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

Frank,法兰克(台)

主演:多姆纳尔·格里森,迈克尔·法斯宾德,玛吉·吉伦哈尔,斯科特·麦克纳里,弗朗索瓦·西维尔,卡拉·阿扎,肖恩·欧布莱恩,莫伊拉·布鲁克,保罗·巴特沃斯,菲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年份:2014

《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 剧照 NO.1弗兰克 剧照 NO.2弗兰克 剧照 NO.3弗兰克 剧照 NO.4弗兰克 剧照 NO.5弗兰克 剧照 NO.6弗兰克 剧照 NO.13弗兰克 剧照 NO.14弗兰克 剧照 NO.15弗兰克 剧照 NO.16弗兰克 剧照 NO.17弗兰克 剧照 NO.18弗兰克 剧照 NO.19弗兰克 剧照 NO.20

《弗兰克》剧情介绍

弗兰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恩(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某天误打误撞加入了一支有点神经质的地下乐队,乐队的主唱兼灵魂人物是弗兰克(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既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又是终日戴着一个硕大头套的 怪人。乔恩跟着乐队到爱尔兰某个偏僻的小木屋里录制专辑,他们在此过上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一年来,乔恩一直私自将他们的生活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终于,乐队的奇特经历引起了某个音乐节主办方的关注,乔恩说服成员们远赴美国参加这个叫西南偏南(SXSW)的音乐节,藉此成名。 本片根据乔恩·强森的回忆录改编。片中的乐队领袖弗兰克以Chris Sievey为原型。Chris Sievey在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他同时是个风趣演员,以喜剧形象“Frank Sidebottom”驰誉。在弗兰克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德翁·科尔:永远是你的儿子上将许世友我们与恶的距离超级幼儿园校园女大兵销魂天师之古堡惊魂戏剧性谋杀OVA抹布女孩上海滩之猛龙闯金关末路老奶桃花绽放ANGOLMOIS元寇合战记梦游乐园暗黑第一季凡间天使特『刀剑乱舞-花丸-』~雪月花~华之卷在我走之前博斯第一季爱寻迷无条件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落跑少女反斗大妈2神偷特工春风化雨矿山人家胡乱的深见君彷徨之刃神秘魔法部东北老炮儿

《弗兰克》长篇影评

 1 ) 致敬影片。非粉勿看。

整个影片是以jon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乐队各成员被拔高到才华横溢必须与世隔绝的程度,而jon却被描绘为才能平庸的配角。

也许导演本人是这个原型乐队的脑残粉,才会把jon这个角色不遗余力的一黑到底,尽管他才华平庸,但是他毕竟真诚付出了很多,为乐队,为音乐,何至于这样黑他,黑他真的很有快感?

没听过原型乐队的音乐,但是从影片中所能听到的,我个人觉得也很平庸,有点故作怪异哗众取宠之感(也许他们本人觉得是曲高和寡)。

乐队成员一个个也都不正常吧?

神经病啊,精神病史啊,暴力倾向啊,抑郁倾向啊,自杀啊什么的,难道你们有病你们就酷?

可笑。

对主角Frank的偶像崇拜简直是登峰造极。

本来就是个怪胎乐队,成员都是怪胎,jon一个正常人进去,想按照正常人的路子发展乐队,结果搞砸了,于是导演说,怪胎大法好,怪胎万岁!

致敬影片。

非粉勿看。

 2 ) 请滚回去过自己的日子

最近脑子里一直出现的声音是:请尊重任何一个人的生活,请不要妄加评论揣测。

本片亦如此。

并不觉得这是一部描述怪胎的电影,也不觉得是在嘲讽普通人的想法在天生怪才面前从头到尾都是一坨屎。

只是不同的人,他从出生到此刻,基因、时间刻画在他的身上的每一刀塑成了现在的样子,frank的真实面孔到底是什么样又有什么重要,从他身上看到的喜怒哀乐一样不少。

生命状态相似的人会自然而然走到一起,而无需过分的相互妥协。

反之则只剩无穷的痛苦和不断搞砸的事件,要么强迫别人,要么委屈自己。

但若两个差异极大的人被迫存在在同一空间时怎么办?

