝视着我否定:“那不可能!
”然后把自己的贱脸贴上来,说:“那种生物,我只在神话故事和动画片里才见过,那个物种叫龙,英文名叫dragon……”关于这个令我一度自卑的隐私,我和刘烨也吵过很多架。
有一次是毛毛和同居 男友闹分裂,离家出走搬来我家住,早上我穿着薄如蝉翼的真丝吊带裙飘来飘去。
早餐的时候,我见他俩穿得都跟上班似的有点不好意思,我说我换件衣服再出来,毛毛说你别折腾了,我没戴隐形眼镜,啥也看不着。
刘烨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面无表情边吃边说:“戴了也啥都看不着。
”还有一次,我俩一起看电视,插播丰胸广告的时候,我没心没肺地顺口一说:“要不我也去做个手术算了,你说你喜欢多大的吧!
”我企图他能说一些诸如“快歇着得了!
人哪有十全十美的”之类的话,结果,他依然保持看电视的姿态,面无表情地说:“那你最好能直接变成男的,不然得浪费多少硅胶啊!
”最可气的是在宝宝两岁那年,我参加了一场老同学的婚礼,回家后极兴奋地跟刘烨说,我被同学的弟弟盯上了,帅哥比我小六岁,喝了点小酒,一直说他喜欢我,我都走了还给我打电话呢!
我警告刘烨对我好一点,不然我可就出去残害青少年了。
他奸笑着趴过来说:“媳妇你可千万别!
你说,万一哪天你俩干柴烈火了,刚把衣服扒完那个帅哥跟你说‘姐,我错了!
你还是把衣服穿上吧!
’那你多受刺激啊?
”我当场爆掉!
一边打一边骂,我说你觉得我在外面没人追是不是?
你觉得我岁数大了是不是?!
刘烨一边抱头鼠窜一边喊:“我错了!
哎呀!
我错了!
”他说:“媳妇你是最美的,你在我心里永远只有十六岁……”我扑哧一下乐了,说:“也没那么夸张吧!
”他喘了口气,再一次奸笑着说:“的胸。
”所以其实这夫妇俩才是天生一对,是可以完美驾驭单口、双口、双簧、二人转、冷笑话、家庭情景剧、家庭伦理剧……的欢喜冤家最佳拍档——如果刘光芒没有出轨的话。
这是一个充斥着小三的故事。
许可被小三YOYO破坏了家庭,一家三口变两个单亲家庭,孩子不得不在父母中做出选择;而小三屁事没有嫁了许可离婚后最初相亲的高龄对象(被许可嘲为清朝末年的那位)只等遗产分配。
康圣熙生母被生父的众多小三生生逼死,然后康少变得厌恶女性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没错,原著康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取向,但曾经有过同性爱人,所以起码是同,根据对许可表示出的好感来看,可能是双,但并不一定。
毛毛一时抗不住另一钻石男的诱惑短暂地当了地下小三,被许可一顿痛骂后迷途知返另结良缘闪婚扯证——这次确定男方早前已经离异,所以男已离女未嫁祝他们幸福美满。
刘烨(片中刘光芒)的三姐夫骗光三姐的积蓄在城里给小三和孽种买了房,房本是小三的名字,气得刘母脑梗,抢救回来也是半瘫:“许可……我错了!
对不起!
对不起!
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你都不可能再原谅我,我真的知道错了……知道吗?
三姐夫,那个畜牲在市区养了个小老婆,孩子都快出生了!
年初那个畜牲骗姐说要在省城买套房子,等娃娃念完小学转去城里念书,姐把这些年来节衣缩食的钱都给了他,还盼着能跟他享福!
结果上个月姐去城里找他,之前没通知,去了才发现屋里还住着别的女人,那女人说房子写的是她的名……姐气不过,就动了手,把那个大肚婆打进了医院,还要起诉她……本来不想跟你说的……十一回家,妈的精神状况就不太好,总絮叨这件事。
我们昨天回广州的时候,刚下机,爸就来电话,说我们走后不久妈脑梗了,现在在哈医大,虽然命保住了,可半边身子瘫痪……连话都说不了!