我们的家庭、学校、单位、社会无不如此,大概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尊重留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只要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请允许别人的“不同”,并坦然去面对。

这里包括与鄙视链下端的不同,也包括与鄙视链上端的不同。

所以Jon不该强迫其他人去适应普通的观众,同样Clara因为Jon是普通人而瞧不起他也没意义,起码人家还帮你们交房租呢。

很不幸的是,他们当中似乎除了Frank,所有人都喜欢用自己的人生标准卡别人的生活,这样的发展,结尾不撕逼,老天都看不下去。

因此不要觉得那刀桶的突兀,简直太在情理之中了。

看到后面,Jon找回了Frank,Frank对着怪胎朋友们而不是Jon唱“i love you all”的时候,觉得冷酷又温馨。

是啊,我们又做回了陌生人,不再扭曲自己去适应你的轨道,多么好。

 3 ) 什么地方是适合自己的?

抛开人物原型不谈,单纯看这部片子的构成的话,它其实和音乐没啥关系,也和所谓天才与平庸没啥关系,它重要的是人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团体的认知,对于环境的认知。

Jon理解自己的平庸,只是拒绝承认。

"I may not be the best, but I'm far from the worst",别说,我太懂努力了那么多那么久依然只是piece of shit的感受,也懂那种拼命想要融入团体,无法表达自我,被他人否定和排挤的感受(btw,即使如此,我也更乐意能像Jon一样,如果首先否定自己的话,下场只会像前两任键盘手一样,厚脸皮的人至少能有更多的机会)Frank理解自己的才华,也知道有人欣赏他,但他希望更多人能理解,渴望与世界构建连接,奢望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也是他不断妥协和尝试的原因。

Don理解自己的平庸,并把自己和一个无法企及的存在做比较,他想变成一个永远不可能成为的人。

Jon和Don都在钻自己的牛角尖。

我们很难从影片中直观感受到其余几人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他们对于自己之外的世界是完全不了解的,也很排斥去了解。

他们对自身是另类这件事有清楚的认知,并且切断了与其他欣赏他们才能的人连接的可能。

我想他们应该才是经历过痛苦的人,而不是Frank。

现在,每个人都对自身的情况有了基本的认知,可以举着自己的标签和环境对号入座了。

Jon,你选择离开了乐队,因为长达一年时间的努力得以看清了,你即使把自己逼到极限,即使做出牺牲,你还是不属于那个录音室,不属于舞台,你没有自己的东西。

Don,你选择离开了所有的环境,因为你在以你自己为最小单位的环境中,都是无法认可自己的(当然这和他的精神疾病也有关系)。

Clara,你们继续留在原地,不被其他人接受,也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只是在此时此刻此处,三人之间是互相理解的。

而Frank,你是在影片中是唯一做出了改变的人,你尝试走入新的环境中,你渴望被接纳和理解。

但是你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乐队中,因为当你踏出脚步以后,发现其实你只有在那个小环境里,才能做自己,才不会失控,你自己没有强大到可以独立构建连接,改变别人的看法(当然这和他的精神疾病也有关系)你的压力系统仅可支持你在森林中唱歌,最好再带上头套。

千篇一律的办公室也好,网路上的乐子人也好,排挤你的森林小屋也好,所有的环境都是一坨狗屎。

那么,就在各自被接纳的环境里生存吧。

不强迫你摘下头套的地方,也就如同可以摘下头套顺畅呼吸一般。

影片的画幅构图非常漂亮。

色调非常漂亮。

只是这个故事压抑的透不过气来。

 4 ) 《弗兰克》精神病一样的美

一些人对一些事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但是,他们对待社会,面对生活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接受水平。

于是,他们有了莫名其妙的举止、封闭的内心、突出的才华。

人类社会对于异常的接受能力要比他们自己想象的差,所以对于行为异端者的包容也就只有狭小的气量。

把普遍作为准则去衡量这些与众不同的人,便有了“精神病”的群体。

精神病人不一定有过人的才华,但是有此天赋的人,在成就上一定高出普通人许多。

他们在常人不能理解的世界里看到了璀璨的星光,并且具实展现出来,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美。

今年,日不落帝国上映了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青春片《弗兰克》,似乎正是对这些天赋异秉的行为另类人做的最浪漫的诠释。

影片整体感觉就像伦敦阴湿、斑驳的街道,充满了阴郁的气质。

但是,故事本身却不似画面压抑,充满了星星点点的温暖,蛊惑观众饱含爱意地欣赏戴着大头套的弗兰克如何在他狭小的空间里演唱心灵的歌曲。

作品不从单独视角观察弗兰克,而是透过第三人的参与,从旁雕塑出那个戴着大头套的音乐才子。

音乐自然流淌,命运顺其自然走向归宿。

没有做作矫情的修饰,不细腻反而更真实。

最特别的是弗兰克的孤独与第三人的好奇碰撞在一起时那奇妙的火花,像任性的天真孩子与倔强的叛逆青年,又像雏鹰与小鹤,彼此看似有共通之处,最后却只是两个世界的人。

为什么有这个角色?

或许因为弗兰克的特别实在过于隐晦,又或许因为那个代表一类群体的人,在用好心把“弱势群体”推向深渊时的自以为是,是导演最羞于批评却不得不直述的观点。

这就像当下的青年一代,渴望与众不同的个性,渴望异于常人的才华,却在自身表现上不够有自己的表达,不够有接受不同声音的勇气。

于是,在文艺似的忧愁中渴望着飞跃。

片中有个奇妙的角色,叫做克拉拉。

型貌称不上美,却是驻扎在弗兰克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存在。

她霸道、凶悍、疯狂,却不失古典美和细腻。

懂得弗兰克的弱点,激发弗兰克的热情,挖掘弗兰克的优势。

这个与精神病共舞的女子,不简单。

不止克拉拉不简单,其实片中每一位乐队成员都不简单。

他们组合在一起,始终没有给观众呈现出一首像样的完整的音乐,却用自己的行为和未完成的片段告诉观众,音乐不是流行歌曲,它是生命、灵魂思考的表达。

这些人的曾经和未来都已无从追究,只从当前的画面可以猜测出他们有着多舛而丰富的人生。

在第三者的眼中,他们可怜,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精彩刺激的每一天。

看完片,观众得向法鲨和吉伦哈尔姐姐致敬,是他们如同精神病一样的美创造了美轮美奂的精神病。

那疯狂得难以理解的执念,让音乐的断章也充满迷幻色彩。

这部影片很美,有很英国的调调,有很文艺的气质,但是它绝不是励志片。

它或许创造了一个21世纪的阿甘,却并没有鼓励观众成为那样的人,反而在循循善诱,让人们更主动、更友好地理解、认同、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群体以及他们试图打开的视界之门。

 5 ) 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你我始终会选择向左走向右走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能成为才华横溢的Frank,却始终都是普普通通Jon;也有不少人想被社会接受如Jon一样受欢迎,但还是人们眼中怪胎Frank!

你不会成为我,我不能接受你!

我们之间的鸿沟有如银河系那么宽广!

我们真的是完完全全两个世界的人!

既然相处过知道答案了:我们为此还弄得伤痕累累满目苍夷!

何苦呢?

那就当我们从未相遇吧!

只需在远处静静的羡慕你就可以了Jon过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无需强行介入!

你有的自由,我有的放肆你想红,没问题,但请不要将无关人士牵扯进来!

不要说房租的事情,他自己是自愿的,他已经不断将乐队的事情PO上网了,大家开始将乐队当做动物园一样围观!

他已经知道这帮怪咖绝对会引起Frank可怜:我活在自己头套下自有自己的小天地,没有影响到别人,你何须管我头套下的真面目呢?

我是笑还是哭,又与你何干???

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喜欢我的音乐,欣赏我的作品,一定要我拉到众人的面前吗?

我已经尽力做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啊!

你是真的看不出我是多么的害怕还是假装看不到呢?

Clara舐犊情深:她知道Jon不属于他们的世界:俗人一个!

Jon的那些小把戏骗骗涉世未深的Frank就可以,但想忽悠她就绝对不可能了!

她对待Frank如母如姐如朋友,无论经历什么她都像是母鸡一样护着Frank,不想让尘世污染了他!

(想不到Jon在Clara面前就是man了一下,竟然会受到这种待遇!

哈哈哈哈!

Clara威猛啊!!!

)PS:1.谁说是治愈系的???

摆明就是致郁系!!!

2.前面笑得有多欢,后面哭得就多惨!

3.还是钱老说得对: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4.当Frank以真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时,看到他哆哆嗦嗦的样子很想冲上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要告诉你:你绝对不是怪物!!!