以后只能吃鼻食……是不是我的报应?
是不是我的报应啊?!
为什么不报应在我身上呢?
……我不知道该跟谁说,我不知道还能跟谁说……”瞧,出轨的人也知道错也信报应!
许可大学同系某男出轨小三被踢爆后狺狺狂吠:“她跟我在一起并不幸福,离开我也许能找着更好的”很多小三,很多出轨,才是时代,才堪称《脱轨时代》一个小三,一段出轨,精简成这样就别说是时代缩影了,原著名《如果不能好好爱》倒还合适一点。
动物才克制不了本能管不住下半身,人之所以为人,背负责任是应当应分。
如果爱为什么不能全心全意,如果不爱为什么不分手不离婚?
不合适就早分早找,那不是合情合理,有什么可指责?
一定要在恋爱期劈腿,婚姻中出轨,完了一句“我和她/他不合适”,耽误人家那么多年,甚至连娃都有了以至于更多一个受伤害的人,早干嘛去了?
婚恋自由乃人性之一,不顾责任义务就别怪旁人给当成动物围观顺带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可惜这时代不能好好爱,愿做动物的人太多,难怪叫作《脱轨时代》。
原著结局,康少与同性旧爱的情史被起底,康少避风远走;许可带孩子去刘光芒家过年,没说为了孩子原谅复婚也没彻底翻脸断绝来往,“一家人坐在一起,貌合神离,也不算太差”,最后许可收到康少的匿名拜年短信,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电影结局,许可远走异国,回顾往昔海滩失神,被康少一球砸倒,再加上隐去了康少是同或双的设定,算是给许可钦定了归宿(直到最后许可还是没与毛毛和好,十年的闺蜜,科科。
影片最后,在片尾曲唱了几句后有一个很容易错过的彩蛋:刘光芒其实还是听了毛毛的劝,带宝宝去了以色列,沿路走走停停吃吃玩玩,但并没有与许可碰上面。
总归是虚幻的故事,一个回归现实,一个童话落幕——都不错,“我们终究不能永远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但偶尔可以欺骗自己正在这么活着”。
p.s.许阿姨一讲道理就歪头,一歪头就准备讲道理,难道歪头可以增加道理的说服力?
歪头.jpg
這麼一個平凡帶有點狗血卻還在大家接受範圍內的故事,很適合發生在市井繁華的廣州。
我是衝着廣州取景以及吳克群才去看的電影。
不過張靜初的學院派表演和角色設定配合得天衣無縫,加上現實的大胸閨蜜居然和我閨蜜一樣叫毛毛!
還一樣大胸!
所以算是有驚喜。
我不評論這種男人出軌被捉包然後離婚後發現還是老婆最好的老套戲碼。
無論結局如何,都不會超出預期。
其實故事本身很簡單,甚至沒有簡介說得複雜艷俗。
或許是在熟悉的環境裡面“發生”,我覺得一切都再自然不過,一切都再真會不過:因為家庭缺陷而喜歡比自己年長女性的男主、貪玩卻又不想負責任的女配、現實毒舌又張揚的閨蜜、出軌之後卻表現懦弱的前夫、還有那個結尾處稍微做作但大部份時間還是很接地氣的女主、加上可愛懂事又老成的寶寶。
多麼真實的設定,就像身邊任何一個朋友。
或許就是在廣州這種高架橋底大排檔過後馬上就進入高端商區卻毫無違和感的城市,這堆看似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才能聚到一起,然後發生一段略帶狗血卻真實的故事,然後就像故事的最後,大家各自回到可能是最初的人生軌跡上,等待下一段劇情的上演。
以前我對婚姻和戀愛的想法就是,沒有開始就不會有結束。
就像毛毛說的一樣:我不結婚是因為不想離婚。
最近的想法變成,其實我應該早點結婚,然後離婚,這樣人生就完滿了。
畢竟什麽都應該要經歷一下才算是人生嘛。
嗯,看來我是擺脫不了這些奇怪的想法了。