 6 ) 文青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今天去电影节看了,对世博馆区域人生地不熟,小伙伴们没头苍蝇一样乱撞,结果就是冲进影院电影已经开场了。

jon小哥在荧幕上边走着边做着曲, 回到家记录灵感却又产生了不如意的懊恼。

短短几个镜头就勾勒出了这个生活浑浑噩噩,有梦想又达不到的形象,闲来有事无事在社交网络上发个状态,几乎都跟你我一样。

然后转机出现了,大头乐队【】的键盘手去跳了海,jon临时顶替上阵。

虽然因为设备故障他的演出只进行了一会儿,不过他因此认识了Frank,大头乐队的灵魂人物。

从此之后事情就都改变了。

Frank是个特别的人,就像don,那个和人形模特做爱的前键盘手说的,世界上只有一个Frank,古怪而友好,带着孩童一样的不谙世事,直指人心,最重要的是他妈的才华横溢。

他那种特殊的感染力很容易就成为了乐队里的精神领袖。

在山区里录歌的日子大概是全片最欢乐的一段,笑声那个叫此起彼伏。

看的时候就感叹英国网络覆盖真好,这种荒郊野外都有无线网络。。。

以及人人都是拖延症患者,林中小屋租期都过了,jon只好自掏腰包。

可就算这样他依旧不讨人喜欢,而讨厌他的人以生猛的Clara大姐为首。

话说这位大姐简直就是俄罗斯战斗种族,全片穿着一身vintage睡衣长裙晃来晃去,冷不防掏出来一把掏肾小刀分分钟戳瞎你。

jon小哥被她激的跳出浴缸大叫cunt那一幕简直全场爆笑,按Clara下一秒就把小哥办了的反应看来小哥的小弟应该不错,不知道和法鲨比起来怎么样【喂等等然后终于,终于,在jon的胡子再不刮掉都能去演耶稣了的时候,他们开始录专辑了。

法鲨在此处展现了欧洲第一腰线的美妙肉体!

附送nipple一枚!

【喂 录完专辑的那一段对话其实是个预兆。

don 和done的发音很相似,而他喝庆功啤酒的样子就像是再也没有下一次。

确实也再没有下一次了,第二天的清晨他带着Frank的头罩吊死在了河边的树上。

之前他用jon的电子琴自弹自唱的那一段相当的黑色幽默,优美哀伤的旋律唱的是和人形模特做爱,这明显是没治好啊你怎么放出来的!

然后他就发表了那套一Frank论。

从他的话里明显能听出对Frank的艳羡。

jon和don一样,穷尽一生或许都只是mediocre,而Frank则像是一个异教徒的膜拜对象。

最终don带着永远都成不了Frank的抑郁忧愤自杀了,他离Frank最接近的距离也不过是死时戴在头上的头罩。

至于后面的船葬就坑爹了啊,烧木柴的火就能把人烧成灰了?

船还好端端的飘回来了。。。

导演文科生妥妥的【艺术创作就不要这么计较了好吗这部片子前面一个小时笑料都挺多,最后半个小时让人鸦雀无声。

情节上的转变不是急转直下,而是矛盾一步步的爆发,如同温水煮青蛙。

Clara对于jon的厌恶不是毫无来由,这女人的嗅觉和保护欲像是一只母豹。

因为这个外来者根本和乐队成员是两类人,而Frank偏偏还挺喜欢他,这简直气死人了。

大头乐队的组成者都是音乐nerd,而jon不是,无论他多么努力地试图融入这个集体,体验他自以为的折磨和黑暗童年,就像梭罗住在艾默生借给他的小屋里躲避人头税。

jon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中央接受所有人的掌声,而Clara对此不削一顾,虽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人都渴望社会认同,不过Clara似乎是个例外。

她不需要外人的认同,有Frank就够了。

但是Frank就像个小孩子,听到他的音乐有人喜欢立刻欣然同意了演出的邀约,而知道真相的时候沮丧地都缩到了桌子下面。

Frank到美国之后一路上明显freak out了,而jon看不到这一切,或者说看到了,却视若无睹。

他的注意力在别的事情上。

他想通过Frank来实现自己,可那是不可能的。

Frank穿着裙子给头盔花了大浓妆上台是全片荒诞和讽刺的高潮。

jon让他迎合观众,于是他就用他的理解这么做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失败。

失去头盔以后Frank就像是变了个人,话说这段法鲨演得真好,一个大男人低着头握着拳头仿佛一个局促不安失去依靠的小孩,失去了音乐创造的动力和灵感。

而jon也失望的发现了,他之前臆想的折磨和黑暗童年根本不存在。

影片的结尾jon带着Frank去找了Clara他们,然后Frank重新开始唱歌,流着泪水。

而jon走出他们的生活,就像是荧幕前的观众在字幕结束后总还是要走出放映厅各回各家。

the illusion is over。

说实话这片子的主题还是比较老的,一是借Frank的父母之口吐槽了文青“音乐灵感源于黑暗童年”的观念,二是影片矛盾也很眼熟:一个局外人机缘巧合加入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XX团体,得到了这个小团体灵魂人物的赏识,和灵魂人物的原亲友产生矛盾,最后发现现实和梦想的大相径庭。

这种套路可以拉出一个排。

不过好在导演还是加了点新元素在里面的,例如社交网络。

jon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有强烈主见的人,他甚至听从网络视频对于激发灵感的建议,而最后Frank父母的话算是彻底把他抽醒了:Frank的才华和灵感都是天生的。

影片的结局早已在开头的那个海报镜头中昭示了,jon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中央,而现实中他最后还是台下诸多模糊身影中的一个。

好吧最后放任自己来花痴一下。

这片的原声是必须要下的,法鲨的歌声必须当voice porn循环播放。

欧洲第一腰线穿背心简直就是肉弹苏的人找不着北,就是本来已经头大还戴了大头盔更加五五身了哈哈哈哈【喂 摘下头盔以后则让人心疼,哪怕头上化妆做了两圈疤痕头上斑秃【。

也还是那么美!

【。

拉近景特写就感觉底下的迷妹苏倒了一片啊。。。

然后往don的尸体旁边放小海豚玩具还有迷妹喊了一声Charles!

这位迷妹你克制一下好吗!

ps. 出来以后简直不能直视电影院宣传屏幕上dofp的老万pps. 我还有两篇论文没写居然来写这个,简直作死,明天还要刷locke,活不成了_(:з」∠)_

 7 ) 地狱笑话也有光明结尾

(剧透警告)小半推荐过。

沉浸自我世界的、终日戴着头套的乐队灵魂人物Frank,遇上了渴求他人认同却无法实现音乐梦想的John,排练过程中其他各路“疯癫”乐队成员对John也没太多认可,而John把乐队放上网,拉着他们去音乐节,让Frank把音乐改得“更容易被大家喜欢”,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乐队的分崩离析和Frank的崩溃。

但John为了弥补,一路找Frank找到他父母家,听到父母说出一句颠覆他认知的话:“他的音乐成果不是因为他的精神病,音乐才能一直都在,精神病只是在拖后腿而已。

我们是个温馨的家庭”而John感叹“就像我家一样”。

结局,John和Frank重新找到了在驻唱的乐队成员,Frank拿着麦克风即兴演唱的"I love you ALL"无比动人。

我说,不懂为什么John会认为Frank的音乐成就来源于苦痛童年,甚至觉得自己和乐队在一起吃苦排练,就能“把这里当做苦痛童年”(因而自己获得更大的音乐成就)。

琨珸说,那是因为John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本质平庸和Frank的天才。

 8 ) 可是Frank也利用了Jon ~

Frank的私心也太过明显,想出名,想让全世界看到他的才华,他利用Jon,毫不手软的花光了Jon的积蓄,甚至以无比可信的态度伪心夸赞Jon的才华。

Jon的才能其实在与乐队生活的这段时间其实已经被引导出来,只是他的作品和乐队的走向南辕北辙,如果自己的歌在被Frank和Clara完全改掉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离开,开辟自己的道路,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所谓的致郁,其实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依附并寄望于他人,Frank依附在Jon宣传乐队的能力,Jon把野心依附在乐队上,Clara将自己的音乐乌托邦寄望在Frank身上,Don太清楚自己才华有限又无所寄望,选择了最彻底的离开。