誰讓我是一個怪人呢。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如果不能好好爱。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和老公结婚7年,儿子六岁。
某天给老公打电话时发现自己的老公正和别的女人上床。
于是离婚。
电影就是从他们离婚开始讲起。
总体说来,还算是一部真诚的电影,剧情没有那么狗血,也不是那么平淡。
对于国产的爱情喜剧,还能抱多大期望呢。
其实里面有很多片段都让我觉得很有共鸣的。
比如,女主去参加一个活动,碰巧遇到勾引自己前夫的小三,那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气氛真是紧张。
小三看她匆匆要离去,假装不小心碰到她,泼了她一脸红酒,然后再假惺惺的道歉,说“不好意思,我要上台了”就留下一个华丽丽的背影走人。
那时女主的仇恨,那种眼神里的仇恨和坚定真是让我想要忍不住为她呐喊助威,上前去弄死那个臭不要脸的碧池。
果然,她毅然决然地把小三推到了泳池里面,两人在泳池里混战里一番。
当然最后的结果并没有那么解气,小三没什么事,女主倒是住院了,还被小三威胁要起诉她,让她坐牢。
毕竟,她这算是一种刑事犯罪。
前夫来医院看她,说小三要求她公开给她道歉,就可以不起诉她。
当时我心想,这个男银真是太不懂女人了。。
这种时候说这种话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果然,女主和他大吵一架,各种新仇旧恨一起算。
当年有多甜蜜,现在就有多痛苦。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浓缩成一句话,男人要管得住JB,女人要管得住大腿。
(后半句纯粹是为了和前一句凑一对。。
)从电影中能看出来,女主的老公和小三的确是一夜情性质,男银是精虫上脑,小三是下面太痒。
男银真的还是爱女主的,可是出轨事情是真,板上钉钉,女主要铁了心离婚,他一点招也没有。
离婚之后,想起老婆的好了,又开始各种死乞白赖的求复合,时不时上演旧景重现的戏码。
我只有一句话,早TMD干嘛去了。
所以说,男银一定要管得住小弟,这简直可以做为评判一个男银是不是成功的一个标志啊。
你要是有钱,你乱搞还能不出事,那是一种硬实力。
你要是没钱,你乱搞也能不出事,那你也是一个成功人士。
怕的就是,要钱没几个,就因为一时没管住小弟,摔了碗里的,没了锅里的,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失败了。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有点畸形的是,老公出轨了,小三还是各种潇洒,最痛苦的是老婆。
不管离不离婚,都免不了别人的指指点点。
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啊,是不是她平时对老公太冷淡,或是没有好好服侍老公,让老公起了贰心,要么就是女强人忙于工作,对老公不够温柔,太强势。。
等等诸如此类的。
电影里,有女主的哭诉,也有回忆片段什么的,可以推测出,女主嫁给男主之后就各种勤俭持家,为他生了儿子,各种不化妆不买漂亮衣服,渐渐失去风韵,还会时不时的抢白男主,让男主觉得自己像个被政治老师教育的小学生。。。
无论是什么吧,反正我想对这样的男主以及旁边说三道四的路人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你妈*,死远点。
为什么出了这种事情,受伤的总是原配?
受伤最重的也是原配?