惟愿随势、顺势完成自我,不依附、不寄望。

 9 ) 一个关于童话终结的故事

Frank观影结束关于这部电影对我的冲击,我看完后这两个小时,在淮海路嘈杂的街道上徘徊了两个小时才理清了思绪,现在一一道来:1.首先,这并不是一部像《寻找小糖人》或者《醉乡民谣》一样纯粹关于音乐的电影,里面虽然讲的是乐队的故事,但甚至没有一首“像样”的曲子,更多是不知所云的胡闹。

但是只有在他们制造着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诡异声响时,一切都是快乐的,在他们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由奔放的灵魂和生命的跃动。

但是当最后他们不得不迎合观众的品味而唱起所谓正常的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却只是压抑和痛苦。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好的音乐,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摘下头套的Frank唱出了对伙伴们最后的感激和爱,他眼中的无助和悲伤、脸上流下的泪水、几乎带着哭腔的动人歌声,响彻了观众的心。

然后字幕出现的时候,又是两首动听而伤感的歌,银幕上零落着解体了的Frank头套,告诉我们这是他最后的哀歌。

2.这并不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不可否认,它前半段的幽默、无厘头,让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即使在看似严肃悲伤的时刻,也能突然转为笑料。

或者说在前半段里,在森林中“隐居”的主角们还有能力驾驭自己的生活,有勇气去嘲讽生活的无常。

到当这群怪胎突然闯入了“尘世”,面对世人好奇、嘲弄的注视,这群“精神病院的逃犯”终于不得不回忆起自己的“不正常”,曾经拥有“天马行空的才华”的音乐家,变成了”马戏团里的畸形人”,一个用于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展览品。

在整个世界的嘲笑之下,这群“喜剧演员”变为了真正的悲剧,再也无法保持超然和幽默,满脸都是惶恐。

因为世界想看的,不是带着头套的音乐天才,而是头套之下逃避现实的可悲笑柄。

3.这是一部充满了爱的电影,在前半部中,他们为了录制新专辑而在森林中过了一年多与世隔绝的生活。

到观众渐渐意识到,所谓的新专辑只是一个借口,这群不能被社会容纳的怪胎只是为了生活在一个可以尽情嬉戏胡闹、不被任何人指摘和评判的理想乡,出专辑、成名、赚钱,对他们来说都是浮云。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赞赏彼此,相互依偎,保护着他们各种执着的怪癖,这种关系非常温暖。

甚至为了保护Frank脆弱的内心,他们甚至因为主角擅自将他们的故事发到社交网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恼羞成怒,拒绝“出世”。

4.这部电影里隐藏着对经典电影的各种致敬。

我水平有限,只说说片中直接点名提到的两部。

一部是大卫•林奇的《象人》,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医生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想要解救马戏团里畸形人“象人”,让他重新融入社会,却弄巧成拙,将“象人”引向了悲剧的命运。

Frank中的主角也想要帮助Frank回归社会,但是却揭开了他心中最隐匿的伤痛,从而失去了他作为音乐奇才Frank的身份,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和自己的不正常,从伊甸坠落到了残酷的人间。

另一部是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讲述了一个少年跟随父亲去寻找从未谋面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沦为娼妓,对母亲的美好幻想瞬间幻灭。

Frank中的主角自己认定完成Frank古怪的行事风格和杰出的音乐灵感的必然是他灰暗悲惨的童年经历和曾进过精神病院的黑历史,整天想方设法要揭穿他头套下的真面目,到等他以撕裂了Frank的梦境为代价获取真相,却发现Frank的出身和外表都极其普通,失望与后悔排山倒海而来,但失去的innocence(天真/无知)已经再也无法挽回了。

就如柏拉图所说:人类一旦走出洞穴,见到了光明(被启蒙),就再也无法回到黑暗的洞穴(混沌/无知)中去了。

 10 ) 藏起梦想 你只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瞬

其实 我只是很单纯的想起了我悲催的乐队时光,像是男主角一样,想成为一个可以活在排练室或者舞台的人,排练流行歌让我觉得是狗屎,排练自己的歌被别人认为是狗屎,想了很多却仍然没有提升自己的水平,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一丁点才华,乐队成员都是正常人,就想我一样,成员走了又走,最后剩下我一个。

其实 最后反而释然了起来,回到现实世界的感觉很好,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因为喜欢拾起吉他,拨弄大三和弦。

其实 你不能把它当做你的梦想,充其量是一个爱好罢了,一个你保持妄想的泳池,一个让你短时间内带上头套的排练室。

其实 很简单,我只要唱给我自己听就可以了

《弗兰克》短评

难看到我当时都忘了标记

5分钟前
  • 琴瑟琵琶
  • 较差

很难不喜欢这种孤独感的电影。

6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怪人的世界你不懂

7分钟前
  • X
  • 推荐

许多人同情那个音乐怪胎的障碍和创伤,但他是幸运的。你迷上了一种创造,并擅长于它,这不就是美妙人生的关键吗?真正可怜是那些努力的庸人,这电影不是对无法入世的艺术家的同情,而是对追求艺术的普通人的嘲弄,它告诉你,才华的本质就是天赋,没有那1%的灵感,你99%的努力都是白瞎。

11分钟前
  • 力荐

补录

15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还行

自闭症患者励志片,竟然!

20分钟前
  • 刘冰格
  • 还行

纠结但是清新的小电影,情节不复杂音乐欢快有意思。B站弹幕环境太差了,总是在批判,但实际上就这个电影来说,每个人都没有错误,他们的行为都能理解都有自己的立场,男主只是普通人而已。

24分钟前
  • 阿欧
  • 力荐

结尾Frank妈妈的话是点睛之笔:其实他一直都很有音乐天赋,精神问题不是他的灵感来源,而是他的拖累。(语文不太好么翻译出意境)。感觉Jon对Frank的误解有点像广大人民群众对梵高的误解。很多时候精神疾病和灵感并没有正面因果关系。

26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在说什么

27分钟前
  • kulilin
  • 较差

pretentious BS 像某热门短评说的一样 almost famous my ass

29分钟前
  • Fran
  • 较差

一半喜剧一半悲剧

31分钟前
  • Enjoy🌈Rachel
  • 推荐

片子把平庸與秀異、媚俗與藝術對立起來了。其實,藝術也是一種表達,尋求讀者/聽者,也是去建立表達的途徑。像是電流或水流,找到一個去向,便開始流動。只是,在來去之間,不要糊塗了,也就好了吧。

32分钟前
  • 關心糧食和蔬菜
  • 推荐

这片就是要说独立吧,随便也了解了一下独立乐队的奇葩而又创造性的存在方式。一支特立独行的乐队,容不得任何一个与主流靠拢的人,所以键盘手都不得善终--片子有一股呆萌欢乐气质,如果结尾不是那么伤感就更好了。

35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改编自newspaper article,也不知原文有多长。第三次听到男主在片子里尖声大叫了,前两次是《比得兔》

37分钟前
  • Niqa
  • 还行

亞里斯多德認為,最美好的藝術是最多表情的藝術:悲劇。然而音樂並沒有表情。在電影裡,從悠遊的Frank變成被嘲弄的Freak,都在於人們對表情的在意。在鄉村,法蘭克只有樂色;到了社會,人們更在意法蘭克的臉色。當法蘭克做甚麼都被當在搞笑時,有誰會真正在意他的音樂其實並不搞笑?悲劇如斯降臨。 

39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两星。看了半天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要讲什么东西,他讲了一个非常失败的乐队,花了一年的时间,没有录出什么狗屁专辑,然后想去某音乐节上火一把,结果团员内斗不欢而散。Jone最大的问题,就是试图带这个不正常的乐队进入一个“正常”的世界。看完整个影片,感觉整个人都是怪怪的。最后废了全身力气创作一首歌曲听起来也是无法入耳。也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电影。讲述这一故事甚至很多观众都不知所云。看完只有压抑的感觉。

42分钟前
  • 无标题文档
  • 较差

法叔牛逼爆了,带上头套,演技更遮不住了。

4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世界上有一些东西,存在就合理。可能到最后我们都无法认同弗兰克接近病态的自闭,但我们终究能够理解他的想法行为,直至有些心疼。但治愈和清晰的风格之后,身为一部音乐占据大量要素的电影,歌曲和唱都那么难听怎的好吗。法鲨这么小清新不太能接受,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头套,只是戴在不同的地方。

4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非要硬挤进来,有时候独立音乐人的世界,又太像那个幻想里不鸟世界的自己,难以捉摸,不成系统。

47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力荐

居然有很多人覺得衹有片中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音樂,不是説本片誤導,偏偏有一群自稱逼格高的看不起很多非常優秀的流行音樂。

51分钟前
  • 青豐
  • 还行