不管离婚还是不离婚,原配的痛苦是最难承受的。
对于男人,舆论会说,男人嘛,哪有不吃腥的猫嘛。
对于小三呢,现在的舆论也不是那么针对这些碧池了,如果碧池脸皮够厚,她反倒会活得各种风生水起,各种光鲜亮丽。
舆论是什么嘛,他们愿意说就让他们说好了,我还不愿意听呢。
反正对着男人就卖卖萌,露露胸,再翘翘腿就可以了。
原配最可怜了。
大好青春一去不回,和小三拼硬件,只能是输。
活到这般年纪了,这张老脸也不可能说不要就不要,说撒泼就撒泼。
打碎牙齿往肚里吞。
压抑得久了,在某一天爆发,仇恨已经充满了内心,伤害了自己也伤害身边的所有人。
当女主痛哭着说,我讨厌自己一天到晚说着自己的委屈,我讨厌自己内心充满了仇恨。
我默默陪她流着眼泪,却也没有解决的方法。
最后女主是在旅行的某站,看着一个街头艺人弹吉他,脑海里猛然浮现曾经的一幕幕,似乎瞬间就释怀了。
的确,这里略显狗血,又是在旅行中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俗招。
其实,我倒是挺理解的。
人,总是要跨过某一个坎的,人生毕竟是要继续。
只是跨过这个坎,需要时机,也需要机缘。
你不知道它在哪里,在何时,但是当它出现时,你就知道是它。
我理解的是,当女主不要太纠结于过去,也不要纠结于自己曾经的付出,把自己放开,也把别人放开,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去和不同的人聊聊,其实也就发现,不过如此。
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
想要救赎自己,或许需要先放弃旧的自己,毁灭旧的自己。
当你真的放下了,学会拥抱了,就能看见不同的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人生。
电影的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没有交代女主到底是选择了“不长眼”的高富帅,还是回头是岸的前夫,但是我觉得,此时的女主,无论选择了谁,都是最好的选择。
她也值得更好的生活。
(最后,一句话毁掉小清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离婚了,还带着一个儿子,接下来能遇见一个高富帅的机率,基本只能在梦里实现。
)再来一句话,对付失恋最好的办法就是谈新的恋爱啊,魂淡!!!
看着胡歌和闫妮你啃我我啃你的激情戏,少妇们,冲吧!!!
向这世间的一切美少年发起进攻吧!
3.主线模糊啊,唯一好的就是有几个镜头拍的太好了,真实,比如吃蛋糕那一段。另外,潘粤明是本色演出吗
张静初和朱珠这对酒窝姐妹太养眼了,喜欢喜欢!就冲这对闺蜜质感给五分!其他都是国内目前该类题材流水线水准。七年之痒和一场春梦有区别吗?
其实这个还挺好看的。就是女主遇到的这俩男人太迥异像在演两部电影。
挺好的 连这么man的我也感受到了身为女人的辛酸
张静初将角色要强的个性演的不错+1星。这乱七八糟的结尾是什么鬼。
比预期的好!潘粤明演的那个男人很有种想踢废掉他的冲动,哈哈!
本色出演,总是有点噱头。最后,张静初躺在沙滩上那段,真心美腻
我只是来看张静初的。
潘粤明和张静初拯救了这部电影,所以希望这俩人以后多拍点好片啊别浪费了好演技
剧情简直就是胡乱跳跃,突兀的要死,两星给张静初最后的扮相和摄影
潘粤明都这样了还是好帅😔
偶像剧式的现实题材故事,没劲。
张静初跟朱珠都好美~本来以为吴克群会有违和感~没想到超级和~ps.喜欢结局~整个过程中都好害怕女主一心软就又回去找狗改不了吃屎的狗了~~~
出乎意料的觉得还不错
为了看潘粤明而来,关队是个好演员
最后的那一句怎么跟整个 电影一点都不搭调啊,但因为是张静初第一次当制片人,拍成这样 也还过得去,她的表演 确实到位。
女主典型得理不饶人,作死型
以色列外景。。。要不要这么高大上啊?咱好好把故事说好不行吗?和以色列有一毛钱关系啊??
1张静初和吴克群的甩节操对话很爽快!冲这个,给五星!!!2【笑点】潘粤明对班嘉佳说:你这么漂亮,什么不能做?3吴克群对张静初说:你这女人啊,傻就傻在太聪明了!4小孩聪明俏皮,让人喜欢。5【疑点】张静初演的是潘粤明,而潘粤明演的是董洁???
这电影注定被喷,喷点太多,我就不喷了。影片就是给明天三八妇女节献礼的,给妇女,结了婚妇女画了一个大饼。你前夫会因为你不女人,不温柔,不浪漫而被迫出轨,别担心,有一个高富帅不计较你满脸斑点,离了婚还带个孩子,上赶着追求你,为你铺好一切路,制造偶像剧里的浪漫,求着你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